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347433.5

文献号 : CN1033092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泽村淳

申请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包括加热部分,加热部件沿周向旋转;加压部件,其面向加热部件,当加热部件加热时,加压部件通过加压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第一收纳室,其收纳电线,第一收纳室是与加热部件及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第一开口被盖体部件覆盖,电线经由第一开口放置;以及第二收纳室,其收纳电线,第二收纳室是与加热部件及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第二收纳室相对于第一收纳室分开地形成且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且形成在与第一开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第二开口被盖体部件覆盖,电线经由第二开口放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部件,其包括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件沿周向旋转;

加压部件,其面向所述加热部件,当所述加热部件加热时,所述加压部件通过加压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片材上;

第一收纳室,其收纳电线,所述第一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一收纳室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一开口被第一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第一收纳室收纳的电线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放置;以及第二收纳室,其收纳另一根电线,所述第二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二收纳室与所述第一收纳室分开地形成,所述第二收纳室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被第二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第二收纳室收纳的电线经由所述第二开口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和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是不同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框架,其支撑所述加热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收纳室和所述第二收纳室形成在所述框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和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中的至少一者是剥离部件,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片材从所述加热部件上剥离。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

加热部件,其包括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件沿周向旋转,

加压部件,其面向所述加热部件,当所述加热部件加热时,所述加压部件通过加压将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第一收纳室,其收纳电线,所述第一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一收纳室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一开口被第一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第一收纳室收纳的电线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放置,以及第二收纳室,其收纳另一根电线,所述第二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二收纳室与所述第一收纳室分开地形成,所述第二收纳室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被第二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第二收纳室收纳的电线经由所述第二开口放置。

说明书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4-161976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其可旋转地被框架支撑;温度熔断器,其设置在定影辊附近并具有主体部分和连接至主体部分两侧的一对引线;绝缘部件,其覆盖温度熔断器的主体部分和一对引线,并使该主体部分和一对引线绝缘;以及固定部件,其夹紧被绝缘部件覆盖的温度熔断器的主体部分,由此将主体部分固定在框架上。
[0003] 当将设置在定影装置中的各种电线组装起来时,希望将电线设置在预定位置;然而,可能出现未将电线设置在预定位置的组装故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如下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限制由电线的组装故障导致的损坏发生。
[000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其包括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件沿周向旋转;加压部件,其面向所述加热部件,当所述加热部件加热时,所述加压部件通过加压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片材上;第一收纳室,其收纳电线,所述第一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一收纳室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一开口被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电线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放置;以及第二收纳室,其收纳电线,所述第二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二收纳室与所述第一收纳室分开地形成,所述第二收纳室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被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电线经由所述第二开口放置。
