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具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248623.7

文献号 : CN1029224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文杰林力升陈薪皓

申请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工具与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机体与一手工具,手工具包括一握持座、一结合座与一工具本体,结合座包括一供可分离的结合于机体的结合件,工具本体设置于握持座与结合座之间并且包括一提供凸出结合件的工作头部,手工具不使用时可结合于机体而随机体被携行,欲使用时,则是由机体拆离使用,此外,当手工具结合于机体时,也可作为机体的支撑脚座,有助于机体底部的散热。

权利要求 :

1.一种手工具,适于结合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体,该手工具包含:

握持座;

结合座,包括

座体;及

结合件,设置于该座体并且可分离的结合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

工具本体,设置于该握持座与该结合座之间并且包括一提供相对该结合件凸出的工作头部,该工具本体穿设于该座体并且可供操作相对于该座体伸缩活动,使该工作头部相对该结合件凸出或缩入该座体;以及设置于该座体与该工具本体之间的弹簧,且该座体包括第一限位部,该工具本体还包括第二限位部,当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干涉,该工作头部处于一缩入该座体的缩入状态,且该弹簧被压缩,当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分离,该弹簧偏压于该工具本体,使该工作头部处于一相对于该结合件弹性凸出的凸出状态。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中,该座体包括底壁与连接该底壁的周壁,该工具本体穿伸通过该座体的底壁,该周壁具有内壁面,该第一限位部形成于该周壁的该内壁面。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具,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形成于该周壁的该内壁面的凹槽,该工具本体还包括穿伸通过该座体的底壁的杆体,该杆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该工作头部形成于该第一端,该杆体的第二端连接该握持座,该第二限位部为形成于该杆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凸出杆段,该弹簧抵接于该座体底壁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其中,该握持座包括连接该工具本体的把手,该把手包括球体,该手工具由该球体抵触于一放置表面而将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体支撑于该放置表面上。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工具,其中,该握持座还包括横杆,该把手由该横杆连接该工具本体,该把手还包括连接该横杆两端的一对第一杆段;以及一连接该一对第一杆段的第二杆段,该球体设置于该第二杆段。

6.依据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工具,其中,该结合件为一吸盘,该结合件具有一中央孔洞供该工作头部由该中央孔洞相对于该结合件凸出。

7.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

机体,包括外壳与设置于该外壳内的电子元件模块;以及

手工具,包括

握持座;

结合座,包括座体与结合件,该结合件设置于该座体并且可分离的结合于该外壳;

工具本体,设置于该握持座与该结合座之间并且包括提供相对该结合件凸出的工作头部,该工具本体穿设于该座体并且可供操作相对于该座体伸缩活动,使该工作头部相对该结合件凸出或缩入该座体;及设置于该座体与该工具本体之间的弹簧,且该座体包括第一限位部,该工具本体还包括第二限位部,当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干涉,该工作头部处于一缩入该座体的缩入状态,且该弹簧被压缩,当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分离,该弹簧偏压于该工具本体,使该工作头部处于一相对于该结合件弹性凸出的凸出状态。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机体的外壳包括底壁,该结合件结合于该外壳的底壁并能将该机体支撑在一放置表面上,该底壁设有多个孔洞。

9.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座体包括底壁与连接该底壁的周壁,该工具本体穿伸通过该座体的底壁,该周壁具有内壁面,该第一限位部形成于该周壁的内壁面。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形成于该周壁的该内壁面的凹槽,该工具本体还包括穿伸通过该座体的底壁的杆体,该杆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该工作头部形成于该第一端,该杆体的第二端连接该握持座,该第二限位部为形成于该杆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凸出杆段,该弹簧抵接于该座体底壁与该第二限位部之间。

11.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握持座包括连接该工具本体的把手,该把手包括球体,该手工具由该球体抵触于一放置表面而将该机体支撑于该放置表面上。

12.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握持座还包括横杆,该把手由该横杆连接该工具本体,该把手还包括连接该横杆两端的一对第一杆段;以及一连接该一对第一杆段的第二杆段,该球体设置于该第二杆段。

13.依据权利要求7至12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结合件为一吸盘,该结合件具有中央孔洞,其供该工作头部由该中央孔洞相对于该结合件凸出。

说明书 :

