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521981.5

文献号 : CN1031516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永井隆一熊本忠史

申请人 :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并采取静电放电对策、而且能够在确保外罩强度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的屏蔽连接器。屏蔽连接器(10)的导电性部件(30)具有:设置于外罩主体(21)的外周的屏蔽壳(31);和设置于边界部(22)的边界片40)。屏蔽壳(31)在两侧面部(27、28)具有和配对连接器接触的侧面接触件(371、381)。边界片40)具有沿着在边界部(22)中面对配对连接器90)的前面(22F)延伸的相对部(41)以及和相对部(41)的至少一个端部连续并和屏蔽壳(31)接触导通的夹持部(42)。通过相对部(41)以及侧面接触件(371、381)位于接触器(11)的前端(11F)的前方,从而采取防静电放电的对策。

权利要求 :

1.一种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性的外罩,具备分别嵌合于配对连接器的多个嵌合凹部;导电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外罩,所述外罩具有外罩主体以及绝缘性的边界部,所述外罩主体具有保持接触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立起的周壁部,所述绝缘性的边界部通过分割所述周壁部的内部空间而形成多个所述嵌合凹部,所述导电性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外罩主体的外周的屏蔽壳和用于静电放电对策的边界片,所述边界片和所述屏蔽壳分体,并且设置于所述绝缘性的边界部,所述屏蔽壳具有与在多个所述嵌合凹部之中,和两端的所述嵌合凹部的一个嵌合的所述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以及与和另一个嵌合的所述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若以所述周壁部的顶端侧、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嵌合的一侧为前,以所述基部侧为后,则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分别位于所述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所述边界片具有相对部和接触部,所述相对部在所述绝缘性的边界部中沿着面对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面而延伸,并且位于所述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对部的至少一个端部连续,并和所述屏蔽壳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连接器,其中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屏蔽壳和所述周壁部之间被夹持而弹性变形,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和所述屏蔽壳接触导通。

3.一种屏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性的外罩,具备分别嵌合于配对连接器的多个嵌合凹部;导电性部件,安装于所述外罩,所述外罩具有外罩主体以及绝缘性的边界部,所述外罩主体具有保持接触器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立起的周壁部,所述绝缘性的边界部通过分割所述周壁部的内部空间而形成多个所述嵌合凹部,所述导电性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外罩主体的外周的屏蔽壳和用于静电放电对策的边界片,所述边界片和所述屏蔽壳一体,并且设置于所述绝缘性的边界部,所述屏蔽壳具有与在多个所述嵌合凹部之中,和两端的所述嵌合凹部的一个嵌合的所述配对连接器的所述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以及与和另一个嵌合的所述配对连接器的所述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若以所述周壁部的顶端侧、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嵌合的一侧为前,以所述基部侧为后,则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分别位于所述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所述边界片具有在所述绝缘性的边界部中沿着面对所述配对连接器的面而延伸,并且位于所述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的相对部,所述相对部的仅一个端部和所述屏蔽壳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相对部其延伸方向的一部分以在所述基部和与保持所述接触器的保持区域的大致中央正交的线交叉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连接器,由沿着包含所述嵌合凹部排列的方向的面而配置的电路基板进行支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连接器,由沿着包含所述嵌合凹部排列的方向的面而配置的电路基板进行支持。

说明书 :

