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80063126.8

文献号 : CN1033136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恩田蓝子佐佐木纯

申请人 : 花王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1)具备:腹侧片材部件(2A)、背侧片材部件(2B)和架设固定于两者的吸收性主体(3),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分别具有沿尿布宽度方向伸缩的主体部(20a、20b)和延伸部(21a、21b),在将背侧片材部件(2B)的延伸部(21b)划分为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时,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该收缩应力大。

权利要求 :

1.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矩形状的腹侧片材部件;

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矩形状的背侧片材部件;架设固定于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吸收性主体,所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分别具有: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闭部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向裆下部侧延伸并且在左右两侧不具有侧封闭部的延伸部,在将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延伸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二等分而划分为背侧延伸部上部和背侧延伸部下部时,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以及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主体部、所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所述背侧延伸部下部均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所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各自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所述背侧延伸部下部的该收缩应力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所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所述第一区域的收缩应力大,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所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或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所述背侧片材部件和/或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所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或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与所述背侧片材部件和/或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同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是所述背侧延伸部上部的收缩应力的0.8~1.2倍。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是腹侧延伸部上部的收缩应力的0.8~1.2倍。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延伸部的长度比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延伸部的长度长。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具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以两个片材之间在散点状地形成的多个接合部相互接合,并且弹性部件分别穿过在物品长边方向上相邻的接合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9.如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所述两个片材之间通过粘接剂接合的粘接区域,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的边界区域,具有所述粘接区域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各自中,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吸收性主体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外方,形成有腰部伸缩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各自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所述腰部伸缩部与腹侧延伸部或背侧延伸部之间,形成有臀围伸缩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臀围伸缩部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至少位于吸收性主体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各自的外方的部分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片材部件和/或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延伸部,形成有延伸部伸缩部,该延伸部伸缩部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至少位于吸收性主体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各自的外方的部分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腰部伸缩部以遍及腹侧片材部件或背侧片材部件的侧部粘接区域间的整个区域而显示伸缩性的方式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臀围伸缩部和延伸部伸缩部以被分割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左右的状态形成,使得在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缘的外方显示伸缩性,在与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不显示伸缩性。

1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主体部、背侧主体部、腹侧延伸部和背侧延伸部的各自中,以分别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并且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延伸部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L5与背侧延伸部上部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L61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延伸部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L5比背侧延伸部上部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L61长。

1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延伸部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L5比背侧延伸部上部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L61短。

2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背侧延伸部上部的收缩应力为背侧延伸部下部的收缩应力的1.3~3.5倍。

21.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背侧延伸部上部的收缩应力为14~35cN。

22.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背侧延伸部下部的收缩应力为1~30cN。

23.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延伸部上部的收缩应力为背侧延伸部下部的收缩应力的1.3~3.5倍。

24.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延伸部上部的收缩应力为14~35cN。

25.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最大。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穿着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区域与穿着者的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抵接。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背侧片材部件和腹侧片材部件的各自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为所述第三区域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背侧片材部件和腹侧片材部件的各自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为所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的

1.3~2.5倍。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所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背侧片材部件和腹侧片材部件的各自中,所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收缩应力的1.2倍~3.5倍。

3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侧片材部件和所述背侧片材部件在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弹性部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片材之间的侧部粘接区域,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主体部与延伸部的边界区域,具有侧部粘接区域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的部分。

31.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片材部件在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弹性部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片材之间的侧部粘接区域,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三区域和背侧延伸部上部的侧部粘接区域的宽度W1比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背侧延伸部下部的侧部粘接区域的宽度W2宽。

32.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侧片材部件在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弹性部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片材之间的侧部粘接区域,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三区域和腹侧延伸部上部的侧部粘接区域的宽度W1比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侧部粘接区域的宽度W2宽。

33.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具有: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闭部的腹侧和背侧主体部;

和从该腹侧和背侧主体部向裆下部侧延伸,并且在左右两侧不具有侧封闭部的腹侧和背侧延伸部,背侧延伸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长度与腹侧延伸部相同或比该腹侧延伸部长,腹侧主体部和腹侧延伸部以及背侧主体部和背侧延伸部的与腹侧延伸部对应的背侧对应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腹侧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设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腹侧延伸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A1’~PA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A1’~QA4’,并且,将所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背侧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设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和背侧对应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1’~PB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1’~QB4’时,满足下述关系式(11)~(14):比(PA3’/PA1’)>比(QA3’/QA1’),比(PA3’/PA1’)>1···(11)比(PB3’/PB1’)>比(QB3’/QB1’),比(PB3’/PB1’)>1···(12)比(PA4’/PA1’)>比(QA4’/QA1’),比(PA4’/PA1’)>1···(13)比(PB4’/PB1’)>比(QB4’/QB1’),比(PB4’/PB1’)>1···(14)。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比(PA3’/PA1’)、所述比(PB3’/PB1’)、所述比(PA4’/PA1’)和所述比(PB4’/PB1’)分别为

1.5~7.0。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比(QA3’/QA1’)、所述比(QB3’/QB1’)、所述比(QA4’/QA1’)和所述比(QB4’/QB1’)分别为

0.3~2.2。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关系式(15)和(16):

PA3’=PA4’、QA3’=QA4’···(15)PB3’=PB4’、QB3’=QB4’···(16)。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关系式(17)和(18):

4cN<QA3’<23cN···(17)

4cN<QB3’<23cN···(18)。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满足下述关系式(19)和(20):

PA2’>PA3’,PB2’>PB3’···(19)PA2’>PA4’,PB2’>PB4’···(20)。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延伸部具有比所述背侧对应部更向裆下部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该延伸部下部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设该延伸部下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5’、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5’时,满足下述关系式(21):比(PB4’/PB5’)>比(QB4’/QB5’),比(PB4’/PB5’)>1···(21)。

4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A2’~A3’和腹侧延伸部A4’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所述腹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A1’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小。

41.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B2’~B3’和背侧对应部B4’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所述背侧片材部件的所述第一区域B1’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小。

42.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延伸部具有比所述背侧对应部更向裆下部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该背侧对应部和该延伸部下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多个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所述背侧对应部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所述延伸部下部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大。

43.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侧延伸部具有比所述背侧对应部更向裆下部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所述背侧主体部的所述第一区域和该延伸部下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多个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所述延伸部下部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与所述背侧主体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相等。

4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延伸部具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以两个片材之间在散点状地形成的多个接合部相互接合,并且弹性部件分别穿过沿物品长边方向相邻的接合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4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为幼儿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

