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359466.1

文献号 : CN1031123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田真一

申请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枕结构,该头枕结构配备有头枕主体、支承头枕主体的头枕撑杆以及止挡构件,止挡构件的第一端部构造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至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止挡构件的第二端部构造成止档部,所述止档部插入到支承部中并形成有爪部,当将止挡部插入支承部中时,爪部弹性变形;当已经完全插入支承部时,爪部弹性回弹使得爪部的外直径超过支承部的内直径;并且,当止挡部在从支承部退出的方向上移动时,爪部卡在支承部的端部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头枕结构,包括:

头枕主体,所述头枕主体设置在椅背的上方并且支承乘坐者的头部;

头枕撑杆,所述头枕撑杆支承所述头枕主体,使得所述头枕主体通过所述头枕撑杆的上端侧被固定至所述头枕主体并且所述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被插入到设置于所述椅背的上端部分处的管状支承部中而能够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止挡构件,所述止挡构件的第一端部构造成固定至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的固定部,所述止挡构件的第二端部构造成插入到所述支承部中并形成有爪部的止挡部,当将所述止挡部插入所述支承部中时,所述爪部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爪部的外直径对应于所述支承部的内直径或更小,当已经完全插入所述支承部时,所述爪部弹性回弹使得所述爪部的所述外直径超过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内直径,并且,当所述止挡部在从所述支承部退出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爪部卡在所述支承部的端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结构,其中:

所述头枕撑杆构造成至少在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处具有中空管结构,并且在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的外围壁处设置有锚固孔;以及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处设置有锚固突部,并且所述锚固突部通过被插入到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中而锁合到所述锚固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枕结构,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处设置有刚度降低部,以使所述固定部能够在所述锚固突部退出所述锚固孔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结构,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止挡部处设置有刚度降低部,以使所述止挡部能够在与所述锚固突部突出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结构,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中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止挡部形成有布线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结构,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止挡部处设置有引导部,以使所述止挡部弹性变形成使得所述爪部的所述外直径变为比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内直径小的外直径。

说明书 :

头枕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乘坐者的头部的头枕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之前已知的头枕结构在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处设置有防拉出装置以防止头枕撑杆无意中从椅背退出。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JP-A)No.2006-346342中公开了一种头枕结构,其中,在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处设置有狭缝,并且旋转止挡件轴向地支承在狭缝中。通过旋转止挡件卡在设置于椅背处的头枕套筒的端部上可以阻止头枕撑杆无意中从椅背退出。
[0003] 然而,就常规的结构而言,为了在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上提供防拉出装置,需要进行诸如加工狭缝以及加工孔等多个机加工操作。防拉出装置也由诸如旋转止挡件和轴向支承旋转止挡件的轴等多个部件构造而成。因此,需要有很多步骤来组装这些部件。

