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07635.3

文献号 : CN1033481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斯文·宾科特

申请人 : A·雷蒙德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附件(30)连接在支撑件(29)上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具有盖板(2)以及成型在盖板(2)上的侧壁(8、9),盖板和侧壁形成U形形貌。在杆臂(11、12)上存在有相互对立的边翼(21)以及支撑在支撑边缘上的支撑曲拐臂(17)。由此得到非常坚硬的、块状的紧固装置的结构,该紧固装置能够抵抗非常大的拔出力。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将附件(30)固定在支撑件(29)上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具有设置在顶部区域(1)中的扁平的盖板(2)和两个杆臂(11、12),这两个杆臂与所述盖板(2)相连接并且从盖板(2)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杆臂(11、12)具有一个外翼(13)和一个内翼(14),其中,在杆臂(11、12)的每个内翼(14)上成型有穿过形成在相关的杆臂(11、12)的外翼(13)中的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伸出的支撑曲拐臂(17),其中,在每个杆臂(11、12)的每个外翼(13)上成型有两个彼此重叠地延伸的边翼(2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2)上成型有侧壁(8、9),这些侧壁与盖板(2)一起形成U形形貌,并且每个外翼(13)成型在侧壁(8、9)上,并且边翼(21)在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的两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翼(21)的相互面对的边缘侧是直的并且相互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翼(21)的相互面对的边缘侧具有两个彼此呈角形对齐的、直的部分区段(31、32)并且相互邻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以平行于盖板(2)的支承区段(26)和与所述支承区段(26)呈直角的侧面区段(25)呈L形地形成支撑曲拐臂(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弯曲部使每个所述支承区段(26)成型在所述侧面区段(25)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弯曲部使每个所述支承区段(26)成型在所述内翼(14)的中间区段(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区段(25)在位于所述支承区段(26)对面一侧上具有位于所述外翼(13)对面的挡板区段(3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外翼(13)具有支撑边缘(27、

28),所述支撑边缘位于所述支承区段(26)和侧面区段(25)的远离盖板(2)的一侧的对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曲拐臂(17)分别具有成型在中间区段(23)上的连接翼(35)和经由连接区段(36)与连接翼(35)相连接的端翼(37),其中,每个支撑曲拐臂(17)的连接翼(35)和端翼(37)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段(36)背离各个外翼(13)向外并且朝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段(36)面向顶部区域(1)的方向并且与外翼(13)呈直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2)上成型有倾斜地背离盖板(2)、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延伸的弹性臂(5、6)。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内翼(14)在其靠近盖板(2)的末端上具有末端区段(24),所述末端区段与形成在盖板(2)中的接入槽(3、4)相对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翼(14)的末端区段(24)在最终位置上相互贴紧并且阻止内翼(14)的进一步的相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内翼(14)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进入孔(33),所述进入孔与形成在盖板(2)中的接入槽(3、4)相对立地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翼(13)和/或内翼(14)具有加强筋(20、22)。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杆臂(11、12)的外翼(13)和内翼(14)之间形成有两个弯曲区段(15),在这两个弯曲区段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弯曲凹进部(16)。

说明书 :

紧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附件固定在支撑件上的紧固装置,该紧固装置具有设置在顶部区域中的扁平的盖板和两个杆臂,这两个杆臂与盖板相连接并且从盖板向底部区域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杆臂具有一个外翼和一个内翼,其中,在杆臂的每个内翼上成型有穿过形成在相关的杆臂的外翼中的支撑曲拐臂凹进部伸出的支撑曲拐臂,其中,在每个杆臂的每个外翼上成型有两个彼此重叠地延伸的边翼。

