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252121.1

文献号 : CN1029545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平刘明孟宪运韩义文超陈国豪梁东旭曾庆和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器、贯流风叶、前蜗舌、后蜗舌及风道,风道位于贯流风叶、蒸发器之间,风道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及风道第二弧线段,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mm~129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2的圆,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0mm~70mm,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0°~65°,在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与风道第二弧线段起点处具有公切线。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器、贯流风叶、前蜗舌、后蜗舌及风道,所述风道位于所述贯流风叶、蒸发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及风道第二弧线段,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mm~129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的轨迹为以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2的圆,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0mm~70mm,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0°~65°,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以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为起点,在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起点处具有公切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9mm~

121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3mm~6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

120.15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4.4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2°~6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范围为

0.25~0.55,R2/R0范围为2.25~4.4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值为

0.45,R2/R0值为3.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

77.5mm~87.5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范围为78.5mm~188.6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

85mm~87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范围为185mm~188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为

86.67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为187.65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mm~7.5mm,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最小间隙为110mm~

112m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7.12mm,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最小间隙为111m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的型线依次包括前蜗舌第一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前蜗舌第二直线段、前蜗舌第三弧线段,所述前蜗舌第一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0°~5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

6.78mm、前蜗舌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3.05mm、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的半径为0.21mm。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和所述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46°。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5~6mm。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5.43mm。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2°~6°。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3°。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设置,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出风口。

21.如权利要求20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前蜗舌与所述壳体卡接。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风道与所述贯流风叶相对于所述底座竖直设置。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风道第三直线段,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相切,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的起点、风道第二弧线段的终点、风道第三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切点重合,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的长度为20mm~25mm。

24.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底座、端盖、蒸发器、贯流风叶、前蜗舌、后蜗舌及风道,风道位于贯流风叶与蒸发器之间,其特征在于,风道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风道第一直线段及风道第二直线段,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长度为115mm~129mm;风道第一直线段的起点与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相切,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0mm~15mm,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相连,且所成夹角为170°~180°,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0mm~65mm。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

119mm~129mm。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

126.7mm。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

13.22mm,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1.4mm。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夹角为174°。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77.5mm~87.5mm。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值为

78.5mm。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的型线依次包括前蜗舌第一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前蜗舌第二直线段、前蜗舌第三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25°~35°,前蜗舌第一弧线段与前蜗舌第一直线段相切,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及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相切。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

5.57mm、前蜗舌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2.93mm、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的半径为0.20mm。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2.50~3.50mm。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3mm。

3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最小间隙为50.50mm~60.50mm。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最小间隙为55.42mm。

3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7.5mm。

3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32mm。

3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4°~8°。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6°。

4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设置,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出风口。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贯流风叶安装在底座及端盖上,底座的面积大于端盖的面积。

