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78854.1

文献号 : CN1029467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利锋萧宇均

申请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该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一自底面朝向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第一支撑部发生倾斜,进而带动第二支撑部也发生倾斜,以压紧光学膜片,因此,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权利要求 :

1.一种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所述底面包括一自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底面包括与所述顶面平行的水平部,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水平部相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侧壁相接,所述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所述H满足以下关系式:H=H1-H2,

其中,H1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H的值小于0.2毫米,并且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是所述倾斜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3.一种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所述底面包括一自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接,所述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所述H满足以下关系式:H=H1-H2,

其中,H1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H的值小于0.2毫米,并且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是所述倾斜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前框;

背板,与所述前框配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出光面;

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所述底面包括一自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

所述中框的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上方,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倾斜部与所述背板贴合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压紧所述光学膜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底面包括与所述顶面平行的水平部,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水平部相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侧壁相接,所述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所述H满足以下关系式:H=H1-H2,

其中,H1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接,所述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所述H满足以下关系式:H=H1-H2,

其中,H1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顶面到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的值小于0.2毫米,并且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其中,所述倾斜角度是所述倾斜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倾斜部的所述第二端到所述入光面的水平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H1的值大于所述H2的值,并且所述H2的值大于所述H3的值。

说明书 :

一种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背板11、中框12、光源13、导光板14以及光学膜片15。其中,中框12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导光板14包括入光面141和出光面142。
[0003] 第一支撑部121设置在背板11上,导光板14设置在背板11上方。光源13设置在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1侧,光学膜片15设置在导光板14的出光面142上,并且中框12的第二支撑部122位于光学膜片15的上方并与光学膜片15之间间隔一空隙16。
[0004] 为防止光源13产生的热使导光板14膨胀变形,进而压伤光源13,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进一步设置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1和光源13之间间隔一空隙17。
[0005] 但光源13发出的光有可能在空隙17发散,并进一步通过空隙16泄露出去,因此,会造成液晶显示装置10漏光,进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框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框,该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一自底面朝向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
[0008] 其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顶面和底面的至少一个侧壁,底面包括与顶面平行的水平部,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水平部相接,第二端与侧壁相接,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H满足以下关系式:
[0009] H=H1-H2,
[0010] 其中,H1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0011] 其中,H的值小于0.2毫米,并且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其中,倾斜角度是倾斜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中框,该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一自底面朝向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
[0013] 其中,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顶面和底面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相接,第二端与第二侧壁相接,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H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4] H=H1-H2,
[0015] 其中,H1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0016] 其中,H的值小于0.2毫米,并且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其中,倾斜角度是倾斜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001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框;背板,与前框配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导光板,设置在背板上,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与出光面;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中,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中框,中框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垂直设置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其中,底面包括一自底面朝向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中框的第一支撑部设置在背板上,第二支撑部位于光学膜片上方,使得第一支撑部的倾斜部与背板贴合时,第二支撑部压紧光学膜片。
