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80068515.5

文献号 : CN1030685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铃木知子小林良正坂本加乃舆田晋也太田光洋

申请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通过使构成热转印片的底涂层具有挠性、耐热性,从而即使施加高热能也难以发生断裂,高速印相适应性优异的热转印片。所述热转印片的特征在于,是在基材片的一面上形成有热转印性色料层,在上述基材片的另一面上隔着底涂层而形成有耐热润滑性层的热转印片,上述底涂层至少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

权利要求 :

1.一种热转印片,其特征在于,包含:基材片、在所述基材片的一面上设置的热转印性色料层、和在所述基材片的另一面上隔着底涂层而设置的耐热润滑性层,所述底涂层至少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交联剂为选自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水系钛螯合剂、铝螯合剂和氯氧化锆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为1,6-己二异氰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数均聚合度为1000~

35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底涂层还包含水系聚氨酯和/或水系聚酯作为粘接性赋予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底涂层还包含抗静电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耐热润滑性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润滑材和聚乙烯蜡,所述粘合剂树脂包含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多异氰酸酯树脂,所述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羟值为9质量%以上,所述多异氰酸酯树脂中的异氰酸酯基与所述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羟基的基数的摩尔比-NCO/-OH为0.3~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或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热转印片,所述润滑材包含硬脂酸锌和硬脂基磷酸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印片,在耐热润滑性层中,包含按固体成分换算为30~

90质量%的所述粘合剂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印片,在耐热润滑性层中,包含按固体成分换算为5~

40质量%的所述润滑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印片,在耐热润滑性层中,包含按固体成分换算为1~

30质量%的所述聚乙烯蜡。

说明书 :

热转印片

技术领域

[0001] 作为利用了热转印的图像形成时的热转印片,已知在聚酯膜等基材片的一面上设置有含有升华性染料的热升华性色料层的升华型热转印片、代替热升华性色料层而设置有由包含着色剂的热熔融组合物形成的熔融转印性色料层的热熔融型热转印片。在这些热转印片中,为了防止基材片与热打印头(thermal head)之间的熔合,一般在基材片的与色料层相反的面上设置耐热润滑性层,或者还在基材片与耐热润滑性层之间进一步设置底涂层(primer layer)。
[0002] 然而,随着近年来的打印机的高速化,由热打印头发出的热能倾向于日益增加,产生由耐热润滑性层与热打印头的熔合引起的粘附(sticking)、印相褶皱、墨带断裂等问题。为了实现打印机的高速印相,虽然致力于耐热润滑性层的更加高耐热化,但可知如果使用以往的底涂层,则底涂层由于热能而软化,从而耐热润滑性层流动而产生印相缺陷等,耐热润滑性层不能充分地表现其性能。
[0003] 例如,日本特开2001-165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底涂层含有磺化聚苯胺作为抗静电剂、含有具有一定粘性和弹性的树脂作为底涂成分的热转印片。由此,通过将底涂层的高温下的粘弹性维持得高,从而可以防止由印相时的底涂层的热损伤所引起的热转印片的褶皱。
[0004]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转印片中,难以说能够充分耐受随着近年来打印机高速化的热打印头的热能的增加,期望耐热性更优异的热转印片。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获得了以下认识:通过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作为底涂层的材料,可以形成具有挠性和耐热性的底涂层。于是发现,设置有这样的底涂层的热转印片即使在高速印相时施加高热能,也难以发生断裂等。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使构成热转印片的底涂层具有挠性、耐热性,从而即使施加高热能也难以发生断裂、高速印相适应性优异的热转印片。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1]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的特征在于,包含:基材片、在上述基材片的一面上设置的热转印性色料层、和在上述基材片的另一面上隔着底涂层而设置的耐热润滑性层,上述底涂层含有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
[0012] 发明的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作为构成热转印片的底涂层的材料,从而可以形成具有挠性和耐热性的底涂层。其结果是,通过对底涂层赋予挠性和耐热性,可以防止高速印相时的热转印片的断裂。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热转印片的概略截面图。
[0015] 图2为显示热转印片的断裂评价部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0017]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具有下述层构成:在基材片21的一面上设置有热转印性色料层22,在基材片21的另一面上隔着底涂层23而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24。
[0018] 本发明中,为了对底涂层23赋予挠性、粘弹性、强度、耐热性等,底涂层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作为必须成分。以下,对构成热转印片的各层进行说明。
[0019] [基材片]
