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型电连接器及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60014.8

文献号 : CN1029041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船桥彰男

申请人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既实现低高度化又提高嵌合或拔出时的保持性。其解决手段为,在印刷电路板(P)上形成由凹部或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P1),将绝缘外壳(11)插入到该印刷电路板(P)的连接器安装部(P1)中以进行安装,借此实现低高度化,并且,经由连接器保持部(11c)利用绝缘外壳(11)稳定地支承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20)的嵌合或拔出时的负荷,借此,防止导电触头等的部件的变形,并防止软钎焊接合部的剥离。

权利要求 :

1.一种同轴型电连接器,所述同轴型电连接器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在电连接于作为导电电路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状态下使用,安装在绝缘外壳上的圆筒状触头与设置在作为嵌合对象的另外的连接器上的圆筒状触头接触,以进行电连接,所述同轴型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能够插入到由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凹部或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中的形状,并且,

在所述绝缘外壳的本体部上设置连接器保持部,在向所述连接器安装部插入时,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抵接,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在所述表面上开口,所述连接器保持部被构成为,从所述绝缘外壳的本体部以呈凸缘状的方式突出,且该连接器保持部的底面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抵接,并且,作为所述嵌合对象的另外的连接器插入到所述圆筒状触头的内方侧的区域,且所述另外的连接器的圆筒状触头的外周面嵌合于所述圆筒状触头的内周面,所述圆筒状触头具有呈大致同心状地被固定在绝缘外壳的内方侧的区域的中心触头和外部触头,该中心触头和外部触头分别包括相对于对象连接器能够接触地设置的嵌合接触部、和从该嵌合接触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伸出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所述中心触头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以嵌合接触部为中心向半径方向的相反侧伸出,伸出侧的前端部分,在呈大致直角地向上方弯折并沿着绝缘外壳的外周壁面向上方侧竖起之后,进而,从该竖起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并大致水平地突出,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中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分,相对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被从上方侧载置并进行软钎焊,并且,所述外部触头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以在从嵌合接触部的下端缘向下方突出之后立即向上方侧折回的方式弯折形成,以从绝缘外壳的外周壁面向外方露出的状态向上方侧竖起地伸出,进而,从该竖起的方向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并大致水平地突出,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中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分,相对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被从上方侧载置并进行软钎焊接合。

2.一种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配备有:形成有所述连接器安装部的印刷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型电连接器。

3.一种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包括: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上,在电连接于作为导电电路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的状态下使用的插座式连接器、和作为相对于该插座式连接器的嵌合对象的插塞式连接器,安装在所述插座式连接器的绝缘外壳上的圆筒状触头,与设置在所述插塞式连接器上的圆筒状触头接触,以进行电连接,所述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式连接器的绝缘外壳具有能够插入到由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凹部或者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中的形状,并且,在该插座式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本体部上设置连接器保持部,在向所述连接器安装部插入时,