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凹陷钢管以及复合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80008594.X

文献号 : CN1033704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木优任妙中真治佐藤哲茂手木优辉大泽隆

申请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带凹陷钢管,其在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使该凹陷部沿着钢管轴向成为列,在所述各凹陷部各自的内部形成柱状凹部,该柱状凹部比这些凹陷部的底面凹陷更深且沿着所述钢管轴向,在所述各凹陷部内的平均维氏硬度HA和在所述钢管轴向上相互邻接的这些凹陷部之间的部分的维氏硬度HB之比满足0.95≤HA/HB≤1.05,在所述外周面赋予热氧化皮表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在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使该凹陷部沿着钢管轴向成为列,在所述各凹陷部各自的内部形成柱状凹部,该柱状凹部比这些凹陷部的底面凹陷更深且沿着所述钢管轴向,在所述各凹陷部内的平均维氏硬度HA和在所述钢管轴向上相互邻接的这些凹陷部之间的部分的维氏硬度HB之比满足0.95≤HA/HB≤1.05,在所述外周面赋予热氧化皮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钢管轴的任一位置,所述各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该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列是四列以上,并列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部的列中,在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彼此形成为在钢管轴向上相互具有相位差,所述相位差为在所述钢管轴向上邻接的所述凹陷部的中心间距离的1/8以上且1/2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列是六列以上,并列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陷部的列中,在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彼此形成为在钢管轴向上相互具有相位差,所述相位差为在所述钢管轴向上邻接的所述凹陷部的中心间距离的1/8以上且1/2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凹陷部具有椭圆形状,该椭圆形状具有与所述钢管轴向平行的长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凹陷部通过热辊成形而形成,所述热辊成形使用表面具有突起部的钢管造型用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氧化皮表面之上形成镀层以及树脂层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复合桩,其特征在于,在固化部件中埋入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陷钢管而一体化。

说明书 :

带凹陷钢管以及复合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构筑土木建筑结构物的情况下使用的带凹陷钢管以及复合桩。
[0002] 本申请根据2011年2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1-035535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作为土木建筑结构物的基础而使用的桩的支承力,通过前端支承力和周面摩擦力发挥作用。前端支承力是在通过埋入坚固的地基而发挥大的支承力的桩前端部的承压抵抗。周面摩擦力通过桩与地基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体现。通常,钢管桩与地基的周面摩擦力小。
[0004] 因此,为了发挥高支承力,采用使支承桩到达坚固的支承层的方法,或者通过使用长或者大径的桩增大周面的摩擦面积的方法。因此,在地基软弱或者支承层深的情况下,桩变得大型化,导致了不经济的设计。
[0005] 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了:无需到达坚固的支承层的结构,无需使钢管具有必要以上的长度或者直径,也可满足要求的带凹陷钢管以及复合桩。该带凹陷钢管以及复合桩通过在钢管带有凹陷,使对地基、固化部件(混凝土、水泥、掺土水泥等)的附着力增大而一体化,发挥大的支承力。
[0006] 此外,为了固结岩层等,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形成凹部的钢管插入设在岩层等的孔,使钢管膨胀的技术。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75055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2457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2] 在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钢管以及复合桩通过凹陷确保对固化部件的充分的附着力。
[0013] 但是,由于设在钢管周面的凹陷,钢管自身的压缩强度有可能降低。即,复合桩的强度是将钢管的强度和固化部件等的地基改良部的强度加在一起评价的,因此,由于钢管自身的压缩强度的降低,可能无法使复合桩的支承力充分地发挥。
[0014] 此外,所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通过使插入岩层等的钢管膨胀,使该岩层和钢管密接,可预知钢管和地基、固化部件等的摩擦力的增加。
[0015] 但是,不能控制最终的钢管的形状,虽然拔出负荷增大了,但是不能保证对于桩重要的压缩负荷的增大。
[0016] 因此,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带凹陷钢管,其通过增大对固化部件等的附着力且抑制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能够发挥优异的附着力和压缩强度,以及,提供一种使用该带凹陷钢管,能够确保充分的支承力的复合桩。
[0017]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8]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形态如下所述。
