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46001.4

文献号 : CN1032011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间濑拓也藤井隆裕

申请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将具备约束层和层叠在所述约束层的表面上且含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增强层的增强片,粘贴在涂装后的金属板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增强片粘贴到涂装后的金属板,所述增强片具备约束层和层叠在所述约束层的表面且由经加热不会发生固化收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增强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共轭二烯类的单体的聚合物和/或所述聚合物的氢化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含有增粘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的配合比例是相对于所述聚合物和所述氢化物100质量份为40~200质量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层为金属箔和/或玻璃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由不锈钢和/或铝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增强片粘贴到所述金属板,然后,将所述增强片加热至80℃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将所述增强片加热至80℃以上,然后,将加热后的所述增强片粘贴到所述金属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增强片粘贴到处于80℃以上的状态下的所述金属板。

10.一种金属板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涂装后的金属板通过粘合增强片而得到增强,所述增强片具备约束层和层叠在所述约束层的表面且由经加热不会发生固化收缩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增强层。

说明书 :

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及增强结构,详细而言,涉及各种产业制品中使用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增强的金属板的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在汽车等各种产业制品中使用的钢板等金属板的增强中使用增强片。
[0003] 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法:将具备由含有环氧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固化剂和发泡剂的钢板增强用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的钢板增强片粘贴在钢板上,然后,利用电镀涂装时的热使其发泡固化,由此使钢板增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0004] 另外,提出了如下方法:将具备由单组分加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片材的面板用增强材料粘贴在电镀涂装后的面板上,然后,在中间涂装或饰面涂装的比较的温度下使片材固化,由此使面板增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9218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40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将钢板增强片粘贴在电镀涂装前的钢板上,然后对钢板进行电镀涂装,因此,钢板上的钢板增强片的粘贴面未进行电镀涂装而形成未涂装面。因此,具有该粘贴面的钢板可能会因水分的存在而发生腐蚀。
[0010] 另外,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由于将面板用增强材料粘贴在电镀涂装后的面板上,因此能够防止上述的腐蚀。但是,片材会因环氧树脂的固化而收缩。因此,会对粘贴在面板用增强材料上的钢板施加应力,由此使钢板产生应变,从而存在产生外观不良的问题。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增强性、美观性和耐腐蚀性优良的金属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增强结构。
[0012] 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具备约束层和层叠在所述约束层的表面上且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增强层的增强片粘贴在涂装后的金属板上。
[0013]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优选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包含共轭二烯类的单体的聚合物和/或所述聚合物的氢化物,另外,优选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含有增粘剂,并且,优选所述增粘剂的配合比例相对于所述聚合物和所述氢化物100质量份为40~200质量份。
