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隔热复合系统以及用于制造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43693.7

文献号 : CN1032288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拉尔夫·维勒巴

申请人 :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德国洛克乌矿棉两合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尤其用于隔热复合系统的隔热件,该隔热件由隔热板以及增强网组成,该增强网能够被紧固件尤其是插塞穿透,其中,所述增强网放置在隔热板的大表面的区域中。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并且尤其是提供一种隔热件,即使在紧固件的高拧紧扭矩的情况下,该隔热件也不过度趋于变形到建筑物外立面的方向。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实现了上述目的,其中,增强网作为支座的一个部件而布置在与隔热板的上述表面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且其中,增强网包括小于隔热板的所述表面的区域的表面区域。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由隔热板和增强网组成,所述增强网能被插塞穿透,其中,在所述隔热板的大表面的区域中放置所述增强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6)作为支座(4)的一个部件布置在与所述隔热板(2)的所述大表面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且所述增强网(6)包括小于所述隔热板(2)的所述大表面的区域的表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6)连接到载体,同时保持与所述隔热板(2)的所述大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其中,所述载体和所述增强网(6)为支座(4)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由粘性砂浆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由借助于粘结剂粘合起来的矿物纤维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由矿毛绝缘纤维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至少包括一个支座(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每平方米隔热板(2)设置一个支座(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6)布置并连接至由粘性砂浆制成的非硬化载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6)嵌入所述非硬化载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紧固件(8)穿透所述增强网(6)和由粘性砂浆制成的非硬化载体。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紧固件(8)穿透所述增强网(6)和由粘性砂浆制成的已硬化载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网(6)包括孔(7),所述孔(7)用于接纳具有塞柄(9)和塞头(10)的插塞,其中,所述孔(7)具有大于塞柄(9)的直径并且小于塞头(10)的直径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孔(7)设置在中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其特征在于,支座(4)包括最大为5mm的材料厚度。

15.一种用于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的隔热复合系统,所述隔热复合系统由板状隔热件(1)、涂布系统(12,14)以及紧固件(8)组成,所述紧固件(8)将所述隔热件(1)连接到建筑物外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1)包括具有增强网(6)的支座(4),所述支座(4)在与建筑物外立面相对的大表面的区域中能够被紧固件(8)穿透,并且所述增强网(6)放置在与所述隔热件(1)的所述大表面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且所述增强网(6)包括比所述隔热件(1)的所述大表面的区域小的区域。

16.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由粘性砂浆制成的载体作为支座(4)的一个部件施加到板状隔热板(2)的大表面上;

-将增强网(6)作为支座(4)的另一部件嵌入在所述载体中;

-借助于至少一个插塞将隔热件(1)固定到建筑物外立面,从而使包含所述支座(4)的所述大表面与建筑物外立面相对布置,并且插塞将被设置穿过所述增强网(6)和非硬化载体;

-将涂布系统(12,14)施加到含有所述支座(4)的隔热件(1)的所述大表面上,其中,所述涂布系统(12,14)将形成有覆盖于所述隔热件(1)上的至少一个增强件(13)。

17.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由粘性砂浆制成的载体作为支座(4)的一个部件施加到板状隔热板(2)的大表面上;

-将增强网(6)作为支座(4)的另一部件嵌入在载体中;

-借助于至少一个插塞将所述隔热件(1)固定到建筑物外立面,从而使包含所述支座(4)的所述大表面与建筑物外立面相对布置,并且插塞将被设置穿过所述增强网(6)和已硬化载体;

-将涂布系统(12,14)施加到含有所述支座(4)的隔热件(1)的所述大表面上,其中,所述涂布系统(12,14)将形成有覆盖于所述隔热件(1)上的至少一个增强件(13)。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于制造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厂中,所述支座(4)将布置在隔热板(2)上。

说明书 :

