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36944.4

文献号 : CN1031266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奥田英树加藤辉雄寺泽大金子高广川又弘大森伸一小庄司秀昭

申请人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能够在确保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防止在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并防止检测性能变得不稳定。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主体部;心率检测部(3),其与该主体部设成一体并具有与活体表面接触的电极(6a、6b);以及固定带,其设为相对于主体部装卸自如,用于将该主体部及心率检测部(3)佩戴于身体,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经由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部(44)设成一体,所述机械连接凸部将主体部与心率检测部机械连接,所述电连接部(44)将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电连接,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部(44)的相对位置关系设定为:不沿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外力(P)的载荷方向并列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

装置主体;

活体信号检测部,其与该装置主体一体地设置,并具有与活体表面接触的带状电极;以及固定部,其设为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卸自如,用于将该装置主体及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佩戴于身体上,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经由机械连接部和电连接部设成一体,所述机械连接部将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机械连接,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的所述带状电极电连接,所述机械连接部和所述电连接部沿着所述带状电极的短边方向配置,所述电连接部的两侧经由连结部连接于所述机械连接部,所述连结部与所述机械连接部和所述电连接部一起一体成形,所述连结部的刚性被设定得比所述机械连接部和所述电连接部的刚性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电连接部靠外力的载荷施加的方向侧设有承受该载荷的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由导电弹性体形成,该导电弹性体兼用作所述带状电极。

说明书 :

活体信息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将电极安装于身体的活体表面并检测活体信号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这种活体信息检测装置中,存在例如对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进行检测、并从活体表面计测心率数的心率计测装置。作为这样的心率计测装置具有例如如下所述的装置:该心率计测装置具有内置有检测电路基板等的主体部、和用于将该主体部佩戴到身体上的带部,在该带部设有一对电极。而且,在主体部及带部分别设有用于将主体部的检测电路基板和带部的电极电连接的电连接部。
[0003] 基于这样的结构,通过使一对电极接触身体的胸部(活体表面),来对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进行检测,且主体部基于该检测出的心电信号推导出心率数。
[0004] 进而,在心率计测装置中存在例如如下结构:从带部的清洗等的维护性的观点出发,主体部装卸自如地设于带部。而且,当将主体部安装于带部时,设于带部的电连接部和设于主体部的电连接部机械连接,检测电路基板与电极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参照专利文献2)。
[0005]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26840号说明书
[0006] 专利文献2:美国外观设计登记第603521号公报
[0007]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主体部与电极构成为装卸自如,因此存在因电连接部的安装情况而导致心率计测装置的检测性能不稳定的课题。并且,存在因反复进行主体部与电极的装卸动作而导致电连接部有损伤的可能性的课题。
[0008] 进而,由于电极设于带部,所以在心率计测装置佩戴于身体的状态下,在电极及电连接部始终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因此,存在设于带部的电连接部与设于主体部的电连接部被机械地分离,导致检测电路基板与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可能断开的课题。不仅如此,还存在随着维护时的带部的清洗,电连接部浸泡在清洗液中而有可能损伤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9]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其能够在确保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防止在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并防止检测性能变得不稳定。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活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装置主体;活体信号检测部,其与所述装置主体一体地设置,并具有与活体表面接触的电极;以及固定部,其设为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装卸自如,用于将该装置主体及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佩戴于身体上,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经由机械连接部和电连接部设成一体,所述机械连接部将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机械连接,所述电连接部将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的所述电极电连接,所述机械连接部和所述电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设定为:不沿施加于所述机械连接部的外力的载荷方向并列配置。