[0019] (1)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为:一种带凹陷钢管,其在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使该凹陷部沿着钢管轴向成为列,在所述各凹陷部各自的内部形成柱状凹部,该柱状凹部比这些凹陷部的底面凹陷更深且沿着所述钢管轴向,在所述各凹陷部内的平均维氏硬度(ビッカース硬度)HA和在所述钢管轴向上相互邻接的这些凹陷部之间的部分的维氏硬度HB之比满足0.95≤HA/HB≤1.05,在所述外周面赋予热氧化皮表面。
[0020]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在沿着所述钢管轴的任一位置,所述各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该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
[0021] (3)根据上述(1)或者(2)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所述凹陷部的列是四列以上,并列形成。
[0022]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在所述凹陷部的列中,在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彼此形成为在钢管轴向上相互具有相位差;所述相位差为在所述钢管轴向上邻接的所述凹陷部的中心间距离的1/8以上且1/2以下。
[0023] (5)根据上述(1)或者(2)所述的带凹陷钢管,所述凹陷部的列是六列以上,并列形成。
[0024] (6)根据上述(5)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在所述凹陷部的列中,在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彼此形成为在钢管轴向上相互具有相位差,所述相位差为在所述钢管轴向上邻接的所述凹陷部的中心间距离的1/8以上且1/2以下。
[0025]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所述各凹陷部具有椭圆形状,该椭圆形状具有与所述钢管轴向平行的长轴。
[0026]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所述各凹陷部通过热辊成形而形成,所述热辊成形使用表面具有突起部的钢管造型用辊。
[0027]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陷钢管,优选地,在所述热氧化皮表面之上形成镀层以及树脂层的至少一种。
[0028] (10)本发明的第二形态为:一种复合桩,其在固化部件中埋入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陷钢管而一体化。
[0029] 发明的效果
[0030] 根据上述(1)所述的发明,通过在钢管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使该凹陷部沿着钢管轴向成为列,能够使附着在钢管的外周面的固化部件的附着面积增加。因此,能够使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增大。进一步地,通过在凹陷部的内部形成柱状凹部,增加附着在钢管的外周面的固化部件的附着面积,并且,在进入柱状凹部的固化部件和周围的固化部件之间的界面上的摩擦力或者剪切力发挥作用,柱状凹部起到防错动的功能,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附着力。因此,能够保持钢管自身的高压缩强度且提高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进一步地,在带凹陷钢管中存在硬度急剧上升的部位的情况下,以从韧性或者延展性恶化的该部位开始产生的裂纹为起点,破坏容易扩展,因此有可能降低压缩强度,但是通过设定HA和HB使其满足0.95≤HA/HB≤1.05,能够避免这样的压缩强度的降低。即,钢管整体硬度均匀,由此实现优异的压缩强度。进一步地,通过在被赋予凹陷部和柱状凹部的带凹陷钢管的表面赋予热氧化皮表面,能够使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协同地增大。
[0031] 根据上述(2)所述的结构,在沿着钢管轴的任一位置,通过使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能够避免在钢管轴向的特定位置集中地形成凹陷部。在钢管轴向的特定位置,在钢管周向集中地形成多个凹陷部的情况下,容易从这些部位发生压曲,但是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这样的压曲的发生。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凹陷部形成引起的压缩强度的降低,所以能够发挥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
[0032] 根据上述(3)所述的结构,凹陷部的列是四列以上,并列形成,因此能够在钢管周向均等地获得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
[0033] 根据上述(4)所述的结构,在钢管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形成为互相具有1/8以上且1/2以下的相位差,因此能够避免在钢管轴向的特定位置集中地形成凹陷部。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
[0034] 根据上述(5)所述的结构,凹陷部的列是六列以上,并列形成,因此能够在钢管周向均等地获得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
[0035] 根据上述(6)所述的结构,在钢管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形成为互相具有1/8以上且1/2以下的相位差,因此能够避免在钢管轴向的特定位置集中地形成凹陷部。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
[0036] 根据上述(7)所述的结构,凹陷部具有椭圆形状,该椭圆形状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轴,因此能够使对铅直方向的负荷的支承力增大。
[0037] 根据上述(8)所述的结构,凹陷部通过热辊成形而形成,所述热辊成形使用表面具有突起部的钢管造型用辊,能够在钢管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凹陷部。此外,能够在钢管的表面赋予均质的热氧化皮表面。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和压缩强度的提高效果。
