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机壳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380792.0

文献号 : CN1029054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俊飞陈荣君

申请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包含一壳体、一底盖及一锁定件,壳体包括一邻近前端处的卡槽,及一邻近后端处的通孔,底盖包括一邻近前端处用以卡掣于卡槽的卡钩,壳体内表面与底盖内表面其中之一设有一邻近后端处的定位件,锁定件穿设于通孔并包括一位于壳体内表面的卡掣部,及一外露出通孔的操控部,操控部能带动卡掣部在一卡掣于定位件的锁定位置,及一使卡掣部与定位件分离的释锁位置之间运动,由此,使得底盖便于组装并锁定于壳体上或者是由壳体上拆卸,不仅能提升组装或拆卸的便利性,更能节省拆装的工时。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包含:

壳体,包括一邻近一端处的卡槽,及一邻近与该一端处相对且远离该一端处的另一端处的通孔;

底盖,包括一邻近一端处用以卡掣于该卡槽的卡钩,该底盖内表面设有一邻近与该一端处相对且远离该一端处的另一端处的定位件;及锁定件,穿设于该通孔并包括一位于该壳体内表面的卡掣部,及一外露出该通孔的操控部,该操控部能带动该卡掣部在一卡掣于该定位件的锁定位置,及一使该卡掣部与该定位件分离的释锁位置之间运动,该锁定件包括在顶面邻近一端处突设有该卡掣部的锁定板,及一可拆卸地与该锁定板相接合且具有该操控部的操控键,该操控键可带动该锁定板在该锁定位置与该释锁位置之间滑动,该锁定板包含一与该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卡孔,该操控键包含两相间隔且穿设于该通孔与该卡孔并卡于该锁定板的定位钩,该定位件凸设于该底盖内表面并呈倒L形,该壳体还包括一界定出该卡槽的底壁,及一由该底壁的与该另一端处同侧的后侧端朝上凸伸且界定出该通孔的侧壁,该底壁包含一用以供该定位件穿设的通口,该操控部位于该侧壁外表面,该底壁内壁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块,及位于该第一限位块与该定位件之间的第二限位块,该锁定板还包含一用以与该第一限位块或该第二限位块卡接的限位钩,以使该锁定件定位在该释锁位置或该锁定位置。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其中,该侧壁还包含一与该通孔相连通用以供该操控部容置的滑槽,该操控部可沿该滑槽滑移以带动该锁定板在该锁定位置与该释锁位置之间滑动。

说明书 :

电子装置的机壳

[0001] 本申请是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4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题为“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申请号为200910170168.6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的壳体与底盖之间的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笔记型电脑的机壳的壳体上通常会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下的容置槽,及多个分别对应地盖合于所述容置槽的盖体,所述容置槽用以供如硬盘(HDD)或存储器模块(Memory modules)等电子元件容置,各盖体可拆卸地锁固于壳体上以封闭各容置槽的开口。
[0004] 如图1及图2所示的笔记型电脑的机壳1,其壳体11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容置槽111、多个位于容置槽111周缘处的卡槽112,及两个位于容置槽112侧边的螺孔113,盖体
12内表面凸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卡槽112位置相对应的卡钩121,及两个分别与所述螺孔
113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22,欲组装盖体12于壳体11上时,组装人员需先将盖体12的各卡钩121对应地卡于壳体11的各卡槽112内,接着,再通过螺锁工具(如螺丝起子)依序将各螺丝13穿设于各穿孔122并螺锁于各螺孔113上,即可完成盖体2的组装。另外,欲将盖体12由壳体11上拆卸时,需将螺丝13旋开使其与螺孔113分离后,再将各卡钩121拆离各卡槽112,即可将盖体12拆离壳体11。
[0005] 由于壳体11的容置槽111以及盖体12的设计数量通常是多个,所以此种需通过螺丝13进行锁固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组装或拆卸上的不便,更会增添组装或拆卸上的工时,因此,如何构思出一种免螺丝且便于组装及拆卸的锁定结构设计,遂成为本发明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通过锁定件以滑动或转动的运动方式,使底盖便于组装锁定于壳体上或由壳体上拆卸。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通过免螺丝的锁定件设计,使底盖便于组装锁定于壳体上或由壳体上拆卸。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包含一壳体、一底盖,及一锁定件。
