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226537.5

文献号 : CN1032538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任艳双高用贵王悦兴高兴斋肖诚斌覃广海安瑾

申请人 : 光大环保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设备制造(常州)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1)选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以去除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固体颗粒;(2)将步骤(1)中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进行物化混凝,以形成沉淀和胶体;(3)对步骤(2)的出水进行物料分离,去除所述沉淀和胶体,以降低该出水的硬度和浊度;(4)对步骤(3)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以去除该出水中的离子。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采用物化混凝和膜分离工艺取代现行膜深度处理技术中的纳滤工艺,避免了纳滤工艺阶段产生的浓水,提高整个系统淡水产生量;系统产水率提高,淡水回用量增加,节省电厂运行成本;避免了纳滤浓缩液回用电厂,对电厂造成的设备腐蚀、结垢等现象。

权利要求 :

1.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方法,包括:

(1)选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以去除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固体颗粒;

(2)将步骤(1)中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进行物化混凝,以形成沉淀和胶体;

(3)对步骤(2)的出水进行物料分离,去除所述沉淀和胶体,以降低该出水的硬度和浊度,同时还不会产生浓水,从而降低了整个工艺步骤中浓水产生率,所述物料分离选用膜分离工艺,在该步骤中选用具有多孔、高强度、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的物料分离膜进行固液分离;

(4)对步骤(3)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以去除该出水中的离子;

所述方法采用物化混凝和膜分离工艺取代现行膜深度处理技术中的纳滤工艺,避免了纳滤工艺阶段产生的浓水,提高整个系统淡水产生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物化混凝包括以下子步骤:(2-1)对步骤(1)中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进行pH调节,将pH调节至碱性;

(2-2)对步骤(2-1)的出水进行杀菌;

(2-3)对步骤(2-2)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以在所述出水中形成沉淀或者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1)中将所述出水的pH调节至11.5~1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3)中加入絮凝剂对所述步骤(2-2)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3)中加入助凝剂对所述步骤(2-2)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和所述步骤(4)之间还包括将步骤(3)的出水的pH调节至近中性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出水的CODcr控制在800~1200m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反渗透的浓缩液产水率控制在25~30%之间。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处理方法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物化混凝系统,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

物料分离系统,用来实现固液分离,降低垃圾渗滤液的硬度和浊度;

以及反渗透系统,用来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离子;

所述物料分离系统中选用具有多孔、高强度、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的物料分离膜进行固液分离,以提高整个系统淡水产生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浸没式帘式膜或者外置式管式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化混凝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杀菌池、混凝反应池,以实现对垃圾渗滤液的pH调节、杀菌和絮凝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离膜的操作压力在2

0.05-0.1MPa之间,所述物料分离膜的膜通量为100~200L/m·h。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系统中选用苦咸水膜或者海水淡化膜。

说明书 :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工艺,适用于焚烧电厂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也可应用于填埋场渗滤液及其他高浓度有机废水行业。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目前在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尤其是生活垃圾渗滤液对环境危害更加严重,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使我国面临严重的水危机。
[0003] 目前人类面临水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家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从而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根据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我国水污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0004] 同时,随着城市化程度加快,用水量增加,同时排水量增长,污水处理需求也随之加大,将污水处理再生,再生水的利用也成为缓解水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0005] 在各种污水中,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污染浓度高、氨氮浓度高且含有大量溶解性固体及重金属离子,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对周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0006] 目前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出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对于垃圾焚烧电厂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一些环重点流域地区要求渗滤液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或者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中的循环冷却水补水标准。因此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是一项迫切需要的技术。
[0007] 现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深度处理技术如图1所示:其技术工艺流程为MBR出水直接接纳滤和反渗透工艺,其中纳滤一般采用抗污染膜,纳滤工艺的淡水产率约为75%~85%,经过纳滤处理后的渗滤液再经过反渗透工艺,反渗透工艺多采用苦咸水或者是海水淡化膜,反渗透的淡水产率约为进水量的70%~75%,则整个深度处理系统淡水产率约为50%~60%。
[0008] 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纳滤+反渗透工艺,出水能满足一级A标准或回用水中的循环冷却水补水标准,但经过纳滤及反渗透之后,会产生大量浓水,其中纳滤浓水含有大量的二价金属离子及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浓水产生率约为15%~25%;反渗透浓水含较高盐分,浓水产生量约为25%~30%;则系统总浓水产生率约为50%~60%。而行业内针对渗滤液浓水处理暂未有经济可行的办法,面对如此多的浓水,焚烧电厂回用存在困难。
[0009] 虽然现有技术方法可以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或者是GB/T 19923-2005标准,但是纳滤浓缩液产率约为进水量的15%~25%,反渗透浓缩液产率约为反渗透进水量的25%~30%;因为纳滤浓缩液及反渗透浓缩液水质差别大,采用分别回用的方式来处置,但无论采用哪种处置方式,如此多的浓缩液对电厂来说都是个难题。
[0010] 针对行业内面临的困境,开发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深度处理技术方案势在必行,以减少浓水产生量,保证浓水量满足电厂回用要求。