[0006]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和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可以是不同的部件。
[0007]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定影装置还可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支撑所述加热部件。所述第一收纳室和所述第二收纳室可以形成在所述框架中。
[0008]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和覆盖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盖体部件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剥离部件,所述剥离部件将所述片材从所述加热部件上剥离。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以及定影单元,其将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加热部件,其包括加热部分,所述加热部件沿周向旋转;加压部件,其面向所述加热部件,当所述加热部件加热时,所述加压部件通过加压将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第一收纳室,其收纳电线,所述第一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一收纳室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一开口被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电线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放置;以及第二收纳室,其收纳电线,所述第二收纳室是与所述加热部件及所述加压部件隔离的空间,所述第二收纳室与所述第一收纳室分开地形成,所述第二收纳室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周向向外侧敞开,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被盖体部件覆盖,所述电线经由所述第二开口放置。
[0010] 根据第一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限制由组装故障导致的损坏发生。
[0011] 根据第二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在视觉上识别在开口处各根电线被盖体部件夹持的状态。
[0012] 根据第三方面,可以限制来自加热部件的热辐射。
[0013] 根据第四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形成部件的数目。
[0014] 根据第五方面,可以限制由组装故障导致的损坏发生。

附图说明

[0015]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16] 图1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所应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简要构造的示意图;
[0017] 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构造的纵向视图;
[0018] 图3是说明定影装置的构造的示意性透视图;
[0019] 图4是说明定影装置的构造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0] 图5是示出当将定影装置的一部分切除并以截面图示出定影装置时的定影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1] 图6是示出定影装置的整体外观的透视图;
[0022] 图7是说明定影装置的构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纵向视图;以及
[0023] 图8是说明从定影装置的连接器开始的配线系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0025] 图1是示出示例性实施例所应用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简要构造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0,图像形成单元10在作为记录材料的实例的片材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还包括:定影装置20,其对由图像形成单元10在片材P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和加压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以及片材馈送部30,其将片材P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10。
[0026]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处理盒100。当将处理盒100拉出至图像形成设备1的前侧(图中左侧)时,可以将处理盒100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部分(设备主体)移除。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移除处理盒100之后,可以安装其它的处理盒100。
[0027] 处理盒100包括感光鼓11、充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以及清洁装置16。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曝光装置13和转印装置15。
[0028] 图像形成单元10是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转印装置15是转印单元的实例,定影装置20是定影单元的实例。
[0029] 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色调剂盒60,色调剂盒60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主体上并容纳要供应至处理盒100的色调剂。
