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地震报警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207657.0

文献号 : CN1032800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石祥顾建青

申请人 : 石祥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地震报警器。该家用地震报警器,包含柱状绝缘罐体,柱状绝缘罐体内吊设有导电环,导电环下方吊设有导电锥,吊设导电环和导电锥的吊线均为导电丝,分别为第一导电丝和第二导电丝,第二导电丝穿过导电环中部,与导电环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内壁设有第一导电环壁,与导电锥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内壁设有第二导电环壁,第一导电丝和第二导电丝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一报警器,第一导电丝和第一导电环壁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二电池组和第二报警器,第二导电丝和第二导电环壁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池组和第三报警器。本发明具有及时提醒且多种提醒方式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家用地震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柱状绝缘罐体(1),所述柱状绝缘罐体(1)内吊设有导电环(2),所述导电环(2)下方吊设有导电锥(3),吊设所述导电环(2)和导电锥(3)的吊线均为导电丝,分别为第一导电丝(4)和第二导电丝(5),所述第二导电丝(5)穿过所述导电环(2)中部,与所述导电环(2)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1)内壁设有第一导电环壁(6),与所述导电锥(3)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1)内壁设有第二导电环壁(7),所述第一导电丝(4)和所述第二导电丝(5)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池组(801)和第一报警器(802),所述第一导电丝(4)和第一导电环壁(6)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二报警器(902),所述第二导电丝(5)和第二导电环壁(7)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池组(1001)和第三报警器(1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地震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801)和第一报警器(802)组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一显示灯(803),所述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二报警器(902)组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二显示灯(903),所述第三电池组(1001)和第三报警器(1002)组成第三串联电路,所述第三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三显示灯(1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地震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灯(803)、第二显示灯(903)和第三显示灯(1003)均为LED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地震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一常闭开关(804),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二常闭开关(904),所述第三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三常闭开关(10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用地震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801)、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三电池组(1001)均为充电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家用地震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池组(801)、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三电池组(1001)的两个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一充电插头(805)、第二充电插头(905)和第三充电插头(1005)。

说明书 :

家用地震报警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地震报警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地震来临,特别是地震级别还不是很大,且是在晚上人们熟睡时,熟睡的人们通常很难及时感觉出地震。等地震造成的晃动比较大能够将人们惊醒时,却已晚。

发明内容

[000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家用地震报警器,包含柱状绝缘罐体,柱状绝缘罐体内吊设有导电环,导电环下方吊设有导电锥,吊设导电环和导电锥的吊线均为导电丝,分别为第一导电丝和第二导电丝,第二导电丝穿过导电环中部,与导电环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内壁设有第一导电环壁,与导电锥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内壁设有第二导电环壁,第一导电丝和第二导电丝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一报警器,第一导电丝和第一导电环壁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二电池组和第二报警器,第二导电丝和第二导电环壁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池组和第三报警器。其有益效果是,在地震来临时,家用地震报警器随地震晃动时,导电环和第二导电丝,或导电环和第一导电环壁,或导电锥和第二导电环壁在晃动中接触到一起,即可形成回路,触发该回路中的第一报警器或第二报警器或第三报警器,达到及时提醒人们的目的。
[000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组和第一报警器组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一显示灯,第二电池组和第二报警器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二显示灯,第三电池组和第三报警器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三显示灯。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显示灯、第二显示灯和第三显示灯均为常亮状态,若报警器和电池组的串联电路中出现故障时,则对应显示灯不亮,可提醒人们该回路出现故障,方便人们及时对该电路进行修理。
[00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显示灯、第二显示灯和第三显示灯均为LED灯。其有益效果是,可以达到节省电能的效果。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一常闭开关,第二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二常闭开关,第三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三常闭开关。其有益效果是,可方便人们在报警器响起后关闭电路。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均为可充电电池。其有益效果是,可对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进行充电,达到延长电池组寿命的效果。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的两个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一充电插头、第二充电插头和第三充电插头。其有益效果是,可第一充电插头、第二充电插头和第三充电插头分别对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和第三电池组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家用地震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家用地震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该家用地震报警器,包含柱状绝缘罐体1,柱状绝缘罐体1内吊设有导电环2,导电环2下方吊设有导电锥3,吊设导电环2和导电锥3的吊线均为导电丝,分别为第一导电丝4和第二导电丝5,第二导电丝5穿过导电环2中部,与导电环2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1内壁设有第一导电环壁6,与导电锥3相邻的柱状绝缘罐体1内壁设有第二导电环壁7,第一导电丝4和第二导电丝5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一电池组801和第一报警器802,第一导电丝
4和第一导电环壁6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二报警器902,第二导电丝5和第二导电环壁7之间串联连接有第三电池组1001和第三报警器1002。如此,在地震来临时,家用地震报警器随地震晃动时,导电环2和第二导电丝5,或导电环2和第一导电环壁6,或导电锥3和第二导电环壁7在晃动中接触到一起,即可形成回路,触发该回路中的第一报警器802或第二报警器902或第三报警器1002,达到及时提醒人们的目的。其中,导电环2质量为m1,导电锥3质量为m2,第二导电丝5碰到导电环2时,导电锥3的位移高度为h1,导电锥3碰到第二导电环壁7时,导电锥3的位移高度为h2,导电环2碰到第一导电环壁6时,导电环2的位移高度为h3。由此,导电环2触碰到第二导电丝5时所需要的重力势能为Ep1,设定对应为第一震级,导电环2触碰到第一导电环壁6时所需要的重力势能为Ep2,设定对应为第二震级,导电锥3触碰到第二导电环壁7时所需要的重力势能为Ep3,设定对应为第三震级。根据重力势能公式Ep=mgh,Ep1=m1gh1,Ep2=m2gh2,Ep3=m3gh3,其中g为重力系数,为固定值。如此,在具体实施时,设定m2h1
[0012] 此外,第一电池组801和第一报警器802组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一显示灯803,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二报警器902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二显示灯903,第三电池组1001和第三报警器1002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有第三显示灯1003。第一显示灯、第二显示灯和第三显示灯均为常亮状态,若报警器和电池组的串联电路中出现故障时,则对应显示灯不亮,可提醒人们该回路出现故障,方便人们及时对该电路进行修理。为达到节能电能的效果,第一显示灯803、第二显示灯903和第三显示灯1003均为LED灯。
[0013] 在安装过程或者不小心触碰时也可使导电环2和第二导电丝5,或导电环2和第一导电环壁6,或导电锥3和第二导电环壁7在晃动中接触到一起,导致无效警报。为此,第一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一常闭开关804,第二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二常闭开关904,第三串联电路中还串联有第三常闭开关1004。如此,可方便人们在报警器响起后关闭电路。其中,第一常闭开关804、第二常闭开关904和第三常闭开关1004的位置不受限制,在对应串联电路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均可达到该串联电路需要达到的目的。
[001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组801、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三电池组1001均为可充电电池。且在第一电池组801、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三电池组1001的两个电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一充电插头805、第二充电插头905和第三充电插头1005。由此,可通过第一充电插头805、第二充电插头905和第三充电插头1005分别对第一电池组801、第二电池组901和第三电池组1001进行充电。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的目的。除以所述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警报器802、第二警报器902和第三警报器1002可采用不同响度的警报器,使该家用地震警报器具有不同警示的效果。
[0015]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家用地震警报器具有及时提醒和多种提醒方式的效果。
[0016]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