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抵接,所述连接器安装部在所述表面上开口,所述连接器保持部被构成为,从所述绝缘外壳的本体部以呈凸缘状的方式突出,且该连接器保持部的底面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抵接,并且,所述插塞式连接器插入到所述插座式连接器的圆筒状触头的内方侧的区域,且所述插塞式连接器的圆筒状触头的外周面嵌合于所述插座式连接器的圆筒状触头的内周面,所述圆筒状触头具有呈大致同心状地被固定在绝缘外壳的内方侧的区域的中心触头和外部触头,该中心触头和外部触头分别包括相对于对象连接器能够接触地设置的嵌合接触部、和从该嵌合接触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伸出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所述中心触头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以嵌合接触部为中心向半径方向的相反侧伸出,伸出侧的前端部分,在呈大致直角地向上方弯折并沿着绝缘外壳的外周壁面向上方侧竖起之后,进而,从该竖起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并大致水平地突出,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中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分,相对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被从上方侧载置并进行软钎焊,并且,所述外部触头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以在从嵌合接触部的下端缘向下方突出之后立即向上方侧折回的方式弯折形成,以从绝缘外壳的外周壁面向外方露出的状态向上方侧竖起地伸出,进而,从该竖起的方向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并大致水平地突出,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中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分,相对于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被从上方侧载置并进行软钎焊接合。

说明书 :

同轴型电连接器及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同轴型电连接器及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所述同轴型电连接器及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以圆筒状触头相互接触、分离地进行两个连接器的嵌合、拔出的方式构成。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地,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广泛采用将同轴电缆等各种信号传送介质电连接起来用的电连接器。例如,在图10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中,将作为信号传送介质的同轴电缆(参照表示本发明的图1中的标号SC)的末端部分连接起来的插塞式连接器2,以相对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上使用的插座式连接器1沿着图中所示的上下方向能够嵌合、拔出的方式构成。其中的插座式连接器1以信号传送用的中心触头1b和接地用的外部连接器1c呈大致同心状的方式安装到构成板状的绝缘外壳1a上。另外,信号传送用的中心触头2b和接地用的外部触头2c呈大致同心状地安装在作为嵌合对象构成的插塞式连接器2的绝缘外壳2a的内外。当插塞式连接器2相对于这样的插座式连接器1被从上方侧向下方侧插入时,中心触头1b、2a彼此、及外部触头1c、2c彼此,以在径向方向的内外重叠的方式接触,进行电连接。
[0003] 另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薄型化,在同轴型电连接器中,也强烈地要求小型化、特别是低高度化。例如,在下面所述的专利文献中,采用同轴型电连接器以落入的方式被插入到由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凹部或者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的结构,借此,降低同轴型电连接器的安装高度。
[0004] 但是,在这些现有技术的同轴型电连接器中,连接器相对于印刷电路板的保持作用由导电触头等的端子对印刷电路板的软钎焊接合力来进行。因此,在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塞式连接器)的嵌合或拔出时,存在着负荷集中到导电触头等的端子或软钎焊接合部,导电触头等的部件变形、或者在软钎焊接合部产生剥离的担忧。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3-119976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429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同轴型电连接器,所述同轴型电连接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低高度化,并且,可以提高对于嵌合或者拔出的保持性。
