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42581.0

文献号 : CN1028815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B.F.穆尼M.杜达N.R.古迪恩E.D.罗兰G.文卡塔拉曼M.R.伍德

申请人 : 通用电气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提供一种用于DC分配组件(12)的安装模块。该模块包括将至少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50,459)保持在其上的基部部分(40)。带(50,459)设置在不导电基部部分(40)上且联接到不导电基部部分(40)上。该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20),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20)具有电联接到第一导电带(50)上的第一线路侧(200)。该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24),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24)具有电联接到第二导电带(459)上的第二线路侧(230)。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包括:

构造成将至少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保持在其上的不导电基部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并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

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其具有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一线路侧,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第一负载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侧和所述第一负载侧之间的第一可断开极柱;以及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其具有电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二线路侧,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第二负载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侧和所述第二负载侧之间的第二可断开极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组件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DC分配组件上;

第一附连组件,其构造成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并且进一步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所述第一附连组件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DC分配组件的第一DC电压;以及第二附连组件,其构造成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并且进一步电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带上,所述第二附连组件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DC分配组件的第二DC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构造成接收具有第一电压极性的所述第一DC电压,并且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构造成接收具有第二电压极性的所述第二DC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极性和所述第二电压极性是与彼此相反的电压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联接在所述第一导电带和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一线路侧之间的第一断路器柱;以及联接在所述第二导电带和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二线路侧之间的第二断路器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一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一外部负载上,并且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二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二外部负载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三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四断路器柱;

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三断路器柱上的第三线路侧和构造成联接到第三外部负载上的第三负载侧,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三线路侧和所述第三负载侧之间的第三可断开极柱;以及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四断路器柱上的第四线路侧和构造成联接到第四外部负载上的第四负载侧,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侧和所述第四负载侧之间的第四可断开极柱。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的第三导电带;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第三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第四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一负载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和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之间的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四断路器柱上的第三线路侧,以及第三负载侧,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三线路侧和所述第三负载侧之间的第三可断开极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三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一外部负载上,并且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二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二外部负载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的第四导电带;

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五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带上的第六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带上的第七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八断路器柱;

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五断路器柱上的第四线路侧和联接到所述第六断路器柱上的第四负载侧,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侧和所述第四负载侧之间的第四可断开极柱;

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七断路器柱上的第五线路侧,以及第五负载侧,所述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五线路侧和所述第五负载侧之间的第五可断开极柱;以及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八断路器柱上的第六线路侧,以及第六负载侧,所述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六线路侧和所述第六负载侧之间的第六可断开极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五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三外部负载上;以及所述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六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四外部负载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包括基板和壁,所述壁从所述基板向外延伸,使得所述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带之间。

13.一种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包括:

构造成将至少第一和第二导电带保持在其上的不导电基部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带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

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一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二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三断路器柱;

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一断路器柱上的第一线路侧,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二断路器柱上的第一负载侧,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侧和所述第一负载侧之间的第一可断开极柱;以及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三断路器柱上的第二线路侧,以及第二负载侧,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侧和所述第二负载侧之间的第二可断开极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安装组件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DC分配组件上;以及第一附连组件,其构造成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进一步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所述第一附连组件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DC分配组件的第一DC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二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一外部负载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导电带,其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

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四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第五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第六断路器柱;

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四断路器柱上的第三线路侧,以及构造成联接到所述第五断路器柱上的第三负载侧,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三线路侧和所述第三负载侧之间的第三可断开极柱;以及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六断路器柱上的第四线路侧,以及构造成联接到第二外部负载上的第四负载侧,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侧和所述第四负载侧之间的第四可断开极柱。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导电带,其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第四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带上的第五断路器柱;

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四断路器柱上的第二负载侧的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以及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五断路器柱上的第三线路侧,以及第三负载侧,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三线路侧和所述第三负载侧之间的第三可断开极柱。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三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一外部负载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四导电带,其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

