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及其应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443052.2

文献号 : CN1028504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寒梅浦春艳康志安

申请人 : 中国药科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一类整合素阻断剂,可用于实体肿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所述的多肽具体是指: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见Seq NO.1、Seq NO.2、Seq NO.3);该多肽可用于治疗实体肿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该三种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起源于人的头颈部、脑部、甲状腺、食管、胰腺、肺脏、肝脏、胃、乳腺、肾脏、胆囊、结肠或直肠、卵巢、子宫颈、子宫、前列腺、膀胱、睾丸的原发或继发的癌、黑色素瘤以及肉瘤。

权利要求 :

1.一种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为:

多肽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或多肽II:Arg-Gly-Asp-Gly-Gly-Gly-Gly-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或多肽II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Gly-Gly-Gly-Gly-Arg-Gly-As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起源于人的头颈部、脑部、甲状腺、食管、胰腺、肺脏、肝脏、胃、乳腺、肾脏、胆囊、结肠或直肠、卵巢、子宫颈、子宫、前列腺、膀胱或睾丸的原发或继发的癌、黑色素瘤以及肉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整合素阻断剂,此阻断剂包括两种多肽,该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可用于实体肿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长。无限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措施。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新生的理论,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它不仅向肿瘤提供营养,也向宿主输出大量的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绝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如卵巢癌、肝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都是血管依赖性肿瘤。新生血管一方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另一方面还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因此,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重要的抗癌措施。
[0003]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受体,能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黏附,它们通过连接胞内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目前至少有8种的整合素(α1β1、α2β1、α3β1、α6β1、α6β4、α5β1、ανβ3、ανβ5)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其中ανβ3发挥着重要作用。ανβ3由αν亚基(CD51,150kD)和β3亚基(CD61,105kD)形成的跨膜异二聚体糖蛋白,又名VN受体。ανβ3能识别配体分子中的精-甘-天冬序列(arg-gly-asp,RGD)。ανβ3可以表达于多种细胞类型,并与多细胞活动过程中的多种配体结合,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过程。含有RGD序列的多肽具有整合素拮抗剂作用,能减少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因此,以整合素为靶点的整合素阻断剂能够阻断整合素的下游的胞内信号传导,可有效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4] 目前,国际上开发出的整合素阻断剂已进入II期临床,而我国尚未有相似或同类产品进入市场,非常有必要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此类药物。先前的专利ZL200610039298.2血管生成抑制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是通过对整合素第6-49个氨基酸进行改造和修饰,修饰改造后的多肽具有比内皮抑素更好的体内活性和肿瘤靶向性。其介绍了几种整合素抑制剂,其中有两个为Arg-Gly-Asp-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Phe(简称EDSM-1,见Seq NO.4)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Phe-Gly-Gly-Gly-Gly-Ala-Cys-Arg-Gly-Asp-Cys-Phe-Cys(简称EDSM-2,见Seq NO.5)。这两个序列包含了整合素配体序列Arg-Gly-Asp和Gly-Gly-Gly-Gly-Ala-Cys-Arg-Gly-Asp-Cys-Phe-Cys(见Seq NO.6)和新生血管抑制 序 列 (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Phe,见Seq NO.7)。先前专利中只是对多肽EDSM-1和EDSM-2的克隆、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EDSM-1治疗肝癌和胃癌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发明针对内皮抑素序列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整合素第6-48个氨基酸具有更好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修饰,修饰后的多肽是在血管生成抑制序列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见Seq NO.1)的N端/C端加上了整合素配体序列(Arg-Gly-Asp-Gly-Gly-Gly-Gly)构建了两种整合素阻断剂即多肽II(Arg-Gly-Asp-Gly-Gly-Gly-Gly-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见Seq NO.2))和多肽II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Gly-Gly-Gly-Gly-Arg-Gly-Asp(见Seq NO.3)),其中整合素配体序列中含有RGD序列(Arg-Gly-Asp),使该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结合于肿瘤特异性表达的整合素亚型,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能够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新设计的多肽序列多肽II和多肽III是具有靶向结合作用和亲和性的整合素阻断剂,并发现其对多种肿瘤有治疗作用,增加了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000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在全世界约为0.5%-1.0%,RA的发病在我国约为0.4%。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女性高发年龄为45-55岁,性别与RA发病关系密切,男女之比约1∶3。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患者常以手部或腕部疼痛及肿胀(特别是腕背部的肿胀)为首发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普通的对症治疗虽可以缓解症状,但常常由于用药不规则或不足量而导致症状反复。病情进展时可以出现明显的晨僵,通常可达1小时以上,并不断加重;同时出现一定的关节功能障碍。
[0006]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基本病理特点是血管炎和滑膜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软骨并引起骨质损害。对其周围的肌腔、韧带、腱鞘以及肌肉等组织也均可侵蚀,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关节畸形而出现功能障碍。血管炎亦可侵犯周身各脏器组织,形成系统性疾病。