[0030] 色调剂盒60具有由例如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形成的存储介质61。存储介质61存储与色调剂盒60的使用状态相关的信息,例如表示色调剂盒60类型的信息、以及表示设置在色调剂盒60中的旋转部件(用于传送色调剂的旋转部件)的旋转数的信息。
[0031] 感光鼓11具有位于其外周面上的感光层,并且沿图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充电装置12具有与感光鼓11接触的充电辊,并且将感光鼓11充电至具有预定电位。
[0032] 曝光装置13通过向感光鼓11发射激光并选择性地对感光鼓11曝光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其中,感光鼓11已经被充电装置12充电。显影装置14具有显影辊,并且在感光鼓1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0033] 更具体地说,显影装置14容纳例如含有两种成分的显影剂,这两种成分包括:色调剂,其被充电为具有负极性;以及载体,其被充电为具有正极性。然后,显影装置14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装置15具有辊状部件,并且通过在转印装置15与感光鼓11之间的区域(转印部分Tp)中形成电场,而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另外,清洁装置16具有与感光鼓11接触的清洁刮板,并且利用该清洁刮板将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色调剂和其它物质移除。
[0034] 参考图1,片材馈送部30包括片材馈送单元31,从而片材馈送单元可以将片材P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10。片材馈送单元31包括:收纳片材P的片材收纳部41、拉引辊43以及分离机构45。片材收纳部41具有位于上侧的开口,具有长方体形状,并且将多张片材P收纳在片材收纳部41中。拉引辊43与位于收纳在片材收纳部41中的片材堆的顶部的片材P接触,并且将顶部片材P传送至分离机构45。分离机构45包括例如可旋转的馈送辊和不可旋转的阻滞辊,并且逐张地分离由拉引辊43传送来的片材P。
[0035] 另外,在片材馈送单元31的下部可以设置有附加的片材馈送单元,从而可以将其它尺寸或其它类型的片材P馈送至图像形成单元10。
[0036] 另外,片材馈送部30具有定位辊47。在定位辊47不旋转的状态下,定位辊47暂时阻止片材P的传送。然后,定位辊47在预定定时旋转,从而定位辊47在为转印部分Tp提供定位调节的同时馈送片材P。
[0037] 如果设置附加片材馈送单元(未示出),则设置如下传送辊(未示出):该传送辊将从附加片材馈送单元(未示出)传送来的片材P传送至定位辊47。
[0038]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片材传送路径YR,经由片材传送路径YR传送片材P。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片材叠置部YS,通过定影装置20的片材P叠置在片材叠置部YS上。
[0039]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片材反转机构50,片材反转机构50将通过定影装置20的片材P的正反面反转,并且将片材P再次馈送至转印部分Tp。片材反转机构50具有反转传送路径SR,反转传送路径SR在位于定影装置20的下游的位置与片材传送路径YR相连并且在位于定位辊47的上游的位置与片材传送路径YR相连。另外,片材反转机构50具有传送辊51,传送辊51沿反转传送路径SR传送片材P。
[0040]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接收器200,接收器200从个人计算机(PC,未示出)等接收图像数据。图像形成设备1还包括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0、定影装置20和片材馈送部30的全部操作。
[0041]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处理器400,图像处理器400对由接收器200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然后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曝光装置13。另外,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用户界面(UI)500,UI500具有显示面板,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并且为用户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消息等。
[0042] 控制器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硬盘驱动器(HDD),但这些部件均未示出。CPU执行处理程序。ROM存储各种程序、各种表格、参数等。当CPU执行各种程序时,RAM用作工作区等。
[0043] 当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时,接收器200接收由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形成的图像数据,并且接收器200将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处理器400。然后,图像处理器400对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被输出至曝光装置13。获得图像数据的曝光装置13通过将感光鼓11选择性地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其中,感光鼓11已被充电装置12充电。显影装置14将已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颜色为例如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0044] 在片材馈送部30中,拉引辊43与图像形成的定时同步地旋转,并且将片材P从片材收纳部41馈送出来。片材P经由分离机构45逐张地分开,被传送至定位辊47,并且被暂时地阻止。然后,定位辊47与感光鼓11的旋转定时同步地旋转,并且将片材P馈送至转印部分Tp。在转印部分Tp处,由感光鼓11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