[0038] 此外,在如上述(9)所述的结构那样赋予镀层、树脂层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效果也不会受损。
[0039] 此外,根据上述(10)所述的结构,在固化部件中埋入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凹陷钢管而一体化,作为复合桩,由此增大与固化部件的附着力且抑制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提供能够确保充分的支承力的复合桩。

附图说明

[0040] [图1A]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部分主视图。
[0041] [图1B]图1B是沿着图1A的A1-A1线获得的剖视图。
[0042] [图1C]图1C是沿着图1A的A2-A2线获得的剖视图。
[0043] [图1D]图1D是图1B的a部放大图。
[0044] [图2A]图2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的部分主视图。
[0045] [图2B]图2B是沿着图2A的B-B线获得的剖视图。
[0046] [图3A]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的部分主视图。
[0047] [图3B]图3B是沿着图3A的C-C线获得的剖视图。
[0048] [图4A]图4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的部分主视图。
[0049] [图4B]图4B是沿着图4A的D-D线获得的剖视图。
[0050] [图5A]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的部分主视图。
[0051] [图5B]图5B是沿着图5A的E-E线获得的剖视图。
[0052] [图6A]图6A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桩的剖视图。
[0053] [图6B]图6B是沿着图6A的F-F线获得的剖视图。
[0054] [图7]图7是在改变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的情况下,表示带凹陷钢管的压缩强度的图表。
[0055] [图8]图8是表示测定三种复合桩的附着强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7] 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于实际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有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来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况。
[0058] (第一实施方式)
[0059] 下面,参照图1A~图1D,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进行说明。
[0060]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部分主视图。带凹陷钢管1在钢管轴向以规定的长度伸长,但在图1A中为了说明图示其一部分。
[0061] 如图1A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由大致圆筒状的钢管本体10构成。在该钢管本体10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11。进一步地,在各自的凹陷部11的中央形成柱状凹部12。
[0062] 如图1A所示,多个凹陷部11以沿着钢管轴向具有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构成凹陷部的列。因此,如图1B以及图1C所示,带凹陷钢管1具有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长度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和没有形成凹陷部11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此外,图1B是在图1A中沿着A1-A1线获得的剖视图,图1C是在图1A中沿着A2-A2线获得的剖视图。
[0063]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只具有一列该凹陷部的列。凹陷部11形成为向钢管轴中心方向,即,向钢管内侧突出。通过形成这些凹陷部11,混凝土、水泥、掺土水泥等固化部件进入凹陷部11内,因此能够增大附着力。
[0064] 如图1A所示,凹陷部11通过形成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径的椭圆形,能够获得将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长度保持为小的同时增大附着力的效果。在椭圆形的长径方向与钢管轴向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将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长度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将形成凹陷部11所引起的压缩强度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优选地,凹陷部11的形状为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径的椭圆形。凹陷部1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者大致长方形。
[0065] 此外,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长度L在带凹陷钢管1的全周长R的50%以下,优选地在40%以下,更优选地在30%以下。即,在钢管轴向的任一位置,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长度L在带凹陷钢管1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优选地在40%以下,更优选地在30%以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凹陷部形成导致的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