[0014]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优选所述约束层为金属箔和/或玻璃布,并且优选所述金属箔由不锈钢和/或铝构成。
[0015]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优选将所述增强片粘贴在所述金属板上,然后,将所述增强片加热至80℃以上。
[0016]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优选预先将所述增强片加热至80℃以上,然后,将加热后的所述增强片粘贴在所述金属板上。
[0017]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优选将所述增强片粘贴在处于80℃以上的状态下的所述金属板上。
[0018]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结构的特征在于,涂装后的金属板通过粘合增强片而得到增强,所述增强片具备约束层和层叠在所述约束层的表面上且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增强层。
[0019] 发明效果
[0020] 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通过将具有增强层和约束层的增强片粘贴在金属板上,能够确实可靠地使金属板增强。
[0021] 另外,由于增强层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即使利用加热进行粘贴,也不会固化收缩,因此,能够防止对金属板施加应力,从而能够防止由应变引起的外观不良的发生。
[0022] 此外,由于将增强片粘贴在涂装后的金属板上,因此,在金属板的增强时,粘贴面为涂装面。因此,即使粘贴面上存在水分,也能够防止由该水分引起的腐蚀,从而能够在实现耐腐蚀性的提高的同时使金属板增强。
[0023] 结果,通过上述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得到增强的金属板的增强结构,具有优良的增强性、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工序图,(a)表示准备增强片并剥离脱模膜的工序,(b)表示将增强片粘贴在金属板上的工序。
[0025]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应变量的测定的俯视图,(a)表示钢板的底视图,(b)表示钢板和增强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中,将增强片粘贴在涂装后的金属板上。
[0027] 增强片具备约束层和层叠在约束层的表面上的增强层。
[0028] 约束层是为了对粘贴和加热后的增强层赋予韧性而设置的,形成为片状,并且重量轻且为膜,由能够与增强层密合一体化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玻璃布、浸渗有树脂的玻璃布、无纺布、金属箔、碳纤维、聚酯膜等。
[0029] 玻璃布通过将玻璃纤维制成布而得到,可以列举公知的玻璃布。
[0030] 浸渗有树脂的玻璃布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对上述玻璃布进行浸渗处理而得到,可以列举公知的浸渗有树脂的玻璃布。另外,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等。另外,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氯乙烯树脂、EVA-氯乙烯树脂共聚物等。另外,上述的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可以各自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
[0031] 无纺布可以列举例如由木材纤维(木浆等)、纤维素类纤维(例如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类纤维、例如醋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类纤维、例如麻、棉等天然纤维素类纤维、例如它们的混纺丝等)、聚酯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聚氨酯纤维、纤维素类纤维(麻或者麻与其他的纤维素类纤维)等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0032] 作为金属箔,可以列举例如由铝、不锈钢、铁、铜、金、它们的合金等公知的金属构成的金属箔。
[0033] 碳纤维通过将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制成布而得到,可以列举公知的碳纤维。
[0034] 作为聚酯膜,可以列举例如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聚邻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等。
[0035] 这些约束层中,如果考虑密合性、强度和成本,则优选的可以列举金属箔、玻璃布,如果考虑强度,则更优选的可以列举金属箔。
[0036] 约束层的厚度例如为0.05~2.0mm,优选为0.1~1.0mm。
[0037] 增强层通过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成形为片状而形成。
