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292559.1

文献号 : CN1033298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杜浩危起伟李罗新乔新美刘志刚甘芳熊伟吴金明

申请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1、饵料的制作;2、摄食驯化:(1)从达氏鲟孵出即开始摄食驯化;(2)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2-4月龄达氏鲟的摄食驯化;(3)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5月龄以上的达氏鲟的摄食驯化;采用本发明的训练方法,不同规格达氏鲟在训练结束后,在摄食能力和捕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表现在,训练后的达氏鲟模拟野放后在放归野外或实验塘中捕食野生生物活饵料的能力明显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明显高于未驯化的放流达氏鲟。

权利要求 :

1.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饵料的制作:

人工制作水蚯蚓饵料:将鲜活水蚯蚓进行紫外光消毒、用粉碎机或人工掇刀方式将水蚯蚓截成不同长度的碎屑,成为水蚯蚓浆饵料;人工制作鱼粉、虾粉及虾糜:从鱼塘捕获或从市场购买小河虾及小杂鱼,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采用风干及阳干或者低温冷藏方式制作鱼粉、虾粉或虾糜;采用网筛分选不同规格的虾粉和鱼粉,成为鱼粉、虾粉或虾糜饵料;

从鱼塘或市场购买不同规格的小虾和小杂鱼,成为鲜活饵料;

(2)摄食驯化:根据放流达氏鲟的来源及规格分别采用如下摄食驯化方式:

①从达氏鲟孵出即开始摄食驯化:对于1-10日龄的达氏鲟仔鱼,不需要摄食其他饵料;10-15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碎屑长度小于0.1mm;15-20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长度小于1mm;20-30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碎屑长度小于5mm;30-80日龄的达氏鲟逐渐按照1:1-2添加人工虾粉和鱼粉或虾糜和鱼糜,其粒径小于5mm,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每日总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体重的3-5%投喂,人工生物虾粉和鱼粉或虾糜和鱼糜的饵料的投喂量每隔5天增加10%;80日龄-4月龄的达氏鲟添加较大规格虾粉和鱼粉或虾糜和鱼糜,其中虾糜和鱼糜饵料的粒径小于10mm,每隔10天鱼糜饵料投喂量增加10%,累计增加至4月龄时,人工鱼糜、虾粉或虾糜投喂量为原基础上增加至40%;

4-5月龄的达氏鲟逐渐投喂鲜活小虾和小杂鱼,小虾的全长小于20mm,小杂鱼的全长小于

30mm,并逐渐减少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量,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完成摄食驯化,可进行实施放流;

②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2-4月龄的达氏鲟的摄食驯化:

摄食驯化前,对被驯化的达氏鲟停止投喂2天,从第三天开始在投喂饵料中逐渐添加人工生物饵料虾糜、虾糜粉、鱼糜或鱼糜粉,其粒径小于5mm,每隔5天在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量增加5%,1月后开始投喂鲜活小杂鱼和小虾,投喂小杂鱼和小虾全长要小于2倍达氏鲟的口裂长度,添加量为原投料量的基础上,每隔10天增加10%,并逐渐减少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每日总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数的总体重的3-5%投喂,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可结束摄食驯化,进行人工放流;

③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5月龄以上的达氏鲟的摄食驯化:

摄食驯化前,被驯化的达氏鲟停止投喂2天,从第三天开始投喂鲜活小杂鱼和小虾,投喂小杂鱼和小虾全长要小于2倍达氏鲟口裂长度,投喂量逐渐增加,增加量为原投料量的基础上,每隔10天增加10%,并逐渐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每日总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数的总体重的3-5%投喂,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可结束摄食驯化,进行人工放流。

说明书 :

