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中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366272.4

文献号 : CN1028956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一帆

申请人 : 林一帆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中药。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50g、炮姜2~50g、黄连2~50g、甘松2~50g、乌药2~50g、乳香2~50g、延胡索2~50g、姜黄2~50g、没药2~50g、海漂蛸2~50g、(煅)瓦楞子2~50g、甘草2~50g。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

90g中药中,高良姜8~10g、炮姜6~8g、黄连4~5g、甘松4~6g、乌药8~10g、 乳香

8~10g、延胡索6~8g、姜黄8~10g、没药6~8g、海螵蛸8~10g、煅瓦楞子6~8g、甘草4~6g。

说明书 :

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中药。背景技术:
[0002] 胃溃疡及相关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寒凝、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景岳全书》曾指出,胃脘痛的病因“惟食滞,寒凝,气滞者多”。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是由于寒邪侵袭机体而引起体内血行不畅、血脉不通、血液淤滞等中医病理变化,是寒区患者秋冬季节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西医学目前主要为抑酸、保护胃黏膜、营养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等对症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中药。
[0004]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50g、炮姜2~50g、黄连2~50g、甘松2~50g、乌药2~50g、乳香2~50g、延胡索2~50g、姜黄2~50g、没药2~50g、海螵蛸2~50g、(煅)瓦楞子2~50g、甘草2~50g。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07] 方中高良姜、炮姜为君,味辛大热,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乌药、甘松为臣行气止痛,三药相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行气散寒止痛之功。乳香、没药、姜黄辛温,活血化瘀、祛瘀止痛臣药。海螵硝、煅瓦楞子止痛止酸,收敛止血,具有抗胃酸作用,黄连苦寒燥湿共为佐药。甘草性温补益脾气,调和诸药,用之为使。纵观全方,各药相伍,共奏行气疏肝,祛寒、祛瘀止痛,温中健脾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香附、高良姜皆有镇痛作用,而高良姜更有抗溃疡、抗炎、抗菌等作用。香附醇提取物有抑制环磷酸腺苷二酯酶作用,如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效果,而挥发油无明显镇痛作用。高良姜的抗炎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有关。
[0008] 本发明以铝碳酸镁片为平行对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对120例寒区患者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服用本发明后在第1、3、7、14天多个时间点,在腹痛腹胀在嗳气、纳差症状疗效指标的评价均优于铝碳酸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在第1、3天在泛酸症状疗效指标显示,铝碳酸镁略优于冬胃颗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14天,本药对泛酸症状疗效指标评价优于铝碳酸镁(P<0.01),以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GEE分析方法,多点综合重复评价,本药对泛酸症状疗效指标评价优于铝碳酸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见副作用。
[0009] 因此认为,本发明可有效防治寒区患者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快速缓解症状,无明显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实施例1
[0011] 高良姜10g、炮姜8g、黄连4g、甘松4g、乌药8g、、乳香10g、延胡索8g、姜黄8g、没药8g、海螵蛸8g、(煅)瓦楞子8g、甘草6g。
[0012] 实施例2
[0013] 高良姜10g、炮姜6g、黄连4g、甘松6g、乌药10g、、乳香8g、延胡索8g、姜黄10g、没药6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6g、甘草6g。
[0014] 实施例3
[0015] 高良姜8g、炮姜8g、黄连5g、甘松5g、乌药10g、、乳香10g、延胡索6g、姜黄10g、没药6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8g、甘草4g。
[0016] 实施例4 临床试验
[0017] 选取寒区部队冬季户外训练军人40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4岁,对照组200例,均为男性,年龄17~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018] 实验组服用以实施例1为组方的药物,3g药加温水100ml溶解,1~2次/日口服,对照组(200例)单纯给予温开水100ml2次/日口服,均于两餐间服用,共服4周,同时统计两组消化性溃疡相关症状发生情况。
[0019] 以胃溃疡(PU)的3个主要相关症状,即上腹痛、腹胀、反酸作为评分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频次评分,计算出每位接受调查者总积分(Sc)。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能忍受,不影响工作;2分,症状明显,但可以承受,但影响正常工作休息;3分,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服药缓解。症状发作频次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或每月平均发作少于1次;1分,偶尔有症状,但每月平均发作1~3次;2分,症状时常发作,平均每周1~6次;3分,症状发作频繁,每日≥1次。
[0020] 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率(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见表1。
[0021] 表1两组军人PU相关症状积分情况
[0022]
[0023]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PU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0024] 实施例5 临床试验
[0025] 选取东北寒区部队中出现上腹痛、纳差、泛酸、面色恍白、舌暗紫、苔薄白、脉紧舒等症状,中医证候诊断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型胃脘痛者120例,其中,寒凝气滞者86例,寒凝血瘀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均为男性,年龄19~35岁,对照组60例,均为男性,年龄19~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中医症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026] 实验组服用以实施例1为组方的药物,一次6g,3次/日;对照组服用铝碳酸镁片,为拜耳制药公司产品,一次0.5g,3次/日。两药均于两餐间及睡前服用,疗程为2周。在用药过程中两组均禁止使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中药和西药,以及与本病治疗相关的其他治疗手段。
[0027] 对主要症状,上腹疼痛、上腹饱胀不适、泛酸及次要症状,嗳气、纳差在治疗前后根据证候效应指标的量化分级标准计算积分,并分别进行分析。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的分级包括正常0分:无腹痛;轻度2分:腹部不适或腹胀,能忍受,不影响工作休息;中度4分:腹痛,能忍受,但影响正常工作休息;重度6分:腹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休息不能工作。泛酸分级包括正常0分:无泛酸;轻度2分:偶有泛酸;中度4分:常有泛酸,少量进食可缓解;重度6分:大量泛酸,进食不能缓解。嗳气的分级包括0分:无;1分:有;纳差的分级包括0分:无;1分:有。
[0028] 评价结果在“腹痛“和“泛酸”上采用的是“控制、有效、无效”的3级评价方法,检验结果也是按此进行。症状消失为“控制”,症状“降低两级为“有效”,症状不变或仅降低一级为“无效”;嗳气和纳差则做“有效、无效”两级处理。
[0029]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由于治疗结果存在多个时间点,应将实验组和对照两组的最终治疗结果和显效速度综合进行考虑。因此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GEE分析方法,同时进行wilcoxon秩和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
[0030] 两组患者腹痛、腹胀与泛酸基线情况与疗效比较分别见表2、表3。由表3可以看出,腹痛腹胀症状在治疗后第1、3、7、14天四个时间点上,冬胃颗粒疗效均优于铝碳酸镁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3天两个时间点上,泛酸症状疗效指标显示,铝碳酸镁片略优于冬胃颗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14天两个时间点上,冬胃颗粒疗效指标评价优于铝碳酸镁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GEE分析方法,多点综合重复评价,冬胃颗粒对泛酸症状疗效指标总的评价优于铝碳酸镁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0031] 表2两组患者临床试验中腹痛与泛酸症状基线情况
[0032]
[0033] 表3 两组患者腹痛、泛酸症状疗效(wilcoxon秩和检验)
[0034]
[0035] *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段比较P<0.01
[0036] 表4两组患者泛酸症状疗效的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分析(GEE)
[0037]
[0038] 两组患者嗳气与纳差疗效比较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在治疗后第1、3、7、14天四个时间点上,冬胃颗粒疗效均优于铝碳酸镁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0039] 表5 两组患者嗳气、纳差症状疗效(wilcoxon秩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