[0010] 【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或者其组合体,被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使用,该同轴型电连接器以下述方式构成,即按照安装在绝缘外壳上的圆筒状触头与设置在作为嵌合对象的另外的连接器上的圆筒状触头接触,以便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能够插入到由形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凹部或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中的形状,并且,采用在该绝缘外壳上设置连接器保持部的结构,在向所述连接器安装部插入时,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与该连接器安装部开口的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抵接。
[0012]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通过将绝缘外壳插入到由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凹部或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内,在安装时进行低高度化,并且,在安装完毕的时刻,构成连接器保持部抵接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的支承结构,所以,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塞式连接器)嵌合或拔出时的负荷经由连接器保持部由绝缘外壳稳定地接受,防止导电触头等部件的变形,并且防止软钎焊接合部的剥离。
[0013]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从所述绝缘外壳的本体部呈凸缘状地突出。
[0014]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形成绝缘外壳的连接器保持部。
[0015]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以作为所述嵌合对象的另外的连接器被插入所述圆筒状触头的内方侧的区域的方式构成。
[0016]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插塞式连接器)在圆筒状触头的内方侧的区域被嵌合或拔出,使连接器整体的大小小型化。
[0017] 发明的效果
[0018]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同轴型电连接器或其组合体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由凹部或通孔构成的连接器安装部,通过将绝缘外壳插入到该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安装部中以进行安装,实现低高度化,并且,经由连接器保持部利用绝缘外壳稳定地支承作为嵌合对象的电连接器嵌合或拔出时的负荷,借此,防止导电触头等部件的变形,并且,防止软钎焊接合部的剥离,所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既可以实现低高度化又可以提高嵌合或拔出时的保持性,可以廉价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同轴型电连接器或其组合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作为分离的状态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整体结构的外观透视说明图。
[0020] 图2是作为嵌合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整体结构外观透视说明图。
[0021]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整体结构的平面说明图。
[0022]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整体结构的侧面说明图。
[0023] 图5是沿着图3中的V-V线的纵剖面说明图。
[0024] 图6是沿着图4中的VI-VI线的纵剖面说明图。
[0025] 图7是从上方侧表示构成图1~图6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单体结构的外观透视说明图。
[0026] 图8是从下方侧表示构成图1~图6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插座式连接器的单体结构的外观透视说明图。
[0027] 图9从下方侧表示构成图1~图6所示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插塞式连接器的单体结构的外观透视说明图。
[0028] 图10是在与同轴电缆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截断地表示在现有技术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中将插塞式连接器和插座式连接器嵌合的中途的状态的横截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0] [关于连接器组合体]
[0031] 首先,图1~图9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的组合体,由形成适当的电路的印刷电路板P、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P上的垂直嵌合型的插座式连接器10、和作为成为嵌合对象的另外的连接器的插塞式连接器20构成,插塞式连接器20相对于印刷电路板P上的插座式连接器10从上方侧嵌合或拔出。下面,将插塞式连接器20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10插入的嵌合方向作为“向下方向”,将与之相反地拔出的拔出方向作为“向上方向”。
[0032] [关于印刷电路板]