[0007] 目前治疗RA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控制症状药和控制疾病药。控制症状的抗风湿药分为四类: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称为一线药,这类药物种类繁多,国内市场已多达数十种。二、类固醇激素,激素是一个非常好的止痛抗炎药,但长期单独使用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带来许多副作用,激素作为二线慢作用药起效前的过渡性用是可以的,但用量要小,时间不宜过长。在病情较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短期治疗冲击,并联合二线药治疗时必须的。三、慢作用抗风湿药,通常称为二线药,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碘胺吡啶,它们治疗RA起效慢,长期作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故也称病情改善药。四、免疫抑制剂:常用有甲氨喋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青风藤等。
[0008] RA的病理过程中,血管新生是一种标志性的组织学改变,新生血管形成伴随滑膜增生和炎细胞浸润,是RA中血管翳形成及关节破坏的基础。原来应该没有血管存在的关节软骨因某种异常变化,而形成新的血管,使得软骨受到侵蚀,造成关节变形或疼痛。新生血管引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发生异常变化,正常人的关节滑膜内层仅1-2层细胞组成,而RA患者的滑膜内层通常有4-10层细胞(有时甚至超过20层)。这些细胞不仅在数量上异常增多,而且在功能上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它们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信号分子和蛋白酶,加速关节破坏的进程。另外,RA滑膜中还有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如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
[0009] 新生血管生成,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受到高度调节,在生殖、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血管生成在多种病理条件下也会发生,所述病理条件包括:肿瘤生长和转移;炎性障碍,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骨关节炎、炎性肠病、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类以及其它炎性障碍。
[0010] 整合素是ανβ3能识别配体分子中的精-甘-天冬序列(arg-gly-asp,RGD)并与多细胞活动过程中的多种配体结合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炎症、伤口愈合和凝血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含有RGD序列的多肽具有整合素拮抗剂作用,RGD序列可以作为一种载体,靶向运输到新生血管内皮,从而对新生血管性疾病达到更高效率的治疗。因此,血管抑制多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不仅可阻止向滑膜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且直接导致血管退化,从而可能抑制RA滑膜增生。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而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新生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
[0011] 多肽II和多肽III含有RGD序列(Arg-Gly-Asp),使该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结合于整合素,并通过抑制胞内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外基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抑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来抑制细胞与细胞外介质及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血管生成。此外该序列中还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研究发现其具有高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特别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类疾病有很好的作用。血管抑制多肽针对抑制血管新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靶点,为开发新型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0012] 新设计的多肽序列多肽II和多肽III是对整合素具有靶向结合作用和亲和性的多肽,前期研究发现多肽II和多肽III能够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小管生成,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多肽II和多肽III的作用靶点为整合素ανβ3。后研究发现其还能抑制大鼠动脉环的管状结构形成,并通过细胞粘附实验验证了多肽II和多肽III的作用靶点为整合素ανβ3,并发现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增加了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0013] 发明目的
[0014] 本发明针对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对多种实体肿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增加了其适应症。
[0015] 技术方案
[0016]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为:
[0017] X-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Y,X 的 序 列 为 缺 失、Arg-Gly-Asp、Arg-Gly-Asp-Gly-Gly-Gly-Gly、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 或 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Y的序列为缺失、Arg-Gly-Asp、Arg-Gly-Asp-Gly-Gly-Gly-Gly、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或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
[0018] 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为:
[0019] 多肽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0020] 多肽II:Arg-Gly-Asp-Gly-Gly-Gly-Gly-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0021] 多肽II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Gly-Gly-Gly-Gly-Arg-Gly-Asp;
[0022] 多肽IV: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0023] 多肽V: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Gly-Gly-Gly-Gly-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0024] 多肽V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Gly-Gly-Gly-Gly-Arg-Gly-Asp;
[0025] 多肽VI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Arg-Gly-Asp;
[0026] 多肽VII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Gly-Gly-Gly-Gly-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
[0027] 多肽IX: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Ala-Cys-Asp-Cys-Arg-Gly-Asp-Cys-Phe-Cys;
[0028] 多肽X:Arg-Gly-Asp-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及其含有有效量上述多肽可接受的盐,或必要时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者赋形剂。