说明书 :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器是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将室内空气保持在最舒适状态的一种设备装置,在夏季室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可向室内排出低温冷风,使室内温度降低,在冬季则可向室内排出较高温度的热风,使室内温度升高。空调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通过压缩机、凝缩机、膨胀装置、换热器循环的冷媒,与通过换热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对室内空间空气进行冷暖调节。
[0003] 空调器的结构包括,由压缩机、凝缩机和膨胀装置构成的室外机以及由风扇和换热器构成的室内机,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通过冷媒配管相互连接。
[0004] 空调器的种类可以根据整体结构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一体式空调器整体由一个机箱构成,分体式空调器由安装在需要空气调节的空间内的室内机和安装在室外空间的室外机构成,且室内机与室外机是各自独立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避免空调器工作时产生噪音的影响,分体式空调器得到广泛应用。另外,空调器根据室内机的设置位置又可划分为,直立放置在室内使用的柜式空调器、悬挂安装在室内墙壁上使用的壁挂式空调器及安装在室内顶部使用的天花板式空调器。
[0005] 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大体包括,壳体,壳体前面连接安装有前面板,壳体后面连接安装有后盖板,壳体内部安装有风扇、蜗壳及换热器,蜗壳安装在壳体下部,风扇安装在蜗壳内部,换热器安装在蜗壳出口处。蜗壳与换热器之间设有积水盘。空调开启后,风扇转动,将风通过蜗壳并经换热器而吹向室内,进行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
[000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国家能效标准的提高,空调装置的风量和噪声等性能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空调装置的风道一般为横向离心风道,风道型线比较固定,且存在风量比较小、噪音比较大、整机的音质一般。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此问题,需要对风道进行新的型线优化。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噪音、提高音质质量、且风量大的空调装置。
[0008] 一种空调装置,包括蒸发器、贯流风叶、前蜗舌、后蜗舌及风道,所述风道位于所述贯流风叶、蒸发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及风道第二弧线段,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mm~129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的轨迹为以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2的圆,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0mm~70mm,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0°~65°,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以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为起点,在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起点处具有公切线。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9mm~121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3mm~65mm。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20.15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4.46mm。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2°~64°。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3°。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范围为0.25~0.55,R2/R0范围为2.25~4.45。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值为0.45,R2/R0值为3.35。
[0015]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77.5mm~87.5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范围为78.5mm~188.6mm。
[0016]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85mm~87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范围为185mm~188mm。
[0017]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为86.67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为187.65mm。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mm~7.5mm,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最小间隙为110mm~112mm。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7.12mm,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最小间隙为111mm。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的型线依次包括前蜗舌第一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前蜗舌第二直线段、前蜗舌第三弧线段,所述前蜗舌第一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40°~50°。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6.78mm、前蜗舌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3.05mm、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的半径为0.21mm。
[0022]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和所述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46°。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边缘的最小间隙为5~6mm。
[0024]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5.43mm。
[0025]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2°~6°。
[0026]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3°。
[0027]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设置,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出风口。
[0028]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前蜗舌与所述壳体卡接。
[0029]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与所述贯流风叶相对于所述底座竖直设置。
[0030]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还包括风道第三直线段,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相切,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的起点、风道第二弧线段的终点、风道第三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切点重合,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的长度为20mm~25mm。
[0031]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能够降低噪音、提高音质质量、且风量大的空调装置。
[0032] 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底座、端盖、蒸发器、贯流风叶、前蜗舌、后蜗舌及风道。风道位于贯流风叶与蒸发器之间,其特征在于,风道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风道第一直线段及风道第二直线段,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长度为115mm~129mm;风道第一直线段的起点与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相切,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0mm~15mm,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相连,且所成夹角为170°~180°,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0mm~65mm。
[0033]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9mm~129mm。
[0034]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26.7mm。
[0035]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3.22mm,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1.4mm。
[0036]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与所述风道第一直线段夹角为174°。
[0037]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77.5mm~87.5mm。
[0038]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值为78.5mm。
[0039]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的型线依次包括前蜗舌第一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前蜗舌第二直线段、前蜗舌第三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25°~35°,前蜗舌第一弧线段与前蜗舌第一直线段相切,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及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相切。
[0040]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5.57mm、前蜗舌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2.93mm、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的半径为0.20mm。
[0041]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与贯流风叶的最小间隙为2.50~3.50mm。
[0042]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3mm。
[0043]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最小间隙为50.50~60.50mm。
[0044] 进一步的,所述前蜗舌与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最小间隙为55.42mm。
[0045]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7.5mm。
[0046]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与所述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32mm。
[0047]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4°~8°。
[0048] 进一步的,所述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6°。
[0049]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蒸发器相对设置,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出风口。
[0050]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进风口,且进风口与蒸发器相对设置,壳体的后侧设置出风口。
[0051] 进一步的,贯流风叶安装在底座及端盖上,底座的面积大于端盖的面积。
[005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3] 本发明将对风道型线的参数进行改进,对蜗舌与贯流风叶的间距进行改进,以及加大贯流风叶的直径,上述改进使得空调装置噪音降低、音质质量提高、且风量也增大。