手工具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工具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工具与手工具结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一般如笔记型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外壳大多是以螺丝锁固结合,且部分机体可供使用者自行拆除部分外壳而更换内部电子元件,然而,由于螺丝锁固需要通过螺丝起子等手工具方能操作,除非使用者随身携带这类的手工具,否则,需要临时进行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拆装时,便会遭遇手边没有拆卸工具的不便,而需要随身额外携带拆卸的手工具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是造成不便与困扰。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结合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体而随机体携行的手工具。
[0004]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供结合附着于机体的手工具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手工具适于结合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体,此手工具包含握持座、结合座与工具本体。此结合座包括座体与结合件。结合件设置于座体并且可分离的结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外壳。工具本体设置于握持座与结合座之间并且包括一提供相对结合件凸出的工作头部。
[0006] 本发明的一个功效在于,通过结合座与工具本体之间的配合,使得手工具可分离的结合附着于例如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体,便于随该机体携行并可随时取用。
[0007] 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机体与前述的手工具,该机体包括一外壳与一设置于该外壳内的电子元件模块,该手工具用以结合于该机体的外壳,特别是该外壳的一底壁,将该机体支撑于一放置表面上。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9] 图2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手工具的立体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将一机体支撑于一放置表面上的侧视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分解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的一座体的立体图;
[0013] 图6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的一工作头部处于一凸出状态的侧视图;
[0014] 图7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工作头部由该凸出状态变换至一缩入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0015] 图8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处于该缩入状态的侧视图;
[0016] 图9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将一机体支撑于一放置表面上的侧视图,且相比较于图3,该手工具的一握持座被调整至另一方向状态;以及
[0017] 图10、图11是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工具本体可供替换的变化态样示意图。
[0018]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 100 可携式电子装置
[0020] 101 荧幕机体
[0021] 102 放置表面
[0022] 1 机体
[0023] 11 外壳
[0024] 111 孔洞
[0025] 112 底壁
[0026] 112’ 底壁
[0027] 113 螺孔
[0028] 12 电子元件模块
[0029] 2 手工具
[0030] 21 握持座
[0031] 211 横杆
[0032] 212 把手
[0033] 213 第一杆段
[0034] 214 第二杆段
[0035] 215 球体
[0036] 22 结合座
[0037] 220 座体空间
[0038] 221 座体
[0039] 222 结合件
[0040] 222a 中央孔洞
[0041] 223 第一限位部
[0042] 224 基壁
[0043] 225 周壁
[0044] 226 端缘
[0045] 227 内壁面
[0046] 228 座体开口
[0047] 229 导引槽
[0048] 229a 环状空间
[0049] 23 工具本体
[0050] 23’、23” 工具本体
[0051] 231 工作头部
[0052] 231’、231” 工作头部
[0053] 232 第二限位部
[0054] 233 杆体
[0055] 234 第一端
[0056] 235 第二端