[0009] 壳体包括一邻近前端处的卡槽,及一邻近后端处的通孔,底盖包括一邻近前端处用以卡掣于卡槽的卡钩,壳体内表面与底盖内表面其中之一设有一邻近后端处的定位件。锁定件穿设于通孔并包括一位于壳体内表面的卡掣部,及一外露出通孔的操控部,操控部能带动卡掣部在一卡掣于定位件的锁定位置,及一使卡掣部与定位件分离的释锁位置之间运动。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
[0011]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锁定件包括一具有出卡掣部的锁定板,及一可拆卸地与锁定板相接合且具有出操控部的操控键,操控键可带动锁定板在锁定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滑动,通过锁定件是由可拆卸地相接合的两组件设计,便于使用者由底盖外部或壳体外部操作操控键时,能带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锁定板滑动。
[0012]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锁定板包含一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的卡孔,操控键包含两个相间隔且穿设于通孔与卡孔并卡于锁定板的定位钩,由此,使得操控键能稳固地与锁定板相接合。
[0013]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定位件凸设于壳体内表面,底盖还包括一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两个定位钩穿设于穿孔与卡孔,操控部位于底盖外表面,由此,使得操控键能同时与底盖及锁定板相接合,以带动锁定板卡掣于壳体内表面的定位件。
[0014]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底盖还包括两邻近于后端处的第一限位槽,及两邻近于前端处的第二限位槽,各定位钩包括一用以与各第一限位槽或各第二限位槽卡接的限位凸肋,以使锁定件定位在释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0015]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锁定板还包含两卡接槽,各定位钩的限位凸肋与各卡接槽卡接。
[0016]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操控部设有一开口朝向下方的容置槽,机壳还包含一卡设于容置槽内并用以抵接在一平面的橡胶件,由此,操控键可当作一支撑脚使用。
[0017]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定位件凸设于底盖内表面并呈倒L形,壳体还包括一界定出卡槽的底壁,及一由底壁后侧端朝上凸伸且界定出通孔的侧壁,底壁包含一用以供定位件穿设的通口,操控部位于侧壁外表面,由此,能提供使用者由壳体后端进行操控键的操作。
[0018]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底壁内壁面凸设有一第一限位块,及一位于第一限位块与定位件之间的第二限位块,锁定板还包含一用以与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卡接的限位钩,以使锁定件定位在释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0019]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侧壁还包含一与通孔相连通用以供操控部容置的滑槽,操控部可沿滑槽滑移以带动锁定板在锁定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滑动。
[0020]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定位件凸设于壳体内表面,底盖还包括一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锁定件还包括一凸设于操控部上并穿设于穿孔与通孔的凸柱,卡掣部形成于凸柱外表面并外露出通孔,操控部位于底盖外表面并可带动卡掣部在锁定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转动。
[0021]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定位件包括一卡块,卡掣部包含一供卡块卡掣的卡槽。
[0022]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壳体内表面还凸设有一供卡掣部抵接的限位件,以限制卡掣部转动的角度,使卡掣部能定位在锁定位置。
[0023]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壳体内表面还凸设有一供卡掣部抵接且与限位件相间隔的挡止件,挡止件用以限制卡掣部的转动方向,使得锁定件只能单向旋转地带动卡掣部转动到锁定位置。
[0024] 前述的电子装置的机壳,卡掣部还包含一用以与通孔孔缘接触的导引斜面,由此,卡掣部若未完全外露出通孔顶端时,卡掣部仍能通过导引斜面的导引而转动到壳体内表面。
[0025]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机壳,通过锁定件以滑动或转动的方式在锁定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运动,使得底盖便于组装并锁定于壳体上,或者是由壳体上拆卸,由此,提供一种免螺丝的锁定结构,不仅能提升组装或拆卸的便利性,更能节省拆装的工时。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现有笔记型电脑的机壳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与盖体的组装关系;