[0033] 在上面所述的安装插座式连接器10的印刷电路板P的规定位置,形成能够插入插座式连接器10的连接器安装孔P1。该连接器安装孔P1在平面视图中呈大致矩形形状,由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印刷电路板P的通孔形成,构成形成在印刷电路板P的上侧的表面上的导电电路的末端部分伸出、达到该连接器安装孔P1的开口端缘的配置关系。
[0034] 形成在该印刷电路板P上的导电电路的末端部分具有一对信号连接端子P2、P2、和一对接地连接端子P3、P3。并且,一对信号连接端子P2、P2彼此以夹着上述连接器安装孔P1的上端开口部在两侧相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与所述一对信号连接端子P2、P2彼此的对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夹着连接器安装孔P1的两侧,以一对接地连接端子P3、P3彼此以对向的方式配置。
[0035] [关于插座式连接器]
[0036] 构成这样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中的一方的插座式连接器10,配备有由中空圆筒状构件构成的绝缘性的绝缘外壳(电介质)11,在构成该中空圆筒状的绝缘外壳11的内方侧的区域,以构成中空的圆筒状触头的方式形成的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和外部触头(接地触头)13呈大致同心状地通过插入成形被固定。
[0037] [关于绝缘外壳]
[0038] 该插座式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具有由有底的杯状构件构成的外壳本体部11a。该外壳本体部11a的外周形状以呈比上述连接器安装孔P1稍小的平面大致矩形形状的方式形成,能够插入该连接器安装孔P1的内方侧。另外,该外壳本体部11a在下端部具有底面板11b,并且,上端部形成圆形形状的开口部,从该外壳本体部11a的底面面板11b进行向上述连接器安装孔P1的插入,在向连接器安装孔P1的插入完毕的时刻,外壳本体部11a的上端侧开口部向上方开口。
[0039] 在具有该绝缘外壳11的上端开口部的外周侧部分,成一体地设置从上述外壳本体部11a向半径方向外方侧呈凸缘形状地突出的连接器保持部11c。该连接器保持部11c以在平面呈大致八角形状的方式形成,以比上述连接器安装孔P1的上端开口部大一圈地向外方伸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如上所述,在绝缘外壳11被插入到了连接器安装孔P1的内部时,从上方侧与印刷电路板P的上表面、即与限定出连接器安装孔P1的上端开口部的表面抵接。
[0040] [关于触头]
[0041] 另一方面,如前面所述,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及外部触头(接地触头)13是作为各种信号传送用及接地用而使用的触头,分别包括:相对于作为嵌合对象的插塞式连接器20能够接触地设置的嵌合接触部12a、13a;和从该嵌合接触部12a、13a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伸出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13b。
[0042] 其中的嵌合接触部12a及13a以从所述的外壳本体部11a的底面板11b的中心部及外周部向上方竖起的方式形成,这些嵌合接触部12a、13a在外壳本体部11a的内方侧区域以呈大致同心状的方式配置。构成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的一部分的嵌合接触部12a,由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呈大致圆形形状的导电性的中空销状构件形成,以呈同心状包围该中心触头12的嵌合接触部12a的方式形成构成上述外部触头(接地触头)13的一部分的中空圆筒状的嵌合接触部13a沿着上述外壳本体部11a的内周壁面配置。后面描述的作为嵌合对象的插塞式连接器20的对应部位嵌合到这些中心触头12的嵌合接触部12a及外部触头13的嵌合接触部13a各自上,或者从其上拔出。
[0043] 另一方面,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由双体的板状构件形成,所述双体的板状构件从上述嵌合接触部12a沿着绝缘外壳11的底面板11b大致水平地延伸,该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12b以嵌合接触部12a为中心向半径方向的相反侧伸出。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的伸出侧的前端部分,在呈大致直角地向上方弯折并沿着绝缘外壳11的外周壁面向上方侧竖起之后,进而,从该竖起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并大致水平地突出。并且,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中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印刷电路板P上的信号连接端子P2,被从上方侧载置并进行软钎焊。
[0044] 与此相对,构成外部触头(接地触头)13的一部分的嵌合接触部13a由大致中空圆筒状构件形成,该嵌合接触部13a的内周壁面以从上述外壳本体部11a的内周壁面向中心侧露出的方式配置。
[0045] 另外,作为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3b,在上述嵌合接触部13a的下端缘部,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向的位置,连接有一对软钎焊连接端子。这一对软钎焊连接端子13b、13b,以在与将所述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的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12b彼此连接起来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相对向的方式配置。更具体地说,以在从嵌合接触部13a的下端缘向下方突出之后立即向上方侧折回的方式弯折形成,以从绝缘外壳11的外周壁面向外方露出的状态向上方侧竖起地伸出,进而,从该竖起的方向的上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侧弯折成大致直角并大致水平地突出。并且,这些各个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3b中的半径方向外端部分,相对于所述印刷电路板P上的接地连接端子P3,被从上方侧载置并进行软钎焊接合。
