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62619.X

文献号 : CN10329865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本伴纪佐野浩司冈义友寺内达也山口政行新妻健一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具有:头枕;座椅靠背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架的前表面的垫体;所述垫体的靠背面;和分别设置在靠背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左右的侧支撑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面与所述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沿所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狭缝部和右狭缝部,所述左右的狭缝部沿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具有头枕、座椅靠背架、和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架的前表面的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具有靠背面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靠背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左右的侧支撑部,在所述靠背面与所述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所述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分别具有沿所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所述左右的狭缝部沿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在所述垫体上设有导入槽,

在所述导入槽中埋设有导入线材,

所述导入线材在与所述狭缝对应的位置设置于回避所述狭缝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狭缝部分别具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彼此隔开间隔的多个所述狭缝。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具有覆盖其外表面的蒙皮,所述蒙皮卡定在所述导入槽内侧,

在所述靠背面设有沿所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靠背面狭缝。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体的背面侧设有沿所述垫体的厚度方向未贯穿的、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在其背面侧具有衬里材料,在所述衬里材料的与所述凹部的底部相当的部位设有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部沿所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狭缝部所包含的所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和所述右狭缝部所包含的所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

说明书 :

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
[0002] 本申请基于2010年12月24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287584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提出有如下车辆用座椅:当车辆被从后方碰撞(以下称作“追尾”)时,保护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颈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在座椅靠背的上缘设置有头枕。而且,在该座椅靠背内内置有应力传递机构,当被施加规定值以上的碰撞载荷时,该应力传递机构动作。
[0005] 座椅靠背的衬垫材料包括侧衬垫材料和中央衬垫材料。在侧衬垫材料与中央衬垫材料之间,设有将衬垫材料的表背贯穿的狭缝。而且,侧衬垫材料和中央衬垫材料隔着该狭缝而分割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
[0006] 另外,在中央衬垫材料上设有将中央衬垫材料的表背贯穿的狭缝。该中央衬垫材料隔着狭缝沿上下分割成两部分(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
[0007] 当车辆被追尾时,乘员的上半身由于碰撞载荷而被向后方推压,并沉陷到中央衬垫材料中。然后,中央衬垫材料通过狭缝而折曲并向后方移动,并且追尾时的碰撞载荷经由中央衬垫材料而有效传递至连杆机构等应力传递机构。应力传递机构根据该碰撞载荷而动作,从而使头枕上升并向乘员的头部侧移动。
[0008] 像这样,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在追尾时通过头枕可靠地承托乘员的头部并保护其颈部。
[0009] 现有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座椅,由于中央衬垫材料通过狭缝而沿上下分割成两部分,所以在乘员落座时,中央衬垫材料可能会由于狭缝而折曲并变形。因此,存在无法得到良好的缓冲性能、衬垫材料局部沉陷等而落座状态恶化的隐患。
[0013]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
[001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各方案采用以下手段。
