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合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的联合泵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537703.9

文献号 : CN1029964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海峰黄高杰

申请人 : 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合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的联合泵,包括转向泵泵体及设于转向泵泵体后端的润滑泵泵体,所述转向泵泵体内部设有压缩室,转向泵泵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及第一出油口与压缩室连通,压缩室内设有压缩组件,所述润滑泵泵体内部设有输送室,润滑泵泵体上设有第二进油口及第二出油口与输送室连通,输送室内设有输送组件,一泵轴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并伸入润滑泵泵体的输送室内,压缩组件及输送组件连接在该泵轴上。本发明的联合泵将转向泵及润滑泵集成在一起,并由同一根泵轴驱动,使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和机械润滑源通过一个联合泵得到高效的解决。

权利要求 :

1.一种集合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的联合泵,包括转向泵泵体及设于转向泵泵体后端的润滑泵泵体,所述转向泵泵体内部设有压缩室,转向泵泵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及第一出油口与压缩室连通,压缩室内设有压缩组件,所述润滑泵泵体内部设有输送室,润滑泵泵体上设有第二进油口及第二出油口与输送室连通,输送室内设有输送组件,一泵轴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并伸入润滑泵泵体的输送室内,压缩组件及输送组件连接在该泵轴上,所述转向泵泵体后端为开口结构,且该开口内壁设有一圈缩口凸缘,所述润滑泵前端中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插入该开口内,凸台外圆周与缩口凸缘间设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出油高压流道与压缩室连通,所述出油高压流道连通压缩室前腔,所述第一进油口通过低压进油流道与压缩室连通,所述低压进油流道连通压缩室后腔,所述压缩组件由依次串连成一体的前配油压力板、定子转子叶片组件、后配油压力板组成,所述泵轴与转向泵泵体及润滑泵泵体之间设有复合轴承支撑,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的转子和泵轴之间为花键齿配合,所述润滑泵泵体后端为开口结构,一后盖固定在润滑泵泵体后端将该开口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泵泵体及润滑泵泵体均采用铝合金ZL101A压铸而成,所述前配油压力板及后配油压力板均为钢背烧结铜合金合成材料,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中定子的材料为Cr12MoV,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的转子的材料为20CrNiM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由分体式结构的转向泵轴和润滑泵轴组成,转向泵轴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润滑泵轴位于输送室内,转向泵轴后端设有多边形插槽,润滑泵轴前端设有多边形插头,多边形插头插入多边形插槽;或者所述转向泵轴后端设有条形插槽,润滑泵轴前端设有条形插头,条形插头插入条形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插头及条形插槽采用梯形插头和梯形插槽的结构。

说明书 :