[0038]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通过例如80℃以上的加热而表现出胶粘性(粘合性)。
[0039]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例如包含共轭二烯类的单体的聚合物和/或该聚合物的氢化物。
[0040] 单体优选含有共轭二烯类作为必要成分,并且含有能够与共轭二烯类共聚的共聚性单体作为任选成分。
[0041] 作为共轭二烯类,可以列举例如1,3-丁二烯、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氯丁二烯(2-氯-1,3-丁二烯)等:。
[0042] 作为共聚性单体,可以列举具有至少一个双键的单体,例如乙烯、丙烯、异丁烯(2-甲基丙烯)等脂肪族乙烯基单体(烯烃类)、例如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的乙烯基单体、例如1,2-丁二烯等非共轭二烯类等。
[0043] 这些共聚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优选的可以列举芳香族乙烯基单体。
[0044] 具体而言,作为上述的含有共轭二烯类的单体的聚合物,可以列举:例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氯丁二烯聚合物(CR)等仅由上述共轭二烯类构成的单体的均聚物,例如丙烯腈-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异丁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等由上述共轭二烯类与共聚性单体构成的单体的共聚物等。
[0045] 另外,在聚合物为上述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共聚中共聚性单体的配合比例相对于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份例如为5~50质量份。
[0046] 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0047] 作为聚合物,优选的可以列举SBS。
[0048] 上述的聚合物的氢化物是将来源于共轭二烯类的不饱和键(双键部分)完全氢化或部分氢化,优选完全氢化。关于氢化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S)等。
[0049] 氢化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0050] 这些氢化物中,优选的可以列举SEBS。
[0051] 通过上述聚合物的氢化,氢化物实质上不含不饱和键,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不易热劣化,因此,能够提高增强层的耐热性。
[0052] 上述的聚合物和氢化物的25质量%甲苯溶液的粘度(25℃)例如为100~100000mPa·s,优选为500~10000mPa·s。
[0053] 另外,聚合物和氢化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温度为80℃、质量为2.16kg的条件下例如为5(g/10分钟)以下,优选为4(g/10分钟)以下,且通常为0(g/10分钟)以上,另外,在温度为120℃、质量为5kg的条件下例如为18(g/10分钟)以下,优选为15(g/10分钟)以下,且通常为0(g/10分钟)以上。
[0054] 另外,聚合物和氢化物(以下有时仅称热塑性成分)中,可以并用MFR相互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热塑性成分。
[0055] 例如,作为聚合物和氢化物,可以列举MFR低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比低MFR热塑性成分高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
[0056] 通过并用低MFR热塑性成分和高MFR热塑性成分,能够兼顾胶粘性和增强性。
[0057]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在温度为190度、质量为2.16kg的条件下MFR低于1.0(g/10分钟)(通常为0~1.0(g/10分钟))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为1.0~5.0(g/10分钟)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优选的可以列举MFR为0.5(g/10分钟)以下(通常为0~0.5(g/10分钟))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为1.5~4.5(g/10分钟)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更优选的可以列举MFR为0.4(g/10分钟)以下(通常为0~0.4(g/10分钟))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为2.0~4.0(g/10分钟)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