背景技术

[0002] 一种这样的紧固装置已由WO 2010/101803 A1已知。先前已知的用于使附件固定在支撑件上的紧固装置具有一个设置在顶部区域中的扁平的盖板和两个与盖板相连接并且从盖板向底部区域的方向延伸的杆臂。每个杆臂具有一个外翼和一个内翼,其中在杆臂的每个内翼上成型有穿过形成在相关的杆臂的外翼中的支撑曲拐臂凹进部伸出的支撑曲拐臂。此外,在每个杆臂的每个外翼上成型有两个彼此重叠地延伸的边翼。这些边翼定位在支撑曲拐臂和盖板之间。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很大的拔出力和高的刚性。
[0004]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将附件固定在支撑件上的紧固装置实现了该目的,该紧固装置具有设置在顶部区域中的扁平的盖板和两个杆臂,这两个杆臂与盖板相连接并且从盖板向底部区域的方向延伸,其中,每个杆臂具有一个外翼和一个内翼,其中,在杆臂的每个内翼上成型有穿过形成在相关的杆臂的外翼中的支撑曲拐臂凹进部伸出的支撑曲拐臂,其中,在每个杆臂的每个外翼上成型有两个彼此重叠地延伸的边翼,其特征在于,在盖板上成型有侧壁,这些侧壁与盖板一起形成U形形貌,并且每个外翼成型在侧壁上,并且边翼在支撑曲拐臂凹进部的两侧延伸。
[0005] 通过在盖板上成型侧壁(这些侧壁与盖板一起形成U形形貌)和通过使外翼在支撑曲拐臂凹进部的两侧延伸,得到了紧固装置的非常高的刚性,这种刚性通过多重U形形貌引起高的拔出力。
[000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边翼的相互面对的边缘侧是直的并且相互邻接。
[000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边翼的相互面对的边缘侧具有两个彼此呈角形对齐的、直的部分区段并且相互邻接。
[000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分别以平行于盖板的支承区段和与支承区段呈直角的侧面区段呈L形地形成支撑曲拐臂。
[000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通过弯曲部使每个支承区段成型在侧面区段上。
[00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通过弯曲部使每个支承区段成型在内翼的中间区段上。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侧面区段在位于支承区段对面一侧上具有位于外翼对面的挡板区段。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每个外翼具有支撑边缘,支撑边缘位于支承区段和侧面区段的远离盖板的一侧的对面。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曲拐臂分别具有成型在中间区段上的连接翼和经由连接区段与连接翼相连接的端翼,其中,每个支撑曲拐臂的连接翼和端翼相互平行。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连接区段背离各个外翼向外并且倾斜地朝向底部区域的方向延伸。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连接区段面向顶部区域的方向并且与外翼呈直角。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在盖板上成型有倾斜地背离盖板、向底部区域的方向延伸的弹性臂。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每个内翼在其靠近盖板的末端上具有末端区段,末端区段与形成在盖板中的接入槽相对地设置。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内翼的末端区段在最终位置上相互贴紧并且阻止内翼的进一步的相向移动。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在每个内翼中形成有至少一个进入孔,进入孔与形成在盖板中的接入槽相对立地设置。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外翼和/或内翼具有加强筋。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在杆臂的外翼和内翼之间形成有两个弯曲区段,在这两个弯曲区段之间分别形成一个弯曲凹进部。