[0018] 其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连接顶面和底面的至少一个侧壁,底面包括与顶面平行的水平部,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水平部相接,第二端与侧壁相接,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H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9] H=H1-H2,
[0020] 其中,H1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0021] 其中,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顶面和底面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倾斜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侧壁相接,第二端与第二侧壁相接,倾斜部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H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2] H=H1-H2,
[0023] 其中,H1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H2为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到倾斜部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0024] 其中,H的值小于0.2毫米,并且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小于5度,其中,倾斜角度是倾斜部与水平面的夹角。
[0025] 其中,倾斜部的第一端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水平距离大于倾斜部的第二端到入光面的水平距离。
[0026] 其中,容置空间的高度为H3,其中,H1的值大于H2的值,并且H2的值大于H3的值。
[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设置中框的第一支撑部的底面包括一自底面朝向中框的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使得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第一支撑部受挤压而产生倾斜,进而带动第二支撑部产生倾斜,当底面的倾斜部与背板贴合时,中框的第二支撑部压紧光学膜片,防止了光源发出的光从光学膜片和中框的第二支撑部之间泄露,因此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完成组装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包括前框21、背板22、导光板23、光学膜片24以及中框25。
[0034] 其中,前框21与背板22配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26,该容置空间26用以收容液晶显示装置20的各种组件,固定与保护液晶显示装置20内部的各种组件。
[0035] 导光板23设置在背板22上,其中,导光板23包括入光面231和出光面232。光学膜片24设置在导光板23的出光面232上,用于使导光板23的出射光均匀分布。
[0036] 中框25设置在背板22上,其中,中框25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中框25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如图2和图3所示,中框25包括第一支撑部251和第二支撑部252。其中,第一支撑部25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253和底面254,并且第一支撑部251的顶面253和第二支撑部252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51的底面254包括一自底面254朝向顶面253倾斜延伸的倾斜部255。
[0038] 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部251还包括连接顶面253和底面254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258和第二侧壁259。倾斜部255包括第一端256和第二端257,第一端256与第一侧壁258相接,第二端257与第二侧壁259相接,倾斜部255的倾斜高度为H,并且H满足以下关系式:
[0039] H=H1-H2,
[0040] 其中,H1为第一支撑部251的顶面253到倾斜部255的第一端256的垂直距离,H2为第一支撑部251的顶面253到倾斜部255的第二端257的垂直距离。本实施例中,倾斜部255的高度H的值优选小于0.2毫米,并且倾斜部255的倾斜角度优选小于5度,其中,倾斜角度是倾斜部255与水平面的夹角。
[0041] 本实施例中,倾斜部255的第一端256到导光板23的入光面231的水平距离D1大于倾斜部255的第二端257到导光板23的入光面231的水平距离D2。
[0042] 图4是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20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支撑部251的底面254设置了一倾斜部255,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20时,倾斜部255与背板22的表面贴合,因此使得第二支撑部252向下(即:朝向光学膜片24的方向)发生倾斜,进而压持在光学膜片24上。本实施例中的容置空间26组装后的的高度为H3,其中,H1和H3的取值满足以下关系:
[0043] H1的值大于H2的值,并且H2的值大于H3的值。因此,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20时,前框21和背板22配合形成容置空间26,使得第一支撑部25受到前框21和背板22的挤压,倾斜部255受到压力后朝着如图2的方向发生倾斜,直至倾斜部255和背板22完全贴合。第二支撑部252也随着第一支撑部251的倾斜而发生倾斜,进而压紧光学膜片24。
[0044] 进一步地,请再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还包括散热片27、光源28、反射片29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10。其中,散热片27设置在背板22上。光源28设置在散热片27的侧壁上并与导光板23的入光面231间隔一空隙211,以防止光源28产生的热使导光板23膨胀变形,进而压伤光源28。反射片29设置在散热片27和导光板23之间。
液晶显示面板210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52与前框21之间,并且在前框21与液晶显示面板
210之间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10与第二支撑部252之间均设置有缓冲件212,以防止液晶显示面板210受到前框21或第二支撑部252的损坏。
[0045]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52在对应着空隙211处向光源28的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支撑部252延伸出来的部分设置反射件213,反射件213可将光源28发出的光反射回到导光板23中,提高了光的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反射件213的位置设置在较近光源28处,因此,减少了光的传输路径,从而进一步减少光的损失。
[0046] 因此,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251的底面254为一倾斜部的结构,使得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20时,第一支撑251产生倾斜,进而带动第二支撑部252产生倾斜,以压紧光学膜片24。因此,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20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20的显示品质。
[0047]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35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中框25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中框35的底面354包括一水平部350和一倾斜部355。具体而言:
[0048] 第一支撑部351包括连接顶面353、底面354和至少一个侧壁359,底面354包括与顶面353平行的水平部350以及与水平部350连接的倾斜部355。其中,倾斜部355包括第一端356和第二端357,并且第一端356与水平部350相接,第二端357与侧壁359相接。
[0049] 同理,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351在组装时也会发生倾斜直至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贴合,由此带动第二支撑部352发生倾斜,以压紧光学膜片。因此,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的底面为一自底面朝向中框的顶面倾斜延伸的倾斜部,使得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时,第一支撑部受到前框和底板的挤压而产生倾斜直至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贴合,由此带动第二支撑部产生倾斜,以压紧光学膜片。因此,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漏光现象,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