[0058] 另外,可以列举在温度为200℃、质量为5kg的条件下MFR低于6(g/10分钟)(通常为0(g/10分钟)以上且低于6.0(g/10分钟))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为6.0~18(g/10分钟)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优选的可以列举MFR为5.0(g/10分钟)以下(通常为0~5.0(g/10分钟))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为8.0~16(g/10分钟)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更优选的可以列举MFR为4.0(g/10分钟)以下(通常为0~4.0(g/10分钟))的低MFR热塑性成分与MFR为9.0~15(g/10分钟)的高MFR热塑性成分的组合。
[0059] 关于低MFR热塑性成分与高MFR热塑性成分的配合比例,以它们的质量基准计,例如为10/90~90/10,优选为20/80~85/15,更优选为30/70~80/20。
[0060] 另外,聚合物和氢化物的基于ISO76109的计示硬度(A型)例如为60~90度,优选为65~87度。
[0061] 另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优选还含有增粘剂。
[0062] 增粘剂是为了提高增强层与金属板的密合性或者提高金属板的增强时的增强性而含有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
[0063] 作为增粘剂,可以列举例如松香类树脂、萜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石油类树脂(例如,脂环族石油类树脂(环烷基石油类树脂)、脂肪族-芳香族共聚物石油类树脂、芳香族石油类树脂等烃石油类树脂等)、酚醛类树脂(例如,萜改性酚醛树脂等)等。
[0064] 增粘剂的软化点例如为50~150℃,优选为50~130℃。
[0065] 另外,增粘剂的软化点通过环球法进行测定。
[0066] 增粘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0067] 这些增粘剂中,优选的可以列举石油类树脂、酚醛类树脂,更优选的可以列举石油类树脂。
[0068] 增粘剂的配合比例相对于聚合物和氢化物100质量份例如为40~200质量份,优选为50~170质量份。
[0069] 增粘剂的配合比例少于上述范围时,有时不能充分提高增强层与金属板的密合性或者不能充分提高金属板的增强性。另外,增粘剂的配合比例超过上述范围时,有时增强层的保形性降低。
[0070] 另外,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向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填充剂以及抗老化剂、软化剂(例如,环烷烃类油、链烷烃类油等)、触变剂(例如,蒙脱土等)、润滑剂(例如,硬脂酸等)、颜料、抗焦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着色剂、防霉剂、阻燃剂等添加剂。
[0071] 作为填充剂,可以列举例如:碳酸钙(例如,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白艳华等)、二氧化硅、硅酸镁(例如,滑石等)、膨润土(例如,有机膨润土等)、粘土、铝硅酸盐、炭黑等。填充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并用。优选的可以列举碳酸钙、炭黑。
[0072] 关于添加剂的添加比例,特别是在添加剂为填充剂的情况下,相对于聚合物和氢化物100质量份例如为1~200质量份。
[0073] 然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上述各成分按照上述配合比例进行配合并搅拌混合来制备。
[0074] 作为将增强层层叠在约束层的表面上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如下方法:使上述各成分按照上述配合比例溶解或分散在公知的溶剂(例如,甲苯等)或水中而制备成溶液或分散液后,将所得到的溶液或分散液涂布到约束层的表面上,然后进行干燥(直接形成法)。
[0075] 或者,作为将增强层层叠在约束层的表面上的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如下方法:将由上述得到的溶液或分散液涂布到后述的脱模膜的表面上后,进行干燥,由此形成增强层,然后,将增强层转印到约束层的表面上(转印法)。
[0076] 此外,还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利用例如混合辊、加压式捏合机、挤出机等直接对上述各成分(不包括上述溶剂和水)进行混炼而制备混炼物,然后,通过例如压延成形、挤出成形或冲压成形等将混炼物成形为片状而形成增强层,并将其形成在约束层的表面上(直接形成法)。具体而言,将混炼物夹设在约束层与脱模膜(后述)之间,然后,通过例如冲压成形将它们轧制成片状。或者,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将形成的增强层层叠在脱模膜的表面上,然后,将增强层转印到约束层的表面上(转印法)。
[0077] 这样形成的增强层的厚度例如为0.02~3.0mm,优选为0.03~1.4mm。
[0078] 这样得到的增强片的厚度例如为0.25~5.0mm,优选为0.4~2.3mm。
[0079] 增强片的厚度超过上述范围时,有时难以实现增强片的轻量化,另外,有时制造成本增加。增强片的厚度小于上述范围时,有时不能充分提高增强性。
[0080] 另外,根据需要,在实际使用之前的期间,也可以在所得到的增强片的增强层的表面(与粘贴有约束层的背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粘贴有脱模膜(隔膜)。
[0081] 作为脱模膜,可以列举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合成树脂膜等公知的脱模膜或将聚乙烯等层叠而成的纸膜等。