[0027] 图2是现有笔记型电脑的机壳的盖体的立体图;
[0028] 图3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锁定件的卡掣部在释锁位置;
[0029] 图4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底盖与锁定件的组装关系;
[0030]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6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底盖与锁定件的组装关系;
[0032] 图7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定位钩的限位凸肋卡接于第一限位槽;
[0033] 图8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定位钩的限位凸肋卡接于卡接槽;
[0034] 图9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操控键在释锁位置;
[0035] 图10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操控键前推至在锁定位置;
[0036] 图11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锁定件的卡掣部在锁定位置;
[0037] 图12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定位钩的限位凸肋卡接于第二限位槽;
[0038] 图13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锁定件的卡掣部在释锁位置;
[0039] 图14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底盖与锁定件的组装关系;
[0040] 图15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由另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底盖与锁定件的组装关系;
[0041] 图16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操控键在释锁位置;
[0042] 图17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操控键在锁定位置;
[0043] 图18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锁定件的卡掣部在锁定位置;
[0044] 图19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锁定件的卡掣部在释锁位置;
[0045] 图20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底盖与锁定件的组装关系;
[0046] 图21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壳体、底盖与锁定件的组装关系;
[0047] 图22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0048] 图23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锁定件在释锁位置;
[0049] 图24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锁定件在锁定位置;及
[0050] 图25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说明锁定件的卡掣部在锁定位置。
[005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52] 现有技术
[0053] 1 机壳
[0054] 11 壳体
[0055] 111 容置槽
[0056] 112 卡槽
[0057] 113 螺孔
[0058] 12 盖体
[0059] 121 卡钩
[0060] 122 穿孔
[0061] 13 螺丝
[0062] 本发明
[0063] 200、210 机壳
[0064] 220 机壳
[0065] 2 壳体
[0066] 21 底壁
[0067] 211 开口
[0068] 212 卡槽
[0069] 213 通口
[0070] 214 第一限位块
[0071] 215 第二限位块
[0072] 22 围绕壁
[0073] 23 侧壁
[0074] 231 滑槽
[0075] 232、252 通孔
[0076] 24 容置空间
[0077] 25 第一凸壁
[0078] 251 凹槽
[0079] 253、34 定位件
[0080] 254 通孔
[0081] 255 第一孔部
[0082] 256 第二孔部
[0083] 257 挡止件
[0084] 258 限位件
[0085] 259 定位件
[0086] 260 卡块
[0087] 261 孔缘
[0088] 3 底盖
[0089] 31 卡钩
[0090] 32 第二凸壁
[0091] 321 安装槽
[0092] 322、325 穿孔
[0093] 323 第一限位槽
[0094] 324 第二限位槽
[0095] 33 支撑脚
[0096] 331、426 容置槽
[0097] 4、4’、4” 锁定件
