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收发机及其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56448.X

文献号 : CN1032382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安藤义明

申请人 :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摘要 :

为了在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减小接收性能的恶化,形成无线电收发机(1)的发送电路(20)输出要通过天线(10)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110)。双工器(30)将发送信号(110)导向天线(10),并且将通过天线(10)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作为差分信号(102p和102n)输出到接收电路(40)。接收电路(40)基于接收信号在未输出发送信号(110)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和接收信号在输出发送信号(110)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来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相位。此外,接收电路(40)基于通过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对第一特性和第二特性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来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增益。

权利要求 :

1.一种无线电收发机,包括:

发送机,所述发送机输出要通过天线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

双工器,所述双工器将所述发送信号导向所述天线,并且用于将通过所述天线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作为差分信号进行输出;以及接收机,所述差分信号被输入到所述接收机,

其中,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接收信号在未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和所述接收信号在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来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或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并且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以及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相位,使得所述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并且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进行比较;以及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相位,使得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并且所述无线电收发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进行比较,并且命令所述接收机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相位,直到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为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基于通过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对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来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并且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以及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增益,直到所述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并且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进行比较;以及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增益,使得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并且所述无线电收发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进行比较,并且命令所述接收机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增益,直到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为止。

9.一种控制使用双工器的无线电收发机的方法,所述双工器用于将要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导向天线并且用于以差分方式传播通过所述天线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接收信号在未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与所述接收信号在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是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或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通过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对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来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所述信号的增益。

说明书 :

无线电收发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收发机及其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采用诸如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等的无线电系统的在其中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无线电收发机以及控制这种无线电收发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采用WCDMA系统等的无线电收发机中,双工器将发送与接收分离,因此通常通过天线来同时进行无线发送和接收。在这种无线电收发机中,发送信号通过双工器泄漏到接收电路中,使得接收性能恶化。
[0003] 因此,双工器通常被设计为通过充分保证其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特性,来减小发送信号对接收性能的影响。
[0004] 此外,双工器通常还具有与接收电路的差分连接以实现准确地传播接收信号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信号(差分信号对)被输入到接收电路中。因此,在接收带宽内由于相互调制而出现干扰,从而造成接收性能的恶化。
[0005] 因此,接收电路通常具有用于减小由于相互调制引起的干扰的功能。例如,PTL1公开了一种无线电收发机,在该无线电收发机中,针对接收电路中的LNA(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来执行电流控制,以便在泄漏发送信号时减小由于相互调制引起的干扰。
[0006] 引用列表
[0007] 专利文献
[0008] PTL1:国际专利公开号:WO2007/046303
[0009] PTL2: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165112

