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子装置与应用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356846.5

文献号 : CN1030370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庄益诚廖宇靖叶耀文

申请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与应用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手持式电子装置与传输模块。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第一表面、部分暴露于第一表面上的电子元件,与位在电子元件旁的至少一第一传导件。传输模块包括座体与配置在座体上的至少一第二传导件。当手持式电子装置组装至座体时,第一传导件电性抵接于第二传导件,以使手持式电子装置电连接传输模块。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

第一表面;

至少一电子元件,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至少一第一传导件,位于所述至少一电子元件旁;以及传输模块,包括:

座体;以及

至少一第二传导件,配置在该座体上,当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组装至该座体时,该第一传导件抵接于该第二传导件,以使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电连接该传输模块,其中该座体具有第二表面,且所述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表面的轮廓与所述座体的第二表面的轮廓彼此相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机体,具有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传导件,且所述第一传导件为所述机体的外观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手持式电子装置还包括:电路板,配置在该机体内,该电子元件配置在该电路板上,且该第一传导件电连接至该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件,电连接在该电路板与该第一传导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一传导件环绕在位于该第一表面上的部分该电子元件。

说明书 :

手持式电子装置与应用该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与传输模块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深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数字相机、移动电话、卫星导航、个人数字助理...等,而由于人们对于手持式电子装置于携带便利上的需求,现有的电子装置都朝着外型越加轻、薄、短、小的方向进行研发,并且能够方便人们携带为目标。然而不论是何种电子装置,都需要电源来作为驱动该电子装置,或是通过与外部装置连接而达到功能扩充的目的,因而相对地,无论是进行电力或信号传输,手持式电子装置必须在其机体上设置专用的端子设备,以便于与传输模块电连接而达到上述效果。惟此种端子结构于外观上势必影响机体的整体美观,故而如何同时兼具美观及实用性便成为相关设计者所需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其具有部分暴露于机体的电子元件,与位在电子元件旁的传导件。
[0004]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手持式电子装置通过电子元件旁的传导件与传输模块电连接。
[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机体、至少一电子元件以及至少一传导件。电子元件组装至机体,且电子元件的部分暴露于机体的一外表面。传导件配置在机体的外表面且位在电子元件旁。
[0006]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手持式电子装置与一传输模块。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一第一表面、部分暴露其上的至少一电子元件,与位在电子元件旁的至少一第一传导件。传输模块包括一座体与配置在座体上的至少一第二传导件。当手持式电子装置组装至座体时,第一传导件抵接于第二传导件,以使手持式电子装置电连接传输模块。
[0007]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手持式电子装置与传输模块,其中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暴露于表面的电子元件及位在电子元件旁的传导件,由此当手持式电子装置组装至传输模块的座体上时,两者便能通过传导件而相互电连接,进而让手持式电子装置能通过传输模块与一外部装置电连接,以便于进行电力或信号传输。据此,手持式电子装置便无须另设专用的端子结构,以让其具有较为简洁及美观的外表。
[0008]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装示意图;
[0010] 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中手持式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11] 图3是图2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沿I-I’的局部剖面图。
[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3] 100:电子设备
[0014] 110:手持式电子装置
[0015] 112:机体
[0016] 112a、112b:第一传导件
[0017] 114A、114B:电子元件
[0018] 116:电路板
[0019] 116a:接垫
[0020] 118:弹性件
[0021] 120:传输模块
[0022] 122a、122b:第二传导件
[0023] 124:座体
[0024] S1:第一表面
[0025] S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装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一手持式电子装置110与一传输模块120。手持式电子装置110例如是一手机或相关的电子装置,传输模块120例如是一充电模块,其通过一外部电源(例如为一AC电源,在此未绘示)以当手持式电子装置组装110至传输模块120后,提供电力至手持式电子装置110。惟本实施例对此并未加以限制,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传输模块也可为外接装置,例如一扬声器,以让手持式电子装置110与传输模块相互电连接后,能在两者之间提供信号传输,故而凡是能与手持式电子装置110进行电力或信号传输者,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0027] 图2是图1的电子设备中手持式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此,手持式电子装置110包括一机体112与组装至机体112的多个电子元件114A、114B,其中电子元件114A例如是一相机,而电子元件114B例如是一闪光灯。再者,机体112具有一第一表面S1,上述电子元件114A与114B的部分暴露于第一表面S1上。值得注意的是,手持式电子装置112还包括多个第一传导件112a、112b,其分别配置在第一表面S1上,且位在电子元件114A、114B暴露于第一表面S1处。换句话说,从手持式电子装置110的外观视之,第一传导件112a、112b实质上为位在机体112的第一表面S1上的外观件。在此并未限制电子元件114A、114B的种类,任何手持式电子装置112暴露于机体112外的电子元件且其旁设置有传导件者,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0028] 具体而言,第一传导件112a、112b实质上分别为环绕在电子元件114A、114B周围的金属饰环,其让机体112具有较为美观的外表。相对地,传输模块120包括一座体124与配置在座体124的一第二表面S2上的多个第二传导件122a、122b。在此,第二传导件122a、122b分别对应于第一传导件112a、112b,且第一表面S1的轮廓与第二表面S2的轮廓彼此相符。据此,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10以其第一表面S1组装至座体120的第二表面S2时,第一传导件112a、112b便得以与第二传导件122a、122b相互抵接,进而达到让手持式电子装置110电连接至传输模块120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导件112a、112b与第二传导件122a、122b分别为彼此对应的一正电极、一负电极与一侦测(detect)电极。此举让手持式电子装置110组装至传输模块120后,先经由侦测电极辨识及确认传导件112a、112b与122a、122b之间已相互抵接且无他物影响其电连接后,方通过正、负电极进行电力传输。惟本实施例并未限制传导件112a、112b与122a、122b的形式及其数量,设计者可依据手持式电子装置110的需求而对传导件112a、112b与122a、122b进行不同的设计与定义。
[0029] 图3是图2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沿I-I’的局部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在此仅以电子元件114A为代表。在本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子装置110还包括配置在机体112内的一电路板116,其中上述的电子元件114A、114B封装在此电路板116上。此外,由于电子元件114A、114B与电路板116之间已无其他空间可用以提供第一传导件112a、112b与电路板116电连接的构件所配置,故而手持式电子装置110还包括一弹性件118,其例如是一金属弹片。
此弹性件118抵接在第一传导件112a、112b与电路板116上的接垫116a之间,以让第一传导件112a、112b得以由此与电路板116电连接,进而使传输模块120能将其所提供的电力经由第一传导件112a、112b与弹性件118传送至电路板116。惟本实施例并未限制弹性件118的形式,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导件与弹性件也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在第一传导件组装至机体时便能抵压在电路板上,以达到第一传导件与电路板相互电连接的效果。
[0030]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手持式电子装置与传输模块,其中手持式电子装置具有暴露于表面的电子元件及位在电子元件旁的传导件,由此当手持式电子装置组装至传输模块的座体上时,两者便能通过传导件而相互电连接,进而让手持式电子装置能通过传输模块与一外部装置电连接,以便于进行电力或信号传输。据此,手持式电子装置便无须另设专用的端子结构,以让其具有较为简洁及美观的外表。
[0031]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