[0066] 此外,“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在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成为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上的下限值超过0%即可,但根据必要的附着力,下限值也可以在10%以上,或者在20%以上。
[0067] 此外,图1D是图1B的a部放大图。如该图1D所示,本说明书中的“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是指连接凹陷部的钢管周向两端的公共切线的切点(P、P)之间的直线距离L。此外,“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是指在没有形成凹陷部的钢管轴向的位置(即,B-B线),或者,在凹陷部的形成最少的钢管轴向的位置上,沿着钢管外周面的距离R。
[0068] 下面,说明在钢管轴向的任一位置,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长度L(关于第二~第五实施方式,在特定的钢管轴向位置上的总和)在带凹陷钢管1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优选地在50%以下的理由。
[0069] 本发明的发明人锐意研究的结果,例如在掺土水泥柱的中心配置带凹陷钢管的情况下,(如果是5%左右的强度降低)能够确保与钢管直径的10倍左右的掺土水泥柱相同的强度,与没有配置钢管的掺土水泥柱(改良体)相比,已确认通过在确保相同的强度时配置带凹陷钢管的效果,能够将掺土水泥柱尺寸削减到1/5。该柱尺寸多由掺土水泥和钢管的附着强度决定,即使钢管的强度降低在5%以下,包含钢管的掺土水泥柱的整体强度也几乎没有降低,影响极小。通过确保强度的同时使柱尺寸变小,使施工量大幅减少。柱直径成为1/5,意味着掺土水泥柱的体积减少到1/25,因此材料大幅减少,并且一天能够施工的掺土水泥柱根数大幅增加。反之,如果钢管的强度降低大幅超过5%,已确认将导致柱尺寸的增大,其效果减少。反之,如果钢管的强度降低超过5%,已确认将导致柱尺寸的增加,其效果减少。从上述可知,允许的钢管强度(特别是压缩强度)的降低率在5%以下。因此,考虑到实现允许的钢管强度的降低率5%以下的条件,优选地,使L/R≦0.5。此外,在后述的实施例中,对于钢管强度的降低率成为5%以下的条件,用图表进行说明。
[007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优选地,凹陷部11的钢管轴向长度的总和M2在带凹陷钢管1的钢管轴向的全长M1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这是因为,在凹陷部11的钢管轴向长度的总和M2超过带凹陷钢管1的钢管轴向的全长M1的50%的情况下,带凹陷钢管1的压缩强度具有降低的趋势。
[0071] 此外,“凹陷部的钢管轴向长度”是指凹陷部的钢管轴向的两端的公共切线的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0072] 进一步地,在各自的凹陷部11的中央形成柱状凹部12,该柱状凹部12比凹陷部11的底面凹陷更深,并且,沿着钢管轴向。通过固化部件进一步进入这些柱状凹部12,在进入柱状凹部12的固化部件和周围的固化部件之间的界面上的摩擦力或者剪切力发挥作用,柱状凹部12起到防错动的功能,因此,除了在凹陷部11的附着力之外,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附着力。即,通过使朝向固化部件和钢管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卡阻效果),能够使附着力增大。
[0073] 在设带凹陷钢管1的外径为D的情况下,优选地,柱状凹部12的深度H在0.005D以上且0.2D以下的范围。在此,如图1D所示,深度H是指从凹陷部11的钢管周向两端的公共切线的最深距离。通过使深度H在0.005D以上,能够获得钢管的周面和地基或者固化部件的摩擦力。另一方面,深度H超过0.2D,摩擦力提高的效果将饱和。
[0074] 如上所述,通过在凹陷部11的中央部形成柱状凹部,使发挥优异的附着力和压缩强度成为可能。但是,在通过冷加工等形成凹陷部11以及柱状凹部12的情况下,凹陷部11或者柱状凹部12的硬度相对于在钢管轴向邻接的凹陷部11、11的中间位置(没有形成凹陷部11、柱状凹部12的部位)的硬度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在带凹陷钢管1受到强负荷时,以从韧性或者延展性恶化的该位置开始产生的裂纹为起点,破坏容易扩展,因此有可能降低压缩强度。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通过热加工形成凹陷部11以及柱状凹部12,由此被制造成在凹陷部11的平均维氏硬度HA和在所述钢管轴向邻接的所述凹陷部11、11的中间位置的维氏硬度HB满足0.95≦HA/HB≦1.05。
[0075] 通过HA/HB满足上述范围,在钢管整体不存在硬度急剧变化的位置,能够避免这样的压缩强度的降低。
[007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表面被赋予热氧化皮表面。通过在凹陷部以及柱状凹部也赋予热氧化皮表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带凹陷钢管1的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优选地,热氧化皮表面被赋予在带凹陷钢管1外周面的95%以上的面积上。
[0077]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热氧化皮表面上形成镀层以及树脂层的至少一种。
[0078] 例如,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通过下述步骤制造:(1)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2)接着,在600℃~1350℃左右的条件下,将在表面具有与凹陷部11以及柱状凹部12对应形状的突起部的钢管造型用辊按压在钢管的外表面,由此,在轴向均等地赋予凹陷部11以及柱状凹部12。
[0079] 这样,能够在钢管轴向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凹陷部11以及柱状凹部12,均匀地赋予硬度分布,赋予热氧化皮表面。
[0080] (第二实施方式)
[0081] 下面,参照图2A、图2B,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区别在于具有四列凹陷部的列。
[0082] 图2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的部分主视图。带凹陷钢管2在钢管轴向上以规定的长度伸长,但在图2A中为了说明图示其一部分。