发明内容

[0010] 技术问题
[0011] 然而,存在上述无线电收发机不能充分减小接收性能的恶化的问题。这是因为不能获得双工器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特性(这可以在理想条件(50欧姆的端接)下获得),其原因在于从双工器到接收电路的差分线路的不平衡、与接收电路内的差分线路对应的输入阻抗之间的不平衡等。注意,术语“不平衡”意味着在每一个差分线路、每一个输入阻抗等的特性中存在制造差异。
[0012] 此外,即使相互调制的性能如同上述PTL1一样得到改善,也不能解决上述不平衡,使得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将被损害。
[0013] 注意,作为另一种用作参考的技术,PTL2公开了一种无线电收发机,在该无线电收发机中,包络信号被校正和引入以消除泄漏到接收电路中的发送信号。然而,在发生上述不平衡的情况下,难以校正包络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以达到与每一个差分信号同相的目的,使得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也将被损害。
[0014]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是在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减小接收性能的恶化。
[0015]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方面的无线电收发机包括:发送装置,用于输出要通过天线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天线双工装置,用于将发送信号导向天线并且用于将通过天线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作为差分信号进行输出;以及接收装置。差分信号被输入到接收装置中。接收装置被配置成基于接收信号在未输出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和接收信号在输出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来调节差分信号的相位。
[0017]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控制使用双工器的无线电收发机的方法,所述双工器用于将要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导向天线并且用于以差分方式传播通过天线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该控制方法包括:将接收信号在未输出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与接收信号在输出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基于比较的结果来调节以差分方式传播的信号的相位。
[0018]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减小接收性能的恶化。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共用的无线电收发机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0021]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0022]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0023]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的配置示例的框图;以及
[0024]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电收发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注意,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为了使解释清楚,将视情况省略其多余的解释。
[0026]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0027] 如图1所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1包括天线10、发送电路20、双工器30和接收电路40。
[0028] 其中,发送电路20通常输出要通过天线10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110。具体地说,如同典型的无线电收发机一样,发送电路20包括发送机21、带通滤波器22、功率放大器23和隔离器24。发送机21根据从DBB(数字基带)/CPU(中央处理单元)50接收的各种控制信号来将由DBB/CPU50生成的基带信号(IQ信号)上变频到射频。经上变频的信号由带通滤波器22进行频带限制并且由功率放大器23进行放大,然后作为发送信号110被输入到双工器30中。
[0029] 双工器30针对要通过天线10无线发送出去的发送信号110进行频带限制。此外,双工器30以差分方式连接到接收电路40,从而将通过天线10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作为差分信号102p和102n对输出到接收电路40。此时,双工器30针对接收信号进行频带限制。
[0030] 接收电路40包括匹配电路41和接收机42。通过匹配电路41将差分信号102p和102n输入到接收机42中。
[0031] 如同典型的解调器一样,根据从DBB/CPU50接收到的各种控制信号,接收机42将差分信号102p和102n下变频到基带,并且向DBB/CPU50输出通过下变频获得的IQ信号。注意,虽然图1中所示的示例处理了发送机31和接收机42被安装在相同的RFIC(射频集成电路)60上的情况,但是它们可以相对于彼此被独立地放置。
[0032] 另一方面,与典型的解调器不同,接收机42包括相位/增益调节器43。相位/增益调节器43基于通过将接收信号在未输出发送信号110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与接收信号在输出发送信号110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来至少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相位,如稍后将解释的。
[0033] 作为接收信号的特性的示例,该示例性的实施例涉及将两种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进行比较的情况。例如,可以将BER(比特误码率)作为接收灵敏度来使用,其中,BER可以通过在DBB/CPU50处对从接收机42输出的IQ信号进行解码而获得。
[0034] 接下来,将参照图2来详细描述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操作。
[0035] 假设发送信号101被输入到双工器30中并且通过天线10被无线地发送出去,但是实际上,发送信号101被泄漏到接收电路40中并且同时衰减了与双工器30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相对应的量。
[0036] 解释了计算泄漏到接收电路40中的发送信号(在下文中,将把该信号称作“泄漏信号”)的功率的示例。假设功率放大器23的输出功率是“+26.5dBm”、由于隔离器24引起的插入损耗是“0.5dB”并且由于双工器30引起的与传输频带有关的插入损耗是“2dB”,从天线10输出的发送信号101的功率Pout可以由下式(1)来表示。此外,假设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度为“50dB”,可以如下式(2)中所示获得泄漏信号的功率Ptxrx。
[0037] Pout=+26.5dBm-0.5dB-2dB=+24.0dBm ...式(1)
[0038] Ptxrx=+26.5dBm-0.5dB-50dB=-24.0dBm ...式(2)
[0039] 通过匹配电路41将泄漏信号以及差分信号102p和102n输入到接收机42中。
[0040] 如上所述,双工器30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取决于从双工器30到接收电路40的差分线路(在如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从双工器30到匹配电路41的差分线路以及从匹配电路到接收机42的差分线路)之间的不平衡、与接收电路42中的差分线路相对应的输入阻抗(在如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接收机42的输入阻抗)之间的不平衡。这指示根据电路板设计,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很可能被损害,因此在设计方面是不可取的。
[0041] 因此,在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相位/增益调节器43校正上述不平衡。
[0042] 具体地说,如图2中所示,当无线电收发机1被通电时,DBB/CPU50首先通过使用控制信号仅操作接收机42(步骤S1)。此时,发送机21已经停止输出发送信号101。在该条件下,DBB/CPU50测量接收灵敏度103_1(步骤S2)。将该接收灵敏度103_1作为控制信号传递到相位/增益调节器43。
[0043] 接下来,DBB/CPU50通过使用控制信号操作发送机21(步骤S3)。因此,发送机21开始输出发送信号10,使得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在该条件下,DBB/CPU50测量接收灵敏度103_2(步骤S4)。将接收灵敏度103_2作为控制信号传递到相位/增益调节器43。
