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511238.1

文献号 : CN1030241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崔扬梁晓星李绍燕金峙廷

申请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移动终端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如果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如果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则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

b、所述移动终端监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

c、如果所述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

d、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二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e、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则所述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环境信息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的强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如果所述强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化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以及如果所述变化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的水平位移值;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水平位移值是否大于预设位移值;以及如果所述水平位移值大于所述预设位移值,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和所述第一加速度的绝对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如果大于所述预设差值,则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以及如果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大于所述预设加速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之后,开启报警定时器;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报警定时器是否超时;以及

如果所述报警定时器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解锁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报警定时器停止计时。

8.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所述耳机被拔出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二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报警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时,发出报警提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环境信息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装置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的强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强度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时,进一步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化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以及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变化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的水平位移值;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水平位移值是否大于预设位移值,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水平位移值大于所述预设位移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和所述第一加速度的绝对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第五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判断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大于所述预设加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启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之后,开启报警定时器;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报警定时器是否超时,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报警定时器超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解锁所述移动终端时,所述报警定时器停止计时。

说明书 :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由于体积小,用户可随身携带,但是,在公共场合很容易遗失或者被偷盗,除了移动终端本身具有商品价值外,往往还储存了用户的私有敏感信息,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进一步从事犯罪活动。
[0003] 目前,常用的移动终端防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用户将移动终端和耳机相连接,当耳机被从移动终端中拔出时移动终端发出报警,另一种是用户将移动终端通过蓝牙和用户身上的蓝牙装置相连接,当移动终端从用户身上脱离,蓝牙连接断开时移动终端发出报警。
[0004]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前一种方法监测的操作过于简单,容易造成误判,并且当移动终端没有和耳机相连接的时候无法开启防盗系统;后一种方法用户操作过于复杂,需要用户提前建立蓝牙连接,耗费了时间,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6]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该方法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7]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b、所述移动终端监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c、如果所述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d、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二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e、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则所述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000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并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变化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所述耳机被拔出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环境信息和所述第二环境信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报警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时,发出报警提示。
[001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并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变化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2]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3]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4]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15]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16]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17]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18]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0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0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0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0026]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
[0027]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b、移动终端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c、如果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d、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e、如果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则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0028]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29]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30] 步骤S101,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其中第一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具体地,用户在公共场所时可以预先开启移动终端的防盗开关,将耳机连接到移动终端上,并将移动终端放入口袋里,此时移动终端通过所携带的传感器获取第一环境信息,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等获取第一环境信息,如果第一光线强度较低,并且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在一定的阈值内,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
[0032] 步骤S102,移动终端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
[0033] 步骤S103,如果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
[0034] 其中,当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0035] 其中,第二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6] 具体地,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能还处在第一环境信息状态,例如在用户的口袋中,之后,移动终端才有可能被拿出口袋,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可以监测到更加准确的第二环境信息。
[0037] 步骤S104,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
[0038] 具体地,通过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例如,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的变化差值较大等。