[0083] 如图2A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由大致圆筒状的钢管本体20构成。在该钢管本体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21(21A~21D)。进一步地,在各自的凹陷部21(21A~21D)的中央分别形成柱状凹部22(22A~22D)。
[0084] 如图2A所示,通过多个凹陷部21(21A~21D)形成为沿着钢管轴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将凹陷部的列构成四列。因此,如图2B所示,带凹陷钢管2具有凹陷部21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和没有形成凹陷部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此外,图2B是沿着图2A中B-B线获得的剖视图。
[0085] 凹陷部21(21A~21D)形成为向钢管轴中心方向,即,向钢管内侧突出。通过形成这些凹陷部21(21A~21D),混凝土、水泥、掺土水泥等固化部件进入凹陷部21(21A~21D)内,因此能够增大附着力。
[0086]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通过具有四列该凹陷部的列,能够在钢管周向均等地获得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如图2B所示,为了使该效果更加适合,优选地,在钢管周向均等地设置凹陷部的列。但是,没有必要一定均等地设置凹陷部的列,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带凹陷钢管2的设置位置,使四列凹陷部的列中邻接的两列凹陷部的列靠近,并且,在其钢管轴对称位置使剩下的邻接的两列凹陷部的列靠近。
[0087] 如图2A所示,通过凹陷部21(21A~21D)形成为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径的椭圆形,能够获得将凹陷部21(21A~21D)的钢管周向长度保持为小的同时增大附着力的效果。在椭圆形的长径方向与钢管轴向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将凹陷部21(21A~21D)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将形成凹陷部21(21A~21D)所引起的压缩强度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优选地,凹陷部21(21A~21D)的形状为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径的椭圆形。凹陷部21(21A~21D)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者大致长方形。
[0088] 此外,在钢管轴向的任一位置,凹陷部21(21A~21D)的钢管周向长度L1~L4的总和LTotal在带凹陷钢管2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优选地在40%以下,更优选地在30%以下。即,LTotal/R的值在0.50以下,优选地是40%,更优选地是30%。优选为“0.50以下”的理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重复,因此省略。
[0089]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的情况下,凹陷部21(21A~21D)的钢管周向长度L1~L4的总和LTotal成为最大的位置,是图2A的B-B线,即,凹陷部21(21A~21D)的钢管轴向中心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优选的,凹陷部21(21A~21D)的钢管周向长度L1~L4的总和LTotal为带凹陷钢管2的全周长R的50%以下。在钢管周向长度L1~L4的总和LTotal为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的50%以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凹陷部形成导致的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
[0090] 因此,优选地,在钢管轴向的任一位置,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L1~L4的总和LTotal在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
[0091] 此外,在“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L1~L4的总和LTotal在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成为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上的下限值超过0%即可,但根据必要的附着力,下限值也可以在10%以上,或者在20%以上。
[0092] 此外,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中,关于凹陷部的各列,凹陷部21的钢管轴向长度的总和M2在带凹陷钢管2的钢管轴向的全长M1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这是因为,在凹陷部21的钢管轴向长度的总和M2超过带凹陷钢管2的钢管轴向的全长M1的50%的情况下,具有带凹陷钢管2的压缩强度降低的趋势。
[0093] 进一步地,在各自的凹陷部21(21A~21D)的中央形成柱状凹部22(22A~22D),该柱状凹部22比凹陷部21的底面凹陷更深,并且,沿着钢管轴向。通过固化部件进一步进入这些柱状凹部22(22A~22D),在进入柱状凹部22(22A~22D)的固化部件和周围的固化部件之间的界面上的摩擦力或者剪切力发挥作用,柱状凹部22起到防错动的功能,因此,除了在凹陷部21的附着力之外,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附着力。即,通过使朝向固化部件和钢管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卡阻效果),能够使附着力增大。
[0094] 此外,在设带凹陷钢管2的外径为D的情况下,优选地,柱状凹部22(22A~22D)的深度H在0.005D以上且0.2D以下的范围。通过使深度H在0.005D以上,能够获得钢管的周面和地基或者固化部件的摩擦力。另一方面,深度H超过0.2D,摩擦力提高的效果将饱和。
[0095] 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相同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中,通过使在凹陷部21的平均维氏硬度HA和在所述钢管轴向上邻接的所述凹陷部21、21的中间位置的维氏硬度HB满足0.95≦HA/HB≦1.05,在钢管整体不存在硬度急剧变化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压缩强度的降低。
