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298298.X

文献号 : CN1030295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丝尾成司喜井英明

申请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途车。该多用途车包括:车身框架;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具有第一管道口的仪表板;位于所述仪表板的前方的车前盖;安装至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位于所述仪表板的后方;与所述驱动源接合的变速器;及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的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口。此外,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游端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变速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上游端部的入口位于在所述第一管道口的上方的所述空间的上部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用途车,包括:

车身框架;

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部中且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具有第一管道口的仪表板;

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部中以位于所述仪表板的前方的车前盖,所述车前盖覆盖由所述仪表板界定的空间;

安装至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位于所述仪表板的后方;

与所述驱动源接合的变速器;及

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口;

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游端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变速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上游端部的入口,在所述空间的后部,位于在所述第一管道口的上方的所述空间的上部中,所述第一进气道包括:

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口的主管道元件;及设置在所述空间的后部以从所述主管道元件的上游端部向上延伸的导入管道元件;且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上游端部,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上端部以倒U字形弯曲;且所述入口向下开口以面向所述仪表板的一部分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上端部包括垂直延伸的第一管道部,垂直延伸的第二管道部,及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部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部的上端部之间提供连通的倒U字形的连接管道部,所述第一管道部、第二管道部和连接管道部形成倒U字形;

所述第二管道部当从上方观看时从所述第一管道部向后方偏离;且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部的下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上端部包括垂直延伸的第一管道部,垂直延伸的第二管道部,及用于在所述第一管道部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部的上端部之间提供连通的倒U字形的连接管道部,所述第一管道部、第二管道部和连接管道部形成倒U字形;

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部的下端部;且所述入口,当从上方观看时从所述第一管道部向后方偏离,且位于所述第一管道部的下端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具有第二管道口,所述导入管道元件垂直地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口;且所述入口的至少一部分,当从上方观看时在车宽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二管道口,且面向所述仪表板的一部分的上表面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有底筒状形状的排水阱;

其中,所述排水阱在其上端部具有开口;且所述排水阱的上端部可装卸地连接至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下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元件的上游端部和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下游端部通过具有可挠性的连接部可装卸地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元件的上游端部和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下游端部通过橡胶制的连接部可装卸地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悬吊机构安装至所述导入管道元件的上端部的弯曲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二进气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口;

其中,所述驱动源是发动机;

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游端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发动机;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上游端部的入口位于由所述车前盖覆盖的所述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道元件包括:从所述主管道元件的上游端部向上延伸的基础管道部;

在所述基础管道部上方的位置垂直延伸的第一管道部;

在所述第一管道部后方的位置垂直延伸的第二管道部;

连通所述基础管道部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一管道部的下端部之间的L字形的第一连接管道部;

连通所述第一管道部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二管道部的上端部之间的倒U字形的第二连接管道部;

所述第一管道部当从上方观看时在车宽方向上偏离所述基础管道部;且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部的下端部。

说明书 :

多用途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括变速器和将冷却空气供给至变速器的进气道的多用途车。