屏蔽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屏蔽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具备接地的屏蔽部件(壳(shell))的屏蔽连接器(shield connector)被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在此种屏蔽连接器中,该屏蔽连接器及配对连接器都通过在保持接触器(端子)的外罩(housing)安装屏蔽部件,经由屏蔽部件将噪声引入接地部。
[0003] 此外,在连接器中,最好防止在配对连接器、其它的异物等带电物体接近时可能产生的对接触器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保护接触器连接的电路部。为此,采用如下方法:朝着配对连接器等接近的一侧,将接地的金属体配置在接触器的前方,使得对该金属体进行静电放电。
[0004] 专利文献1的屏蔽连接器,具备保持接触器的树脂制的外罩、由收纳外罩的金属板构成的屏蔽盒(shield case),屏蔽盒与接地部连接。该屏蔽盒是用于噪声对策的部件,并且还作为用于对接触器的静电放电对策的部件(上述金属体)起作用。
[0005] 在该专利文献1中,多个接触器排列成多列,考虑到当该接触器列的间隔大时,对接触器而非屏蔽盒放电的可能性增大,在分别配置在两个嵌合凹部的接触器列之间,与屏蔽盒的前面(嵌合面)一体地设置有桥接部(bridge)。通过这样地两端和屏蔽盒相连的该桥接部,使放电电流流入接地部。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31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近年来,例如在用于汽车搭载的通信设备的屏蔽连接器中,对提高通信质量、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希望充分抑制从设备朝向外部的噪声的产生以及来自外部设备的噪声的影响,并且更切实地防止在连接器插拔时等情况下对接触器的静电放电。为满足此需求,单单像专利文献1那样将外罩收纳进屏蔽盒或者在嵌合面设置桥接部是不够的,希望通过设置使屏蔽部件和配对连接器的屏蔽部件接触的接触结构而确保高的屏蔽性能。
[0008] 作为该接触结构,例如有悬臂弹簧式的接触件。图9(A)所示的屏蔽连接器7具备具有一个嵌合凹部85并保持接触器84的外罩80、以及以覆盖外罩80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屏蔽壳81。将屏蔽壳81的两侧面部向内侧切开立起的部分是作为悬臂弹簧的接触件82。该接触件82是用来通过和配对连接器的屏蔽部件接触而电气地连接,经由屏蔽壳81将噪声流入接地部的部件,并且还是用来通过延伸至接触器84的前端的前方,防止对接触器84的静电放电的部件。
[0009] 但是,由于有时在一个屏蔽连接器也需要2个以上的嵌合凹部,本发明人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首先,和图9(A)同样,当以覆盖外罩80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屏蔽壳81时,成为图9(B)所示屏蔽连接器8那样的方式。即,屏蔽连接器8具备具有2个嵌合凹部85A、85B的外罩80、以及屏蔽壳81。在该图9(B)的方式中,嵌合凹部85A、85B的数量越多,接触件82、82的间隔则比(A)的方式相应地变大。于是,即使来自人体、包含配对连接器而构成的束线(wire harness)等的带电物体对屏蔽壳81的两侧面附近的接触器84的放电电流能够被接触件82、
82捕捉,嵌合凹部85A、85B的边界附近的接触器84距接触件82远,与接近该嵌合凹部85A、
85B的带电物体和接触件82的距离相比,该带电物体和接触器84的距离变得更小,所以有可能与接触器84而非与屏蔽壳81短路。
[0010] 在此,为防止和距离接触件82远的接触器84的短路并且确保高屏蔽性能,能够考虑在嵌合凹部85A、85B之间设置形成有面对嵌合凹部85A侧的接触件82的屏蔽壁、以及形成有面对嵌合凹部85B侧的接触件82的屏蔽壁。即,如果通过屏蔽壳81、以及嵌合凹部85A、85B之间的屏蔽壁分别包围嵌合凹部85A、85B,并且在嵌合凹部85A、85B的边界也配置接触件82,则从确保高屏蔽性能、以及更为切实地防止和接触器84的短路的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0011] 然而,连接器和在嵌合凹部85A、85B之间设置的屏蔽壁的厚度以及接触件的突出宽度相应地大型化。对连接器的省空间化的需求高,该厚度也不能够忽视。
[0012] 因此,本发明人在维持满足既定的屏蔽性能,并且防止和接触器的短路的静电放电对策的同时,在谋求小型化的目的上推进研究,从而得到了以下构思:在嵌合凹部85A、85B之间,沿着外罩80的前面设置一些金属片。
[0013] 然而,将该金属片作为专利文献1那样的桥接部时,存在下列担心的问题。即,如果在屏蔽壳81的两侧面设置接触件82、82,并且在嵌合凹部85A、85B之间设置桥接部,则为使桥接部不妨碍屏蔽壳81的安装,从外罩80的前方安装屏蔽壳81。于是,从嵌合凹部85A、85B的前方端缘开始沿着侧壁内面,需要使接触件82、82通过的孔。由于此种孔的形成,有外罩的强度不足的风险。
[0014] 本发明基于此种课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采取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并防止和接触器的短路的静电放电对策而且能够在确保外罩强度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的屏蔽连接器。
[0015] 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包含具备和屏蔽连接器分体的边界片的第一方式、以及具备和屏蔽连接器一体的边界片的第二方式。
[0016] 第一方式具备:绝缘性的外罩,具有分别嵌合配对连接器的多个嵌合凹部;导电性部件,安装于外罩。
[0017] 外罩具有:外罩主体,具有保持接触器的基部和从基部立起的周壁部;以及边界部,通过分割周壁部的内部空间而形成多个嵌合凹部。