[0020] 构成本发明的热转印片的基材片的材料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材料,此外,即使为以往公知的材料以外的材料,只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热性和强度就可以使用。可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1,1-二氯乙烯、聚酰亚胺、尼龙、乙酸纤维素、离子交联聚合物等的树脂膜、电容器纸、蜡纸等纸类、无纺布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将它们任意组合而成的叠层体。其中,优选为能够薄膜化且便宜的通用性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21] 基材片的厚度可以以使强度、耐热性等为适当的方式根据材料进行适当选择,通常优选为0.5~50μm左右,更优选为1~20μm,进一步更优选为1~10μm。
[0022] 对于基材片,为了提高其与相邻的层的粘接性,可以对其实施表面处理。作为上述表面处理,可以应用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放射线处理、粗面化处理、化学药品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接枝化处理等公知的树脂表面改性技术。上述表面处理可以仅实施1种,也可以实施2种以上。本发明中,在上述表面处理中,从制造适应性优异、且成本低方面考虑,优选为电晕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
[0023] [热转印性色料层]
[0024]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在基材片的一面上设置有热转印性色料层。在热转印片为升华型热转印片的情况下,形成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层作为热转印性色料层,在热转印片为热熔融型热转印片的情况下,形成含有由包含着色剂的热熔融组合物构成的热熔融性油墨的层。另外,在本发明的热转印片中,可以在连续的1片基材片上以面顺序设置含有升华性染料的层区域、和含有由包含着色剂的热熔融组合物构成的热熔融性油墨的层区域。以下,将升华型热转印片的情况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升华型热转印片。
[0025] 热转印性色料层的材料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染料,但优选作为印相材料具有良好特性的材料,例如,具有充分的着色浓度,不会因为光、热、温度等而变色褪色的材料。例如,作为红色染料,可举出MS Red G(三井东压化学社制)、Macrolex Red Violet R(バイエル社制)、CeresRed7B(バイエル社制)、Samaron Red F3BS(三菱化学社制)等,作为黄色染料,可举出ホロンブリリアントイエロー6GL(クラリアント社制)、PTY-52(三菱化成社制)、マクロレックスイエロー6G(バイエル社制)等,作为蓝色染料,可举出カヤセットブルー714(日本化药社制)、ワクソリンブルーAP-FW(ICI社制)、ホロンブリリアントブルーS-R(サンド社制)、MSブルー100(三井东压化学社制)等。
[0026] 作为用于担载上述染料的粘合剂树脂,可举出例如,乙基纤维素树脂、羟基乙基纤维素树脂、乙基羟基纤维素树脂、甲基纤维素树脂、乙酸纤维素树脂等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乙烯基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酰胺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等。其中,从耐热性、染料的转移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为纤维素系、乙烯基系、丙烯酸系、聚氨酯系、聚酯系等的树脂。
[0027] 作为热转印性色料层的形成方法,可举出例如以下方法。在上述染料和粘合剂树脂中根据需要添加脱模剂等添加剂,使其溶解在甲苯、甲基乙基酮等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或分散在水中,通过例如凹版印刷法、使用了凹版的逆转辊涂布法、辊式涂布、棒式涂布等形成方法,将所得的热转印性色料层用涂覆液(溶解液或分散液)涂布在基材片的一面上,进行干燥而形成。热转印性色料层的厚度为0.2~5.0μm左右,此外,热转印性色料层中的升华性染料的含量为5~90重量%,优选为5~70重量%。
[0028] [保护层]
[0029]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可以在与热转印性色料层同一面侧以面顺序设置保护层。通过在热转印显像片上转印色料后,转印该保护层来被覆图像,从而可以保护图像免受光、气体、液体、摩蹭等。
[0030] [耐热润滑性层]
[0031] 在基材片的与设置有热转印性色料层的面相反的面上隔着底涂层而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这里,所谓耐热润滑性层,是指为了防止由于基材片与热打印头之间的熔合而妨碍热打印头的平滑移动性,而设置于基材片的与设置有热转印性色料层的面相反侧(与热打印头接触的一侧)的层。耐热润滑性层将具有耐热性的粘合剂树脂、和发挥热脱模性剂或润滑剂作用的物质作为基本的构成成分。形成耐热润滑性层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以往公知的粘合剂树脂都可以使用。可举出例如,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聚乙烯基乙酰缩醛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
[0032]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在以在线(inline)工序制造热转印片的情况下,即,在基材片的一面上形成底涂层和耐热润滑性层,同时在基材片的另一面上形成热转印性色料层,从而连续地制造热转印片那样的情况下,作为粘合剂树脂,优选使用下述粘合剂树脂:包含羟值为9质量%以上那样的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多异氰酸酯树脂,并且多异氰酸酯树脂中的异氰酸酯基与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羟基的基数的摩尔比(-NCO/-OH)为0.3~2.0的范围。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的“羟值”,是指树脂聚合物中的、具有羟基的单体成分的比例,是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成分的质量相对于树脂聚合物整体的质量的比例(质量%)而算出的值。