第五导电带,其设置在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所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

联接到所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六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带上的第七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带上的第八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五导电带上的第九断路器柱;

联接到所述第五导电带上的第十断路器柱;

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六断路器柱上的第四线路侧,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七断路器柱上的第四负载侧,所述第四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四线路侧和所述第四负载侧之间的第四可断开极柱;

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八断路器柱上的第五线路侧,以及联接到所述第九断路器柱上的第五负载侧,所述第五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五线路侧和所述第五负载侧之间的第五可断开极柱;以及沿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三断路器极柱组件的对面的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所述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第十断路器柱上的第六线路侧,以及第六负载侧,所述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具有设置在所述第六线路侧和所述第六负载侧之间的第六可断开极柱。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安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断路器极柱组件的所述第六负载侧构造成联接到第二外部负载上。

说明书 :

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在DC电气装备组件中,已经利用电缆来将单独的断路器极柱彼此串联地电联接在一起。但是,断路器中的许多电缆难以安装,并且不合需要地导致DC分配组件中有较杂乱的电缆堆。

背景技术

[0002] 于此,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对DC分配组件中的改进的安装模块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提供一种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该安装模块包括构造成将至少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保持在其上的不导电基部部分。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设置在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电联接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一线路侧。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负载侧,以及设置第一线路侧和第一负载侧之间的第一可断开极柱。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电联接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二线路侧。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负载侧,以及设置在第二线路侧和第二负载侧之间的第二可断开极柱。
[0004] 提供一种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该安装模块包括构造成将至少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保持在其上的不导电基部部分。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设置在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第一导电带上的第一断路器柱。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二断路器柱。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第二导电带上的第三断路器柱。安装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第一断路器柱上的第一线路侧,以及联接到第二断路器柱上的第一负载侧。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设置在第一线路侧和第一负载侧之间的第一可断开极柱。第一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具有联接到第三断路器柱上的第二线路侧,以及第二负载侧。第二断路器极柱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二线路侧和第二负载侧之间的第二可断开极柱。
[0005] 根据结合附图得到的以下描述,这些和其它优点与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6] 在说明书的结论部分处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和明确声明了被视为本发明的主题。根据结合附图得到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特征与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中:
[0007]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的示意图,安装模块构造成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中的三个正极柱。
[0008] 图2是图1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框图。
[0009] 图3是图1的安装模块的分解图。
[0010] 图4是图1的安装模块的等距视图。
[0011] 图5是图1的安装模块的另一个等距视图。
[0012] 图6是图1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另一个等距视图。
[0013] 图7是图1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另一个等距视图,其示出了通过安装模块的电流流的大体方向。
[0014] 图8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的框图,安装模块构造成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中的两个正极柱。
[0015] 图9是图8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
[0016] 图10是图8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另一个等距视图,其示出了通过安装模块的电流流的大体方向。
[0017] 图11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安装模块构造成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中的两个正极柱和一个负极柱。
[0018] 图12是图11的安装模块的框图。
[0019] 图13是图11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
