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器人及其平行四边形杆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143138.2

文献号 : CN1032313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卫军申东翼顾星林宁

申请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平行四边形杆组,属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并联机器人包括静平台、动平台、并联安装于静平台和动平台之间的三个支链;三个支链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构成;第一支链具有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从动杆、第二转轴、第二从动杆、设置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动副、设置于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动副;第一转轴两端对称设置有涨紧套,第一转轴的端面贴合于第一转动副的端面。本发明通过空间布置的三个支链来实现末端动平台的二维移动,有效提高机构整体刚度,同时设置结构精准的平行四边形杆组,使得机构运行平稳。

权利要求 :

1.一种并联机器人,包括静平台、动平台、并联安装于所述静平台和所述动平台之间的三个支链;所述三个支链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构成;所述第一支链具有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从动杆、第二转轴、第二从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动副、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动副;

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对称设置有涨紧套,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端面;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组成A1边,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转动副组成A2边;

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分别为B1边和B2边;

所述A1边与所述A2边平行且相等;

所述B1边与所述B2边平行且相等;

所述静平台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其两两互成120°;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为伺服马达;

所述动平台具有基座、沿所述基座向外延伸出三个本体,两两互成120°;所述基座设有末端执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相对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一端由所述第一转动副与第一主动杆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本体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第一从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叉、第二连接叉、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叉和所述第二连接叉之间的铰链销;所述第一从动杆另一端设置有与此相同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链、所述第二支链和所述第三支链一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另一端均分别与动平台三个本体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链包括第二主动杆和第二平行四边形杆组;

所述第三支链包括第三主动杆和第三平行四边形杆组。

说明书 :

并联机器人及其平行四边形杆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平行四边形杆组。

背景技术

[0002] 并联机构(Parallel Mechanism,简称PM),可以定义为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一种闭环机构。
[0003] 并联机器人和传统工业用串联机器人在哲学上呈对立统一的关系,和串联机器人相比较,并联机器人具有以下特点:
[0004] (1)无累积误差,精度较高;
[0005] (2)驱动装置可置于定平台上或接近定平台的位置,这样运动部分重量轻,速度高,动态响应好;
[0006] (3)结构紧凑,刚度高,承载能力大;
[0007] (4)完全对称的并联机构具有较好的各向同性;
[0008] (5)工作空间较小。
[0009] 根据这些特点,并联机器人在需要高刚度、高精度或者大载荷而无须很大工作空间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0010] 电子、医药、包装等轻工行业普遍存在对物料高速抓放操作的需求。现有的并联机构一般包括机架、动平台和两对支链;在机架上安装两个伺服电机,动平台通过两个分支与机架连接,形成并联闭环结构;两个支链各含有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分别作为驱动杆组和从动杆组,各运动件之间完全采用转动铰链连接;采用平行四边形支链结构实现动平台的二维平动。
[0011]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12] 现有机构具有局限性,机构每条支链各含两组平行四边形机构,结构为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震动,及瞬态冲击;各运动构件均在同一平面内或平行于该平面,机构在垂直于运动平面方向上刚度较差。