说明书 :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已知有如下所述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即,具备砂漏状的外包装件和固定于该外包装件的内面侧的吸收性主体,所述砂漏状的外包装件遍及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配置于穿着者的胯当部的裆下部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部,腹侧部的外包装件的两侧缘部和背侧部的外包装件的两侧缘部接合,形成腰部开口部及一对腿部开口部。
[0003] 在连续生产这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时,通常在外包装件的带状原始片材(原反)形成腿部开口部形成用的贯通孔或缺口,然后将不需要的部分作为边料来去除。
[0004] 另外,作为现有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公知的是如下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即,外包装件分割为: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片材部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片材部件,吸收性主体以架设于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方式固定,并且腹侧片材部件的左右两侧缘部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左右两侧缘部被接合。
[0005]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是如下的套穿式服装,即,作为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备由前带部分和后带部分构成的环状弹性带以及吸收性主体,并且使后带部分(背侧片材部件)的纵方向的长度比前带部分(腹侧片材部件)的纵方向的长度长。
[0006]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是如下的内裤型纸尿布,即,具备由腹侧外包装片材和背侧外包装片材形成的筒状的臀围部,以及吸收性主体,背侧外包装片材具有背侧主体部和向其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使设置于臀部覆盖部的第二弹性伸缩部件的伸长率比设置于背侧主体部的中间部和下端部的第一弹性伸缩部件的伸长率高,所述臀部覆盖部延伸到该背侧延伸部的与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部分的两侧。
[0007]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是如下的内裤型纸尿布,即,具备由腹侧外包装片材和背侧外包装片材形成的筒状的臀围部以及吸收性主体,背侧外包装片材具有背侧主体部和向其下侧延伸的背侧延伸部,该公报还记载有腹侧外包装片材也可以具有腹侧主体部和腹侧延伸部的技术。
[0008] 专利文献1:特表2008-508082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特开2008-178682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特开2008-2122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外包装件分割为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片材部件和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片材部件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可通过如下方法高效地制造:例如,在将腹侧片材部件的带状原始片材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带状原始片材分开输送的同时,将吸收性主体以架设于两者间的方式间断地固定,接下来,以腹侧片材部件的带状原始片材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带状原始片材重叠的方式对折,然后进行侧封闭部形成用的接合,在该接合的同时或在该接合后进行切断,分割成各个一次性尿布,与配置于腹侧的部分和配置于背侧的部分在连续的宽的外包装件上形成腿部开口部形成用的贯通孔或缺口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不需要从外包装件原始片材去除边料,或者要去除的边料的小型化等。
[0012]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套穿式服装通过后带部分(背侧片材部件)比前带部分(腹侧片材部件)长,臀部的包覆性优异,但包覆臀部的延伸部分(背侧延伸部)相对于皮肤的合身性较差,易在该部分产生翻卷等不良情况。另外,由于不存在前侧的延伸部分,因此在穿着时,作为衣服来看不能完全覆盖皮肤,会产生外观性的问题。
[0013] 专利文献2、3的内裤型纸尿布,由于背侧片材部件的下端加工成曲线状,因此在制造时,需要去除边料,另外,臀部的包覆性也差。
[0014] 另外,现有的状况是,没有对外包装件被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现有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在穿用中易产生滑落之类的问题给出任何启示。
[0015] 因此,本发明涉及外包装件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且可高效地制造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臀部的包覆性优异,在穿用中,不易产生滑落及外观性差的问题。
[0016] 另外,如上所述,外包装件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现有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存在在穿用中易产生滑落之类的问题。另外,由于不存在前侧的延伸部分,因此在穿着时,作为衣服来看不能完全覆盖皮肤,产生外观性的问题。
[0017]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者们进行了研究,判明当使背侧片材部件和腹侧片材部件各自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在侧封闭部的下端部(裆下部侧的端部)附近的区域特别高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尿布的滑落,但仅在该区域具有只能防止滑落的较强的收缩应力的情况下,该区域强烈地与皮肤接触,具有留下橡胶痕迹,对皮肤造成负担的问题。
[0018] 因此,本发明涉及外包装件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防滑落性优异,不易在皮肤上留下弹性部件的勒痕,对皮肤的负担小。
[0019] 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矩形的腹侧片材部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矩形的背侧片材部件、架设固定于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吸收性主体,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上述腹侧片材部件和上述背侧片材部件分别具有: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闭部的主体部(腹侧主体部、背侧主体部)、从该主体部向裆下部侧延伸在左右两侧不具有侧封闭部的延伸部(腹侧延伸部、背侧延伸部)(以下,将该结构也称为基本结构)。
[0020] 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除具有上述基本基本以外,还具备下述结构(A)及/或(B)。
[0021] (A)将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背侧延伸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二等分而划分为背侧延伸部上部和背侧延伸部下部时,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主体部(腹侧主体部)和上述延伸部(腹侧延伸部)以及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主体部(背侧主体部)、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上述背侧延伸部下部均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分别是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上述背侧延伸部下部的该收缩应力大。
[0022] (B)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背侧延伸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长度与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腹侧延伸部)相同或比其长,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主体部(腹侧主体部)和腹侧延伸部、以及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主体部(背侧主体部)和背侧延伸部的与腹侧延伸部对应的背侧对应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0023] 将上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腹侧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设腹侧片材部件的第一~第三区域A1’~A3’和腹侧延伸部21a(A4’)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A1'~PA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A1'~QA4',并且将上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背侧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第三区域B3’,设背侧片材部件的第一~第三区域B1’~B3’和背侧对应部B4’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1'~PB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1'~QB4',此时,满足下述关系式(11)~(14)。
[0024] 比(PA3'/PA1')>比(QA3'/QA1'),比(PA3'/PA1')>1···(11)
[0025] 比(PB3'/PB1')>比(QB3'/QB1'),比(PB3'/PB1')>1···(12)
[0026] 比(PA4'/PA1')>比(QA4'/QA1'),比(PA4'/PA1')>1···(13)
[0027] 比(PB4'/PB1')>比(QB4'/QB1'),比(PB4'/PB1')>1···(14)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9]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局部剖面图。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将存在于尿布的两侧部的接合部(侧封闭部)剥离,将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制成展开状态,将该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扩展到使各部的弹性部件伸长而成为设计尺寸(在排除了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与平面状地展开时的尺寸相同)。
[0030] 图3是从尿布外面侧看图1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腹侧部侧的伸长状态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0031] 图4是从尿布外面侧看图1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背侧部侧的伸长状态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0032] 图5是表示图1和图6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各伸缩部的沿着尿布宽度方向的剖面图;(a)是表示使弹性部件伸长而消除了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弹性部件收缩而形成有褶的状态的图。
[0033]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使用状态(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0035] 图8是从尿布外面侧看图6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腹侧部侧的伸长状态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0036] 图9是从尿布外面侧看图6所示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的背侧部侧的伸长状态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参照附图并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简称为尿布1)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矩形状的腹侧片材部件2A、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矩形状的背侧片材部件2B、架设固定于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吸收性主体3,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两侧缘部2a、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两侧缘部2b、2b接合,形成一对侧封闭部4、4。
[0039]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01(以下,简称为尿布101)也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矩形状的腹侧片材部件2A、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矩形状的背侧片材部件2B、架设固定于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吸收性主体3,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两侧缘部2a、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两侧缘部2b、2b接合,形成一对侧封闭部4、4。
[0040] 对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共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1] 如图1和图2或图6和图7所示,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具有在穿用时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部B、位于腹侧部A和背侧部B之间并且配置于穿着者的胯当部的裆下部C。尿布长边方向(物品长边方向)是从腹侧部A经由裆下部C遍及背侧部B的方向或其反方向(图2和图7中X方向),尿布宽度方向(物品宽度方向)是沿着穿着者的臀围方向的方向,是与物品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图2和图7中Y方向)。以下,将尿布长边方向(物品长边方向)简称为X方向,将尿布宽度方向(物品宽度方向)简称为Y方向。
[0042] 如图2或图7所示,尿布1、101的侧封闭部4形成为X方向的长度比腹侧片材部件2A的长度L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长度Lb都短,分别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形成有: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闭部4、4的主体部20a、20b;和从主体部20a、20b向裆下部C侧延伸且在左右两侧不具有侧封闭部4、4的延伸部21a、21b。
[0043] 下文中,将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主体部20a和延伸部21a也称为腹侧主体部20a和腹侧延伸部21a,将背侧片材部件2B的主体部20b和延伸部21b也称为背侧主体部20b和背侧延伸部21b。