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渔业资源养护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和珍稀鱼类保护的重要途径。全世界范围内,实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放流种类、规模和强度也逐年加大,但增殖放流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研究表明,增殖放流鱼类在野外生存适应能力较差是导致放流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增殖放流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适应自然环境并能够成功识别和捕获天然饵料以确保存活的摄食能力是影响放流鱼类野外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常规人工养殖环境中,一般跟据鱼体的生长规格投喂不同规格的适口饵料,大部分为营养均衡的人工合成饲料,而且采用密度较高的投喂方式。而到了野外自然环境中,鱼类赖以生存的饵料仅有生物活饵料,而且饵料的易得性、适口性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由于缺乏摄食训练,养殖鱼类常常缺乏对生物活饵料主动探寻和捕食,因此,捕食行为发育在常规养殖方式中也存在障碍,因此,放流鱼在野外成功摄食的概率低,导致饥饿,死亡率增加。目前围绕提高增殖放流鱼类野外生存能力的野化训练技术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尚未有成型的技术标准。野化训练的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提高放流鱼类野外摄食能力,由于鱼类生活习性的不同,针对不同鱼类的训练方式和效果也不相同。
[0003] 达氏鲟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干流和支流中,在长江中主要以底栖生物、小型鱼类、虾蟹等为食。目前,人工养殖达氏鲟已实现全人工繁殖,但规模还是很有限,每年在长江中上游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放流量为几百尾至几千尾不等。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放流达氏鲟的野外存活率对于达氏鲟的保护和资源养护有重要意义。目前,达氏鲟的增殖放流尚未有任何野化训练技术实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使放流的达氏鲟能更容易捕获野外生物活饵料,从而提高达氏鲟的野外生存能力。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提高放流达氏鲟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07] 1、饵料的制作:
[0008] 人工制作水蚯蚓饵料:将鲜活水蚯蚓进行紫外光消毒、用粉碎机或人工掇刀等方式将水蚯蚓截成不同长度的碎屑,成为水蚯蚓浆饵料;
[0009] 人工制作鱼粉和虾粉:从鱼塘捕获或从市场购买小河虾及小杂鱼,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采用风干及阳干或者低温冷藏等方式制作鱼粉及虾粉(靡);采用网筛分选不同规格的虾粉和鱼粉,成为鱼粉和虾粉(靡)饵料;
[0010] 从鱼塘或市场购买不同规格的小虾和小杂鱼,成为鲜活饵料;
[0011] 2、摄食驯化:根据放流达氏鲟的来源及规格分别采用如下摄食驯化方式:
[0012] (1)从达氏鲟孵出即开始摄食驯化:
[0013] 对于1~10日龄的达氏鲟仔鱼,不需要摄食其他饵料;10~15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碎屑长度小于0.1mm;15~20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长度小于1mm;20~30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碎屑长度小于5mm;30~80日龄的达氏鲟逐渐按照1:1~2添加人工虾粉和鱼粉或虾靡和鱼糜,其粒径小于5mm,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体重的3~5%投喂,人工生物虾粉、鱼粉或虾靡、鱼糜的饵料的投喂比例每隔5天增加10%;80日龄-4月龄的达氏鲟添加较大规格虾粉、鱼粉或虾糜、鱼糜,其中虾靡和鱼糜饵料的粒径小于10mm,每隔10天鱼糜饵料投喂比例增加10%,累计增加至4月龄时,人工鱼糜、虾粉或虾糜投喂量在原基础上增加至40%,;4-5月龄的达氏鲟逐渐投喂鲜活小虾和小杂鱼,小虾的全长小于20mm,小杂鱼的全长小于30mm,并逐渐减少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量,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完成摄食驯化,可进行实施放流。
[0014] (2)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2-4月龄达氏鲟的摄食驯化:
[0015] 摄食驯化前,对被驯化的达氏鲟停止投喂2天,从第三天开始在人工配合饲料中逐渐添加人工生物饵料如虾糜、虾糜粉、鱼糜或鱼糜粉,其粒径小于5mm,每隔5天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比例增加5%,1月后开始投喂鲜活小杂鱼和小虾,投喂小杂鱼和小虾和全长要小于2倍达氏鲟的口裂长度,添加比例为在原投料量的基础上,每隔10天增加10%,并逐渐减少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量。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数的总体重的3-5%投喂,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可完成摄食驯化,可进行实施放流;
[0016] (3)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5月龄以上的达氏鲟的摄食驯化:
[0017] 摄食驯化前,被驯化的达氏鲟停止投喂2天,从第三天开始投喂鲜活小杂鱼和小虾,投喂小杂鱼和小虾和全长要小于2倍达氏鲟口裂长度,投喂量逐渐增加,增加比例为在原投料量的基础上,每隔10天增加10%,并逐渐减少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量,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数的总体重的3-5%投喂,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可完成摄食驯化,可进行实施放流。
[0018]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0019] 1、本发明首次提出了针对不同来源和规格的放流达氏鲟的摄食能力的野化训练方法;
[0020] 2、采用本发明的训练方法,不同规格达氏鲟在训练结束后,在摄食能力和捕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表现在,训练后的达氏鲟对在放归野外或实验塘中捕食野生生物活饵料的能力明显提高,生长和成活率明显高于未驯化的放流达氏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一
[0023] 以初孵幼鱼开始进行捕食能力训练。
[0024] 1、饵料的制作:
[0025] 人工制作水蚯蚓饵料:将鲜活水蚯蚓进行紫外光消毒、用粉碎机或人工掇刀等方式将水蚯蚓截成不同长度的碎屑,成为水蚯蚓浆饵料;
[0026] 人工制作鱼粉和虾粉:从鱼塘捕获或从市场购买小河虾及小杂鱼,采用粉碎机进行粉碎,采用风干及阳干或者低温冷藏等方式制作鱼粉及虾粉(靡);采用网筛分选不同规格的虾粉和鱼粉,成为鱼粉和虾粉(靡)饵料;
[0027] 从鱼塘或市场购买不同规格的小虾和小杂鱼,成为鲜活饵料。
[0028] 2、摄食驯化:
[0029] 选择初孵达氏鲟仔鱼200尾,1~10日龄不投喂饵料,10~15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碎屑长度小于0.1mm;15~20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长度小于1mm;20~30日龄的达氏鲟投喂水蚯蚓的碎屑长度小于5mm;30~80日龄的达氏鲟逐渐按照1:1~2添加人工虾粉和鱼粉(靡)(粒径小于5mm),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体重的3~5%投喂,人工生物虾粉或鱼粉(靡)的饵料的投喂比例每隔5天增加10%;80日龄-4月龄的达氏鲟添加较大规格虾粉和鱼粉(糜),其中虾靡和鱼糜饵料的粒径小于10mm,每隔10天鱼糜饵料投喂比例增加10%,累计增加至4月龄时,人工鱼糜或虾粉(糜)投喂量在原基础上增加至40%,;4-5月龄的达氏鲟逐渐投喂鲜活小虾和小杂鱼,小虾的全长小于20mm,小杂鱼的全长小于30mm,并逐渐减少人工生物饵料的投喂量,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杂鱼和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时,即完成摄食驯化,可进行实施放流。
[0030] 实验数据
[0031] 实验以达氏鲟仔鱼200尾为对象,驯养至5月龄,驯养成活率达85%,至5月龄达氏鲟幼鱼,70%已成功摄食鱼虾粉(糜),60%达氏鲟可成功捕获鲜活鱼虾。结束摄食驯化实验,将实验组鱼与未驯化组(对照组)鱼放流到野外实验塘中,1个月后,驯化组的成活率达85%,明显高于对照组仅有60%。
[0032] 实施例二
[0033] 以已摄食人工生物饵料达3月龄的达氏鲟为例。
[0034] 驯化前,3月龄达氏鲟停食2天后,从第3天开始,在人工配合饲料中逐渐添加虾靡、虾米粉或鱼糜、鱼糜粉,其粒径4mm,每隔5天在原投料量的基础上增加比例增加5%,1月后开始投喂鲜活小杂鱼小虾,小杂鱼小虾的大小可以逐渐增加,但全长均小于20mm,添加的比例为每隔10天在原投料量的基础上增加10%,而且逐渐减少人工生物饲料投喂量。饵料的投喂为早、中、晚各一次,投料量按养殖池内达氏鲟总数的总体重的3-5%投喂,至30天后,当驯化的达氏鲟捕食小鱼小虾的比例达到养殖总量的50%后即可实施放流。
[0035] 实验数据
[0036] 实验以3月龄达氏鲟幼鱼100尾为对象,驯养至5月龄,驯养成活率达95%,至5月龄达氏鲟幼鱼,80%已成功摄食鱼虾粉(糜),50%达氏鲟可成功捕获鲜活鱼虾。结束摄食驯化实验,将实验组鱼与未驯化组(对照组)鱼放流到野外实验塘中,1个月后,驯化组的成活率达70%,明显高于对照组仅有50%
[0037] 实施例三
[0038] 以已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1岁龄的达氏鲟为例。
[0039] 驯化前,1岁龄达氏鲟停食2天后,从第3天开始投喂鲜活小杂鱼和小虾,小杂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