[0033] 如上所述,在热转印片的制造工序中,暂且制作在基材片的一面上形成有耐热润滑性层的片,然后,在该片的与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的侧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热转印性色料层那样的情况下(即,通过离线来制造热转印片的情况),在形成耐热润滑性层时可以充分花费时间,因此作为一直以来构成耐热润滑性层的树脂粘合剂,使用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与多异氰酸酯树脂的混合物。然而,在基材片的一面上形成耐热润滑性层后(或与此同时),在基材片的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热转印性色料层那样的情况下(即,以在线工序制造热转印片那样的情况),需要在短时间使耐热润滑性层中的粘合剂树脂充分地固化,因此如日本特开2009-132089号公报所记载地那样,使用了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有机硅树脂等。然而,在使用聚酰胺系树脂作为粘合剂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印相时的热打印头的加热温度,耐热性有时会不充分。
[0034] 此外,如果将热转印片以卷状的形态保存,则有时有机硅成分从耐热润滑性层渗出,会发生染料从色料层向耐热润滑性层转移,向色料层的其它颜色的部分再转移,所谓的反移回退(kickback)现象。在本发明中,即使在以在线工序制造热转印片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上述粘合剂树脂,也可获得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热转印片,并且,通过将上述粘合剂树脂与上述特定的润滑剂进行组合,从而即使以卷状的形态保存热转印片,也可以抑制反移回退的发生。
[0035] 作为用作粘合剂的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乙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乙基羟基乙基纤维素、羟基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硝化棉等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乙烯基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聚乙酰缩醛树脂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改性或氟性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其中,可以优选使用分子中具有大量羟基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聚乙酰缩醛树脂等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
[0036] 特别是,在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中,如果以往的离线制造中使用的那样的聚乙烯醇缩醛应用于在线制造,则有时热转印片的耐热性变得不充分,但通过使用羟值为9质量%以上的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可以显著地改善热转印片的耐热性。在本发明中,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的羟值优选为25质量%以下。如果聚乙烯醇缩醛的羟值超过25质量%,则在用于溶解粘合剂树脂的乙酸乙酯、甲苯、甲基乙基酮等溶剂中树脂不易溶解。作为羟值为9~25质量%的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具体而言,可举出电气化学株式会社制的#3000-
1、#3000-2、#3000-4、#3000-K、#4000-1、#4000-2等。
[0037] 作为固化剂而使用的多异氰酸酯树脂使上述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利用其羟基来交联,使耐热润滑性层的涂膜强度或耐热性提高。作为多异氰酸酯,已知以往各种多异氰酸酯,其中期望使用芳香族系异氰酸酯的加合物。作为芳香族系多异氰酸酯,可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1,5-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对苯撑二异氰酸酯、反式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三(异氰酸酯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特别优选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或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0038] 以使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与上述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中的羟基的基数的摩尔比(-NCO/-OH)为0.3~2.0的范围那样的量添加多异氰酸酯。如果多异氰酸酯的使用量过少,则交联密度低,耐热性变得不充分,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多异氰酸酯的使用量过多,则产生难以控制所形成的涂膜的收缩,或固化时间变长,或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残存在耐热润滑性层中并与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反应等问题。多异氰酸酯的具体使用量相对于构成耐热润滑性层的上述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100质量份为5~200质量份的范围是适合的。
[0039] 作为与上述粘合剂树脂配合的热脱模剂或润滑剂,可以使用一种或并用使用例如,聚乙烯蜡、石蜡、金属皂、高级脂肪酸的酰胺、高级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盐类、磷酸酯、硅油、有机硅改性聚合物、含氟树脂、二硫化钼等以往公知的物质。其中,从它们的润滑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聚乙烯蜡、金属皂、磷酸酯、有机硅改性聚合物。此外,作为粘合剂树脂,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多异氰酸酯树脂的情况下,作为润滑剂,优选使用金属皂。通过含有金属皂作为润滑材,从而可以降低转印能量为中间能量或高能量进行印字时的热转印片与热打印头的摩擦系数。作为这样的金属皂,可举出例如,烷基磷酸酯的多价金属盐、烷基羧酸的金属盐等。此外,在本发明中,在这些金属盐中,可以优选使用硬脂酸锌和/或硬脂基磷酸锌。
[0040] 此外,作为聚乙烯蜡,可以优选使用密度为0.94~0.97的聚乙烯蜡粒子(将聚乙烯蜡微粉末化成粒状而成)。作为聚乙烯蜡,有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蜡,低密度聚乙烯多数包括在结构上在乙烯聚合物中存在支链,与此相对,高密度聚乙烯比较而言将聚乙烯的直链状结构构成为主体。聚乙烯蜡可以优选使用其粒径以平均粒径计为15μm以下、特别是7~12μm的平均粒径的聚乙烯蜡。如果粒径过小,则对耐热润滑性层赋予润滑性的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粒径过大,则在热打印头上易于附着气体。此外,聚乙烯蜡粒子的形状可以为球状、角状、柱状、针状、板状、不定形状等,但在本发明中,从对耐热润滑性层赋予润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球状粒子的形态,在赋予优异的润滑性的同时,气体不易附着于热打印头。通过使聚乙烯蜡的平均粒径为上述范围,可以在耐热润滑性层的表面上突出高密度聚乙烯蜡,使热转印片具有适当的润滑性。