[0015] [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座椅为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具有头枕、座椅靠背架、和配置在上述座椅靠背架的前表面的垫体,上述垫体具有靠背面和分别设置在上述靠背面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左右的侧支撑部,在上述靠背面与上述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所述左狭缝部及右狭缝部分别具有沿上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上述左右的狭缝部沿上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
[0016] [2]在上述[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左右的狭缝部分别具有沿上述上下方向彼此隔开间隔的多个上述狭缝。
[0017]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垫体具有覆盖其外表面的蒙皮,在上述垫体上设有导入槽,上述蒙皮卡定在上述导入槽内侧,在上述靠背面设有沿上述垫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靠背面狭缝。
[0018]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垫体的背面侧设有沿上述垫体的厚度方向未贯穿的、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
[0019] [5]在上述[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垫体在其背面侧具有衬里材料,在上述衬里材料的与上述凹部的底部相当的部位设有沿上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部。
[0020] [6]在上述[4]或[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凹部设置在上述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0021] [7]在上述[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多个上述凹部沿上述座椅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
[0022] [81在上述[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中,也可以是,上述左狭缝部所包含的上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和上述右狭缝部所包含的上述狭缝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上述[1]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在靠背面与其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别设有狭缝部,垫体在靠背面与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分割。因此,在追尾时,靠背面容易向后方移动,能够使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中。由此,在追尾时,在使乘员的头部与头枕的距离接近后,能够通过头枕来承托头部。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乘员的颈部突然伸展或弯曲,从而能够保护颈部。
[0025] 另外,由于左右的狭缝部在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所以不会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垫体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由此,能够防止垫体的靠背面折曲并变形、垫体局部沉陷等。因此,能够防止乘员的落座状态恶化。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
[0026] 另外,根据上述[2]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左右的各狭缝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狭缝,所以通过适当设定狭缝的个数以及长度、宽度等,能够调整垫体的强度。因此,能够调整乘员向垫体的沉陷程度。由此,垫体不会折曲并变形,乘员不会局部沉陷等。因此,能够防止在驾驶时乘员的落座状态恶化。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27] 另外,根据上述[3]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即使是在导入槽的位置设有狭缝部的车辆用座椅,背靠面狭缝的位置也不会被导入槽的位置限制。因此,能够与座椅的设计无关地将靠背面狭缝设置在任意位置。
[0028] 另外,根据上述[4]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在垫体的背面侧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所以能够确保垫体的背面侧的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表面长度较长。由此,能够使垫体的背面沿左右方向伸长。由此,在追尾时,当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中时,能够确保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29] 另外,根据上述[5]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在垫体的背面中的凹部的底部上设有衬里材料的开口部,所以衬里材料能够与垫体的背面的左右方向的伸长对应地伸长。因此,能够在垫体的背面设置衬里材料来确保垫体的强度,并且能够在追尾时确保乘员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