发明内容

[001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平行四边形杆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4]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机器人,所述并联机器人包括静平台、动平台、并联安装于所述静平台和所述动平台之间的三个支链;所述三个支链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和第三支链构成;所述第一支链具有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
[0015] 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从动杆、第二转轴、第二从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动副、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动副;
[0016] 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对称设置有涨紧套,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面贴合于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端面。
[0017]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相对平行设置。
[0018]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组成A1边,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转动副组成A2边;
[0019] 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分别为B1边和B2边;
[0020] 所述A1边与所述A2边平行且相等;
[0021] 所述B1边与所述B2边平行且相等。
[0022] 具体地,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一端由所述第一转动副与第一主动杆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本体连接;
[0023] 所述第一转动副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平行;
[0024] 所述第一转轴由所述第一转动副与所述第一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由所述第二转动副与所述动平台转动连接。
[002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结构完全相同;
[0026] 所述第一从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叉、第二连接叉、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叉和所述第二连接叉之间的铰链销;所述第一从动杆另一端设置有与此相同的结构。
[002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链、所述第二支链和所述第三支链一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另一端均分别与动平台三个本体铰接。
[0028] 具体地,所述第二支链包括第二主动杆以及第二平行四边形杆组;
[0029] 所述第三支链包括第三主动杆以及第三平行四边形杆组。
[0030] 具体地,所述静平台设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其两两互成120°;
[0031]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均为伺服马达;
[0032] 所述动平台具有基座、沿所述基座向外延伸出三个本体,两两互成120°;所述基座设有末端执行器。
[0033]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行四边形杆组,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从动杆、第二转轴、第二从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动副、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动副;
[0034]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相对平行设置;
[0035] 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对称设置有涨紧套,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面顶到所述第一转动副的端面。
[0036]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转动副组成A1边,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转动副组成A2边;
[0037] 所述第一从动杆和所述第二从动杆分别为B1边和B2边;
[0038] 所述A1边与所述A2边平行且相等;
[0039] 所述B1边与所述B2边平行且相等。
[00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41] 通过空间布置的三个支链来实现末端动平台的二维移动,有效提高机构整体刚度,同时设置结构精准的平行四边形杆组,使得机构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004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并联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并联机器人A-A平面图;
[0045] 图3是图2中的I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平行四边形杆组,参见图1,所述并联机器人包括静平台1、与静平台1相匹配的动平台2、并联安装于静平台1和动平台2之间的三个运动支链。
[0048] 具体地,静平台1设有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和第三驱动装置13。其中,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第三驱动装置13互成120°安装于静平台1。其两两之间角度相同,可使静平台1受力更均匀,运动精度提高、误差减小。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第三驱动装置13所提供的运动为转动,可采用如图l所示的伺服电机,从而可通过控制装置对其旋转运动进行精确控制。
[0049] 具体地,动平台2具有基座21、沿基座21向外延伸出三个本体22,其两两之间互成120°。基座21设有末端执行器20,通过一根工艺轴连接基座21与末端执行器20。工艺轴一端连接基座21的中心孔,另一端连接末端执行器20的中心孔,使得基座中心与末端执行器中心同轴,从而保证了三根主动杆的初始摆角是完全一致的,在固定驱动轴与主动杆后即可拆除工艺轴。末端执行器20可为夹爪、吸盘等,结合不同的末端执行器20,并联机器人可相应完成搬运及定位等多种工作。
[0050] 具体地,三个运动支链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支链3、第二支链4和第三支链5构成;第一支链3、第二支链4和第三支链5将所在平面等分,均由主动杆和平行四边形杆组构成;
第一支链3、第二支链4和第三支链5一端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另一端与动平台2铰接。
[0051] 以下仅以第一支链3为例,对各支链的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0052] 进一步地,第一支链3由第一主动杆30、设置在第一主动杆30和动平台2之间的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31组成。
[0053] 详细地,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轴311、第二转轴3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从动杆313、第二从动杆314。第一转轴311与第二转轴312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第一从动杆313和第二从动杆314结构尺寸完全相同。
[0054] 进一步地,参见图3,第一转轴311两端对称设置有涨紧套311a,第一转轴311通过螺母311b与涨紧套311a连接。第一转轴311的端面通过涨紧套贴合于第一转动副32的端面,由第一从动杆313所在平面进行定位,再反向打螺钉、拧紧螺母。从而使带有锥面结构的胀紧套压紧销轴,以摩擦力固定销轴;另一侧的安装方式与此相同。保证A1边与A2边平行且相等,B1边、B2边的平行且相等的结构是基于A1边、A2边平行且相等的结构上的。其中,第一转轴311和第一转动副32组成A1边,第二转轴312和第二转动副33组成A2边;B1边、B2边分别为第一从动杆313和第二从动杆314。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使平行四边形杆组31为一精确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若结构为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则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震动,及瞬态冲击。
[0055] 详细地,第一从动杆313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叉313a、第二连接叉313b、设置于第一连接叉313a和第二连接叉313b之间的铰链销313c。第一从动杆313另一端设置有与此相同的结构。
[0056] 其中,第一主动杆30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11相连,另一端通过铰链销313c与第一从动杆313的一端相连。第一从动杆313另一端通过铰链销与动平台2相连。
[0057] 其中,第一平行四边形杆组31一端由第一转动副32与第一主动杆30连接,另一端由第二转动副33与动平台2连接。第一转动副32的轴线与第二转动副33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驱动装置11用于输出旋转运动,以使第一主动杆30转动。第一转轴311由第一转动副32与第一主动杆3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12由第二转动副33与动平台2转动连接。
[0058] 支链4、5的结构均与支链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9] 其中,第二支链4包括第二主动杆40以及第二平行四边形杆组41;第三支链5包括第三主动杆50以及第三平行四边形杆组51。
[0060] 参见图2,第一支链3、第二支链4和第三支链5均位于A-A平面,两两互成120°等分A-A平面。动平台2带动末端执行器20相对于静平台1的运动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和第三驱动装置13的旋转实现。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和第三驱动装置13提供驱动时,动平台2将在A-A平面内实现二自由度平动。
[0061] 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并联机器人的动作过程。并联机器人能够实现沿空间坐标轴Z的旋转运动,以下举例说明。
[0062] 当与第一支链3、第二支链4和第三支链5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11、第二驱动装置12、第三驱动装置13分别驱动对应的第一主动杆30、第二主动杆40和第三主动杆50同时动作时,动平台2沿Z轴作平移运动。
[0063] 现有技术中的球副或虎克铰,可简化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006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空间布置的三个支链来实现末端动平台的二维移动,有效提高机构整体刚度,同时设置结构精准的平行四边形杆组,使得机构运行平稳。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