[0082] 作为金属板,可以列举例如钢板、铁板、不锈钢板、铝板、它们的合金板等。优选的可以列举钢板、铝板。
[0083] 这样的金属板已经进行了涂装,这种涂装根据金属板的种类、用途来实施。
[0084] 图1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工序图。
[0085] 接着,参考图1对本发明的金属板的增强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6] 该方法中,首先,分别准备增强片1和金属板4,并将增强片1粘贴在金属板4上。
[0087] 增强片1中,如图1(a)所示,增强层2层叠在约束层3的表面上,并且根据需要在增强层2的表面(与层叠有约束层3的背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粘贴有脱模膜6。
[0088] 金属板4以具备例如板状部分的方式形成,更具体而言,以板状部分中具备显现于外观的外表面7和朝向内部而不显现于外观的内表面8的方式形成。
[0089] 如图1(b)所示,金属板4为各种产业制品中使用的金属板,可以列举例如输送机械或电化制品等中使用的金属板。优选的可以列举构成汽车车体的车体金属板(具体而言为车门面板等),这种车体金属板通常具备车室外表面7和车室内表面8。
[0090] 对于这种车体金属板,例如,首先,为了进行防锈处理而实施电镀,然后,为了进行耐破裂处理而实施中间涂装,继而,为了进行美观处理而实施饰面涂装。
[0091] 该方法中使用的金属板4为至少结束电镀涂装后的金属板,具体而言,可以是电镀涂装后且中间涂装前的金属板、中间涂装后且饰面涂装前的金属板以及饰面涂装后的金属板中的任何一种。
[0092] 为了将增强片1粘贴在金属板4上,首先,如图1(a)的假想线所示,将脱模膜6从增强层2的表面剥离,然后,如图1(b)所示,使该增强层2的表面与涂装后的金属板4的内表面8接触,并根据需要进行压接。增强片1的压接中,例如在0.15~10MPa左右的压力下加压。
[0093] 然后,对增强片1进行加热。
[0094] 加热温度例如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且通常例如为130℃以下,优选为80~120℃,更优选为80~110℃。另外,加热时间例如为0.5~20分钟,优选为1~10分钟。
[0095] 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不足上述下限时,有时不能使金属板4与约束层3充分密合或者不能充分提高金属板4增强时的增强性。
[0096] 上述的增强片1的加热中,使用热风器等加热装置仅对增强片1进行加热。
[0097] 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加热装置仅对金属板4进行加热以及对增强片1和金属板4这两者进行加热。另外,仅对金属板4进行加热时,加热装置的热向增强片1进行热传导。
[0098] 另外,如果是电镀涂装后且中间涂装前的金属板4,则可以通过将该金属板4投入到中间涂装或饰面涂装中使用的干燥炉(加热炉)中来对增强片1和/或金属板4进行加热。
[0099] 此外,如果是中间涂装后且饰面涂装前的金属板4,则可以通过投入到饰面涂装中使用的干燥炉中来对增强片1和/或金属板4进行加热。
[0100] 由此,能够使金属板4增强。
[0101] 并且,上述的增强方法中,通过将具备增强层2和约束层3的增强片1粘贴在金属板4上,能够确实可靠地使金属板4增强。
[0102] 另外,由于增强层2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因此,即使利用加热进行粘贴,也不会固化收缩,因此,能够防止金属板4产生应力,从而能够防止由应变引起的外观不良的发生。
[0103] 此外,由于将增强片1粘贴在涂装后的金属板4上,因此,在金属板4的增强时,粘贴面为涂装面。因此,即使粘贴面上存在水分,也能够防止由该水分引起的腐蚀,从而能够在实现耐腐蚀性的提高的同时使金属板4增强。
[0104] 结果,通过上述的金属板4的增强方法得到增强的金属板4的增强结构,具有优良的增强性、美观性和耐腐蚀性。
[0105] 另外,上述的说明中,通过将增强片1粘贴到金属板4上后进行加热来使金属板4增强,但也可以通过例如预先将增强片1加热至80℃以上、然后将加热后的增强片1粘贴在金属板4上来使金属板4增强。
[0106] 该情况下的增强片1的优选的加热温度与上述的金属板4的粘贴后的加热温度相同。
[0107] 另外,为了对增强片1进行加热,使用上述的热风器或干燥炉(加热炉)等。
[0108] 另外,也可以预先将金属板4加热至例如80℃以上,然后,将增强片1粘贴在加热后的金属板4上。为了对金属板4进行加热,可以使用上述的热风器或干燥炉(加热炉)等,代替上述方法,也可以例如将增强片1粘贴在涂装中加热至高温、经过预定时间后因余热而处于80℃以上的状态的金属板4上。
[0109] 作为该方法中的涂装,可以列举上述的各涂装(电镀涂装、中间涂装和饰面涂装),优选的可以列举电镀涂装。
[0110] 电镀涂装中,金属板4被加热至例如160~210℃。另外,中间涂装中,金属板4被加热至例如140~1 55℃,另外,饰面涂装中,金属板4被加热至例如130~145℃。
[0111] 涂装后,如果在例如0.5~10分钟以内、优选1~5分钟以内粘贴在金属板4上,则能够将增强片1粘贴在处于上述温度以上的状态下的金属板4上。
[0112] 根据该方法,能够省略工序数,从而能够简便地使金属板4增强。
[0113] 实施例
[0114] 以下,列举制备例、比较制备例、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
[0115]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0116] 制备例1和2
[0117] 将表1所示的配方中的各成分以质量份基准进行配合,并使用预先加热至120℃的混合辊进行混炼,由此对制备例1和2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混炼物进行制备。