[0039] 步骤S105,如果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则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0040] 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
[004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并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变化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
[0042]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43] 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44] 步骤S201,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其中第一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5] 具体地,用户在公共场所时可以预先开启移动终端的防盗开关,将耳机连接到移动终端上,并将移动终端放入口袋里,此时移动终端通过所携带的传感器获取第一环境信息,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等获取第一环境信息,如果第一光线强度较低,并且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在一定的阈值内,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
[0046] 步骤S202,移动终端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
[0047] 步骤S203,如果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
[0048] 其中,当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0049] 其中,第二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0] 具体地,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能还处在第一环境信息状态,例如在用户的口袋中,之后,移动终端才有可能被拿出口袋,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可以监测到更加准确的第二环境信息。
[0051] 步骤S204,移动终端判断第二光线强度与第一光线强度的强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0052] 具体地,当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且处于口袋中时,移动终端的监测到第一光线强度较弱,当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之后,例如可能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被人盗窃,此时移动终端监测到的第二光线强度较强,例如处于口袋外,光线较强,通过判断第二光线强度与第一光线强度的强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被拿出口袋。
[0053] 步骤S205,如果强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则移动终端进一步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化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
[0054] 步骤S206,如果变化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055] 具体地,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又监测到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化,如果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弱,并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此时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又被重新放入到口袋中,移动终端有可能被盗,如果用户继续使用移动终端第二环境信息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用户将移动终端重新装入口袋,极有可能会重新将耳机插入,由此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
[0056] 步骤S207,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0057] 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
[0058]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光线强度的变化,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059]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60] 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61] 步骤S301,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其中第一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62] 具体地,用户在公共场所时可以预先开启移动终端的防盗开关,将耳机连接到移动终端上,并将移动终端放入口袋里,此时移动终端通过所携带的传感器获取第一环境信息,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等获取第一环境信息,如果第一光线强度较低,并且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在一定的阈值内,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
[0063] 步骤S302,移动终端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
[0064] 步骤S303,如果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
[0065] 其中,当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0066] 其中,第二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67] 具体地,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能还处在第一环境信息状态,例如在用户的口袋中,之后,移动终端才有可能被拿出口袋,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可以监测到更加准确的第二环境信息。
[0068] 步骤S304,移动终端获取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的水平位移值。
[0069] 具体地,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后,移动终端有可能被拿出口袋,例如有可能是用户需要使用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被偷盗。如果移动终端的位移是垂直方向的,有可能是用户在操作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的位移是水平的,有可能是移动终端被盗窃。由此,移动终端监测第三预设时间内(例如几秒钟)的水平位移,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被盗。
[0070] 步骤S305,移动终端判断水平位移值是否大于预设位移值。
[0071] 其中,预设位移值可以为20~60厘米,优选地为40厘米。
[0072] 步骤S306,如果水平位移值大于预设位移值,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073] 具体地,如果用户拿出移动终端进行操作,距离身体的水平距离通常在20厘米至60厘米之间,如果超过这个距离范围有可能移动终端是被偷盗者拿出口袋。由此,通过水平位移值大于预设位移值,可以判断出移动终端有可能被盗。
[0074] 步骤S307,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0075] 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
[007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水平位移值的变化,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077]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的流程图。
[0078] 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79] 步骤S401,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其中第一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80] 具体地,用户在公共场所时可以预先开启移动终端的防盗开关,将耳机连接到移动终端上,并将移动终端放入口袋里,此时移动终端通过所携带的传感器获取第一环境信息,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等获取第一环境信息,如果第一光线强度较低,并且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在一定的阈值内,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
[0081] 步骤S402,移动终端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其中,如果耳机被从移动终端拔出,移动终端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0082] 步骤S403,如果耳机被拔出,则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
[0083] 其中,当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0084] 其中,第二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085] 具体地,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能还处在第一环境信息状态,例如在用户的口袋中,之后,移动终端才有可能被拿出口袋,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可以监测到更加准确的第二环境信息。
[0086] 步骤S404,移动终端判断第二加速度和第一加速度的绝对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0087] 具体地,当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且处于口袋中时,移动终端的监测到第一加速度,例如用户行走或者骑车时的加速度,当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之后,如果第二加速度相对于第一加速度的变化超过预设差值,则移动终端可能处于非正常状态,例如可能掉落或者被偷盗。
[0088] 步骤S405,如果大于预设差值,则移动终端进一步判断第二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
[0089] 其中,预设加速度阈值可以设定为3~6米/秒*秒,优选地为4米/秒*秒。
[0090] 步骤S406,如果第二加速度信息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091] 例如,当用户骑车时,移动终端会从口袋中掉出来,此时第二加速度大于预设加速度范围,移动终端可能丢失,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092] 步骤S407,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
[0093] 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
[009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的变化,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09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在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之后,开启报警定时器,移动终端判断报警定时器是否超时,如果报警定时器超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其中,当用户解锁移动终端时,报警定时器停止计时。
