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合模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521322.1

文献号 : CN1030569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冯雄峰王志坚徐志明刘建辉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合模装置,包括:支架、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安装在支架上用于驱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的驱动机构以及模具同步联动机构,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包括柔性传动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定轮,柔性传动件绕过定轮,柔性传动件绕过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通过柔性传动件绕过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相对运动,从而控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运作,解决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运动不同步的问题,实现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和脱模过程的同步性。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结构设计新颖、巧妙,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推广利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同步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

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的驱动机构;

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包括柔性传动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定轮,所述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所述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

所述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第一导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上的第二导轮,所述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的两端再分别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合模处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定轮的位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二气缸;

所述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和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的定轮位于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一气缸的位置,所述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的定轮位于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的一端通过偏心涨紧轮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合模处的位置,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定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均为链轮,所述柔性传动件为链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

说明书 :

同步合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合模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相配合的模具同步运作的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合模装置中,一般情况合模运动都采用气缸推动。对于一般的合模运动来说,保证上下模合上,用气缸推动实现合模运动是非常简便,也容易实现。
[0003] 为了能够保证上下模合上,一般现有技术中,将上模架、下模架中的一个固定,然后通过气缸推动另一个模架,从而实现合模。但对于一些需要控制上下模同步运动的装置,现有技术就很难实现上下模同步运动。
[0004] 申请公布号为CN 101873914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合模装置,具备:固定盘,其被固定设置在机床底座,具有合模缸且保持固定模具;可动盘,其被机床底座承载,保持有可动模具且利用模开闭缸而相对所述固定盘进行进退动作;多个拉杆,其一端与所述合模缸的活塞连接,在轴向另一端部或中央部具有锯齿状或方齿状的螺纹或环状槽,且贯通所述可动盘,合模用开合螺母,其被安装在所述可动盘,与所述拉杆的螺纹或环状槽卡合或脱开。该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的配合,从而实现合模,但是对于需要控制上下模同步运动时,上述结构就不能实现气缸驱动上下模同步运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同步合模装置,通过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相对运动,达到模具同步运作的合模的目的。
[0006] 一种同步合模装置,包括:
[0007] 支架;
[0008] 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
[0009] 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的驱动机构;
[0010] 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包括柔性传动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定轮,所述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所述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
[0011] 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配合,完成合模,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靠近合模时,绕过定轮的柔性传动件一直牵引着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从而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第一导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上的第二导轮,所述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的两端再分别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各设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通过导轮的换向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实现合模时的同步性,保证合模的效果。
[0013] 进一步优选,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合模处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定轮的位置,从而能够保证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同时牵引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保证合模的效果。
[0014] 更进一步优选,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的一端通过偏心涨紧轮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合模处的位置,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定轮的位置,偏心涨紧轮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柔性传动件的张紧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合模时的同步性,保证合模的效果。
[0015] 所述柔性传动件可选用钢索和同步带等,进一步优选,所述定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均为链轮,所述柔性传动件为链条,通过链轮与链条的配合,链条在链轮上不会滑离,能够提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的同步性,保证合模的效果。
[0016]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二气缸。由于气缸的控制精度相对较低,因此,当驱动机构为气缸时,本发明中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能够使模具同步运作的合模,从而克服气缸精度较差、难以实现模具同步合模的技术问题。