[0041] 优选相对于耐热润滑性层的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以0.5~8质量%的比例含有聚乙烯蜡粒子。如果其含量过少,则耐热润滑性层的润滑性降低,此外,如果其含量过多,则气体易于附着于热打印头。此外,聚乙烯蜡的熔点优选为110~140℃。如果其熔点过低,则热转印片的保存性降低,或在耐热润滑性层的涂覆后的干燥工序中,聚乙烯蜡本身熔融,阻害耐热润滑性层的润滑性,另一方面,如果熔点过高,则由于耐热润滑性层的表面凹凸,热转印时的色料的转印易于变得不均匀。另外,熔点的测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进行测定。
[0042] 另外,耐热润滑性层中,为了使其与后述的底涂层的粘接性提高,可以添加交联剂。在选择得不到与后述的底涂层的所期望的粘接性的粘合剂树脂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作为交联剂,可举出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钛螯合剂、钛醇盐等。
[0043]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的形成方法,可举出例如以下方法。可以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中根据需要添加交联剂、固化促进剂、润滑剂、填料等添加剂,使其溶解在甲苯、甲基乙基酮、甲醇、异丙醇等有机溶剂中或分散在水中,通过例如凹版印刷法、使用了凹版的逆转辊涂布法、辊式涂布、棒式涂布等形成方法,在基材片上隔着底涂层而涂布所得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溶解液或分散液),进行干燥、固化来形成。耐热润滑性层的涂布量优选以干燥后2
的固体成分计为0.1~4.0g/m。
[0044] 优选耐热润滑性层的厚度为0.05~5μm,优选为0.1~1μm。在其膜厚薄于0.05μm的情况下,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的效果不充分,此外如果厚于1μm,则从热打印头向热转印性色料层的热传递变差,产生印字浓度降低这样的缺点。在基材片上设置耐热润滑性层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含有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与多异氰酸酯的交联反应,优选进行加热,但在通过在线工序来制造热转印片的情况下,为了不对热转印性色料层带来热的影响,优选在基材片上设置耐热润滑性层后设置热转印性色料层。
[0045] [底涂层]
[0046] 在耐热润滑性层与基材片之间设置的底涂层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作为必须成分。所谓底涂层,是指为了使耐热润滑性层与基材片的粘接性提高,或进一步减轻基材片所受的由来自热打印头的热带来的损伤,而在耐热润滑性层与基材片之间形成的层。本发明中,通过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作为底涂层的材料,可以形成不仅挠性、耐热性,而且与基材片、耐热润滑性层的粘接性优异的底涂层。而且通过设置这样的底涂层的热转印片,即使在高速印相时施加高热能,也难以发生断裂等,高速印相适应性优异。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聚乙烯醇系树脂”,是指重复单元结构的80摩尔%以上为乙烯醇那样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0047] 底涂层所含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数均聚合度优选为1000~3500。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以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耐热性和挠性的底涂层,此外,聚合度越高,则耐热性越高。作为可以用于底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举出例如,ゴーセノールKH-20(日本合成化学社制)、ゴーセノールN-300(日本合成化学社制)、クラレポバールPVA-235(クラレ社制)、クラレポバールPVA-117(クラレ社制)等聚乙烯醇、作为具有乙酰乙酰基并富于反应性的乙酰乙酰化聚乙烯醇的ゴーセファイマーZ-200、Z-320(日本合成化学社制)、将聚乙烯醇的一部分醇基进行了缩醛改性的水系聚乙烯醇缩乙醛エスレックKX系列(积水化学社制)、エスレックKW系列(积水化学社制)等。另外,聚乙烯醇的缩醛化度优选为0~20摩尔%,更优选为0~11摩尔%。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含量相对于底涂层的全部固体成分量优选为20~70质量%,更优选为30~60质量%,进一步更优选为30~40质量%。如果为上述范围,则作为材料的操作容易,此外,可以形成具有良好的挠性、耐热性、强度等的底涂层。
[0048] 作为底涂层所含的交联剂,只要可以将聚乙烯醇系树脂交联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水系钛螯合剂、铝螯合剂、氯氧化锆化合物、乙二醛、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二羟甲基脲等。其中,从可以对底涂层赋予优异的挠性、耐热性和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水系钛螯合剂、铝螯合剂和氯氧化锆化合物。
[0049] 作为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以往公知的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均可以使用。可举出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DI)等。其中,从挠性优异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为1,6-己二异氰酸酯。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以デュラネートWB40(旭化成工业社制)、デュラネートWB40(旭化成工业社制)、デュラネートWT30(旭化成工业社制)等商品名市售的产品。所谓水分散型异氰酸酯,是指下述材料:通过在水中以内包异氰酸酯基的状态进行分散,从而可以稳定地保持活性的异氰酸酯基,将油墨稳定化,此外通过使水挥发,从而可以使异氰酸酯基与外部的树脂等反应。异氰酸酯基(-NCO)相对于羟基(-OH)的比例优选为-OH/-NCO=4/1~1/1的范围。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获得适合的交联密度,可以形成具有适度的弹性和挠性、而且基材片与耐热润滑性层的粘接性也良好的涂膜。此外,由于不产生过剩的交联剂,因此不会引起来源于交联剂彼此的结合的热打印头气体的发生、挠性的降低。