[0011] 这样,将活体信号检测部一体地设于装置主体,并且固定部设为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自如,由此能够将活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部分离。因此,即使在固定部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抑制该外力传递至活体信号检测部。
[0012] 假如即使在活体信号检测部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利用机械连接部承受载荷。而且,机械连接部和电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不沿施加于机械连接部的外力的载荷方向并列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机械连接部所受到的载荷传递至电连接部。
[0013] 并且,能够将活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部分离,因此例如在维护时的清洗中,能够对固定部单独进行清洗,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
[0014] 这样,能够在确保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防止在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并防止检测性能变得不稳定。
[0015] 本发明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比所述电连接部靠所述外力的载荷施加的方向侧设有承受该载荷的壁部。
[0016] 这样,利用壁部承受外力所产生的载荷,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对电连接部施加外力。
[0017] 本发明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连接部和所述电连接部之间设有容易弹性变形的易变形部。
[0018] 通过这样构成,当在机械连接部所承受的载荷要传递到电连接部时,易变形部变形,载荷被该易变形部吸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对电连接部施加外力。
[0019] 本发明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活体信号检测部由导电弹性体形成,该导电弹性体兼用作所述电极。
[0020] 通过这样构成,生物信号检测部能够容易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利用机械连接部更可靠地吸收外力所产生的载荷。
[0021] 根据本发明,将活体信号检测部一体地设于装置主体,并将固定部设为相对于装置主体装卸自如,由此能够将活体检测装置从固定部分离。因此,即使在固定部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抑制该外力传递至活体信息检测部。
[0022] 假如即使在活体信息检测部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机械连接部承受载荷。而且,机械连接部和电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不沿施加于机械连接部的外力的载荷方向并列配置,因此能够抑制机械连接部所受到的载荷传递至电连接部。
[0023] 并且,由于能够将活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部分离,因此例如在维护时的清洗中,能够对固定部单独进行清洗,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
[0024] 这样,能够在确保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防止在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同时防止检测性能变得不稳定。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计测装置安装于使用者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计测装置的立体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计测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及心率检测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9] 图5是沿图4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图。
[0030] 图6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
[0031]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及心率检测部的局部俯视图。
[0032] 图8是沿图7的C-C线的剖视图。
[0033] 图9是沿图7的D-D线的剖视图。
[0034]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心率检测部的俯视图。
[0035]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及心率计测部的立体图。
[0036]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及心率检测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7] 图13是沿图12的箭头E方向观察的图。
[0038] 图14是图12的F部的放大图。
[0039]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及心率检测部的局部俯视图。