[0020] 图14是图11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另一个等距视图,其示出了通过安装模块的电流流的大体方向。
[0021] 图15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DC分配组件的安装模块的框图,安装模块构造成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中的一个正极柱和一个负极柱。
[0022] 图16是图15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
[0023] 图17是图15的安装模块的一部分的另一个等距视图,其示出了通过安装模块的电流流的大体方向。
[0024] 详细描述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阐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优点和特征。
[0025] 部件列表:
[0026] 10  安装模块
[0027] 12  DC分配组件
[0028] 20  断路器极柱组件
[0029] 22  断路器极柱组件
[0030] 24  断路器极柱组件
[0031] 26  断路器极柱组件
[0032] 28  断路器极柱组件
[0033] 30  断路器极柱组件
[0034] 40  不导电基部部分
[0035] 50  导电带
[0036] 52  导电带
[0037] 54  导电带
[0038] 56  导电带
[0039] 58  导电带
[0040] 70  螺栓
[0041] 72  螺栓
[0042] 76  螺栓
[0043] 78  螺栓
[0044] 80  螺栓
[0045] 82  螺栓
[0046] 84  螺栓
[0047] 86  螺栓
[0048] 88  螺栓
[0049] 98  螺栓
[0050] 99  螺栓
[0051] 100 断路器柱
[0052] 102 断路器柱
[0053] 104 断路器柱
[0054] 106 断路器柱
[0055] 108 断路器柱
[0056] 120 断路器柱
[0057] 122 断路器柱
[0058] 124 断路器柱
[0059] 126 断路器柱
[0060] 128 断路器柱
[0061] 140 安装组件
[0062] 142 安装组件
[0063] 150 附连组件
[0064] 170 正负载
[0065] 172 正负载
[0066] 200 线路侧
[0067] 202 负载侧
[0068] 204 在电方面可断开的极柱
[0069] 220 线路侧
[0070] 222 负载侧
[0071] 224 在电方面可断开的极柱
[0072] 230 线路侧
[0073] 232 负载侧
[0074] 234 在电方面可断开的极柱
[0075] 240 线路侧
[0076] 242 负载侧
[0077] 244 在电方面可断开的极柱
[0078] 250 线路侧
[0079] 252 负载侧
[0080] 254 在电方面可断开的极柱
[0081] 260 线路侧
[0082] 262 负载侧
[0083] 264 在电方面可断开的极柱
[0084] 290 基板
[0085] 292 壁
[0086] 294 壁
[0087] 296 壁
[0088] 298 壁
[0089] 300 外周壁
[0090] 301 支座
[0091] 302 支座
[0092] 350 功率插入模块
[0093] 360 正负载
[0094] 370 正负载
[0095] 400 功率插入模块
[0096] 430 夹组件
[0097] 440 正负载
[0098] 450 负负载
[0099] 459 导电带
[0100] 460 正负载
[0101] 470 正负载
[0102] 489 螺栓
[0103] 490 螺栓
[0104] 491 螺栓
[0105] 492 螺栓
[0106] 493 螺栓
[0107] 500 功率插入模块
[0108] 530 正负载
[0109] 540 负负载
[0110] 550 正负载
[0111] 560 负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0112] 参照图1-6,提供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模块10,其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安装模块10包括断路器极柱组件20、22、24、26、28、30、不导电基部部分40、导电带50、52、54、56、58、螺栓70、72、76、78、80、82、84、86、88、98、99、断路器柱100、102、104、106、120、122、124、126、安装组件140、142和附连组件150。安装模块10构造成在检测到过量电流的情况下,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例如一组是断路器极柱组件20、
22、24)中的三个可断开正极柱。为了理解,用语“断路器极柱组件”指的是具有在检测到过量电流的情况下可中断电流流的可断开极柱的装置。例如,断路器极柱组件可包括例如断路器或模制壳开关中的至少一个。DC分配组件12可包括例如DC面板、DC开关板、DC马达控制中心和DC总线插头中的至少一个。
[0113] 参照图1、2和6,断路器极柱组件20-30各自构造成具有可断开极柱,当检测到有过量电流通过相应的断路器极柱组件时,可断开极柱选择性地断开,以在此之后阻止过量电流流过相应的断路器极柱组件。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那样手动地对断路器极柱组件20-30中的各个复位,使得电流之后可流过相应的可断开极柱。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极柱组件20-30中的各个是双触头对组件。在备选实施例中,断路器极柱组件20-30是单触头对组件。
[0114] 参照图2和6,断路器极柱组件20包括线路侧200、负载侧202,以及可操作地设置在线路侧200和负载侧202之间的可断开极柱20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路侧200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00上,并且负载侧202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02上。
[0115] 断路器极柱组件22包括线路侧220、负载侧222,以及可操作地设置在线路侧220和负载侧222之间的可断开极柱22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路侧220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04上,并且负载侧222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06上。
[0116] 断路器极柱组件24包括线路侧230、负载侧232,以及可操作地设置在线路侧230和负载侧232之间的可断开极柱23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路侧230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08上,并且负载侧232电联接到正负载170上。
[0117] 断路器极柱组件26包括线路侧240、负载侧242,以及可操作地设置在线路侧240和负载侧242之间的可断开极柱24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路侧240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20上,并且负载侧242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22上。断路器极柱组件26沿纵向设置在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对面。
[0118] 断路器极柱组件28包括线路侧250、负载侧252,以及可操作地设置在线路侧250和负载侧252之间的可断开极柱25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路侧250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24上,并且负载侧252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26上。断路器极柱组件28沿纵向设置在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对面。