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件,隔热复合系统以及用于

制造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隔热地建筑物外立面,尤其是用于隔热复合系统的隔热件,该隔热件由隔热板和增强网组成,该增强网能够被紧固件、尤其是插塞穿透,其中,在隔热板的大表面的区域中放置增强网。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隔热复合系统,该隔热复合系统由板状隔离件、涂布系统以及紧固件组成,紧固件将隔离件连接到建筑物外立面。所述系统也称作外部隔热复合系统(ETICS)。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隔热复合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从DE 195 24 703A1可知一种隔热表面元件,该隔热表面元件具有充当石膏底层的外表面。借助于墙壁锚固件的保持头,可以将该隔热表面元件固定到墙壁,该保持头与外表面邻近,其中,该外表面包括加强条,所述加强条具有足够的抵抗性,以接收保持头的牵引力。该加强条直接地被放置在外表面上,并且基本上由玻璃纤维组成。从该公开中还可知一种包括相应的隔热表面元件的复合系统,其中,隔热表面元件借助于紧固件而固定到墙壁,其中邻近通过保持头至隔热表面元件的外表面,并且隔热表面元件被施加到外表面的石膏层所覆盖。
[0003] 此外,DE 34 09 592A1公开了一种由多个隔热件组成的隔热复合系统,优选放置成一种复合结构,并且该隔热复合系统分别由散热体和包含加强层的涂覆载体层组成。至少在散热体的边界上,加强层以重叠条突出。此外,边界区被设置在这些隔热件中,该边界区不包括任何加强层,并且用于接收相邻隔热件的重叠条,使得邻接的隔热件借助于加强层而相互连接。
[0004] 最后,DE 44 16 536A1公开了一种由矿绵制成的外立面隔热板形式的隔热件,该隔热件特别适合用于由隔热板和应用于其上的多层涂布系统组成的隔热复合系统。借助于插塞或类似的紧固件,可以将外立面隔热板固定到地下,也就是外立面。为防止插塞滑出来,提供了一种覆盖于隔热板主表面上的宽网构型,在工厂中,该宽网构型被叠层在隔热板上,从而使所述构型直接地被放置在隔热板的主表面上。