背景技术

[0002]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 2010/0167853公开了一种包括CVT(无级变速器)和将冷却空气供给至CVT的进气道的现有的四轮车。在该四轮车中,CVT具有变速箱主体,且进气口开设在该变速箱主体的上壁上。进气道连接至进气口。进气道从进气口大致向前延伸。进气道的入口在车前盖(hood)的内部向前方开放。由于此结构,当四轮车在水坑、河流等中行驶时,已进入车前盖的水可能通过进气道的入口和空气流路流入CVT中。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进气道的防水性。
[0004] 本发明的多用途车包括:车身框架;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部中且在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具有第一管道口的仪表板;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前部中以位于所述仪表板的前方的车前盖,所述车前盖覆盖由所述仪表板界定的空间;安装至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的驱动源,所述驱动源位于所述仪表板的后方;与所述驱动源接合的变速器;及设置在所述车身框架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的第一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口;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游端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变速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上游端部的入口,在所述空间的后部,位于在所述第一管道口的上方的所述空间的上部中。
[0005] 通常,车前盖的上表面使其高度从其后部向其前部降低。通常,对应于由车前盖覆盖的空间的后部的车前盖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最高。在上述配置中,由于第一进气道的入口在空间的后部位于空间的上部中,因此入口可位于较高位置。这使得抑制在空间中飞溅的水到达入口成为可能。此外,由于第一进气道的入口位于第一管道口的上方,因此位于第一管道口的上方的仪表板的一部分可以阻止在空间中飞溅的水向入口移动。
[0006] 根据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并参考附图,本发明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形态的多用途车的外观的从前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
[0008] 图2是示出多用途车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09] 图3是示出多用途车的内部结构的从斜后方观看的立体图。
[0010] 图4是示出变速器、第一进气道、发动机、第二进气道、和仪表板的结构的从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
[0011] 图5是示出仪表板和第一进气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从前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
[0012] 图6是示出第一进气道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0013] 图7是示出悬吊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叙述的方向参考自乘骑该多用途车的驾驶员观看的方向。左右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假定多用途车在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地面上处于停止状态。
[0015] 图1是示出根据一实施形态的多用途车10的外观的从前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多用途车1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多用途车10的内部结构的从斜后方观看的立体图。
[0016] 如图1所示,多用途车10包括车身框架12,悬架于车身框架12的前部的左右一对前轮14,悬架于车身框架12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轮16,以及在前轮14与后轮16之间安装于车身框架12上的四个座椅S1~S4。前座椅S1和S2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配置。后座椅S3和S4分别在前座椅S1和S2的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配置。前方的左座椅S1是驾驶员就坐的驾驶员座椅。本实施形态的多用途车10是四轮驱动车辆,且前轮14和后轮16两者都是驱动轮。
[0017] 如图2所示,多用途车10包括设置在车身框架12的前部中的仪表板18,和设置在车身框架12的前部中从而位于仪表板18的前方以覆盖由仪表板18界定的空间Q的车前盖20。多用途车10包括安装至车身框架12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从而位于仪表板18的后方的发动机E,在车宽方向上位于发动机E的右侧并与发动机E接合的变速器22,将冷却空气供给至变速器22的第一进气道24,以及将燃烧空气供给至发动机E的第二进气道26。
[0018] 如图3所示,车身框架12包括用于支持发动机E等的主框架30,和包围舱室U的舱室框架(cabin frame,ROPS)32。如图2所示,主框架30包括面向路面或地面的底梁34,和从底梁34的左右端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侧管元件36。如图3所示,主框架30包括从侧管元件36的前端部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一下柱管元件38a,从侧管元件36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二下柱管元件38b,以及从侧管元件36的后端部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三下柱管元件38c。
[0019] 如图2所示,底板40安装至底梁34和侧管元件36上。底梁34、侧管元件36和底板40构成底部41。发动机E安装至底梁34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进气口41a设置在底部41的位于发动机E的前方的一部分上以吸入用于冷却发动机E的空气。
[0020] 如图1所示,在座椅S1与S2之间,设有控制台箱子42以覆盖发动机E(图2)和进气口41a(图2)。换挡杆44设置在控制台箱子42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前门46a安装至每个第一下柱管元件38a和相应的第二下柱管元件38b,而后门46b安装至每个第二下柱管元件38b和相应的第三下柱管元件38c。