[0029] 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起源于人的头颈部、脑部、甲状腺、食管、胰腺、肺脏、肝脏、胃、乳腺、肾脏、胆囊、结肠或直肠、卵巢、子宫颈、子宫、前列腺、膀胱或睾丸的原发或继发的癌、黑色素瘤以及肉瘤。
[0030] 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中的应用。
[0031] 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是通过固相合成方法或通过重组表达体的方法制备而得。
[0032] 根据权利要求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整合素阻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肽共价连接佐剂,佐剂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或聚乙二醇。
[0033] 根据权利要求4整合素阻断剂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多种给药方式治疗原发或继发的癌、黑色素瘤及肉瘤,包括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口服给药如药丸、胶囊等,鼻喷剂。
[0034] 有益效果
[0035] 1、先前专利ZL200610039298.2报道了内皮抑素第6-49个氨基酸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本发明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内皮抑素第6-48个氨基酸(多肽I,命名为EDSM,见SeqNO.1)具有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发现多肽I能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增强了适应性,增加了适用症,同时减少一个氨基酸,合成成本更低,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0036] 多肽II和多肽III是本实验室设计合成的新的氨基酸序列,尚未在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先前专利ZL200610039298.2所报道的EDSM-1和EDSM-2氨基酸数目分别是47和55,相比之前的序列,多肽II和多肽III在整合素配体序列RGD和新生血管抑制序列之间加入了4个Gly,在EDSM-1的基础上增加了柔性,使得整合素配体序列RGD更易与靶点结合,活性更高;在EDSM-2的基础上减少了氨基酸数目,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发现多肽II和多肽III具有较好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增强了适应性,增加了适用症,拓展了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0037] 2、药理作用机理介绍:
[0038] 研究发现,多肽I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是整合素的一个重要配体,因此,含有RGD序列的多肽Gly-Gly-Gly-Gly-Arg-Gly-Asp也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整合素。本发明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是在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序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 的 N/C 端 连 接上与整合素家族具有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的Gly-Gly-Gly-Gly-Arg-Gly-Asp序列,构建了与整合素有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的多肽II和多肽III。该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Arg-Gly-Asp-Gly-Gly-Gly-Gly-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和多肽III(Phe-Gln-Pro-Val-Leu-His-Leu-Val-Ala-Leu-Asn-Ser-Pro-Leu-Ser-Gly-Gly-Met-Arg-Gly-Ile-Arg-Gly-Ala-Asp-Phe-Gln-Cys-Phe-Gln-Gln-Ala-Arg-Ala-Val-Gly-Leu-Ala-Gly-Thr-Phe-Arg-Ala-Gly-Gly-Gly-Gly-Arg-Gly-Asp),为含有50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中RGD序列具有整合素亲和性和结合能力,研究表明其作用靶点主要为整合素ανβ3,具有整合素拮抗剂作用,能减少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并且该序列中含有新生血管抑制序列,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0039]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相同的肿瘤,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可能不同,因此,药物开发中对某一分子需要进行抗肿瘤谱的筛选。因为有些药物只对特定肿瘤细胞有效,对其他肿瘤是无效或低效,因此需要实验去摸索和验证其治疗效果。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该整合素阻断剂靶点明确,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增殖及管状结构的形成,对人的某些肿瘤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体内实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且副作用小、用量少、成本低。说明本发明设计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制备治疗人类实体肿瘤的治疗药物,极大拓展了该整合素阻断剂的治疗谱,为将来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0040] 本发明的多肽II和多肽III含有由于具有靶向性的RGD序列,多肽可以靶向到RA中血管翳形成过程中新生血管内皮,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进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获知多肽II、多肽III能够抑制佐剂型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和DBA/1小鼠胶原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展,体内实验证明具有显著的治疗类风湿型关节炎的效果,并且副作用少,用量少成本降低。说明本发明设计的多肽科学、合理、可行有效,能作为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极大拓展了该多肽的疾病治疗范围,为将来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0041] 附图1 Western blotting检测integrin αν和integrin β3在Bel-7402细胞中的表达;
[0042] 附图2流式细胞实验检测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与靶点的结合;
[0043] 附图3流式细胞实验检测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与靶点的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实施例1
[0045]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合成肽的制备及检验
[0046] 多肽I、II、III均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并采用MS测定多肽的分子量,RP-HPLC测定多肽的纯度。
[0047] 多肽多肽I固相合成法是以Fmoc-Phe(Otbu)-wang resin或Fmoc-Arg(Otbu)-CTC resin为 起 始 原 料,多 肽II固 相 合 成 法 是 以Fmoc-Arg(Otbu)-wang resin 或Fmoc-Arg(Otbu)-CTC resin为起始原料,多肽III固相合成法是以Fmoc-Phe(Otbu)-wang resin或Fmoc-Phe(Otbu)-CTC resin为起始原料,然后用保护氨基酸依次接二肽至四十三/五十肽,接肽工作完成后充分洗涤,然后切肽、后处理即得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多肽III粗品。将粗品溶解,用制备型高效液相经过两次纯化,最后浓缩冻干得到纯品。该方法不仅保证了合成的效率,又提高了纯度。
[0048] 1.接肽(包括接二肽至四十三/五十肽)的步骤如下:
[0049] 多肽I:称取Fmoc-Phe(Otbu)-wang resin或Fmoc-Arg(Otbu)-CTC resin适量,倒入玻璃砂芯反应柱中,加入CH2Cl2适量使树脂充分膨胀。
