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29491.2

文献号 : CN1029072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守现刘宇许峰赵爽王兰青耿小丽孟莉莉

申请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本发明的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包括用子实体培养基培养淡褐奥德蘑的步骤,所述子实体培养基是将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质量比为50:30:18:2。本发明的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的生物学效率达109%-123%,从将菌种接入子实体培养基至采收第一潮菇需要31-42天,采收四潮菇的整个栽培生产周期共55-79天。

权利要求 :

1.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包括用子实体培养基培养淡褐奥德蘑的步骤,所述子实体培养基是将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配比为1)-5)中的任一种:

1)50:30:18:2;

2)42:38:18:2;

3)(42-50):(30-38):18:2;

4)(50-65):(15-30):18:2;

5)(42-65):(15-38):18:2;

所述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菌:将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二级菌种接入所述子实体培养基,在环境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2)低温刺激:将步骤1)的培养物转移至-5℃-5℃条件下处理3-5天,完成低温刺激;

3)出菇:将步骤1)的培养物转移至环境温度为23℃-26℃,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600Lux,二氧化碳浓度为1500-2000ppm的条件下培养至子实体原基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菌种是将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在二级菌种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培养物;所述二级菌种培养基是将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和熟石灰的质量比为80:18: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菌种是将所述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在所述二级菌种培养基中在24℃-26℃下培养得到的培养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在母种培养基中培养,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1g、MgSO40.5g、维生素C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所述母种培养基的pH为8.5。

5.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子实体培养基,所述子实体培养基是将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配比为1)-5)中的任一种:

1)50:30:18:2;

2)42:38:18:2;

3)(42-50):(30-38):18:2;

4)(50-65):(15-30):18:2;

5)(42-65):(15-38):18:2。

6.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栽培培养基,包括权利要求5的子实体培养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培养基包括二级菌种培养基;

所述二级菌种培养基是将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

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和熟石灰的质量比为

80:18:1: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培养基包括母种培养基,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1g、MgSO40.5g、维生素C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所述母种培养基的pH为8.5。

说明书 :