[0018] 导电性部件具有:屏蔽壳,设置于外罩主体的外周;用于静电放电对策的边界片,和屏蔽壳分体,并且设置于边界部。
[0019] 屏蔽壳具有与在多个嵌合凹部之中,和两端的嵌合凹部的一个嵌合的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以及与和另一个嵌合的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
[0020] 在该屏蔽连接器中,若以周壁部的顶端侧、和配对连接器嵌合的一侧为前,以基部侧为后,则接触件的前端分别位于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
[0021] 而且,边界片具有沿着在边界部中面对配对连接器的面(以下,将该面适当地称为“前面”)延伸,并且位于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的相对部、以及和相对部的至少一个端部连续并和屏蔽壳接触导通的接触部。
[0022] 根据该第一方式,通过在外罩的外周设置屏蔽壳,同时在屏蔽壳形成有和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从而能够经由屏蔽壳切实地将噪声引入接地部,因此能够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
[0023] 此外,屏蔽壳的接触件的前端位于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进而,边界片的相对部也位于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从而能够防止对包含距离屏蔽壳的接触件远、嵌合凹部的边界附近的接触器在内的各接触器的静电放电。即,正要从配对连接器、异物等带电物体向接触器流动的放电电流在接触器的前方和接触件及边界片短路,因此能够将和接触器的短路防患于未然。
[0024] 在此,若边界片是沿着边界部的前面而延伸的、比边界部细的导电性部件则足够,因此能够将屏蔽连接器在嵌合凹部排列的方向(宽度方向)进行小型化。
[0025] 在此之上,通过边界片和屏蔽壳分体形成,屏蔽壳组装于外罩主体的方向和边界片组装于外罩的边界部的方向不需要一致,因此,例如能够采用将屏蔽壳从基部侧(后方侧)组装于外罩主体,而将边界片从周壁的顶端侧(前侧)组装于边界部的结构。
[0026] 即,能够采用将屏蔽壳从后方安装(组装)于外罩,而边界片不会成为障碍的结构。因此,和专利文献1那样在屏蔽壳的前端部设置桥接部的情况不同,在安装屏蔽壳时使接触件通过的孔从基部侧沿着周壁部的内壁而形成,不在周壁部的顶端侧形成。由此,能够确保外罩的强度。
[0027] 此外,在采用从和在基部上嵌合凹部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安装屏蔽壳的结构时,像专利文献1那样地具备和屏蔽壳一体的桥接部的屏蔽连接器将导致和桥接部的厚度的量以及安装所需要的空隙的量的大型化。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将边界片的相对部组装于边界部的前面的方向也可以不是和将屏蔽壳组装于外罩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所以即使在如上所述地将屏蔽壳从和在基部上嵌合凹部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安装于外罩的情况下,为使相对部在该安装时不成为障碍,相对部需要位于边界部(外罩)的前端的前方。因此,能够和外罩的前面齐平面地或者从外罩的前面向后侧偏移而配置边界片的相对部。由此能够谋求屏蔽连接器的小型化。
[0028] 在第一方式中,优选边界片的接触部在屏蔽壳和周壁部之间被夹持而弹性变形,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和屏蔽壳接触导通。
[0029] 在该结构中,在将边界片的接触部配置于外罩主体的周壁部的外周侧之后,通过在外罩主体以及接触部的外侧安装屏蔽壳,或者在外罩主体安装屏蔽壳之后,在周壁部和屏蔽壳之间插入接触部,从而接触部和屏蔽壳接触导通。即,仅将屏蔽壳安装于外罩,即可以使边界片和屏蔽壳接触导通,所以和在屏蔽壳的安装之外另行使边界片和屏蔽壳接触导通的情况相比,不会增加工时。此外,位于屏蔽壳和周壁部之间的接触部不在屏蔽连接器的外部露出,因此易于维持导通质量。
[0030] 而且,因为利用弹性力使其接触导通,所以不需要用于导通边界片和屏蔽壳的专用部件(例如导电性粘接剂、引线)。
[0031] 第二方式和上述第一方式同样地具备:绝缘性的外罩,具有分别嵌合配对连接器的多个嵌合凹部;导电性部件,安装于外罩。外罩具有:外罩主体,具有保持接触器的基部和从基部立起的周壁部;以及边界部,通过分割周壁部的内部空间而形成多个嵌合凹部。此外导电性部件具有:屏蔽壳,设置于外罩主体的外周;用于静电放电对策的边界片,设置于边界部。进而,屏蔽壳具有与在多个嵌合凹部之中,和两端的嵌合凹部的一个嵌合的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以及与和另一个嵌合的配对连接器的导电性部件接触的接触件。在该屏蔽连接器中,若以周壁部的顶端侧、和配对连接器嵌合的一侧为前,以基部侧为后,则接触件的前端分别位于所述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而且,边界片具有沿着在边界部中面对配对连接器的面(前面)延伸,并且位于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的相对部。
[0032] 但是,第二方式的边界片在和屏蔽壳成为一体这一点上,与第一方式不同。
[0033] 此外,第二方式的边界片的相对部的仅一个端部和屏蔽壳连续。即,相对部的另一端部和屏蔽壳分离。
[0034] 从而,如果将屏蔽壳安装于外罩时以相对部的一个端部为支点而使另一端侧在从边界部的前面分离的方向变形,或者将以朝向屏蔽壳的前端的前方而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边界片以在屏蔽壳的安装后沿着边界片边界部的前面的方式弯折以构成相对部,则和第一方式同样地,边界片不会成为屏蔽壳安装的障碍。该第二方式的相对部也能够和外罩的前面齐平面地或者从外罩的前面向后侧偏移而配置。