附图说明

[0054] 图1是本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例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0055] 图2是本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例空调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0056] 图3是本技术方案具体实施例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0057]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型线示意图;
[0058]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第三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型线示意图;
[0059] 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弧长、半径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0] 图7是本技术方案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1] 图8是本技术方案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后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2] 图9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弧长、半径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3] 图10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O0O1与O0O2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4] 图11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5] 图12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后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0066] 图13是本技术方案前蜗舌7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68] 以下结合多个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69]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13,本发明提供了第一种实施例,空调装置1包括壳体2、底座3、端盖4、蒸发器5、贯流风叶6、前蜗舌7、后蜗舌8及风道9。风道9位于贯流风叶6与蒸发器5之间,风道9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11、风道第一直线段9a及风道第二直线段9b,风道第一弧线段11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长度为115~129mm,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9~129mm,本实施例优选为126.7mm;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77.5mm~87.5mm,本实施例优选数值为78.5mm。
[0070] 风道第一直线段9a与风道第一弧线段11相切,其长度为10~15mm,本实施例优选为:13.22mm;风道第二直线段9b与风道第一弧线段11相连,且所成夹角为170°~180°,本实施例优选为174°,所述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0~65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61.4mm。
[0071] 在壳体2的前侧设置进风口12,且进风口12与蒸发器5相对设置,壳体2的后侧设置出风口13。
[0072] 前蜗舌7设置在出风口13处,前蜗舌7与壳体2卡接。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2.50~3.50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3.00mm;前蜗舌7与风道第二直线段的最小间隙为50.50~60.50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55.42mm;前蜗舌7的型线依次包括前蜗舌第一弧线段7a、前蜗舌第一直线段7b、前蜗舌第二弧线段7c、前蜗舌第二直线段7d、前蜗舌第三弧线段7e,前蜗舌第一直线段7b与前蜗舌第二直线段7d之间的夹角为25°~35°,优选地,前蜗舌第一直线段7b和前蜗舌第二直线段7d之间的夹角为30°,前蜗舌第一弧线段与前蜗舌第一直线段相切,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与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及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相切。前蜗舌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5.57mm、前蜗舌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2.93mm、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的半径为0.20mm。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的最小间隙H1为5.50~6.50mm,本实施例优选的数据为5.98mm。
[0073] 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H2为6.5~7.5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6.32mm。后蜗舌7的端部角度α为4°~8°,本实施例优选为6°。
[0074] 贯流风叶6安装在底座3及端盖4上。底座3的面积大于端盖4的面积。
[0075] 如果采用拾音器对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调控室内机的噪音辐射进行测试,将拾音器放置在空调室内机前1m处,且拾音器距离地面高度1m;并给空调室内机供以市电,且空调室内机分别在静音风挡、低风档、中风挡、高风档和超强风挡的模式,默认导风角度,额定制冷工况,空调为制冷模式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
[0076] (1)表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在优选数据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2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冷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077] 表1
[0078]
[0079] 表2
[0080]
[0081] 如果采用拾音器对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调控室内机的噪音辐射进行测试,将拾音器放置在空调室内机前1m处,且拾音器距离地面高度1m;并给空调室内机供以市电,且空调室内机分别在静音风挡、低风档、中风挡、高风档和超强风挡的模式,默认导风角度,额定制热工况,空调为制热模式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
[0082] (2)表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在优选数据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4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热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083] 表3
[0084]
[0085] 表4
[0086]
[0087] 同样的,图6是本技术方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弧长、半径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在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129mm,半径为77.5~87.5mm的条件下,采用拾音器对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调控室内机的噪音辐射进行测试,将拾音器放置在空调室内机前1m处,且拾音器距离地面高度1m;并给空调室内机供以市电,且空调室内机分别在静音风挡、低风档、中风挡、高风档和超强风挡的模式,默认导风角度,额定制冷工况,空调为制热模式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出的噪声与风量的关系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129mm,半径为
77.5~87.5mm的条件下,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
[0088] (3)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mm,半径为77.5,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0mm,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0mm,风道第一直线段与风道第二直线段的夹角为170°,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2.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H2为6.5mm,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4°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5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6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冷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089] 表5
[0090]
[0091] 表6
[0092]
[0093] (4)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29mm,半径为87.5,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5mm,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5mm,风道第一直线段与风道第二直线段的夹角为180°,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3.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H2为7.5mm,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8°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7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8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冷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094] 表7
[0095]
[0096] 表8
[0097]
[0098] (5)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9mm,半径为77.5,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0mm,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0mm,风道第一直线段与风道第二直线段的夹角为170°,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2.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H2为6.5mm,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4°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9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10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冷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099] 表9
[0100]
[0101] 表10
[0102]
[0103] (6)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29mm,半径为77.5,风道第一直线段的长度为10mm,风道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为60mm,风道第一直线段与风道第二直线段的夹角为180°,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3.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H2为7.5mm,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8°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11为本发明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12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冷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04] 表11
[0105]
[0106] 表12
[0107]
[0108] 图7是本技术方案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测试方法与图6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为5.5~6.5的条件下,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图8是本技术方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后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测试方法与图6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为6.5~7.5的条件下,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
