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36620.5

文献号 : CN10302615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池宫完竹上雅章

申请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机壳主体部(21)、制冷循环机组(30)、诊断运转执行部(81)及性能判定部(82)。机壳主体部(21)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设置在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诊断运转执行部(81)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性能判定部(82)在诊断运转时对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

机壳主体部(21),其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制冷循环机组(30),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诊断运转执行部(81),其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以及性能判定部(82),其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除霜开始判定部(83),当所述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量时该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对该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开始,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开始时,进行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加以冷却的冷却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从所述冷却动作开始后的规定时刻起到所述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所述除霜动作开始为止的时间Δt1,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让所述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循环而使得该冷却库(1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35)的库内风机(36),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时让所述库内风机(36)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

4.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

机壳主体部(21),其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制冷循环机组(30),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诊断运转执行部(81),其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以及性能判定部(82),其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除霜结束判定部(85),当在对所述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中该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量时,该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所述除霜动作结束,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开始时,执行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之后再执行所述除霜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从执行所述除霜动作起到所述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所述除霜动作结束为止的时间Δt2,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让所述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循环而使得该冷却库(1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35)的库内风机(36),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时让所述库内风机(36)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

7.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

机壳主体部(21),其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制冷循环机组(30),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诊断运转执行部(81),其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以及性能判定部(82),其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除霜结束判定部(85),当在对所述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中该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量时,该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除霜动作结束,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后进行所述除霜动作,若所述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该除霜动作结束就再开始进行所述冷却动作,从而交替地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对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和该这次除霜动作的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判定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让所述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循环而使得该冷却库(1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35)的库内风机(36),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时让所述库内风机(36)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

10.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

机壳主体部(21),其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制冷循环机组(30),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诊断运转执行部(81),其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以及性能判定部(82),其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除霜开始判定部(83),当所述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量时,该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对该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开始,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构成为:在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时若所述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除霜动作开始,则在该除霜动作之后再开始进行冷却动作,从而交替地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对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和该这次冷却动作的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判定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让所述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循环而使得该冷却库(1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35)的库内风机(36),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时让所述库内风机(36)运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

13.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冷装置包括:

机壳主体部(21),其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制冷循环机组(30),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诊断运转执行部(81),其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以及性能判定部(82),其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用以检测冷却库(11)内的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部(70),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进行用所述蒸发器(35)将冷却库(11)内冷却至规定温度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之后进行让该蒸发器(35)停止的停止动作,当从该停止动作开始算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期间时再次执行冷却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在所述设定期间中冷却库(11)内的温度变化,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用以检测冷却库(11)内的空气湿度的湿度检测部(72),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在所述设定期间中湿度的变化,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让所述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循环而使得该冷却库(1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35)的库内风机(36),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时让所述库内风机(36)运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