[0044] 然后,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接收灵敏度103_1和103_2之间的差别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阈值Th1(例如,0.5dB)(步骤S5)。因此,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1”,则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甚至在发送时接收灵敏度也是符合要求的(换言之,确保了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使得接收性能不会恶化),然后终止该处理。
[0045] 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1”,则重复地执行下面的步骤S6至S11。
[0046] 首先,相位/增益调节器43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相位。例如,相位/增益调节器43将差分信号102n(负侧)的相位相对于差分信号102p(正侧)的相位改变一定的量(步骤S6)。
[0047] 此时,如在上述步骤S1至S4的情况中一样,DBB/CPU50重新测量在未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103_1以及在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103_2(步骤S7至S10)。
[0048] 然后,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接收灵敏度103_1和103_2之间的差别是否小于阈值Th1(步骤S111)。因此,如果维持“差别≥阈值Th1”,则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还未充分改善接收灵敏度(换言之,还未充分校正上述不平衡),因此返回上述步骤S6以更进一步改变差分信号102n的相位。
[0049] 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1”,则通过使用差分信号102n(负侧)作为标准,针对差分信号102p(正侧)重复地执行上述步骤S6至S11。
[0050] 因此,当在上述步骤S11处满足“差别<阈值Th1”时,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已经充分改善了接收灵敏度(换言之,已经充分校正了上述不平衡),然后终止该处理。
[0051]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差分信号的相位来校正上述不平衡。因此,与典型的无线电收发机相比,可以在同时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大大地减小接收性能的恶化,使得可以实现稳定的接收性能。
[0052] 此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还具有实现下面的有利效果的优点。即,改善了布线布局的灵活性。这是因为可以确保发送与接收之间的隔离,而无需依赖于差分线路之间的不平衡。此外,改善了电路设计的灵活性。这是因为可以容许接收电路中的输入阻抗之间的差异。此外,双工器不需要在发送与接收之间具有过高的隔离特性,并且接收电路不需要具有对于改善相对于相互调制的容忍而言所需的过高的性能。
[0053] 此外,如果在上述步骤S6至S11显著地改变了相位,则这可能导致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增益之间的不平衡。为了解决该不平衡,优选的是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增益。
[0054] 在该情况下,相位/增益调节器43基于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接收灵敏度103_1和103_2之间的差别来在与相位调节相同的过程中确定增益(针对差分信号102n(负侧)),然后在用于确定差分信号102p(正侧)的增益的过程中进行增益调节。
[0055] [第二示例性的实施例]
[0056] 根据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可以按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来配置。同时,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相位/增益调节器43是按如图3所示的方式进行操作的。
[0057]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测量在未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104_1和在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RSSI104_2,作为接收信号的特性,其替代了上述接收灵敏度(步骤S21至S24)。RSSI可以由DBB/CPU50基于接收机42处的增益和从接收机42输出的IQ信号的功率来计算。
[0058] 此时,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RSSI104_1和104_2之间的差别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阈值Th2(例如,1.0dB)(步骤S25)。因此,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2”,则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甚至在发送时RSSI也是符合要求的,然后终止该处理。
[0059] 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2”,则重复地执行下面的步骤S26至S31。
[0060] 首先,如在上述步骤S6的情况中一样,相位/增益调节器43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相位(步骤S26)。
[0061] 此时,DBB/CPU50重新测量在未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RSSI104_1和在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RSSI104_2(步骤S27至S30)。
[0062] 然后,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RSSI104_1和104_2之间的差别是否小于阈值Th2(步骤S31)。因此,如果维持“差别≥阈值Th2”,则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还未充分校正上述不平衡,因此返回上述步骤S26以更进一步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相位。
[0063] 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2”,则相位/增益调节器43确定已经充分校正了上述不平衡,然后终止该处理。
[0064] 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同上述第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一样,通过调节差分信号的相位来校正上述不平衡。因此,可以在同时发送和接收的情况下减小接收性能的恶化,使得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有利效果一样的有利效果。
[0065] 此外,可以通过与针对上述接收灵敏度(例如,BER)的处理相比更简单的处理来计算RSSI。因此,该示例性的实施例具有与上述第一示例性的实施例相比更快地执行相位调节的优点。
[0066] 注意,如果在上述步骤S26至S31处显著地改变了相位,则这可能导致差分信号102p和102n的增益之间的不平衡。为了解决该不平衡,优选的是调节差分信号102p和
102n的增益。在该情况下,相位/增益调节器43基于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RSSI104_1和
104_2之间的差别在与相位调节相同的过程中进行增益调节。
[0067] [第三示例性的实施例]
[0068] 如图4中所示,根据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1a与根据上述第二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无线电收发机不同之处在于在DBB/CPU50中具有RSSI比较器51,该RSSI比较器51执行关于RSSI的上述比较(将RSSI104_1和104_2之间的差别与阈值Th2进行比较)。
[0069] 因此,无线电收发机1a可以在任意时刻自动地校正上述不平衡,所述时刻不限于无线电收发机1a被通电等的时间。
[0070] 具体地说,如图5中所示,DBB/CPU50将默认设置装载到例如RFIC60中(步骤S41),然后确定开始进行自动校正(步骤S42)。此时,如同在上述步骤S21至S24的情况中一样,DBB/CPU50测量在未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RSSI104_1和在输出发送信号101的条件下的RSSI104_2(步骤S43至S46)。
[0071] 然后,RSSI比较器51确定RSSI104_1和104_2之间的差别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Th2(步骤S47)。因此,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2”,则RSSI比较器51确定甚至在发送时RSSI也是符合要求的,然后终止自动校正(步骤S48)。
[0072] 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差别≥阈值Th2”,则RSSI比较器51输出用于使相位/增益调节器43执行如图3中的步骤S26中所示的相位调节和增益调节的触发信号,作为控制信号之一(步骤S49)。RSSI比较器51重复地输出该触发信号,直到满足“差别<阈值Th2”为止,从而使相位/增益调节器43执行与上述第二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的相位调节和增益调节相同的相位调节和增益调节(步骤S50至S54)。