[0035] 由该第二方式也能够得到和由上述第一方式得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0036] 在此之上,通过边界片和屏蔽连接器一体地形成,部件件数减少至比第一形态更小,因此有助于削减成本。
[0037] 此外,边界片和屏蔽壳一体地形成,因此与边界片和屏蔽壳的导通是通过弹性力而达到的接触导通的第一屏蔽连接器相比,能够长期维持导通质量,并且具有不会产生因接触电阻导致的发热的优点。
[0038] 在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中,优选在相对部其延伸方向的一部分以在基部和与保持接触器的保持区域的大致中央正交的线交叉的方式配置。
[0039]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地相对部配置于接触器的前端的前方,在此之上,相对部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配置于从保持区域向前方延伸的接触器的前端附近。由此,当配对连接器等带电物体接近嵌合凹部之际,在该带电物体中可能放电的路径的起点(放电路径起点)和相对部的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比放电路径起点和接触器的距离小。通过这样相对部比接触器相对于放电路径起点更近,能够利用边界片捕捉放电电流,避免对接触器的放电。
[0040]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相对部,能够有效地防止对接触器的放电。
[0041] 进而,相对部通过将从其一端开始延伸的范围限制在与和保持区域的大致中央正交的线交叉的位置附近为止,从而如果将该位置附近作为相对部的端部,则能得到充分防止静电放电的效果,通过不使相对部延伸出至更前,从而和在屏蔽壳架设桥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
[0042] 在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中,优选屏蔽连接器由沿着包含嵌合凹部排列的方向的面而配置的电路基板进行支持。
[0043] 通过上述小型化,能够减小屏蔽连接器在电路基板上的占有空间。由此,在屏蔽连接器的附近形成的电路图案等的布局自由度也得到提高。
[0044] 根据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采取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并防止和接触器的短路的静电放电对策而且能够在确保外罩强度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45]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0046]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的正面图;
[0047] 图3是图2的Ⅲ-Ⅲ线向视图;
[0048] 图4是图2的Ⅳ-Ⅳ线向视图;
[0049] 图5是屏蔽壳以及边界片的立体图;
[0050] 图6是表示外部的带电物体和边界片或侧面接触件的短路路径的示意图;
[0051]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0052] 图8是图7的Ⅸ-Ⅸ线向视图;
[0053] 图9中,(A)是具有1个嵌合凹部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B)是具有2个嵌合凹部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0055] 〔第一实施方式〕
[0056]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10具备保持多个接触器11的外罩20、以及安装于外罩20的导电性部件30。该屏蔽连接器10被电路基板S(图1中图示)支持。
[0057] 外罩20如图1、图3所示,具有朝向嵌合后述配对连接器90(图6)的一侧而开口的长方体箱状的外罩主体21、以及边界部22。该外罩20为绝缘性的树脂一体成形部件。
[0058] 外罩主体21具有保持接触器11的板状的基部23、以及从基部23的周缘立起的截面为长方形状的筒状的周壁部24。
[0059] 边界部22在周壁部24的彼此相对的长边24A、24A的中央,沿着连结这些长边24A、24A的方向而形成。该边界部22具有和侧面部27、28相等的厚度。
[0060] 而且,周壁部24的内部空间被边界部22区划,从而夹着边界部22形成有2个嵌合凹部20A、20B。这些嵌合凹部20A、20B分别嵌合配对连接器90。
[0061] 以下,以和基部23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以周壁部24的顶端侧为前,以基部23侧为后进行说明。
[0062] 在该外罩20形成有分别插入均为后述的侧面接触件371、381以及边界片40的侧面孔271、281以及边界槽220。以下讲述这些侧面孔271、281以及边界槽220的具体结构。
[0063] 基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和电路基板S垂直的面内,并且具有插入接触器11的孔231。
[0064] 周壁部24具有沿着电路基板S配置的下表面部25、和下表面部25相对的上表面部26、以及和下表面部25及上表面部26正交的侧面部27、28。
[0065] 在上表面部26的上侧的面的长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如图4所示地从前端部26F开始延伸至后端部262的近处、构成边界槽220的一部分的上表面槽261。
[0066] 此外,在嵌合凹部20A、20B内,在上表面部26的和下表面25的相对面,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262,例如为各两个。虽然省略图示,但在配对连接器90形成有插入该突条262的槽。这些突条262及槽具有作为在连接器嵌合时的引导部的功能。