[0109] 本发明还提供了第二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5及图13,空调装置1包括壳体2、底座3、端盖4、蒸发器5、贯流风叶6、前蜗舌7、后蜗舌8及风道9。风道9位于贯流风叶6与蒸发器5之间,风道9包括风道第一弧线段、风道第二弧线段,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129mm,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也可为119~121mm,本实施例优选为
120.15mm;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77.5~87.5mm,本实施例优选数值为86.67mm;
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的轨迹为以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2的圆,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0~70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也可为63~65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64.46mm。
[0110] 圆心O2的轨迹为以贯流风叶的圆心O0为圆心半径为R2的圆,长度为60~70mm,本实施例优选为64.46mm。
[0111] 其中设定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范围为0.25~0.55,R2/R0范围为2.25~4.45,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为60°~65°,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圆心O1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1、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圆心O2与所述贯流风叶的圆心O0所在直线O0O2之间的夹角也可为62°~64°。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63°,风道第二弧线段以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为起点,在风道第一弧线段的终点与风道第二弧线段起点处具有公切线。其中,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为77.5mm~87.5mm,所述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R3范围也可为85mm~87mm,优选数值为86.67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范围为78.5mm~188.6mm,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R4范围也可为185mm~
188mm,本实施例优选数值为187.65mm。
[0112] 在壳体2的前侧设置进风口12,且进风口12与蒸发器5相对设置,壳体2的后侧设置出风口13。
[0113] 前蜗舌7设置在出风口13处,前蜗舌7与壳体2卡接。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H1为6.5~7.5,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7.12mm,前蜗舌7与风道第二弧线段的最小间隙为110~112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111mm,前蜗舌7的型线依次包括前蜗舌第一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前蜗舌第二弧线段、前蜗舌第二直线段、前蜗舌第三弧线段,前蜗舌第一直线段和前蜗舌第二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40°~50°,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46°。前蜗舌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6.78mm、前蜗舌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3.05mm、前蜗舌第三弧线段的半径为0.21mm。
[0114] 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H2为5~6mm,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5.43mm。后蜗舌7的端部角度α为2°~6°本实施例优选数据为3°。
[0115] 贯流风叶6安装在底座3及端盖4上。底座3的面积大于端盖4的面积。
[0116] 如果采用拾音器对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调控室内机的噪音辐射进行测试,将拾音器放置在空调室内机前1m处,且拾音器距离地面高度1m;并给空调室内机供以市电,且空调室内机分别在静音风挡、低风档、中风挡、高风档和超强风挡的模式,默认导风角度,额定制冷工况,空调为制冷模式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
[0117] (7)表1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在优选数据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14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冷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18] 表13
[0119]
[0120] 表14
[0121]
[0122] 如果采用拾音器对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后壳的调控室内机的噪音辐射进行测试,将拾音器放置在空调室内机前1m处,且拾音器距离地面高度1m;并给空调室内机供以市电,且空调室内机分别在静音风挡、低风档、中风挡、高风档和超强风挡的模式,默认导风角度,额定制热工况,空调为制热模式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出的实验数据如下:
[0123] (8)表15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在优选数据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16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热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24] 表15
[0125]
[0126] 表16
[0127]
[0128] (9)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mm,半径为77.5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0mm,半径为78.5mm,O0O2与O0O1的夹角为60°,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
5.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mm,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为0.25,R2/R0为2.25,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2°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1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18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热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29] 表17
[0130]
[0131] 表18
[0132]
[0133] (9)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29mm,半径为87.5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70mm,半径为188.6mm,O0O2与O0O1的夹角为70°,前蜗舌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
6.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7.5mm,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为0.55,R2/R0为4.45,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6°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19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20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热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34] 表19
[0135]
[0136] 表20
[0137]
[0138] (10)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9mm,半径为85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3mm,半径为185mm,O0O2与O0O1的夹角为62°,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
5.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mm,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为0.25,R2/R0为2.25,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2°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21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22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热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39] 表21
[0140]
[0141] 表22
[0142]
[0143] (11)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21mm,半径为87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5mm,半径为188mm,O0O2与O0O1的夹角为64°,前蜗舌7与贯流风叶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
5.50mm,后蜗舌8与贯流风叶6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6.5mm,所述贯流风叶的半径为R0,R1/R0为0.55,R2/R0为4.45,后蜗舌的端部角度为6°的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表23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表24为现有空调器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总噪音值、风量及转速数据。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在制热模式下,本发明转速减小,噪音值减小,风量增大。
[0144] 表23
[0145]
[0146] 表24
[0147]
[0148] 图9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弧长、半径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测试方法与图6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129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115~129mm,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半径为77.5~87.5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半径为77~189mm,风道第一弧线段的弧长为115~
129mm,风道第二弧线段的弧长为60~70mm的条件下,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图
10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O0O1与O0O2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
测试方法与图6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O0O1与O0O2的夹角为60°~
70°的条件下,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图11是本技术方案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测试方法与图6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前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为5.5~6.5mm的条件下,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图12是本技术方案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风道在后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范围内测得的风量、噪声关系图;测试方法与图6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在后蜗舌与贯流风叶间隙为6.5~7.5mm的范围内,风量增大的同时噪音也相应减小。
[0149] 作为第三种实施例,参照图5,所述空调装置在第二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风道9还包括风道第三直线段14,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14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10相切,风道第三直线段14的起点、风道第二弧线段10的终点及风道第三直线段14与所述风道第二弧线段10的切点重合,所述风道第三直线段14的长度为20~25mm,本实施例优选为24.4mm,在增加一条直线段的情况下,并不影响该风道的噪声及风量,增加的直线段只是起到使风道更顺畅的作用。以上风道可以为立式风道也可以为横向风道。
[0150] 本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对风道型线的参数进行改进,对蜗舌与贯流风叶的间距进行改进,以及加大贯流风叶的直径,上述改进使得空调装置噪音降低、音质质量提高、且风量也增大。
[0151]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