[0030] 另外,根据上述[6]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通过垫体的背面的中央部的伸长,能够在追尾时确保乘员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31] 另外,根据上述[7]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垫体的背面在座椅宽度方向整体范围内伸长,所以能够确保乘员的上半身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32] 另外,根据上述[8]的方案的车辆用座椅,靠背面与各个左右的侧支撑部之间在追尾时左右对称地变形。因此,靠背面不会沿左右错位地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通过头枕可靠地承托乘员的头部。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0034] 图2是座椅靠背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3是沿图1的A-A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0036] 图4是垫体的主视图。
[0037] 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0038] 图6是沿图4的C-C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0039] 图7是沿图4的D-D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为了简化说明,存在将车辆的前进方向前方简称为前方、将前进方向后方简称为后方、将车辆的宽度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将车辆的垂直方向上下简称为上方及下方等来进行说明的情况。
[0041] 图1是车辆用座椅1的立体图。该车辆用座椅1是配置在驾驶席侧或副驾驶席侧的独立式的座椅。
[0042]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具有:在从乘员的臀部到大腿部的范围内进行支承的座椅座垫2;在从乘员的肩部到腰部的范围内进行支承的座椅靠背3;和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头枕4。
[0043] 座椅座垫2经由座椅导轨5而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车辆底板(未图示)上。座椅靠背3在其下端部与座椅座垫2的后端部铰链结合,并以铰链轴(未图示)为中心能够倾转地被支承。头枕4以能够接近及远离的方式支承在座椅靠背3的上部。
[0044] 图2是座椅靠背3的分解立体图。
[0045]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3具有:作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架6和安装在该座椅靠背架6的前部的座垫单元7。
[0046] 座椅靠背架6具有:通过大致U字形状地弯折而成的一体的骨架管而设置的框架部18;和配置在框架部18的下方的横梁部15,该座椅靠背架6设置成在正面观察时呈大致矩形。
[0047] 在框架部18的下侧,支撑垫16被支承线材19赋予弹性力地铺设。而且,在支撑垫16的上方,支撑线材17被赋予弹性力地铺设。通过这些支撑垫16及支撑线材17来支承座垫单元7。
[0048] (垫体)
[0049] 图3是沿图1的A-A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0050] 图4是垫体10的主视图。
[0051] 如图3及图4所示,座垫单元7具有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的垫体10,该垫体10具有厚壁的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和覆盖其外表面的蒙皮12、13。
[0052] 垫体10具有:对从乘员的肋部到腰部的背面进行支承的靠背面8;和对从乘员的肋部到腰部的侧方进行支承的侧支撑部9(左侧侧支撑部9a及右侧侧支撑部9b)。
[0053] 蒙皮12、13由布或皮革等构成,包括覆盖靠背面8的前部蒙皮12和覆盖侧支撑部9的侧部蒙皮13。
[0054] 如图4所示,在垫体10上设有靠背面8,该靠背面8具有上部区域8a和位于上部区域8a的下方的下部区域8b。下部区域8b在垫体10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且在上下方向范围内设置。而且,上部区域8a具有从垫体10的上端侧到垫体10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上下宽度。
[0055] 另外,在靠背面8的上部区域8a与下部区域8b之间,上部导入槽35在从前方观察时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以固定宽度及深度设置。上部导入槽35以在从前方观察时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设置在上部区域8a的下部。而且,上部导入槽35的左侧的两端部35a1和右侧的两端部35b1以分别朝向垫体10的左侧的侧部10a和右侧的侧部10b并向上方倾斜的状态设置。而且,前部蒙皮12在被引入到上部导入槽35的内侧的状态下卡定。此外,上部导入槽35的宽度及深度能够适当设定。
[0056] 另外,在上部导入槽35的底部(未图示)的后方,上部导入线材31以沿着上部导入槽35的方式埋设在垫体10中。在该上部导入线材31上穿插有卡定环41。而且,卡定环41以一部分从上部导入槽35的底部露出的状态埋设在垫体10中。
[0057] 在垫体10上,在从前方观察时,左侧侧支撑部9a配置在靠背面8的下部区域8b的两侧部(左右)中的左侧,右侧侧支撑部9b配置在靠背面8的下部区域8b的两侧部(左右)中的右侧。这些侧支撑部9a、9b比靠背面8更向前方突出。另外,这些侧支撑部9a、9b以前方突出量随着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外侧而逐渐增加的方式设置。
[0058] 在靠背面8的下部区域8b与左右的侧支撑部9a、9b之间,各个侧部导入槽36(左侧部导入槽36a及右侧部导入槽36b)沿着上下方向以固定宽度及深度设置。在从前方观察时,侧部导入槽36a、36b从垫体10的侧部10a、10b向斜下方弯曲而形成弯曲部37(左侧弯曲部37a及右侧弯曲部37b)。而且,弯曲部37的更下方的侧部导入槽36a、36b向垫体10的下端10c延伸,并沿上下方向设置在下部区域8b的侧面。前部蒙皮12及侧部蒙皮13在被引入到这些侧部导入槽36a、36b的内侧的状态下卡定。
[0059] (狭缝)
[0060] 在垫体10上,侧部狭缝部(狭缝部)46沿左侧部导入槽36a及右侧部导入槽36b设置。这些侧部狭缝部46为具有一个以上狭缝46a的狭缝群。在侧部狭缝部46具有多个狭缝46a的情况下,这些狭缝46a沿上下方向彼此隔开间隔。