[0067] 此外,优选这些突条262以及槽在它们形成的嵌合凹部20A(或者20B)、以及其相邻的嵌合凹部20B(或者20A)相互地改变它们的形状、位置。由此,能够防止配对连接器90与和应该嵌合的嵌合凹部不同的其他嵌合凹部误嵌合。
[0068] 侧面部27如图1、图3所示,具有在厚度方向(连结外罩20的外侧和内侧的方向)贯通的侧面孔271。该侧面孔271在从侧面部27的后端开始至前端附近为止的范围形成。此外,侧面孔271具有在基部23侧开口的孔入口E(图3)。孔入口E的宽度设定为能够插入后述的侧面接触件371的前端30F的尺寸。
[0069] 另一个侧面部28也具有和上述侧面孔271同样地形成的侧面孔281。
[0070] 边界部22如图1所示,在面对配对连接器90的面即前面22F,具有从和上述上表面槽261相连的一端开始朝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槽221。边界槽220包含该前面槽221和上表面槽261而构成。如图4所示,在前面槽221的下端部的前面22F的稍微偏里侧,形成有进一步向下方延伸、保持边界片40的下端的保持孔223。
[0071] 嵌合凹部20A、20B分别配置有预定根数的接触器11。由分别配置于嵌合凹部20A、20B的接触器11组成的各接触器群G如图2所示,配置于嵌合凹部20A、20B的上下方向中央部。
[0072] 接触器11的前端侧111如图4所示,在外罩20的内侧在前后方向延伸。接触器11的后端侧112在外罩20的外侧弯曲,和电路基板S电连接。
[0073] 接下来,由金属板的冲切、弯折而形成的导电性部件30具有:屏蔽壳31,设置于外罩20的外周;用于静电放电对策的边界片40,沿着边界部22而延伸。
[0074] 屏蔽壳31具有沿着基部23的屏蔽后面部33、沿着上表面部26的屏蔽上表面部36、沿着侧面部27、28而和配对屏蔽部件92接触的屏蔽侧面部37、38以及支持下表面部25的多个支持片35。
[0075] 该屏蔽壳31如图4所示,以其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外罩主体21大的方式形成。该屏蔽壳31以其前端31F和外罩主体21的前端21F的位置大概一致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屏蔽后面部33位于基部23的后侧。该基部23和屏蔽后面部33之间配置有接触器11的后端侧112。
[0076] 一个屏蔽侧面部37如图5所示,具有构成屏蔽壳31的金属板的切开立起片即侧面接触件371。侧面接触件371具有和屏蔽侧面部37连续的支持端37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端)、以及和配对屏蔽部件92接触的自由端371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端),是悬臂弹簧。该侧面接触件371从支持端371A开始沿着屏蔽侧面部37向前方延伸,在其前端侧具有向嵌合凹部20A内突出地弯折为山形的接点部C。如图3所示,接点部C的前端30F比接触器11的前端11F向前方突出。
[0077] 另一个屏蔽侧面部38具有和上述侧面接触件371同样地形成的侧面接触件381。
[0078] 此外,这些侧面接触件371、381沿着侧面部27、28而不是下表面部25及上表面部26而配置,从而抑制了屏蔽连接器10的从电路基板S开始的高度。
[0079] 此外,在屏蔽侧面部37、38分别形成有以和设置于电路基板S的未图示的接地端子电连接的状态固定于电路基板S的突起375、385。接地端子将收纳电路基板S及屏蔽连接器10的设备框体等接地。由此,导电性部件30屏蔽外部电场(或者电磁场)。
[0080] 边界片40以成近似L字状弯曲并且容纳在边界槽220的宽度内的方式较细(宽度窄)地形成。该边界片40具有其一端、和配对连接器90相对的相对部41、和相对部41正交的另一端侧、被夹持在屏蔽上表面部36和上表面部26之间的夹持部(接触部)42。
[0081] 此外,边界片4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从金属板的冲切、以及弯折而形成。该边界片40细,在成为材料的金属板上的占有面积小,因而能够使用和屏蔽壳31同样的金属板而形成。即,在成为屏蔽壳31的材料的金属板上,在形成屏蔽壳31的区域周围的空间,将边界片40和屏蔽壳31同时冲切即可。
[0082] 但是,边界片40也可以不是由金属板构成,例如能够由金属线状的线材等任意的素材而构成。
[0083] 相对部41沿着边界部22中的和配对连接器90的前面22F(图1)而在上下方向延伸,配置于前面槽221内。此外,相对部41具有插入保持孔223(图4)的被保持部411。在被保持部411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卡止于保持孔223的内壁的多个突起411A。
[0084] 该相对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和边界部22的前面22F成为齐平面,在屏蔽连接器10中位于最前侧。而且,相对部41如图2、图4所示,从外罩20的上端开始,延伸至嵌合凹部20A、20B的上下高度的一半左右,未到达下表面部25。相对部41的一个端部即下端部41D位于各接触器群G的上下方向中央。即,下端部41D以和在基部23中保持接触器11的保持区域232的大致中央正交的直线L交叉的方式配置,由此,下端部41D配置于各接触器11的前端11F的附近。包含该下端部41D,在能够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的充分必要的范围形成相对部41。
[0085] 夹持部42如图4所示,和相对部41的上端部连续,朝向后方延伸,配置于上表面槽261内。在夹持部42的长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向上侧成为凸状地弯曲的接点部421。该接点部
421和屏蔽上表面部36的背侧接触而电连接。