[0119] 断路器极柱组件30包括线路侧260、负载侧262,以及可操作地设置在线路侧260和负载侧262之间的可断开极柱264。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线路侧260电联接和物理地联接到断路器柱128上,并且负载侧262电联接到正负载172上。断路器极柱组件30沿纵向设置在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对面。
[0120] 参照图6和7,提供不导电基部部分40,以将安装模块10的其它构件保持在不导电基部部分40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部部分40由塑料构建而成。当然,基部部分40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类型的材料构建而成。基部部分40包括基板290、壁292、294、296、298、外周壁300和支座301、302。壁292、294、296、298和外周壁300从基板290的第一侧向外延伸。支座301、302从基板290的第二侧向外延伸。壁292、294、296、298用来将基板290的第一侧分成用于将导电带50、52、54、56、58接收在其中的相应的区域,并且还用来阻止导电带50、52、54、56、58之间发生放电。
[0121] 参照图3、6和7,提供导电带50、52、54、56、58,以通过断路器柱100-126和附连组件150将断路器极柱组件20-30电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导电带50、
52、54、56、58由铜或铜合金构建而成。当然,在备选实施例中,导电带50、52、54、56、58可由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材料构建而成。
[0122] 导电带50在外周壁300和壁292之间设置在基部部分40的第一侧。导电带50利用螺栓70、72来联接到基部部分40上,螺栓70、72延伸通过带50中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利用螺栓98、99来将带52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附连组件150上,附连组件150进一步构造成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以接收来自DC分配组件12正的DC电压极性。
[0123] 导电带52在外周壁300的一部分和壁292、294之间设置在基部部分40的第一侧。导电带52利用螺栓74、76来联接到基部部分40上,螺栓74、76延伸通过带52中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
[0124] 导电带54在外周壁300的一部分和壁294、296之间设置在基部部分40的第一侧。导电带54利用螺栓78、80来联接到基部部分40上,螺栓78、80延伸通过带54中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
[0125] 导电带56在外周壁300的一部分和壁292、294之间设置在基部部分40的第一侧。导电带56利用螺栓82、84来联接到基部部分40上,螺栓82、84延伸通过带56中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
[0126] 导电带58在外周壁300的一部分和壁294、298之间设置在基部部分40的第一侧。导电带58利用螺栓86、88来联接到基部部分40上,螺栓86、88延伸通过带58中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
[0127] 参照图2和6,断路器柱100、120利用螺栓来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50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0也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线路侧200上。而且,断路器柱120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线路侧240上。在备选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0、120与导电带50一体地形成,以获得具有与断路器柱100、120和带50类似的形状的导电带。
[0128] 断路器柱102、104利用螺栓来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52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2也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上。而且,断路器柱104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线路侧220上。在备选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2、104与导电带52一体地形成,以获得具有与断路器柱102、104和带52类似的形状的导电带。
[0129] 断路器柱106、108利用螺栓来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54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6也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上。而且,断路器柱108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线路侧230上。在备选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6、108与导电带54一体地形成,以获得具有与断路器柱106、108和带54类似的形状的导电带。
[0130] 断路器柱122、124利用螺栓来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56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22也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负载侧242上。而且,断路器柱124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线路侧250上。在备选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22、124与导电带56一体地形成,以获得具有与断路器柱122、124和带56类似的形状的导电带。
[0131] 断路器柱126、128利用螺栓来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58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26也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上。而且,断路器柱128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线路侧260上。在备选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26、128与导电带58一体地形成,以获得具有与断路器柱126、128和带58类似的形状的导电带。
[0132] 参照图2和5,安装组件140、142联接到不导电基部部分40的第二侧。安装组件140、142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
[0133] 参照图5和6,附连组件150构造成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附连组件150接收来自DC分配组件12的、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附连组件150利用螺栓98、99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50上。