[0050] 多肽II:称取Fmoc-Arg(Otbu)-wang resin或Fmoc-Arg(Otbu)-CTC resin适量,倒入玻璃砂芯反应柱中,加入CH2Cl2适量使树脂充分膨胀。
[0051] 多肽III:称取Fmoc-Phe(Otbu)-wang resin或Fmoc-Phe(Otbu)-CTC resin适量,倒入玻璃砂芯反应柱中,加入CH2Cl2适量使树脂充分膨胀。
[0052] a、脱帽:加入六氢吡啶/DMF的脱帽液适量,反应一段时间后将脱帽液抽干,中间用DMF洗涤一次,然后再加入一次脱帽液适量反应,脱去Fmoc保护基。
[0053] b、洗涤:将脱帽液抽干,用DMF洗涤树脂几次,充分洗净副产物。
[0054] c、缩合:将用于接肽的保护氨基酸和激活剂溶于DMF和缩合剂中,摇匀,并充分反应。
[0055] d、洗涤:将反应液抽干,用DMF充分洗涤树脂,洗净副产物。
[0056] 所述切肽的步骤如下:
[0057] 把抽干的树脂装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切割液充分裂解合好的五十肽中间体,用砂芯漏斗将树脂与多肽分离,所述的裂解液的体积组成为:三氟乙酸∶苯酚∶水∶苯甲硫醚∶EDT=88-92∶2.5-3.5∶2.5-3.5∶1.5-2.5∶1.5-2.5。
[0058] 2.后处理步骤如下:先加无水乙醚到切割液中将多肽析出,然后离心,把清液倒掉,然后再用无水乙醚洗涤多肽,抽干得多肽粗品。
[0059] 3.纯化的步骤如下:
[0060] a、溶解:称取粗品配制成5-20g/l的溶液,用0.45μm的混合滤膜过滤。
[0061] 制备:①一次纯化:用30%-40%的乙腈和60%-70%的缓冲溶液,流速为50ml/min-100ml/min下冲洗10min-20min平衡制备柱。用输液泵上样,采集基线,收集紫外波长220nm吸收值大于200mv的溶液,检验是否有样品。用梯度洗脱,乙腈的起始百分数为30%-40%,30-50min后乙腈的百分数为80%-90%。收集紫外波长220nm吸收值大于
200mv的溶液,检测纯度大于95%的合并作为峰顶,待做二次分离纯化。②二次纯化:将一次收到的峰顶旋转蒸发掉有机溶剂后用输液泵上样,用30%-40%的乙腈和60%-70%的缓冲溶液。流速50-100ml/min,并采集基线,收取在紫外波长220nm吸收大于200mv的溶液,检测是否有样品冲出。用梯度洗脱,乙腈的起始百分数为30%-40%,30-50min后乙腈的百分数为80%-90%。收取在紫外波长220nm吸收大于200mv的溶液,通过检测纯度大于95%的作为合格。
[0062] b、浓缩、过滤、冻干:将合格溶液用旋转蒸发仪37℃减压浓缩,除去残留溶剂和注射用水。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滤液装入冻干盘中,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
[0063] 4.纯度检测及分子量检测
[0064] 收集冻干后的纯化产物,通过反向液相检测多肽纯度分析纯度。
[0065] 本实验成功采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此方法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强,污染少;实验可采用两种树脂来合成多肽即:wang resin或CTC resin;实验用wang resin,相对其它树脂比较稳定,副反应少,工艺粗品峰型较好,纯化相对收率高,所以成本相对较低;实验用CTC resin反应受温度影响小,反应速率快;并使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纯化多肽,使用梯度洗脱相对于等度洗脱来说,分离效果更好,分离过程中,保留时间合适,生产效率高,纯度高。
[0066] 结果:合成的多肽经反向液相色谱分析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如下:多肽I、多肽II、多肽III纯度分别为95.39%,98.41%,96.40%纯度均大于95%,符合设计要求。
[0067] 实施例2
[0068]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和多肽III靶点分析。
[0069] (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表达的靶点integrin ανβ3
[0070] 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细胞Bel-7402,800rpm离心5min收集细胞;5
计数,按20μl/l×10 个细胞加入蛋白质提取液,吹吸打散细胞,4℃放置30min使细胞裂解;加入1/4体积5×蛋白质上样缓冲液,沸水浴5-10min。取20μl蛋白质样品,进行10%
2
SDS-PAGE电泳;半干式电转移法将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恒流1mA/cm,3h;将PVDF膜在丽春红中染色30s,dH2O脱色至有清晰条带,将右上角剪去以区分蛋白面;将PVDF膜用封闭液室温封闭1.5h;PBST洗膜2-3次,每次5-10min。加入一抗,4℃过夜或37℃孵育1.5h;PBST洗膜3-5次,每次5-10min。加入二抗,室温孵育1h;PBST洗膜3-5次,每次
5-10min。在暗室(允许红色光源)中,将PVDF膜蛋白面朝上放在保鲜膜上,向表面均匀滴加发光液,反应5min;将PVDF膜包裹在保鲜膜中,剪下一块等大的X光胶片,放置夹片盒曝光0.5-5min(视条带光强度而定);取出X光胶片,在显影剂中漂至条带出现,放到停影液(5%冰醋酸)中停影1min,用流水冲洗1min后在定影剂中漂至背景部分透明,最后流水冲洗20min固定影像。
[0071] (2)流式细胞实验分析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和多肽III与靶点的结合
[0072] 细胞Bel-7402在细胞瓶中培养至80%的融合后,消化收集,用冰预冷的PBS洗2次,将细胞用含1% BSA的PBS重悬30min;用2μl鼠抗人ανβ3功能阻断单克隆抗体(1.0μg/μl,1∶200)和2μl鼠抗人α5β1功能阻断单克隆抗体(1.0μg/μl,1∶200)与细胞悬液在4℃孵育1.5h;将细胞收集,并用冰预冷的PBS洗涤2次,之后用100μl FITC标记的修饰多肽II和多肽III(2mg/ml)与细胞悬液在4℃孵育1.5h;标记后将细胞收集并用冰预冷的PBS洗涤2次,之后400μl PBS重悬,用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荧光用FL1通道检测荧光强度。
[0073] 结果:细胞表达的靶点integrin ανβ3的测定,如图1所示,Bel-7402细胞表面表达integrin ανβ3,可以作为后期靶点结合试验的对象。
[0074] 流式细胞试验分析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和多肽III与靶点的结合,结果如图2、3所示:FITC标记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在细胞不加入抗体孵育是荧光强度大约是80.4%,加入integrin ανβ3抗体之后荧光强度减弱至13.4%,加入integrin α5β1抗体之后荧光强度减弱至33.2%;FITC标记的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在细胞不加入抗体孵育是荧光强度大约是82.4%,加入ανβ3抗体之后荧光强度减弱至11.3%,加入integrin α5β1抗体之后荧光强度减弱至25.9%。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发现,多肽II和多肽III能够同时和integrin ανβ3和integrin α5β1结合,但主要的结合靶点仍为integrin ανβ3。
[0075] 实施例3
[0076]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抑制试验
[0077] 将10mg/ml Matrigel(BD公司,USA)用HUVEC专用培养基以1∶2稀释,涂布于transwell小室膜上,室温风干。将培养到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液消化,收集,用PBS洗涤两次后用空白HUVECs专用培养基重悬。在显微镜下计数,将细胞浓度5
调整到1×10 个/ml。配制各组的试验用液,用空白HUVECs专用培养基稀释到100μl。将细胞接种到transwell小室中,每孔100μl,并且将各组试验用液加入小室中。24孔板中加入0.6ml含5%胎牛血清和1%ECGS的内皮细胞培养液刺激细胞迁移,于5% CO2,37℃培养24h。弃去孔中培液,用90%酒精常温固定30min,0.1%结晶紫常温染色10min,清水漂净,用棉签轻轻擦掉上层未迁移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四个视野拍照计数。按照公式计算迁移抑制率(migration inhibition,MI):
[0078]
[0079] 其中Ntest为测试组的细胞迁移数,Ncontrol为空白对照组的细胞迁移数。
[0080] 试验独立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结果计算mean±SD,并进行统计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0081] 表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抑制作用
[0082]
[0083] a:*P<0.05,**P<0.01.
[0084] 表2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抑制作用
[0085]
[0086] a:*P<0.05,**P<0.01.
[0087] 表3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抑制作用[0088]* **
[0089] a:P<0.05,P<0.01.