[009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的表面被赋予热氧化皮表面。通过在凹陷部以及柱状凹部也赋予热氧化皮表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带凹陷钢管的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优选地,热氧化皮表面被赋予在带凹陷钢管2外周面的95%以上的面积上。
[0097]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热氧化皮表面上形成镀层以及树脂层的至少一种。
[0098] 例如,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通过下述步骤制造:(1)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2)接着,在600℃~1350℃左右的条件下,将在表面具有与凹陷部21以及柱状凹部22对应形状的突起部的四条钢管造型用辊按压在钢管的外表面,由此,在轴向均等地赋予凹陷部21以及柱状凹部22。
[0099] 这样,能够在钢管轴向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凹陷部21(21A~21D)以及柱状凹部22(22A~22D),均匀地赋予硬度分布,赋予热氧化皮表面。
[0100] (第三实施方式)
[0101] 下面,参照图3A、图3B,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的区别在于,在钢管周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在钢管轴向上具有相位差。除此之外,对于重复的说明进行省略。
[0102]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的部分主视图。带凹陷钢管3在钢管轴向上以规定的长度伸长,但在图3A中为了说明图示其一部分。
[0103] 如图3A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由具有多个凹陷部31(31A~31D)和在该凹陷部31(31A~31D)的中央各自形成的柱状凹部32(32A~32D)的大致圆筒状的钢管本体30构成。
[0104] 如图3A所示,通过多个凹陷部31(31A~31D)形成为沿着钢管轴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将凹陷部的列构成四列。而且进一步地,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不同,凹陷部31(31A~31D)形成为:在钢管周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具有1/2的相位差。因此,带凹陷钢管3具有:凹陷部31(31A~31D)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即,图3B)和凹陷部31(31A~31D)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最小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此外,图3B是图3A中沿着C-C线获得的剖视图。
[0105] 在本说明书中,“凹陷部的列具有相位差”是指在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彼此处于在钢管轴向上相互错开的状态。此外,例如“1/2的相位差”是指以下状态:在周向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彼此在钢管轴向上错开相当于在钢管轴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中心间距离的1/2的距离。
[0106] 在这样设置相位差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能够将在LTotal成为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上的LTotal抑制为仅是L1和L3的总和。因此,将LTotal/R的值抑制在50%以下的同时使凹陷部31(31A~31D)的钢管周向长度、深度容易变大,所以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2相同程度的附着力的同时,还发挥更优异的压缩强度。
[0107]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3中,将邻接的凹陷部的列以1/2的相位差配置,但也可以是比1/2小的相位差,例如1/4、1/6、1/8的相位差。但是,即使赋予比1/8小的相位差,赋予相位差的效果也小。因此,在赋予相位差的情况下,优选地,在1/8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赋予相位差。此外,优选地,不在四列凹陷部的列全部赋予相位差,而配置为仅仅使一列相对于其他三列具有相位差。
[0108] (第四实施方式)
[0109] 下面,参照图4A、图4B,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区别在于,具有六列凹陷部的列。
[0110] 图4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的部分主视图。带凹陷钢管4在钢管轴向上以规定的长度伸长,但在图4A中,为了说明图示其一部分。
[0111] 如图4A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由大致圆筒状的钢管本体构成。在该钢管本体的外周面形成多个凹陷部41(41A~41F)。进一步地,在各自凹陷部41(41A~41F)的中央分别形成柱状凹部42(42A~42F)。
[0112] 如图4A所示,通过多个凹陷部41(41A~41F)形成为沿着钢管轴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将凹陷部的列构成六列。因此,如图4B所示,带凹陷钢管4具有:凹陷部41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和没有形成凹陷部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此外,图4B是沿着图4A中D-D线获得的剖视图。
[0113] 凹陷部41(41A~41F)形成为向钢管轴中心方向,即,向钢管内侧突出。通过形成这些凹陷部41(41A~41F),混凝土、水泥、掺土水泥等固化部件进入凹陷部41(41A~41F)内,因此能够增大附着力。