[0134] 参照图2和7,现在将阐明安装模块10的功能性。具体而言,将阐明对通过安装模块10的电流的描述。起初,在导电带50处从DC分配组件12接收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之后,第一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00。从断路器柱100,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线路侧200和可断开极柱20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02和导电带52而流到断路器柱104。从断路器柱104,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线路侧220和可断开极柱22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06和导电带54而流到断路器柱108。从断路器柱108,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线路侧230和可断开极柱23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从负载侧232,第一电流流到正负载
170。
[0135] 而且,当在导电带50处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时,第二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20。从断路器柱120,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线路侧240和可断开极柱24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负载侧24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62的负载侧242,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22和导电带56而流到断路器柱124。从断路器柱124,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线路侧250和可断开极柱25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26和导电带58而流到断路器柱128。从断路器柱128,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线路侧260和可断开极柱26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从负载侧262,第二电流流到正负载172。
[0136] 参照图8-10,提供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模块350,其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安装模块350包括安装模块10的构件的子集。具体而言,安装模块350包括断路器极柱组件20、22、26、28、不导电基部部分40、导电带50、52、56、螺栓70、72、
76、82、84、断路器柱100、102、104、120、122、124、安装组件140、142和附连组件150。安装模块10构造成在检测到过量电流的情况下,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例如一组是断路器极柱组件20、22)中的两个可断开的正极柱。
[0137]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电联接到正负载360上。而且,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电联接到正负载370上。
[0138] 现在将阐明安装模块350的功能性。具体而言,将阐明对通过安装模块350的电流的描述。起初,在导电带50处从DC分配组件12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之后,第一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00。从断路器柱100,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线路侧200和可断开极柱20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02和导电带52而流到断路器柱104。从断路器柱104,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线路侧220和可断开极柱22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第一电流流过正负载360。
[0139] 而且,当在导电带50处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时,第二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20。从断路器柱120,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线路侧240和可断开极柱24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负载侧24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62的负载侧242,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22和导电带56而流到断路器柱124。从断路器柱124,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线路侧250和可断开极柱25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第二电流流过正负载370。
[0140] 参照图11-14,提供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模块400,其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安装模块400包括安装模块10的若干个构件。具体而言,安装模块400包括断路器极柱组件20、22、24、26、28、30、不导电基部部分40、导电带50、52、56、59、螺栓70、72、74、76、82、84、489、490、491、断路器柱100、102、104、108、120、122、124、128、安装组件140、142和附连组件150以及附连组件430。安装模块400构造成在检测到过量电流的情况下,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例如一个组是断路器极柱组件20、22、24)中的两个可断开的正极柱和一个可断开的负极柱。
[0141] 由于安装模块400的结构类似于安装模块10,所以在下面仅将更详细地论述不同的构件和不同的构造。
[0142] 参照图12和13,导电带459在外周壁300和壁294之间设置在基部部分40的第一侧。导电带459利用螺栓489、490、491来联接到基部部分40上。利用螺栓492、493来将带459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附连组件430上,附连组件430进一步构造成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以接收来自DC分配组件12的正的DC电压极性。
[0143]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电联接到正负载440上,并且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电联接到负负载450上。另外,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电联接到正负载460上,并且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电联接到正负载470上。
[0144] 断路器柱108、128利用螺栓来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导电带459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柱108也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线路侧230上。而且,断路器柱128物理地联接和电联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线路侧260上。