说明书 :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储藏冷却对象物的冷却库的开口部并对冷却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迄今为止,对例如用于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和用于陆地运输等的拖车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已为人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就公开了这种制冷装置(拖车用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具有安装在冷却车的拖车开口部的机壳主体部和受到该机壳主体部支承的制冷循环机组。制冷循环机组构成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具体而言,制冷循环机组具有压缩机、散热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压缩机、散热器及膨胀阀被机壳主体部支承着位于冷却库的外侧(即库外)。蒸发器被机壳主体部支承着位于冷却库的内侧(即库内)。
[0003] 在冷却库(拖车)的内部形成有空气通路,使得空气在蒸发器中循环。另一方面,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当流经蒸发器时从库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由此,拖车的库内空气得到冷却,从而实现对食品等的保存。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5-2459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用机壳主体部覆盖住拖车及集装箱等冷却库的开口部,从而将冷却库内部密封起来。也就是说,通过将机壳主体部安装在冷却库上,从而将冷却库与机壳主体部之间的间隙密封起来,防止库外的热量进入到冷却库内。还有,在冷却库中例如将密封件等安装在冷却库的库门部及其它缝隙部,从而也能防止库外的热量进入到冷却库内。进而,在拖车及集装箱等冷却库内,为了确保冷却库的隔热性,将泡沫树脂等隔热材料用于冷却库的壁面等。也就是说,在这种制冷装置中,不仅制冷装置的冷却能力,冷却库的性能(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也会对装置整体的节能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0007] 不过,在这种制冷装置中,当在冷却库的开口部安装机壳主体部时,在安装加工不完善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冷却库的开口部和机壳主体部之间形成间隙而导致冷却库的气密性能受损。还有,例如在制造冷却库时,有时会因为形成在壁面的隔热材料未均匀地形成在整个壁面上而导致隔热性能受损。若由于这些原因而导致冷却库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下降的话,则即使制冷装置侧的性能(冷却能力)良好,也会产生装置整体的节能性下降的问题。
[0008]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因冷却库侧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下降而导致节能性降低的制冷装置。
[0009]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 第一方面的发明以制冷装置为对象,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包括机壳主体部21、制冷循环机组30、诊断运转执行部81及性能判定部82;该机壳主体部21将形成在箱状冷却库11的一端的开口部14封闭起来地安装在该开口部14上;该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设置在该机壳主体部21的库外侧的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以及设置在所述机壳主体部21的库内侧的蒸发器35;该诊断运转执行部81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该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该性能判定部82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
[0011]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制冷装置的机壳主体部21安装在箱状冷却库11的开口部14上。当制冷循环机组30运转时,已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从而进行制冷循环。也就是说,已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在散热器32向室外空气放热后,由规定的减压机构等进行减压。已被减压的制冷剂流经设置在冷却库11内部的蒸发器35。
在蒸发器35中冷却库11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剂从空气中吸热而蒸发。由此,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得到冷却。
[0012] 不过,即使如上所述的那样对冷却库11的内部进行冷却,如果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由于冷却库11出现某些问题而比本应具有的性能低的话,则也无法充分地对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从而导致节能性下降。特别是当冷却库11的开口部14与机壳主体部21之间的安装不完善时,室外的热量就会从开口部14与机壳主体部21之间进入到库内,导致冷却库11内的冷却效果大幅度降低。因此,在本发明的制冷装置中,诊断运转执行部81对制冷循环机组30进行控制而让诊断运转得以执行。当进行诊断运转时,性能判定部82根据规定的判定条件对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由此,就能够尽早掌握因某些缺陷而导致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下降的这一情况,从而能够采取适当的对策。
[0013]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时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14]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当由诊断运转执行部81让诊断运转执行时,性能判定部82就根据规定的判定条件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由此,能够尽早掌握例如室外空气从机壳主体部21与开口部14之间进入库内的这一情况,从而能够针对该室外空气进入库内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
[0015]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除霜开始判定部83,当所述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量时该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对该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开始;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开始时进行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加以冷却的冷却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从所述冷却动作开始后的规定时刻起到所述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所述除霜动作开始为止的时间Δt1,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16]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当诊断运转开始时进行用蒸发器35对冷却库11内加以冷却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中,当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量时,除霜开始判定部83就让用来使附着在蒸发器35上的霜融化的除霜动作开始。
[0017] 在此,在所述冷却动作中,假设在冷却库11的开口部14等存在缝隙,库外的空气(室外空气)从该缝隙进入到冷却库11内(库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库内,因而霜很早就附着在蒸发器35的表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冷却动作开始后的规定时刻起到除霜动作开始为止的时间Δt1就会缩短。如上所述,从开始冷却动作起到移向除霜动作为止的期间就成为表明进入库内的室外空气量即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的指标。于是,性能判定部82就根据该时间Δt1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18]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除霜结束判定部85,当在对所述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中该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量时,该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所述除霜动作结束;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开始时,执行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之后再执行所述除霜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从执行所述除霜动作起到所述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该除霜动作结束为止的时间Δt2,对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19]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当诊断运转开始时,进行用蒸发器35对冷却库11内加以冷却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之后执行除霜动作,对蒸发器35进行除霜。在除霜动作中,当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量时,除霜结束判定部85就让除霜动作结束。
[0020] 在此,在所述冷却动作中,假设在冷却库11的开口部14等存在缝隙,室外空气从该缝隙进入到库内。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室外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库内,所以蒸发器35表面的结霜量就会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执行除霜动作起到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除霜动作结束为止的这段时间Δt2就会增长。如上所述,从开始除霜动作起到除霜动作结束为止的期间就成为表明进入库内的室外空气量即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的指标。于是,性能判定部82就根据该时间Δt2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21]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除霜结束判定部85,当在对所述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中该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量时,该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除霜动作结束;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后进行所述除霜动作,若所述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该除霜动作结束就再开始进行所述冷却动作,从而交替地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对第规定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和该第规定次除霜动作的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判定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