一种集合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的联合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尤其涉及汽车的转向泵。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汽车转向动力泵和润滑油输送泵均为分体式独立运行。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集合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的联合泵,使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和机械润滑源通过一个联合泵得到高效的解决,更优更合理的提供动力源转换。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合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的联合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泵泵体及设于转向泵泵体后端的润滑泵泵体,所述转向泵泵体内部设有压缩室,转向泵泵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及第一出油口与压缩室连通,压缩室内设有压缩组件,所述润滑泵泵体内部设有输送室,润滑泵泵体上设有第二进油口及第二出油口与输送室连通,输送室内设有输送组件,一泵轴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并伸入润滑泵泵体的输送室内,压缩组件及输送组件连接在该泵轴上。
[0005] 优选的,所述转向泵泵体后端为开口结构,且该开口内壁设有一圈缩口凸缘,所述润滑泵前端中部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插入该开口内,凸台外圆周与缩口凸缘间设有密封圈。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出油高压流道与压缩室连通,所述出油高压流道连通压缩室前腔,所述第一进油口通过低压进油流道与压缩室连通,所述低压进油流道连通压缩室后腔。
[0007] 优选的,所述压缩组件由依次串连成一体的前配油压力板、定子转子叶片组件、后配油压力板组成。
[0008] 优选的,所述泵轴与转向泵泵体及润滑泵泵体之间设有复合轴承支撑,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的转子和泵轴之间为花键齿配合。
[0009] 优选的,所述润滑泵泵体后端为开口结构,一后盖固定在润滑泵泵体后端将该开口封闭。
[0010] 优选的,所述转向泵泵体及润滑泵泵体均采用铝合金ZL101A压铸而成,所述前配油压力板及后配油压力板均为钢背烧结铜合金合成材料。
[0011] 优选的,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中定子的材料为Cr12MoV,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的转子的材料为20CrNiMo。
[0012] 优选的,所述泵轴由分体式结构的转向泵轴和润滑泵轴组成,转向泵轴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润滑泵轴位于输送室内,转向泵轴后端设有多边形插槽,润滑泵轴前端设有多边形插头,多边形插头插入多边形插槽;或者所述转向泵轴后端设有条形插槽,润滑泵轴前端设有条形插头,条形插头插入条形插槽。
[0013] 优选的,所述条形插头及条形插槽采用梯形插头和梯形插槽的结构。
[0014] 本发明的联合泵将转向泵及润滑泵集成在一起,并由同一根泵轴驱动,使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和机械润滑源通过一个联合泵得到高效的解决。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6] 图1为本发明剖视图;
[0017] 图2为转向泵泵体示意图;
[0018] 图3为润滑泵泵体示意图;
[0019] 图4为转向泵轴和润滑泵轴通过多边形插头及多边形插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转向泵轴和润滑泵轴通过条形插头及条形插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梯形插头和梯形插槽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结合图1至图3具体说明本发明联合泵的实施例,其集合了汽车转向动力和润滑油输送,包括转向泵泵体1及设于转向泵泵体后端的润滑泵泵体2,所述转向泵泵体1内部设有压缩室10,转向泵泵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3及第一出油口14与压缩室连通,压缩室内设有压缩组件11,所述润滑泵泵体内部设有输送室20,润滑泵泵体上设有第二进油口24及第二出油口25与输送室20连通,输送室内设有输送组件21,一泵轴3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10并伸入润滑泵泵体的输送室20内,压缩组件11及输送组件21连接在该泵轴上。
[0023] 所述转向泵泵体1后端为开口结构,且该开口内壁设有一圈缩口凸缘18,所述润滑泵前端中部设有一凸台23,所述凸台插入该开口内,凸台外圆周与缩口凸缘间设有密封圈。其中凸台外圆周面上设有一圈环槽,所述密封圈卡接于该环槽内。
[0024] 所述第一出油口14通过出油高压流道15与压缩室10连通,所述出油高压流道设在压缩室前腔,所述第一进油口13通过低压进油流道16与压缩室10连通,所述低压进油流道16设于所述压缩室后腔,所述低压进油流道一侧设有阀孔12,所述阀孔内设有流量压力滑阀17。所述压缩组件11由依次串连成一体的前配油压力板、定子转子叶片组件、后配油压力板组成。所述泵轴3与转向泵泵体及润滑泵泵体之间设有复合轴承30支撑,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的转子和泵轴之间为花键齿配合。所述润滑泵泵体2后端为开口结构,一后盖22固定在润滑泵泵体2后端将该开口封闭。
[0025] 所述转向泵泵体及润滑泵泵体均采用铝合金ZL101A压铸而成。所述前配油压力板及后配油压力板均为钢背烧结铜合金合成材料。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中定子的材料为Cr12MoV。所述定子转子叶片组件中的转子的材料为20CrNiMo。
[0026] 如图4所示,所述泵轴3由分体式结构的转向泵轴31和润滑泵轴32组成,转向泵轴从转向泵泵体前端进入压缩室,润滑泵轴位于输送室内,转向泵轴后端设有多边形插槽,润滑泵轴前端设有多边形插头,多边形插头插入多边形插槽。转向泵轴31和润滑泵轴32的配合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如图5所示,转向泵轴31后端设有条形插槽,润滑泵轴32前端设有条形插头,条形插头插入条形插槽。为了降低转向泵轴31与润滑泵轴32的装配误差,可以将所述条形插头及条形插槽采用梯形插头和梯形插槽的结构,如图6所示。由于泵轴3采用分体式结构,安装及检修均更加方便。
[0027] 此泵是将两个双作用式的单级叶片泵连接在一起,并由同一根泵轴带动旋转。两个单级泵可以压力、流量相等,也可以压力、流量不相等。它们有各自的进油口和单独的出油口,此泵的两输出口流量是不相同的,能量输出的作用也不相同。
[0028] 转向泵泵体根据工作要求设计,液压动力产生在定子新月形压力腔内,通过转子和叶片旋转输送流向高压出油流道。由流量压力滑阀和限流弹簧控制其压力和流量,经过连接在泵上的油管流向动力系统内,动力系统完成做功压力释放后,液压油通过回油管至进油口回到泵体内,再次进行加压和输出。
[0029] 润滑泵泵体根据要求设计,润滑油从进油口吸入,经过输送室和出油流道,流向整个润滑系统,最后回流到泵体内,因润滑泵无压力流量控制阀,其润滑系统也不成在阻力,所以润滑泵只起到输油作用,对驱动主轴功率损耗微小。
[0030] 利用该专利,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和机械润滑源能得到高效的解决。该泵为双作用式叶片泵。它具有良好的转速、流量特性。该泵具有体积小、噪声低、效率高、重量轻、寿命长、压力稳定脉动小等可靠性高的特点。因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轻、中型汽车,客车和轻型工程车辆,实现了该产品的经济价值和节能减排的目的。该装置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有利于后期生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