[0044] 对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图2或图7所示,尿布1、101的吸收性主体3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材31、非透液性或疏水性的背面片材32和介于两片材31、32之间的液保持性的吸收体33,形成为X方向长的长方形状。吸收体33由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芯包覆片材(未图示)构成,上述吸收性芯,由纸浆纤维等纤维聚集体(也可以是无纺布)构成或在该吸收性芯上保持有吸水性聚合物粒子。吸收体33也形成为X方向长的长方形状。吸收体33在长边方向的两侧具有低刚性部33d,该低刚性部33d是不存在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或该形成材料的克重比其他部分少的部分。由于吸收体33在低刚性部33d易弯曲,在尿布穿用时,吸收体33或吸收性主体3的两侧部易向穿着者的皮肤侧立起。
[0045] 在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两侧部,形成有由阻液性或疏水性且透气性的原始片材构成的侧方裤口34、34。在各侧方裤口34的自由端的附近,以伸长状态配置有侧方裤口弹性部件35。在尿布1、101的穿用中,通过侧方裤口弹性部件35进行收缩,侧方裤口34立起,阻止液体从吸收性主体3向宽度方向外方的流出。作为正面片材31、背面片材32和吸收体33的吸收性芯和芯包覆片材,分别可使用与这种吸收性物品目前使用的相同的片材和芯。在吸收性主体3的外侧,也与背面片材32重叠地配置有无纺布或膜等外包装片材。
[0046] 尿布1、101的腹侧片材部件2A在尿布1、10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参照图2和图7)下,呈横长的长方形状,具有沿着尿布长边方向(X方向)的左右一对侧缘部2a、2a,和沿着尿布宽度方向(Y方向)的上下一对端缘部2c、2d(上侧端缘部2c、下侧端缘部2d)。背侧片材部件2B也同样,在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参照图2和图7)下,呈横长的长方形状,具有沿着X方向的左右一对侧缘部2b、2b,和沿着尿布宽度方向(Y方向)的上下一对端缘部2c、2d(上侧端缘部2c、下侧端缘部2d)。如图2和图7所示,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尿布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在尿布宽度方向(Y方向)上是均匀的。
[0047] 而且,通过腹侧片材部件2A的侧缘部2a(详细而言,其一部分即接合部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侧缘部2b(详细而言,其一部分即接合部2b')接合,在尿布1、101形成有上述的一对侧封闭部4、4。该接合使用例如热封、高频封、超声波封、粘接剂等众所周知的接合方法。另外,通过该接合,腰部开口部5和一对腿部开口部6、6与侧封闭部4、4一同形成。
[0048] 尿布1、101的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与腹侧片材部件2A重叠的部分)经由粘接剂固定于腹侧片材部件2A的Y方向的中央区域,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与背侧片材部件2B重叠的部分)经由粘接剂固定于背侧片材部件2B的Y方向的中央区域。
[0049] 如图3和图4、或图8和图9所示,尿布1、101的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都具备:构成尿布的外面的外层片材22、配置于外层片材22的内面侧的内层片材23、配置于两片材22、23之间的多个线状的弹性部件24,在腹侧主体部20a和背侧主体部20b,分别形成有腰部伸缩部G1和臀围伸缩部G2,在腹侧延伸部21a和背侧延伸部21b形成有延伸部伸缩部G3。
[0050] 尿布1、101的腰部伸缩部G1,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中,形成于尿布1、101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端部3a、3b的外方。臀围伸缩部G2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中,形成于X方向的、腰部伸缩部G1与腹侧延伸部21a或背侧延伸部21b之间。延伸部伸缩部G3形成于腹侧延伸部21a或背侧延伸部21b。臀围伸缩部G2和延伸部伸缩部G3分别形成于尿布1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至少位于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各自的外方的部分。
[0051] 在图3和图4所示的尿布1中,腰部伸缩部G1以遍及腹侧片材部件2A或背侧片材部件2B的侧部粘接区域27、27之间的整个区域显示伸缩性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臀围伸缩部G2和延伸部伸缩部G3,以在吸收性主体3的两侧缘的外方显示伸缩性,而在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部分、特别是在与吸收性主体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重叠的部分不显示伸缩性的方式,形成为被分割在尿布1的左右的状态。图8和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01也同样。
[0052] 在尿布1、101的、腹侧主体部20a、背侧主体部20b、腹侧延伸部21a和背侧延伸部21b的各自,多个弹性部件24以伸长状态配置,并且该多个弹性部件24分别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而且在尿布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
[0053]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4] 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将侧封闭部4沿物品长边方向(X方向)三等分,而将背侧主体部20b划分为三个区域B1~B3,在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第三区域B3时,分别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分别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优选分别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以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多个弹性部件24。
[0055] 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将背侧延伸部21b沿物品长边方向(X方向)二等分而划分为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时,分别在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在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分别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优选分别在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以沿X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
[0056]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将侧封闭部4沿物品长边方向(X方向)三等分,而将腹侧主体部20a划分为三个区域A1~A3,在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时,分别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分别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优选分别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以沿X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
[0057] 另外,在腹侧片材部件2A的腹侧延伸部21a,也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腹侧延伸部21a也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
[0058]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是背侧延伸部21b的X方向的长度L6的一半的长度,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相同。因此,腹侧延伸部21a的整体是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A4。
[0059] 与此相对,在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比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长的情况下,腹侧延伸部21a中直至距主体部20a的距离为L61的范围都是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A4,相反,在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比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短的情况下,将具有比L61短的L5长度的区域设为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A4。
[0060] 优选在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A4,也以沿X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以下,将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A4也称为腹侧延伸部上部A4。
[0061] 尿布1的背侧延伸部上部B4、背侧延伸部下部B5和腹侧延伸部上部A4分别在尿布宽度方向(X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腹侧延伸部上部A4各自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该收缩应力(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大。
[0062] 即,满足下式(2)和(3)的关系。
[0063] 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2)
[0064] 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3)
[0065] 当在腹侧主体部20a和背侧主体部20b、特别是在腹侧和背侧的第三区域A3、B3具有较强的收缩应力时,能够防止尿布穿用时的滑落。
[0066] 但是,只在腹侧和背侧的第三区域A3、B3具有仅能够防止滑落的程度的较强收缩应力的情况下,该区域就会强烈地与皮肤接触,或留下橡胶(橡皮筋、松紧带)痕迹,成为对皮肤的负担。
[0067] 与此相对,通过使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与之对应的腹侧延伸部上部A4具有比背侧延伸部下部B5强的某种程度的收缩应力,既能够抑制第三区域A3、B3的应力从而抑制对皮肤的负担,又能够防止滑落。
[0068] 另外,通过使背侧延伸部下部B5具有比背侧延伸部上部B4弱的收缩应力,能够使背侧延伸部下部B5柔和地与弯曲度大的臀部的下方部贴合(合身),防止臀部的凸出,可得到对于泄漏具有安心感的外观。另外,既防止背侧延伸部21b翻卷,又防止背侧延伸部21b强烈地收缩而外观变差等不良情况。
[0069] 各部A1~A4、B1~B5的收缩应力(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可如下测定。后述的A31、A32、B31、B32等的收缩应力也同样。
[0070] 将尿布的侧封闭部剥离,如图2所示那样伸长、展开,扩展为平面状,关于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这两个部件,分别沿与尿布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将A1~A4、B1~B5的区域切断截取,可得到遍及两部件2A、2B的两侧缘部间的全长的长度的各区域的长方形或带状的样品。在该截取时,不仅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切断,而且还将包含吸收性主体3等在内的尿布整体切断,去掉吸收体。也可以在去掉吸收体以后,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切断为各区域。在区域的边界部存在弹性部件的情况下,在接近的弹性体以外的部分进行切断。将截取的各区域(测定样品)的长边方向的两侧夹在禧隆(tensilon)拉力试验机(SHIMADZU(岛津)公司研制“自控精密万能拉力试验机AG-X”)的卡盘中,使该测定样品以300mm/min的速度伸长,在将以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尺寸〔外包装件的片材不通过弹性部件而收缩的状态(换言之,不配置弹性部件,仅使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伸展的状态)〕测定的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侧封闭部间的长度设为100(例如350mm)时,使其伸长到相当于80(例如,280mm)的长度,然后再使其收缩到相当于71(例如,250mm)的长度,以此时的每单位长度(10mm)的拉伸载荷(cN)为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
[0071] 对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尺寸设为100时的相当于71的长度的恢复力加以规定的理由是,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主要对象即幼儿的腹围的长度与尿布内尺寸相比,为71%左右。另外,在此所说的腹围的长度是考虑到幼儿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时的腹围的周长的变化,而以立位和坐位来测定的腹围的平均值。
[0072] 另外,腹侧和背侧的第三区域A3、B3的收缩应力通过截取第三区域整个区域来测定,第三区域的下半部A32、B32的收缩应力通过截取第三区域的下半部A32、B32来测定。
[0073] 个据能够得到上述的一个或二个以上的效果的观点出发,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优选为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的1.3~3.5倍,特别优选为1.5~3倍。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4~35cN,特别优选为
17~30cN,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30cN,特别优选为5~25cN。
[0074]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优选为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的1.3~3.5倍,特别优选为1.5~3倍,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4~35cN,特别优选为17~30cN。
[0075] 另外,关于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这两个部件,第一~第三区域A1~A3、B1~B3优选满足下式(1)的关系。
[0076] 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第三区域的收缩应力>第一区域的收缩应力···(1)[0077] 即,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一~第三区域A1~A3优选为第二区域A2的收缩应力最大,第三区域A3的收缩应力次之,第一区域A1的收缩应力最小,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一~第三区域B1~B3也优选为第二区域B2的收缩应力最大,第三区域B3的收缩应力次之,第一区域B1的收缩应力最小。
[0078] 另外,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这两个部件各自的第三区域的下半部A32、B32优选为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第一区域A1、B1的收缩应力(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大,比第二区域A2、B2的收缩应力(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小。
