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49626.6

文献号 : CN1031538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兴梠惠一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明电舍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但载荷耐受性高的曳引机。因此,在曳引机(1)中包括:曳引轮(10);左侧支架(11)及右侧支架(12),它们在轴方向的两端以使曳引轮(10)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曳引轮(10);转子(4),其设置于曳引轮(10)的左侧支架(11)侧的端部;定子(5),其设置在与转子(4)的内径侧相对的位置;制动盘(30),其与曳引轮(10)同轴地设置于曳引轮(10)的右侧支架(12)侧的端部;制动装置(31),其设置于右侧支架(12),对制动盘(30)施加压力而进行制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曳引机,该曳引机包括:曳引轮;第1支承部件,配置在上述曳引轮的轴向的一端侧;第2支承部件,其配置在上述曳引轮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转子,其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上述第1支承部件侧的端部;定子,其设置在与上述转子的内径侧相对的位置;制动盘,其与上述曳引轮同轴地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上述第2支承部件侧的端部;制动部件,其设置于上述第2支承部件,对上述制动盘施加压力而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上述曳引轮为由连结部将外筒和内筒结合而成的结构;

第1支承部件形成有支承上述内筒的一端侧的支承部;

第2支承部件形成有支承上述内筒的另一端侧的支承部;

上述曳引机还包括:

一端侧的轴承,其设置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的上述支承部的外侧与上述内筒的内侧之间,将上述曳引轮旋转自由地支承于上述第1支承部件;

另一端侧的轴承,其设置在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上述支承部的外侧与上述内筒的内侧之间,将上述曳引轮旋转自由地支承于上述第2支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之间,具有保持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

2支承部件的间隔的保持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该曳引机包括:旋转检测轴,其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轴端,贯通上述第1支承部件;

旋转检测部件,其设置于上述旋转检测轴。

说明书 :