[0057] 24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0059] 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以笔记型电脑为例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含一机体1、一设置于机体1的荧幕机体101与一手工具2,所述的机体1为笔记型电脑的主机体,其包括一外壳11与一设置于外壳11内的电子元件模块12,电子元件模块12实际上包括主机板、中央处理器、硬盘等等达成主机体的基本运作的电子组件。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也可以是指平板电脑或其他需要手工具2进行拆卸、组装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0060] 手工具2可分离的结合附着于机体1的外壳11,除了便于随同机体1被携带以外,也方便随时取用。手工具2包括一握持座21、一结合座22与一设置在握持座21与结合座22之间的工具本体23,结合座22包括一座体221与一设置于座体221的结合件222,结合件222是用以供可分离的结合于外壳11,换言之,手工具2是通过结合件222可分离的结合于外壳11。工具本体23包括一工作头部231,本实施例的工具本体23是穿设于座体221并且可供操作相对于座体221伸缩活动使工作头部231处于一相对于结合件222凸出的凸出状态或处于一缩入座体221内的缩入状态,因此,当需要利用手工具2进行拆解或组装时,通过操作使工作头部231相对于结合件222凸出,即可使用,而不使用手工具2时,通过操作使工作头部231缩入座体221内,即可利用结合件222将手工具2结合附着于机体1。
[0061] 此处所述的结合附着,可以是吸附于机体1外壳11的表面的结合附着或手工具2与机体1在结构上产生彼此干涉的结合附着,本实施例的结合件222为一吸盘,手工具2是通过吸盘吸附结合于机体1外壳11,但结合件222也可以是卡合或其他可拆离的结合于座体221。
[0062] 因此,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个功效在于,通过结合座22与工具本体23之间的配合,使得手工具2可分离的结合附着于机体1,便于携行并可随时取用。
[0063] 参阅图1、图3,进一步的,机体1的外壳11包括一底壁112,且底壁112设有多个孔洞111,本实施例中,所指的孔洞111为机体1的散热孔。手工具2的结合件222是结合于外壳11的底壁112底面,利用手工具2本身的高度,将机体1相对于一放置表面102往上撑高,加大外壳11底壁112与放置表面102之间的空间,使由孔洞111流出外壳11的热气可于外壳11底壁112与放置表面102之间与外界空气进行效果较佳的热对流,进而有助于机体1的散热。
[0064] 因此,手工具2结合于机体1时,除了便于携带与随时取用以外,也可作为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支撑脚座,并有助于机体1的散热。当然,考量到机体1的平衡,也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手工具2于机体1的底壁112。
[0065] 参阅图2、图4,进一步的,手工具2还包括一设置于座体221与工具本体23之间的弹簧24,弹簧24的具体态样为压缩弹簧,弹簧24的作用在于提供一偏压力,将工具本体23恒朝向其工作头部231凸出结合件222的方向推抵,且本实施例的座体221包括一第一限位部223,工具本体23还包括一连接工作头部231的第二限位部232,第一限位部223与第二限位部232为能够互相干涉的凹-凸结构配合,且第一限位部223与第二限位部232的结构干涉配合是通过操作工具本体23相对于座体221伸缩活动而产生或解除。本实施例是设置成当工具本体23相对于座体221伸缩活动使第二限位部232与第一限位部223形成干涉配合时,如图8所示,工具本体23的工作头部231处于缩入座体221内的一缩入状态,而当工具本体23相对于座体221伸缩活动使第二限位部232与第一限位部223分离时,如图6所示,通过弹簧24提供的偏压力,可使工具本体23的工作头部231相对于结合座22伸出而处于凸出结合件222的一凸出状态。
[0066] 参阅图4、图5,更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座体221呈中空壳状而包括一基壁224与一连接基壁224并且呈中空圆管状的周壁225,基壁224与周壁225配合界定出一座体空间220,周壁225具有一远离基壁224的端缘226与一内壁面227,端缘226围绕界定出一连通座体空间220的座体开口228,结合件222设置在座体221的端缘226而遮蔽座体开口228,前述的第一限位部223为一由周壁225的内壁面227沿其圆周方向延伸呈弧形的凹槽,第一限位部223是介于座体221的基壁224与周壁225的端缘226之间,此外,周壁225还凹陷形成有一导引槽229,导引槽229呈轴向方向延伸并且一端连通第一限位部223,另一端往周壁225端缘226的方向延伸。
[0067] 配合前述第一限位部223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工具本体23的第二限位部232为一可供伸入第一限位部223并且滑移于内的凸出杆段,当第二限位部232与第一限位部223形成干涉配合时,如图8所示,第二限位部232滑入第一限位部223,当第二限位部232与第一限位部223分离时,如图6所示,第二限位部232脱离第一限位部223而位于导引槽229内。
[0068] 更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工具本体23还包括一杆体233,杆体233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234与一第二端235,工作头部231形成于杆体233的第一端234,第二端235则穿伸出座体221,第二限位部232与杆体233连接呈十字型而位于第一端234与第二端235之间,工具本体23通过杆体233的第二端235与第二限位部232之间穿伸通过座体221的基壁224,使第二限位部232位于座体空间220,且杆体233的第一端234(即工作头部231所在的一端)与座体开口228同向,且工作头部231由结合件222的一中央孔洞222a往上凸出结合件222而能相对于结合件222伸缩,前述的弹簧24是套设于杆体233的第二端235与第二限位部232之间而位于座体空间220内并且抵接于座体221的基壁224与第二限位部