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特别涉及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及其专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0002] 食用菌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又称热带小奥德蘑,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小奥德蘑属(Oudemansiella)。其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10cm,表面褐色至棕褐色,湿润时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污白色,较稀,不等长,直生至延生,褶缘粗糙呈褐色至暗色,菌柄常弯曲,污白色,表面有深褐色纤毛及纵条纹,内部松软至变空心。孢子卵圆形、宽卵圆至近球形,12-23μm×10.5-18μm。褶缘囊体长达80-150μm,宽可达12-40μm。夏、秋季散生或单生于落叶林中朽木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黑龙江、吉林等地。
[0003] 目前,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来源主要是从野外采集。国内对小奥德蘑属的部分菌株已实现了人工驯化栽培,如长根小奥德蘑(O.radicata)、鳞柄小奥德蘑(O.furfuracea)、褐褶边小奥德蘑(O.brunneomarginata),但未见有人工栽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报道;国外Marcelo JoséSilveira Ruegger等公开了一种栽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方法,该方法用小麦麸和甘蔗渣(质量比1:4)或小麦麸和桉树木屑(质量比1:4)栽培淡褐奥德蘑,其最高生物学效率为采用小麦麸和甘蔗渣的栽培培养基,具体数值为55.66%(Marcelo JoséSilveiraRuegger,et al.CULTIVATION OF THE EDIBLE MUSHROOM OUDEMANSIELLACANARII(JUNGH.) IN LIGNOCELLULOSIC SUBSTRATES.Brazilian Journalof Microbiology(2001)32:211-214)。开展淡褐奥德蘑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研究,筛选出较高生物学效率的淡褐奥德蘑(O.canarii)的栽培方法将有效降低淡褐奥德蘑的生产成本,增加菇农收益,而且可为本属其他种类的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学效率较高的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
[0005] 本发明所提供的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包括用子实体培养基培养淡褐奥德蘑的步骤,所述子实体培养基是将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配比为1)-5)中的任一种:
[0006] 1)50:30:18:2;
[0007] 2)42:38:18:2;
[0008] 3)(42-50):(30-38):18:2;
[0009] 4)(50-65):(15-30):18:2;
[0010] 5)42-65:15-38:18:2。
[0011] 其中,所述子实体培养基的碳氮比可为50-60、56-60、50-56、56、60或50。
[0012] 其中,所述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 1)发菌:将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二级菌种接入所述子实体培养基,在环境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
[0014] 2)低温刺激:将步骤1)的培养物转移至-5℃-5℃条件下处理3-5天,完成低温刺激;
[0015] 3)出菇;将步骤1)的培养物转移至环境温度为23℃-26℃,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600Lux(如300Lux或600Lux),二氧化碳浓度为1500-2000ppm(ppm:
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如1500ppm或2000ppm)的条件下培养至子实体原基形成。
[0016] 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二级菌种是将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接入二级菌种培养基得到的培养物;所述二级菌种培养基可为将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pH自然的培养基,其中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和熟石灰的质量比为80:18:1:1(以干重计)。
[0017] 上述栽培方法中,所述二级菌种是将所述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在所述二级菌种培养基中在24℃-26℃下培养得到的培养物。
[0018] 上述栽培方法中,所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在母种培养基中培养,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C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所述母种培养基的pH为8.5。
[001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淡褐奥德蘑的子实体培养基。
[0020] 本发明所提供的淡褐奥德蘑的子实体培养基是将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配比为1)-5)中的任一种:
[0021] 1)50:30:18:2;
[0022] 2)42:38:18:2;
[0023] 3)(42-50):(30-38):18:2;
[0024] 4)(50-65):(15-30):18:2;
[0025] 5)42-65:15-38:18:2。
[0026] 其中,所述子实体培养基的碳氮比可为50-60、56-60、50-56、56、60或50。
[0027]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淡褐奥德蘑的栽培培养基。
[0028] 本发明所提供的淡褐奥德蘑的栽培培养基,包括上述淡褐奥德蘑的子实体培养基。
[0029] 进一步,所述淡褐奥德蘑的栽培培养基还包括二级菌种培养基;所述二级菌种培养基是将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的培养基,其中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和熟石灰的质量比为80:18:1:1。
[0030] 进一步,所述淡褐奥德蘑的栽培培养基还包括母种培养基,所述母种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 1g、MgSO40.5g、维生素C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所述母种培养基的pH为8.5。