[0017]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
[0018] 进一步优选,所述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和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的定轮位于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一气缸的位置,所述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的定轮位于所述支架上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位置。上述的设置使得两个模具同步联动机构相对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的同步性,提高合模的效果。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通过柔性传动件绕过所述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相对运动,从而完成合模。在优选方案中,增加了导轮,利用导轮的换向作用,从而控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运作,解决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运动不同步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和脱模过程的同步性。
[0021] 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结构设计新颖、巧妙,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适用于各种同步合模领域,易于推广利用,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其中1为导轮,2为柔性传动件,3为固定螺栓,4为定轮,5为第一气缸,6为第一导轮,7为第一模具,8为柔性传动件,9为偏心涨紧轮,10为第二模具,11为第二导轮,12为固定螺栓,13为定轮,14为第二气缸,15为第二导轮,16为偏心涨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包括:支架(未画出),主要作为各部件安装的一个安装架;相互配合的第一模具7(即上模架)和第二模具10(即下模架),相互配合完成合模;安装在支架上用于驱动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合模的驱动机构;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图1中为两个,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和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至少为一个,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至少包括柔性传动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定轮,柔性传动件绕过定轮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上。如在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至少包括柔性传动件2以及固定在支架上的定轮4,柔性传动件2绕过定轮4的两端分别牵引在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上,这种最简单的具体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同步运作,从而实现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合模和脱模过程的同步性。但是该种最简单的实施方式效果不是最理想。
[0026] 在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模具7上的第一导轮以及设置在第二模具10上的第二导轮,柔性传动件绕过定轮的两端再分别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绕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柔性传动件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的合模处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定轮的位置。如在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模具7上的第一导轮1以及设置在第二模具10上的第二导轮15,柔性传动件2绕过定轮4的两端再分别绕过第一导轮1和第二导轮15,柔性传动件2绕过第一导轮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定轮4的位置,柔性传动件2绕过第二导轮15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的合模处的位置。在第一模具7上设置第一导轮1和在第二模具10上设置第二导轮15,通过导轮的换向作用,提高实现合模时的同步性。
[0027]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只要至少有一个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存在,就能够实现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合模和脱模过程的同步性,但是效果不是最理想。
[0028] 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用于驱动第一模具7的第一气缸5(即上气缸)和用于驱动第二模具10的第二气缸14(即下气缸)。由于气缸的控制精度相对较低,因此,当驱动机构为气缸时,本发明中模具同步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同步运行合模。
[0029] 效果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和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其中,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的定轮4位于支架上靠近第一气缸5的位置,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中的定轮13位于支架上靠近第二气缸14的位置。上述的设置使得两个模具同步联动机构相对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合模的同步性,提高合模的效果。
[0030] 第一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包括柔性传动件2、固定在支架上的定轮4、设置在第一模具7上的第一导轮1以及设置在第二模具10上的第二导轮15,定轮4靠近第一气缸5,柔性传动件2可选用钢索、同步带、链条等,柔性传动件2具体选用链条,定轮4、第一导轮1和第二导轮15均为链轮,链条在链轮上不会滑离,能够提高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合模的同步性。柔性传动件2绕过定轮4的两端再分别绕过第一导轮1和第二导轮15,柔性传动件2绕过第一导轮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定轮4的位置,采用固定螺栓3固定在支架上该位置,柔性传动件2绕过第二导轮15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的合模处的位置,通过偏心涨紧轮16固定在该位置,偏心涨紧轮16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柔性传动件2的张紧度。
[0031] 第二模具同步联动机构包括柔性传动件8、固定在支架上的定轮13、设置在第一模具7上的第一导轮6以及设置在第二模具10上的第二导轮11,定轮13靠近第二气缸14,柔性传动件8可选用钢索、同步带、链条等,柔性传动件8具体选用链条,定轮13、第一导轮6和第二导轮11均为链轮,链条在链轮上不会滑离,能够提高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合模的同步性。柔性传动件8绕过定轮13的两端再分别绕过第一导轮6和第二导轮11,柔性传动件8绕过第二导轮11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定轮13的位置,采用固定螺栓12固定在支架上该位置,柔性传动件8绕过第一导轮6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靠近第一模具7和第二模具10的合模处的位置,通过偏心涨紧轮9固定在该位置,偏心涨紧轮9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柔性传动件8的张紧度。
[0032] 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33] 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的最优选结构中,在合模过程中,当第二气缸(下气缸)14的动作落后于第一气缸(上气缸)5的动作时,第一气缸5会通过柔性传动件2(即链条)拉动第二模具10(下模架),使得第二气缸14的动作与第一气缸5的动作同步;同理,当第一气缸5的动作落后于第二气缸14的动作时,第二气缸14会通过柔性传动件8拉动第一模具7(上模架),使得第一气缸5的动作与第二气缸14的动作同步,从而实现合模过程的同步。
[0034] 在脱模过程中,当第一气缸(上气缸)5的动作落后于第二气缸(下气缸)14的动作时,第二气缸14会通过柔性传动件2拉动第一模具7(上模架),使得第一气缸5的动作与第二气缸14的动作同步;同理当第二气缸14的动作落后于第一气缸5的动作时,第一气缸5会通过柔性传动件8拉动第二模具10,使得第二气缸14的动作与第一气缸5的动作同步,从而实现脱模过程的同步。
[003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同步合模装置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