[0090] 结果: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对HUVEC细胞迁移实验的影响见表1,与阴性对照相比,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能抑制5%的胎牛血清及1%ECGS诱导的HUVEC的迁移作用,并在中低剂量下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中低各剂量下,多肽I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 P<0.01),在高剂量下抑制内皮细胞迁移的能力相对中剂量有所下降。当多肽I的剂量为6μg/ml时,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41.39%。
[0091]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对HUVEC细胞迁移实验的影响见表2,与阴性对照相比,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能抑制5%的胎牛血清及1%ECGS诱导的HUVEC的迁移作用,并在中低剂量下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中低各剂量下,多肽II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 P<0.01),在高剂量下抑制内皮细胞迁移的能力相对中剂量有所下降。在剂量4μg/ml,8μg/ml,16μg/ml时抑制率都达到了50%以上,分别为54.10%,
69.87%,60.27%和57.24%。当多肽II的剂量为8μg/ml时,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69.87%。
[0092]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对HUVEC细胞增殖实验的影响见表3,与阴性对照相比,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能抑制5%的胎牛血清及1%ECGS诱导的HUVEC的迁移作用,并在中低剂量下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中低各剂量下,在高剂量下抑制内皮细胞迁移的能力相对中剂量有所下降。多肽III在各剂量下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的差异( P<0.01),在1μg/ml,2μg/ml,4μg/ml时抑制率都达到了50%以上,分别为52.04%,76.78%和62.64%,当多肽多肽III的剂量为2μg/ml时,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76.78%。
[0093] 实施例4
[0094]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小管生成抑制试验[0095] 将-20℃冻存的10mg/ml Matrigel(BD公司,USA)放于4℃冰箱过夜化开,用HUVEC培养基以1∶1稀释,30μl涂布于96孔板(Greiner公司,USA)上,37℃温箱中聚合1h。将培养到对数生长期的HUVEC细胞用0.2%EDTA消化,收集,用PBS洗涤两次用空白HUVEC
5
培养基重悬。在显微镜下计数,将细胞浓度调整到1×10 个/ml。配制各组的试验用液,用空白HUVECs专用培养基稀释到100μl。将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中,每孔100μl,并且将各组试验用液加入小空中,于5%CO2,37℃孵育。于6h,12h,24h,36h,48h,60h每个剂量随机选5个视野进行拍照并计数,统计每个浓度下分化成管的数量并分析多肽II和多肽III对HUVEC细胞分化成管能力的影响。按照公式计算小管生成抑制率:
[0096]
[0097] 其中Ntest为测试组的小管数目,Ncontrol为空白对照组的小管数目。
[0098] 试验独立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结果计算mean±SD,并进行统计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0099] 表4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生成的抑制作用[0100]
[0101] 表5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生成的抑制作用[0102]
[0103]
[0104] 结果:多肽II对HUVECs分化的影响见表4:在6h至60h内分化成毛细血管样管状结构,6h时小管已经形成,6h和12h时小管数目最多,12h后小管渐渐减少,至60h时基本消失。多肽II各剂量下形成小管的数目均比阴性少,可见各剂量下多肽II对HUVECs分化成小管均有抑制作用,在中低剂量时都能达到50%以上,且给药剂量和抑制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多肽II剂量2μg/ml、4μg/ml、8μg/ml时生成的小管数目最少,抑制率最高。在6h时多肽II剂量2μg/ml、4μg/ml、8μg/ml抑制率分别达到74.65%、78.87%、71.83%,在12h时多肽II剂量2μg/ml、4μg/ml、8μg/ml抑制率分别达到80.77%、
81.68%、76.19%。多肽II与内皮细胞作用6h后在剂量为0.5μg/ml、1μg/ml、2μg/ml、
4μg/ml、8μg/ml时与阴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0105] 多肽III对HUVECs分化的影响见表5:在6h至60h内分化成分枝状毛细血管样管状结构,6h时小管已经形成,6h和12h时小管数目最多,12h后小管渐渐减少,至60h时基本消失。多肽III各剂量下形成小管的数目均比阴性少,可见各剂量下多肽III对HUVECs分化成小管均有抑制作用,在中低剂量时都能达到60%以上,且给药剂量和抑制率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多肽III剂量1μg/ml、2μg/ml时生成的小管数目最少,抑制率最高。在6h时多肽III剂量1μg/ml、2μg/ml抑制率分别达到66.26%、67.28%。在12h时多肽III剂量1μg/ml、2μg/ml抑制率分别达到57.10%、55.45%。多肽III与内皮细胞作用6h后在所有剂量:0.25μg/ml、0.5μg/ml、1μg/ml、2μg/ml下与阴性组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0106] 实施例5
[0107]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08] 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碾磨,制备成1×107个/ml细胞悬液,以0.1ml接种于小鼠右侧腋部皮下。小鼠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直径,待肿瘤生长至
100-200mm3后动物随机分组。使用测量瘤径的方法,动态观察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对受试动物肿瘤的抑制效果。肿瘤直径的测量次数为每2天1次,每次测量同时还需称量鼠重。实验组左侧腋部皮下注射多肽,阴性组同时给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d,其中环磷酰胺隔天皮下给药一次,紫杉醇组每3天皮下给药一次,多肽低剂量一天给药两次组一天给两次,其它各组一天给药一次。治疗14d后,小鼠处死,手术剥取瘤块称重。肿瘤体积(tumor volume,TV)的计算公式为:
[0109] TV=1/2×a×b2
[0110] 其中a、b分别表示长宽。
[0111]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计算公式为:RTV=Vt/V0。其中V0为分笼给药时(即d0)测量所得肿瘤体积,Vt为每一次测量时的肿瘤体积。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指标为相对肿瘤增殖率T/C(%),计算公式如下:
[0112]
[0113] TRTV:治疗组RTV;CRTV:阴性对照组RTV。
[0114] 试验独立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结果计算mean±SD,并进行统计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0115] 表6多肽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16]
[0117] 表7多肽I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18]
[0119]
[0120] 表8多肽II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21]
[0122] 结果:多肽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紫杉醇组10mg/kg,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0.8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低剂量及低剂量一天给药两次组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37.26%,32.17%。多肽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多肽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23] 多肽I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7,紫杉醇组10mg/kg,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5.4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环磷酰胺组15mg/kg,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2.8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及低剂量一天给药两次组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40.80%,34.17%,59.06%,55.22%。低剂量组和低剂量一天给药两次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24] 多肽III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8,多肽III高、中、低剂量及低剂量一天给药两次组对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3.07%,59.82%,68.67%,69.21%。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低剂量一天给药两次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多肽III0.09375mg/kg每天给药两次组对黑色素瘤B16F10C57BL/6黑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有最好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25] 实施例6
[0126]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27] 取生长旺盛期的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碾磨,制备成1×107个/ml细胞悬液,以0.1ml接种于小鼠右侧腋部皮下。小鼠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直径,待肿瘤生长至
3
100-200mm 后动物随机分组。使用测量瘤径的方法,动态观察整合素阻断剂多肽对受试动物肿瘤的抑制效果。肿瘤直径的测量次数为每2天1次,每次测量同时还需称量鼠重。实验组尾静脉注射多肽,阴性组同时给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d。阳性组为阿瓦斯汀。阿瓦斯汀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一天尾静脉给药一次。给药后休息一周,21d后,小鼠处死,手术剥取瘤块称重。肿瘤体积(tumor volume,TV)的计算公式为:
[0128] TV=1/2×a×b2
[0129] 其中a、b分别表示长宽。
[0130] 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计算公式为:RTV=Vt/V0。其中V0为分笼给药时(即d0)测量所得肿瘤体积,Vt为每一次测量时的肿瘤体积。抗肿瘤活性的评价指标为相对肿瘤增殖率T/C(%),计算公式如下:
[0131]
[0132] TRTV:治疗组RTV;CRTV:阴性对照组RTV。
[0133] 试验独立重复3次,试验得到的结果计算mean±SD,并进行统计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0134] 表9多肽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35]
[0136]
[0137] 表10多肽I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38]
[0139] 表11多肽II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40]
[0141] 结果:多肽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9,阿瓦斯汀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53%,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2.95%,58.82%,51.26%。低剂量与阴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42] 多肽I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0,阿瓦斯汀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53%,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3.80%,67.82%,57.83%。高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43] 多肽III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1,阿瓦斯汀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8.95%,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乳腺癌MDA-MB-23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8.82%,72.86%,61.91%。高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44] 实施例7
[0145]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46]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奥沙利铂每4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希罗达灌胃给药每两天给药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147] 表12多肽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48]
[0149] 表13多肽I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50]
[0151]
[0152] 表14多肽II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53]
[0154] 结果:多肽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2,化药联合用药组,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1.76%,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38.28%,38.46%,35.9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55] 多肽I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3,化药联合用药组,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1.76%,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38.28%,79.72%,70.67%。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56] 多肽III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4,化药联合用药组,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1.76%,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胃癌MGC-80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7.65%,66.03%,70.08%。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57] 实施例8
[0158]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59]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160] 表15多肽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61]
[0162] 表16多肽I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63]
[0164] 表17多肽II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65]