[0031] 本发明的淡褐奥德蘑的栽培方法的生物学效率达109%-123%,从将菌种接入子实体培养基至采收第一潮菇需要31-42天,采收四潮菇的整个栽培生产周期共55-79天。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野生子实体形态。
[0033] 图2为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担孢子形态。
[0034] 图中的条长为50.0μm。
[0035] 图3为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人工栽培子实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37]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8] 下述实施例中的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杨祝良,臧穆.我国西南小奥德蘑属的分类[J].真菌学报,1993,12(1):16~27;[2]李继东,林跃鑫.热带小奥德蘑深层发酵工艺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3,10(1):46~51;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3)采自中国云南,其菌盖直径4-10cm,初扁半球形,表面有粘液;初期中央褐色、边缘渐浅(图1A),后期变为灰白至鼠灰色;菌肉白色,胶质;菌柄常弯曲,长5-16cm,粗5-15mm,污白色,表面有深褐色纤毛及纵条纹;菌褶白色至污白色,较稀,不等长,直生至延生;孢子印白色,孢子卵圆形至近球形,直径14-16μm×16-18μm(图1B)。公众可从野外采集,也可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得该菌种。
[0039] 下述实施例中的培养基如下:
[0040] 1、综合PDA培养基
[0041] 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5g、KH2PO43g、MgSO4 1.5g、维生素B1 10mg、余量的水。121℃高压灭菌30分钟。
[0042] 2、基础培养基
[0043] 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B1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121℃高压灭菌30分钟。
[0044] 3、加富培养基
[0045] 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2g、马铃薯200g、KH2PO4 1g、MgSO40.5g、维生素B1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121℃高压灭菌30分钟。
[0046] 下述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测定方法:
[0047] (1)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测定: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种接种于平板培养基表面的中央,培养10天后,测量菌落直径,以菌落平均半径除以天数即为菌丝的日平均生长速度。
[0048] (2)菌丝干重测定:测定完生长速度的平皿,放入高压锅内121℃加热至培养基融化(10min),趁热将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取出置于单层纱布,热水浴1h,然后置于烘干箱内105℃烘干至恒重,称量。
[0049] (3)生长势测定: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生长浓密,长势旺盛,用“++++”表示;菌丝生长较密,长势较好,用“+++”表示;菌丝生长密,长势一般,用“++”表示;菌丝生长稀,长势较弱,用“+”表示;菌丝不生长,用“-”表示。
[0050] (4)生物学效率计算:生物学效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100%[0051] 其中,培养基或物料干重的测定方法如下:将培养基或物料置于烘干箱内105℃烘干至恒重,称量。
[0052] 实施例1、栽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
[0053] 一、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的制备
[0054] 1、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菌盖处分离菌块接种于装有上述综合PDA培养基的斜面中,25℃培养7-8天,长出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菌丝,获得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
[0055] 2、母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0056] (1)同步菌丝的制备:将分离的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在超净工作台中挑取一小块菌种转接到综合PDA培养基制成的平板(直径9cm)中央,置于25℃培养箱中避光培养,待菌丝快长满平皿时用打孔器(6mm)在平板相同直径的圆圈上打菌丝块,保证后续实验的菌块菌龄相同。
[0057] (2)碳源实验:以每升基础培养基中20g葡萄糖的含碳量为标准,分别用和20g葡萄糖相等含碳量的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山梨醇、甘露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八种碳源,代替基础培养基中葡萄糖,每处理5次重复,pH自然,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以不含碳源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大豆蛋白胨2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B1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做对照(CK),观测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0058]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碳源间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干重和长势有显著差异。其中,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日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旺盛,达5.45mm/d;其次为蔗糖和麦芽糖,日生长速度分别为4.81mm/d和4.67mm/d;在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日生长速度最慢,仅为2.01mm/d,远小于对照,这可能是由于乳糖对该菌株菌丝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菌丝干重方面,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最高,为0.0530g;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低,仅为0.0094g;其中乳糖和对照为碳源的菌丝干重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实验选取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