[0022]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在诊断运转下交替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也就是说,在冷却动作之后执行除霜动作,若除霜结束判定部85让除霜动作结束,就再次进行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之后再进行除霜动作。
[0023] 在此,假设在能充分确保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的情况下交替地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则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就会逐渐缩短。这是因为当通过除霜动作对蒸发器35进行除霜,将融化的水作为排放水排向库外时,冷却库11内的湿度会逐渐下降之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蒸发器35的结霜量会逐渐减少,所以除霜动作结束的时间就会提前。其结果是,与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相比,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缩短。
[0024] 与此相对,当假设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不佳时,在进行了除霜动作以后,库内的湿度会由于室外空气的进入而再次上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与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相比并没有明显缩短,也有可能是这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相等,还有可能是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较长。
[0025] 于是,性能判定部82就通过比较上述前后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来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26]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除霜开始判定部83,当所述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量时,该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对该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开始;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构成为在用所述蒸发器35对所述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时若所述除霜开始判定部83让除霜动作开始,则在该除霜动作之后再开始进行冷却动作,从而交替地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对第规定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和该第规定次冷却动作的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判定所述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
[0027]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在诊断运转下交替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在此,当假设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良好时,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就会逐渐增长。这是因为当通过除霜动作对蒸发器35进行除霜,将融化的水作为排放水排向库外时,冷却库11内的湿度会逐渐下降之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蒸发器35的结霜量会逐渐减少,所以除霜动作开始的时间就会错后。其结果是,与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相比,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增长。
[0028] 与此相对,当假设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不佳时,在进行了除霜动作以后,库内的湿度会由于室外空气的进入而再次上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与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相比并没有明显增长,也有可能是这两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相等,还有可能是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缩短。
[0029] 于是,性能判定部82就通过比较上述前后两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来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30]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用以检测冷却库11内的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部70;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进行用所述蒸发器35将冷却库11内冷却至规定温度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之后进行让该蒸发器35停止的停止动作,当从该停止动作开始算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期间时再次执行冷却动作;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在所述设定期间中冷却库11内的温度变化,对所述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
[0031] 在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在诊断运转下依次进行冷却动作、停止动作和冷却动作。具体而言,首先在第一次冷却动作下用蒸发器35将冷却库11内冷却至规定的温度。之后执行停止动作,蒸发器35成为停止状态。当从该停止动作算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期间时就再次开始冷却动作,从而再次对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
[0032] 在此,当假设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低于本应具有的性能时在从开始停止动作起到再次开始冷却动作为止的设定期间(即蒸发器35处于停止状态的期间),库内的温度就会比较急剧地上升。与此相对,当假设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良好时,在该设定期间库内的温度就只会缓慢地上升。因此,性能判定部82就根据在上述蒸发器35的停止期间库内的温度变化来对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
[0033]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七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用以检测冷却库11内的空气湿度的湿度检测部72;所述性能判定部82构成为根据在所述设定期间中湿度的变化,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034] 在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在制冷循环机组30中设置有湿度检测部72。当在诊断运转时从蒸发器35成为停止状态的第二动作起到第三动作为止的设定期间内,用湿度检测部72对库内的湿度进行检测。
[0035] 在此,当假设在冷却库11形成有缝隙而导致室外空气进入库内时,由于室外空气中所含的水分进入库内,因而在设定期间内由湿度检测部72检测到的湿度就会升高。与此相对,当假设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很高时室外空气中的水分就不会进入库内。因此,在设定期间内由湿度检测部72检测到的湿度未发生变化。于是,性能判定部82就根据在上述蒸发器35的停止期间库内的湿度变化,来对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
[0036]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三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让所述冷却库11内的空气循环而使得该冷却库1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35的库内风机36;所述诊断运转执行部81构成为在所述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时让所述库内风机36运转。
[0037] 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在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下库内风机36运转。由此,冷却库11内的空气依次通过蒸发器35而被冷却,因而能够迅速地对冷却库11内进行冷却。这样一来,当冷却库11内的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凝结,从而能够对空气进行除湿。其结果是,由于库内的湿度受室外空气进入库内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因而由性能判定部82对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的判定精度得以提高。
[0038] 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
[0039] 在第十方面的发明中,被第一至第九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进行冷却的冷却库11由装在冷却车10上的拖车11构成。拖车11是比较大型的设备,因而很难确保机壳主体部21的安装部(开口部14)及库门部等的气密性。还存在当制造拖车11时无法充分对该拖车11的壁面等实施隔热加工的情况。不过,在本发明的制冷装置中,能够利用自动运转(诊断运转)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从而能够采取适当的对策。
[0040] -发明的效果-
[0041] 根据本发明,在冷却库11的开口部14安装有机壳主体部21的制冷装置中,进行判定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的诊断运转,从而能够对该冷却库11的性能进行判定。因此,能够自动掌握例如室外空气从机壳主体部21与开口部14之间的间隙进入库内以及冷却库11的隔热部件出现安装不良等情况,从而能够针对这些缺陷迅速地采取对策。其结果是,能够防患制冷装置的节能性因冷却库11的性能不良而受损的情况于未然。
[0042] 特别是,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能够迅速地掌握对制冷装置的冷却性能以及库内结霜产生很大影响的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即,进入库内的室外空气量)。