[0050] 此外,作为水系钛螯合剂,可以优选使用オルガチックスTC-300、オルガチックスTC-310、オルガチックスTC-315(都为マツモトファインケミカル社制)等,此外,作为铝螯合剂,可以优选使用アルミキレートD(川研ファインケミカル社制)等,作为氯氧化锆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オルガチックスZB-126(マツモトファインケミカル社制)等市售品。
[0051] 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的合计含量相对于构成底涂层的全部固体成分量优选为65~100质量%,更优选为80~100质量%。此外,交联剂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底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的合计含量优选为10~75质量%,更优选为25~60质量%。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以形成具有所期望的挠性、耐热性、强度等的底涂层。另外,通过使用这些交联剂,可以仅以干燥工序而形成牢固的交联结构,因此制造工序的操作效率优异。
[0052] 关于底涂层,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优选含有水系聚氨酯或水系聚酯。这些添加物只要可以对底涂层赋予粘接性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物质。作为水系聚氨酯,可以优选使用例如,以AP-40(DIC社制)的商品名市售的产品。此外,作为水系聚酯,可以优选使用例如,以WR-961(日本合成化学社制)的商品名市售的产品。另外,这些粘接性赋予剂的含量相对于构成底涂层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优选在2.5~50质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30质量份的范围内。如果粘接性赋予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可获得适合的交联密度,可以形成具有适度的粘弹性和挠性、而且基材片与耐热润滑性层的附着性也良好的涂膜(底涂层)。此外,由于不产生过剩的交联剂,因此不引起来源于交联剂彼此的结合的热打印头上的气体的发生、挠性的降低。
[0053] 底涂层优选还含有抗静电剂。通过含有抗静电剂,可以对本发明的热转印片赋予抗静电性能。作为抗静电剂,可以使用例如,氧化锡等金属氧化物的微粉末。此外,也可以使用磺化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等具有π电子共轭系结构的导电性材料。
[0054] 上述底涂层中,为了缩短聚醇树脂与交联剂的反应时间,可以含有固化促进剂。作为固化促进剂,可举出叔胺等。
[0055] 作为底涂层的形成方法,可举出例如以下方法。可以在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中根据需要添加固化促进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使其分散在水中,通过例如凹版印刷法、使用了凹版的逆转辊涂布法、辊式涂布、棒式涂布等形成方法,在基材片上涂布所得的底涂层用涂覆液(分散液),进行干燥、固化来形成。另外,作为用于分散的溶剂,除了上述水以外,还可以优选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乙二醇单丁基醚等2
醇与水的混合溶剂。底涂层的涂布量优选以干燥后的固体成分计为0.01~5.0g/m。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获得具有良好的挠性、耐热性、强度、粘接性的底涂层。如果低于0.01g/
2
m,则所形成的底涂层与基材片的粘接性变得不充分,此外,底涂层的抗静电性能变得不充
2
分。如果超过5.0g/m,则不会与所形成的底涂层的厚度成比例地提高底涂层的耐热性,因此不仅经济上变得不利,而且从热打印头向热转印色料层的热传导性降低,印相浓度降低,
2
因此不优选。另外,更优选的上限为1.0g/m。
[0056] [其它层]
[0057]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只要是在基材片的一面上设置有热转印性色料层,在上述基材片的另一面上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的热转印片,则可以设置有粘接层、剥离层、脱模层或底衬层等其它层作为保护层。
[0058] <使用了热转印片的图像形成方法>
[0059] 本发明的热转印片,可以从上述基材的耐热润滑性层侧使用热打印头等对与印相部相当的地方进行加热、加压,使色料转印至被转印材来进行印字。作为进行热转印时所使用的打印机,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热转印打印机。
[0060] 在本发明的热转印片为热升华型的热转印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热转印显像片等作为上述被转印材。热转印显像片在基材上的一面上设置有染料接受层。以下,对构成热转印显像片的各层进行说明。
[0061] 构成热转印显像片的基材层具有保持接受层的功能,但由于在热转印时施加热,因此优选即使在加热了的状态下也具有在操作上没有障碍的程度的机械强度。作为这样的基材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电容器纸、玻璃纸、硫酸纸、合成纸(聚烯烃系、聚苯乙烯系等)、道林纸、美术纸、铜版纸、铸涂纸、壁纸、装裱用纸、合成树脂或乳液含浸纸、合成橡胶胶乳含浸纸、合成树脂内添纸、卡纸等、纤维素纤维纸、作为将纤维素纸的表里用聚乙烯涂布后的银盐照片的印相用纸的基材而使用的树脂显相纸、或聚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偏1,1-二氯乙烯等的各种塑料膜或片,此外,还可以使用在这些合成树脂中添加白色颜料、填充剂而成膜,在基材内部具有微细空隙(microvoid)的膜(多孔质膜)。
[0062] 此外,由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而得到的叠层体也可以作为基材层使用。作为代表性的叠层体的例子,可举出纤维素纤维纸与合成纸、或纤维素纤维纸与塑料膜或片叠层而成的合成纸。这样的叠层合成纸可以为2层体,但为了体现基材的手感、质感,可以为在纤维素纤维纸(作为芯材使用)的两面上贴合有合成纸、塑料膜、多孔质膜的3层体或3层以上的叠层体。此外,可以为在铜版纸、树脂显相纸、塑料膜等的表面上涂设分散有中空粒子的树脂层而赋予了绝热性的叠层体。
[0063] 关于上述叠层体的贴合方法,干式层压、湿式层压、挤压等方法均可。此外,作为叠层上述那样的中空粒子层的方法,可以使用凹版涂布、逗点涂布、刮板涂布、模涂布、狭缝涂布、帘式涂布等涂布方法,但不限于此。
[0064] 这些贴合基材或叠层基材的厚度可以为任意的,一般通常为10~300μm左右的厚度。此外,在上述那样的基材与在其表面所形成的层的附着力不足的情况下,优选对其表面实施各种底涂处理、电晕放电处理。此外,在设置中空粒子层的情况下,从附着性、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狭缝涂布、帘式涂布方式在与接受层或其它层同时进行重层涂布。
