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449961.7

文献号 : CN1031826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涂小文黄平华徐章琰童亚平

申请人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可以在模具加工和试模研磨过程中更快更好的获得小圆角零件。其技术方案为:方法包括:编制汽车外覆盖件的机加工数据,对有特征线的模具型面进行分类,分为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对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进行整体型面粗加工,并留有加工余量;对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对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磨,且在研磨过程中用胶带将棱线贴住加以保护;对胶带和模具型面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

权利要求 :

1.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包括:

编制汽车外覆盖件的机加工数据,对有特征线的模具型面进行分类,分为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

对于所述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进行整体型面粗加工,并留有加工余量;

对于所述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

对于所述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

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磨,且在研磨过程中用胶带将棱线贴住加以保护;

对胶带和模具型面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叉研磨中,在保护棱线的胶带两侧分别沿棱线成45度夹角的方向交叉研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外覆盖件的特征线包括:贯穿侧围、门外板和前翼子板的棱线,零件之间存在匹配关系;单个零件上的造型线,与其他零件基本没有匹配关系或者只有两个零件之间有匹配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加工阶段,以汽车外覆盖件数据的内表面为基准,将棱线两侧的型面延长相交而成的棱线作为机加工数据加工而成的凸模;在机加工阶段,以汽车外覆盖件数据的外表面为基准,在棱线的尖角部位让空,并在靠近特征线附近预留用于精研磨的余量,加工成凹模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外覆盖件的特征线包括对零件上的翻边或整形后的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加工阶段,以汽车外覆盖件数据的内表面为基准,将棱线两侧的型面延长相交而成的棱线作为机加工数据加工而成的凸模。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凸模精加工之后以及研磨之前进行淬火。

说明书 :