[0118] (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0119] 比较制备例1
[0120] 将表1所示的配方中的各成分以质量份基准进行配合,并使用预先加热至120℃的混合辊进行混炼,由此制备比较制备例1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的混炼物。
[0121] [表1]
[0122] 表1
[0123]
[0124] *1:比较制备例1为热固性树脂组合物
[0125] 另外,表1的增强层的各成分的数值表示配合质量份数。
[0126] 另外,表1中所示的各成分的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0127] T432:商品名“アサプレンT432”、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比:30/70(质量基准)、25质量%甲苯溶液粘度(25℃)3100mPa·s、MFR(190℃、2.16kg):0(g/10分钟)、MFR(200℃、5kg):低于1(g/10分钟)、计示硬度(基于ISO7619、A型)75度、旭化成化学公司制
[0128] A:商品名“タフプレン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比:40/60(质量基准)、25质量%甲苯溶液粘度(25℃)650mPa·s、MFR(190℃、2.16kg):2.6(g/10分钟)、MFR(200℃、5kg):13(g/10分钟)、计示硬度(基于ISO7619、A型)85度、旭化成化学公司制
[0129] 苯乙烯类合成橡胶:商品名“Tufdene”、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数均分子量90000、苯乙烯含量25质量%、门尼粘度35(ML1+4、100℃下)、旭化成公司制[0130] 丙烯腈-丁二烯:商品名“Nipol 1052J”、丙烯腈含量33.5质量%、门尼粘度
77.5(ML1+4、100℃下)、固体状(常温)、日本ゼオン公司制
[0131] H1041:商品名“タフテツクH1041”、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和丁二烯)比:30/70(质量基准)、MFR(190℃、2.16kg):0.3(g/10分钟)、MFR(200℃、5kg):3.5(g/10分钟)、计示硬度(基于ISO7619、A型)84度、旭化成化学公司制
[0132] H1052:商品名“タフテツクH1052”、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和丁二烯)比:20/80(质量基准)、MFR(190℃、2.16kg):3(g/10分钟)、MFR(200℃、5kg):10(g/10分钟)、计示硬度(基于ISO7619、A型)67度、旭化成化学公司制[0133] 交联剂:细粉硫
[0134] 交联促进剂:商品名“ノクセラ一DM”、噻唑化合物(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大内新兴化学工业公司制
[0135] ペトロタツク90HM:商品名、脂肪族-芳香族共聚物石油类树脂、软化点(环球法)88℃、东曹公司制
[0136] ペトロタツク100:商品名、脂肪族-芳香族共聚物石油类树脂、软化点(环球法)96℃、东曹公司制
[0137] アルコンM100:商品名、脂环族石油类树脂、软化点(环球法)100℃、荒川化学工业公司制
[0138] アルコンP100:商品名、脂环族石油类树脂、软化点(环球法)100℃、荒川化学工业公司制
[0139] 旭#50:商品名、炭黑、旭碳公司制
[0140] 重质碳酸钙:丸尾钙公司制
[0141] 环氧树脂1:商品名“JER834”、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230~270g/eq.、日本环氧树脂公司制
[0142] 环氧树脂2:商品名“Adekaresin EP4080E”、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当量215g/eq.、ADEKA公司制
[0143] 固化剂:商品名“DDA50”、双氰胺、加热固化型、PTI日本公司制
[0144] 固化促进剂:商品名“K-37Y”、氨基酸化合物(氨基十二烷酸)、PTI日本公司制[0145] OBSH:4,4’-氧双(苯磺酰肼)
[0146] (增强片的制作)
[0147] 实施例1
[0148] 将制备例1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混炼物夹设在由铝箔(伊势崎JIS H 4160、A3003H-0、住轻铝箔公司制)构成的厚度0.12mm的约束层与脱模膜之间,然后,通过120℃的冲压成形将混炼物轧制成片状,制作厚度(约束层和增强层的总厚度,下同)1.5mm的增强片(参考图1(a))。
[0149] 实施例2
[0150] 将制备例2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混炼物夹设在由铝箔(伊势崎JIS H 4160、A3003H-0、住轻铝箔公司制)构成的厚度0.12mm的约束层与脱模膜之间,然后,通过120℃的冲压成形将混炼物轧制成片状,制作厚度1.5mm的增强片(参考图1(a))。
[0151] 实施例3
[0152] 除了使用由玻璃布(H220MK、ユニチカ玻璃纤维公司制)构成的厚度0.20mm的约束层代替由铝构成的约束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制作厚度1.5mm的增强片(参考图1(a))。
[0153] 实施例4