[0021] 图4是示出变速器22、第一进气道24、发动机E、第二进气道26、和仪表板18的结构的从后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仪表板18和第一进气道2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从前斜上方观看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一进气道24的一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图4中,仪表板18由双点划线示意性地示出。
[0022] 如图2所示,仪表板18是界定空间Q和舱室U的大致板状构件。仪表板18在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具有凸部和凹部(这些部分在图2中未示出),以将覆盖转向盘50的安装部、开关(未图示)安装至其上或确保强度。如图4所示,仪表板18在仪表板18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下部具有第一管道口52,第一进气道24和第二进气道26在前后方向上通过该第一管道口52。此外,如图5所示,仪表板18在其前部具有第二管道口54,第一进气道24垂直地(在上下方向上)通过该第二管道口54。如图2所示,盖19设置在仪表板18的上方以覆盖仪表板18的上端部。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底部41在其一部分上具有进气口41a。进气口41a通过第一管道口52(见图4)等与空间Q连通。
[0023] 如图2所示,车前盖20是覆盖由仪表板18界定的空间Q的大致板状构件。如图1所示,车前盖20的后端部通过固定元件(stopper)56安装至盖19。如图1所示,车前盖20的上表面倾斜以使其高度从其后部向其前部降低。车前盖20的上表面的高度在由仪表板18(图2)界定且由车前盖20覆盖的空间Q(图2)的后部处最高。虽然未图示,但在其他实施形态中,仪表板和盖可以构成单一的整体构件,且车前盖的后端部可以通过铰链构件等安装至车身框架。
[0024] 如图4所示,发动机E是四冲程V型双汽缸发动机。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在大致车宽方向上延伸。发动机E包括可旋转地支持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的曲轴箱60,从曲轴箱60向前斜上方延伸的前汽缸62,和从曲轴箱60向后斜上方延伸的后汽缸64。进气室66和排气管(未图示)连接至前汽缸62和后汽缸64。第二进气道26连接至进气室66。
[0025] 如图4所示,变速器22是V带式自动变速器,且包括箱70、驱动皮带轮72、从动皮带轮74,以及将驱动皮带轮72连接至从动皮带轮74的V带76。发动机E的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连接至驱动皮带轮72,前轮14和后轮16(图1)通过包括变速齿轮(未图示)的动力传动机构(未图示)连接至从动皮带轮74。驱动皮带轮72具有用于产生空气流的翅片78。箱70具有进气口80和排气口82。第一进气道24连接至进气口80,排气道84连接至排气口82。
[0026] 如图4所示,当驱动皮带轮72根据从发动机输出轴(未图示)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时,该旋转力通过V带76传递至从动皮带轮74,然后通过动力传动机构(未图示)传递至前轮14和后轮16(图1)。根据驱动皮带轮72的旋转,翅片78随着驱动皮带轮72旋转,从而允许空气从箱70的内部通过排气口82排出,且允许空气通过进气口80吸入至箱70中,从而冷却变速器22的内部。
[0027] 如图4所示,第一进气道24将冷却空气吸入至变速器22的箱70中,且位于车身框架12(图2)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以使第一进气道24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过第一管道口52。设置在第一进气道24的下游端部的出口24b连接至变速器22。设置在第一进气道24的上游端部的入口24a,在空间Q的后部,位于在第一管道口52的上方的空间Q的上部中。
[0028] 如图4所示,第一进气道24包括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以通过第一管道口52的主管道元件90,在由车前盖20(图2)覆盖的空间Q的后部从该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大致向上延伸的导入管道元件92,以及从该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端部向下延伸的排水阱(drain trap)94。
[0029] 如图4所示,导入管道元件92包括从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大致向上延伸以通过第二管道口54(图5)的基础管道部96,在该基础管道部96的上方大致垂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管道部98,以及在该第一管道部98后方的位置大致垂直延伸的第二管道部100。导入管道元件92包括用于在基础管道部96的上端部和第一管道部98的下端部之间提供连通的大致L字形的第一连接管道部102,以及用于在第一管道部98的上端部和第二管道部100的上端部之间提供连通的大致倒U字形的第二连接管道部104。用于吸入空气的入口
24a设置在第二管道部100的下端部处。悬吊机构112安装至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上端部的大致倒U字形的弯曲部上。
[0030] 如图5所示,第一管道部98当从上方观看时在车宽方向上(在本实施形态中向右)偏离基础管道部96,而第二管道部100当从上方观看时从第一管道部98向后方偏离。因此,入口24a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形态中为整体部分),当从上方观看时在车宽方向上偏离第二管道口54,且面向仪表板18的一部分18a的上表面108开口。
[0031] 如图6所示,基础管道部96包括具有连接至第一连接管道部102(图4)的下游端部的上游端部的短管部96a,和具有大致管状且由橡胶制成的连接部96b。短管部96a的下游端部插入到连接部96b的上游端部中。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插入到连接部96b的下游端部中。大致环状的紧固带106分别安装至连接部96b的上游端部的外周面和连接部96b的下游端部的外周面上。即、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游端部通过橡胶制的连接部96b可装卸地连接至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
[0032] 如图6所示,排水阱94是具有大致有底筒状形状(即、类似于具有开口的顶端和封闭的底端的筒的形状)且大致垂直延伸的构件。排水阱94在其下端部具有底部94a。排水阱94在其上端部具有开口94b。在底部94a处设有向下突出的大致短管状的排水口94c。透明树脂制成的罩95a通过大致环状的夹子95b连接至排水口94c。
[0033] 如图6所示,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和排水阱94的上端部具有一体结构以构成大致倒Y字形的分叉部110。分叉部110的上端部110a是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且是排水阱94的上端部。分叉部110的上端部110a通过连接部96b可装卸地连接至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端部。