[0046] [关于插塞式连接器]
[0047] 另一方面,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的嵌合对象的另外的连接器的插塞式连接器20,如前面所述,是作为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10从上方侧嵌合的垂直嵌合型连接器构成的,但是,作为信号传送介质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被连接在该插塞式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21上。下面,将细线同轴电缆SC被连接到该插塞式连接器20上的一侧的端缘部称为“后端缘部”,将与之相反侧的端缘部称为“前端缘部”,进而,将朝向这些后端缘部及前端缘部的各个方向称为“后方”及“前方”。
[0048] 在插塞式连接器20的绝缘外壳(电介质)21上,设置有构成大致圆筒状并向下方突出的本体插入导向部21a,并且,在该绝缘外壳21的上端侧部分,配置有信号传送用的中心触头(信号触头)22,进而,在绝缘外壳21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由薄板金属状构件构成的导电性壳体23。
[0049] 该导电性壳体23,作为壳体本体部配备有由中空圆筒状触头构件构成的外部触头23a,所述中空圆筒状触头构件从外方侧成环状地覆盖上述绝缘外壳21的本体插入导向部
21a,并且,在该外部触头23a的上部,成一体地连接设置从上方侧覆盖该外部触头23a的上端开口部及绝缘外壳21的壳体盖部23b。
[0050] 构成导电性壳体23的壳体本体部的外部触头23a,由比所述的插座式连接器10的外部触头13直径小的圆筒状构件形成,在与插座式连接器10嵌合时,嵌装到外部触头13的内方侧。即,该插塞式连接器20中的外部触头(圆筒状触头)23a的下端侧开口部,相对于所述插座式连接器10中的外部触头(圆筒状触头)13的上端侧开口部,以在径向方向的内外大致同心状地重叠的方式被插入,插塞式连接器20的外部触头23a在两个连接器10、20彼此嵌合时,沿着插座式连接器10的外部触头13的内周表面向下方滑动且锁定部被嵌合,借此,两个连接器10、20彼此成为大致同心状的嵌合状态,插塞式连接器20的外部触头
23a位于径向方向的内侧,插座式连接器10的外部触头13位于径向方向的外侧。
[0051] 另一方面,构成插塞式连接器20中的导电性壳体23的一部分的壳体盖部23b形成这样的结构,即,以覆盖上述外部触头23a的上端开口部分的方式从上方侧被覆。在该壳体盖部23b的后端部分,以向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设置呈纵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的电缆支承部23c,上述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被该电缆支承部23c保持。
[0052] 这时,作为信号传送介质的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通过剥去外周被覆材料,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及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SCb呈同轴状地露出,沿着该细线同轴电缆SC的中心轴线配置的电缆中心导体SCa被连接到安装在绝缘外壳21上的中心触头(信号触头)22上,借此,构成信号电路。另外,以包围该电缆中心导体SCa的外周侧的方式配置的电缆外部导体SCb,以与导电性壳体23的壳体盖部23b接触的方式被保持,将该壳体盖部23b连接到外部触头23a上,借此,构成接地电路。
[0053] 这时,在连接并固定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之前的初始状态,上述导电性壳体23的壳体盖部23b呈向上方敞开的状态。即,在该初始状态的壳体盖部23b,以经过由窄幅状构件构成的连接构件向大致铅直的上方竖起的方式,配置在上述电缆支承部23c的相反侧,即配置在作为壳体本体部的外部触头23a的前端侧部分。另外,从所述绝缘外壳21的本体插入导向部21a向上方竖起的绝缘推压板21b,沿着壳体盖部23b的内表面配置在该壳体盖部23b的内方侧。
[0054] 并且,在导电性壳体23的初始敞开状态,在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以被电缆支承部23c接受的方式被载置并设定之后,连接构件和绝缘推压板21b一起被弯折成大致直角,壳体盖部23b转动并被推倒成大致水平状态。借此,绝缘外壳21的本体插入导向部21a、以及导电性壳体23的外部触头23a的上端开口部分被壳体盖部23b从上方侧覆盖,绝缘外壳21及导电性壳体23变成闭塞状态。该壳体盖部23b的电缆支承部23c,以从上方侧部分覆盖外侧部分的方式被覆上述细线同轴电缆SC,该壳体盖部23b的两侧板状构件被向内方侧弯折,并通过铆接进行固定,电缆外部导体SCb,通过与电缆支承部23c接触,构成由导电性壳体23形成的接地电路。
[0055] 这里,设置在插塞式连接器20上的中心触头(信号触头)22,通过压入或者插入成形等被安装到绝缘外壳21的本体插入导向部21a,特别是,如图5所示,该中心触头22具有电缆夹持部22a和触头接触部22b,所述电缆夹持部22a连接到上述细线同轴电缆SC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上,所述触头接触部22b从该电缆夹持部22a向下方侧伸出,并且如前面所述与插座式连接器10的中心触头12接触。