[0040] 图16是沿图15的G-G线的剖视图。
[0041] 标号说明
[0042] 1、201:心率计测装置
[0043] 2、202:主体部(装置主体)
[0044] 3、203:心率检测部(活体信号检测部)
[0045] 4:固定带(固定部)
[0046] 6a、6b:电极
[0047] 40、240:连接结构体
[0048] 41、241:机械连接凸部(机械连接部)
[0049] 41a、241b:侧壁(壁部)
[0050] 42:电连接圆板部
[0051] 44、244:电连接部
[0052] 45:连结部(易变形部)
[0053] 46:缩径部(括れ部)
[0054] P:外力
[0055] U:使用者(身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第一实施方式)
[0057] (心率计测装置)
[0058] 接着,基于图1~图9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9] 图1是示出将作为本发明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心率计测装置1安装于使用者U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心率计测装置1的立体图。图3是心率计测装置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60]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用者U佩戴心率计测装置1的状态下与使用者U接触的一侧表述为背面侧,将该背面侧的相反侧即朝向外方的一侧的面表述为正面侧等来进行说明。
[0061] 如图1~图3所示,心率计测装置1佩戴于使用者U的作为活体表面的胸部,对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进行检测,并对该检测出的心电信号进行无线通信。该心率计测装置1具备:主体部2;心率检测部3,其与主体部2一体地形成;以及固定带4,其用于将这些主体部2及心率检测部3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
[0062] 固定带4以佩戴在使用者U的胸部的整周的方式形成为大致环状。更具体地讲,固定带4具有带部8,所述带部8形成为大致带状且具有伸缩性。而且,带部8不限于具有伸缩性的部件,也可以是非伸缩性的部件。
[0063] 在带部8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设有用于调节带部8的长度的长度调节件10。并且,在带部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以折回带部8的末端部的方式形成的环部11、11。
[0064] 在两个环部11、11分别设有带部装卸件12。带部装卸件12由贯穿插入于环部11、11的环状部12a和在环状部12a的一侧一体成形的钩部12b构成。这些钩部12b与主体部2卡合。
[0065] (主体部及心率检测部)
[0066] 图4是主体部2及心率检测部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沿图4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图。图6是图4的B部的放大图。图7是主体部2及心率检测部3的局部俯视图。图8是沿图7的C-C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7的D-D线的剖视图。
[0067] 如图3~图9所示,主体部2具有大致圆板状的下壳体21。在下壳体21的侧部,以下壳体21的径向中央为中心在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连结带部装卸件12和主体部2的连结件22。
[0068] 连结件22包括:从下壳体21的侧部立起形成并在周方向对置的一对支承壁23、23;和以跨在这些支承壁23、23之间的方式设置的轴24。轴24的末端构成为出没自如,另一方面,在支承壁23、23的与轴24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能够接收轴24的末端的贯通孔25。
[0069] 由此,轴24与支承壁23、23卡合,从而两者23、24一体化。而且,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能够卡合于轴24,从而主体部2和固定带4构成为能够卡合和脱离。
[0070] 并且,在下壳体21的正面侧,在中央的大部分形成有凹部26。在该凹部26收纳有检测电路基板27。检测电路基板27以与凹部26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并且,检测电路基板27具有无线发送部及发送电路(均未图示),并基于由心率检测部3检测出的信号进行无线通信。
[0071] 而且,在下壳体21的凹部26,以封闭该凹部26的开口的方式设有上壳体28。上壳体28以与凹部26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并且其直径设定为与下壳体21的直径大致一致。
[0072] 而且,下壳体21、检测电路基板27及上壳体28各自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圆板状,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通过使下壳体21、检测电路基板27及上壳体28的外形为俯视观察大致矩形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下壳体21、检测电路基板27及上壳体28。
[0073] 并且,在下壳体21的凹部26,靠近各连结件22形成有分别贯通厚度方向的贯通孔29、29,在这些贯通孔29、29贯穿插入有导通部件30。导通部件30用于将检测电路基板27和心率检测部3电连接,由例如螺旋弹簧等形成。
[0074] 而且,在下壳体21的背面侧,在与贯通孔29对应的部位一体形成有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该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用于防止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在预定方向上的位置偏移,以沿着带部8的延伸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较长的方式形成为剖面呈大致矩形状。贯通孔29在厚度方向贯通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