发明内容

[0004]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对头枕撑杆的加工并抑制部件数量增加的头枕结构。
[0005]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头枕配备有:头枕主体,所述头枕主体设置在椅背的上方并且支承乘坐者的头部;头枕撑杆,所述头枕撑杆支承所述头枕主体,使得所述头枕主体通过所述头枕撑杆的上端侧被固定至所述头枕主体并且所述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被插入到设置于所述椅背的上端部分处的管状支承部中而能够在座椅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具有一体式结构的止挡构件,所述止挡构件的第一端部构造成固定至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的固定部,所述止挡构件的第二端部构造成插入到所述支承部中并形成有爪部的止档部,当将所述止挡部插入所述支承部中时,所述爪部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爪部的外直径对应于所述支承部的内直径或更小;当已经完全插入所述支承部时,所述爪部弹性回弹使得所述爪部的所述外直径超过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内直径;并且,当所述止挡部在从所述支承部退出的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爪部卡在所述支承部的端部上。
[000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将附接至头枕撑杆前端的止挡构件的止挡部插入设置在椅背的上端部分处的支承部中时,由于爪部的外直径弹性变形从而变为支承部的内直径或更小,使得能够将止挡部插入到支承部中。当已完全插入支持部时,止挡部弹性回弹,展开使得爪部的外直径超过支承部的内直径。因此,即使止挡构件沿退出椅背的支承部的方向移动,止挡构件也由于爪部卡在支承部的端部上而不能从支承部退出。也就是说,由于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设置了成一体式结构的止挡构件,减少了对头枕撑杆进行的加工并抑制了组件数量的增加,同时还防止头枕撑杆无意中从设置在椅背的上端部分处的支承部中退出。
[0007]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头枕结构展示出能够减少对头枕撑杆的加工并抑制部件数量增加的良好有益效果。
[0008]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头枕撑杆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其中,所述头枕撑杆构造成至少在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处具有中空管结构,并且在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的外围壁处设置有锚固孔;以及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处设置有锚固突部,并且所述锚固突部通过被插入到所述头枕撑杆的所述下端部分中而锁合到所述锚固孔中。
[0009]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通过设置在止挡构件的固定部处的锚固突部锁合到设置在头枕撑杆处的锚固孔中而将止挡构件固定至头枕撑杆。换句话说,通过简单的构造——即,设置在止挡构件的固定部处的锚固突部和设置在头枕撑杆处的锚固孔——将止挡构件固定至头枕撑杆。
[001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头枕结构展示出使得能够用简单的构造——即,设置在止挡构件的固定部处的锚固突部和设置在头枕撑杆处的锚固孔——将止挡构件固定至头枕撑杆的良好有益效果。
[0011]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头枕结构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处设置有刚度降低部,以使所述固定部能够在所述锚固突部退出所述锚固孔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0012]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由于在止挡构件的固定部处设置了刚度降低部,防止在将止挡构件的固定部插入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中时,锚固突部钩在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上。即,由于在固定部沿与设置在止挡构件的固定部处的锚固突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固定部插入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中,因此防止突出部分钩在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上。
[0013]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头枕结构展示出如下良好的有益效果:即,使得能够防止锚固突部在将止挡构件的固定部插入到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中时钩在头枕撑杆的下端部分上。
[0014]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头枕结构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止挡部处设置有刚度降低部,以使所述止挡部能够在与所述锚固突部突出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0015]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在止挡部处设置刚度降低部,以便使止挡部在与设置在固定部处的锚固突部的突出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防止设置在固定部处的锚固突部在止挡部变形时沿锚固突部退出设置在头枕撑杆处的锚固孔的方向变形。即,防止固定部在止挡部变形时从头枕撑杆退出。应该指出的是,与锚固突部的突出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并不限于与锚固突部的突出方向形成90°角的方向,而是可以在实现上述效果的范围内相对于该角度偏移。
[0016]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头枕结构展示出使得能够防止固定部在止挡部变形时从头枕撑杆退出的良好的有益效果。
[0017]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头枕结构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中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止挡部形成有布线通孔。