[0098] 41、41’ 锁定板
[0099] 411、415 板体
[0100] 412、417 卡掣部
[0101] 413、416 卡孔
[0102] 414 卡接槽
[0103] 418 限位钩
[0104] 42、42’ 操控键
[0105] 421、427 操控部
[0106] 422、428 定位钩
[0107] 423 本体部
[0108] 424、429 钩部
[0109] 425 限位凸肋
[0110] 430 凸柱
[0111] 431 卡掣部
[0112] 432 卡槽
[0113] 433 导引斜面
[0114] 5 橡胶件
[0115] I、II、III 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0116]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三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117]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118] 如图3及图4所示,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电子装置为笔记型电脑,电子装置的机壳200包含一壳体2、一用以盖合于壳体2底面的底盖3,及两个用以将底盖3锁定于壳体2上的锁定件4,当然,该电子装置也可为桌上型电脑主机、数字影音拨放器或伺服器等电子装置。
[0119]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壳体2包括一邻近前端处的卡槽212,及一邻近后端处的通孔252,底盖3包括一邻近前端处用以卡掣于卡槽212的卡钩31,壳体2内表面与底盖3内表面其中之一设有一邻近后端处的定位件253。锁定件4穿设于通孔252并包括一位于壳体2内表面的卡掣部412,及一外露出通孔252的操控部
421,操控部421能带动卡掣部412在一卡掣于定位件253的锁定位置,及一使卡掣部412与定位件253分离的释锁位置之间运动,由此,使底盖3便于组装锁定于壳体2上或由壳体
2上拆卸。
[0120] 以下将针对各构件的细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壳体2包括一底壁21、一由底壁21周缘处朝上凸伸的围绕壁22,及一由底壁21后侧端朝上凸伸的侧壁23,底壁21、围绕壁22与侧壁23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24,容置空间24用以供如硬盘或存储器模块等电子元件(图未示)置放。底壁21上设有多个使容置空间24与外部相连通且分别对应各电子元件位置的开口211,使得各电子元件可通过各开口211取出容置空间24。底壁21设有多个彼此相间隔且邻近于左、右侧与前侧的卡槽212,而底盖3内表面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卡槽212位置相对应的卡钩31,通过各卡钩31卡掣于各卡槽212内,使得底盖3能卡合于壳体
2上并遮蔽壳体2的开口211。
[0121] 壳体2还包括两个由底壁21内表面朝上凸伸且邻近左、右侧并靠近后侧处的第一凸壁25,各第一凸壁25主要用以界定一开口朝向下方的凹槽251,使得底盖3的一与各凹槽251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当的第二凸壁32可卡于凹槽251内,其中,第二凸壁32是由底盖3内表面朝上凸伸而成,因此,当第二凸壁32卡于第一凸壁25的凹槽251时,底盖3能稳固地卡合于壳体2上且不会相对于壳体2滑动。
[0122] 各锁定件4包括一锁定板41,及一可拆卸地与锁定板41相接合的操控键42。锁定板41用以穿设于第一凸壁25所界定出的一与凹槽251相连通的通孔252内,锁定板41包含一板体411,板体411顶面近前端处凸设有一呈钩状的卡掣部412,卡掣部412用以卡掣于第一凸壁25的一位于顶端且呈围绕状的定位件253上。另外,第二凸壁32界定有一开口朝向下方的安装槽321,安装槽321的外形与操控键42的一用以供使用者操控的操控部421外形相当,并用以供操控部421卡合,使得操控部421卡合后不会相对于底盖3移动。第二凸壁32还界定一与安装槽321相连通的穿孔322,锁定板41还包含一设置于板体411上并与穿孔322位置相对应的卡孔413。操控键42包含两个相间隔地凸设于操控部421顶面且分别位于左、右侧的定位钩422,操控键42的定位钩422用以穿设于底盖3的穿孔322、锁定板41的卡孔413以及壳体2的通孔252,且定位钩422会卡于锁定板41的板体411上,使得操控键42能与锁定板41相接合,而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1用以容置于安装槽321内,操控键42可带动锁定板41在一使卡掣部412与定位件253分离的释锁位置(如图3所示),及一使卡掣部412卡掣于定位件253的锁定位置(如图11所示)之间滑动。