[0114]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通过具有六列该凹陷部的列,能够在钢管周向均等地获得优异的附着力以及压缩强度。如图4B所示,为了使该效果更加适合,优选地,在钢管周向均等地设置凹陷部的列。但是,没有必要一定均等地设置凹陷部的列,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带凹陷钢管4的设置位置,使六列凹陷部的列中邻接的三列凹陷部的列靠近,并且,在其钢管轴对称位置使剩下的邻接的三列凹陷部的列靠近。
[0115] 如图4A所示,通过凹陷部41(41A~41F)形成为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径的椭圆形,能够获得将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周向长度保持为小的同时增大附着力的效果。在椭圆形的长径方向与钢管轴向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将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能够将形成凹陷部41(41A~41F)所引起的压缩强度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优选地,凹陷部41(41A~41F)的形状为具有与钢管轴向平行的长径的椭圆形。凹陷部41(41A~41F)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者大致长方形。
[0116] 此外,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周向长度被设定为:在钢管轴向的任一位置,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周向长度L1~L6的总和LTotal在带凹陷钢管4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优选地在40%以下,更优选地在30%以下。即,LTotal/R的值在50%以下,优选地是40%,更优选地是30%。优选为“50%以下”的理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重复,因此省略。
[0117]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的情况下,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周向长度L1~L6的总和LTotal成为最大的位置,是图4A的D-D线,即,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轴向中心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优选地,凹陷部41(41A~41F)的钢管周向长度L1~L6的总和LTotal为带凹陷钢管4的全周长R的50%以下。
[0118] 在钢管周向长度L1~L6的总和LTotal为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的50%以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凹陷部形成导致的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因此,优选地,在钢管轴向的任一位置,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L1~L6的总和LTotal在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
[0119] 此外,在“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L1~L6的总和LTotal在带凹陷钢管的全周长R所占的比例”成为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上的下限值超过0%即可,但根据必要的附着力,下限值也可以在10%以上,或者在20%以上。
[0120] 此外,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中,关于凹陷部的各列,凹陷部41的钢管轴向长度的总和M2在带凹陷钢管4的钢管轴向的全长M1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下。这是因为,在凹陷部41的钢管轴向长度的总和M2超过带凹陷钢管4的钢管轴向的全长M1的50%的情况下,具有带凹陷钢管4的压缩强度降低的趋势。
[0121] 进一步地,在各自的凹陷部41(41A~41F)的中央形成柱状凹部42(42A~42F),该柱状凹部42比凹陷部41的底面凹陷更深,并且,沿着钢管轴向。通过固化部件进一步进入这些柱状凹部42(42A~42F),在进入柱状凹部42(42A~42F)的固化部件和周围的固化部件之间的界面上的摩擦力或者剪切力发挥作用,柱状凹部42起到防错动的功能,因此除了在凹陷部41的附着力之外,能够进一步地提高附着力。即,通过使朝向固化部件和钢管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卡阻效果),能够使附着力增大。
[0122] 此外,在设带凹陷钢管4的外径为D的情况下,优选地,柱状凹部42(42A~42F)的深度H在0.005D以上且0.2D以下的范围。通过使深度H在0.005D以上,能够获得钢管的周面和地基或者固化部件的摩擦力。另一方面,深度H超过0.2D,摩擦力提高的效果将饱和。
[0123] 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相同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中,通过使在凹陷部41的平均维氏硬度HA和在所述钢管轴向上邻接的所述凹陷部41、41的中间位置的维氏硬度HB满足0.95≦HA/HB≦1.05,在钢管整体不存在硬度急剧变化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压缩强度的降低。
[012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的表面被赋予热氧化皮表面。通过在凹陷部以及柱状凹部也赋予热氧化皮表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带凹陷钢管的对固化部件的附着力。优选地,热氧化皮表面被赋予在带凹陷钢管4外周面的95%以上的面积上。
[0125]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热氧化皮表面上形成镀层以及树脂层的至少一种。
[0126] 例如,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通过下述步骤制造:
[0127] (1)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