[0075] 并且,在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的短边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在下壳体21侧接收心率检测部3的俯视观察为大致L字状的一对第一接收凹部32、32。在这些第一接收凹部32中一体地立起设置有用于防止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在预定方向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在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刻设有内螺纹部37。将后述的螺栓36拧入该内螺纹部37,能够将心率检测部3紧固固定于主体部2。
[0076] 而且,在比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及第一接收凹部32靠各连结件22侧,分别形成有比第一接收凹部32的深度浅的第二接收凹部34。第二接收凹部34也用于在下壳体21侧接收心率检测部3,该第二接收凹部34一直形成到下壳体21的侧部。由此,各个第二接收凹部34的径向外侧为开口状态,能够使心率检测部3从外部进入下壳体21内。
[0077] 将心率检测部3载置到这样形成的第一接收凹部32及第二接收凹部34中,并从心率检测部3的上方利用螺栓36将固定加强板35紧固固定于下壳体21,由此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一体化。在固定加强板35,在与刻设于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的内螺纹部37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螺栓贯穿插入孔38。进而,将螺栓36贯穿插入于该螺栓贯穿插入孔38,从而将固定加强板35与心率检测部3连接在一起。
[0078] 并且,在下壳体21的背面侧,从固定加强板35的上方安装有罩39。在罩39形成有用于避免与螺栓36的头部干涉的开口部39a。并且,罩39的外形形成为与第一接收凹部32及第二接收凹部34的外形相对应。因此,固定加强板35及螺栓36能够被罩39完全覆盖,并且罩39的表面与下壳体21的表面能够配置在同一平面,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
[0079] 与主体部2一体化的心率检测部3由一对电极6a、6b构成,所述一对电极6a、6b由带状的导电弹性体形成。
[0080] 这里,作为导电弹性体,例如可以采用配合有炭黑的导电硅橡胶、配合有炭黑的导电橡胶、配合有炭黑的导电聚氨酯橡胶等。
[0081] 在各电极6a、6b,在主体部2侧的长度方向一端一体成形有连接结构体40。连接结构体40用于将各电极6a、6b连接到主体部2,并使收纳于主体部2的检测电路基板27与电极6a、6b电连接,并且连接结构体40与电极6a、6b同样地由导电弹性体形成。
[0082] 连接结构体40以能够载置于下壳体21的各第一接收凹部32、32的方式一体成形有电连接圆板部42和形成为剖面呈大致L字状的一对机械连接凸部41、41,所述电连接圆板部42位于这些机械连接凸部41、41之间,且形成在与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对应的部位。
[0083] 在机械连接凸部41,在与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供该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43。
[0084] 在下壳体21的第一接收凹部32、32分别载置机械连接凸部41、41,并且,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插入到这些机械连接凸部41、41的贯穿插入孔43,由此,防止机械连接凸部41相对于下壳体21的偏移。
[0085] 另一方面,电连接圆板部42配置为,其径向中心与贯通孔29a、29b位于同一轴上,所述贯通孔29a、29b形成于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即,电连接圆板部42的径向中央部构成为电连接部44,所述电连接部44与贯穿插入于贯通孔29的导通部件30接触,并将电极6a、6b与检测电路基板27电连接。
[0086] 并且,在电连接圆板部42的主体部2侧的端面42a,以包围电连接部44的周围的方式一体成形有密封部51。密封部51以使形成为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密封主体51a包围电连接部44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圆环状。
[0087] 而且,电连接圆板部42的两侧以夹着电连接部44的方式经由连结部45连接于机械连接凸部41。连结部45与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一起一体成形,并通过将连结部45的宽度方向两侧切除少许来形成缩径部46。该连结部45的刚性设定为与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部44相比较弱。
[0088] 并且,电连接圆板部42的厚度设定为比电极6a、6b的厚度稍薄。而且,在电极6a、6b的连接结构体40的侧端,在与机械连接凸部41、41之间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凹部47,所述凹部47以挖入端部的方式形成。
[0089] 通过这样构成,利用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形成供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嵌入的嵌合凹部48,并在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一端和电连接圆板部42之间形成切槽49。
[0090] 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形成为嵌入嵌合凹部48并覆盖切槽49。而且,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的端面31a和电连接圆板部42的端面42a接近。并且,在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形成有能够插入切槽49的插入凸部50。由此,防止电极6a、6b和主体部2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0091] 基于这样的结构,当各电极6a、6b的连接结构体40载置于下壳体21的第一接收凹部32及第二接收凹部34,并利用螺栓36从上方将固定加强板35紧固固定到下壳体21时,设于下壳体21的导通部件30与连接结构体40的电连接部44抵接,导通部件30与电连接部44电连接。并且,形成于电连接部44的周围的密封部51被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凸部31按压而被压扁。由此,确保电连接部44的相对于外部的密封性。