[0079] 即,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一、第二区域A1、A2、第三区域的下半部A32中优选为第二区域A2的收缩应力最大,第三区域的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次之,第一区域A1的收缩应力最小,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一、第二区域B1、B2、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中也优选为第二区域B2的收缩应力最大,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次之,第一区域B1的收缩应力最小。
[0080] 通过降低配置于穿着者的腰部周围的第一区域A1、B1的应力,另一方面,提高容易与穿着者的髂骨区域接触的第二区域A2、B2的应力,能够有效地防止腰部开口部周缘部的向下方的滑落,能够减轻从腹部周围的排泄物的泄漏或幼儿的腹部周边从尿布露出造成的不舒服感。另外,通过使第三区域A3、B3中的至少下半部A32、B32的应力比第二区域A2、B2弱,能够防止这些区域与皮肤强力地接触,或留下橡胶痕迹,成为对皮肤的负担。
[0081] 髂骨区域是从穿着者的髂嵴(crest of the ilium)到髂前上棘的部位,例如,关于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在特开2006-61680号公报中有所说明。
[0082] 在穿用尿布1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二区域A2、B2与从穿着者的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抵接,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中,第二区域A2、B2的中心位置(尿布1的长边方向的中心位置)和尿布的长边方向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k1和k2(参照图2),在幼儿用尿布中,分别优选为180~230mm,更优选为185~220mm,进一步优选为195~215mm。在成人用尿布的情况下,距离k1和k2(参照图2)优选为300~350mm,特别优选为305~335mm。
[0083] 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三区域B3、A3的收缩应力大。换言之,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三区域B3、A3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小。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第三区域B3、A3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特别优选为1.3~2倍。
[0084] 另外,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A32的收缩应力大。换言之,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A32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小。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A32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特别优选为1.3~2倍。
[0085] 另外,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三区域B3、A3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一区域B1、A1的收缩应力的1倍大,且在3.5倍以下,优选大于1倍且在3.0倍以下。
[0086] 另外,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A3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第一区域B1、A1的收缩应力的1.2倍~3.5倍,特别优选为1.2~3.0倍。
[0087] 另外,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的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4~50cN,特别优选为20~50cN。
[0088] 另外,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的第三区域B3、A3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4~35cN,特别优选为17~35cN。
[0089] 另外,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的第一区域B1、A1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30cN,特别优选为5~25cN。
[0090] 从在防止第三区域A3、B3、特别是其下半部A32、B32与皮肤强烈地接触的同时,通过第三区域A3、B3和上述的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力来防止滑移的观点出发,背侧延伸部上部B4优选比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二区域B2的收缩应力低。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腹侧延伸部上部A4优选比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二区域A2的收缩应力低。更优选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腹侧延伸部上部A4这两者都满足这样的条件。
[0091] 对于第三区域A3、B3,优选在上半部A31、B31和下半部A32、B32的各自中,至少配置有一个弹性部件24,特别优选在X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
[0092] 背侧延伸部上部B4、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下半部B32由于位于被排尿而重量增大了的尿布的裆下部分附近,因此在排尿时,易受到较大的压力,其结果,可以说是易于留下橡胶痕迹的部位。
[0093] 因此,通过将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形成为同等,在排尿时,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下半部B32受到的压力能够均匀地分散,任一部位都不会出现压力集中,因此既能够防止滑落,又能够有效地降低橡胶痕迹,因而优选。
[0094] 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的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形成为同等。
[0095] 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的0.3~2.5倍,特别优选为0.5~2倍。将该倍率为0.8~1.2倍的情况称为同等。
[0096] 另外,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二区域B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特别优选为1.3~2倍。
[0097] 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4~35cN,特别优选为17~35cN。
[0098] 从既防止滑落又进一步提高尿布的易伸缩性,且进一步降低橡胶痕迹的观点出发,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上半部B31的收缩应力优选与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相同,或比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小。
[0099] 但是,从防止滑落的观点出发,第三区域B3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一区域B1的收缩应力大。
[0100] 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的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的0.3~2.5倍,特别优选为0.5~2.0倍。将该倍率为0.8~1.2倍的情况称为同等。
[0101] 另外,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二区域A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特别优选为1.3~2倍。
[0102] 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的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优选为14~35cN,特别优选为17~35cN。
[0103] 从既防止滑落又进一步提高尿布的易伸缩性,且进一步降低橡胶痕迹的观点出发,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的上半部A31的收缩应力优选与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相同,或比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小。
[0104] 但是,从防止滑落的观点出发,第三区域A3的收缩应力优选比第一区域A1的收缩应力大。
[0105] 关于使收缩应力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一区域与另一区域不同的方法,只要能够使收缩应力不同,就不作特别限制,例如有:(1)使固定于片22和/或23时的弹性部件的伸长率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中不同的方法;(2)使要配置的弹性部件的粗细度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中不同的方法;(3)使要配置的弹性部件的材质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中不同的方法,(4)使弹性部件的配置间距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中不同的方法;和(5)将这些方法中的两个以上组合在一起的方法等。
[0106]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01的结构进行说明。
[0107]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01中,背侧延伸部21b的X方向的长度L6比腹侧延伸部21a(以下,将腹侧延伸部21a也称为腹侧延伸部A4’)的X方向的长度L5长。因此,背侧延伸部21b具有:与腹侧延伸部21a(A4’)对应的背侧对应部B4’;和从背侧对应部B4’进一步向裆下部C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B5’。
[0108] 背侧对应部B4’在背侧延伸部21b中位于比背侧主体部20b更靠裆下部C侧,距背侧主体部20b的距离为零以上且腹侧延伸部A4’的X方向的长度L5以下的范围。
[0109] 与此相对,在腹侧延伸部A4’的X方向的长度L5与背侧延伸部21b的X方向的长度L6相同的情况下,背侧延伸部21b的整体成为背侧对应部B4’。
[0110] 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将侧封闭部4沿物品长边方向(X方向)三等分,而将腹侧主体部20a划分为三个区域A1’~A3’,在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时,分别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的各自都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
[0111] 另外,在腹侧片材部件2A的腹侧延伸部A4’,也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腹侧延伸部A4’也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
[0112] 优选在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和腹侧延伸部21a(A4’)的各自中,以沿X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沿X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弹性部件的个数,在将第一区域~第三区域A1’~A3’的各宽度设为40mm左右的情况下,关于各区域A1’~A3’,分别优选在2~8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个的范围内,关于腹侧第三区域A3’和腹侧延伸部21a(A4’),优选在2~8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个的范围内。
[0113] 配置于腹侧片材部件2A的弹性部件的个数的数值范围基于各区域A1’~A3’的宽度而变动。在各区域A1’~A3’的宽度大于(或小于)40mm的情况下,各数值范围的最大个数成为上述的最大个数乘以将该区域的宽度除以40所得的商而得的值。例如,在假设区域A1’~A3’的宽度为80mm的情况下,配置于各区域A1’~A3’的弹性部件的个数优选在2~16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40个的范围内,关于腹侧第三区域和腹侧延伸部21a(A4’),优选在2~16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40个的范围内。
[0114] 另外,如图7和图9所示,将侧封闭部4沿物品长边方向(X方向)三等分,而将背侧主体部20b划分为三个区域B1’~B3’,在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第三区域B3’时,在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的各自中,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的各自都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
[0115] 另外,在背侧延伸部21b的背侧对应部B4’和延伸部下部B5’的各自中,以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24。由此,背侧对应部B4’和延伸部下部B5’分别显示Y方向的伸缩性。
[0116] 优选在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背侧对应部B4’和延伸部下部B5’的各自中,以沿X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沿X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弹性部件的个数在将第一区域~第三区域B1’~B3’的各宽度设为40mm左右的情况下,关于各区域B1’~B3’,分别优选在2~8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个的范围内,关于背侧第三区域B3’和背侧对应部B4’,优选在2~8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个的范围内,关于延伸部下部B5’,优选在2~8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20个的范围内。
[0117] 配置于背侧片材部件2B的弹性部件的个数的数值范围基于各区域B1’~B3’的宽度而变动。在各区域B1’~B3’的宽度大于(或小于)40mm的情况下,各数值范围的最大个数成为上述最大个数乘以该区域的宽度除以40所得的商而得到的值。例如,在假设将区域B1’~B3’的宽度设为80mm的情况下,配置于各区域B1’~B3’的弹性部件的个数优选在2~16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40个的范围内,关于背侧第三区域B3’和背侧对应部B4’,优选在2~16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40个的范围内,关于延伸部下部B5’,优选在2~160个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40个的范围内。
[0118] 尿布101,在设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一~第三区域A1’~A3’和腹侧延伸部21a(A4’)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A1'~PA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A1'~QA4',并且设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一~第三区域B1’~B3’和背侧对应部B4’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1'~PB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1'~QB4'时,满足下述关系式(11)~(14)。