[0065] 基材层上设置的染料接受层用于接受从热转印片转移来的升华染料,维持所形成的图像。作为用于形成接受层的树脂,可举出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苯乙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明胶及其衍生物等。另外,这些树脂材料可以2种以上混合使用。
[0066] 对于热转印显像片,为了提高其与热转印片的脱模性,可以在染料接受层中含有脱模剂。作为脱模剂,可举出聚乙烯蜡、酰胺蜡、テフロン(注册商标)粉末等固体蜡类、氟系或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硅油、反应性硅油、固化型硅油等各种改性硅油、各种有机硅树脂等,其中优选为硅油。作为上述硅油,还可以使用油状的硅油,但优选为固化型的硅油。作为固化型硅油,可举出反应固化型、光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等,特别优选为反应固化型、催化剂固化型的硅油。
[0067] 这些固化型硅油的添加量优选为构成染料接受层的树脂的0.5~30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使上述脱模剂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而涂布在接受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后,进行干燥,从而设置脱模剂层。脱模剂层的厚度为0.01~5.0μm,特别优选为0.05~2.0μm。另外,如果在形成染料接受层时添加硅油来形成,则在涂布后使表面所渗出的硅油固化也可以形成脱模剂层。另外,在上述染料接受层的形成时,为了提高染料接受层的白度而进一步提高转印图像的鲜明度,可以添加氧化钛、氧化锌、高岭土、粘土、碳酸钙、微粉末二氧化硅等颜料、填充剂。此外,也可以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癸二酸酯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等增塑剂。
[0068] 在基材层与染料接受层之间,为了赋予染料接受层与基材的粘接性、白度、缓冲性、隐蔽性、抗静电性、卷曲防止性等,可以设置以往公知的所有中间层。作为中间层所用的粘合剂树脂,可举出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环氧树脂、纤维素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关于这些树脂中的具有活性羟基的树脂,还可以将它们的异氰酸酯固化物作为粘合剂。
[0069] 此外,中间层中,为了赋予白色性、隐蔽性,优选添加氧化钛、氧化锌、碳酸镁、碳酸钙等填料。此外,为了提高白色性,可以添加 系化合物、苯并咪唑系化合物、苯并唑系化合物等作为荧光增白剂,或为了提高印相物的耐光性,可以添加受阻胺系化合物、受阻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等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或抗氧化剂,或为了赋予抗静电性,可以添加阳离子系丙烯酸树脂、聚苯胺树脂、各种导电性填料等。中间层的涂2
覆量在干燥状态下优选为0.5~30g/m 左右。
[0070] 作为中空层所含的树脂粘合剂,优选使用水不溶性疏水性聚合物以微细粒子的形式分散于水溶性的分散介质中而得的乳液、亲水性粘合剂。作为这样的乳液,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酯系、聚氨酯系、SBR(丁苯橡胶)系、聚氯乙烯系、聚乙酸乙烯酯系、聚偏1,1-二氯乙烯系、聚烯烃系等乳液,可以根据需要将它们2种以上混合使用。此外,作为亲水性粘合剂,可举出明胶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支链淀粉、羧基甲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葡聚糖、糊精、聚丙烯酸及其盐、琼脂、κ-角叉菜聚糖、λ-角叉菜聚糖、ι-角叉菜聚糖、酪蛋白、黄原酸胶、刺槐豆胶、藻酸、以及阿拉伯树胶,特别优选为明胶。通过使用这样的亲水性粘合剂,可以提高染料接受层和与染料接受层相接的层的层间粘接性。特别是在通过水系涂布和同时重层涂布方式来形成各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明胶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将各涂覆液的粘度调整至所期望的范围,获得所期望的膜厚。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明胶,优选为例如RR、R和CLV(新田ゼラチン(株)制)等。
[0071] 实施例
[0072]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记载任何限制。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配合比例的“份”为质量基准。
[0073] <实施例1>
[0074] 在厚度4.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的一面上通过凹版印刷法涂布2
(干燥涂布量:0.2g/m)底涂层用涂覆液A,进行干燥,形成底涂层,在底涂层上,通过凹版
2
印刷法涂布(干燥涂布量:0.4g/m)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A,进行干燥,形成耐热润滑性层。接着,在基材片的与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的侧相反的面的一部分上,利用凹版印刷机以
2
使干燥涂布量为0.10g/m 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衬层层用涂覆液,进行干燥,形成底衬
2
层。接着,在底衬层上,利用凹版印刷机,以使各层的干燥涂布量为0.6g/m 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黄色染料层涂覆液(Y)、品红色染料层涂覆液(M)和青色染料层涂覆液(C),进行干燥,形成依次以面顺序反复形成有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和青色染料层的热转印性色料层。
[0075] 底涂层用涂覆液A组成
[0076]
[0077] 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A组成
[0078]
[0079]
[0080] 底衬层用涂覆液
[0081]
[0082] <黄色染料层用涂覆液(Y)>
[0083]
[0084]
[0085] <品红色染料层用涂覆液(M)>
[0086]
[0087]
[0088] <青色染料层用涂覆液(C)>
[0089]