[0092] 这样,在主体部2和由电极6a、6b构成的心率检测部3一体化后,使缠绕在使用者U的胸部的固定带4的带部装卸件12与主体部2的连结件22卡合。由此,完成心率检测装置1相对于使用者U的胸部的佩戴。在安装了心率检测装置1的状态下,各电极6a、6b处于由带部8从上方按压的状态。进而,利用一对电极6a、6b检测伴随着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主体部2的检测电路基板27对由一对电极6a、6b检测出的心电信号进行无线通信。
[0093] 这里,主体部2与电极6a、6b彼此分体,在主体部2的下壳体21经由连接结构体40安装有各电极6a、6b,使主体部2与电极6a、6b一体化。因此,很难消除下壳体21和电极6a、6b之间的间隙,存在人体的汗或异物从该间隙侵入的可能性。若人体的汗或异物侵入,则存在腐蚀导通部件30、或者电连接部44和导通部件30的连接状态恶化的情况。然而,由于在电连接部44的周围一体成形有密封部51,确保了电连接部44的相对于外部的密封性,因此阻止了人体的汗和异物的侵入。
[0094] (机械连接凸部及电连接圆板部的作用)
[0095] 接下来,基于图5、图6、图8对机械连接凸部41及电连接圆板部42在受到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6] 这里,在心率检测装置1中,构成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经由机械连接凸部41及电连接圆板部42而与主体部2一体化,并在主体部2安装有固定带4。因此,固定带4和心率检测部3相互分离,各电极6a、6b处于利用带部8从上方按压于使用者U的胸部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拉伸等的外力P施加到各电极6a、6b。
[0097] 然而,可以考虑到即使是这样构成也会在各电极6a、6b施加有外力。以下,对假设在电极6a、6b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的情况的作用进行说明。
[0098] 如图5、图6、图8所示,若在电极6a、6b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P,则载荷传递到一体成形于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一端的连接结构体40。更详细地讲,载荷传递到一体成形于电极6a、6b的机械连接凸部41。此时,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方向为沿着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的方向。
[0099] 这里,机械连接凸部41载置于下壳体21的第一接收凹部32,在机械连接凸部41、41的贯穿插入孔43插入有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以防止机械连接凸部41相对于下壳体21的偏移。因此,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变成由机械连接凸部41的外力P作用的方向侧的侧壁41a、第一接收凹部32以及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承受,进而由下壳体21承受。并且,电连接圆板部42的周壁42b与下壳体21的插入凸部50一起承受外力P的载荷。
[0100] 除此之外,经由连结部45连接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电连接圆板部42配置于各机械连接凸部41、41之间,这些机械连接凸部41、41与电连接圆板部42的排列方向为相对于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的方向交叉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参照图6)。即,形成于机械连接凸部41、41的贯穿插入孔43、43与电连接圆板部42的排列方向为相对于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的方向交叉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再换言之,各机械连接凸部41、41和电连接圆板部
4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是沿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的方向并列配置。
[0101] 而且,在连结部45形成有缩径部46,该连结部45的刚性设定为与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部44相比较弱。因此,连结部45容易弹性变形,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很难传递到电连接圆板部42。
[0102] 因此,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分离心率检测部3和固定带4,能够防止拉伸方向的外力P施加到电极6a、6b,并且,即使假设在电极6a、6b施加有外力P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连接圆板部42的电连接部44与导通部件30的连接状态保持稳定。
[0103] 并且,由于主体部2及心率检测部3构成为相对于固定带4装卸自如,因此能够容易只清洗固定带4。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极6a、6b、导通部件30及电连接部44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
[0104] 由此,能够在确保心率检测装置1的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防止心率检测装置1的检测不良。
[0105] 并且,经由与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相比刚性较弱的连结部45连接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由此,当在机械连接凸部41施加有载荷时,连结部45能够容易地弹性变形而将载荷吸收。而且,机械连接凸部41、电连接圆板部42及连结部45由导电弹性体形成,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容易利用机械连接凸部41和连结部45吸收载荷。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外力P施加到电连接部44。