[0166] 结果:多肽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5,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8.21%,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46.60%,54.54%,42.05%。高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67] 多肽I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6,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8.21%,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7.68%,65.37%,53.49%。高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68] 多肽III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7,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8.21%,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肺癌H46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8.05%,74.42%,69.23%。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69] 实施例9
[0170]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71]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172] 表18多肽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73]
[0174]
[0175] 表19多肽I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76]
[0177] 表20多肽II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78]
[0179] 结果:多肽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8,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1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6.70%,63.00%,58.26%。中剂量组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80] 多肽I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19,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1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8.75%,75.12%,71.5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81] 多肽III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0,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1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肝癌SMMC-7721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7.55%,82.55%,71.8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82] 实施例10
[0183]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84]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顺铂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185] 表21多肽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86]
[0187] 表22多肽I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88]
[0189] 表23多肽II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190]
[0191] 结果:多肽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1,化药顺铂组,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1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2.85%,70.71%,65.00%。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92] 多肽I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2,化药顺铂组,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1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5.82%,68.19%,64.4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193] 多肽III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3,化药顺铂组,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1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宫颈癌HeL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4.35%,72.41%,68.68%。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194] 实施例11
[0195]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196]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197] 表24多肽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198]
[0199] 表25多肽I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00]
[0201] 表26多肽II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02]
[0203] 结果:多肽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4,化药紫杉醇组,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82%,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
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47.36%,
55.30%,54.39%。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04] 多肽I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5,化药紫杉醇组,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82%,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9.65%,67.54%,64.03%。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05] 多肽III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6,化药紫杉醇组,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1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6.67%,73.21%,70.53%。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206] 实施例12
[0207]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08]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顺铂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09] 表27多肽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10]
[0211]
[0212] 表28多肽I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13]
[0214] 表29多肽II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15]
[0216] 结果:多肽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7,化药顺铂组,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84%,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6.43%,72.02%,67.83%。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217] 多肽I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8,化药顺铂组,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84%,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4.25%,67.83%,62.92%。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18] 多肽III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29,化药顺铂组,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84%,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前列腺癌DU-145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0.73%,69.90%,64.08%。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219] 实施例13
[0220]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21]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22] 表30多肽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23]
[0224] 表31多肽I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25]
[0226]
[0227] 表32多肽II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28]
[0229] 结果:多肽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0,化药5-Fu组,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7.8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4.76%,63.49%,56.34%。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30] 多肽I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1,化药5-Fu组,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7.8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2.49%,64.32%,60.96%。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31] 多肽III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2,化药5-Fu组,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84%,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睾丸癌5637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0.51%,65.11%,62.63%。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232] 实施例14
[0233]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34]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阿瓦斯汀组每2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35] 表33多肽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36]
[0237] 表34多肽I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38]
[0239] 表35多肽II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40]
[0241]
[0242] 结果:多肽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13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8.33%,65.00%,56.67%。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43] 多肽I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4,阿瓦斯汀组,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8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0.48%,69.19%,62.00%。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44] 多肽III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5,阿瓦斯汀组,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7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胆囊癌GBC-SD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3.73%,74.62%,64.5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45] 实施例15
[0246]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47]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阿瓦斯汀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48] 表36多肽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49]
[0250]
[0251] 表37多肽I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52]
[0253] 表38多肽II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54]
[0255] 结果:多肽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6,阿瓦斯汀组,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6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49.20%,56.34%,53.17%。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56] 多肽I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7,阿瓦斯汀组,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6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0.97%,71.10%,67.72%。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57] 多肽III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8,阿瓦斯汀组,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6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膀胱癌HT1376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7.92%,76.94%,72.5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58] 实施例16
[0259]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60]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阿瓦斯汀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61] 表39多肽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62]
[0263] 表40多肽I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64]
[0265]
[0266] 表41多肽II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267]
