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67806.2

文献号 : CN1029886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文珍

申请人 : 黄文珍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防风25-45份、荆芥25-45份、白癣皮20-40份、千里光20-40份、何首乌8-20份、山药8-20份、土槿皮6-18份、僵蚕3-12份、槐花5-15份、苦参8-20份、蝉衣3-12份、桑椹4-18份、黄柏3-15份、生地黄3-15份、大青叶4-18份、甘草2-1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照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可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临床疗效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肤癣或湿疹疗效确切可靠,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皮肤癣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防风25-45份、荆芥

25-45份、白癣皮20-40份、千里光20-40份、何首乌8-20份、山药8-20份、土槿皮6-18份、僵蚕3-12份、槐花5-15份、苦参8-20份、蝉衣3-12份、桑椹4-18份、黄柏3-15份、生地黄

3-15份、大青叶4-18份、甘草2-10份、牡丹皮8-16份、茅根6-15份、白花蛇舌草6-15份、黄芩4-12份、鳖甲4-12份、石膏1-8份、玄参6-12份、地骨皮6-12份、栀子6-12份和菊花

4-12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防风35份、荆芥35份、白癣皮30份、千里光30份、何首乌10份、山药10份、土槿皮8份、僵蚕5份、槐花8份、苦参10份、蝉衣6份、桑椹8份、黄柏9份、生地黄7份、大青叶7份、甘草4份、牡丹皮12份、茅根10份、白花蛇舌草12份、黄芩8份、鳖甲6份、石膏3份、玄参8份、地骨皮

8份、栀子8份和菊花6份。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2)、将各原料药用水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成清膏,加入制剂成型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剂成型,即得。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皮肤癣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 :