[0119] 比(PA3'/PA1')>比(QA3'/QA1'),比(PA3'/PA1')>1···(11)
[0120] 比(PB3'/PB1')>比(QB3'/QB1'),比(PB3'/PB1')>1···(12)
[0121] 比(PA4'/PA1')>比(QA4'/QA1'),比(PA4'/PA1')>1··(13)
[0122] 比(PB4'/PB1')>比(QB4'/QB1'),比(PB4'/PB1')>1··(14)
[0123] 关系式(11)和(12)的意思是,关于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都是第三区域A3’、B3’比第一区域A1’、B1’大,但关于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两者之差没有那么大。
[0124] 关系式(13)和(14)的意思是,关于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都是第四区域(腹侧延伸部A4’、背侧对应部B4’)比第一区域A1’、B1’大,但关于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两者之差没有那么大。
[0125] 外包装件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用中易产生滑落,但当使背侧片材部件和腹侧片材部件各自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在侧封闭部的下端部(裆下部侧的端部)附近的区域特别高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尿布的滑落。
[0126] 但是,侧封闭部的下端部(裆下部侧的端部)附近容易在穿着者的皮肤上留下橡胶痕迹,易成为对皮肤的负担。其理由推测是,侧封闭部的下端部(裆下部侧的端部)附近抵接的部位是穿着者的体型近似椭圆的截面形状,与其他部分相比,容易留下橡胶痕迹。
[0127] 与此相对,如尿布101那样,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双方设置延伸部A4’、21b,关于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使位于侧封闭部的下端部附近的第三区域A3’、B3’以及腹侧延伸部A4’和背侧对应部B4’的收缩应力比第一区域A1’、B1’大,另一方面,弹性部件的每一个的收缩应力使第三区域A3’、B3’以及腹侧延伸部A4’和背侧对应部B4’的收缩应力降低,由此能够得到穿用中的防滑落性优异,并且弹性部件的勒痕不易留在皮肤上,对皮肤的负担少的尿布(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0128] 另外,通过降低配置于腰部周围的第一区域A1’、B1’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能够有效地防止腰部开口部周缘部向下方滑落,另外,也能够防止在穿着者的腰部周围留下勒痕,能够防止对腰部周围的皮肤的负担。因而,通过降低第一区域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进而适当地使侧封闭下端部周边(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比第一区域高,能够防止从腰部周缘部的滑落和从侧封闭下端部周边的滑落双方,并且通过减小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每一个的收缩应力之差,关于第三区域、第四区域,也能够将弹性部件的勒痕减轻到与收缩应力小的第一区域大致同等水平。从这些观点出发,比(QA3'/QA1')、比(QA4'/QA1')、比(QB3'/QB1')、比(QB4'/QB1')也可以为1。
[0129] 另外,尿布101优选满足下述关系式(15)和(16)。
[0130] PA3'=PA4'、QA3'=QA4'···(15)
[0131] PB3'=PB4'、QB3'=QB4'···(16)
[0132] 关系式(15)的意思是,在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和腹侧延伸部A4’,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相同,另外,在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和腹侧延伸部A4’,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收缩应力也相同。
[0133] 关系式(16)的意思是,在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和背侧对应部B4’,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相同,另外,在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和背侧对应部B4’,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也相同。
[0134] 通过满足关系式(15)、(16),在易留下橡胶痕迹的侧封闭下端部周缘部,应力不会在第三区域或第四区域中的任一区域集中,能够均匀地降低应力,在侧封闭下端部周缘部,能够整体地降低橡胶痕迹。
[0135] 在此所说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相同的情况,不仅包含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两者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之差的绝对值为2.5cN以下的情况。另外,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相同的情况不仅包含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两者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之差的绝对值为2.5cN以下的情况。
[0136] 各区域A1’~A4’,B1’~B5’的收缩应力如下测定。
[0137] 〔测定样品〕
[0138] 剥离尿布的侧封闭部,如图7那样伸长、展开,扩展为平面状,关于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个,将A1’~A4’、B1’~B5’的区域分别沿与尿布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切断截取,可得到遍及两部件2A、2B的两侧缘部之间的全长的长度的各区域的长方形或带状的样品。在该截取时,不仅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切断,而且还将包含吸收性主体3等在内的尿布整体切断,去掉吸收体。也可以在去掉吸收体以后,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切断成各区域。在区域的边界部存在弹性部件的情况下,在靠近的弹性体以外的部分进行切断。
[0139] 〔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的测定〕
[0140] 将样品的两端夹在拉力试验机(SHIMADZU(岛津)公司研制“自控精密万能拉力试验机AG-X”)的卡盘中,以300mm/min的速度使该样品伸长,在将以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尺寸〔外包装件片材不通过弹性部件收缩的状态(换言之,未配置弹性部件,仅使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伸展的状态)〕而测定的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侧封闭部间的长度设为100(例如,350mm)时,使其伸长到相当于80(例如,280mm)的长度,然后再收缩到相当于71(例如,250mm)的长度,以此时的每单位长度(10mm)的拉伸载荷(cN)为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对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尺寸设为100时的相当于71的长度的恢复力加以规定的理由是,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01的主要对象即幼儿的腹围的长度与尿布内部尺寸相比,为71%左右。另外,在此所说的腹围的长度是考虑到幼儿的姿势发生变化时的腹围的周长的变化,而以立位和坐位来测定的腹围的平均值。
[0141] 〔每一个弹性部件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Q的测定〕
[0142] 将样品的两端夹在拉力试验机(SHIMADZU(岛津)公司研制“自控精密万能拉力试验机AG-X”)的卡盘中,以300mm/min的速度使该样品伸长,在将以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尺寸〔外包装件的片材不通过弹性部件进行收缩的状态(换言之,未配置弹性部件,仅使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伸展的状态)〕进行测定的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侧封闭部之间的长度设为100(例如,350mm)时,使其伸长到相当于80(例如,280mm)的长度,然后再收缩到相当于71(例如,250mm)的长度,测定此时的收缩应力,以此时的收缩应力除以固定于该样品的弹性部件的个数所得的值为弹性部件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Q。对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内尺寸设为100时的相当于71的长度的恢复力加以规定,规定该恢复力的理由是,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01的主要对象者即幼儿的腹围的长度与尿布内尺寸相比,为71%左右。另外,在此所说的腹围的长度是考虑到幼儿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时的腹围的周长的变化,以立位和坐位来测定的腹围的平均值。
[0143] 从防止滑落和防止弹性部件的勒痕或对皮肤的负担的观点出发,或者,从进一步可靠地得到后述的效果中的一个或二个以上的观点出发,上述比(PA3'/PA1')、上述比(PB3'/PB1')、上述比(PA4'/PA1')和上述比(PB4'/PB1')分别优选为1.5~7.0,更优选为1.6~5.0,进一步优选为1.7~3.5。
[0144]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上述比(QA3'/QA1')、上述比(QB3'/QB1')、上述比(QA4'/QA1')和上述比(QB4'/QB1')分别优选为0.3~2.2,更优选为0.5~1.8,进一步优选为0.7~1.4。
[0145] 另外,尿布101优选满足下述关系式(17)和(18)。
[0146] 4cN<QA3'<23cN···(17)
[0147] 4cN<QB3'<23cN···(18)
[0148] 关系式(17)和(18)的意思是,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均为第三区域A3’、B3’的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满足超过4cN不足23cN。
[0149] 通过满足关系式(17)和(18),即使在气温高幼儿易出汗的时期、或穿着时间长而易留下橡胶痕迹的状况下使用,也不易使弹性部件的勒痕(橡胶痕迹)留在皮肤上,对皮肤的负担小。这种橡胶痕迹不仅由于压迫造成对皮肤的负担,而且在发红和出汗在严重时也会产生斑疹,有可能成为造成伤疤的原因。另外,认为即使没有斑疹和伤疤的症状,母亲也会对这些症状感到不安,产生觉得孩子是否会因为压迫而感到不舒适之类的担心。但是,如果为防止橡胶痕迹而过度地降低收缩应力,就会发生尿布的滑移,就会从因滑移而产生的间隙泄漏排泄物,或者因胯当部的吸收体下垂而妨碍幼儿的活动。通过满足关系式(17)和(18),能够解决防止橡胶痕迹和防止滑落这双方的课题。
[0150] QA3'和QB3'分别优选为超过4cN不足20cN,更优选为超过4cN不足15cN。
[0151] 从防止滑落和防止弹性部件的勒痕或对皮肤造成的负担的观点出发,或者从进一步可靠地得到后述的效果中的一个或二个以上的观点出发,背侧第三区域B3’的X方向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B3'优选为14~40cN,特别优选为17~35cN,腹侧第三区域A3’的X方向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A3'优选为14~40cN,特别优选为17~35cN。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背侧对应部B4’的X方向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B4'优选为14~40cN,特别优选为17~35cN,延伸部下部B5’的X方向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B5'优选为5~30cN,特别优选为5~25cN。同样,腹侧延伸部A4’的X方向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A4'优选为14~40cN,特别优选为17~35cN。
[0152] 另外,从能够高效地防止腰部开口部周缘部向下方的滑落,进而也防止在穿着者的腰部周围留下勒痕且也防止腰部周围的对皮肤的负担的观点出发,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的第一区域B1’、A1’的X方向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B1'、PA1'分别优选为5~30cN,特别优选为5~25cN。
[0153] 从防止滑落和防止弹性部件的勒痕或防止对皮肤造成的负担的观点出发,或者从进一步可靠地得到后述的效果中的一个或二个以上的观点出发,背侧对应部B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QB4'优选为4~23cN,特别优选为4~20cN,腹侧延伸部A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QA4'优选为4~23cN,特别优选为4~20cN。
[0154] 尿布101优选满足下述关系式(19)和(20)。
[0155] PA2'>PA3',PB2'>PB3'···(19)
[0156] PA2'>PA4',PB2'>PB4'···(20)
[0157] 关系式(19)的意思是,关于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中的任一个,均为第三区域A3’、B3’的收缩应力比第二区域A2’、B2’的收缩应力小。
[0158] 关系式(20)的意思是,关于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腹侧延伸部A4’和背侧对应部B4’的收缩应力比第二区域A2’、B2’的收缩应力小。
[0159] 通过提高容易与穿着者的髂骨区域接触的第二区域A2’、B2’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使腰部开口周缘部的第一区域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比第二区域低,由此能够高效地防止腰部开口部的开口周缘部的向下方的滑落。另外,通过位于与穿着者的髂骨区域相比更靠下部,身体的截面形状比髂骨区域更近似椭圆,比其他区域较易于留下橡胶痕迹的、第三区域A3’、B3’以及腹侧延伸部A4’和背侧对应部B4’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比第二区域A2’、B2’弱,由此能够更高效地防止这些区域强烈地与皮肤接触,或留下橡胶痕迹,或成为对皮肤的负担。
[0160] 比(PA2'/PA3')、比(PB2'>PB3')、比(PA2'>PA4')和比(PB2'>PB4')分别优选为大于1且为4以下,更优选为大于1且为3.5以下,进一步优先为大于1且为2.5以下。
[0161] 另外,从能够高效地防止腰部开口部周缘部的向下方的滑落,并且也防止在髂骨周缘部留下勒痕,而且也防止对髂骨周缘部的皮肤造成负担这样的观点出发,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的第二区域B2’、A2’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PB2'、PA2'分别优选为14~50cN,特别优选为20~50cN,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的第二区域B2’、A2’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QB2'、QA2'分别优选为4~23cN,特别优选为4~20cN。
[0162] 髂骨区域是从穿着者的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例如,关于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在特开2006-61680号公报有所说明。
[0163] 在穿用尿布101的状态下,为了使第二区域A2’、B2’与从穿着者的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抵接,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01中,第二区域A2’、B2’的中心位置(尿布101的长边方向的中心位置)与尿布的长边方向中心线CL之间的距离k1和k2(参照图7)在幼儿用尿布中,分别优选为180~230mm,更优选为185~220mm,进一步优选为195~215mm。在成人用尿布的情况下,距离k1和k2(参照图7)优选为300~350mm,特别优选为305~