[0145] 参照图12-14,现在将阐明安装模块400的功能性。具体而言,将阐明对通过安装模块400的电流的描述。起初,在导电带50处从DC分配组件12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之后,第一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00。从断路器柱100,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线路侧200和可断开极柱20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02和导电带52而流到断路器柱104。从断路器柱104,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线路侧220和可断开极柱22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2的负载侧222,第一电流到正负载440。
[0146] 而且,当在导电带459处从DC分配组件12接收到具有负极性的DC电压时,第二电流从导电带459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08。从断路器柱108,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线路侧230和可断开极柱23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第二电流流到负负载450。
[0147] 而且,当在导电带50处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时,第三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20。从断路器柱120,第三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线路侧240和可断开极柱24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负载侧24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62的负载侧242,第三电流通过断路器柱122和导电带56而流到断路器柱124。从断路器柱124,第三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线路侧250和可断开极柱25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8的负载侧252,第三电流流到正负载460。
[0148] 另外,当在导电带459处接收到具有负极性的DC电压时。之后,第四电流从导电带459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28。从断路器柱128,第四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线路侧
260和可断开极柱26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第四电流流到负负载470。
[0149] 参照图15-17,提供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模块500,其构造成可移除地联接到DC分配组件12上。安装模块500包括安装模块400的构件的子集。具体而言,安装模块500包括断路器极柱组件20、24、26、30、不导电基部部分40、导电带50、459、螺栓70、72、89、90、91、断路器柱100、108、120、128、安装组件140、142和夹组件150、430。安装模块500构造成在检测到过量电流的情况下,在电方面断开各组断路器极柱组件(例如一组是断路器极柱组件20、24)中的一个可断开的正极柱和一个可断开的负极柱。
[015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电联接到正负载530上,并且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电联接到负负载540上。而且,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负载侧242电联接到正负载550上,并且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电联接到负负载560上。
[0151] 参照图15-17,现在将阐明安装模块500的功能性。具体而言,将阐明对通过安装模块500的电流的描述。起初,在导电带50处从DC分配组件12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之后,第一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00。从断路器柱100,第一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线路侧200和可断开极柱20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0的负载侧202,第一电流流到正负载530。
[0152] 而且,当在导电带459处从DC分配组件12接收到具有负极性的DC电压时。之后,第二电流从导电带459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08。从断路器柱108,第二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线路侧230和可断开极柱23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4的负载侧232,第二电流流到负负载540。
[0153] 而且,当在导电带50处接收到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时,第三电流从导电带50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20。从断路器柱120,第三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线路侧240和可断开极柱24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26的负载侧24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262的负载侧242,第三电流流过正负载550。
[0154] 另外,当在导电带459处接收到具有负极性的DC电压时。之后,第四电流从导电带459流出且通过断路器柱128。从断路器柱128,第四电流通过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线路侧
260和可断开极柱264而流到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从断路器极柱组件30的负载侧262,第四电流流过负负载560。
[0155] 本文描述的安装模块提出了优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断路器组件的实质优点。具体而言,安装模块利用设置在不导电基部部分上且联接到不导电基部部分上的导电带来将断路器极柱组件彼此串联地电联接在一起。安装模块的技术效果在于,不再需要将许多导线连接到断路器极柱组件上来将断路器极柱组件串联地电连接到彼此上。
[0156] 虽然结合仅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容易地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可修改本发明,以结合此前未描述但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相当的任何数量的变型、变化、替代或等效布置。另外,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但是要理解,本发明的各方面可包括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仅一些。因此,本发明不应视为由前述描述限制,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