[0059] 表1碳源对淡褐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0060]碳源 日平均生长速度(mm/d) 干重(g) 菌丝生长势
葡萄糖 5.45±0.15a 0.0530±0.0046a ++++
蔗糖 4.81±0.13b 0.0240±0.0007c +++
麦芽糖 4.67±0.24b 0.0291±0.0015b +++
甘露醇 4.06±0.22c 0.0270±0.0011bc +++
淀粉 3.88±0.11cd 0.0261±0.0018bc ++
羧甲基纤维素钠 3.79±0.04d 0.0094±0.0015e ++
山梨醇 3.69±0.02de 0.0271±0.0023bc ++
CK 3.50±0.04e 0.0147±0.0002d ++
乳糖 2.01±0.17f 0.0131±0.0006d +
[0061] 注:表中数字为平均值±标准差(n=5);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p<0.05).
[0062] (3)氮源试验:以每升基础培养基中的2g大豆蛋白胨的含氮量为标准,分别用和2g大豆蛋白胨相等含氮量的酵母浸粉、牛肉浸膏、硝酸铵、硫酸铵、尿素、黄豆粉、甘氨酸七种氮源,代替培养基中的蛋白胨,pH自然,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以不含氮源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B1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做对照(CK),观测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0063]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具有显著差异。菌丝日生长速度以大豆蛋白胨和黄豆粉最快,分别为5.63mm/d和5.60mm/d,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其次是牛肉浸膏;最慢的是对照。从菌丝干重来看,大豆蛋白胨最高,为0.0542g;其次为黄豆粉,对照最差。从菌丝长势来看,以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的菌丝浓密,长势最佳;其次为黄豆粉和牛肉浸膏;尿素和对照最差。因此,以菌丝干重为主要衡量指标,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本实验选用大豆蛋白胨作为最佳氮源。
[0064] 表2氮源对淡褐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0065]氮源 日平均生长速度(mm/d) 干重(g) 菌丝生长势
大豆蛋白胨 5.63±0.09a 0.0542±0.0061a ++++
黄豆粉 5.60±0.11a 0.0383±0.0041b +++
牛肉浸膏 4.40±0.26b 0.0348±0.0017bc +++
尿素 3.92±0.06c 0.0214±0.0010d +
酵母浸粉 3.59±0.13d 0.0325±0.0011c ++
硝酸铵 3.43±0.26de 0.0192±0.0028d ++
硫酸铵 3.29±0.10e 0.0181±0.0006d ++
甘氨酸 2.91±0.09f 0.0172±0.0008d ++
CK 2.78±0.04f 0.0090±0.0021e +
[0066] 注:表中数字为平均值±标准差(n=5);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p<0.05).
[0067] (4)碳氮比试验:在每升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重量蛋白胨,配成培养基碳氮比为10/1、20/1、30/1、40/1、50/1、60/1,pH自然,25℃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观测不同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0068]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碳氮比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生长有明显影响。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20/1的碳氮比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与其他碳氮比相比差异显著。从菌丝干重来看,菌丝在10/1-20/1之间,菌丝干重最高,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碳氮比差异显著。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实验选用碳氮比为20/1。
[0069] 表3碳氮比对淡褐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0070]碳氮比 日平均生长速度(mm/d) 干重(g) 菌丝生长势
20/1 6.46±0.21a 0.0434±0.0045a ++++
50/1 5.61±0.35b 0.0232±0.0052b ++
40/1 5.50±0.62bc 0.0203±0.0025b ++
30/1 5.34±0.30bc 0.0267±0.0043b ++
10/1 5.31±0.30bc 0.0415±0.0053a +++
60/1 4.85±0.32c 0.0196±0.0016b +
[0071] 注:表中数字为平均值±标准差(n=5);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p<0.05).
[0072] (5)生长因子试验:分别用等质量的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玉米浆、肌醇替换基础培养基中的维生素B1,以不加生长因子的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KH2PO4 1g、MgSO4 0.5g、琼脂16g、余量的水)做对照(CK),观测不同生长因子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生长的影响。
[0073] 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不同生长因子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株生长速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维生素C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5.35mm/d,但与其他因子差异显著。从菌丝干重来看,维生素C和维生素B1的菌丝体干重最高,分别为0.0539g和0.0509g,与其他因子差异显著。从菌丝长势来看,各因子之间长势差异不大。综合以上分析,本实验选用维生素C作为最佳生长因子。