[0106] 除此之外,在机械连接凸部41的侧壁41a受到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的同时,电连接圆板部42的周壁42b受到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外力P向电连接部44传递。
[0107]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当将心率检测装置1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时,将固定带4缠绕到使用者U的胸部,然后,使固定带4的带部装卸件12和主体部2的连结件22卡合。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使固定带4的带部装卸件12和主体部2的连结件22卡合后,将固定带4缠绕到使用者U的胸部,由此来佩戴心率检测装置
1。
[0108]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用于将检测电路基板27和电连接部44电连接的导通部件30由例如螺旋弹簧等形成。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由导电材料构成的销等代替螺旋弹簧。
[0109]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连接结构体40中使机械连接凸部41的侧壁41a和电连接圆板部42的周壁42b具有承受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的壁部的作用。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心率检测部3设置与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分体的、承受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的壁部。
[0110]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电连接圆板部42设有密封部5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主体部2侧设置密封部51。
[0111]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机械连接凸部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的排列方向,即,形成于各机械连接凸部41、41的贯穿插入孔43、43和电连接圆板部42的排列方向为,相对于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的方向交叉成大致直角的方向。然而,不限于此,各机械连接凸部41、41和电连接圆板部42的相对位置关系只要不是沿着施加于机械连接凸部41的载荷的方向并列配置即可。以下对更具体的方式进行说明。
[0112]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13]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心率检测部3’的俯视图。而且,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中,标上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同样)。
[0114] 如图10所示,在构成心率检测部3’的连接结构体40’中,载置于下壳体21的各第一接收凹部32、32的机械连接凸部41’、4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形成为沿着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变长。
[0115] 而且,对于形成于各机械连接凸部41’、41’的贯穿插入孔43,在第一变形例的机械连接凸部41’中与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连接凸部41中相比朝向主体部2的相反侧偏移形成,该偏移的量为第一变形例的机械连接凸部41’比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连接凸部41朝向主体部2的相反侧(图10中的右侧)延伸出的量。所谓朝向主体部2侧的相反侧偏移,换言之是朝向施加于电极6a、6b的外力P的作用方向(参照图6)。
[0116] 这里,贯穿插入孔43的位置朝向外力P的作用方向偏移,由此插入贯穿插入孔43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也朝向外力P的作用方向偏移地形成。这样,机械连接凸部41’的贯穿插入孔43及下壳体21的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的位置朝向外力P的作用方向偏移,由此,这些贯穿插入孔43及位置偏移防止突起33与电连接圆板部42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更大。
[0117] 因此,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外力P更加难以传递到电连接圆板部42。
[0118] (第二实施方式)
[0119] (心率计测装置)
[0120] 接着,援用图1并基于图11~图1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21]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心率计测装置201的主体部202及心率检测部203的立体图,图12是构成心率计测装置201的主体部202及心率检测部203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沿图12的箭头E方向观察的图,图14是图12的F部的放大图,图15是主体部202及心率检测部203的局部俯视图,图16是沿图15的G-G线的剖视图。
[0122] 如图1、图11、图12所示,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下几点基本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述几点基本结构为:
[0123] 心率计测装置201具备:主体部202;心率检测部203,其与主体部202一体形成;以及固定带4,其将这些主体202及心率检测部203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该固定带4和主体部202经由带部装卸件12及连结件22装卸自如,心率检测部203和固定带4处于分离状态;