[0090] 接下来,在基材片的与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的侧相反的面的一部分上,使用凹版印刷机以使固体成分换算为1.0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脱模层涂覆液,进行干燥,形成脱模层后,在脱模层上,利用凹版印刷机,以使干燥涂布量为0.10g/m2的方式涂布上述底衬层涂覆液,进行干燥,形成底衬层,然后在该底衬层上,使用凹版印刷机以使固体成分换算为1.5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保护层用涂覆液,进行干燥,形成保护层,从而获得在基材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耐热润滑性层,在基材层的另一面上设置有底涂层/染料层(Y、M、C)的叠层与脱模层/底衬层/保护层的叠层的热转印片。
[0091] <脱模层用涂覆液>
[0092]
[0093] <保护层用涂覆液>
[0094]
[0095]
[0096] <实施例2>
[0097]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098] 底涂层用涂覆液B组成
[0099]
[0100] <实施例3>
[0101]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02] 底涂层用涂覆液C组成
[0103]
[0104]
[0105] <实施例4>
[0106]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07] 底涂层用涂覆液D组成
[0108]
[0109] <实施例5>
[0110]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11] 底涂层用涂覆液E组成
[0112]
[0113] <实施例6>
[0114]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F,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15] 底涂层用涂覆液F组成
[0116]
[0117]
[0118] <实施例7>
[0119]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20] 底涂层用涂覆液G组成
[0121]
[0122] <实施例8>
[0123]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H,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24] 底涂层用涂覆液H组成
[0125]
[0126] <实施例9>
[0127]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I,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28] 底涂层用涂覆液I组成
[0129]
[0130]
[0131] <实施例10>
[0132]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J,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33] 底涂层用涂覆液J组成
[0134]
[0135] <实施例11>
[0136]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K,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37] 底涂层用涂覆液K组成
[0138]
[0139] <实施例12>
[0140]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L,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41] 底涂层用涂覆液L组成
[0142]
[0143]
[0144] <实施例13>
[0145]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46] 底涂层用涂覆液M组成
[0147]
[0148] <实施例14>
[0149] 使用下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50] 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B组成
[0151]
[0152]
[0153] <实施例15>
[0154]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55] <实施例16>
[0156]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57] <实施例17>
[0158] 使用下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59] 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C组成
[0160]
[0161]
[0162] <实施例18>
[0163]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64] <实施例19>
[0165]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66] <实施例20>
[0167] 使用下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68] 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D组成
[0169]
[0170] <实施例21>
[0171]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72] <实施例22>
[0173]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74] <实施例23>
[0175] 使用下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76] 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E组成
[0177]
[0178] <实施例24>
[0179]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80] <实施例25>
[0181] 使用上述组成的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82] <比较例1>
[0183]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N,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84] 底涂层用涂覆液N组成
[0185] 聚乙烯醇(固体成分100%,聚合度1700) 5.00份
[0186] (クラレポバールPVA-117,クラレ(株)制)
[0187] 水 95.00份
[0188] <比较例2>
[0189] 使用下述组成的底涂层用涂覆液O,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90] 底涂层用涂覆液O组成
[0191]
[0192] <比较例3>
[0193]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使用上述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B,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94] <比较例4>