[0073] 结果,如果在上述步骤S54处确定满足“差别<阈值Th2”,则RSSI比较器51进入上述步骤S48以终止自动校正。
[0074]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形式和细节方面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
[0075] 本申请基于2010年11月30日提交的第2010-266136号日本专利申请,并且要求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76] 工业实用性
[0077]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无线电收发机,并且具体地说,可以应用于采用诸如WCDMA系统等的通信系统的在其中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移动电话和移动通信设备。
[0078] 上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下面的补充说明。
[0079] (补充说明1)
[0080] 一种无线电收发机,包括:
[0081] 发送装置,用于输出要通过天线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
[0082] 天线双工装置,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导向所述天线,并且用于将通过所述天线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作为差分信号进行输出;以及
[0083] 接收装置,所述差分信号被输入到所述接收装置,
[0084] 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接收信号在未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和所述接收信号在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来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相位。
[0085] (补充说明2)
[0086]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成:
[0087]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088] 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相位,使得所述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089] (补充说明3)
[0090]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成:
[0091]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092] 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相位,使得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093] (补充说明4)
[0094]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还包括:
[0095] 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并且用于命令所述接收装置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相位,直到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为止。
[0096] (补充说明5)
[0097] 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成基于通过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将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来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增益。
[0098] (补充说明6)
[0099] 根据补充说明5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成:
[0100]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01] 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增益,使得所述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102] (补充说明7)
[0103] 根据补充说明5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其中,所述接收装置被配置成:
[0104]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05] 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增益,使得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106] (补充说明8)
[0107] 根据补充说明5所述的无线电收发机,还包括:
[0108] 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并且用于命令所述接收装置相对地调节所述差分信号的所述增益,直到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为止。
[0109] (补充说明9)
[0110] 一种控制使用双工器的无线电收发机的方法,所述双工器用于将要无线发送的发送信号导向天线并且用于以差分方式传播通过所述天线无线接收的接收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0111]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未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一特性与所述接收信号在输出所述发送信号的条件下的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12] 基于所述比较的结果来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信号的相位。
[0113] (补充说明10)
[0114]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0115]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16] 相对地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所述信号的所述相位,使得所述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117] (补充说明11)
[0118]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0119]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20] 相对地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所述信号的所述相位,使得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121] (补充说明12)
[0122] 根据补充说明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0123] 基于通过在对相位进行调节以后对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而获得的结果来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所述信号的增益。
[0124] (补充说明13)
[0125] 根据补充说明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0126]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灵敏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27] 相对地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所述信号的所述增益,使得所述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128] (补充说明14)
[0129] 根据补充说明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0130] 将所述接收信号在两种所述条件下的接收强度作为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进行比较;以及
[0131] 相对地调节以所述差分方式传播的所述信号的所述增益,使得所述接收强度之间的差别变得小于预定的阈值。
[0132] 参考符号列表
[0133] 1、1a 无线电收发机
[0134] 10 天线
[0135] 20 发送电路
[0136] 21 发送机
[0137] 22 带通滤波器
[0138] 23 功率放大器
[0139] 24 隔离器
[0140] 30 双工器
[0141] 40 接收电路
[0142] 41 匹配电路
[0143] 42 接收机
[0144] 43 相位/增益调节器
[0145] 50 DBB/CPU
[0146] 51 RSSI比较器
[0147] 60 RFIC
[0148] 101 发送信号
[0149] 102p、102n 差分信号
[0150] 103_1、103_2 接收灵敏度
[0151] 104_1、104_2 RSSI
[0152] Th1、Th2 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