发明内容

[0011]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12]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方法,包括:
[0013] (1)选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以去除所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固体颗粒;
[0014] (2)将步骤(1)中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进行物化混凝,以形成沉淀和胶体;
[0015] (3)对步骤(2)的出水进行物料分离,去除所述沉淀和胶体,以降低该出水的硬度和浊度;
[0016] (4)对步骤(3)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以去除该出水中的离子。
[0017] 作为优选,步骤(2)中的物化混凝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8] (2-1)对步骤(1)中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进行pH调节,将pH调节至碱性;
[0019] (2-2)对步骤(2-1)的出水进行杀菌;
[0020] (2-3)对步骤(2-2)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以在所述出水中形成沉淀或者胶体。
[0021] 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2-1)中将所述出水的pH调节至11.5~12.5。
[0022] 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2-3)中加入絮凝剂对所述步骤(2-2)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
[0023] 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2-3)中加入助凝剂对所述步骤(2-2)的出水进行絮凝处理。
[0024] 作为优选,在所述步骤(3)和所述步骤(4)之间还包括将步骤(3)的出水的pH调节至近中性的步骤。
[0025]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将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出水的CODcr控制在800~1200mg/L。
[002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反渗透的浓缩液产水率控制在25~30%之间。
[002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包括:
[0028] 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0029] 物化混凝系统,用于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
[0030] 物料分离系统,用来实现固液分离,降低垃圾渗滤液的硬度和浊度;
[0031] 以及反渗透系统,用来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离子。
[0032] 作为优选,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浸没式帘式膜或者外置式管式膜。
[0033] 作为优选,所述物化混凝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杀菌池、混凝反应池,以实现对垃圾渗滤液的pH调节、杀菌和絮凝处理。
[0034]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分离系统中选用物料分离膜进行固液分离。
[0035] 作为优选,所述反渗透系统中选用苦咸水膜或者海水淡化膜。
[0036]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0037] (1)采用物化混凝和膜分离工艺取代现行膜深度处理技术中的纳滤工艺,避免了纳滤工艺阶段产生的浓水,提高整个系统淡水产生量;
[0038] (2)系统产水率提高,淡水回用量增加,节省电厂运行成本;
[0039] (3)本发明解决了浓水产生量大,电厂无法消纳的困境;
[0040] (4)本发明避免了纳滤阶段浓缩液的产生,减少了浓水回用管路的铺设,节省一次性投资;
[0041] (5)避免了纳滤浓缩液回用电厂,对电厂造成的设备腐蚀、结垢等现象。