附图说明

[0022] 由以下的根据图示所描述的实施例得到本发明的其他的适宜的设计方案和优势。
[0023] 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0024] 图2以立体局部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实施例,
[0025] 图3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支撑曲拐臂,
[0026] 图4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具有相互贴紧的、支撑曲拐臂的内翼的自由末端的实施例,
[0027] 图5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在安装状态下的实施例,
[0028] 图6以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在根据图5的安装状态下的实施例,[0029] 图7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
[0030] 图8以立体局部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另一个实施例,
[0031] 图9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具有相互贴紧的、支撑曲拐臂的内翼的中间区段的另一个实施例,
[0032] 图10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与图3相应的支撑曲拐臂,和[0033] 图11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与图3相应的支撑曲拐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由金属板以冲压-弯曲-过程制造的、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的实施例。根据图1的实施例在顶部区域1中具有大体上呈矩形形状的扁平的盖板2。在盖板2的中间的纵向上在边缘侧的区域中形成有相互对立的接入槽3、4。在盖板2的末端上将从盖板2向位于顶部区域1对面的底部区域7的方向上延伸的弹性臂5、6成型到盖板2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臂5、6横向于盖板2的纵向并且面对盖板2的朝着底部区域7的一侧伸展。
[0035] 在盖板2的纵向边缘上成型了侧壁8、9,这些侧壁与盖板2大体上呈直角并且从而与盖板2共同形成U形形貌并且在顶部区域1中导致高的刚性。每个侧壁8、9在其位于弹性臂5、6对面的末端上形成有弹性臂容纳槽10,这样确定弹性臂容纳槽的尺寸,即,在使弹性臂5、6压入并且大体上平行于盖板2时,弹性臂形状匹配地设置在相关的弹性臂容纳槽10中,而弹性臂5、6在根据图1的松弛的设置下在底部区域7的方向上伸出超过侧壁8、9。
[0036] 在侧壁8、9的中间区域中成型了两个从顶部区域1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延伸的、相互对立的杆臂11、12,这两个杆臂分别具有一个装配在侧壁8、9上的、设置在外部的外翼13和一个内翼14,内翼通过设置在底部区域7中的一对弯曲区段15与外翼13相连并且在外翼13之间相互对立地设置在内部,该弯曲区段分别包围弯曲凹进部16。通过弯曲区段
15的宽度可以相对容易地调整内翼14的弹性。
[0037] 在每个内翼14上都成型一对支撑曲拐臂17,该支撑曲拐臂在图1所示的松弛的设置中穿过在中间区域中的、设置在外翼13中的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向外延伸超过外翼13。在外翼13的多个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之间留有中间腹板19,在其正面中分别成型有一个用于加固相关的外翼13的加强筋20。
[0038] 此外,根据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杆臂11、12的外翼13上成型了边翼21,该边翼朝向正对面的、另一个外翼13的边翼21的方向上延伸。边翼21在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的两侧、大体上在杆臂11、12的外翼1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以边翼的彼此相向的、在根据图1的本实施例中笔直的侧棱彼此直接相邻地对立。由此阻止了外翼13向内以防止向内弹出并且进行了块状加固。
[0039] 图2以立体纵剖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特别是能够看到内翼14的实施例。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弯曲凹进部16的延长部中分别以一个加强筋22形成内翼14,以使内翼14在其靠近底部区域7的区域中得到加固。此外可以从图2看出,支撑曲拐臂17经由具有大致平行于外翼13的中间区段23的弯曲部与内翼14相连接。
[0040] 此外,每个内翼14都具有位于盖板2对面的末端区段24,该末端区段相对于中间区段23、背离相关的杆臂11、12的外翼13倾斜地弯曲。此外可以从图2看出,末端区段24与接入槽3、4相对地设置,从而在图2中未示出的拆卸工具可以穿过接入槽3、4伸出并且可以作用于末端区段24上。
[0041] 图3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在支撑曲拐臂17和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的区域中的杆臂11。由图3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出,每个支撑曲拐臂17都是由一个从侧面在杆臂11的纵向上延伸的、并连接在内翼14上的侧面区段25和一个大体上与侧面区段25呈直角的、并经由一个弯曲部与相关的侧面区段25相连接的支承区段26构成,该支承区段彼此重叠地延伸至接近中间腹板19的地方。侧面区段25的远离外翼13的外棱朝向底部区段7的方向倾斜,以实现以相对小的装配力将杆臂11、12穿过与其横截面相匹配的装配凹口引入。
[0042] 每个支承区段26都位于设置在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的靠近底部区域7的一侧上的、作为支撑边缘的、外翼13的支承区段支承边缘27的正对面,从而阻止了支承区段26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弯曲。而靠近底部区域7的、侧面区段25的边缘侧位于形成在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的靠近底部区域7的末端中的、作为支撑边缘的侧面区段支承边缘28的对面,从而也阻止了侧面区段25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移动。由此极为有效地避免了在下面继续进一步阐述的常规的装配布置中的在所示出的和所阐明的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的实施例上施加大的拔出力时支撑曲拐臂17的下陷。