[0018]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在上述构造中设置有通孔。因此,例如能够将设置在头枕本体处的比如头枕显示器的电气部件的接线往椅背内部布置。因而可以减少比如因电气部件的接线被布置成从头枕主体的附近伸出而对头枕的外观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
[0019]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头枕结构展示出使得能够减少对头枕的外观设计的负面影响的良好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头枕结构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其中,在所述止挡构件的所述止挡部处设置有引导部,以使所述止挡部弹性变形成使得所述爪部的所述外直径变为比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内直径小的外直径。
[0021]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在上述构造中设置有引导部。因此,当为了车辆维护或部件更换而需要从椅背的支承部移除头枕撑杆时,可通过操作者操纵引导部来引起弹性变形,从而使爪部的外直径小于椅背的支承部的内直径。即,通过提供引导部使得从椅背移除头枕的操作变得容易。
[0022]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头枕结构展示出使得从椅背移除头枕的操作的劳务工作能够变得更容易的良好的有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23]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0024] 图1为立体图,其示出了头枕结构;
[0025] 图2A为立体图,其示出了头枕撑杆;
[0026] 图2B为放大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头枕撑杆的附接有止挡构件的下端部分;
[0027] 图3A为立体图,其示出了止挡构件;
[0028] 图3B为平面图,其示出了止挡构件;
[0029] 图3C为前视图,其示出了止挡构件;
[0030] 图3D为侧视图,其示出了止挡构件;
[0031] 图4A为立体图,其示出了将头枕撑杆插入到设置在椅背的上端部分处的支承部之前的状态;
[0032] 图4B为放大的正视图,其示出了处于开始插入支承部的入口时的状态的止挡构件;
[0033] 图4C为放大的正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插入支承部的过程中的状态的止挡构件;
[0034] 图4D为放大的正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插入支承部完成的状态的止挡构件;
[0035] 图5A为立体图,其示出了处于止挡构件在从支承部退出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的整个头枕结构;
[0036] 图5B为放大的正视图,其示出了止挡构件的爪部卡在支承部的外边缘部分上的状态;
[0037] 图5C为放大的正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正在操作引导部的状态下的止挡构件;
[0038] 图6A为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改型示例的止挡构件的固定部;
[0039] 图6B为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改型示例的止挡构件的固定部;
[0040] 图6C为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改型示例的止挡构件的止挡部;以及[0041] 图6D为立体图,其示出了根据改型示例的止挡构件的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参照图1至图4D,接下来进行与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撑杆相关的说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用箭头FR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用箭头RH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用箭头UP表示。
[0043] 如图1所示,头枕10构造成具有以下主要元件:头枕主体16,头枕主体16设置在车辆座椅12(乘坐者坐在车辆座椅12上)的椅背14上方,并且支承乘坐者的头部;头枕撑杆18,头枕撑杆18支承头枕主体16以使头枕主体16能够相对于椅背14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止挡构件20,止挡构件20附接至头枕撑杆18的下端部分。接下来首先进行关于附接头枕10的椅背14的说明。在最后说明止挡构件20(其为本发明的相关部分)之前,将依次说明头枕撑杆18和头枕10。
[0044] (椅背)
[0045] 椅背14设置成从车辆座椅12的座垫(附图中未示出)的边缘部分向上延伸,并且椅背14构造成可斜倚的。椅背14起着支承坐在座垫上的乘坐者的后背的作用。更详细地,椅背14构造成具有椅背垫14A,椅背垫14A用聚氨酯泡沫模制成型并固定至椅背框架22,其中,椅背框架22形成为(当从正面观看时)朝向底部开口的U形形状。由诸如布或皮革之类的材料形成的包覆材料14B也包覆椅背垫14A的表面。
[0046] 椅背框架22是例如通过对中空钢管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更具体地,椅背框架22设置有:第一框架部分22A,第一框架部分22A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框架部分22B,第二框架部分22B从第一框架部分22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端部朝向就座状态下的车辆下侧弯曲绕行;以及第三框架部分22C,第三框架部分22C从第一框架部分22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朝向车辆下侧弯曲绕行且大致平行于第二框架部分22B延伸。第二框架部分22B和第三框架部分22C的下端部分构造成具有用于结合到座垫框架的结合部(附图中未示出)。多条侧线(附图中未示出)横跨在第二框架部分22B与第三框架部分22C之间。构造为使得当乘坐者倚靠椅背14时产生的负载通过所述多条侧线传递至椅背框架22。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通过的管状第一附接构件(附图中未示出)通过焊接被结合至第一框架部分22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端部。形状与第一附接构件大致相同的第二附接构件(附图中未示出)结合至第一框架部分22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而与第一附接构件大致平行。