[0124] 心率检测部203具有一对电极6a、6b;
[0125] 在安装心率检测装置201时,电极6a、6b由带部8从上方按压;
[0126] 主体部202具有:下壳体221;检测电路基板27,其设于在该下壳体221形成的凹部26;以及上壳体28,其设为封闭凹部26;以及
[0127] 检测电路基板27与各电极6a、6b为电连接的形式。
[0128] 这里,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与心率检测部3的连接结构,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02与心率检测部203的连接结构不同。
[0129] 更详细地讲,如图11~图16所示,在下壳体221的凹部26中靠近各连结件22的部位分别形成有贯通厚度方向的贯通孔229、229。导通销260从下壳体221的背面侧贯穿插入于贯通孔229。
[0130] 在导通销260的末端形成有止动环槽71。而且,将导通销260贯穿插入到贯通孔229后,将止动环72安装到止动环槽71。由此,防止导通销260从贯通孔229脱出。并且,在下壳体221的凹部26,在与贯通孔229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用于接收止动环72的锪孔部73,从而能够防止导通销260的末端从下壳体221的凹部26突出。
[0131] 另外,在下壳体221的背面侧,在与贯通孔229对应的部位形成有第一接收凹部232。该第一接收凹部232用于接收心率检测部203,并以在构成心率检测部203的电极6a、6b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方式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大致矩形的形状。
[0132] 并且,在比第一接收凹部232靠各连结件22侧,分别形成有比第一接收凹部232的深度浅的第二接收凹部234。第二接收凹部234以与第一接收凹部232的长度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延伸形成至下壳体221的侧部。由此,各个第二接收凹部234的径向外侧为开口状态。在第二接收凹部234配置有电极6a、6b。
[0133] 而且,第一接收凹部232的宽度和第二接收凹部234的宽度也可不设为相同。
[0134] 另一方面,在各电极6a、6b,在主体部202侧的长度方向一端一体成形有连接结构体240。连接结构体240用于将各电极6a、6b连接到主体部202,并将收纳于主体部202的检测电路基板27与电极6a、6b电连接。连接结构体240具有与下壳体221的第一接收凹部232对应的机械连接凸部241,所述机械连接凸部241以在各电极6a、6b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方式形成为剖面呈大致矩形的形状。该机械连接凸部241在各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一体成形,通过收纳于第一接收凹部232,主体部202与心率检测部203一体化。
[0135] 在机械连接凸部241,在主体部202侧(图16中右侧)的端面形成有具有开口部74a的加强板收纳槽74。该加强板收纳槽74中收纳有加强板75。
[0136] 并且,在机械连接凸部241,沿电极6a、6b的宽度方向贯通形成的两个凸部侧贯通孔76、76沿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并列配置。而且,各凸部侧贯通孔76形成为与加强板收纳槽74连通。
[0137] 并且,在下壳体221,在第一接收凹部232中收纳有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状态时,在与机械连接凸部241的凸部侧贯通孔7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壳体侧贯通孔77。该壳体侧贯通孔77的内径设定为比凸部侧贯通孔76的内径稍大的程度。
[0138] 在这些凸部侧贯通孔76及壳体侧贯通孔77中贯穿插入有固定销78。固定销78的长度设定为比机械连接凸部24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且不从下壳体221的侧部突出的长度。而且,在固定销78的两端外嵌固定有固定管79。
[0139] 这里,固定销78的直径设定为与凸部侧贯通孔76的内径大致一致。并且,固定管79的直径设定为与壳体侧贯通孔77的内径大致一致。即,在将机械连接凸部241收纳到下壳体221的第一接收凹部232后,将固定销78经由壳体侧贯通孔77插入凸部侧贯通孔76,并将插入到壳体侧贯通孔77的固定管79外嵌固定到该固定销78的两端。
[0140] 固定管79的直径设定为比凸部侧贯通孔76的内径大,因此通过将固定管79外嵌固定到固定销78的两端,从而限制固定销78向脱出方向的移动。并且,由于将固定销78插入凸部侧贯通孔76及壳体侧贯通孔77,所以经由该固定销78将各电极6a、6b固定到下壳体221。
[0141] 并且,凸部侧贯通孔76形成为与加强板收纳槽74连通,因此在凸部侧贯通孔76中贯穿插入有固定销78的状态下,加强板75处于载置于该固定销78上的状态。加强板收纳槽74在机械连接凸部241的厚度方向的槽宽设定为:在固定销78上载置有加强板75的状态下,该加强板75与加强板收纳槽74的内壁抵接。由此,提高了机械连接凸部241的主体部202侧(图14、图16中的上侧)的端面241a的刚性。
[0142] 并且,在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端面241a,在与导通销260对应的位置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槽部81,该槽部81的内侧作为电连接部244。即,成为在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端面241a的中央部设有电连接部244的形式。并且,在槽部81的周围一体成形有环状的密封部251。即,密封部251以包围电连接部244的形式一体成形。密封部251以使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密封主体251a包围电连接部44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俯视观察呈大致圆环状。