[0045] 然后,定影装置20对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执行定影处理。输出辊49将片材P输出到片材叠置部YS上。如果在片材P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形成图像(在片材P的两面形成图像),则片材反转机构50将通过定影装置20的片材P的正反面反转,并且将片材P再次馈送至转印部分Tp。在转印部分Tp处,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的第二面上。定影装置20对第二面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执行定影处理。片材P输出至片材叠置部YS。
[0046] 下面描述定影装置20。
[0047] 图2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20的构造的纵向视图。
[0048]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框架20a;加热辊21,其由框架20a支撑并设置成可以沿周向旋转;以及环形加压带22,其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20a上并与加热辊21的外周面接触。
[0049] 另外,定影装置20包括:推压垫23,其设置在加压带22内侧并借助加压带22推压加热辊21;以及垫支撑部件24,其支撑推压垫23和其它部件。简单地说,定影装置20包括:加热辊21、加压带22、推压垫23、以及垫支撑部件24。
[0050] 在定影装置20中,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使加热辊21朝一个方向(相同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以预定速度旋转,加压带22跟随加热辊21的旋转并受驱动朝一个方向(相同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具体地说,当加压带22从加热辊21接受到旋转驱动力时,加压带22与加热辊21相关联地旋转。
[0051] 在定影装置20中,加热辊21可以与加压带22接触和分离,以解决卡纸或其它问题。
[0052] 加热辊21包括:圆筒形部件21a,其由金属制成并作为芯部件(芯体);以及加热器(热源)21b,其设置在圆筒形部件的中心部分。加热器21b可以采用例如570W的卤素灯。
[0053] 更具体地说,圆筒形部件21a的表面上设置有由例如硅橡胶、发泡硅橡胶、氟橡胶或氟树脂制成的耐热弹性层。此外,圆筒形部件21a的最外表面上设置有表面防粘层。
[0054] 加压带22具有叠层,该叠层从内周面侧开始依次包括:基层,其由耐热的片状部件制成;弹性层;以及表面防粘层,其作为外周面。基层采用柔性的、具有高机械强度并且耐热的材料,例如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EEK树脂、PES树脂、PPS树脂、PFA树脂、PTFE树脂或FEP树脂。适当厚度在10μm至15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0055] 另外,弹性层采用例如耐热且导热的硅橡胶、氟橡胶或氟硅橡胶。厚度在10μm至5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50μm至300μm的范围内。
[0056] 表面防粘层由例如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氟树脂、硅树脂、氟硅橡胶、氟橡胶或硅橡胶制成。
[0057] 推压垫23设置于在加压带22的宽度方向上比片材P通过的区域(片材通过区域)稍大的范围内。推压垫23在推压垫23纵向上(在与相同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大致整个长度上推压加热辊21。另外,推压垫23的与加压带22接触的接触面是沿着加热辊21的外表面的形状延伸的凹面。因此,可以相对于加热辊21形成足够宽的咬合宽度。
[0058] 另外,由浸有氟树脂的聚酰亚胺膜或玻璃纤维片等形成滑动片材,该滑动片材具有良好的可滑动性和高耐磨性能以增加在定影咬合部分N处推压垫23与加压带22之间的可滑动性。此外,向加压带22的内周面施加例如氨基改性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等润滑剂。因此,降低了加压带22与推压垫23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加压带22平滑地旋转。
[0059] 垫支撑部件24是轴线沿加压带2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杆状部件。推压垫23安装在垫支撑部件24的面向加热辊21的部分处。垫支撑部件24接受从加热辊21作用到推压垫23上的推力。因此,垫支撑部件24采用具有预定刚度的材料,使得当垫支撑部件24接受来自加热辊21的推力时,弯曲量为预定水平或更小,更优选的是1mm或更小。
[0060] 这里,定影装置20包括设置在定影咬合部分N下游的剥离部件25。剥离部件25沿剥离部件25的末端面向加热辊21的方向靠近加热辊21。因此,剥离部件25将传送至定影咬合部分N的片材P从加热辊21上可靠地剥离。
[0061]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当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操作开始时,向对定影装置20的加热辊21进行驱动的驱动电动机(未示出)及加热器21b施加电能,从而使定影装置20启动。然后,加热辊21产生热量并旋转,加热辊21的旋转使加压带22旋转。
[0062] 在加热辊21被加热至预定温度的状态下,具有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传送至(进入)定影咬合部分N,在该定影咬合部分N处加热辊21与加压带22接触。在定影咬合部分N处,片材P和形成在片材P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加热辊21加热并被加压带22加压。由此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然后,通过剥离部件25的作用将片材P从加热辊21上可靠地剥离,并将片材P传送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输出部处的片材叠置部YS(参见图1)。
[0063] 加热辊21是加热部件的实例,加热器21b是加热部分的实例。加压带22是加压部件的实例。
[0064] 图3和图4是说明定影装置20的构造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当加热辊21、加压带22和其它部件从定影装置20的框架20a移除时从加压带22侧看去时的示意图。图4是从图3中的一侧的相反侧看去时的示意图。
[0065] 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恒温器26,恒温器26检测加热辊21的异常过热并中断电能。具体地说,恒温器26设置在AC电线28的中间位置,AC电线28向加热辊21的加热器21b(参见图2)供应电能。如果发生异常过热,则恒温器26中断向加热器21供应的电能。