[0043]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在诊断运转下利用从开始冷却动作后到开始除霜动作为止的这段时间就能够掌握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利用从除霜动作开始起到该除霜动作结束为止的这段时间就能够掌握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进而,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交替地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通过比较前后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很容易就能掌握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交替地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通过比较前后两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很容易就能掌握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
[0044]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在进行了冷却动作后再进行让蒸发器35停止的停止动作,从而利用在该停止动作中冷却库11内的温度变化就能够掌握冷却库11的性能。特别是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利用在该停止动作中冷却库11的湿度变化,很容易就能够掌握进入库内的室外空气量即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
[0045] 在第九方面的发明中通过在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中运转库内风机36,从而能够积极地让冷却库11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因此,能够迅速地对冷却库11进行冷却,并能快速地判定冷却库11的性能。通过将冷却库11内的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从而能够迅速地降低冷却库11内的湿度。也就是说,因为迅速地将原本存在于冷却库11内的空气中的水分除去,所以容易掌握因室外空气进入库内而产生的水分变化,从而能够提高判定冷却库11的气密性能的判定精度。
[0046] 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能够对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尤其容易受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的影响而变化的拖车11的性能进行判定。因此,通过迅速地对拖车11的性能不良加以改善,从而能确保冷却车10的节能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47]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车的侧视图。
[0048]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0049]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循环机组的管道系统图。
[0050]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器的方框略图。
[0051]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循环机组的管道系统图,示出在冷却动作下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0052]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循环机组的管道系统图,示出在除霜动作下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0053]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诊断运转下冷却库内的温度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54] 图8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诊断运转下冷却库内的温度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55]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器的方框略图。
[0056]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诊断运转下动作状态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0057]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控制器的方框略图。
[0058] 图12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诊断运转下动作状态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0059]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器的方框略图。
[0060] 图14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诊断运转下冷却库内的温度和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0061] 图15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器的方框略图。
[0062] -符号说明-
[0063] 10-冷却车;11-拖车(冷却库);14-开口部;21-机壳主体部;30-制冷循环机组;31-压缩机;32-散热部;35-蒸发器;36-库内风机;70-吸入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部);72-库内湿度传感器(湿度检测部);81-诊断运转执行部;82-性能判定部;83-除霜开始判定部;85-除霜结束判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但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它的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0065]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66]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冷装置20构成安装在冷却车10的拖车11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冷却车10进行例如生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陆地运输。冷却车10具有构成冷却库的拖车11和牵引拖车11的牵引车12。
[0067] 拖车11呈在冷却车10的行进方向(即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且形成为前端开放的箱状。在拖车11的内部形成有储藏作为冷却对象的冷冻食品等的库内空间13。在拖车11的前端形成有开口部14,在该开口部14设置有制冷装置20。在拖车11的后端设置有可自如开关的门部15。在拖车11的各个壁面中埋入了泡沫树脂等隔热部件,但这并未图示出来。
[0068] 〈制冷装置的结构〉
[0069] 如图2所示,制冷装置20具有将所述开口部14封闭起来的机壳主体部21和由用以冷却库内空间13的各种构成部件形成的制冷循环机组30。
[0070] 机壳主体部21经螺栓和螺母等固定部件16安装于拖车11的开口部14的外缘部。由此,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就被机壳主体部21密封起来。此外,在机壳主体部21和拖车
11的开口部14之间设置有用以将这两者的间隙填起来的密封部件(省略图示)。
[0071] 在机壳主体部21的上部形成有朝前方鼓起的鼓起部22,在该机壳主体部21的下部形成有与拖车11的开口部14大致齐平的平板部23。机壳主体部2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叠层起来的三个形状大致相同的部件24、25、26。具体而言,机壳主体部21具有面向库外(室外)的库外机壳部24、面向库内(库内空间13)的库内机壳部25以及设置在库外机壳部24和库内机壳部25之间的隔热机壳部26。库外机壳部24由例如铝材料制成,库内机壳部25由例如纤维增强塑料(FRP)制成,隔热机壳部26由例如隔热性优良的泡沫树脂制成。隔热机壳部26是通过向库外机壳部24和库内机壳部25之间的间隙填充泡沫树脂而形成的。此外,在库外机壳部24的外侧(前方)安装有前面盖板(省略图示),覆盖住库外机壳部24的前面侧。
[0072] 在机壳主体部21的平板部23的前面(库外侧)的靠上部形成有第一支承板部27,在其靠下部形成有第二支承板部28。在第一支承板部27上设置有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在第二支承板部28上设置有发动机用发电机33。在散热器32附近设置有库外风机34(在图2中省略图示)。
[0073] 在库内空间13中,在机壳主体部21附近设置有隔板29。隔板29分别与拖车11的底部和拖车11的顶部保持规定间隔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由此,在库内机壳部25和隔板29之间形成了循环流路18。在循环流路18中设置有蒸发器35和库内风机36。库内风机36位于蒸发器35的上方,构成为将循环流路18下方的空气朝上方搬送。也就是说,库内风机36设置在蒸发器35的下游侧。
[0074] 〈制冷循环机组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
[0075] 制冷循环机组30具有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40。制冷剂回路40由多根制冷剂管道和连接在这些制冷剂管道上的各种组成部件构成。在制冷剂回路40中填充有规定的制冷剂。
[0076] 如图3所示,制冷剂回路40具有主回路41、热气旁通回路42和过冷却回路43。在主回路41中,所述压缩机31、散热器(冷凝器32)、膨胀阀37及蒸发器35依次串联起来。
[0077] 压缩机31具有驱动压缩机构的马达(省略图示)。该压缩机31的马达的转速由变频器进行多级控制。也就是说,压缩机31构成为运转容量可变。散热器32和蒸发器35都由管片式热交换器构成。如上所述,散热器32设置在库外。在散热器32的附近设置有库外风机34。在散热器32中库外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如上所述,蒸发器35设置在库内。在蒸发器35的附近设置有库内风机36。在蒸发器35中库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蒸发器35的下侧设置有排水接收盘44。排水接收盘44形成为上侧开放的扁平容器状。在排水接收盘44的内部回收有从蒸发器35上剥落下来的霜和冰块以及自空气中凝结出来的冷凝水等。膨胀阀37构成为能够由脉冲马达对该膨胀阀的开度进行多级调节。
[0078] 在压缩机31和散热器32之间的高压气体管道45上,依次设置有油分离器47、止回阀CV和第一电动阀MV1。油分离器47的回油管47a与过冷却回路43连接。在回油管47a上设置有毛细管CP。止回阀CV允许制冷剂朝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朝与之相反的方向流动。第一电动阀MV1构成为能够由脉冲马达对该第一电动阀的开度进行多级调节。
[0079] 在散热器32和膨胀阀37之间的高压液体管道38上,依次设置有贮液器48、冷却用部件49、干燥机50、第一开关阀SV1和平板式热交换器51。在冷却用部件49的内部形成有制冷剂的流路,变频电路的功率元件与该冷却用部件49的外部接触(省略图示)。也就是说,冷却用部件49构成为用制冷剂对功率元件进行冷却。第一开关阀SV1由可自如开关的电磁阀构成。干燥机50构成为捕捉流经散热器32的液态制冷剂中的水分。
[0080] 平板式热交换器51对流经散热器32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平板式热交换器51具有初级通路51a和次级通路51b。也就是说,在平板式热交换器51中,流经初级通路51a的制冷剂和流经次级通路51b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初级通路51a与主回路41连接,次级通路51b与过冷却回路43的注入管52连接。注入管52的流入端连接在主回路41上的冷却用部件49和第一开关阀SV1之间。注入管52的流出端与压缩机31的处于压缩过程中(中压状态)的压缩室连接。在注入管52上的次级通路51b的流入侧设置有第二开关阀SV2和第二电动阀MV2。第二开关阀SV2由可自如开关的电磁阀构成。第二电动阀MV2构成为能够由脉冲马达对该第二电动阀的开度进行多级调节,并且该第二电动阀MV2构成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