[0123]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底盖3的第二凸壁32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侧且邻近后端处的第一限位槽323,及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侧且邻近前端处的第二限位槽324,各第一、第二限位槽323、324皆与穿孔322相连通。锁定板41还包含两个设置于板体411上且分别位于左、右侧并与卡孔413相连通的卡接槽414,各卡接槽414与各第一、第二限位槽323、324皆呈弧形状。各定位钩422包括一凸设于操控部421顶面的本体部423、一形成于本体部423顶端的钩部424,及一凸设于本体部423外侧面呈纵向延伸并与钩部424相连接的限位凸肋425,各定位钩422的限位凸肋425用以卡接于各第一限位槽323与锁定板41的各卡接槽414,或者是卡接于各第二限位槽324与锁定板41的各卡接槽414,由此,使得锁定件4能定位在释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0124]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欲组装机壳200的壳体2、底盖3及锁定件4时,将底盖3的各卡钩31卡掣于壳体2的各卡槽212内,以及底盖3的第二凸壁32卡于壳体2的凹槽251,使底盖3卡于壳体2上。接着,将各锁定件4的锁定板41置于壳体2的通孔252内并且位于底盖3的第二凸壁32上,之后,将操控键42的定位钩422由下往上地穿设于底盖3的穿孔322、壳体2的通孔252以及锁定板41的卡孔413,定位钩422的钩部424会卡于板体411顶面,使得操控键42能稳固地同时与底盖3及锁定板41相接合,此时,即完成机壳
200的组装。如图7、图8及图9所示,由于定位钩422在组装后其限位凸肋425是同时穿设于第一限位槽323与卡接槽414,且锁定板41的卡掣部412与定位件253分离,因此,锁定板41的卡掣部412位在如图3所示的释锁位置。
[0125] 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欲将底盖3锁定在壳体2上时,使用者可沿箭头I所示方向将各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1往前推移,使定位钩422的限位凸肋425脱离与第一限位槽323的卡接,待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1完全卡入安装槽321内后,此时,锁定板41的卡掣部412卡掣于定位件253前侧,且定位钩422的限位凸肋425卡接于第二限位槽324内,由此,卡掣部41即可稳固地定位在图11所示的锁定位置,使得底盖3与壳体2之间呈锁定状态。
[0126] 由于本实施例的底盖3是可用以当作饰板使用,因此,当使用者欲更换不同设计态样(如颜色或图案)的底盖3时,可沿箭头I反向将各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1往后推移,当定位钩422的限位凸肋425回复到与第一限位槽323卡接的位置时,则锁定板41的卡掣部412完全与定位件253分离,使得底盖3与壳体2之间呈释锁状态。接着,将操控键42的两定位钩422的钩部424同时内压,使钩部424脱离锁定板41的板体411顶面,此时,操控键42即可被下拉而使两定位钩422与锁定板41的卡孔413(如图5)以及底盖3的穿孔322分离,最终,将底盖3的各卡钩31与壳体2的各卡槽212分离后,即完成底盖3的拆卸,使用者便可依需求自行更换不同设计态样的底盖3。通过锁定件4是由锁定板41及可拆卸地与锁定板41相接合的操控键42的两组件设计,便于使用者由底盖3外部操作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1时,能同时带动设置在壳体2的通孔252内的锁定板41滑动。再者,通过两组件之间便于组装及拆卸的特性,使得锁定件4能迅速地组装于壳体2及底盖3上,以进行锁定或释锁的操作,且锁定件4能迅速地由壳体2及底盖3上拆卸,以进行底盖3的更换。
[0127] 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各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1外形与设置在底盖3外表面近前端处的支撑脚33外形相同,故操控部421可当作支撑脚33使用,操控部421及支撑脚33分别设有一开口朝向下方的容置槽426、331,各容置槽426、331用以供一橡胶件5卡设,由此,当机壳200置放于一平面(图未示)上时,通过橡胶件5抵接在该平面,使得机壳200能稳固地定位在该平面上而不易因外力影响而产生晃动的情形。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4的设计数量虽然是以两组为例作说明,在实际设计时,也可单独只设计一组锁定件4,而另一组锁定件4的位置则以支撑脚33取代,同样能达到将底盖3锁定在壳体2上的功效。但是,以本实施例锁揭露的两组锁定件4的设计方式,能使底盖3较稳固地锁定在壳体2上。
[0128] 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机壳210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锁定件4’的设计方式与位置有所不同。
[0129] 底盖3内表面近后端处凸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侧的定位件34,各定位件34呈倒L形,而壳体2的底壁21上设有两个分别与定位件34位置相对应的通口213,当底盖3的各卡钩31卡掣于壳体2的各卡槽212时,各定位件34会穿出各通口213。壳体2的侧壁23界定有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侧呈矩形的滑槽231,及两个分别与滑槽231相连通的通孔232,各锁定件4’的锁定板41’的板体415上界定有一与通孔232位置相对应的卡孔416,锁定板41’的板体415一端具有有一用以与定位件34卡掣的卡掣部417,而另一端凸设有一限位钩418,锁定板41’的限位钩418用以与凸设于底板21内壁面的一第一限位块214卡接,或者是与凸设于底板21内壁面的一第二限位块215卡接,第二限位块215位于定位件34与第一限位块214之间,由此,使得锁定件4’的锁定板41’能定位在释锁位置或锁定位置。