[0066] 另外,如图4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温度传感器27a和27b,温度传感器27a和27b检测受加热器21b加热的加热辊21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7a安装在片材P通过的位置。温度传感器27b安装在片材P不通过的位置。温度传感器27a和27b的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器300并用于各种控制。
[0067] 恒温器26设置在如下位置:在加热辊21的轴向上位于温度传感器27a与温度传感器27b之间并靠近温度传感器27a的位置。
[0068] 更具体地说,交流(AC)电能经由恒温器26供应至加压辊21的加热器21b。另外,直流(DC)电能供应至各温度传感器27a和27b。也就是说,定影装置20中安装有例如加热器21b和恒温器26等AC系统部分以及例如温度传感器27a和27b等DC系统部分。因此,在定影装置20的框架20a中设置有用于供应AC电能的AC电线28以及用于供应DC电能的DC电线29。
[0069] 在图像形成设备1和定影装置20的制造过程中,当将AC电线28和DC电线29固定在预定位置时,可能出现组装故障等。更具体地说,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在以壁部隔开AC电线28和DC电线29的状态下将AC电线28和DC电线29收纳在一起,并且在以共同的单个覆盖物覆盖AC电线28和DC电线29的状态下将AC电部分和DC电部分组装在一起。在组装期间,如果将AC电线28或DC电线29夹持在将收纳AC电线28和DC电线29的区域覆盖的覆盖物与该覆盖物安装在其上的框架20a之间,并且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使用该产品,则AC电线28的涂层和DC电线29的涂层可能被损毁。然后,如果具有损毁涂层的部分彼此接触,则可能出现短路(短接),而短路可能导致损坏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现有技术中,例如设置接地错误断路器。
[0070] 另外,如果用共同的单个覆盖物覆盖AC电部分和DC电部分,并且如果AC电线28或DC电线29被夹持在将覆盖物的内部隔开的壁部与覆盖物之间,则不能在视觉上从覆盖物外部识别夹持状态。
[0071] 然而,如果利用与接地错误断路器的设置不同的构造来防止短路,则可以改善安全性,此外,降低了成本并减小了设备的尺寸。例如,可以施加套管来防止AC电线28和DC电线29的涂层遭到破坏。然而,难以确保防止短路。
[0072]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装置20的框架20a形成为提供隔开的空间,隔开的空间包括收纳AC电线28的空间(AC专用室71,稍后描述)和收纳DC电线29的空间(DC专用室72,稍后描述),由此确保防止短路。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0073] 图5是示出当将定影装置20的一部分切除并在截面图中示出定影装置时的定影装置2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是示出定影装置20的整体外观的透视图。
[0074] 如图5所示,定影装置20具有:AC专用室71,其中设置有AC电线28;以及DC专用室72,其中设置有DC电线29。更具体地说,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与空间20e(参见图7)隔开地形成在框架20a中,空间20e收纳加热辊21和加压带22。也就是说,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
72形成在框架20a上使得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彼此被空间20e和壁部隔开。换句话说,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与空间20e是隔离的(参见图7)。
[0075] 恒温器26(参见图4)安装在形成AC专用室71的壁部上。温度传感器27a和27b(参见图4)安装在形成DC专用室72的壁部上。
[0076] 更具体地说,在框架20a中,设置有AC电线28的区域和设置有DC电线29的区域彼此隔开。也就是说,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彼此被框架20a的壁部隔开。这样,在框架20a中形成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设置成彼此相邻。
[0077] AC电线28固定在AC专用室71中,DC电线29固定在DC专用室72中(参见图3)。
[0078] 定影装置20包括围绕加压带22的外部覆盖部件20b。外部覆盖部件20b是与框架20a不同的部件。
[0079] 再参考图3,继续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向外部敞开。当组装定影装置20时,经由向外部敞开的开口71a和72a收纳电线。具体地说,从AC专用室71的开口71a放置AC电线28,从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放置DC电线29。
[0080] 参考图5来更详细地描述框架20a的构造。
[0081] 如图5所示,AC专用室71向定影装置20的横向侧敞开,DC专用室72向定影装置20的上侧敞开。也就是说,AC专用室71的开口方向与DC专用室72的开口方向不同。换句话说,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形成在彼此不同的表面上。
[0082] 如上所述,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的开口方向彼此不同。换句话说,AC专用室71的开口位置与DC专用室72的开口位置彼此分离。因此,即使出现组装故障,AC电线28也不与DC电线29接触。由此可以防止短路。
[0083] 如图6所示,AC专用室71的开口71a(参见图3)被盖部件73覆盖,盖部件73是板状部件。另外,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参见图3)被剥离部件25覆盖,剥离部件25是与盖部件73不同的部件。剥离部件25是板状部件。
[0084] 这样,AC电线28被盖部件73封闭在AC专用室71中,DC电线29被剥离部件25封闭在DC专用室72中。
[0085] 与剥离部件25类似,除覆盖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参见图3)的功能以外,盖部件73还可以具有其它功能。
[0086] AC专用室71的盖部件73和DC专用室72的剥离部件25形成定影装置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0087] 定影装置20形成反转传送路径SR(参见图1)的一部分并且包括引导部件20c,引导部件20c对经由反转传送路径SR传送的片材P的下侧进行引导。
[0088] 如上所述,AC专用室71的开口71a和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不被相同的部件覆盖。换句话说,将AC专用室71的开口71a覆盖的部件和将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覆盖的部件彼此不同。两个部件可以形成为一体。然而,如果两个部件是不同的部件,则即使AC电线28或DC电线28被夹持,仍然可以容易地从外部看到夹持状态。