[0034] 如图6所示,通过使分叉部110的上端部110a与连接部96b分离,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与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端部彼此分离,且排水阱94的上端部与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端部彼此分离,从而打开排水阱94的开口94b。当沙、石等在排水阱94中堆积时,它们可以通过开口94b去除。当水在罩95a中积蓄时,通过松开夹子95b,然后从排水口94c上拆下罩95a,可以排出水。
[0035] 如图4所示,第二进气道26配置为将燃烧空气吸入至与发动机E连接的进气室66。第二进气道26设置在车身框架12(图2)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以使其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通过第一管道口52。设置在第二进气道26的下游端处的出口26b通过进气室66连接至发动机E。设置在第二进气道26的上游端处的入口26a位于由车前盖20(图2)覆盖的空间Q内。第一进气道24和第二进气道26布置为使其在车宽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彼此偏离。当从上方观看及从侧方观看时,第一进气道24和第二进气道26彼此部分重叠。
[0036] 如图7所示,悬吊机构112配置为使第一进气道24的导入管道元件92悬吊于设置在车身框架12(图2)中的支持框架114上。悬吊机构112包括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大致筒状的缓冲构件(buffer member)116,结合在该缓冲构件116的内周部中的螺母118,及与该螺母118螺纹接合的螺栓120。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上端部的大致倒U字形的弯曲部具有贯通孔92a。在贯通孔92a的内表面上,设置缓冲构件116与螺母118以与该贯通孔92a对应。支持框架114具有与贯通孔92a连通的贯通孔114a。螺栓120从大致上方插通贯通孔92a和贯通孔114a,并与螺母118螺纹接合。在螺栓120与螺母118螺纹接合的状态下,缓冲构件116压缩变形,且缓冲构件116的一部分紧密地接触导入管道元件92的内表面。
[0037] 当图1的多用途车10在水坑或溪流中行驶时,水流入由车前盖20覆盖的空间Q内,并在空间Q内飞溅。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进气道24的入口24a,在空间Q的后部,位于在第一管道口52的上方的空间Q的上部中。因而,入口24a位于较高位置。由此,会在空间Q中飞溅的水不太可能到达入口24a。这使得抑制水流入第一进气道24,并因此抑制由水的进入而引起的变速器22的性能劣化成为可能。
[0038] 如图4所示,导入管道元件92在空间Q的后部从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大致向上延伸,且第一进气道的入口24a,在第一管道口52的上方的空间Q的上部中,靠近仪表板18。如图5所示,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上端部以大致倒U字形弯曲,且第一进气道的入口24a向下开口以面向仪表板18的一部分18a的上表面108。如图5所示,第二管道部100当从上方观看时从第一管道部98向后方偏离。如图4所示,入口24a,当从上方观看时从第一管道部98向后方偏离,且入口24a位于第一管道部98的下端部的上方。此外,如图5所示,入口24a的至少一部分,当从上方观看时在车宽方向上偏离第二管道口54。因此,仪表板18、第一管道部98和第二管道口54可以阻止在空间Q中飞溅的水到达入口24a。
[0039] 如图4所示,第一进气道24和第二进气道26布置为使其在车宽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下方向)上彼此偏离,当从上方观看及从侧方观看时,第一进气道24和第二进气道26彼此部分重叠。因此,第一进气道24和第二进气道26可在控制台箱子42(图1)的下方形成的狭小空间内紧凑地布置。
[0040] 如图6所示,开口94b设置在排水阱94的上端部,且排水阱94的上端部可装卸地连接至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端部。因此,通过使排水阱94与导入管道元件92彼此分离,堆积在排水阱94中的沙、石等可通过开口94b去除。
[0041] 如图6所示,主管道元件90的上游端部和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下游端部通过橡胶制的连接部96b可装卸地连接在一起。橡胶制的连接部96b可使第一进气道24内产生的振动衰减,并使得第一进气道24具有防水性。
[0042] 如图4所示,紧凑地配置导入管道元件92以包括大致垂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基础管道部96,大致垂直延伸的第一管道部98,大致垂直延伸的第二管道部100,大致L字形的第一连接管道部102,以及大致倒U字形的第二连接管道部104。
[0043] 如图7所示,通过经悬吊机构112将导入管道元件92的上端部紧固于支持框架114,可使第一进气道24容易地悬吊于空间Q内。此外,构成悬吊机构112的缓冲构件116可使第一进气道24内产生的振动衰减,并防止螺母118松动。
[0044]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V带式自动变速器作为变速器22,且变速器22位于发动机E的右侧。然而,变速器22的类型和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在其他实施形态中,可以使V带式自动变速器或其他变速器位于发动机E的后方或左侧。
[0045]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橡胶制的连接部96b用于使第一进气道24内产生的振动衰减,并增强第一进气道24的防水性。然而,只要连接部是可挠性的,就能使第一进气道24的振动衰减。因此,在其他实施形态中,可以使用其他可挠性的连接部,例如由软树脂制成的连接部或波纹状连接部,替代橡胶制的连接部96b。
[0046] 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4所示,使用发动机E作为“驱动源”,但是在其他实施形态中,可以使用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或可以使用发动机E和电动马达两者作为“驱动源”。
[0047] 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如图7所示,悬吊机构112安装至支持框架114,但是在其他实施形态中,悬吊机构112可以安装至仪表板18(图4)、车身框架12(图2)等。
[0048]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宗旨下,本发明可体现为多种形式,因此本发明中的实施形态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由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非由说明书限定,而且落在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或其界定的范围的等价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理解为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