曳引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曳引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在升降机等中使用的曳引机。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曳引机中,用悬臂轴支承转子,当载荷作用于曳引轮时,悬臂轴会发生挠曲,导致马达的气隙不均匀,马达的性能下降。此外,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气隙闭合(日文:ギャップ擦り),而导致无法运转。
[0003] 因此,在以往的曳引机中,需要减小由载荷导致的悬臂轴的挠曲,作为减小由载荷导致的悬臂轴的挠曲的方法,采用了通过增大悬臂轴的直径来减小挠曲的方法。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2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上述以往的曳引机中,作为减小由载荷导致的悬臂轴的挠曲的方法,采用了通过增大悬臂轴的直径来减小挠曲的方法。
[0009] 但是,在非常大型的曳引机中,需要显著增大悬臂轴的直径,因此存在应用困难的问题。
[0010] 此外,若悬臂轴变大,则也需要使支承悬臂轴的轴承、机架变大,因此,存在导致曳引机非常重的问题。
[0011] 此外,还存在成本提高的问题。
[0012] 基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载重量大的曳引机。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1技术方案的曳引机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曳引轮;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它们在轴方向的两端以使上述曳引轮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曳引轮;转子,其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上述第1支承部件侧的端部;定子,其设置在与上述转子的内径侧相对的位置;制动盘,其与上述曳引轮同轴地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上述第2支承部件侧的端部;制动部件,其设置于上述第2支承部件,对上述制动盘施加压力而进行制动。
[0015]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2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以第1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之间,具有保持上述第1支承部件和上述第2支承部件的间隔的保持部件。
[0016]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3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以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曳引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该曳引机包括:旋转检测轴,其设置于上述曳引轮的轴端,贯通上述第1支承部件;旋转检测部件,其设置于上述旋转检测轴。
[0017] 发明效果
[0018]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但载重量大的曳引机。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0023]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0026] 图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0027]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0028]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9]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
[0030] 图1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0031]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0032]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
[0033]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曳引机的方式。
[0035] 实施例1
[0036]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曳引机的第1实施例。
[0037]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结构。
[0038] 图1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此外,图2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此外,图3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此外,图5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左右以图1、图2、图5中的左右为基准。
[0039]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中,曳引轮10为由连结部10c将外筒10a和内筒10b结合而成的结构。在左侧支架11形成有用于水平设置曳引轮10的支承部
11a。在右侧支架12形成有用于水平设置曳引轮10的支承部12a。
[0040] 在曳引轮10的内筒10b与左侧支架11的支承部11a之间,设置有以使曳引轮10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曳引轮10的左侧轴承13。在曳引轮10的内筒10b与右侧支架12的支承部12a之间,设置有以使曳引轮10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曳引轮10的右侧轴承14。
[0041] 左侧轴承13的外环13a及右侧轴承14的外环14a与曳引轮10的内筒10b的内侧结合。左侧轴承13的内环13b与左侧支架11的支承部11a的外侧结合。右侧轴承14的内环14b与左侧支架12的支承部12a的外侧结合。
[0042] 另外,在向左侧支架11及右侧支架12设置曳引轮10时,首先,将左侧支架11及右侧支架12临时固定于底座15,接着,将曳引轮10设置于左侧支架11及右侧支架12,并修正左侧支架11与右侧支架12的间隔、扭曲而进行曳引轮10的旋转轴的定心,最后,将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固定于底座15。
[0043] 在曳引轮10的左侧支架11侧的端部设置有转子铁芯20,在转子铁芯20的内侧设置有磁铁21。由转子铁芯20和磁铁21构成马达的二次侧的转子4。在左侧支架11的与磁铁21相对的位置设有定子铁芯22,在定子铁芯22上设置有磁场绕组23。由定子铁芯22和磁场绕组23构成马达的一次侧的定子5。并且,由转子4和定子5构成马达部2。
[004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20用独立于曳引轮10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与曳引轮10一体地形成转子铁芯20。
[0045] 在曳引轮10的右侧支架12侧的端部配置有圆盘状的制动盘30。在右侧支架12设置有对曳引轮10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31。另外,在图1、图5中,制动装置31用双点划线表示。
[0046] 制动装置31具有与制动盘30相对并夹持制动盘30的衬片等摩擦部32。并且,制动装置31能够通过由摩擦部32夹持制动盘30而使曳引轮10停止旋转。由制动盘30和制动装置31构成制动部3。
[004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盘30用独立于曳引轮10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与曳引轮10一体地形成制动盘30。
[0048]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了盘式制动方式,但除此以外,也可以构成为应用例如筒式制动方式等。
[0049]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左侧配置马达部2、在右侧配置制动部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在左侧配置制动部3、在右侧配置马达部2的结构。
[0050]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结构。
[0051]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动作。
[0052] 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曳引轮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左侧支架11及右侧支架12。左侧支架11及右侧支架12在曳引轮10的旋转轴定心后的状态下被固定。