232之间。
[0069] 且以本实施例的座体221结构而言,座体221的周壁225也可还形成有一连通导引槽229并且位于第一限位部223与周壁225端缘226之间而可供第二限位部232滑行于内的环状空间229a,由于当工具本体23在被操作使用时,是握持座21被转动并且带动工具本体23旋转,因此,通过环状空间229a的形成,可使工具本体23在被操作旋转时,第二限位部232能于环状空间229a相对于座体221旋转。
[0070] 更具体的,握持座21与工具本体23的第二端235连接,除了提供操作手工具2握持的部位以及带动工具本体23相对于结合座22凸出或缩入以外,如图3所示,当手工具2结合附着于机体1的外壳11时,握持座21也作为供手工具2支撑于放置表面102的结构。
[0071] 本实施例的握持座21包括一用以连接于杆体233第二端235的横杆211与一连接横杆211并且呈U型杆状的把手212,杆体233的第二端235与横杆211的连接例如通过螺接或卡合,把手212包括一对第一杆段213、一连接两第一杆段213的第二杆段214与一形成于第二杆段214的球体215,横杆2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第一杆段213,当手工具2做为机体1的支撑脚座使用时,手工具2可通过球体215抵触于放置平面102,将机体1支撑于放置平面102上。
[0072] 整体而言,参阅图6至图8,欲将处于凸出状态的工具本体23的工作头部231变换于缩入状态时,如图6所示,是通过拉动握持座21往远离结合座22的方向位移(如图6的箭头方向所示),带动工作头部231往邻近结合件222的方向位移并且压缩弹簧24,直到如图7所示,工具本体23的第二限位部232沿着导引槽229滑动到对应第一限位部223的一端时,再旋转握持座21,带动工具本体23相对于结合座22旋转,如图8所示,使工具本体23的第二限位部232滑入第一限位部223并受到第一限位部223的干涉限位,工具本体23的工作头部231便处于缩入状态,此时的手工具2便可通过结合件222吸附于机体1。
[0073] 相反的,欲将处于缩入状态的工具本体23的工作头部231变换于凸出状态时,则是旋转握持座21,带动工具本体23相对于结合座22旋转,使工具本体23的第二限位部232滑出第一限位部223并且进入导引槽229,接着,通过弹簧24的偏压力,便能推动工具本体23相对于结合座22位移(即第二限位部232沿着导引槽229滑动)而使其工作头部231处于弹性凸出结合件222的凸出状态。
[0074] 另外,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横杆211的两端与两第一杆段213分别形成有可相配合的齿型结构216、217,当把手212的两第一杆段213分别结合于横杆211的两端时,通过齿型结构216、217的咬合,把手212相对于工具本体23的位置方向即可被限制住,此举方便使用者在操作手工具2时,可变换握持座21的把手212相对于工具本体23的角度至较方便操作的位置状态,而当手工具2作为机体1的支撑脚座使用时,如图3与图9所示,也可变换手工具2支撑机体1的高度,进而改变机体1被支撑的俯仰角度。
[0075] 如前述,本发明的结合件222除了前述吸盘的态样以外,也可以是磁性吸附、结构干涉的卡合、螺合等态样,例如,结合件222可为磁铁,而机体1也具有磁性元件或可供磁铁吸附的金属元件、磁性元件等。在卡合的态样中,例如结合件222为形成于座体221的周壁225的凸耳或卡勾,而机体1则是形成有可供凸耳或卡勾卡入的卡槽。在螺合的态样中,例如结合件222为形成于座体221周壁225的外螺纹结构,而机体1的外壳11则设有内螺纹结构供座体221周壁225的外螺纹结构螺合,故此处所指的螺合,以不需再额外利用工具操作螺丝,而是手工具2可直接螺合于机体1的外壳11的态样为主。
[007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工具本体23设置成当其处在缩入状态时,会缩入座体221内,其作用在于避免当机体1外壳11的底壁112底面为一平面时,凸出的工作头部231会阻碍结合件222吸附于底壁112,但是,如图9所示,若是机体1的外壳11底壁112’设有螺孔113或其他孔洞时,则工作头部231也可以设置成当结合件222吸附于底壁112时,工具本体23的工作头部231仍维持于相对于结合件222凸出的状态而不缩入座体221内的状态,此时,工作头部231便可伸入底壁112’的螺孔113或孔洞内。
[0077] 再者,本实施例还将工具本体23设置成是可由握持座21与结合座22之间拆离的态样,以供更换如图10所示工作头部231’为用以与一字型螺丝配合的一字型结构的工具本体23’,或如图11所示工作头部231”为用以与内、外六角螺丝配合的六角结构的工具本体23”,由此增加手工具2运用的灵活度。
[0078]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手工具2设置成可供结合于机体1或由机体1分离,使得手工具2可随同机体1被携带以及随时取用,解决当使用者临时需要拆解机体1时手边没有拆卸工具的不便,以及需要额外随身携带拆卸工具的不便,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且当手工具2结合于机体1时,其也可作为机体1的支撑脚座使用,并且有助于机体1底部的散热,再者,工具本体23可视情况更换针对不同螺丝结构的态样,也使手工具2在运用上更加灵活。
[0079]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