[0268] 结果:多肽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39,阿瓦斯汀组,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0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5.04%,63.57%,60.47%。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69] 多肽I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0,阿瓦斯汀组,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0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5.05%,72.97%,70.09%。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70] 多肽III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1,阿瓦斯汀组,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0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胰腺癌SW-199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1.01%,78.64%,74.68%。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71] 实施例17
[0272]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73]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阿瓦斯汀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74] 表42多肽I对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75]
[0276] 表43多肽II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77]
[0278] 表44多肽III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79]
[0280]
[0281] 结果:多肽I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2,阿瓦斯汀组,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9.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4.71%,69.00%,65.36%。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82] 多肽II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3,阿瓦斯汀组,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9.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3.34%,63.88%,59.65%。高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83] 多肽III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4,阿瓦斯汀组,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9.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食管癌Ec10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9.75%,67.13%,65.63%。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84] 实施例18
[0285]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86]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顺铂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287] 表45多肽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88]
[0289]
[0290] 表46多肽I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91]
[0292] 表47多肽II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293]
[0294] 结果:多肽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5,化药紫杉醇组,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17%,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1.11%,65.97%,68.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95] 多肽I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6,化药紫杉醇组,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17%,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2.93%,81.96%,78.32%。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96] 多肽III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7,化药紫杉醇组,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17%,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结肠癌HT-2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11%,85.62%,83.70%。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297] 实施例19
[0298]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299]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顺铂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00] 表48多肽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01]
[0302] 表49多肽I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03]
[0304] 表50多肽II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05]
[0306] 结果:多肽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8,化药顺铂组,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4.0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8.01%,64.89%,64.12%。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07] 多肽I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49,化药顺铂组,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4.0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6.59%,66.94%,60.97%。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08] 多肽III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0,化药顺铂组,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4.0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甲状腺癌SW-579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3.38%,70.58%,66.40%。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09] 实施例20
[0310]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311]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顺铂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12] 表51多肽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13]
[0314] 表52多肽I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15]
[0316]
[0317] 表53多肽II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18]
[0319] 结果:多肽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1,化药顺铂组,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8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3.65%,60.16%,58.53%。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20] 多肽I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2,化药顺铂组,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8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4.90%,71.41%,67.03%。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21] 多肽III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3,化药顺铂组,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9.83%,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肾癌A498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6.36%,75.36%,70.7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322] 实施例21
[0323]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324]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顺铂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25] 表54多肽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26]
[0327] 表55多肽I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28]
[0329] 表56多肽II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30]
[0331]
[0332] 结果:多肽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4,化药顺铂组,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36%,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7.13%,70.89%,69.40%。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333] 多肽I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5,化药顺铂组,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36%,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3.25%,72.76%,68.36%。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34] 多肽III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6,化药顺铂组,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36%,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卵巢癌SK-OV-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9.98%,76.63%,73.87%。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335] 实施例22
[0336]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337]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5-氟尿嘧啶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38] 表57多肽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39]
[0340]
[0341] 表58多肽I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42]
[0343] 表59多肽II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44]
[0345] 结果:多肽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7,化药5-Fu组,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1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4.23%,73.72%,69.3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46] 多肽I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8,化药5-Fu组,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1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7.06%,74.43%,70.60%。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47] 多肽III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59,化药5-Fu组,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8.10%,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肉瘤HT-108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29%,79.90%,75.87%。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0348] 实施例23
[0349]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350]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阿瓦斯汀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51] 表60多肽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52]
[0353] 表61多肽I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54]
[0355]
[0356] 表62多肽II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57]
[0358] 结果:多肽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0,阿瓦斯汀组,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79%,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5.35%,63.39%,60.90%。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59] 多肽I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1,阿瓦斯汀组,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79%,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0.76%,70.41%,64.98%。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60] 多肽III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2,阿瓦斯汀组,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79%,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无显著影响;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喉癌Hep-2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2.81%,75.13%,67.29%。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61] 实施例24
[0362]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363]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64] 表63多肽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65]
[0366] 表64多肽I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67]