[0043] 图4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根据图1、在中间区段23和内翼14的末端区段24的区域中、在使内翼14向内弯曲的弯曲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实施例,正如例如通过在图4中未示出的、穿过接入槽3、4所引入的并且作用于末端区段24上的拆卸工具所引起的弯曲运动一样。
[0044] 在这个最终位置上支撑曲拐臂17完全进入到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以及形成在外翼13之间的内腔中,从而使杆臂11、12能够无阻碍地穿过与杆臂11、12的横截面相匹配的装配凹口。由于末端区段24形成为齿形,末端区段24在最终位置上相互贴紧并且甚至在通过拆卸工具施加大的力时也阻止内翼14的进一步的相互靠近地移动。对此设定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在其靠近顶部区域1的末端中的、这样足够大的尺寸,即,丝毫没有阻力阻挡支撑曲拐臂17向内移动到根据图4的最终位置上。
[0045] 图5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在常规的装配布置中的实施例,在该装配布置中杆臂11、12穿过形成在机械式高负荷的支撑件29中和附件30(这里是气囊的形状)中的装配凹口。在装配布置中支撑曲拐臂17的支承区段26在支撑件的远离附件30的一侧上从后面夹紧支撑件29,而弹性臂5、6以及可能的情况下远离盖板2的、侧壁8、
9的边缘侧平放在附件30上。由此附件30可靠地而能够松开地固定在支撑件29上。
[0046] 图6以纵剖面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在根据图5的装配布置中的实施例。由图6可以清楚地看出,设置在各个外翼13的同侧上的边翼21紧密相邻而留有一条相对狭长的缝隙地设置,从而阻止在施加大的拔出力时外翼13向内弯曲。此外,在施加大的拔出力时内翼14向其杆臂11、12的外翼13的方向移动,这样使支撑曲拐臂17的支承区段26的从后面夹紧得到加强。弯曲区段15在其邻接在内翼14上的末端区域中紧密地、并列地贴紧,这导致了底部区域7中的加固。
[0047] 图7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和根据图7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彼此相应的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为了避免重复而对此部分不再详细解释。在根据图7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有具有相互面对的侧棱的边翼21,该侧棱分别以直的、长的第一部分区段31和相对于第一部分区段31弯曲的、短的第二部分区段32形成。在此,第一部分区段31在底部区域7的纵向上伸展,而第二部分区段32相对于底部区域7的纵向倾斜地发生弯曲。由此第二部分区段32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下相互发生挤压。引入的力通过由此得到的、第二部分区段32的形状配合连接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支撑曲拐臂17上以及从而分配到两个杆臂11、12上,由此通过仅从一侧引入的力抵消两个杆臂11、12中之一的故障。
[0048] 图8以立体局部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另一个实施例。由图8可以看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区段26通过弯曲成型在各个杆臂11、12的相关的内翼14的中间区段23上并且平放在侧面区段25的靠近盖板2的侧棱上。内翼14在支承区段26的弯曲的区域中、在中间区段23的末端区域中具有啮合孔33,在底部区域7的纵向上分别对齐接入槽3、4地设置该啮合孔。此外,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侧面区段25在其远离盖板2的末端上具有挡板区段34,该挡板区段伸出超过各个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朝向远离盖板2的方向延伸并且以该挡板区段的径向面向外的侧棱位于各个外翼13的对面。由此阻止了内翼14和外翼
13的相互运动。
[0049] 图9以立体细节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在内翼14的中间区段23的区域中的、在使内翼14径向向内弯曲的弯曲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另一个实施例,正如例如通过在图9中未示出的、穿过接入槽3、4所引入的并且引入啮合孔33的拆卸工具所引起的弯曲运动一样。正如已经结合图4所阐明的一样,在这个最终位置上支撑曲拐臂17完全进入到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中以及形成在外翼13之间的内腔中。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区段23在弯折部到支承区段26的区域中相互紧贴并且甚至在由装配工具施加大的力时也阻止内翼14进一步相互靠近地移动,其中弯折部在这里起稳定性作用。
[0050] 图10以与图3相应的立体细节图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曲拐臂17,其中在根据图3和图10的这些实施例中彼此相应的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这一部分不再详细解释。在根据图1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曲拐臂17分别具有成型在中间区段23上的、内侧与中间腹板19邻接的连接翼35和经由连接区段36与连接翼35相连接的端翼37。连接腹板36向外伸出超过外翼13并且为了易化装配朝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倾斜。
端翼37位于各个连接翼35的远离中间腹板19的一侧并且平行于各个连接翼35,其中,连接翼为了紧贴在侧面区段支撑边缘28上伸入到支撑曲拐臂凹进部18中。
[0051] 图11以与图3相应的立体细节图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曲拐臂17,其中在根据图3、图10和图11的这些实施例中彼此相应的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对这一部分不再详细解释。在根据图11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对根据图1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改变在于,对于每个支撑曲拐臂17,连接区段36位于连接翼35的靠近顶部区域1的一侧上并且与外翼13呈直角,而为了易化装配,连接翼35和端翼37的面向外的一侧向底部区域7的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