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制作技术,尤其涉及汽车外覆盖件模具在特征线要求为R0时的特殊加工方法以及在后续试模过程中的特殊研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汽车制造领域中,为了汽车外观线条的清晰美观,小圆角(R≤6.5mm)在汽车外覆盖件的设计中越来越普及。而为了获得小圆角零件,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可以将模具型面上的特征线做成锋利的棱线(圆角R=0)。然而目前国内传统的模具加工方法和研磨方式无法满足R0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可以在模具加工和试模研磨过程中更快更好的获得小圆角零件。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包括:
[0005] 编制汽车外覆盖件的机加工数据,对有特征线的模具型面进行分类,分为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
[0006] 对于所述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进行整体型面粗加工,并留有加工余量;
[0007] 对于所述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
[0008] 对于所述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
[0009] 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磨,且在研磨过程中用胶带将棱线贴住加以保护;
[0010] 对胶带和模具型面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
[0011]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在交叉研磨中,在保护棱线的胶带两侧分别沿棱线成45度夹角的方向交叉研磨。
[0012]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外覆盖件的特征线包括:贯穿侧围、门外板和前翼子板的棱线,零件之间存在匹配关系;单个零件上的造型线,与其他零件基本没有匹配关系或者只有两个零件之间有匹配关系。
[0013]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在机加工阶段,以汽车外覆盖件数据的内表面为基准,将棱线两侧的型面延长相交而成的棱线作为机加工数据加工而成的凸模;在机加工阶段,以汽车外覆盖件数据的外表面为基准,在棱线的尖角部位让空,并在靠近特征线附近预留用于精研磨的余量,加工成凹模型面。
[0014]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所述汽车外覆盖件的特征线包括对零件上的翻边或整形后的棱线。
[0015]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在机加工阶段,以汽车外覆盖件数据的内表面为基准,将棱线两侧的型面延长相交而成的棱线作为机加工数据加工而成的凸模。
[0016]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例,在凸模精加工之后以及研磨之前进行淬火。
[0017]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案是制作方法包括机加工阶段和研磨阶段,在机加工阶段,对初加工的整体型面进行整体型面粗加工,并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对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的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对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的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在研磨阶段,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磨,且在研磨过程中用胶带将棱线贴住加以保护,最后对胶带和模具型面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和研磨方式可以保证获得始终锐利光顺的棱线。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针对型面棱线凹模凸模加工方法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针对型面棱线对凸模研磨方式的示意图。
[0021] 图4a、4b是针对翻边/整形棱线凸模加工方法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的前翼子板棱线加工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4]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汽车外覆盖件特征线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在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首先编制汽车外覆盖件的机加工数据,对有特征线的模具型面进行分类,分为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步骤S10)。在本发明中,特征线是从汽车造型的角度上定义的,主要有:(1)贯穿侧围、门外板和前翼子板的棱线,零件之间存在匹配关系,俗称“腰线”;(2)单个零件上的造型线,与其他零件基本没有匹配关系或者只有两个零件之间有匹配关系(如前盖和前翼子板);(3)零件上的翻边或者整形后的棱线。
[0025] 然后,对于用于初加工的整体型面,进行整体型面粗加工,并留有加工余量(步骤S11)。接着,对于用于精加工的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步骤S12)。接着,对于用于精加工的另一侧延长面,对其垂直棱线进行精加工(步骤S13)。
[0026] 在机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上述的三种特征线进行分类处理,上述的第(1)、(2)种特征线进行统一处理,上述的第(3)种特征线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处理。
[0027] 在处理第(1)、(2)种特征线时,需要针对型面棱线的凹模和凸模进行加工。以图2为例,以产品数据的内表面31为基准,将棱线两侧的型面延长相交成锋利的棱线,作为机加工数据加工而成的凸模1,其中箭头标识机加工方向为垂直于棱线。以产品数据的外表面
32为基准,在棱线的尖角部位让空约0.4mm,其次在靠近特征线附近约15-20mm处需要预留0-0.2mm的精研磨的余量加工成凹模型面22,其中21为不留余量的凹模型面。
[0028] 凸模1由于是锋利的棱线,需要将产品内表面数据31延长相交成机加工数据垂直于棱线进行精加工。然而凸模棱线有硬度要求,需要进行淬火。一般须在精加工完成之后,在研磨之前进行淬火。当受淬火技术限制判定精加工之后淬火会发生变形,可以考虑在半精加工后淬硬,然后进行精加工。必须采取变形风险小的淬火方式,如高频淬火或者激光淬火等,禁止火焰淬火。
[0029] 在处理第(3)种特征线时,如图4a所示,黑色箭头为加工方向,对于这种R0棱线,不需考虑压料板8和翻边刀6,仅仅需要考虑凸模型面7,其中9为产品。图4b表示完成翻边后的状态,按照这样的翻边形式,产品的翻边棱线圆角为产品的料厚。
[0030] 在机加工过程完成后,在棱线两侧分别沿着棱线交叉研磨,且在研磨过程中用胶带将棱线贴住加以保护(步骤S14)。图3示出了针对型面棱线对凸模研磨方式的说明,其中交叉箭头代表在棱线的两侧分别沿棱线成45度夹角的方向交叉研磨。水平线代表锋利棱线,虚线框4代表保护棱线的胶带。
[0031] 对胶带和模具型面连接的部位进行推光(步骤S15)。如图3所示,在胶带两侧完成交叉研磨之后,胶带与模具型面连接的部位用小油石5小心推光。
[0032]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前翼子板棱线加工实例,其中线条1、2、3、4代表需要进行R0加工的棱线,箭头表示加工方向。在编制凹模2加工数据时,以产品数据外表面32为基准,按照图2中对棱线尖角部位进行0.4mm的让空,并且在棱线两侧15~20mm的区域预留0~0.2mm的精研磨余量。
[0033] 在凸模1最终精加工之前对棱线区域进行了高频感应淬火。精加工完成后,凸模1按照图3所示的研磨方式进行研磨。
[0034] 以凸模1为基准,在压机上对凹模2进行研磨,与传统的研磨方式不同,在棱线两侧15~20mm区域需要进行强压。研磨后的产品的棱线顶部不着色宽度应<0.5mm,棱线两侧着色宽度应均匀。
[0035]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所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