[0368] 表65多肽II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0369]
[0370] 结果:多肽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3,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2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0.16%,71.19%,67.80%。高剂量组、中剂量、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71] 多肽I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4,化药紫杉醇组,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2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5.48%,75.02%,70.61%。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剂量、低剂量组肿瘤体积与阴性组肿瘤体积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72] 多肽III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5,阿瓦斯汀组,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29%,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脑瘤SF763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4.06%,79.76%,72.82%。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73] 实施例25
[0374] 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试验
[0375] 肿瘤接种及检测评价方法见实施例6。阳性对照药紫杉醇组每3天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他组每天尾静脉给药一次。
[0376] 表66多肽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77]
[0378]
[0379] 表67多肽I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80]
[0381] 表68多肽II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0382]
[0383] 结果:多肽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6,化药紫杉醇组,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62%,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
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59.20%,
64.80%,58.40%。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84] 多肽I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7,化药紫杉醇组,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62%,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67.41%,75.42%,72.26%。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85] 多肽III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见表68,化药紫杉醇组,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6.62%,但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有显著影响,与阴性组和多肽给药组动物体重相比较轻,毒副作用较明显;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对人直肠癌Colo 320裸小鼠异种移植肿瘤的抑瘤率为73.51%,80.89%,70.34%。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与阴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对实验动物的体重没有影响,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0386] 实施例26
[0387] 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388] 构建胶原型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采用小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DBA/1小鼠(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 SIPPR Lab.Animal 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8-0016),雄性,7-8周龄,体重为18-22g,随机分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肽I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多肽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多肽I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1,0.2,0.4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小鼠CIA模型,方法是鸡软骨III型胶原(cIII)用0.1mol/l醋酸溶解成4mg/ml的溶液,于4℃冰箱过夜。实验当天用III型胶原与含4mg/ml Myeobae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 H37Rv的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充分乳化,待DBA/1小鼠麻醉后,于其尾部皮内每只注射乳化剂50μl进行致敏,21d后用4mg/ml的III型胶原(cIII)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等体积充分乳化后以相同剂量的乳化剂于尾部进行再次免疫。造模第30d起皮下注射给药:多肽I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多肽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多肽I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1,0.2,0.4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称量体重、关节评分、分别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的影响。在第70d,脱臼处死小鼠。
[0389] 关节炎评价指标如下:
[0390] 1)关节评分:四肢:按0-4五级评分:0=无红斑或红肿;1=轻微的红斑或肿胀,其中的一个前/后趾关节有红斑或肿胀;2=多于一只趾出现红斑或肿胀;3=踝或腕关节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小鼠四只足分别评分,最高评分为16分。分别于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进行关节评分,并记录结果。
[0391] 2)测量足踝直径
[0392] 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第21天至第70天每3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左、右足踝内侧到外侧的直径和足踝厚度,并记录结果。
[0393] 试验结果的计量资料以数学平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 11.0软件进行各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
[0394] 结果:造模后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在小鼠尾部皮内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21天后尾部皮内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和胶原等体积混合的乳化剂左后,免疫后第27天,CIA小鼠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增高,模型组第45-60天为肿胀高峰,模型组自第35天开始体重几乎不增加,后期还略微有下降。
[0395] 多肽I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69:阳性对照组、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多肽I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I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0396] 表69多肽I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0397]
[0398] *表示p<0.05,**表示p<0.01.
[0399] 多肽II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70:阳性对照组、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多肽II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II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0400] 表70多肽II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0401]
[0402] *表示p<0.05,**表示p<0.01.
[0403] 多肽III在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71:阳性对照组、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多肽III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多肽III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0404] 表71多肽III对胶原型类小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0405]
[0406] *表示p<0.05,**表示p<0.01.
[0407] 结论: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小鼠胶原型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0408] 实施例27
[0409] 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0410] 构建佐剂型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多肽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大鼠作为受试动物,SPF级SD大鼠(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Sino-British SIPPR Lab.Animal Ltd)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码:SCXK(沪)2008-0016),雄性,体重为140g-160g,随机分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肽I低中高3个剂量组(0.4,0.8,1.6mg/kg),多肽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4,0.8,1.6mg/kg),多肽I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0.8mg/kg)和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除正常组外,第0天各实验组建立大鼠AA模型,方法是在大鼠的左侧后足足跎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10mg/ml)完全弗氏佐剂0.08ml造成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10天起皮下注射给药:多肽I低中高3个剂量组(0.4,0.8,1.6mg/kg),多肽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4,0.8,1.6mg/kg),多肽III低中高3个剂量组(0.2,0.4,
0.8mg/kg):每日两次,连续10天;阳性药对照组(甲氨蝶呤1mg/kg):每五天一次,连续3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连续10天。分别于造模后第8,11,14,17,20,23和26天,关节评分、分别检测左右后足足踝直径来观察药物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影响。
[0411] 关节炎评价指标如下:
[0412] 1)关节评分四肢:按0-4五级评分:0=无红斑或红肿;1=轻微的红斑或肿胀,其中的一个前/后趾关节有红斑或肿胀;2=多于一只趾出现红斑或肿胀;3=踝或腕关节下的足爪肿胀;4=包括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大鼠四只足分别评分,最高评分为16分。
[0413] 分别于造模后8,11,14,17,20,23和26天进行关节评分,并记录结果。
[0414] 2)测量足踝直径
[0415] 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8,11,14,17,20,23和26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左、右足踝内侧到外侧的直径和足踝厚度,并记录结果。
[0416] 试验结果的计量资料以数学平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 11.0软件进行各给药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表中*表示p<0.05,**表示p<0.01。
[0417] 结果:造模后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较,在大鼠左后足跎处注射含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完全弗氏佐剂后,左后足会迅速产生原发性关节炎,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有溃烂;右后足大约10d后开始出现继发性关节炎,评分的分值逐渐增大;同时耳部血管增生明显,红肿明显;尾部关节出现肿胀。
[0418] 多肽I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72: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I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低、高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I低、中、高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I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419] 表72多肽I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0420]
[0421] *表示p<0.05,**表示p<0.01.
[0422] 多肽II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73: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II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肽II低、高剂量组左足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II低、中、高剂量组右足足爪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II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423] 表73多肽II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0424]
[0425] *表示p<0.05,**表示p<0.01.
[0426] 结论:多肽II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0427] 多肽III在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都能发挥体内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见表74: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III中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整合素阻断剂多肽III低、高剂量组左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鼠阳性对照组、多肽III低、中、高剂量组右后足踝直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肽III低、中、高剂量组四肢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428] 表74多肽III对佐剂型类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免疫保护作用
[0429]
[0430] *表示p<0.05,**表示p<0.01.
[0431] 结论:多肽I、多肽II和多肽III对A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