发明内容

[0005] 基本上,现有技术提供了这种其全部表面均涂覆有增强网的隔热件,其中,增强网直接地被设置在隔热件的大表面上并被紧固件穿透。根据现有技术的这些实施例的不足之处在于紧固件的拧紧扭矩太强,隔热件和增强网均被拉入建筑物外立面的方向,使得在施加石膏期间,相应的凹陷不得不后来填充大量石膏。这种过程导致一方面不得不使用更大量昂贵的石膏材料,并且另一方面由于石膏层较厚,以这种方式构造的隔热复合系统的承载能力达到了负荷极限。如果发生较高风吸负荷,则可能不能保证足够的稳定性。最后,遍布式增强网的缺陷在于整个表面层厚较高。
[0006]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并且尤其是提供一种隔热件,即使在紧固件具有高拧紧扭矩的情况下,该隔热件也不过度趋于变形到建筑物外立面的方向。此外,将创造一种消除了上述缺陷的、稳定的隔热复合系统。
[0007]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而得以实现该目的,其中,增强网作为支座的一个部件布置在与隔热板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增强网包括比隔热板的表面的区域小的表面区域。
[0008] 这样构造的隔热件具有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隔热板的大多数表面没有增强网,使得涂布系统可以直接施加到隔热板的大部分表面上。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具有的优势在于由于支座以及增强网和隔热板表面之间的距离,紧固件的高拧紧扭矩不会引起增强网和隔板变形到建筑物外立面的方向。相反,支座接收相应的拧紧扭矩,并且增强网最终用于分散负荷,即使在增强网被拧紧扭矩变形到支座的方向的条件下也可以。尤其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热件还导致隔热复合系统和/或隔热件的插塞抗拉动通过性显著增加。
[0009] 尤其是隔热件的实施例产生上面提到的优势,所述隔热件包括由借助于粘合剂粘合的矿物纤维,尤其是矿毛绝缘纤维制成的隔热板。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增强网连接到载体,尤其是由粘性砂浆制成的载体,同时与隔热板的表面保持间隔一定距离,其中,所述载体和增强网为支座的部件。在该实施例中,支座由载体和增强网形成,其中,载体提供了隔热板的表面和增强网之间的距离。通常,在该区域中的距离仅有一些毫米,例如2到5mm,这足以提供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的上述效果。
[0011] 载体尤其是由粘性砂浆制成。但是,这里同样可以使用其它具有高粘合效果的在水中变硬或非在水中变硬的(例如,无接合剂的)固定剂。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隔热板包括至少一个支座,尤其是两个支座。这些支座可以例如彼此相对布置,使得它们相对于隔热板的纵轴放置在中心,并且分别与邻近的小和/或长侧壁相距一致的距离。这提供了不受方向限制而安装隔热板的可能性,并且同时实现将隔热板充分固定在隔热复合系统中。随后,不再需要其它的紧固件,诸如额外的插塞。优选地,每平方米隔热板设置一个支座。但是,根据所隔热的建筑物表面而确定支座数量同样是可能的。当然,在这里,同样需要考虑的是,并非每个支座必须用于紧固隔热板。此外,所需的紧固件数量取决于隔热件在建筑物上的布置。这里,必须考虑风吸负荷和整个隔热复合系统的重量。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允许每平方米仅使用一个紧固件,无需再考虑将隔离件连接到外立面的粘性砂浆。因此,由于负载稳定性原因,不需要使用粘性砂浆来固定根据本发明的隔离件。因此,能够仅使用机械紧固件将隔热件固定到外立面。即使由于在较高高度和外立面或建筑物的拐角区域发生的风产生较高的力,如果将粘性砂浆和/或强度尤其是拉脱强度作为转移负荷包含在负载作用下稳定性的计算中,则采用根据本发明的隔离件不会增加机械紧固件的数量,而这在当下是不可容许的。当与高于12米的外立面连接时,能够轻松利用这些优势。
[0013] 采用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各紧固件例如插塞有可能被推动通过增强网和由粘性砂浆制成的非硬化载体。可替代地,由粘性砂浆制成的载体也有可能在插塞推动通过增强网之前、在第一步硬化。在第一种情况下,当然有利的是载体不用在设置插塞之前必须被穿孔,而是插塞将通过非硬化载体被插入孔中,事先钻通外立面中的隔热板而形成该孔。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增强网基本上被放置在载体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已证明有利的是将增强网放置成使其整个周围均处于载体中,使得牵引力将被增强网和载体接收。因此,也将避免由粗糙的建筑工地条件所引起的对增强网的损坏。
[0015] 有利地,增强网为正方形的,并且尤其包含介于100mm和300mm之间,尤其是200mm和300mm之间的边长。一方面,这些尺寸足以用于接收所需的牵引力。另一方面,增强网的这些尺寸足以使紧固件的塞头以平面方式与增强网相邻。然而,在本发明的可替代实施例中,也提供了呈条状形式的增强网,以便覆盖相邻隔板的接合处。这种常见的增强网例如玻璃纤维网、金属条或塑料网所呈现的网眼尺寸包含在3和8mm之间,优选在5和6mm之间。网为正方形的。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提供了一种增强网,其包括优选布置在中心的孔,所述孔用于接收具有塞柄和塞头的插塞,其中,孔具有大于塞柄直径并小于塞头直径的尺寸。设置在增强网中、用于接收塞柄的孔的优点在于在紧固插塞期间,该插塞相对于支座扭曲,增强网将不会从其锚固处扭转。增强网的各个部件将不会因此而受损。
[0017] 最后,提供了一种隔热件,根据本发明,支座尤其是载体包括最大为5mm、尤其是包含在2和4mm之间的厚度材料。采用通常的涂布系统就可以覆盖该材料厚度而没有任何问题。
[0018] 上面提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隔热复合系统,根据本发明,隔热件包括具有增强网的支座,其能够在与建筑物外立面相对的大表面的区域被插塞穿透,并且增强网布置在与隔热件的大表面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并且所述增强网包括比隔热件的大表面的区域小的区域。关于采用这种隔热复合系统获得的优势,可参考上面提到的实施例的各隔热件的优势。