[0143] 这里,在下壳体221安装有电极6a、6b的状态时,电连接部244及密封部251被下壳体221的第一接收凹部232的底面押压而被压扁。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端面241a的刚性通过加强板75而提高,因此,以从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端面241a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密封部251容易被压扁。并且,在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端面241a形成有环状的槽部81,该槽部81的内侧作为电连接部244,因此电连接部244也容易被压扁。
[0144] 并且,在使用者U佩戴了心率检测装置201时,各电极6a、6b变成由带部8按压的形式,外力直接施加到各电极6a、6b的可能性低,假设在电极6a、6b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P,载荷会传递到在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一端一体成形的连接结构体240。
[0145] 此时,经由连结连接结构体240的机械连接凸部241和下壳体221的固定销78,朝向径向外侧的载荷作用于下壳体221。而且,由于在形成于下壳体221的第一接收凹部232中收纳有机械连接凸部241,所以若在电极6a、6b施加有拉伸方向的外力P,则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电极6a、6b侧的侧壁241b押压第一接收凹部232的内侧面232a。换言之,机械连接凸部241的外力P施加的方向侧的侧壁241b承受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进而传递至第一接收凹部232的内侧面232a。由此,下壳体221承受施加到电极6a、6b上的外力P。
[0146] 另一方面,用于将检测电路基板27与电极6a、6b电连接的电连接部244位于比固定销78靠正面侧的位置,因此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很难传递。也就是说,电连接部244配置在相对于固定销78向与该固定销所受到的外力P的载荷方向正交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因此外力P的载荷很难传递。因此,即使假设在电极6a、6b上施加有外力P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连接部244与导通销260的连接状态保持稳定。
[0147] 因此,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通过使主体部202与心率检测部203一体化,并将这些主体部202及心率检测部203构成为相对于固定带4装卸自如,能够确保心率检测装置201的良好的维护性。
[0148] 并且,通过在电连接部244的周围设置密封部251,能够可靠地阻止人体的汗或异物从外部向电连接部244侵入,能够防止电连接部244与导通销260的连接不良。
[0149] 而且,即使假设在电极6a、6b施加有外力P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连接部244和导通销260的连接状态保持稳定,因此能够稳定心率检测装置201的检测精度,从而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商品。
[0150] 而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为了将检测电路基板27与电连接部244电连接而使用导通销26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只要是导电性的部件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螺旋弹簧等代替导通销260。
[0151] 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机械连接凸部241的侧壁241b具有承受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的壁部的作用。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心率检测部
203,与机械连接凸部241分体地设置承受外力P所产生的载荷的壁部。
[0152] 而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机械连接凸部241设有密封部25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主体部202侧设置密封部251。
[0153] 进而,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机械连接凸部241的端面241a形成有环状的槽部81,将该槽部81的内侧作为电连接部244。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部44。即,在电连接圆板部42的端面42a形成有环状的槽部,将该槽部的内侧作为电连接部44。
[0154] 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的方式。
[0155]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在作为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计测使用者U的心率数的心率计测装置1、201中,一体构成有主体部2、202与心率检测部3、203,在对这些主体部2、202及心率检测部3、203进行电连接的电连接部44、244的周围设有密封部51、251。然而,该结构不限于应用在心率检测装置1、201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活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例如,在作为活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计测血压、体温、肌肉电位等的装置中,也可以应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结构。
[0156]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所述情况进行了说明:为了将心率检测装置1、201佩戴到使用者U的胸部,设置了固定带4,该固定带4与主体部2、202构成为经由带部装卸件12及连结件22装卸自如。然而,不限于此,只要固定带4与主体部202装卸自如,也可采用带部装卸件12及连结件22以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构成连结件22的一对支承壁23、23与轴24一体成形于下壳体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