[0061] 此外,优选左右方向左侧的侧部狭缝部46所包含的狭缝46a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和右侧的侧部狭缝部46所包含的狭缝46a中的至少一个狭缝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
[006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左右的侧部狭缝部46各具有例如两个狭缝46a的情况。此外,狭缝46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能够适当设定。
[0063] 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此外,由于各侧部狭缝部46的基本结构相同,以下,仅说明设置在右侧部导入槽36b上的侧部狭缝部46,并省略设置在左侧部导入槽36a上的侧部狭缝部46的说明。
[0064] 如图5所示,侧部狭缝部46的狭缝46a从右侧部导入槽36b的底部38朝向垫体10的背面10d、并沿垫体10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贯穿而形成。
[0065] 狭缝46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固定地设置。另外,狭缝46a的左右方向中央与右侧部导入槽36b的左右方向中央大致一致。狭缝46a的宽度设置得比右侧部导入槽36b的宽度窄,例如,设定成右侧部导入槽36b的宽度的1/2左右。此外,在垫体10的背面10d设有后述的衬里材料50。而且,在衬里材料50的与侧部狭缝部46对应的位置设有贯穿孔51。
[0066] 另外,如图3所示,在侧部导入槽36的底部的后方,埋设有侧部导入线材32(32a、32b)。在侧部导入线材32上穿插有卡定环41。而且,侧部导入线材32以其一部分从侧部导入槽36的底部露出的状态埋设在垫体10中。
[0067] 在此,如上所述,侧部狭缝部46沿侧部导入槽36设置。因此,如图4所示,侧部导入线材32在与狭缝46a对应位置以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折曲的方式设置,以回避狭缝46a。因此,侧部导入线材32不会从狭缝46a的内侧露出。
[0068] 如图3所示,前部蒙皮12及侧部蒙皮13卡定在这样的上部导入槽35的内侧及侧部导入槽36的内侧。
[0069] 具体而言,在前部蒙皮12及侧部蒙皮13的、上部导入槽35侧及侧部导入槽36侧的前端侧缝合地设置有具有钩部43a的卡定金属件43。而且,通过使钩部43a卡定在上部导入线材31及侧部导入线材32所穿插的卡定环41上,能够将前部蒙皮12及侧部蒙皮13引入到上部导入槽35的内侧及侧部导入槽36的内侧。由此,前部蒙皮12及侧部蒙皮13卡定在垫体10的内侧。
[0070] 图6是沿图4的C-C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0071] 如图4及图6所示,在垫体10的靠背面8中的上部导入槽35与侧部导入槽36(36a、36b)之间,分别设有沿垫体10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贯穿的上部狭缝(靠背面狭缝)45。
[0072] 靠背面狭缝45设置在上述的侧部狭缝部46的上方。另外,靠背面狭缝45以沿着靠背面8的下部区域8b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设置成,在从前方正面观察座椅时,左侧的靠背面狭缝45将上部导入槽35的左侧弯曲部35a和左侧部导入槽36a的左侧弯曲部37a连接起来,右侧的靠背面狭缝45将上部导入槽
35的右侧弯曲部35b和右侧部导入槽36b的右侧弯曲部37b连接起来。
[0073] 而且,多个狭缝46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构成狭缝群(狭缝部)46。
[0074] 靠背面狭缝4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固定,设定成与上述的侧部狭缝部46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此外,在衬里材料50的与靠背面狭缝45对应的位置,与侧部狭缝部46的情况同样地,也设有贯穿孔51。
[0075] 图7是沿图4的D-D线的概略结构剖视图。
[0076] 如图7所示,在垫体10的背面10d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52。各凹部52的宽度以及深度、上下方向的长度、条数等能够适当设定。
[0077]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设有一条凹部52,而且,在其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条凹部52。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左右方向并排地排列设置有共计三条凹部52,但凹部52的条数不限于三条,可以适当设定。
[0078] 垫体10的后方侧的背面10d具有衬里材料50。衬里材料50将垫体10的背面10d侧覆盖,并且,以沿着垫体10的表面的方式设置。衬里材料50由例如粗毛布构成,并与垫体10一体成型。衬里材料50-用于防止因与支撑垫16(参照图2及图3)的摩擦而产生的杂音、以及垫体10的损伤而设置。
[0079] 另外,在衬里材料50的与凹部52的底部52a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50a。通过将与凹部52的底部52a对应的区域50b的衬里材料50切割等而去除,从而形成开口部50a。
[0080]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0081]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0082] 当车辆被追尾时,由于碰撞时的碰撞载荷而乘员的上半身向垫体10压靠。此时,垫体10通过靠背面狭缝45及具有一个以上狭缝46a的侧部狭缝部46而在靠背面8的上部区域8a与下部区域8b之间、以及靠背面8与侧支撑部9之间折曲,并且垫体10的背面10d伸长。
[0083] 然后,靠背面8的下部区域8b向后方移动从而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10中。而且,在乘员的头部与头枕4(参照图1)的距离接近后,乘员的头部被头枕4承托。
[0084] (效果)
[0085]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靠背面8的左右两侧与侧支撑部9之间分别设有侧部狭缝部46,垫体10在靠背面8与左右的侧支撑部9之间分割。因此,在追尾时,靠背面8向后方移动,能够使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10中。由此,在追尾时,在使乘员的头部与头枕4的距离接近后,能够通过头枕4来承托头部。因此,能够防止乘员的颈部突然伸展或弯曲,从而能够保护颈部。