附图说明

[0042] 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0043]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0044] 图2为本发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6]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浓水回收过多,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物化混凝+物料分离+反渗透工艺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工艺。
[0047] 其中,采用物化混凝和膜分离工艺取代现行膜深度处理技术中的纳滤工艺,避免了纳滤工艺阶段产生的浓水,提高整个系统淡水产生量。
[0048] 在物化混凝工艺主要由pH调节池、杀菌池、混凝反应池组成,主要目的是将经过生活处理的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及胶体进行絮凝,形成絮体。
[0049] 其中,物料分离是一种膜分离工艺,应用物料分离膜,此膜的通道较大、通量较大、能承受较大的操作压力。
[0050] 其中,反渗透膜主要采用苦咸水或者海水淡化膜,视是否对出水氯离子有要求,如出水有氯离子要求,则采用海水淡化膜,如直接排放,则采用苦咸水膜。
[0051] 实施例1
[005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方案工艺流程为:MBR出水+物化混凝+物料分离膜分离+反渗透工艺。
[0053] (一)MBR工艺
[0054] MBR工艺的膜既可以是浸没式帘式膜也可以是外置式管式膜,其出水水质的CODcr控制在800~1200mg/L;
[0055] 所述MBR工艺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运行的稳定性,还延长了大分子物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降解,并加强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去除效果。
[0056]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MBR反应器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的步骤:
[0057] 反硝化:首先厌氧工艺的出水进入反硝化池,在缺氧环境下,微生物将进水和回流消化液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排出,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影响反硝化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控制溶解氧的浓度在0~0.5mg/L之间,二是保证反硝化的碳源,碳源浓度一般为进水总氮浓度的4~6倍之间。
[0058] 硝化:经反硝化池后的渗滤液进入硝化池进行硝化反应,硝化池的作用主要有2点,一是降解剩余的有机污染物,二是将氨氮在氨化作用下转换成硝态氮和亚硝态氮。
[0059] 作为优选,在硝化步骤之后还可以根据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比例,选择性增加强化脱氮步骤,具体地,硝化后的废水进入强化脱氮系统,即后置反硝化,在后置反硝化中加入外加碳源以获得较高的TN去除率,硝态氮能更多的被分解为氮气脱除,TN去除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节省了运行成本。
[0060]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再经超滤膜过滤。所述超滤膜的作用主要有2点,其一是维持生化池内的污泥浓度,使其污泥负荷提高;其二是对出水进行过滤,拦截较大分子的有机污染物。超滤膜既可以是浸没式帘式膜也可以是外置式管式膜,其出水水质的CODcr控制在800~1200mg/L。
[0061] (二)物化混凝工艺
[0062] 物化混凝工艺由pH的调节、杀菌消毒、混凝反应等步骤组成,对经过MBR处理的出水进行pH调节,将pH值调至11.5~12.5,通常选用加入碱液的方法进行调节。pH调节池内设置pH计,pH计与碱液投加装置连锁,实现pH调节自动控制。
[0063] 经pH调节后的出水进入杀菌池进行杀菌,其主要是通过加入强氧化性物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杀菌处理,在该步骤中一方面可以杀菌灭藻,降低被超滤膜截留的活生物量,从而保证后续处理中应用的物料分离器和反渗透膜不受菌藻滋生的污染,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0064]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加入DBNPA(2,2-dibromo-3-nitrilo-proprionamide,2,2-双溴代-3-次氮基-丙酰胺)、次氯酸钠或过氧化氢等杀菌剂进行杀菌。其中DBNPA为非氧化杀菌剂,与膜材料兼容,其投加对膜无影响。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为强氧化性杀菌剂,投加时对其投加浓度和投加量有要求,过氧化氢的浓度不高于0.2%,次氯酸钠浓度不超过10%,以防止所述杀菌剂对膜材料造成损坏。杀菌剂的具体投加量要依据实际水质情况而定。
[0065] 在杀菌步骤后的出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垃圾渗滤液发生絮凝反应,由于垃圾渗滤3- 2+