335mm。
[0164] 另外,尿布101优选满足下述关系式(22)~(25)。
[0165] 比(PA2'/PA3')>比(QA2'/QA3'),比(PA2'/PA3')>1···(22)
[0166] 比(PB2'/PB3')>比(QB2'/QB3'),比(PB2'/PB3')>1···(23)
[0167] 比(PA2'/PA4')>比(QA2'/QA4'),比(PA2'/PA4')>1··(24)
[0168] 比(PB2'/PB4')>比(QB2'/QB4'),比(PB2'/PB4')>1···(25)
[0169] 第二区域相当于髂骨区域,为了防止尿布的来自腰部开口部周缘部的滑移,有效的是降低第一区域的收缩应力,且提高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特别是,腰部开口部周缘部是因坐立等动作而周长的变动大的部分,与侧封闭下端部周缘部同样或进一步地,易发生动作引起的尿布的滑移。通过满足关系式(22)~(25),且满足(11)~(14)的关系式,能够防止尿布的来自腹部的滑移和侧封闭下端部周缘部的滑移双方,并且,与臀围区域同样,关于髂骨区域,也通过降低每单位个数的应力,能够遍及腹围整个区域降低橡胶痕迹。从这些观点出发,比(QA2'/QA3')、比(QB2'/QB3')、比(QA2'/QA4')、比(QB2'/QB4')也可以为1。
[0170] 另外,如上所述,弹性部件24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相同的情况不仅包含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包含两者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之差的绝对值为2.5cN以下的情况。
[0171] 另外,尿布101,在设延伸部下部B5’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5'、弹性部件的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5'时,满足下述关系式(21)。
[0172] 比(PB4'/PB5')>比(QB4'/QB5'),比(PB4'/PB5')>1···(21)
[0173] 关系式(21)的意思是,延伸部下部B5’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比背侧对应部B4’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小,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的背侧对应部B4’和延伸部下部B5’之差、比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的背侧对应部B4’和延伸部下部B5’之差小,每一个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的背侧对应部B4’和延伸部下部B5’之差没有那么大。通过延伸部下部B5’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比背侧对应部B4’的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小,尤其在臀部的弯曲度大的臀部的下侧,易使延伸部整个区域以沿着臀部的方式贴合。另外,通过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小,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时的Y方向的宽度增大,其结果是,通过覆盖臀部的面积增大,能够防止臀部从尿布凸出,能够降低对泄漏的不安感和不舒适感。关于延伸部收缩时的Y方向的宽度增大的效果,可通过使固定延伸部下部B5’的弹性部件时的伸长率比固定背侧对应部B4’的弹性部件时的伸长率小,而得到进一步防止臀部露出的效果。另外,使每一个的收缩应力之差比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之差小的意思是,通过使易留下橡胶痕迹的背侧对应部B4’的弹性部件的勒痕,接近采用每单位长度的收缩应力小并且每一个的收缩应力小而且不易留下橡胶痕迹的构成的延伸部下部,能够防止背侧对应部B4’的橡胶痕迹,能够在延伸部整个区域来防止橡胶痕迹。从这些观点出发,比(QB4'/QB5')也可以为1。
[0174] 作为使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PB5'比背侧对应部B4’的该收缩应力PB4'小的方法,优选背侧对应部B4’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上述延伸部下部B5’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大。这是由于,在通过利用增大配置间距而降低上述的收缩应力得到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延伸部下部的包含弹性部件在内的片材部件的X方向的弯曲刚性降低,特别是弯曲度大的臀部的下部区域的贴合性提高,因此而优选。配置间距是各弹性部件的X方向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0175] 另外,背侧主体部的第一区域B1’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与延伸部下部B5’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相等,这一点从与臀部同样地束身和向弯曲度大的腹围周缘部的易合体性和包含弹性部件在内的片材部件的刚性柔和,贴合性优异,不舒适感少的观点来看,是优选的。
[0176] 配置间距相等的情况不仅包含配置间距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两者的配置间距之差的绝对值在2mm以下的情况。
[0177] 作为使X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Y方向的收缩应力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一区域与另一区域不同的方法,举出例如:(1)使固定于片材22和/或23时的弹性部件的伸长率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与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不同的方法;(2)使要配置的弹性部件的粗细度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不同的方法;(3)使要配置的弹性部件的材质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不同的方法;(4)使弹性部件的配置间距在收缩应力高的区域和收缩应力低的区域不同的方法和(5)将这些方法中的两个以上组合而得的方法等。
[0178]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01中也如此,将背侧延伸部21b沿物品长边方向二等分而划分为背侧延伸部上部和背侧延伸部下部时,背侧延伸部上部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分别优选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上述背侧延伸部下部的该收缩应力大。
[0179] 下面,对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共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0180] 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的主体部20a、20b,具有腰部伸缩部G1和臀围伸缩部G2。另外,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的延伸部21a、21b具有延伸部伸缩部G3。
[0181] 并且,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伸缩部G1~G3中的任一部,均为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之间在散点状地形成的多个熔接部(接合部)26被接合,弹性部件24以不穿过这些熔接部26的方式配置。
[0182] 更具体而言,在伸缩部G1~G3沿尿布1、101的长边方向(X方向)形成有间断地串列配置有接合部26而成的接合部列,这些接合部列沿尿布1、101的宽度方向(Y方向)配置有多列,这些接合部列的各接合部的X方向一致。
[0183] 并且,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伸缩部G1~G3中的任一部,均为多个弹性部件24分别以穿过在X方向上相邻的接合部26之间的方式配置。另外,各弹性部件24在后述的侧部粘接区域27或吸收性主体侧粘接区域28中,固定于片材22、23之间,另一方面,在除此以外的部位,在片材22、23的任一个片材都不固定。
[0184] 如图3或图8所示,腹侧片材部件2A在腹侧片材部件的两侧缘部2a、2a或其附近,具有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之间经由粘接剂被接合的侧部粘接区域27。另外,腹侧片材部件2A在比侧部粘接区域27更靠尿布宽度方向中央侧,具有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之间通过粘接剂被接合的吸收性主体侧粘接区域28。
[0185] 如图4或图9所示,背侧片材部件2B在背侧片材部件的两侧缘部2b、2b或其附近,具有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之间通过粘接剂被接合的侧部粘接区域27。另外,背侧片材部件2B也在比侧部粘接区域27更靠尿布宽度方向中央侧,具有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之间通过粘接剂被接合的吸收性主体侧粘接区域28。
[0186] 并且,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任一部件均为,配置于腰部伸缩部G1的弹性部件24,在一对侧部粘接区域27的各自中固定于片材22、23之间,另一方面,在侧部粘接区域27之间,在片材22、23的任一片上都不固定。
[0187] 另一方面,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任一部件中均为,配置于臀围伸缩部G2和延伸部伸缩部G3的弹性部件24,在侧部粘接区域27和吸收性主体侧粘接区域28的各自中,固定于片材22、23之间,另一方面,在侧部粘接区域27和吸收性主体侧粘接区域28之间,在片材22、23的任一片材都不固定。
[0188] 如图3和图4或图8和图9所示,吸收性主体侧粘接区域28的尿布宽度方向外侧的一端以位于比吸收性主体3的侧缘3c的位置更靠尿布宽度方向的内侧(中央侧)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以遍及吸收性主体3的侧缘3c的内外的方式形成,或形成于比吸收性主体3的侧缘3c更靠尿布宽度方向的外方。
[0189] 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的腰部伸缩部G1、臀围伸缩部G2和延伸部伸缩部G3中,由弹性部件24进行收缩,相邻的接合部列间的片材22和23以向外方膨出的方式变形,在相邻的接合部列间产生由片材22或片材23构成的褶29,并且在两片材22、23之间,形成被褶29和褶29包围周围的中空部30(参照图5)。通过形成褶29和中空部30,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柔软度提高,接触皮肤的触感等提高,此外,空气易在形成于皮肤抵接面侧的褶29之间进行流通,防闷热性也优异。特别是,在由无纺布等透气性片材形成内层片材23的情况等下,易使尿布1、101内的湿气进一步散发到外部。
[0190] 另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中,如图3和图4或图8和图9所示,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的、主体部20a、20b和延伸部21a、21b的边界区域,具有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Y方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宽的部分。
[0191] 更具体而言,关于尿布1的背侧片材部件2B,第三区域B3和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1,比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2宽,关于尿布1的腹侧片材部件2A,第三区域A3和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1,比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2宽。
[0192] 另外,关于尿布101的背侧片材部件2B,第三区域B3’和背侧对应部B4’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1,比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延伸部下部B5’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2宽,关于尿布101的腹侧片材部件2A,第三区域A3’的下半部和腹侧延伸部A4’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1,比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2宽。
[0193] 在侧封闭部4的下端附近,如上所述,特别是在排尿时,应力易升高,另外,由于与穿着者的皮肤的曲率等之间的关系,易在皮肤上留下橡胶痕迹。
[0194]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通过在主体部20a、20b和延伸部21a、21b的边界区域,特别是在背侧片材部件的第三区域B3和背侧延伸部上部B4和/或腹侧片材部件的对应的区域,设置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较大的部分,该部分与形成有褶29的部分相比,被维持为平滑,相对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分散弹性部件引起的对皮肤的压力,既能够防止橡胶痕迹留在皮肤上,又能够提高防滑落性。
[0195]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01中也同样,通过在主体部20a、20b和延伸部A4’、21b的边界区域,特别是在背侧片材部件的第三区域B3’和背侧对应部B4’和/或腹侧片材部件的对应的区域,设置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较大的部分,该部分与形成有褶29的部分相比,被维持为平滑,相对于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分散弹性部件引起的对皮肤的压力,既能够防止橡胶痕迹留在皮肤上,又能够提高防滑落性。
[0196] 展开尿布时的左右的W2的宽度的和,优选为展开后的腹侧(或背侧)片材部件的宽度的10~65%,特别优选为15~60%。另外,W2的宽度优选为W1的宽度的1.2~10倍,在可得到上述的效果上,特别优选为4~7.5倍。
[0197] 腹侧延伸部21a的长度L5(参照图2、图7)优选为腹侧片材部件2A的长度La(参照图2、图7)的5~60%,特别优选为20~40%,背侧延伸部21b的长度L6(参照图2、图7)优选为背侧片材部件2B的长度Lb(参照图2、图7)的5~60%,特别优选为20~40%。
另外,在幼儿用的尿布的情况下,腹侧和背侧延伸部21a、21b的各自的长度L5、L6优选为
10~150mm,更优选为20~100mm。在成人用的尿布的情况下,腹侧和背侧延伸部21a、21b的各自的长度L5、L6优选为10~200mm,更优选为20~150。
[0198] 另外,从不给予因侧封闭部的剥离或片材的劈开而产生腹侧延伸部21a和背侧延伸部21b之间的间隙那样的印象的观点出发,优选背侧延伸部21b的长度L6比腹侧延伸部21a的长度L5长(L6>L5)。但是,从对体型的贴合性和外观的方面出发,背侧延伸部21b的长度L6优选为腹侧延伸部21a的长度L5的1.2~10倍,特别优选为1.5~6.5倍。例
如,从提高束身和向具有弯曲度的体型的贴合性和防止臀部的露出等穿着外观、改善穿着时的不舒适感这点出发而优选。
[0199] 腹侧延伸部21a和背侧延伸部21b的长度L5、L6均为尿布长边方向(X方向)的长度。
[0200] 另外,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1、101的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构成在腰部开口部的开口周缘端的端缘部2c,具有向内层片材23侧折回的延伸折回部22a、23a,延伸折回部22a、23a在侧封闭部4中,与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的未折回的部分接合,并且与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重叠的部分通过粘接剂与该吸收性主体3的正面片材31侧的面接合。