[0195]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使用上述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B,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96] <比较例5>
[0197]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使用上述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E,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198] <比较例6>
[0199]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使用上述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E,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200] <比较例7>
[0201]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使用下述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F,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202] 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F组成
[0203]
[0204] <比较例8>
[0205] 作为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使用上述耐热润滑性层用涂覆液F,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升华型热转印片。
[0206] [热转印片的评价:粘接性]
[0207] 使用上述各热转印片,通过利用胶带进行的剥离试验(45°剥离)来研究与基材片的粘接性。胶带使用市售的修补带(mending tape)(尺寸:纵100mm×横12mm,ニチバン社制)。通过目视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0208] <评价基准>
[0209] 3点:底涂层没有从基材片剥离。
[0210] 1点:底涂层从基材片剥离。
[0211] 此外,将由上述获得的各热转印片与三菱电机社制升华型打印机(CP9000D)用热转印显像片组合,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印相时的摩擦力。另外,印相和摩擦力的测定中使用日本特开2003-3003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附带摩擦力测定功能的热转印打印机。
[0212] <印相条件>
[0213] 热打印头:东芝ホクト电子社制热打印头,打印头电阻值5020Ω分辨率300dpi(点/英寸,dots per inch)
[0214] 线速度:1ms/Line,(用纸输送方向的分辨率为300lpi(线/英寸,line per inch)[0215] 脉冲占空比:90%
[0216] 施加电压:30.0V
[0217] 印压:40N
[0218] 印相图像:宽度1388像素×长度945像素的尺寸且灰度0~255的渐变图像(1像素相当于1点)
[0219] 利用上述印相条件,进行中间印相灰度值的满版图案(中浓度部 灰度125)、最高印相灰度值的满版图案(高浓度部 灰度255)的印相,测定此时的动摩擦系数,采用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耐热性的评价。
[0220] 1: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上
[0221] 2:动摩擦系数为0.4以上且低于0.5
[0222] 3:动摩擦系数为0.4以下
[0223] [热转印片的评价:耐久性]
[0224] 使用由上述获得的各热转印片和シチズン·システム(株)制升华转印打印机(CW-01)用的升华热转印方式的热转印显像片,使用シチズン·システム(株)制升华转印打印机(CW-01),以Ye、Mg、Cy的染料层印相热转印显像片的灰度值255/255(施加能量最大:黑图像)的图像,目视研究印相后的热转印片的断裂的有无。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0225] 1:观察到印相后的热转印片断裂很多,观察到伸长也很多。
[0226] 2:观察到印相后的热转印片断裂少,几乎观察不到伸长。
[0227] 3:观察到印相后的热转印片断裂少,完全观察不到伸长。
[0228] 4:完全观察不到印相后的热转印片断裂,也完全观察不到伸长。
[0229] [热转印片的评价:回退(back)]
[0230] 使由上述获得的各热转印片的耐热润滑性层与品红色染料层对置,施加20kg/cm2的荷重,在40℃、湿度90%环境下保存96小时,使染料层的染料转移(反移(kick))到耐2
热润滑性层侧。使该耐热润滑性层与保护层对置,施加20kg/cm 的荷重,在50℃、湿度20%环境下保存24小时。然后,使耐热润滑性层的染料转移(回退)了的保护层转印体与显像纸(カラーインク/ペーパーセットKP-36IP,キヤノン(株)制)的显像面重叠,使用层压试验机(ラミパッカーLPD2305PRO,フジプラ(株)制),在110℃以4mm/sec/line进行转印。然后,从显像纸剥落基材片,使用グレタグ社制GRETAGSpectrolino(D65光源,视角2°)测定转印部的色调,利用下述式算出色差(ΔE﹡),基于下述基准来评价。
[0231] ΔE﹡=((对置前后的L﹡值之差)2+(对置前后的a﹡值之差)2+(对置前2 1/2
后的b﹡值之差))
[0232] 1:转印有未保存的保护层的转印物与转印有回退了的保护层转印体的转印物的色差ΔE﹡为3.5以上
[0233] 2:转印有未保存的保护层的转印物与转印有回退了的保护层转印体的转印物的色差ΔE﹡为1.5以上且低于3.5
[0234] 3:转印有未保存的保护层的转印物与转印有回退了的保护层转印体的转印物的色差ΔE﹡低于1.5
[0235] 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0236] [表1]
[0237]
[0238] 具备在聚乙烯醇系树脂中添加有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的底涂层的升华型热转印片(实施例1、2、3、4、5)都显示良好的粘接性和耐热性(挠性),与底涂层中使用聚酯的情况(比较例1、2)相比,耐热性(挠性)优异。此外,未添加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的情况(比较例3)与添加了水分散型异氰酸酯的情况(实施例1、2、3、4、5)相比,结果是粘接性、耐热性(挠性)都差。
[0239] 符号的说明
[0240] 1 热打印头
[0241] 2 热转印片
[0242] 21 基材片
[0243] 22 热转印性色料层
[0244] 23 底涂层
[0245] 24 耐热润滑性层
[0246] 3 显像片
[0247] H 断裂评价部位
[0248] S 加热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