[0047] 第一头枕套筒24插入并固定至第一附接构件,并用作支承部,该支承部形成为具有第一支承孔24A。第一头枕套筒24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凸缘部24B。第二头枕套筒26插入并固定至第二附接构件,并用作支承部,该支承部形成为具有第二支承孔26A。第二头枕套筒26的上端部分上形成有第二凸缘部26B。在第二凸缘部26B处还设置有限位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限制头枕撑杆18的车辆上下方向位置,如在下文说明的。
[0048] 如上所述,椅背垫14A和包覆材料14B附接至椅背框架22。设置有第一支承孔24A的第一头枕套筒24的第一凸缘部24B和设置有第二支承孔26A的第二头枕套筒26的第二凸缘部26B构造成在椅背垫14A和包覆材料14B的附接状态下从椅背14的顶端部分伸出。
[0049] (头枕撑杆)
[0050] 如图2A所示,例如通过对不锈钢管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头枕撑杆18。头枕撑杆18为朝向车辆下侧的U型开口。更具体地,头枕撑杆18配备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基部18A。头枕撑杆18还配备有第一延伸部分18B和第二延伸部分18C,第一延伸部分18B从基部18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端部朝向车辆下侧弯曲,第二延伸部分18C从基部18A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端部朝向车辆下侧弯曲且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部分18B延伸。另外,如图2B所示,在第二延伸部分18C的下端部分中形成有冲着车辆宽度方向右侧开口的第一锚固孔18D和冲着车辆宽度方向左侧开口的第二锚固孔18E。应当指出,当以下说明的头枕主体16设置有电气部件(如头枕显示器)时,在基部18A处设置用于头枕显示器的附接撑杆以及类似物。在基部18A中还形成有布线孔以将头枕显示器接线布置在头枕撑杆18内部。
[0051] 上文说明的头枕撑杆18的第一延伸部分18B插入到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一支承孔24A中,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插入穿过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二支承孔26A。固定于头枕撑杆18的上端侧的头枕主体16由此被支承成能够沿座椅的上下方向移动。
[0052] (头枕主体)
[0053] 如图1所示,头枕主体16呈从车辆的前后方向压扁的桶形形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纵向地延伸。更具体地,头枕主体16构造成使得由聚氨酯泡沫形成的缓冲材料16A被由诸如布或皮革之类的材料所形成的包覆构件16B包覆。在缓冲材料16A中形成有固定槽(附图中未示出),以便将缓冲材料16A固定至头枕撑杆18的上端侧。将缓冲材料16A固定至头枕撑杆18的上端侧,然后,将包覆构件16B附接至缓冲材料16A。
[0054] (止挡构件)
[0055] 如图3A所示,止挡构件20是由树脂材料一体模制而成的小部件。更具体地,止挡构件20配备有圆柱状的固定部20A和大致截头圆锥体形状的止挡部20B,圆柱状的固定部20A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止挡部20B从固定部20A的下端部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延伸出去。
[0056] 如图3C所示,固定部20A配备有第一固定部分20F和第二固定部分20G。圆柱状的第一锚固突部20C形成为从第一固定部分20F的上端部分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突出。圆柱状的第二锚固突部20D形成为从第二固定部分20G的上端部分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突出。固定部20A上还形成有第一V形槽部20E,第一V形槽部20E形成为朝向车辆上侧开口的刚度降低部。在固定部20A上形成第一V形槽部20E的结果是,使设置有第一锚固突部20C的第一固定部分20F能够在与第一锚固突部20C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侧)弹性变形。也使得设置有第二锚固突部20D的第二固定部分20G能够在与第二锚固突部20D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弹性变形。因此,第一固定部分20F和第二固定部分20G在沿第一固定部分20F和第二固定部分20G彼此靠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中从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的下端部分被插入。然后,由于第一固定部分20F和第二固定部分20G的弹性回弹,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18C的下端部分处的第一锚固孔18D和第二锚固孔18E锁合。因而将止挡构件20固定至头枕撑杆18。
[0057] 如图3D所示,止挡部20B为朝向车辆下侧变窄的截头圆锥体形状。止挡部20B的上端部分的外直径为这样的外直径:与固定部20A的外直径相同或比固定部20A的外直径大,并且还与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二支承孔26A的内直径相同或比其内直径大。因此,在固定部20A和止挡部20B之间形成了台阶部。该台阶部构造成具有爪部20H,爪部20H卡在设置于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二头枕套筒26的端部上。从止挡部20B的下端部分至固定部20A的中间部分也形成朝向车辆下侧开口的作为刚度降低部的第二V形槽部20I。形成第二V形槽部20I的结果是,使定位在车辆前侧的第一止挡部分20J和定位在车辆后侧的第二止挡部分20K能够在两者彼此靠近或远离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即,第一止挡部分20J和第二止挡部分20K能够在垂直于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设置第二V形槽部20I使得能够在将止挡构件20插入穿过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二支承孔26A时使止挡部20B的爪部20H的外直径变形至支承孔26的内直径或者更小。设置有从正面观看时为U形的引导部20L以将止挡部20B的第一止挡部分20J和第二止挡部分20K连接在一起。
[0058] 如图3B所示,贯穿止挡构件20的轴向芯部、跨固定部20A和止挡部20B形成通孔20M。通孔20M构造成使得头枕显示器等的接线能够从该通孔中插入。
[0059] 如上所述,通过将头枕主体16附接至头枕撑杆18的上端部分并且将止挡构件20的固定部20A固定至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的下端部分来构造头枕10。
[0060] 有关本发明的操作和有益效果说明如下。