[0201] 作为尿布1、101的外层片材22和内层片材23,可不受特别限制而使用这种物品目前使用的各种片材,但优选无纺布,特别是从柔软性等观点出发,优选由热风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水刺(Spunlace)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构成的单层无纺布或两层以上的层叠无纺布。另外,也可以是将这些无纺布和膜一体化而成的片材。作为弹性部件24的形成材料,可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的各种众所周知的弹性材料。作为弹性材料,可举出例如: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可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多边形等的线状(线橡胶等)或带状(平型橡胶等)或者多丝型的线状橡胶等。
[0202] 上述的尿布1、101可通过以下方法高效地制造:例如,在将腹侧片材部件2A的带状原始片材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带状原始片材分开输送的同时,将吸收性主体3以架设于两者之间的方式间断地固定,接下来,以腹侧片材部件2A的带状原始片材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带状原始片材重叠的方式对折,然后进行用于形成侧封闭部4的热封等(接合),在该接合的同时或其后进行切断,分割成各个一次性尿布。根据该方法,与形成腿部开口部形成用的贯通孔或缺口的情况相比,不需要从外包装件的原始片材除去边料,或者能够实现要去除的边料的小型化等。特别是,采用以与流动方向正交的直线将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带状原始片材切断而成的部件,成为完成的尿布1、101的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这种技术能够不需要去除边料,因此优选。
[0203] 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适当变更。
[0204] 例如,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分别具有以不与弹性部件24重叠的方式形成的点状的接合部26,取而代之,也可以具有构成尿布外面的外层片材22和配置于其内侧的内层片材23在整个区域都被粘接的构造。另外,腰部伸缩部G1、臀围伸缩部G2、延伸部伸缩部G3各自的整体或一部分,也可以具有构成尿布外面的外层片材22和配置于其内侧的内层片材23在整个区域都被粘接的构造。
[0205] 另外,也可以将臀围伸缩部G2以遍及腹侧片材部件2A和/或背侧片材部件2B的整个宽度的方式形成,延伸部伸缩部G3也可以以遍及腹侧片材部件2A和/或背侧片材部件2B的整个宽度的方式形成。
[0206]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也可以比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长,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比腹侧延伸部21a的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对应的部分(腹侧延伸部上部A4)更向下方延伸的部分(与背侧延伸部下部B5对应的部分)配置弹性部件,也可以不配置。另外,在该部分具有Y方向的伸缩性的情况下,其收缩应力既可以比腹侧延伸部上部A4大,也可以比其小,还可以同等,但优选与腹侧延伸部上部A4同等或比其小。
[0207] 另外,侧封闭部4是将腹侧和背侧片材部件的侧缘部2a、2b接合而形成的,但也可以在侧封闭部4的外侧具有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未被接合的窄(例如,超过0mm且20mm以下)的非接合部分。
[0208] 另外,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除幼儿或成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以外,也可以是内裤型的生理用卫生巾等。
[0209] 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省略说明部分和仅一个实施方式具有的必要要素可分别适当地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各实施方式的必要要素可适当地在实施方式间相互替换。
[0210]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公开了以下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0211] <1>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备:配置于穿着者的腹侧的矩形状的腹侧片材部件;配置于穿着者的背侧的矩形状的背侧片材部件;架设固定于腹侧片材部件及背侧片材部件的吸收性主体,具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0212] 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分别具有: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闭部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向裆下部侧延伸并且在左右两侧不具有侧封闭部的延伸部,
[0213] 在将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二等分而划分为背侧延伸部上部和背侧延伸部下部时,
[0214] 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延伸部、以及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主体部、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上述背侧延伸部下部均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0215] 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各自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上述背侧延伸部下部的该收缩应力大。
[0216] <2>如<1>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17] 将上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上述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
[0218] 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第一区域的收缩应力大,比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小。
[0219] <3>如<1>或<2>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20] 将上述主体部划分为将上述侧封闭部的长边方向三等分的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
[0221] 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或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比上述背侧片材部件和/或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第二区域的收缩应力低。
[0222] <4>如<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23] 将上述主体部划分为将上述侧封闭部的长边方向三等分的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
[0224] 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和/或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与该背侧延伸部上部对应的部分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与上述背侧片材部件和/或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同等。
[0225] <5>如<4>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26] 上述背侧片材部件2B的第三区域B3的下半部B32的收缩应力是上述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的0.8~1.2倍。
[0227] <6>如<4>或<5>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28] 上述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三区域A3的下半部A32的收缩应力是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的0.8~1.2倍。
[0229] <7>如<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30] 上述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比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长。
[0231] <8>如<1>~<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32] 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延伸部具有伸缩部,上述伸缩部以两个片材之间通过散点状地形成的多个接合部而相互接合,并且弹性部件分别穿过在物品长边方向上相邻的接合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0233] <9>如<1>~<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34] 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上述两个片材之间通过粘接剂接合的粘接区域,在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延伸部的边界区域,具有上述粘接区域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的部分。
[0235] <10>如<1>~<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36] 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中,在尿布1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端部3a、3b的外方,形成有腰部伸缩部G1。
[0237] <11>如<10>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38] 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的各自的、尿布1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上述腰部伸缩部G1与腹侧延伸部21a或背侧延伸部21b之间,形成有臀围伸缩部G2。
[0239] <12>如<1>~<11>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40] 上述臀围伸缩部G2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至少位于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各自的外方的部分形成。
[0241] <13>如<1>~<1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42] 在腹侧片材部件和/或背侧片材部件的上述延伸部,形成有延伸部伸缩部,该延伸部伸缩部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至少位于吸收性主体3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各自的外方的部分形成。
[0243] <14>如<10>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44] 腰部伸缩部G1以遍及腹侧片材部件2A或背侧片材部件2B的侧部粘接区域27、27间的整个区域显示伸缩性的方式形成。
[0245] <15>如<10>~<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46] 臀围伸缩部G2和延伸部伸缩部G3以被分割在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尿布1)的左右的状态形成,使得在吸收性主体3的两侧缘的外方显示伸缩性,在与吸收性主体3重叠的部分,特别是在与吸收性主体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重叠的部分,不体现伸缩性。
[0247] <16>如<10>~<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48] 在腹侧主体部20a、背侧主体部20b、腹侧延伸部21a和背侧延伸部21b的各自中,以分别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并且沿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多个弹性部件24。
[0249] <17>如<1>~<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50] 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相同。
[0251] <18>如<1>~<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52] 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比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长。
[0253] <19>如<1>~<1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54] 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的长度L5比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的长度L61短。
[0255] <20>如<1>~<1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56] 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为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的1.3~3.5倍,特别为1.5~3倍。
[0257] <21>如<1>~<2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58] 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为14~35cN,特别为17~30cN。
[0259] <22>如<1>~<21>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60] 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为1~30cN,特别为5~25cN。
[0261] <23>如<1>~<2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62] 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为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收缩应力的1.3~3.5倍,特别为1.5~3倍。
[0263] <24>如<1>~<2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64] 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为14~35cN,特别为17~30cN。
[0265] <25>如<1>~<2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66] 腹侧片材部件2A的第一~第三区域A1~A3中,第二区域A2的收缩应力最大。
[0267] <26>如<1>~<2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68] 将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封闭部的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A2、B2和第三区域A3时,在穿着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尿布1)的状态下,第二区域A2、B2与穿着者的从髂嵴到髂前上棘的部位抵接。
[0269] <27>如<1>~<2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70] 将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封闭部的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为第三区域B3、A3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特别为1.3~2倍。