[0081] 热气旁通回路42具有一根主管52和从该主管52分支出来的两根分支通路53、54(第一分支管53和第二分支管54)。主管52的流入端连接在高压气体管道45上的止回阀CV和第一电动阀MV1之间。在主管52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SV3。第三开关阀SV3由可自如开关的电磁阀构成。
[0082] 第一分支管53的一端与主管52的流出端连接,该第一分支管53的另一端与膨胀阀37和蒸发器35之间的低压液体管道55连接。同样地,第二分支管54的一端也与主管52的流出端连接,该第二分支管54的另一端也与低压液体管道55连接。第二分支管54由长度比第一分支管53长的制冷剂管道构成。第二分支管54具有沿着排水接收盘44的底部弯弯曲曲地设置而成的排水接收盘加热器56。排水接收盘加热器56构成为用制冷剂对排水接收盘44的内部进行加热。如上所述,热气旁通回路42构成用来将已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从压缩机31喷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供向蒸发器35的旁通回路。
[0083] 在制冷剂回路40上还设置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高压气体管道45上设置有高压压力传感器60、高压压力开关61及喷出温度传感器62。高压压力传感器60对从压缩机31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喷出温度传感器62对从压缩机31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在蒸发器35和压缩机31之间的低压气体管道57上设置有低压压力传感器63和吸入温度传感器64。低压压力传感器63对被压缩机31吸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吸入温度传感器64对被压缩机31吸入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0084] 在注入管52上,在次级通路51b的流入侧设置有第一流入温度传感器65,在次级通路51b的流出侧设置有第一流出温度传感器66。第一流入温度传感器65对即将流入次级通路51b之前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一流出温度传感器66对刚流出次级通路51b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0085] 在低压液体管道55上,在蒸发器35的流入侧设置有第二流入温度传感器67。第二流入温度传感器67对即将流入蒸发器35之前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在低压气体管道57上,在蒸发器35的流出侧设置有第二流出温度传感器68。第二流出温度传感器68对刚从蒸发器35流出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0086] 在拖车11的库外,在散热器32的吸入侧设置有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69。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69对刚通过散热器32后的库外空气的温度(即室外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拖车11的库内,在蒸发器35的吸入侧设置有吸入温度传感器70,在蒸发器35的喷出侧设置有喷出温度传感器71。吸入温度传感器70对即将通过蒸发器35之前的库内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喷出温度传感器71对刚通过蒸发器35之后的库内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吸入温度传感器70构成用来检测库内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0087] 进而,在拖车11的库内设置有库内湿度传感器72。库内湿度传感器72对蒸发器35的吸入侧(上流侧)的空气湿度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库内湿度传感器72构成对从库内空间13返回循环流路18的库内空气的湿度进行检测的湿度检测部。
[0088] 在制冷装置20中设置有控制器80,该控制器80作为用来控制制冷循环机组30的控制部。也就是说,控制器80根据上述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对例如压缩机31的马达转速,各台风机34、36的马达转速,各个电磁阀MV1、MV2和膨胀阀37的开度以及各个开关阀SV1、SV2、SV3的开关状态等进行控制。
[0089]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80包括诊断运转执行部81和性能判定部82。该诊断运转执行部81让诊断运转执行,该诊断运转用以通过控制制冷循环机组30来诊断拖车11的气密性能。该性能判定部82在该诊断运转时对拖车11的性能进行判定。诊断运转执行部81包括:用以由使用者等让诊断运转开始的操作部81a和在该诊断运转中控制制冷循环机组30的控制部81b。性能判定部82具有计数器82a和运算部82b。
[0090] 控制器80还具有除霜开始判定部83、除霜控制部84和除霜结束判定部85。除霜开始判定部83在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量时让对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开始。除霜控制部84在除霜动作时对制冷循环机组30进行控制。除霜结束判定部85当在除霜动作中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量时让除霜动作结束。
[009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第二流入温度传感器67和第二流出温度传感器68作为检测蒸发器35的结霜量的结霜检测部。也就是说,在蒸发器35的结霜量较多的情况下就会阻碍蒸发器35内的制冷剂与拖车11内的空气之间的传热。其结果是,流入蒸发器35的制冷剂的温度EIS与从蒸发器35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EOS之间的温度差EOS-EIS减小。反之,在蒸发器35的结霜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与库内空气之间的传热得到促进,因而该温度差EOS-EIS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流入蒸发器35之前和流出蒸发器35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差EOS-EIS作为表明蒸发器35的结霜量的指标。
[0092] 进一步具体而言,首先,除霜开始判定部83具有输入部和运算部(省略图示),向该输入部输入由第二流入温度传感器67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EIS和由第二流出温度传感器68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EOS,该运算部根据这两个输入值算出温度差EOS-EIS后,将算出的温度差EOS-EIS和基准值X1进行比较。在温度差EOS-EIS小于基准值X1的情况下,就能够判断为蒸发器35的结霜量较多,传热受到阻碍。于是,除霜开始判定部83在温度差EOS-EIS小于X1时让除霜动作开始。此外,基准值X1是在蒸发器35的结霜量超过规定的上限量时流入蒸发器35之前和流出蒸发器35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差,是事先凭经验求出后设定在除霜开始判定部83中的。
[0093] 同样地,除霜结束判定部85也具有输入部和运算部(省略图示),向该输入部输入由第二流入温度传感器67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EIS和由第二流出温度传感器68检测到的制冷剂温度EOS,该运算部根据这两个输入值算出温度差EOS-EIS后,将算出的温度差EOS-EIS和基准值X2进行比较。在温度差EOS-EIS大于基准值X2的情况下,就能够判断为对蒸发器35进行了除霜,传热得到促进。于是,除霜结束判定部85在温度差EOS-EIS大于X2时让除霜动作结束。此外,基准值X2是在蒸发器35的结霜量低于规定的允许值时流入蒸发器35之前和流出蒸发器35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差,是事先凭经验求出后设定在除霜结束判定部85中的。
[0094] -运转动作-
[0095] 接着,对制冷装置20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制冷装置20构成为:进行作为正常运转的“冷却运转”。制冷装置20还构成为:进行用来判定拖车11的性能(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的诊断运转(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进而,制冷装置20构成为:在所述正常运转和诊断运转下适当地进行用来使附着在蒸发器35上的霜融化的除霜动作。
[0096] 〈冷却运转〉
[0097] 参照图2和图5对冷却运转的基本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0098] 在冷却运转下,第一开关阀SV1处于打开状态,第三开关阀SV3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电动阀MV1处于全开状态,并且适当地调节第二电动阀MV2和膨胀阀37的开度。压缩机31、库外风机34及库内风机36进行运转。
[0099] 已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在散热器32凝结(放热)后通过贮液器48。已通过贮液器48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仍就流经低压液体管道55,该制冷剂中剩余的部分向注入管52分流。流经低压液体管道55的制冷剂由膨胀阀37减压后流经蒸发器35。在蒸发器35中,制冷剂从库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由此,库内空间13的空气被制冷剂冷却。已在蒸发器35中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31中。
[0100] 已朝注入管52分流的制冷剂通过第二电动阀MV2而被减至中压后,流经平板式热交换器51的次级通路51b。在平板式热交换器51中,流经初级通路51a的制冷剂与流经次级通路51b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其结果是,初级通路51a中的制冷剂被过冷却,另一方面次级通路51b中的制冷剂蒸发。已从次级通路51b流出的制冷剂经压缩机31的中间口被吸入到处于中压状态的压缩室中。
[0101] 在冷却运转下,压缩机31的马达转速(即压缩机31的运转频率)受到控制。具体而言,对压缩机31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使得库内温度SS接近目标温度SP。进一步具体而言,通过PID控制调节处于冷却运转时的压缩机31的运转频率,使得库内温度SS靠近目标温度SP。在冷却运转下,库外风机34的马达转速也受到控制。具体而言,对库外风机34的马达转速进行控制,使得由高压压力传感器60检测到的高压制冷剂的压力HP恒定。还有,根据库内的冷却负荷对库内风机36的马达转速进行多级控制。
[0102] 在冷却运转下,通过所谓的过热度控制对膨胀阀37的开度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对膨胀阀37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被压缩机31吸入的低压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规定的设定过热度。在冷却运转下,还通过所谓的过热度控制对第二电动阀MV2的开度进行调节。具体而言,对第二电动阀MV2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已从平板式热交换器51的次级通路51b流出的中压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规定的设定过热度。
[0103] 〈除霜动作〉
[0104] 如果持续进行上述冷却运转,霜就会附着在蒸发器35的传热管等的表面,该霜会逐渐增多增厚。为此,在制冷装置20中要适当地执行用来对上述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除霜动作。