液中含有大量的HCO ,当加入碱液将溶液pH值调至12时,会生成大量的CO3 ,并与水中的
2+ 2+ -
Ca 、Mg 反应形成CaCO3、MgCO3沉淀,溶液中铁离子与OH 离子反应形成Fe(HO)3胶体,并将所述沉淀和胶体去除,以降低水中的硬度和浊度。
[0066] 为了更好的将所述CaCO3、MgCO3沉淀和Fe(HO)3胶体去除,在垃圾渗滤液中添加絮凝剂,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垃圾渗滤液中形成的沉淀或者胶体更加稳定,而且通过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得到更加密实的沉淀,从而更加容易分离。其中絮凝剂可以铝盐或是铁盐,作为优选,所述絮凝剂选用5%的铁盐(质量分数为5%的铁盐溶液)其投加量为小于或等于150ppm。
[0067]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絮凝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添加助凝剂,所述助凝剂也可以改善絮凝体的结构,利用高分子助凝剂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细小松散的絮凝体变得粗大而紧密,常用是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其投加量视水质情况而定,作为优选,其投加量为0.1‰~0.15‰浓度的溶液投加量为小于或等于3ppm。
[0068] (三)物料分离
[0069] 所述物料分离步骤也是一种膜分离工艺,通过该步骤将物化混凝步骤中形成的沉淀、胶体和垃圾渗滤液分开,实现固液分离,去除水中的大部分固体颗粒,降低垃圾渗滤液的硬度和浊度。
[0070] 在该步骤中选用物料分离膜进行固液分离,该物料分离膜具有多孔、高强度、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通量大、易清洗、可操作压力范围广等优点。该膜的操作压力在0.05~2
0.1MPa之间,通量可达到100~200L/m·h。
[0071] 本发明中所述物化混凝工艺以及物料分离工艺中不仅去除了水中的固体颗粒,降低了垃圾渗滤液的硬度和浊度,同时还不会产生浓水,从而降低了整个工艺步骤中浓水产生率,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淡水产生量,避免了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步骤中产生的浓水进行分别处理,使整个工艺过程更加简单、高效,工艺成本降低。
[0072] 在该步骤中去除的沉淀、胶体以及污泥可以排放到污泥储池中,进行回收和利用。
[0073] 在经物料分离后,去除了绝大部分垃圾渗滤液中的Ca2+、Mg2+以及Fe2+/Fe3+,其去除效果如表1所示,该步还对COD的去除具有一定效果。
[0074] 本发明的物料分离膜运行数据如表1所示:
[0075]MBR出水 物料分离膜滤清液 去除率%
Ca(mg/L) 185 22 88.11%
Mg(mg/L) 287 14.5 94.95%
COD(mg/L) 653 457 30.02%
[0076] (四)反渗透工艺
[0077] 在该步骤中通过反渗透膜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盐、重金属等杂质,对垃圾渗滤液进一步分离纯化,以达到排放标准。
[0078] 在该步骤中反渗透膜主要采用苦咸水或者海水淡化膜,视是否对出水氯离子有要求,如出水有氯离子要求,则采用海水淡化膜,如直接排放,则采用苦咸水膜,反渗透浓水产水率控制在25~30%之间。
[0079] 作为优选,在进行反渗透处理之前还可以包含对所述垃圾渗滤液进行pH调节的步骤,具体地,通过在垃圾渗滤液中加入酸,中和在pH调节池中加入的过量的碱,使最后出水尽量为中性,以便将出水直接应用,其中加入的酸的种类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pH调节剂,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在此不再赘述。
[0080] 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的渗滤液的水质(反渗透采用苦咸水膜)如表2所示,从该表中看出在该步骤中所述CODcr以及TDS均极大幅度的降低,具有良好的效果,达到了排放标准。
[0081] 表2反渗透采用苦咸水膜的渗滤液的水质
[0082]水质类别 CODcrmg/L) TDSmg/L)
物料分离膜出水 439 11758
反渗透70%产水率水质 21 875
反渗透75%产水率水质 37 1401
[0083] 本发明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浓水产率过高的问题,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并且对各工艺步骤的设置顺序进行改进,以提高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在本发明中首先采用MBR工艺对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及较大固体颗粒加以去除,之后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反渗透进水进行软化,避免反渗透无机盐结构,提高反渗透的产水率及降低反渗透的清洗频率,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同时降低浓水产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
[0084] 实施例2