[0053] 当在制动装置31的摩擦部32与制动盘30不接触的状态、即制动解除状态下使马达部2运转时,转子4进行旋转。由于该转子4与曳引轮10结合,而曳引轮10又与制动盘30结合,因此,转子4、曳引轮10及制动盘30一同旋转。因而,通过控制马达部2的旋转,能够控制曳引轮10及制动盘30的旋转。
[0054] 此外,在将制动装置31的摩擦部32按压于制动盘30而对制动盘30施加压力的状态、即制动动作状态下,在制动盘30上产生制动转矩,旋转中的制动盘30减速并停止。制动盘30停止后,保持制动盘30的停止状态。
[0055] 此外,在通过控制马达部2的转速而使制动盘30停止后使制动动作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制动盘30的停止状态。并且,由于转子4、曳引轮10及制动盘30是一体的,因此,能够使转子4、曳引轮10及制动盘30一同旋转,一同停止。
[0056]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动作。
[005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采用了将转子4和制动盘30直接安装于曳引轮10的结构,因此,不需要悬臂轴,能简化曳引机1的结构。
[0058]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由于没有了易发生挠曲的悬臂轴,因此,不存在悬臂轴因轴载荷而挠曲的问题,与以往的曳引机相比,零部件数量减少,能谋求小型化及轻量化。
[0059]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由于没有了易发生挠曲的悬臂轴,因此,不存在悬臂轴因轴载荷而挠曲的问题,能制作超大型的曳引机。
[0060]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由于能简化曳引机1的结构,谋求小型化及轻量化,因此,能降低成本。
[0061]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能谋求曳引机1的小型化,因此,能减小升降机的设置空间。
[0062] 因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能提供结构简单但载重量大的曳引机。
[0063] 实施例2
[0064]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曳引机的第2实施例。
[0065] 图6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此外,图7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此外,图8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此外,图9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此外,图10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左右以图6、图7、图10中的左右为基准。
[0066] 如图6~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具有上部保持构件40和下部保持构件41,上部保持构件40在左侧支架11的上部和右侧支架12的上部之间保持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的间隔,下部保持构件41在左侧支架11的下部和右侧支架12的下部之间保持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的间隔。
[0067] 上部保持构件40利用螺母40a固定于左侧支架11,并利用螺母40b与右侧支架12固定。下部保持构件41利用螺母41a固定于左侧支架11,并利用螺母41b与右侧支架
12固定。
[0068] 因而,在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中,通过添加上部保持构件40及下部保持构件41来组装曳引机1,从而可以自动地确定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的间隔,因此,能省略曳引轮10的旋转轴的定心作业。
[006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20由独立于曳引轮10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与曳引轮10一体地形成转子铁芯20。
[007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盘30由独立于曳引轮10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与曳引轮10一体地形成制动盘30。
[007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除了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所起到的效果之外,还能在组装曳引机1时自动地对曳引轮10的旋转轴进行定心,从而省略了复杂的曳引轮10的旋转轴的定心作业。
[0072] 实施例3
[0073]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曳引机的第3实施例。
[0074] 图11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剖视图。此外,图12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侧视图。此外,图13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此外,图14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后视图。此外,图15是本实施例的曳引机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另外,以下说明中的左右以图11、图
12、图15中的左右为基准。
[0075] 如图11~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在曳引轮10的内筒10b的内部形成凸部10d且曳引机1具有设置于该凸部10d的旋转检测轴50和设置于旋转检测轴50的旋转检测器60。
[0076] 旋转检测器60由内侧的旋转部60a和外侧的固定部60b构成。旋转检测器60的旋转部60a利用螺母50a固定于旋转检测轴50。旋转检测器60的固定部60b利用固定构件11b固定于左侧支架11。
[0077] 因而,在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中,设置于曳引轮10的内筒10b的内部的凸部10d的旋转检测轴50随曳引轮10一同旋转。并且,旋转检测器60安装于旋转检测轴50和左侧支架11之间,因此,旋转检测器60能检测随曳引轮10一同旋转和停止的马达部2的旋转。
[0078]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子铁芯20由独立于曳引轮10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与曳引轮10一体地形成转子铁芯20。
[0079]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制动盘30由独立于曳引轮10的构件构成,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与曳引轮10一体地形成制动盘30。
[008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将旋转检测器60配置在左侧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采用将旋转检测器60配置在右侧的结构,用固定构件12b将旋转检测器60的固定部60b固定于右侧支架12。
[0081] 此外,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的结构也可应用在第2实施例的曳引机1中。
[0082] 通常,在外转子型的曳引机1中,将旋转检测轴50拆除到外部是很困难的,因此旋转检测器60的安装结构复杂,但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的曳引机1,除了第1实施例的曳引机1所起到的效果之外,在外转子型的曳引机1中,也能以简单的结构安装旋转检测器60。
[0083] 工业实用性
[0084]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例如在升降机等中使用的曳引机。
[0085] 附图标记说明
[0086] 1:曳引机;2:马达部;3:制动部;4:转子;5:定子;10:曳引轮;10a:外筒;10b:内筒;10c:连结部;10d:凸部;11:左侧支架;11a:支承部;11b:固定构件;12:右侧支架;
12a:支承部;12b:固定构件;13:左侧轴承;13a:外环;13b:内环;14:右侧轴承;14a:外环;14b:内环;15:底座;20:转子铁芯;21:磁铁;22:定子铁芯;23:磁场绕组;30:制动盘;31:制动装置;32:摩擦部;40:上部保持构件;40a、40b:螺母;41:下部保持构件;41a、
41b:螺母;50:旋转检测轴;50a:螺母;60:旋转检测器;60a:旋转部;60b:固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