[0105]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除霜开始判定部83判定是否要开始除霜动作。具体而言,除霜开始判定部83适当算出流入蒸发器35的制冷剂的温度EIS和从蒸发器35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EOS之间的温度差EOS-EIS。当所算出的温度差EOS-EIS在基准值X1以上时,就视为在蒸发器35中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了充分的热交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冷却运转。
[0106] 另一方面,当所算出的温度差EOS-EIS小于基准值X1时,就视为在蒸发器35中结霜量较多,制冷剂与空气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除霜动作。
[0107] 本实施方式的除霜动作采用所谓的热气除霜方式。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第一开关阀SV1和第二开关阀SV2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开关阀SV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电动阀MV1原则上处于最小开度,第二电动阀MV2和膨胀阀37处于全关状态(零脉冲)。还有,压缩机31运转,而库外风机34和库内风机36处于停止状态。
[0108] 已由压缩机31压缩的制冷剂经热气旁通回路42被供向蒸发器35。具体而言,高压气态制冷剂在流经主管52后,朝第一分支管53和第二分支管54分流。已分流到第二分支管54的制冷剂通过排水接收盘加热器56。在此,在排水接收盘44的内部回收有从蒸发器35的表面剥落下来的冰块等。该冰块等被流经排水接收盘加热器56内部的制冷剂加热而融化。融化而成的水经规定的流路向库外排出。
[0109] 已从排水接收盘加热器56流出的制冷剂与从第一分支管53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后流经蒸发器35。在蒸发器35中,高压气态制冷剂(所谓的热气)在传热管的内部流动。为此,在蒸发器35中,附着在传热管周围的霜被制冷剂从内部逐渐加热。其结果是,附着在蒸发器35上的霜逐渐融化,从传热管上剥落下来。已从传热管上剥落下来的霜(冰块)被回收到排水接收盘44中。已用于对蒸发器35进行除霜的制冷剂被压缩机31吸入后进行压缩。
[0110] 此外,在除霜动作时从蒸发器35上剥落下来的霜(冰块)等被回收到排水接收盘44中,之后被排水接收盘加热器56加热而成为液体。该液体(所谓的排放水)从排水接收盘44经规定的排水路朝拖车11的库外排出。
[0111] 〈诊断运转〉
[0112] 如上所述,制冷装置20构成为:进行诊断作为冷却库的拖车11的气密性能的诊断运转。该诊断运转是在将机壳主体部21安装到拖车11的开口部14上以后执行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等对操作部81a进行操作,从而执行诊断运转。不过,也可以在例如将制冷装置20安装到拖车11上以后,自动地执行作为初次运转的诊断运转。
[0113] 当执行诊断运转时,首先进行对拖车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下,与上述冷却运转相同,压缩机31运转,在制冷剂回路40中进行制冷循环,由蒸发器35对拖车11(库内)进行冷却。在该冷却动作下,与上述冷却运转相同,库外风机34和库内风机36处于运转状态。
[0114] 如图7所示,在诊断运转下,首先执行冷却动作,从而拖车11内的库内空气得到冷却,使得拖车11内的温度接近规定的目标温度(例如-5℃)。该冷却动作持续进行了已设定在诊断运转执行部81中的规定的设定时间。此外,该设定时间指的是拖车11内的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得该空气中的水分凝结,能对空气进行除湿的时间。
[0115] 也就是说,在诊断运转下,首先当执行冷却动作时,拖车11内的空气(例如30℃)被逐渐冷却而达到露点温度(例如10℃)以下。由此,空气中的水分凝结,从而对空气进行除湿。此后,当从开始冷却动作时算起经过了规定的设定时间,计数器82a就进行工作。也就是说,在诊断运转下,当从执行冷却动作时算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计数器82a就在时刻t1进行工作。
[0116] 此后,若进而继续进行冷却动作,拖车11内的库内空气的温度就会进一步下降。此时,在该诊断运转下,假设由于将机壳主体部21安装到拖车11的开口部14上时出现了安装不良,而导致在拖车11的开口部14和机壳主体部21之间形成了间隙。在如上所述拖车11的气密性能下降的情况下,拖车11外侧的空气(库外空气)中的热量就会进入拖车
11内的库内空间13。其结果是,产生了即使制冷循环机组30发挥出预期的能力也无法高效地对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的问题。因此,在诊断运转下自动地对上述拖车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
[0117] 具体而言,在执行冷却动作后计数器82a从所述时刻t1开始工作以后,假设室外空气进入到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在这种情况下,室外空气中的水分就会逐渐进入库内空间13。这样一来,流经循环流路18后通过蒸发器35的空气中的水分就会附着在蒸发器35的表面而成为霜。也就是说,在拖车11的气密性能不佳的情况下,蒸发器35的结霜量会逐渐增多。在诊断运转下,由上述结霜检测部(即第二流入温度传感器67和第二流出温度传感器68)对上述蒸发器35的结霜量进行检测。
[0118] 进一步具体而言,当在时刻t1后除霜开始判定部83判定出流入蒸发器35之前和流出蒸发器35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差EOS-EIS小于基准值X1时,就如上所述的那样执行除霜动作。计数器82a测定从时刻t1开始到除霜动作开始的时刻t2为止的时间Δt1。在此,当该Δt1小于规定的基准时间Δts1时,就能判断为由于室外空气的进入而导致水分进入库内,蒸发器35的结霜量增多。于是,当由性能判定部82的运算部82b判定出Δt1小于Δts1时,就判断为出现了室外空气进入库内的情况,在显示部86就显示“有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不佳)”的警报信息。使用者等通过察看该显示部86的警报信息就能够掌握在拖车11中形成了缝隙的这一情况。因此,使用者等就能够迅速采取对策将拖车11的缝隙填上。此外,所述基准时间Δts1是事先凭经验求出的值,被设定在控制器80中。
[0119] 另一方面,当所述Δt1大于基准时间Δts1时,就能够视为水分几乎未进入库内,蒸发器35的结霜量较少。因此,当由性能判定部82的运算部82b判定出Δt1在Δts1以上时,就视为室外空气未进入库内,在显示部86就显示“无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良好)”。
[0120]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0121] 根据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在将机壳主体部21安装在拖车11的开口部14上的制冷装置20中能够执行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的诊断运转。由此,使用者等能够迅速掌握在拖车11的开口部14及门部15等形成了缝隙的这一情况。因此,在安装制冷装置20时能及时改善拖车11的气密性能,从而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节能性。
[0122]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在正常的冷却运转下所执行的除霜动作的开始时间Δt1,就能掌握室外空气进入库内的情况。因此,无需增加特别的设备就能够掌握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的情况。
[012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诊断运转的冷却动作下通过运转库内风机36,从而让库内空间13中的空气循环。由此,能够迅速地对拖车11进行冷却,从而能够缩短诊断运转。而且,在冷却动作下,库内的目标温度设定在空气中的水分的露点温度以下(例如-5℃)。为此,在冷却动作下,能够使库内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对该空气进行除湿。因此,在从这之后的t1到t2为止的期间内,能更加准确地掌握由于室外空气的进入而导致水分进入库内的这一情况。
[0124]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25] 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也能够采用以下各个变形例中的结构。
[0126]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0127]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从自开始冷却动作时算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刻t1到开始除霜动作的时刻t2为止的这段时间Δt1,来判断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的情况。不过,也可以根据执行除霜动作的时间,来掌握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的情况。
[0128]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性能判定部82根据从开始除霜动作的时刻t2到结束除霜动作的时刻t3为止的这段时间Δt2,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进一步具体而言,当执行诊断运转时,首先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下,当蒸发器35的温度差EOS-EIS小于基准值X1时,除霜开始判定部83就让除霜动作开始。计数器82a检测该除霜动作开始的时刻t2。
[0129] 接着,当进行所述除霜运转时,蒸发器35上的霜就会融化。在该除霜运转下,当蒸发器35的温度差EOS-EIS大于基准值X2时,除霜结束判定部85就让除霜动作结束。计数器82a测定从所述时刻t2到除霜动作结束的时刻t3为止的这段时间Δt2。在此,当该Δt2大于规定的基准时间Δts2时,就能判断为由于室外空气进入库内而导致蒸发器35的结霜量增多,除去该霜的时间增长。于是,性能判定部82在Δt2大于Δts2时就视为出现了室外空气进入库内的情况,在显示部86就显示“有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不佳)”的警报信息。使用者等通过察看该显示部86的警报信息就能够掌握在拖车11中形成了缝隙的这一情况。因此,使用者等能够迅速地采取对策将拖车11的缝隙填上。此外,所述基准时间Δts2是事先凭经验求出的值,被设定在控制器80中。
[0130] 另一方面,当所述Δt2小于基准时间Δts2时,就能判断为水分几乎未进入库内,蒸发器35的结霜量较少。因此,性能判定部82当Δt2在Δts2以下时就视为室外空气未进入库内,在显示部86就显示“无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良好)”。
[0131]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0132]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用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的基准时间Δts1和Δts2都为规定好的定值。不过,也可以根据库外的空气条件对该基准时间Δts1和Δts2进行补正。
[0133] 也就是说,当假设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测得的Δt1(从冷却动作起到进行除霜动作为止的期间)和Δt2(除霜动作的期间)就会由于室外空气的湿度而产生变化。因此,当在室外空气的湿度极高或极低的情况下将上述基准时间Δts1和Δts2设为定值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时,其判定结果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此,可以设置检测库外湿度的室外空气湿度检测部,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空气的湿度对基准时间Δts1和Δt s2进行补正。具体而言,当例如室外空气的湿度较高时,蒸发器35的结霜量就很容易由于室外空气的进入而增多。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进行增大基准时间Δts1或者减小基准时间Δts2的补正。反之,当室外空气的湿度较低时就进行减小基准时间Δts1或者增大基准时间Δts2的补正。由此,能够在考虑到室外空气的湿度的同时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因而该判定结果的精度提高。此外,室外空气湿度检测部可以是设置在库外的湿度传感器,也可以是例如对在冷却库内空间13前的库内空气的湿度进行检测的库内湿度传感器72。也就是说,在拖车11中对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之前的库内空气的湿度与库外空气的湿度大致相同。因此,在即将开始诊断运转前,通过用库内湿度传感器72检测库内空气的湿度,实质上就相当于检测出库外空气的湿度。