[0271] <28>如<1>~<2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72] 将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封闭部的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二区域B2、A2的收缩应力为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A32的收缩应力的1.3~2.5倍,特别为1.3~2倍。
[0273] <29>如<1>~<2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74] 将上述主体部在上述侧封闭部的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且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时,在背侧片材部件2B和腹侧片材部件2A的各自中,第三区域的下半部B32、A32的收缩应力为第一区域B1、A1的收缩应力的1.2倍~3.5倍,特别为1.2~3.0倍。
[0275] <30>如<1>~<2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76] 上述腹侧片材部件和上述背侧片材部件在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弹性部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片材之间的侧部粘接区域,在腹侧片材部件2A和背侧片材部件2B各自的、主体部20a、20b和延伸部21a、21b的边界区域,具有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Y方向的长度)比其他部分宽的部分。
[0277] <31>如<1>~<3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78] 上述背侧片材部件在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弹性部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片材之间的侧部粘接区域,第三区域B3和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1比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背侧延伸部下部B5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2宽。
[0279] <32>如<1>~<31>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80] 上述腹侧片材部件在各自的两侧缘部或其附近,具有弹性部件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片材之间的侧部粘接区域,第三区域A3和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1比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的侧部粘接区域27的宽度W2宽。
[0281] <33>如<1>~<3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82] 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具有: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闭部的腹侧和背侧主体部,和从该腹侧和背侧主体部向裆下部侧延伸,并且在左右两侧不具有侧封闭部的腹侧和背侧延伸部,背侧延伸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长度与腹侧延伸部相同或比该腹侧延伸部长,[0283] 腹侧主体部和腹侧延伸部以及背侧主体部和背侧延伸部的与腹侧延伸部对应的背侧对应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0284] 将上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腹侧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设腹侧片材部件的第一~第三区域A1’~A3’和腹侧延伸部A4’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A1'~PA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A1'~QA4',并且,
[0285] 将上述侧封闭部沿物品长边方向三等分而将背侧主体部划分为三个区域,从接近腰部开口部的一侧起依次设为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和第三区域B3’,设背侧片材部件的第一~第三区域B1’~B3’和背侧对应部B4’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1'~PB4',设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1'~QB4',
[0286] 在进行了上述假设时,满足下述关系式(11)~(14):
[0287] 比(PA3'/PA1')>比(QA3'/QA1'),比(PA3'/PA1')>1···(11)
[0288] 比(PB3'/PB1')>比(QB3'/QB1'),比(PB3'/PB1')>1···(12)
[0289] 比(PA4'/PA1')>比(QA4'/QA1'),比(PA4'/PA1')>1···(13)
[0290] 比(PB4'/PB1')>比(QB4'/QB1'),比(PB4'/PB1')>1···(14)。
[0291] <34>如<1>~<3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92] 上述比(PA3'/PA1')、上述比(PB3'/PB1')、上述比(PA4'/PA1')和上述比(PB4'/PB1')分别优选为1.5~7.0,更优选为1.6~5.0,进一步优选为1.7~3.5。
[0293] <35>如<1>~<3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94] 上述比(QA3'/QA1')、上述比(QB3'/QB1')、上述比(QA4'/QA1')和上述比(QB4'/QB1')分别优选为0.3~2.2,更优选为0.5~1.8,进一步优选为0.7~1.4。
[0295] <36>如<33>~<3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296] 满足下述关系式(15)和(16)。
[0297] PA3'=PA4'、QA3'=QA4'···(15)
[0298] PB3'=PB4'、QB3'=QB4'···(16)
[0299] <37>如<33>~<3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00] 满足下述关系式(17)和(18)。
[0301] 4cN<QA3'<23cN···(17)
[0302] 4cN<QB3'<23cN···(18)
[0303] <38>如<33>~<3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04] 满足下述关系式(19)和(20)。
[0305] PA2'>PA3',PB2'>PB3'···(19)
[0306] PA2'>PA4',PB2'>PB4'···(20)
[0307] <39>如<33>~<38>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08] 上述背侧延伸部具有比上述背侧对应部更向裆下部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B5’,该延伸部下部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设该延伸部下部的物品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PB5'、每一个弹性部件的物品宽度方向的收缩应力为QB5'时,满足下述关系式(21):
[0309] 比(PB4'/PB5')>比(QB4'/QB5'),比(PB4'/PB5')>1···(21)。
[0310] <40>如<33>~<3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11] 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第二~第三区域A2’~A3’和腹侧延伸部A4’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上述腹侧片材部件的第一区域A1’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小。
[0312] <41>如<33>~<40>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13] 上述背侧片材部件的第二~第三区域B2’~B3’和背侧对应部B4’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上述背侧片材部件的第一区域B1’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小。
[0314] <42>如<33>~<41>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15] 上述背侧延伸部具有比上述背侧对应部更向裆下部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B5’,该背侧对应部和该延伸部下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多个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0316] 上述背侧对应部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比上述延伸部下部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大。
[0317] <43>如<33>~<42>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18] 上述背侧延伸部具有比上述背侧对应部更向裆下部侧延伸的延伸部下部B5’,上述背侧主体部的第一区域和该延伸部下部均通过配置于物品宽度方向的多个弹性部件在物品宽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0319] 上述延伸部下部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与上述背侧主体部的第一区域的弹性部件的物品长边方向的配置间距相等。
[0320] <44>如<33>~<4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21] 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各自的上述主体部和上述延伸部具有伸缩部,上述伸缩部以两个片材之间在散点状地形成的许多接合部相互接合,并且弹性部件分别穿过沿物品长边方向相邻的接合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0322] <45>如<1>~<4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0323]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为幼儿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
[0324] 实施例
[0325]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因下述内容而受任何限制。
[0326] 〔实施例1和比较例1、2〕
[0327] 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以表1所示的方式配置表1所示的弹性部件,制造各部具有表1所示的收缩应力的图1~图2所示的形态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弹性部件都使用氨纶(Spandex)的线状弹性体。
[0328] 另外,表1、2中的“↑”表示同上的意思。另外,实施例1的尿布的、腹侧延伸部21a的X方向长度L5设为背侧延伸部21b的X方向长度L6的1/2的长度(与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X方向长度L61相同的长度)。另外,比较例1、2也同样。各部的收缩应力为尿布长边方向的每单位长度(10mm)的收缩应力。
[0329] [表1]
[0330]
[0331] 配置间距从弹性体的中心到相邻的弹性体的中心的长度
[0332] 伸长率将非伸长的状态设为1时的伸长倍率
[0333] 〔评价〕
[0334] 关于所得到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通过下述的方法,对(1)难滑落度;(2)裤口的橡胶痕迹的施加难度进行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2中。
[0335] (1)难滑落度
[0336] 将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的尿布穿着在相当于1~2岁儿童的婴儿动态模型上,注入240g(假想起床时)的模拟尿,对将进行了30分钟活动后的裤口的滑落量进行比较。裤口的滑落量将从腹股沟与耳垂垂线的交点(腹股沟侧点)到尿布的侧封闭下端的长度作为裤口滑落量来测定。(评价基准)
[0337] ○:裤口滑落量不足15mm
[0338] △:裤口滑落量为15mm以上不足25mm
[0339] ×:裤口滑落量为25mm以上
[0340] (2)裤口的橡胶痕迹的施加难度
[0341] 将实施例1、2和比较例1、2的尿布穿着在1~2岁儿童身上并穿着4~10小时(如通常那样使用),观察橡胶痕迹的情形。
[0342] (评价基准)
[0343] ◎:几乎看不到橡胶痕迹的水平
[0344] ○:即使有橡胶痕迹也不引人注意的水平
[0345] ×:橡胶的痕迹清晰且引人注意的水平
[0346] [表2]
[0347]难滑落度 裤口的橡胶痕迹
实施例1 ○ ○
实施例2 ○ ○
比较例1 △ ×
比较例2 × ◎
[0348] 由表2所示的结果判明,通过使背侧延伸部上部B4的收缩应力和腹侧片材部件的其对应部分(腹侧延伸部上部A4)的收缩应力比背侧延伸部下部的收缩应力高,能够提高向有弯曲度的臀部的贴合性,并且即使不过度提高易留下橡胶痕迹的第三区域的应力,也能够高效地防止尿布的滑移,并且能够防止臀围周边的橡胶痕迹。
[0349] 另外,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果的对比判明,通过使延伸部上部的应力与第三区域的下半部的收缩应力同等,即使不过度提高易留下橡胶痕迹的第三区域的收缩应力,也能够高效地防止尿布的滑移,能够防止橡胶痕迹。
[0350] 〔实施例11和比较例11〕
[0351] 在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上,以表3所示的方式配置表3所示的弹性部件,制造各部具有表3所示的收缩应力的图6~图9所示的概要形态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弹性部件都使用氨纶的线状弹性体。
[0352] 另外,表3中的“↑”表示同上的意思。另外,实施例11的尿布的、腹侧延伸部21a(A4’)的X方向长度L5设为背侧延伸部21b的X方向长度L6的1/2的长度。另外,比较例11也同样。
[0353] [表3]
[0354]
[0355] 配置间距从弹性体的中心到相邻的弹性体的中心的长度
[0356] 伸长率将非伸长的状态设为1时的伸长倍率
[0357] 将实施例11和比较例11的各收缩应力的比表示在表4中。
[0358] [表4]
[0359]
[0360] 〔评价〕
[0361] 关于所得到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通过上述的方法,对(1)难滑落度;(2)裤口的橡胶痕迹的施加难度进行评价,将结果表示在表5中。
[0362] [表5]
[0363]难滑落度 裤口的橡胶痕迹
实施例11 ○ ○
比较例11 ○ ×
[0364] 由表5所示的结果判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尿布(特别是满足上述关系式(11)~(14)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是外包装件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并且其防滑落性优异,不易留下弹性部件的勒痕,对皮肤的负担小。
[0365] 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是外包装件分割为腹侧片材部件和背侧片材部件、并且可高效地制造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并且其臀部的包覆性优异,在穿用中,不易产生滑落和外观变差。
[0366] 另外,本发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特别是满足上述关系式(11)~(14)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不易留下弹性部件的勒痕,对皮肤的负担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