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治疗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癣属于传染性的皮肤疾病,它跟皮肤炎类似,却不尽相同,后者不会传染。这两种皮肤病的症状是皮肤非常痕痒,出现红疹或小红斑块,越搔皮肤越发红痒,患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癣患处经常出现在出汗较多的地方,如脚部、大腿内侧等,不过皮肤的病变有时不容易分辨,因此病者最好让医生诊治,别胡乱涂药或服药,因为这可能使病情变得更复杂。
[0003]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湿疹的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湿疹病因复杂,伴有激烈瘙痒,常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痛苦,且常易反复发作,常呈慢性病变,治疗较为困难。
[0004] 目前,用于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成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见效慢、疗效不够显著等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所存在的见效慢、疗效不够显著、毒副作用大等缺陷,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 一种治疗皮肤癣或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防风25-45份、荆芥25-45份、白癣皮20-40份、千里光20-40份、何首乌8-20份、山药8-20份、土槿皮6-18份、僵蚕3-12份、槐花5-15份、苦参8-20份、蝉衣3-12份、桑椹4-18份、黄柏
3-15份、生地黄3-15份、大青叶4-18份、甘草2-10份;
[0009] 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防风25-40份、荆芥25-40份、白癣皮20-35份、千里光20-35份、何首乌8-15份、山药8-15份、土槿皮6-12份、僵蚕3-9份、槐花5-12份、苦参8-15份、蝉衣3-9份、桑椹4-12份、黄柏3-12份、生地黄3-10份、大青叶4-10份、甘草2-8份;
[0010] 更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份是:防风35份、荆芥35份、白癣皮30份、千里光30份、何首乌10份、山药10份、土槿皮8份、僵蚕5份、槐花8份、苦参10份、蝉衣6份、桑椹8份、黄柏9份、生地黄7份、大青叶7份、甘草4份。
[0011]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0012] 荆芥: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0013] 白癣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0014] 土槿皮:也叫土荆皮、金钱松皮;松科金钱松属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P.kaempferi Gord.],以根皮和近根树皮入药。立夏后采收根皮和近根树皮,晒干平叠。止痒杀虫。用于手脚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
[0015] 僵蚕: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而致死的干燥体。味辛、成,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
[0016]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肺、降血压、预防中风的功效。
[0017] 蝉衣: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无臭,味淡。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
[0018] 苦参: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0019] 生地:也叫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
[0020] 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
[002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基于发明人对皮肤癣或湿疹的深层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治疗原则,同时依据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和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方而成。
[0022] 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进一步加入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时对于皮肤癣或湿疹会具有更好的治疗功效:牡丹皮8-16份、茅根6-15份、白花蛇舌草6-15份、黄芩4-12份、鳖甲4-12份、石膏1-8份、玄参6-12份、地骨皮6-12份、栀子6-12份、菊花4-12份;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是:牡丹皮12份、茅根10份、白花蛇舌草12份、黄芩8份、鳖甲6份、石膏3份、玄参8份、地骨皮8份、栀子8份、菊花6份。
[0023] 茅根:又名茅草、白茅草、白茅根,为禾本科茅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0024] 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1.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具有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
[0025] 本发明方中各药配伍在一起共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肤癣或湿疹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肤癣或湿疹疗效确切可靠、真实。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无毒无害,安全可靠,服用后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0026] 本发明所用的各味原料药都可以在医药商店购买得到。
[0027] 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宜的临床制剂,如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可以是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滴丸剂等;所用的外用制剂可以膏剂、洗液、擦剂等。
[002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后,粉碎,过筛(例如可以是600-1000目筛),即得。当然,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002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另一种制备方法: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将各原料药用水煎煮,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成清膏,加入制剂成型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剂成型,即得。
[003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法与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用法用量:胶囊剂,每个胶囊含量0.6克生药,每次口服1至3粒,一日三次,7天为一个疗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32]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0033]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防风25、荆芥25、白癣皮20、千里光20、何首乌8、山药8、土槿皮6、僵蚕3、槐花5、苦参8、蝉衣3、桑椹4、黄柏3、生地黄3、大青叶4、甘草2;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0034] 实施例2胶囊剂的制备
[0035]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防风45、荆芥45、白癣皮40、千里光40、何首乌20、山药20、土槿皮18、僵蚕12、槐花15、苦参20、蝉衣12、桑椹18、黄柏15、生地黄15、大青叶18、甘草10;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0036] 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
[0037]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防风35、荆芥35、白癣皮30、千里光30、何首乌10、山药10、土槿皮8、僵蚕5、槐花8、苦参10、蝉衣6、桑椹8、黄柏9、生地黄7、大青叶7、甘草4;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0038] 实施例4胶囊剂的制备
[0039]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防风25、荆芥25、白癣皮20、千里光20、何首乌8、山药8、土槿皮6、僵蚕3、槐花5、苦参8、蝉衣3、桑椹4、黄柏3、生地黄3、大青叶4、甘草2、牡丹皮8、茅根6、白花蛇舌草6、黄芩4、鳖甲4、石膏1、玄参6、地骨皮6、栀子6、菊花4;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0040] 实施例5胶囊剂的制备
[0041]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防风45、荆芥45、白癣皮40、千里光40、何首乌20、山药20、土槿皮18、僵蚕12、槐花15、苦参20、蝉衣12、桑椹18、黄柏15、生地黄15、大青叶18、甘草10、牡丹皮16、茅根15、白花蛇舌草15、黄芩12、鳖甲12、石膏8、玄参
12、地骨皮12、栀子12、菊花12;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
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0042] 实施例6胶囊剂的制备
[0043]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单位:g):防风35、荆芥35、白癣皮30、千里光30、何首乌10、山药10、土槿皮8、僵蚕5、槐花8、苦参10、蝉衣6、桑椹8、黄柏9、生地黄7、大青叶7、甘草4、牡丹皮12、茅根10、白花蛇舌草12、黄芩8、鳖甲6、石膏3、玄参8、地骨皮8、栀子
8、菊花6;将上述各原料药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倍重量,煎煮1.5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19(60℃)的清膏;合并两次清膏,加适量淀粉,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填充胶囊,即得。
[0044] 试验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皮肤癣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45] 一、一般资料:126例患者均符合皮肤癣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女58例,年龄12~76岁,平均51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
[0046] 二、试验药物
[0047] 本发明实施例1-6所制备的药物。
[0048] 三、治疗方法
[0049]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1组采用实施例1-3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2组采用实施例4-6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口服,一次3粒(0.6g生药/粒),一日3次,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相关药物及其它治疗。
[0050] 四、疗效评定标准
[0051] 根据疗效指数及真菌学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真菌学检查方法治疗前后相同。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100%。手足癣疗效判定时间为用药后2个月,体、股癣为用药后1个月,指甲癣为用药后9个月,趾甲癣为用药后12个月。追踪半年观察复发率。
[0052] 疗效评价标准为——痊愈:疗效指数为100%,真菌学检查阴性;显效:疗效指数为99%~60%,真菌学检查阴性;好转:疗效指数为<60%~20%,真菌学检查阴性或阳性;无效:疗效指数<20%,真菌学检查阳性。痊愈与显效两项合计为有效。
[0053] 五、临床观察结果
[0054]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1。
[0055]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皮肤癣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
[0056]
[0057]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皮肤癣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观察发现,没有观察到任何临床不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0058] 试验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59] 一、一般资料:86例湿疹患者诊断符合湿疹诊断标准。病程6d~8.5年。其中急性湿疹36例,亚急性湿疹21例,慢性湿疹29例。男49例,女37例。平均年龄39.6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60] 二、试验药物
[0061] 本发明实施例1-6所制备的药物。
[0062] 三、治疗方法
[0063] 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1组采用实施例1-3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试验2组采用实施例4-6所制备的胶囊剂治疗;口服,一次3粒(0.6g生药/粒),一日3次,1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相关药物及其它治疗。
[0064] 四、疗效评定标准
[0065]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消退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皮损消退60%~89%;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皮损消退30~59%;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皮损消退30%以下。
[0066] 五、临床观察结果
[0067] 临床观察结果见表1。
[0068]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结果
[0069]
[0070]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于湿疹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