[0086] 组装以上说明的屏蔽连接器10时,首先对安装有接触器11的外罩20,从上方安装边界片40。具体而言,将边界片40的被保持部411插入保持孔223,并且将边界片40的相对部41以及夹持部42配置于边界槽220内。在此状态下,将外罩20及边界片40插入配置于外罩20后方的屏蔽壳31的内部。于是,在屏蔽上表面部36和上表面部26之间,夹持部42在上表面槽
261的深度方向弹性变形而成为压缩状态,并利用其弹簧力(反弹力)将接点部421顶在屏蔽壳31,因此边界片40和屏蔽壳31电气性地接触导通。
[0087] 而且,侧面接触件371、381分别沿着侧面部27、28而配置,并且,如图3所示,其前端30F比接触器11的前端11F向前方突出。
[0088] 导电性部件30的安装完毕后,将屏蔽连接器10载置于电路基板S,将屏蔽壳31的突起375、385和电路基板S的接地端子连接,并且将接触器11和电路基板S上的各端子通过焊锡等连接。通过以上步骤,屏蔽连接器10的组装完成。
[0089] 和屏蔽连接器10嵌合的配对连接器90如图6所示,具备外罩91、以及收纳于外罩91内的配对屏蔽部件92。配对屏蔽部件92例如和对和配对连接器90的未图示的接触器连接的电缆的芯线进行被覆的金属编织管接触导通。该配对屏蔽部件92的侧面92A从形成在外罩91的侧壁的狭缝911露出于外罩91的外部。
[0090] 接下来,说明导电性部件30的作用。
[0091] 如图6所示地使配对连接器90朝向屏蔽连接器10的嵌合凹部20A接近时,首先,边界片40的相对部41接近配对连接器90中和屏蔽连接器10的相对面90F。进而将配对连接器90朝向嵌合凹部20A的里侧移动时,侧面接触件371的前端30F接近配对屏蔽部件92的相对面90F,与其后侧面92A接触而电连接。将配对连接器90向内推入,和屏蔽连接器10完全嵌合时,侧面接触件371的接点部C顶住配对屏蔽部件92的侧面92A。
[0092] 当配对连接器90像上述那样接近相对部41时,由配对连接器90、和其接触器连接的多个电线、设置于该电线的捆扎带以及固定用的部件等构成的束线、拿着它的手指等带电物体能够对相对部41放电。
[0093] 来自上述那样的带电物体的电荷(屏蔽连接器10的外部电荷)的放电电流原则上在最短距离放电,因此和配对连接器90和接触器11的距离相比,对和配对连接器90的距离近的相对部41放电的可能性高。
[0094] 从而,通过对相对部41放电,经由相对部41将放电电流引入电路基板S的接地端子,从而能够将在接触器11之中,主要是对边界部22附近的接触器11的静电放电防患于未然。
[0095] 而且通过相对部41如图4所示地延伸至接触器群G的上下方向中央,和接触器11相比,相对部41距可能产生的放电路径起点P的距离在大多数情况下小。
[0096] 即,相对部41通过沿着边界部22的前面22F而配置,不仅位于接触器11的前端11F的前侧,而且通过相对部41朝向下方延伸至和各接触器11的前端11F近的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对边界部22附近的接触器11的静电放电。
[0097] 另一方面,当配对屏蔽部件92接近侧面接触件371时,来自束线、拿着它的手指等带电物体的放电电流由于上述相对配对连接器90的距离的差,可能流入和配对连接器90和接触器11的距离相比,和配对连接器90距离更近的侧面接触件371。
[0098] 从而,通过对侧面接触件371放电,经由该侧面接触件371将放电电流引入电路基板S的接地端子,从而能够将在接触器11之中,主要是对侧面部27附近的接触器11的静电放电防患于未然。
[0099] 将配对连接器90嵌合于嵌合凹部20B之际也和上述同样,配对连接器90在接近接触器11之前,接近相对部41以及侧面接触件381,从而能够防止对边界部22附近的接触器11的放电以及对侧面部27、28附近的接触器11的放电。
[0100] 从而,能够防止连接有接触器11的电路基板S的电路部破损、误操作。
[0101] 再者,以覆盖外罩主体21的外周的方式设置有屏蔽壳31,且侧面接触件371、381和配对屏蔽部件92的侧面92A接触,从而能够经由屏蔽壳31以及配对屏蔽部件92将噪声切实地引入接地端子。
[0102] 此外,屏蔽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90嵌合时(连接中),或者从屏蔽连接器10拔出配对连接器90时,由于在外罩主体21设置有屏蔽壳31,且侧面接触件371、381的接点部C和配对屏蔽部件92接触,从而能够经由屏蔽壳31以及配对屏蔽部件92将噪声切实地引入接地端子。
[0103] 但是,有时也可能在嵌合凹部20A、20B插入非配对连接器90的异物。该异物带电时,该异物在和接触器11的前端11F接近之前,也和相对部41、侧面接触件371、381的至少任一个接近而静电放电,从而能够防止对接触器11的静电放电。
[0104]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10,通过将噪声引入接地端子,能够充分抑制来自外部设备的噪声的影响、以及朝向外部设备的噪声的发生,所以有助于确保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0105] 进而,由于采取了防止和接触器11的短路导致的电路部的破损等的静电放电对策,能够提高使用屏蔽连接器10的设备的可靠性。
[0106] 除此之外,在嵌合凹部20A、20B之间配置的边界片40不具有和配对屏蔽部件92的侧面92A接触的接触件,是容纳在边界部22的厚度内的窄金属片,所以能够将屏蔽连接器10在宽度方向(嵌合凹部20A、20B排列的方向)进行小型化。
[0107] 由此,能够减小屏蔽连接器10在电路基板S上的占有空间。从而,在屏蔽连接器10的附近形成的电路图案等的布局自由度增加。例如,能够在因屏蔽连接器10的小型化而产生的空白空间配置图案。
[0108] 进而,边界部40的相对部41仅在能够避免和接触器11的短路、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的充分必要范围内形成,未延伸至下表面部25,因此,和形成跨越于上表面部26和下表面部25的桥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轻量化。
[0109] 在此之上,通过边界片40和屏蔽壳31分体形成,能够从和配置相对部41一侧相反的外罩20的后方安装屏蔽壳31,所以如下所述,能够确保外罩20的强度。