[008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净化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生物反应器、物化混凝系统、物料分离系统以及反渗透系统,其中,所述物化混凝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pH调节池、杀菌池、混凝反应池,用于调节垃圾渗滤液pH并形成絮凝沉淀,以降低垃圾渗滤液的硬度和浊度,同时在该过程中不产生浓水。
[0086] 其中,物料分离系统至少包括物料分离膜,以实现固液分离。
[0087]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膜生物反应器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通常由膜组件和生物反应器两部分组成,所述MBR工艺的膜组件既可以是浸没式帘式膜也可以是外置式管式膜,其工作原理为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在膜生物反应器内与基质(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等)充分接触,通过氧化分解作用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自身生长、繁殖,同时使有机污染物降解;然后膜组件通过机械筛分、截留等作用对废水和污泥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其出水水质的CODcr控制在800~1200mg/L。所述MBR工艺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运行的稳定性,还延长了大分子物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降解,并加强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去除效果。
[0088] 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可以选用好氧MBR、厌氧MBR或者将两者结合的反应器。其中,好氧MBR出水水质高,控制所述好氧MBR负荷率在1.2~4.2kg COD/(m3d)之间,厌氧MBR负荷率在2.9~50kg COD/(m3d)之间;厌氧MBR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当垃圾渗滤液或者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特别高时,选用厌氧MBR可作为废水或难降解废水的前处理过程,再根据水质的类型,结合好氧MBR进行处理,使出水达标排放。
[0089] 其中,物化混凝系统主要由pH调节池、杀菌池、混凝反应池组成,经过MBR处理的出水经过pH调节池,通过投加碱液将pH值调至11.5~12.5,之后进入杀菌池,杀菌池主要是投加次氯酸钠,混凝反应池主要是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HCO3-,当加入碱液将溶液pH值调至12时,会生成大量的CO32+,并与水中的Ca2+、Mg2+反应形成CaCO3、MgCO3沉淀,溶液中铁离子与OH-离子反应形成Fe(HO)3胶体。通过以上反应,溶液中绝大部分钙、镁、铁形成的沉淀物和胶体,及其携带的硅酸盐都将沉淀絮凝。
[0090] 所述物料分离系统中的物料分离膜的设置可以参照MBR中膜组件的设置,通过物料分离膜将物化混凝步骤中形成的沉淀、胶体和垃圾渗滤液分开,实现固液分离。
[0091] 反渗透装置中利用孔径为1/10000μm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产出至清至纯的水。
[0092]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系统可以包括:预处理单元、反渗透单元、后处理单元、清洗单元以及电气控制单元等。
[0093] 其中反渗透单元,主要包括多级高压泵、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压力容器)、支架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杂质,使出水满足使用要求,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中选用苦咸水或者海水淡化膜,视是否对出水氯离子有要求,如出水有氯离子要求,则采用海水淡化膜,如直接排放,则采用苦咸水膜,反渗透浓水产水率控制在25~30%之间。
[0094] 当然所述反渗透系统并不局限于上述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
[0095] 通过本发明所述装置和方法,使垃圾渗滤液经过该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浓水产生量控制在30%以内,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排放标准或者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中的循环冷却水补水标准。
[009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97] (1)采用物化混凝和膜分离工艺取代现行膜深度处理技术中的纳滤工艺,避免了纳滤工艺阶段产生的浓水,提高整个系统淡水产生量;
[0098] (2)系统产水率提高,淡水回用量增加,节省电厂运行成本;
[0099] (3)本发明解决了浓水产生量大,电厂无法消纳的困境;
[0100] (4)本发明避免了纳滤阶段浓缩液的产生,减少了浓水回用管路的铺设,节省一次性投资;
[0101] (5)避免了纳滤浓缩液回用电厂,对电厂造成的设备腐蚀、结垢等现象。
[0102]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