[0086] 另外,由于各侧部狭缝部46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所以不会像专利文献1那样垫体10在上下方向上分割。由此,能够防止垫体10的靠背面8折曲并变形、垫体10局部沉陷等。因此,能够防止乘员的落座状态恶化。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
[008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靠背面狭缝45及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多个狭缝46a的侧部狭缝部46设置在垫体10上,所以通过适当设定靠背面狭缝45及狭缝46a的个数以及长度,能够调整垫体10的强度。因此,能够调整乘员向垫体10的沉陷程度。
由此,垫体10不会折曲并变形,乘员不会局部沉陷到垫体10中等。因此,能够在驾驶时防止乘员的落座状态恶化。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88] 然而,通常情况下,上部导入槽35及侧部导入槽36的位置是根据车辆用座椅1的设计决定的。在此,存在利用上部导入槽35及侧部导入槽36来设置狭缝46a的方法,在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上部导入槽35及侧部导入槽36的位置来限制狭缝46a的位置。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靠背面8上设有靠背面狭缝45,所以能够与座椅的设计无关地将靠背面狭缝45设置在任意位置。
[0089]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垫体10的背面10d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52,所以能够确保垫体10的背面10d的左右方向的表面长度较长。由此,能够使垫体10的背面10d沿左右方向伸长。由此,当在追尾时乘员的上半身沉陷到垫体10中时,能够确保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9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垫体10的背面10d中的凹邵52的底部52a,在衬里材料50上设有开口部50a,所以衬里材料50能够与垫体10的背面10d的左右方向的伸长对应地伸长。因此,能够在垫体10的背面设置衬里材料50来确保垫体的强度,并且能够在追尾时确保乘员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在追尾时保护乘员的颈部。
[009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凹部52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邵,所以垫体10的背面10d的中央部伸长。能够在追尾时确保乘员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9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多个凹部52沿左右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所以垫体10的背面10d在左右方向整体范围内伸长。因此,能够确保乘员的上半身向垫体10的足够的沉陷深度。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在追尾时有效保护乘员的颈部。
[009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左右方向左侧的侧部狭缝部46所包含的狭缝46a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和左右方向右侧的侧部狭缝部46所包含的狭缝46a中的至少一个狭缝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相同,所以靠背面8与各个左右的侧支撑部9a、9b之间在追尾时左右对称地变形。因此,靠背面8不会沿左右错位地向后方移动,从而能够通过头枕4可靠地承托乘员的头部。
[0094]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095] 本实施方式的上部导入槽35、侧部导入槽36、靠背面狭缝45、侧部狭缝部46的位置、形状、个数等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96]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配置在驾驶席侧或副驾驶席侧的车辆用座椅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驾驶席侧及副驾驶席侧的车辆用座椅1,能够适用于例如车辆的后座椅等所有车辆用座椅。
[0097] 在本实施方式中,衬里材料50由粗毛布构成,在粗毛布上设有开口部50a。但是,衬里材料50的材料不限定于粗毛布,也可以是例如聚丙烯织物或无纺布等。在对衬里材料50的材料进行各种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设置开口部50a。
[0098] 本实施方式的侧部导入线材32在与狭缝46a对应的位置以向左右方向的中央侧折曲的方式设置,从而回避狭缝46a。但是,侧部导入线材32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也可以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折曲以回避侧部狭缝部46。
[0099] 附图标记说明
[0100] 20 弹簧(线圈)
[0101] 1 车辆用座椅
[0102] 3 座椅靠背(车辆用座椅靠背构造)
[0103] 6 座椅靠背架
[0104] 8 靠背面
[0105] 9(9a、9b) 侧支撑部
[0106] 10 垫体
[0107] 10d 背面
[0108] 12、13 蒙皮
[0109] 45 靠背面狭缝(上部狭缝)
[0110] 46 侧部狭缝部(狭缝部)
[0111] 46a 狭缝
[0112] 50 衬里材料
[0113] 50a 开口部
[0114] 52 凹部
[0115] 52a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