[0110] 假设,和桥接部同样地,边界片40的相对部41的两端和屏蔽壳31一体地形成,由于外罩20被分割,因此不能够从外罩20的后方安装屏蔽壳31,为使该相对部41不成为安装屏蔽壳31的障碍,只能从外罩20的前方安装屏蔽壳31。于是,需要从周壁部24的端缘开始沿着周壁部24的内壁形成用于使侧面接触件371、381通过的孔,由此可能导致外罩20的强度不足。当为确保外罩20的强度而使周壁部24成为厚壁时,则导致屏蔽连接器10的大型化。
[0111]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外罩20的后方安装屏蔽壳31,用于使侧面接触件371、381通过的侧面孔271、281的孔入口E位于基部23侧。即,能够避免在周壁部24的端缘形成孔,因此能够确保外罩20的强度而不会招致屏蔽连接器10的大型化。通过确保外罩20的强度,尤其能够满足汽车用连接器多有要求的耐翘(コジリ)性能。
[0112] 由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10,采取确保屏蔽性能和外罩强度并防止和接触器的短路的静电放电对策而且在此之上还能够实现屏蔽连接器10的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0113] 此外,边界片40的形状不限于图5示例的形状,只要和屏蔽壳31分体且和屏蔽壳31电连接,则能够采用各种形状。当屏蔽壳31具有下表面部时,也能够是夹着相对部41在其两侧连续有夹持部42的大致C字状的部件。
[0114] 此外,边界片40不局限于利用弹簧力(弹性力)和屏蔽壳31接触导通。例如,也可以是和边界部40的相对部41的至少一个端部连续而形成、和屏蔽壳31接触导通的接触部通过导电性粘接剂等和屏蔽壳31接合。
[0115] 但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边界片40的夹持部42那样利用弹簧力接触导通,从而不需要导电性粘接剂、引线等导通用部件,在此之上能够在安装屏蔽壳31的同时将边界片40和屏蔽壳31接触导通。进而,接点部421不露出于屏蔽连接器10的外部,因此易于维持导通质量。
[0116] 〔第二实施方式〕
[0117] 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连接器50。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对和已经说明的结构同样的结构付以相同符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0118] 屏蔽连接器50具备的导电性部件60具有屏蔽壳61、以及和屏蔽壳61一体地形成的边界片70。
[0119] 在屏蔽壳61的屏蔽上表面部66,如图7所示,通过冲切形成有U字状的切口661,该切口661的内侧被制成边界片70。通过将切口661的内侧从前侧的基端661A向下侧弯曲而和屏蔽上表面部66一体地形成有边界片70。
[0120] 边界片70如图8所示,具有和基端661A连续、折回至基端661A的前侧的折回部72、和折回部72连续的相对部41。相对部41除了和折回部72连续这一点之外,和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对部41同样地形成。从而,相对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从外罩20的上端开始,延伸至嵌合凹部20A、20B的上下高度的一半左右,未到达下表面部25。仅相对部41的上端部(一个端部)41U经由折回部72和屏蔽壳61连续。
[0121] 此外,形成于外罩20的上表面部26、和前面槽221共同构成边界槽220的上表面槽265从上表面部26的前端部26F开始延伸至后端部26B。
[0122] 另一方面,外罩20的侧面孔271'、281'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侧面孔271、281不同,在从侧面部27、28的上端开始到侧面接触件371、381的位置为止的范围形成。
[0123] 组装屏蔽连接器50时,将屏蔽壳61从上方安装于外罩20。安装之际,将支持片35是沿着和侧面部37、38的相同面而延伸的状态下的屏蔽壳61配置于外罩20的上方,将相对部41的下端和边界部22的前面槽221的位置对齐,沿着前面槽221而引导相对部41,并且将外罩20插入屏蔽壳61的内侧。
[0124] 之后,将支持片35沿着外罩20的下表面部25而弯折。
[0125]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50也和第一实施方式的边界片40同样地,具备具有相对部41的边界片70,因此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防止对接触器11的静电放电。此外,利用接地的屏蔽壳61覆盖外罩20,且屏蔽壳61的侧面接触件371、381和配对屏蔽部件92接触这一点也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能够确保屏蔽性能。
[0126]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边界片70也和边界片40同样细,所以能够将屏蔽连接器50小型化。
[0127] 在此之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边界部22的前面22F形成的前面槽221配置相对部41,从而能够将相对部41和边界部22的前面22F齐平面地配置,因此能够避免因设置相对部
41而使连接器在前后方向大型化。在从外罩20的上方安装屏蔽壳61的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部41的下端不和屏蔽壳61相连,因此能够从该相对部41下端开始在前面槽221配置相对部
41,和前面22F成为齐平面。这在相对部41的两端和屏蔽壳61一体时很困难。
[0128] 而且,通过从外罩20的上方安装屏蔽壳61,和从前方安装的情况不同,在周壁部24的顶端不形成孔,所以还能够确保外罩20的强度。