[0134]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0135] 也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结合起来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在性能判定部82中对Δt1和Δts1进行比较,进而对Δt2和Δts2进行比较。通过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结合起来,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拖车11的气密性能进行判定的判定精度。
[0136]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0137]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20中,拖车11的诊断运转的方法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器80中设置了冷却动作计时器88以取代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除霜开始判定部83。与上述正常的冷却运转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诊断运转执行部81通过对制冷循环机组30进行控制来进行诊断运转。也就是说,在诊断运转下进行用蒸发器35冷却库内空间13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之后进行除霜动作,在该除霜动作之后再开始冷却动作。也就是说,在诊断运转下,例如图10所示的那样交替地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
[0138] 进一步具体而言,在诊断运转下,首先与上述冷却运转同样地进行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下,库内空间13的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对空气进行除湿。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冷却动作计时器88中设定好规定的时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从冷却动作开始时算起经过了该设定时间就自动地执行除霜动作。
[0139]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进行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除霜动作。在该除霜动作下,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除霜结束判定部85对除霜动作结束的时间进行判定。也就是说,除霜结束判定部85当流入蒸发器35之前和流出蒸发器35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差EOS-EIS大于基准值X2时就让除霜动作结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除霜动作结束后再次使冷却动作持续进行设定好的设定时间。
[0140]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诊断运转下,通过对反复进行的除霜动作中的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和其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具体而言,在诊断运转下,例如图10(A)所示的那样,对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图10(A)中的Δtd2)和在该除霜动作之前进行的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图10(A)中的Δtd1)进行比较。
[0141] 在此,假设充分确保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11的气密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每当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时,库内空间13的空气湿度都会降低。因此,在假设实际上没有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内的情况下,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就会视诊断运转的情况而缩短(参照图10(A))。
[014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的情况下,利用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逐渐缩短的这一变化,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具体而言,性能判定部82的计数器82a测定每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并且,性能判定部82的运算部82b对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Δtd2)和上一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Δtd1)进行比较。在此,如图10(A)所示,当这次除霜运转的执行时间(Δtd2)比上一次除霜运转的执行时间(Δtd1)短时,性能判定部82就在显示部86上显示“无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良好)”。
[0143] 与此相对,在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的情况下,即使交替地反复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库内空间13的湿度也很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蒸发器35的结霜量增多,所以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增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0(B)所示的那样,这次除霜运转的执行时间(Δtd2)就不会比上一次除霜运转的执行时间(Δtd1)短。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性能判定部82就在显示部86上显示“有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不佳)”的警报信息。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前后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当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比上一次短时就判定为“无室外空气进入”,当非上述情况(当这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比上一次长或者这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相同)时就判定为“有室外空气进入”。
[0144]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45] 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也能采用以下各个变形例中的结构。
[0146]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0147]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设为规定的设定时间并使该时间恒定不变,另一方面经除霜结束判定部85的判定使除霜动作结束。并且,通过对各次除霜动作中的前后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进行拖车11的气密判定。不过,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那样也可以构成为:将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设为规定的设定时间并使该时间恒定不变,另一方面经除霜开始判定部83的判定使除霜动作开始。
[0148] 具体而言,在该变形例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器80的基础上设置了除霜计时器87以取代除霜结束判定部85。在该变形例中,在除霜计时器87中设定好规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该变形例中,当从除霜动作开始时算起经过了该设定时间就自动地执行冷却动作。另一方面,在该变形例的冷却动作下由除霜开始判定部83来判定除霜动作开始的时间。
[0149] 与上述正常的冷却运转相同,诊断运转执行部81通过对制冷循环机组30进行控制,来进行诊断运转。也就是说,在诊断运转下进行用蒸发器35冷却库内空间13的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后进行除霜动作,在该除霜动作之后再次开始冷却动作。也就是说,在诊断运转下,例如图12所示的那样交替地执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
[0150] 进一步具体而言,在诊断运转下,首先与上述冷却运转同样地进行冷却动作。在该冷却动作下,库内空间13的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对空气进行除湿。在该冷却动作下,当流入蒸发器35之前和流出蒸发器35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差EOS-EIS小于基准值X1时,除霜开始判定部83就让除霜动作开始。除霜动作一开始,就由除霜计时器87对规定的设定时间进行计时。当经过该设定时间时除霜动作就会结束,再次执行冷却动作。
[0151] 在该变形例的诊断运转下,通过对反复进行的冷却动作中的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和其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具体而言,在诊断运转下,例如图12(A)所示的那样,对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图12(A)中的Δtc2)和在该冷却动作之前进行的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图12(A)中的Δtc1)进行比较。
[0152] 在此,假设充分确保了变形例的拖车11的气密性能。在这种情况下每当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时,库内空间13的空气湿度就会降低。因此,在假设实际上没有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内的情况下,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就会视诊断运转的情况增长(参照图12(A))。于是,在该变形例中,当没有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时,利用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逐渐增长的这一变化,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