[0074] 表4生长因子对淡褐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0075]生长因子 日平均生长速度(mm/d) 干重(g) 菌丝生长势
维生素C 5.35±0.09a 0.0539±0.0042a +++
玉米浆 4.81±0.37b 0.0371±0.0016c +++
肌醇 4.68±0.31bc 0.0442±0.0062b ++
维生素B6 4.64±0.04bc 0.0449±0.0014b ++
维生素B1 4.57±0.16bcd 0.0509±0.0033a ++++
维生素B2 4.31±0.21cd 0.0376±0.0022c ++++
CK 4.18±0.19d 0.0347±0.0021c +
[0076] 注:表中数字为平均值±标准差(n=5);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p<0.05).
[0077] (6)温度筛选试验:用上述试验最适碳氮源更换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调整碳氮比为上述试验最适碳氮比,选用最适生长因子,配成加富优化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C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分别在16、20、24、28、32、36℃下恒温培养,pH自然,每处理5次重复,观测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0078] 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不同温度处理对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株生长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为24℃-32℃之间,菌丝均可正常生长;其中,在28℃时菌丝生长迅速,日生长速度、菌丝体干重、生长势均为最优,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在温度低于2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菌丝生长速度减慢;当温度达到36℃时,菌丝几乎停止生长。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实验选取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
[0079] 表5温度对淡褐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0080]温度 日平均生长速度(mm/d) 干重(g) 菌丝生长势
28℃ 7.09±0.08a 0.0473±0.0020a ++++
24℃ 6.11±0.10b 0.0281±0.0017c +++
32℃ 5.66±0.08c 0.0373±0.0011b +++
20℃ 4.39±0.09d 0.0059±0.0019e ++
16℃ 2.09±0.08e 0.0098±0.0005d +
36℃ 1.14±0.05f 0.0083±0.0008de +
[0081] 注:表中数字为平均值±标准差(n=5);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p<0.05).
[0082] (7)pH筛选试验:采用加富优化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C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分别调pH值为5.0、5.5、6.0、6.5、7.0、7.5、8.0、8.5、9.0,在28℃,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观测不同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0083] 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菌丝在pH为5.0-9.0都能生长,随着pH的升高,生长速度有逐渐变快,生长势也逐渐变强,但当pH为9.0时,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下降。在pH为8.5时,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浓密,日生长速度为7.76mm/d,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其次为pH7.5、pH9.0和pH8.0;pH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在菌丝干重方面,pH为8.5时菌丝干重最高,为0.0549g,与其他碱性条件下各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以菌丝干重为主要衡量指标,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淡褐奥德蘑菌丝适宜的生长环境为碱性,最适pH为8.5。
[0084] 表6pH对淡褐奥德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0085]pH 日平均生长速度(mm/d) 干重(g) 菌丝生长势
8.5 7.76±0.23a 0.0549±0.0065a ++++
7.5 7.15±0.08b 0.0510±0.0095ab +++
9.0 6.97±0.15bc 0.0436±0.0139abc ++
8.0 6.79±0.37bcd 0.0403±0.0036abc ++
5.5 6.52±0.21cde 0.0371±0.0062bc +
7.0 6.49±0.21de 0.0465±0.0103abc ++
6.0 6.47±0.53de 0.0454±0.0027abc ++
6.5 6.20±0.10e 0.0517±0.0067ab ++
5.0 6.14±0.12e 0.0357±0.0022c +
[0086] 注:表中数字为平均值±标准差(n=5);不同英文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p<0.05).
[0087] 综上,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的最佳培养条件是采用pH为8.5的加富优化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马铃薯200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C 10mg、琼脂16g、余量的水),在28℃下恒温培养。
[0088] 二、二级种的制备
[0089] 将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pH自然的二级种培养基,其中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蔗糖和熟石灰的质量比为80:18:1:1(以干重计)。将二级种培养基分装于玻璃瓶中,121℃高压灭菌120分钟。其中,小麦麸皮和苹果枝条木屑中的碳氮含量如表8所示。
[0090] 将步骤一的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母种接入加富优化培养基(每升由如下原料制成: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大豆蛋白胨4g、KH2PO4 1g、MgSO4 0.5g、维生素C 10mg琼脂粉16g、余量的水,pH 8.5)在28℃下恒温培养7-10天,转接到上述二级种培养基中,在24℃-26℃下避光培养14-16天,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二级菌种。