[0019] 最后,上面提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与制造根据上面提到的特征的隔热复合系统相关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这在于:将由粘性砂浆制成的载体作为支座的组成部件施加到板状隔热件的大表面上,将增强网作为支座的另一部件嵌入在载体内,借助于至少一个插塞将隔热件固定到建筑物的外立面,使得包括支座的大表面与建筑物外立面相对布置,并且将插塞设置成穿过所述增强网以及非硬化载体,并且最后将涂布系统施加到包括支座的隔热件表面上,其中,所述涂布系统将形成有覆盖于隔热件上的至少一个增强网。
[0020] 可替代地,代替非硬化载体,提供了一种硬化载体,使得将插塞设置成穿过增强网以及硬化载体。
[0021] 由于在工厂里将支座安装到隔热件上,因而改进了上面所描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2] 下面通过对相关附图的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隔热件.根据本发明的隔热复合系统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其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0023] 图1示出了隔热件的透视图;
[0024] 图2示出了支座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0025] 图3示出了支座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0026] 图4示出了隔热复合系统的切断视图;
[0027] 图5示出了固定在建筑物上的隔热件的侧面剖视图,以及
[0028] 图6示出了隔热件和紧固件的布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图1示出了隔热件1,该隔热件用于借助于隔热复合系统的隔热的建筑物外立面。该隔热件1包括隔热板2,所述隔热件由以粘合剂粘合的矿物纤维即矿毛绝缘纤维制成。可替代地,隔热板2亦可由玻璃纤维或矿渣纤维制成,其中,所述纤维分别被粘合剂粘合起来。
隔热板2包括大表面。隔热板2的主纤维方向可以平行或垂直于该大表面。在大表面上放有两个支座4,图2和3中详细地表示了支座的实施例,并且在下面仍将进行描述。
[0030] 每个支座4均由载体5和其上设置的增强网6构成。载体5由粘性砂浆制成并粘合至隔热板2的表面。在载体5中,与隔热板2的大表面保持间隔一定距离地放置增强网6,增强网6由正方形且边长为250mm的玻璃纤维网组成。增强网6包括网眼尺寸为5mm的网眼。此外,增强网6包括位于中心的孔7,所述孔用于形成为插塞的紧固件8穿过(图5)。
[0031] 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增强网6被布置在载体5的大表面之下,也就是嵌入在载体5中,其中,载体5的该大表面布置成与隔热板2的大表面相对。
[0032] 根据图5,上面已经提到的紧固件8由塞柄9和塞头10组成。塞头10的直径大于孔7的直径,而塞柄9的直径小于孔7的直径。
[0033] 在图4中显示的支座包括为3mm的材料厚度,其中,大部分材料厚度涉及载体5。
[0034] 图3示出了支座4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与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强网6不是嵌入在载体5中,而是布置并粘结在其大表面上。根据图2和3的相应支座4可以在工厂里制成预制件并粘结到隔热板2。但同样可能的是,在建筑工地上将支座4应用到隔热板2,即隔热板2的表面上。
[0035] 在这里,将支座4布置到已粘结至未进一步示出的建筑物的隔热板上时可以有所不同,其中,如果载体5尚未硬化,则紧固件8将通过孔7和隔热板2插入到建筑物中,并以此方式固定隔热件1。可替代地,可以在支座4的载体5已经硬化后再插入紧固件8。
[0036] 最后,图4示出了由多个隔热件1组成的隔热复合系统11的切断视图。在将隔热件1紧固到未进一步示出的建筑物外立面之后,将应用头道涂层12以及表面涂层14,其中头道涂层具有布置并嵌入其中的增强件13。增强件13由覆盖于多个隔热件1上的大表面增强网组成。
[0037] 图6示出了隔热板2与紧固件8的布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中,隔热板2被布置在复合系统中。可以看出第一行有三个隔热板2,并且第二行有叠加上去的隔热板2。每个隔热板2均在其重心区域具有支座4,该支座4被紧固件8穿过,从而使隔热板2仅仅借助于一个紧固件8而连接到未进一步显示的外立面上。随后,在同一行的两个相邻隔热板2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另一个支座4,该支座被分配到所述相邻隔热板2,其中,在所述隔热板2的相邻短边之间的区域放置紧固件8。
[0038] 总之,在这里借助于两个紧固件8紧固每个隔热板2。根据上面提到的实施例分别构造支座4和紧固件8、隔热板2。
[0039] 在拉动通过(pull through)试验中发现,对于具有直径为60mm的塞头10的每个紧固件8,与根据本发明的厚度为80mm的隔热件1一起,可以实现平均值为0.60kN的力。使用具有直径为90mm的塞头10的紧固件8,对于每个紧固件8,该力的平均值已增加至0.75kN。与现有技术相比,每个紧固件的这些力与采用现有的隔热件进行的拉动通过试验相比几乎翻倍,对于每个紧固件,检测到力的平均值由采用具有增强件的矿物头道涂层作为厚膜系统的1.042kN一直到采用具有增强件的有机头道涂层作为薄膜系统的1.465kN。本次试验中使用了由矿物纤维制成并且厚度为80mm的隔热件和具有直径为60mm的塞头10的紧固件8。
[0040]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各种变型都是可能的。同样,可以使用由其它隔热材料,诸如例如EPS、XPS或有机纤维制成的隔热板。
[0041] 附图标记:
[0042] 1    隔热件
[0043] 2    隔热板
[0044] 3    表面
[0045] 4    支座
[0046] 5    载体
[0047] 6    增强网
[0048] 7    孔
[0049] 8    紧固件
[0050] 9    塞柄
[0051] 10   塞头
[0052] 11   隔热复合系统
[0053] 12   头道涂层
[0054] 13   增强件
[0055] 14   表面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