[0129]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以从和电路基板S支持的一侧相反(在此为上方)一侧将屏蔽壳61安装于外罩20的方式构成,因此易于满足将接触器11装配于电路基板S表面的图案时重要的共面性(coplanarity)(端子最下表面的均一性)的要求。即,能够从上方进行屏蔽壳61对外罩20的安装状况微调以满足共面性。
[0130] 在上述效果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边界片70和屏蔽壳61一体地形成,所以和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0131] 进而,通过边界片70和屏蔽壳61一体地形成,和通过弹性力使边界片40和屏蔽壳31接触导通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长期维持导通质量,并且具有不会产生接触电阻导致的发热的优点。
[0132] 此外,边界片70由于外力被从切口66的基端661A开始折回的折回部72缓冲,因此是易于处理的方式,但只要和屏蔽壳61一体地连续,能够采用各种形态。例如,边界片70也可以是将屏蔽上表面部66的前端的一部分进一步向前方延伸出的突片向下侧弯折的部件。
[0133] 进而,边界片和屏蔽壳一体地形成的方式如第二实施方式所示,除了从外罩20的上方安装屏蔽壳61之外,还能够以从外罩的后方安装屏蔽壳的方式构成。例如,当相对部41下端不卡止于外罩20时,在将相对部41向前方延伸而不相对折回部72弯折的状态下,从外罩20的后方安装屏蔽壳61,在安装后,将相对部41朝向下方弯折也可以。
[0134] 适当地决定选择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例如,和边界片70从屏蔽壳61突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方式相比,边界片40和屏蔽壳31分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处理更容易时,能够选择第一实施方式。
[0135] 但是,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外罩20的上方或下方安装屏蔽壳31,或者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外罩20的下方安装屏蔽壳61的方式构成也可以。即使如此,和之前说明的一样,相对部41不成为安装的障碍,此外,相对部41配置于前面槽221,因此能够避免外罩20的大型化。进而,不在周壁部24的顶端形成用于使侧面接触件371、381通过的孔,因此能够确保外罩20的强度。
[0136] 在此,在假设像桥接部那样相对部41和屏蔽壳31、61一体地形成、且从外罩20的上方或者下方安装屏蔽壳31、61的结构中,屏蔽连接器10、50和该桥接部状的相对部41的厚度以及安装所需要的相对部41和边界部22的前面22F之间的空隙相应地大型化。此外,如上所述,这样相对部41像桥接部那样和屏蔽壳31、61一体地形成时,相对部41成为安装的障碍,只能从外罩20的前方安装屏蔽壳31、61,在周壁部24的顶端形成孔,因此会招致外罩20的强度下降。
[0137] 即,不采用桥接部,通过具备和屏蔽壳31分体地形成的边界片40、或者虽然和屏蔽壳61一体,但相对部41的仅一个端部(上端部41U)(经由夹持部42)和屏蔽壳61连续的边界片70,从而不会发生屏蔽连接器10、50大型化、或者外罩20的强度下降的情况,能够确保既定的屏蔽性能,而且能够寻求静电放电对策,因而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0138]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接触器11的基部23的朝向垂直于电路基板S,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以基部23和电路基板S平行的方式构成的屏蔽连接器。
[0139] 此外,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并不限定于由电路基板S支持的屏蔽连接器。
[0140] 上述实施方式的屏蔽连接器10、50具备2个嵌合凹部20A、20B,但也能够具备3个以上的嵌合凹部。同样在该情况下,通过沿着相邻的嵌合凹部的边界部配置边界部,能够获得和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0141] 除上述之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也能够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结构进行取舍选择,或者适当地变更为其它的构成。
[0142] 符号说明
[0143] 10、50 屏蔽连接器;11 接触器;11F 前端;20 外罩;20A、20B 嵌合凹部;21 外罩主体;22 边界部;22F 前面;23 基部;24 周壁部;25 下表面部;26 上表面部;26B 后端部;26F 前端部;27、28 侧面部;30、60 导电性部件;30F 前端;31、61 屏蔽壳;33 屏蔽后面部;
35 支持片;36 屏蔽上表面部;37、38 屏蔽侧面部;40 边界片;41 相对部;41U 上端部;41D 下端部;42 夹持部;66 屏蔽上表面部;70 边界片;72 折回部;80 外罩;81 屏蔽壳;82 接触件;84 接触器;85、85A、85B 嵌合凹部;90 配对连接器;90F 相对面;91 外罩;92 配对屏蔽部件;92A 侧面;111 前端侧;112 后端侧;220 边界槽;221 前面槽;223 保持孔;231 孔;232 保持区域;261、265 上表面槽;262 突条;265A 后端开口;271、281 侧面孔;371、
381 侧面接触件;371A 支持端;371B 自由端;375、385 突起;411 被保持部;411A 突起;
421 接点部;661A 基端;911 狭缝;C 接点部;E 孔入口;G 接触器群;L 直线;S 电路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