[0056] 其中的电缆夹持部22a具有以在侧视图中的形状成为将大致U字形横向长地放倒的形状的方式弯折形成的夹线横梁结构,以从上下方向呈线夹状夹着细线同轴电缆SC的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方式形成。在构成该电缆夹持部22a的上侧横梁部的中途部分,设置从上方侧推压所述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的下方突起部。
[0057] 另外,在将上述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连接起来之前的初始状态,电缆夹持部22a的上侧横梁部分也呈向上方侧敞开的状态。即,在该初始敞开状态下的电缆夹持部22a的上侧横梁部分具有向斜上方竖起的形状,当从细线同轴电缆SC的末端部分被载置设定于电缆支承部23c上的状态,如前面所述,导电性壳体23的壳体盖部23b和绝缘推压板
21b一起被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时,该电缆夹持部22a的上侧横梁部分被绝缘推压板21b推倒至大致水平状态,从上方侧推压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SCa。
[0058] 另外,中心触头(信号触头)22的触头接触部22b,由从外方侧相对于上述插座式连接器10的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被压入的中空状构件形成,在绝缘外壳21的本体插入导向部21a的内部,以从上述电缆夹持部22a向下方形成悬臂状并形成横截面大致倒U字形的方式伸出,借助该触头接触部22b的弹性位移作用相对于插座式连接器10的中心触头12被压接。
[0059]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在将插座式连接器10向印刷电路板P上安装时,该插座式连接器10的绝缘外壳11,通过被插入到形成在印刷电路板P上的连接器安装孔(通孔)P1的内方,进行连接器的低高度化。
[0060] 另一方面,由于在插座式连接器10的安装完毕的时刻,设置在该插座式连接器10上的连接器保持部11c,构成从上方侧与印刷电路板P的上表面接触的结构,即,构成从上方侧与限定出连接器安装孔P1的上端开口部的表面接触的支承结构,所以,在嵌合对象的插塞式连接器20被嵌合或拔出时的负荷,经由连接器保持部11c被绝缘外壳11稳定地接受,防止中心触头(信号触头)12或外部触头(接地触头)13等部件的变形,并且,防止软钎焊连接端子部12b、13b处的剥离。
[0061]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绝缘外壳11的连接器保持部11c从外壳本体部11a呈凸缘状地突出,所以,容易形成连接器保持部11c。
[0062]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嵌合对象的插塞式连接器20被插入并嵌合到在插座式连接器10的内方侧的区域,或者从该区域拔出,所以,将连接器整体的大小小型化。
[0063] 上面,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做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并不被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006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安装孔,以呈平面大致矩形形状的方式形成,但是,也可以是圆形或者其它形状。另外,该连接器安装孔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通孔,而形成底面封闭的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不需要进行在现有技术中所必要的凹部的深度尺寸控制的优点。
[0065]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连接器保持部形成凸缘状,但是,也可以以构成其它机械的固定机构的方式形成。
[0066]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垂直嵌合型电连接器,但是,对于水平嵌合型的电连接器也同样适用。
[0067]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单体的细线同轴电缆用的连接器,对于配置成多极状的细线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将多个细线同轴电缆和绝缘电缆混合的类型的电连接器、或连接柔性配线电路板等的电连接器等也同样能够适用。
[0068]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69]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多种多样的同轴型电连接器。
[0070] 附图标记说明
[0071] P印刷电路板
[0072] P1连接器安装孔
[0073] P2信号连接端子
[0074] P3接地连接端子
[0075] 10插座式连接器
[0076] 11绝缘外壳
[0077] 11a外壳本体部
[0078] 11b底面面板
[0079] 11c连接器保持部
[0080] 12中心触头(信号触头)
[0081] 12a嵌合接触部
[0082] 12b软钎焊连接端子部
[0083] 13外部触头(接地触头)
[0084] 13a嵌合接触部
[0085] 13b软钎焊连接端子部
[0086] 20插塞式连接器
[0087] 21绝缘外壳
[0088] 21a本体插入导向部
[0089] 21b绝缘推压板
[0090] 22中心触头(信号触头)
[0091] 22a电缆夹持部
[0092] 22b触头接触部
[0093] 23导电性壳体
[0094] 23a外部触头
[0095] 23b壳体盖部
[0096] 23c电缆支承部
[0097] SC细线同轴电缆(信号传送介质)
[0098] SCa电缆中心导体(信号线)
[0099] SCb电缆外部导体(屏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