[0153] 具体而言,性能判定部82的计数器82a测定每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并且,性能判定部82的运算部82b对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Δtc2)和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例如Δtc1)进行比较。在此,如图12(A)所示的那样,当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Δtc2)比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Δtc1)长时,性能判定部82就在显示部86上显示“无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良好)”。
[0154] 与此相对,在室外空气进入拖车11的情况下,即使交替地反复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库内空间13的湿度也很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蒸发器35的结霜量增多,所以除霜运转开始的时间提前,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没有增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2(B)所示的那样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Δtc2)就不会比上一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Δtc1)长。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性能判定部82就在显示部86上显示“有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不佳)”的警报信息。也就是说,在该变形例中,对前后两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加以比较,当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比上一次长时就判定为“无室外空气进入”,当非上述情况(这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比上一次短或者这两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相同)时就判定为“有室外空气进入”。
[0155]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0156] 也可以采用将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和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结合起来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设置除霜开始判定部83和除霜结束判定部85这两个判定部,并交替地进行冷却动作和除霜动作,对前后两次冷却动作的执行时间和前后两次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都加以比较,从而来判定拖车11的气密性能。
[0157] (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0158]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20中,拖车11的诊断方法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器80中,在性能判定部82设置有设定部82c、输入部82d和运算部82b。
[0159] 在设定部82c中设定了在诊断运转下让蒸发器35暂时停止的停止动作的期间tset。向输入部82d输入库内空间13的空气温度(库内温度)和库内空间13的空气湿度(库内湿度)。库内温度是由上述吸入温度传感器70测得的,库内湿度是由上述库内湿度传感器72测得的。此外,库内湿度传感器72构成为对库内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不过,库内湿度传感器72也可以是计算相对湿度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在例如运算部82b中根据库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算出该库内空气的绝对湿度。
[0160] 第三实施方式的诊断运转是在将制冷装置20装在拖车11上以后作为初次运转执行的。如图14所示,在该诊断运转下,在冷却动作之后进行所述停止动作,继而再次进行冷却动作。
[0161] 具体而言,当诊断运转开始时,首先进行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冷却动作。也就是说,在制冷剂回路40中进行制冷循环,用蒸发器35对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的空气进行冷却。在该冷却动作下运转库内风机36,使库内空间13的空气进行循环。经该冷却动作,将温度为例如30℃的库内空气冷却至目标温度(例如5℃)。
[0162] 这样一来,当库内空气的温度靠近目标温度时,控制部81b就让停止动作执行。在该停止动作下,压缩机31停止,因而蒸发器35的冷却功能也实际上停止。另一方面,即使从该冷却动作移向停止动作,库内风机36也仍然继续运转。
[0163] 该停止动作持续进行了设定部82c中的设定期间tset。当在停止动作下蒸发器35停止时,库内空间13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在此,当假设拖车11的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较低时,在设定期间tset中库内空气的温度上升幅度较大。反之,当拖车11的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较高时,在设定期间tset中库内空气的温度就会缓慢上升。而且,当拖车11的气密性能较低时,在该设定期间tset中,库内空气的湿度上升幅度较大。反之,当拖车11的气密性能良好时,在设定期间tset中库内空气的湿度并没有上升。
[0164] 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性能判定部82根据设定期间tset中的库内空气的温度变化和设定期间tset中的湿度变化来对拖车11的性能进行判定。
[0165] 具体而言,向性能判定部82的输入部82d输入在停止动作开始的时刻(图14中的A点)由吸入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库内温度TA和由库内湿度传感器72检测到的库内湿度HA。此后,在经过了设定期间tset后停止动作结束。于是,向输入部82d输入在该结束时刻(图14中的B点)由吸入温度传感器70检测到的库内温度TB和由库内湿度传感器72检测到的库内湿度HB。
[0166] 运算部82b计算A点和B点之间的库内温度差TB-TA以及A点和B点之间的库内湿度差HB-HA。首先,当库内湿度差HB-HA大于基准值X3(例如0)时(即库内湿度上升时),性能判定部82就视为在tset期间室外空气进入到库内,让显示部86显示“有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不佳)”。另一方面,当库内湿度差HB-HA在基准值X3(例如0)以下时,性能判定部82就视为在tset期间没有室外空气进入库内,让显示部86显示“无室外空气进入(气密性能良好)”。
[0167] 接着,性能判定部82对库内温度差TB-TA是否大于基准值X4进行判定。在此,当假设尽管在刚才的库内湿度判定中判定为“无室外空气进入”,而库内温度差TB-TA却超过基准值X4时,就表明虽然没有室外空气进入,库内温度仍然容易升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86就显示“隔热性能不佳”。还有,当在刚才的库内湿度判定中判定为“无室外空气进入”且库内温度差TB-TA在基准值X4以下时,就表明没有室外空气进入,并且库内温度的上升幅度较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显示部86就显示“隔热性能良好”。
[0168] 此外,所述基准值X3和X4是凭经验或者按照理论决定的值。特别是,基准值X4是在考虑到运转中库内风机36的发热量的情况下决定的值。
[0169]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70] 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也能采用下述变形例中的结构。
[0171]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还能够由运算部82b计算室外空气的进入量。具体而言,在该变形例中设置有计算库外空气湿度(在此为绝对湿度)的库外湿度检测部。
此外,不仅可以在库外设置湿度传感器以作为该库外湿度检测部,还可以采用在拖车11的库内被冷却之前的运转前状态下用库内湿度传感器72检测库内湿度的方法以取代用该库外湿度检测部进行检测的方法。
[0172] 在该变形例中,当在上述tset期间库内湿度上升时,运算部82b根据库内湿度和室外空气的湿度,就能够求出进入到库内的水分的量,进而能够求出进入到库内的室外空气的量。由此,如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在评价拖车11的隔热性能时,因为能够充分考虑到室外空气的进入量,所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求出其隔热性能。
[0173] (其它实施方式)
[0174]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
[0175]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由性能判定部82对拖车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做出判定时,就将判定结果显示在显示部86中以通知使用者等。不过,例如图15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性能判定部82设置订正制冷装置20的运转能力的运转订正部89以取代该显示部86。也就是说,假设例如由性能判定部82判断出拖车11的气密性能和隔热性能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运转订正部89就可以提高压缩机31的运转频率,自动地让蒸发器35的冷却能力上升,也可以对所述除霜动作的执行时间进行补正,使该时间延长。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便当拖车11的性能存在缺陷时也能自动地进行备用运转,从而能保证冷却性能。此外,当然也可以构成为:既具有所述显示部86,又具有运转订正部89。
[0176]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拖车11进行诊断运转前自动地对制冷循环机组30的性能进行诊断。具体而言,可以对例如制冷循环机组30的压缩机31、膨胀阀37及各种传感器等是否存在异常加以判定,当这些均无异常时就执行拖车11的诊断运转。
[0177] 还能够进行除所述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以外的拖车11的诊断运转。具体而言,还能够在诊断运转下当控制制冷循环机组30对库内进行了规定期间的冷却时,根据在该期间中制冷循环机组30的冷却能力Qr和在该期间中库内空气的状态变化,来判定拖车11的性能(室外空气的进入量及气密性能)。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各种传感器等,就能够求出制冷循环机组30的冷却能力Qr以及库内空气的已被处理过的潜热及显热之和Qair。因此,通过对这两者加以比较,就能够大致掌握拖车11的性能。
[0178] 还能够在考虑到拖车11本来的热进入量等的情况下,对制冷循环机组30的冷却能力Qr和库内空气借助该冷却能力Qr在规定时间后所应达到的温度进行计算,然后对该所应达到的库内温度和实际测得的库内温度加以比较,从而大致掌握拖车11的性能。
[0179] 还能够对在上述除霜动作下经除霜后向拖车11的库外排出的排放水的量进行测定。并且能够根据该排放水的量,判定大概有多少室外空气进入到拖车11内。
[0180] 还有,所述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对作为冷却库的拖车11的库内进行冷却。不过,能够列举出的冷却库的示例除了拖车11以外,还有用于对食品等进行船运的集装箱以及保管大米和鲜花等的仓库等,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冷却库。
[0181]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0182] -产业实用性-
[0183]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安装在储藏冷却对象物的冷却库的开口部并对冷却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