[0130] 各锁定件4’的操控键42’包含一呈矩形状的操控部427,及两个凸设于操控部427前侧的定位钩428,欲组装锁定件4’于壳体2上时,先将锁定板41’置于底板21上并使卡孔416位置与通孔232位置相对应,接着,将两定位钩428穿设于通孔232与卡孔416,使定位钩428的钩部429卡于锁定板41’的板体415前侧面后,即完成锁定件4’的组装,此时,锁定板41’的限位钩418卡接于第一限位块214外侧,且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7如图16所示地抵于滑槽231外侧端。
[0131] 如图13、图17及图18所示,欲将底盖3锁定在壳体2上时,先将底盖3的各卡钩31卡掣于壳体2的各卡槽212,此时,底盖3的定位件34会穿出壳体2的通口213。接着,使用者可沿箭头II所示方向将各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7往内推移,操控键42’会带动锁定板41’滑动使其限位钩418脱离与第一限位块214的卡接,当操控部427沿滑槽231滑移并抵于滑槽231内侧端时(如图17所示),锁定板41’的卡掣部417会与底盖3的定位件34卡掣,且锁定板41’的限位钩418卡接于第二限位块215内侧,由此,使得锁定件4’能稳固地定位在锁定位置,此时,底盖3与壳体2之间呈锁定状态。
[0132] 欲将底盖3拆离壳体2时,使用者可沿箭头II反向将各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7往外推移,以带动锁定板41’的卡掣部417脱离与定位件34的卡掣,当操控部427如图16所示抵于滑槽231外侧端时,卡掣部417完全脱离与定位件34的卡掣,且定位钩418卡接于第一限位块214外侧,此时,锁定件4’回复到释锁位置,接着,将底盖3的各卡钩31与壳体2的各卡槽212分离后,即可将底盖3拆离壳体2。通过锁定件4’是由锁定板41’及可拆卸地与锁定板41’相接合的操控键42’的两组件设计,便于使用者由壳体2外部操作操控键42’的操控部427时,能同时带动设置在壳体2的侧板23内的锁定板41’滑动。
[0133] 如图19所示,是本发明电子装置的机壳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该机壳220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锁定件4”的设计方式有所不同。
[0134] 如图20、图21及图22所示,壳体2的各第一凸壁25界定有一与凹槽251相连通的通孔254,通孔254具有一第一孔部255,及多个环设于第一孔部255外周围的第二孔部256,底盖3的各第二凸壁32界定有一与安装槽321相连通的穿孔325,穿孔325的位置与通孔254位置相对应,且穿孔325形状与通孔254形状相同。各锁定件4”包括一操控部
421、一凸设于操控部421顶面的凸柱430,及多个环设于凸柱430外表面近顶端处的卡掣部431,锁定件4”的凸柱430及卡掣部431可穿过穿孔325以及通孔254的第一、第二孔部255、256,且卡掣部431能外露出第二孔部256,由此,操控部421旋转一适当角度后即可使卡掣部431卡掣于第一凸壁25顶面。各第一凸壁25顶面并凸设有多个挡止件257,各挡止件257邻近于各第二孔部256一侧,用以供各卡掣部431抵接,由此,以限制锁定件4”的卡掣部431的转动方向。各第一凸壁25顶面还凸设有一位于两挡止件257之间的限位件258,及位于限位件258与一挡止件257之间的一定位件259,定位件259包括一朝向第一孔部255的卡块260,锁定件4”的其中一卡掣部431可与限位件258抵接,由此,以限制锁定件4”转动的角度,并可使该卡掣部431的一卡槽432与定位件259的卡块260卡掣。
[0135] 如图20、图23、图24及图25所示,欲将底盖3锁定在壳体2上时,先将底盖3的各卡钩31卡掣于壳体2的各卡槽212,以及底盖3的第二凸壁32卡于壳体2的凹槽251,使底盖3卡于壳体2上。接着,将各锁定件4”的凸柱430及卡掣部431穿过穿孔325及通孔254,使各卡掣部431外露出通孔254的第二孔部256。接着,使用者可沿箭头III所示方向旋转各锁定件4”的操控部421,由于各卡掣部431有一导引斜面433的设计,导引斜面433用以与通孔254的第二孔部256的孔缘261(如图22)接触,使得卡掣部431若未完全外露出第二孔部256顶端时,卡掣部431仍能通过导引斜面433的导引而转动到第一凸壁
25顶面。当锁定件4”的操控部421旋转到完全卡入安装槽321内后,其中一卡掣部431会与限位件258抵接,使得锁定件4”无法再转动,且该卡掣部431的卡槽432会与定位件259的卡块260卡掣,此时,锁定件4”位于锁定位置,使得底盖3与壳体2之间呈锁定状态。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锁定件4”也可单独只设计一个具有卡槽432的卡掣部431,同样能达到卡掣于第一凸壁25顶面并与定位件259卡掣的功效。
[0136] 欲将底盖3拆离壳体2时,使用者可沿箭头III反向旋转各锁定件4”的操控部421,使卡掣部431的卡槽432脱离与卡块260的卡掣,当各卡掣部431转动到与通孔254的各第二孔部256位置相对齐后,即可将锁定件4”下拉而使凸柱430及卡掣部431脱离通孔254及穿孔325,接着,将底盖3的各卡钩31与壳体2的各卡槽212分离后,即可将底盖
3拆离壳体2。
[0137] 归纳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锁定件4、4’、4”以滑动或转动的方式在锁定位置与释锁位置之间运动,使得底盖3便于组装并锁定于壳体2上,或者是由壳体2上拆卸,由此,提供一种免螺丝的锁定结构,不仅能提升组装或拆卸的便利性,更能节省拆装的工时,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0138]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