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089836.9

文献号 : CN1031274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良芝常学辉崔丽霞谢文英尚立芝徐里王松鹏包海燕

申请人 : 河南中医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8-12g、丹参10-14g、赤芍10-14g、三七3-7g、延胡索8-12g、天麻10-14g、何首乌10-14g、天竺黄10-14g、白芥子6-10g、伸筋草8-12g和甘草6-10g制成,本发明原材料丰富,使用安全可靠,疗效好,是治疗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药物上的创新。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8-12g、丹参10-14g、赤芍10-14g、三七3-7g、延胡索8-12g、天麻10-14g、何首乌10-14g、天竺黄

10-14g、白芥子6-10g、伸筋草8-12g和甘草6-10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8-10倍重量的水,在18-25℃下,浸泡

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6-8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10-2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

红参8g、丹参10g、赤芍10g、三七3g、延胡索8g、天麻10g、何首乌10g、天竺黄10g、白芥子

6g、伸筋草8g和甘草6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8倍重量的水,在18℃下,浸泡1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6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1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

红参10g、丹参12g、赤芍12g、三七5g、延胡索10g、天麻12g、何首乌12g、天竺黄12g、白芥子8g、伸筋草10g和甘草8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9倍重量的水,在21℃下,浸泡20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7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15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

红参12g、丹参14g、赤芍14g、三七7g、延胡索12g、天麻14g、何首乌14g、天竺黄14g、白芥子

10g、伸筋草12g和甘草10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10倍重量的水,在25℃下,浸泡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8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说明书 :