[0096] 具体地,如果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之后,移动终端自动进入锁屏状态的同时会启动一个报警定时器,如果报警定时器超过预设值,例如5秒钟,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如果用户通过输入密码解锁屏幕,说明用户正在操作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取消报警定时器计时。由此,通过开启报警定时器,可以简单快捷的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处于被盗状态,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097] 应当理解,图2、图3、图4以及使用定时报警器都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在时间的实施中,可以将这四种方式结合进行判断,例如同时满足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条件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
[0098]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
[0099]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模块监测耳机被拔出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以及报警提示模块,用于在确定模块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时,发出报警提示。
[0100]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
[0101] 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检测模块200、第二获取模块300、确定模块400和报警提示模块500。
[0102] 具体地,第一获取模块100用于根据用户指令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获取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一环境信息。其中第一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光线强度、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103] 更具体地,用户在公共场所时可以预先开启移动终端的防盗开关,将耳机连接到移动终端上,并将移动终端放入口袋里,此时第一获取模块100通过移动终端所携带的传感器获取第一环境信息,例如通过光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等获取第一环境信息,如果第一光线强度较低,并且第一加速度和第一高度在一定的阈值内,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
[0104] 检测模块200用于监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是否被拔出。
[0105] 第二获取模块300用于在监测模块200监测耳机被拔出时,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其中,当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进入锁屏状态。
[0106] 其中,第二环境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光线强度、第二加速度和第二高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0107] 更具体地,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时,移动终端可能还处在第一环境信息状态,例如在用户的口袋中,之后,移动终端才有可能被拿出口袋,通过设置第一预设时间段,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200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移动终端所处的第二环境信息,可以监测到更加准确的第二环境信息。
[0108] 确定模块400用于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更具体地,确定模块400通过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例如,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的变化差值较大等。
[0109] 报警提示模块500用于在确定模块400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时,发出报警提示。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
[01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并根据第一环境信息和第二环境信息变化可以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提升了用户体验。
[0111]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0的结构示意图。
[0112] 如图6所示,确定模块400包括:第一判断单元410、第二判断单元420和确定单元430。
[0113] 具体地,第一判断单元410用于判断第二光线强度与第一光线强度的强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0114] 更具体地,当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且处于口袋中时,第一获取模块100所获取的第一光线强度较弱,当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之后,例如可能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被人盗窃,此时第二获取模块300获取的第二光线强度较强,例如处于口袋外,光线较强,第一判断单元410通过判断第二光线强度与第一光线强度的强度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被拿出口袋。
[0115] 第二判断单元420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10判断强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时,进一步判断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化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
[0116] 确定单元430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420判断变化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所述被盗状态。更具体地,第二获取模块300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例如几秒钟)又监测到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化,如果第二光线强度的变弱,并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此时可以确定移动终端又被重新放入到口袋中,移动终端有可能被盗,如果用户继续使用移动终端第二环境信息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果用户将移动终端重新装入口袋,极有可能会重新将耳机插入,由此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被盗状态。
[011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光线强度的变化,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118]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0的结构示意图。
[0119] 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的基础上确定模块400还包括:获取单元440和第三判断单元450。
[0120] 具体地,获取单元440用于获取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的水平位移值。其中,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后,移动终端有可能被拿出口袋,例如有可能是用户需要使用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被偷盗。如果移动终端的位移是垂直方向的,有可能是用户在操作移动终端,如果移动终端的位移是水平的,有可能是移动终端被盗窃。由此,获取单元440获取第三预设时间内(例如几秒钟)的水平位移,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被盗。
[0121] 第三判断单元450用于判断水平位移值是否大于预设位移值,其中,确定单元430还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450判断水平位移值大于预设位移值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122] 其中,预设位移值可以为20~60厘米,优选地为40厘米。具体地,如果用户拿出移动终端进行操作,距离身体的水平距离通常在20厘米至60厘米之间,如果超过这个距离范围有可能移动终端是被偷盗者拿出口袋。由此,通过水平位移值大于预设位移值,可以判断出移动终端有可能被盗。
[012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水平位移值的变化,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124]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模块400的结构示意图。
[0125] 如图8所示,在图7所示的基础上确定模块400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460和第五判断单元470。
[0126] 具体地,第四判断单元460用于判断第二加速度和第一加速度的绝对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更具体地,当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并且处于口袋中时,移动终端的监测到第一加速度,例如用户行走或者骑车时的加速度,当移动终端的耳机被拔出之后,如果第二加速度相对于第一加速度的变化超过预设差值,则移动终端可能处于非正常状态,例如可能掉落或者被偷盗。
[0127] 第五判断单元470用于在第四判断单元460判断大于预设差值时,进一步判断第二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其中,确定单元430还用于在第五判断单元470判断第二加速度信息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128] 其中,预设加速度阈值可以设定为3~6米/秒*秒,优选地为4米/秒*秒。具体地,例如,当用户骑车时,移动终端会从口袋中掉出来,此时第二加速度大于预设加速度范围,移动终端可能丢失,则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12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通过监测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值的变化,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被偷盗,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130]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的结构框图。
[0131] 如图9所示,在图5所示的基础上,移动终端的防盗装置还包括:开启模块600和判断模块700。
[0132] 开启模块600用于在移动终端进入防盗开启状态之后,开启报警定时器;
[0133] 判断模块700用于判断报警定时器是否超时,其中,确定模块400还用于在判断模块700判断报警定时器超时,确定移动终端处于被盗状态。
[0134] 更具体地,如果耳机从移动终端被拔出之后,移动终端自动进入锁屏状态的同时开启模块600会启动一个报警定时器,如果报警定时器超过预设值,例如5秒钟,移动终端发出报警提示,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发出鸣警,或者响铃,提示用户移动终端被盗。如果用户通过输入密码解锁屏幕,说明用户正在操作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取消报警定时器计时。由此,通过开启报警定时器,可以简单快捷的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否被遗失或者处于被盗状态,并且在移动终端被遗失或者被偷盗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0135]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013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1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