[0154] 除了使用由玻璃布(H220MK、ユニチカ玻璃纤维公司制)构成的厚度0.20mm的约束层代替由铝构成的约束层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处理,制作厚度1.5mm的增强片(参考图1(a))。
[0155] 实施例5
[0156] 除了使用由不锈钢板(SUS430、日矿商事公司制)构成的厚度0.10mm的约束层代替由铝构成的约束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制作厚度1.5mm的增强片(参考图1(a))。
[0157] 比较例1
[0158] 通过冲压成形将比较制备例1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轧制成片状,由此形成厚度0.54mm的增强层。
[0159] 然后,在增强层的表面上粘贴由玻璃布(H220MK、ユニチカ玻璃纤维公司制)构成的厚度0.20mm的约束层,接着,在增强层的背面层叠脱模膜,由此制作厚度0.74mm的增强片。
[0160] 比较例2
[0161] 除了将增强层的厚度变更为0.84mm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制作厚度1.04mm的增强片。
[0162] (评价)
[0163] 1.增强性(1mm弯曲强度)
[0164] A.实施例1~5的增强性
[0165] 将实施例1~5的增强片加工成150mm×25mm的外形,从增强层上剥下脱模膜,在室温(20℃)下将增强层粘贴在150mm×25mm×0.7mm的冷轧钢板(SPCC-SD、日本テストパネル公司制)上,然后,在80℃下加热3分钟,使钢板增强,由此制作试验片。
[0166] 然后,在使钢板朝上的状态下,以100mm的跨距支撑试验片,在其长度方向中央,使测试用棒从上方以5mm/分钟的速度下降,测定与钢板接触后增强层发生1mm位移时的弯曲强度(N),由此评价增强片的增强性。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
[0167] B.比较例1和2的固化前的增强性
[0168] 在与实施例1~5同样的条件下对比较例1和2的增强片的增强性进行试验,由此评价固化前的增强片的增强性。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
[0169] C.比较例1和2的固化后的增强性
[0170] 除了将比较例1和2的增强片的加热条件变更为180℃、20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5同样地进行试验,由此评价加热后的增强片的增强性。
[0171] 另外,通过加热,比较例1和2的增强片产生发泡和固化,增强层的厚度分别变为1.7mm和2.6mm。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
[0172] D.钢板的增强性(参考例1)
[0173] 作为参考例1,对于未设置增强片的、150mm×25mm×0.7mm的单独的冷轧钢板(SPCC-SD、日本テストパネル公司制),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测定,结果钢板的1mm位移时的强度为6.3(N)。
[0174] 2.美观性(应变量)
[0175] A.实施例1~4的应变量
[0176] 将实施例1~4的增强片加工成100mm×50mm的外形,从增强层上剥下脱模膜,参考图2(a),在室温(20℃)下将增强层2粘贴在300mm×200mm×0.7mm的冷轧钢板(SPCC-SD、日本テストパネル公司制)4的中央部分,然后,利用2kg的辊将增强层2压接在钢板4的表面上。
[0177] 然后,参考图2(b),将在钢板4的背面、在宽度方向中央(180mm宽度部分)以1mm的间距且在长度方向中央(200mm长度部分)以5mm的间距形成的点作为测定点5,测定各测定点5的厚度方向位置。
[0178] 然后,使钢板4和增强片1垂直竖立,在该状态下将它们在80℃下加热3分钟或者在120℃下加热1分钟,由此将增强片1粘接在钢板4上而使钢板4增强。
[0179] 将钢板4和增强片1冷却至室温,并再次测定上述测定点的厚度方向位置。
[0180] 然后,测定加热前后的测定点5的厚度方向位置的差,计算它们的最大值作为应变量,由此评价钢板4的美观性。
[0181] 另外,对于应变量而言,实施3次重复测定,算出其平均值作为应变量。
[0182] 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
[0183] B.比较例1和2的应变量
[0184] 除了将加热条件变更为180℃、20分钟以外,与上述“A.实施例1~4的应变量”同样地进行处理,并算出应变量,由此评价钢板4的美观性。
[0185] 另外,增强层产生了发泡和固化。
[0186] 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
[0187] 3.粘合性(增强层)
[0188] 在常温(25℃)下仅将实施例1~4的增强层粘贴在钢板(SPCC-SD、日本テストパネル公司制)上,然后,将它们在80℃下加热3分钟或者在120℃下加热1分钟后,测定对钢板的粘合力。将其结果示于表2中。
[0189] [表2]
[0190]
[0191] 另外,上述发明是作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而提供的,但其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并非限定性的解释。后述的权利要求书中包括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变形例。
[0192] 产业实用性
[0193] 金属板的增强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产业制品中使用的金属板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