[0089] 因此,当用盖部件73覆盖AC专用室71的开口71a时,可以在视觉上检查AC电线28:AC电线28是否被盖部件73夹持。另外,当用剥离部件25覆盖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时,可以在视觉上检查DC电线29:DC电线29是否被剥离部件25夹持。
[0090] 更具体地说,剥离部件25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部件,同时起到将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覆盖的部件的作用。因此,形成定影装置20的部件的数目减少。
[0091] 换句话说,与将AC电线28和DC电线29收纳在单个收纳空间中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必增加新部件。
[0092] AC专用室71是第一收纳室的实例,盖部件73是盖体部件的实例,开口71a是第一开口的实例,AC电线28是电线的实例。另外,DC专用室72是第二收纳室的实例,剥离部件25是盖体部件的实例,开口72a是第二开口的实例,DC电线29是电线的实例。
[0093] 图7是说明定影装置20的构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纵向视图。
[0094] 在图7所示的定影装置20中,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形成在框架20a中,并且相对于加热辊21位于与加压带22相反的位置。如上所述,AC专用室71的盖部件73和DC专用室72的剥离部件25限定定影装置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因此,由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形成的空气层形成在定影装置20的外表面与加热辊21之间。加热辊21辐射到定影装置20外部的热量减少。
[0095] 更具体地说,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设置成彼此相邻,并且形成在定影装置20的不同外表面上。因此,进一步增大了设置在加热辊21周围的空气层的面积。
[0096] 如上所述,由于空气层设置在受加热器21b(参见图2)加热的位置(加热器21b周围的区域),所以热量不会辐射到定影装置20外部,从而限制了加热器21b的能耗。另外,AC专用室71的盖部件73不必具有高耐热性,从而可以由具有低耐热性的廉价材料形成。
[0097]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装置20中的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AC专用室71的开口71a和DC专用室72的开口72a之间的位置关系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想到其它构造实例。
[0098] 例如,对于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言,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可以相对于加热辊21设置在相反的位置,加热辊21设置在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之间。如果如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似地将专用室设置成彼此相邻,则可以容易地设置AC电线28和DC电线29。然而,如果AC专用室71和DC专用室72设置在相反的位置,则尽管可能会降低上述空气层的效果,但AC专用室71与DC专用室72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可以防止短路。
[0099] 另外,对于开口71a与开口72a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言,可以使开口位于彼此不同的方向上,或者可以使开口位于相同的方向上。如果使开口位于彼此不同的方向上,则牺牲了组件的可加工性,但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了短路。相反地,如果使开口位于相同的方向上,则组件的可加工性提高,并且进一步可靠地防止了短路。
[0100] 图8是说明从定影装置20的连接器(未示出)引出的配线系统的透视图。
[0101] 如图8所示,定影装置20的沿加热辊21的轴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抽取式连接器20d。当将定影装置20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上时,抽取式连接器20d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
1中的连接器(未示出)相连,并且抽取式连接器20d向定影装置20供应AC电能和DC电能。
[0102] 更具体地说,收纳在AC专用室71中的AC电线28和收纳在DC专用室72中的DC电线29与抽取式连接器20d相连。
[0103] 更具体地说,在靠近AC专用室71的位置,即,在相同图中的下侧,AC电线28与抽取式连接器20d相连。另外,在靠近DC专用室72的位置,即,在相同图中的上侧,DC电线29与抽取式连接器20d相连。
[0104] 因此,从抽取式连接器20d延伸至AC专用室71的AC电线28与从抽取式连接器20d延伸至DC专用室72的DC电线29不交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配线(电线的布线)。
[0105]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DC专用室72相对于AC专用室71形成在框架20a的上部。然而,可以想到相反的设置。具体地说,AC专用室71可以相对于DC专用室72形成在框架20a的上部。在这种情况下,AC专用室71可以由剥离部件25覆盖。
[0106]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AC系统和DC系统被收纳在定影装置20中的不同的室中。因此,即使AC电线28或DC电线29出现组装故障,仍然能防止由短路等引起的损坏。
[0107]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将AC系统和DC系统收纳在不同的室中的实例情况。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到例如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多种电线和电路中。
[0108]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