[0091] 三、接种培养
[0092] 1、培养基制作及装袋
[0093] 该实验采用由棉籽壳、小麦麸皮、苹果枝条木屑和熟石灰配制的三种子实体培养基T1、T2和T3,其组成表7。其中“%”为质量百分含量。
[0094] 表7子实体培养基的组成及碳氮比
[0095]
[0096] 上述培养基中的棉籽壳、小麦麸皮和苹果枝条木屑中的碳氮含量如表8所示。
[0097] 表8培养基原料的碳氮含量
[0098]全碳(%) 全氮(%)C:N
棉籽壳 38.06 0.57 66.77
小麦麸皮 36.92 1.98 18.65
苹果枝条木屑 41.34 0.12 358.61
[0099] 其中,全碳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全氮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其中“%”为质量百分含量。
[0100] 上述三种子实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将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与水混合制成含水量为65%-70%(质量百分含量)、pH自然的培养基。其中子实体培养基T1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质量比为65:15:18:2(以干重计);子实体培养基T2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质量比为50:30:18:2(以干重计);子实体培养基T3中,棉籽壳、苹果枝条木屑、小麦麸皮、熟石灰的质量比为42:38:18:2(以干重计)。将培养基分装于17cm×33cm×0.04cm的耐高压塑料袋,每袋装干料(子实体培养基中除水外的其他组分)380g。121℃高压灭菌2小时,得到装有子实体培养基的菌袋。
[0101] 2、接种及发菌
[0102] 将步骤二制备的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二级菌种均匀接入步骤1-5 3装有上述子实体培养基的菌袋,每袋接种量为3.14×10 m。实验设置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栽培100个菌袋,每袋培养基干重380g。
[0103] 接种后在环境温度为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避光培养,21-23天后菌丝长满培养基。
[0104] 3、低温刺激
[0105] 将菌袋转移至-5℃-5℃条件下处理3-5天,完成低温刺激;
[0106] 4、出菇
[0107] 将菌袋转移至环境温度为23℃-26℃,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150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条件下培养5-7天至子实体原基形成;
[0108] 5、采收
[0109] 继续培养3-5天后,子实体菌柄长至10cm左右,菌盖展开,但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第一潮菇(图3)。采摘后停止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良好,使菌丝恢复5-7天,然后按照步骤4出菇条件在环境温度为23℃-26℃,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150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条件下培养3-5天,采收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摘后待菌丝恢复5-7天,按照步骤4出菇条件在环境温度为23℃-26℃,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150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条件下培养3-5天,采收第三潮菇,第三潮菇采摘后待菌丝恢复5-7天,按照步骤4出菇条件在环境温度为23℃-26℃,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300Lux,通风良好,二氧化碳浓度150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条件下培养3-5天,采收第四潮菇。
[0110] 结果表明,子实体培养基T1处理中,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发菌期需要20-22天,低温刺激3-5天,出菇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形成期5-8天,子实体分化至采收3-5天,计算从接种至采收第一潮菇需要31-40天。菇潮间隔5-8天,每潮菇子实体分化至采收3-5天;采收四潮菇的整个栽培生产周期共55-79天。
[0111] 子实体培养基T2处理中,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发菌期需要21-23天,低温刺激3-5天,出菇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形成期5-7天,子实体分化至采收3-5天,计算从接种至采收第一潮菇需要32-40天。菇潮间隔5-7天,每潮菇子实体分化至采收
3-5天;采收四潮菇的整个栽培生产周期共56-76天。
[0112] 子实体培养基T3处理中,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的发菌期需要22-25天,低温刺激3-5天,出菇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形成期5-7天,子实体分化至采收3-5天,计算从接种至采收第一潮菇需要33-42天。菇潮间隔5-7天,每潮菇子实体分化至采收
3-5天;采收四潮菇的整个栽培生产周期共57-78天。
[0113] 以“生物学效率”表示产量。所述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子实体培养基中除水外的其他组分)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
[0114] 在本实验栽培条件下,淡褐奥德蘑(Oudemansiella canarii)在子实体培养基上的生物学效率如表9所示,其中在子实体培养基处理T2的生物学效率最高(按四潮菇产量计算),为122.66%±5.11%,是文献(Marcelo J.S.R., M.T.T.,Vera L.R.B.,Marina C..Cultivation of the edible mushroom Oudemansiella canarii(Jungh.)Inlignocellulosic substrates.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1,32:211-214.)中的以甘蔗渣为配方生物学效率(50.66%±20.41%)的2.42倍。
[0115] 表9淡褐奥德蘑的产量(生物学效率)统计(单位:%)
[0116]
[0117] 注:5%水平显著性中,具有相同字母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字母完全不同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