[0061] 如图4A所示,当附接头枕10至椅背14时,将头枕撑杆18的第一延伸部分18B插入穿过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一支承孔24A并将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插入穿过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二支承孔26A。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B所示,附接至第二延伸部分18C的前端的止挡构件20的止挡部20B弹性变形,爪部20H的外直径通过进入第二支承孔26A而变形至第二支承孔26A的内直径或者更小。如图4C所示,在爪部20H的外直径被保持在第二支承孔26A的内直径或者更小的状态下,止挡构件20和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插入穿过第二支承孔26A。如图4D所示,当插入穿过第二支承孔26A完成时,止挡部20B弹性回弹,从而回复至止挡部20B的爪部20H的外直径超过第二支承孔26A的内直径的状态。
[0062] 如图5A所示,当头枕撑杆18的第一延伸部分18B和第二延伸部分18C分别沿退出第一支承孔24A和第二支承孔26A的方向移动时,止挡构件20阻止头枕撑杆18的第一延伸部分18B和第二延伸部分18C从第一支承孔24A和第二支承孔26A退出。更详细地,如图5B所示,由于止挡构件20的爪部20H卡在第二头枕套筒26的端部上,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被阻止而不能从第二支承孔26A中退出。相关联地,使头枕撑杆18的第一延伸部分18B也不能退出第一支承孔24A。当比如为了车辆维护需要将头枕10从椅背14移除时,通过经由设置在椅背14处的检修孔(用于进行维护和允许经由其触及被附接至头枕撑杆的止挡构件的孔)沿着如图5C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拉拽止挡构件20的引导部20L,使止挡部20B的爪部20H的外直径与通孔20M的内直径一样或者小于通孔20M的内直径。可以在处于这种状态的同时通过朝着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拉拽头枕撑杆18而将头枕10从椅背14移除。
[0063]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头枕10中,由于设置了成一体式结构的止挡构件20,因此可将对头枕撑杆的加工和部件数量的增加减至最小程度,同时仍然防止头枕撑杆18无意中从设置在椅背14的上端部分处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孔24A、26A中退出。
[0064]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简单的构造——在止挡构件20的固定部20A处设置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并且在头枕撑杆18处设置第一锚固孔18D和第二锚固孔18E——将止挡构件20固定至头枕撑杆18。
[0065]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固定部20A设置第一V形槽部20E的上述结构,使第一固定部分20F和第二固定部分20G能够在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在将固定部20A插入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时防止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被钩在头枕撑杆18的下端部上。
[0066]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止挡部20B中也形成有第二V形槽部20I,从而允许在与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的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防止设置在固定部20A处的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伴随着止挡部20B的变形而在从设置于头枕撑杆18处的第一锚固孔18D和第二锚固孔18E退出的方向上变形。
[0067]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止挡构件20上设置了引导部20L,因此从椅背14移除头枕10的操作的劳务工作变得更容易。
[0068]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止挡构件20中设置了通孔20M,可以将设置在头枕主体16处的比如头枕显示器的电气部件的接线往椅背14内部布置。因而可以减少比如因电气部件的接线被布置成从头枕主体16的附近伸出而对头枕10的外观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
[0069]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对通过设置于止挡构件20处的第一锚固突部20C和第二锚固突部20D分别锁合在设置于头枕撑杆18处的第一锚固孔18D和第二接合孔18E中而将止挡构件20固定至头枕撑杆18的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受此限制,可以使用另外的固定方法。例如,如图6A所示,可以在固定部20A的外周部分处设置多个台阶部28,通过将固定部20A压配装到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的下端部分中而将止挡构件20固定至头枕撑杆18。另外,如图6B所示,可以制成这样的构造:在头枕撑杆18的第二延伸部分18C的下端部分处设置多个倒钩部30,并且止挡构件20的固定部20A铸造成覆盖倒钩部30。可以考虑诸如强度和制造过程等因素来适当地设定头枕撑杆18和止挡构件20的固定方法,比如通过使用胶粘剂将止挡构件20固定至头枕撑杆18。
[0070]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给出对在止挡构件20的下端部分处设置朝下侧渐窄的截头圆锥体形状的止挡部20B的示例的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C所示,止挡部20B可以构造成具有两个突部,这两个突部形成为三角柱形状的突出部分32。另外,如图6D所示,可以制成形成有4个突出部分32的构造。可以以通过考虑比如在将头枕撑杆18从设置在椅背14处的第二支承孔26A中拉出时作用于止挡部20B的载荷等的因素的方式来适当地设定比如止挡部20B的形状等因素。
[0071] 虽然上文通过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文限制。显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实现除上文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之外的各种其他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