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治疗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药物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复方,可有效解决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问题。
[0004]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8-12g、丹参10-14g、赤芍10-14g、三七3-7g、延胡索8-12g、天麻10-14g、何首乌10-14g、天竺黄10-14g、白芥子
6-10g、伸筋草8-12g和甘草6-10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8-10倍重量的水,在18-25℃下,浸泡15-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6-8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
10-2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0005] 本发明原材料丰富,使用安全可靠,疗效好,是治疗由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7] 实施例1
[0008] 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8g、丹参10g、赤芍10g、三七3g、延胡索8g、天麻10g、何首乌10g、天竺黄10g、白芥子6g、伸筋草8g和甘草6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8倍重量的水,在18℃下,浸泡1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6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1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0009] 实施例2
[0010] 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10g、丹参12g、赤芍12g、三七5g、延胡索10g、天麻12g、何首乌12g、天竺黄12g、白芥子8g、伸筋草10g和甘草8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9倍重量的水,在21℃下,浸泡20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7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15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0011] 实施例3
[0012] 由以下重量计的:红参12g、丹参14g、赤芍14g、三七7g、延胡索12g、天麻14g、何首乌14g、天竺黄14g、白芥子10g、伸筋草12g和甘草10g制成,其中,将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混合在一起,加入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10倍重量的水,在25℃下,浸泡25分钟,然后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滤渣再加红参、丹参、赤芍、三七、延胡索、天麻、何首乌、天竺黄、白芥子、伸筋草、甘草8倍重量的水,武火烧开,再转文火,煎煮2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
[0013] 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14] 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0015]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16] 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
[0017] 延胡索: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0018] 天麻: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等症。
[0019] 何首乌: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0020] 天竺黄:治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
[0021] 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0022] 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
[0023] 甘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0024]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支持,并经科学制备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之功效,通过调理机体内环境,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使用安全可靠,疗效好。有效用于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症见肢体麻木、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并经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关实验资料如下:
[0025] 1 临床资料
[0026] 1.1病例资料 观察病例共80例,患者均为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平均61.6岁,病程7天~6个月,平均2个月。脑梗死患者26例,脑出血患者4例,伴高血压16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9例,冠心病4例;其中一侧上肢麻木15例,一侧下肢麻木15例,两侧上下肢均麻木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8~74岁, 平均
62.5岁,病程5天~6个月,平均2个月。脑梗死患者25例,脑出血患者5例;伴高血压20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5例;其中一侧上肢麻木16例,一侧下肢麻木15例,两侧上下肢均麻木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伴随疾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具有可比性。
[0027]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脑卒中后遗留有偏身肢体麻木,伴有发冷、发热、出冷汗、蚁行感等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中医诊断符合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湿痰阻络型患者。症见肌肤麻木,或伴痛觉减退,四肢困重,头重如裹,不欲饮食,舌胖苔白腻,脉滑缓;或肌肤麻木,神疲乏力,面白少华,舌质淡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涩。
[0028]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诊断及证型标准;3.年龄45岁~75岁之间;4.同意参加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0029] 2 治疗方法
[0030] 2.1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脑保护、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给予降压、控制血糖及扩冠等处理。缺血性卒中加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
[0031]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每日2次,早晚各服 1 次,每次200-400ml。治疗4周(28天)后观察疗效。必要时,可直接按配方量为一剂加水浸泡30-60min,煎服,每剂早晚各煎煮一次。
[0032]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0033] 3.1观察指标
[0034] 3.1.1疗效性指标 患者自觉症状,包括麻木、疼痛等,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判定各一次。
[0035] 3.1.2安全性指标 一般体检项目(体温、血压、呼吸、脉搏)、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等,以上项目均于用药前及临床研究结束后各检查一次,随时观察不良反应。
[0036] 3.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经SPSS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2
资料采用χ 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0037]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0038] 4.1疗效标准: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治愈: 麻木及伴随的所有感觉异常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无感觉障碍;有效: 麻木症状减轻,伴随症状改善或缓解,主症仍诱发不快情绪或影响生活;无效: 麻木症状无变化,伴随症状改善或无改善。
[0039] 4.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 1。
[0040] 从表1可见,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经Ridit检验,U=2.15,P=0.03,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0041]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0042]组别 治愈 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30) 18 10 2 93.33%
对照组(30) 10 14 6 80.00%
[0043] 4.3安全性指标观察 本临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一般体检项目、血尿粪常规检查、心功能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观察期间,两组在本临床观察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经 t 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用药期间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
[0044] 评论
[0045] 5.1 古代文献论述中风后麻木是中风患者中的一个极为常见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中风”、“麻木”范畴。患者可表现为单纯一侧肢体或面部的麻木,亦可伴随有肢体的瘫痪或无力。麻木指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临床表现或左或右侧半身麻木,或头面或手臂或腿脚麻木不仁。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指出:麻木病因为“气虚是本,风痰是标……死血凝滞于内,而外挟风寒,阳气虚败,不能运动……风痰凑焉,死血聚焉。”病机不外乎气血不畅,皮肉经络失养。临床上部分中风麻木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麻木症状仍无改善,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甚至不能正常睡眠,给患者精神上带来压力,影响疾病预后。
[0046] 5.2病因病机与治则
[0047] 在历代医家论述的基础上,申请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患者的高发人群多为老年或老年前期患者,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气为血之帅。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正常运行,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气血同源。中风以血瘀为主要病机,血瘀也贯穿本病的始终。脏腑机能减退而元气自衰,加之卒中后的特殊情况,必然耗伤正气,使机体气血两虚的状态加重,久之可衍变为气虚血瘀证,因气虚无力行血而致血行瘀滞的病理变化。各种原因分致的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既加重气机的阻滞,可进一步加重气血瘀滞,这也正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脏腑机能减退,脾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生阻滞经络,加之年老肝肾亏虚,肝主筋脉,筋脉失养,则见肢体麻木或窜痛,半身失用、言语蹇涩,少气懒言等气虚之症,又有瘫痪、血瘀之表现。治当益气活血,熄风化痰,舒筋通络。
[0048] 5.3临床疗效
[0049] 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经Ridit检验,U=2.15,P=0.03,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0050] 结论
[0051] 通过以上治疗中风后麻木(气虚血瘀、湿痰阻络型)的临床研究,得出以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