[0128] (2)接着,将在表面具有与凹陷部41以及柱状凹部42对应形状的突起部的六条钢管造型用辊按压在钢管的外表面,由此,在轴向均等地赋予凹陷部41以及柱状凹部42。
[0129] 这样,能够在钢管轴向以均匀的间隔形成凹陷部41(41A~41F)以及柱状凹部42(42A~42F),均匀地赋予硬度分布,赋予热氧化皮表面。
[0130] (第五实施方式)
[0131] 下面,参照图5A、图5B,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的区别在于,在钢管周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在钢管轴向上具有相位差。除此之外,对于重复的说明进行省略。
[0132]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的部分主视图。带凹陷钢管5在钢管轴向上以规定的长度伸长,但在图5A中为了说明图示其一部分。
[0133] 如图5A所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由具有多个凹陷部51(51A~51F)和在该凹陷部51(51A~51F)的中央各自形成的柱状凹部52(52A~52F)的大致圆筒状的钢管本体50构成。
[0134] 如图5A所示,通过多个凹陷部51(51A~51F)形成为沿着钢管轴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将凹陷部的列构成六列。而且进一步地,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不同,凹陷部51(51A~51F)形成为:在钢管周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列具有1/6的相位差。因此,带凹陷钢管5具有:凹陷部51(51A~51F)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即,图5B)和凹陷部51(51A~51F)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最小的钢管轴向位置的剖面。此外,图5B是图5A中沿着E-E线获得的剖视图。
[0135] 在这样设置相位差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能够抑制在LTotal成为最大的钢管轴向位置上的LTotal。因此,将LTotal/R的值抑制在50%以下的同时使凹陷部51(51A~51F)的钢管周向长度、深度容易变大,所以能够发挥与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4相同程度的附着力的同时,还发挥更优异的压缩强度。
[0136]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5中,将邻接的凹陷部的列以1/6的相位差配置,但也可以是例如1/2、1/4、1/8的相位差。但是,赋予比1/8小的相位差,则赋予相位差的效果小。因此,在赋予相位差的情况下,优选地,在1/8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赋予相位差。此外,优选地,不对六列凹陷部的列全部赋予相位差,而配置为仅仅使一列相对于其他五列具有相位差。
[0137] (第六实施方式)
[0138] 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5通过埋入混凝土、水泥、掺土水泥等固化部件中而一体化,能够构筑主要在构筑土木建筑结构物的情况下使用的复合桩。下面,举例说明在使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情况下的复合桩100。
[0139] 图6A、图6B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埋入作为固化部件的掺土水泥S中,一体化而获得的复合桩100。图6A是复合桩100的大致侧面剖视图,图6B是复合桩100的大致平面剖视图。
[0140] 如图6A、图6B所示,复合桩100通过以下方式构成:在设于地中G的外框110内的掺土水泥S投入带凹陷钢管1,坚固掺土水泥S。
[0141] 此外,在复合桩100为了获得充分的强度,有必要充分确保带凹陷钢管1和掺土水泥S之间的附着强度。
[0142] 在使用相同的掺土水泥S的情况下,复合桩100的附着强度由投入的钢管的形状决定,在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带凹陷钢管1的情况下,能够确保充分的大小的附着强度。
[0143] 通过使用参照以上附图说明的带凹陷钢管1,能够增大钢管和固化部件的附着力,并且,抑制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
[0144] 此外,通过使用该带凹陷钢管1,在抑制钢管自身的强度降低的同时,实现充分确保附着强度的复合桩100。
[0145] 即,通过获得确保强度的带凹陷钢管1,能够构成确保附着强度(附着力)且将强度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复合桩,经济地实施土木建筑结构物的构筑。
[0146]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形态。例如,在上述说明中凹陷部的列是一列、四列、六列,但也可以是二列、三列、五列、或者七列以上。
[0147] 很明显,本领域从业者能够在公开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思想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正例,对于这些,当然能够认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148] 实施例
[0149] (实施例1)
[0150] 由4.5mm厚的钢板制成直径(外径)76.3mm、钢管轴向长度300mm的钢管1~12。
[0151] 具体地,作为本发明例的钢管1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接着,在约80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将在表面具有与凹陷部以及柱状凹部对应形状的突起部的钢管造型用辊按压在钢管的外表面,由此,在轴向均等地赋予凹陷部以及柱状凹部。
[0152] 作为比较例的钢管2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冷却后,通过冷加工形成凹陷部。
[0153] 作为比较例的钢管3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
[0154] 作为比较例的钢管4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在成形锻焊辊单元,通过将被加热的钢板弯圆,成形为管状,并且,接合钢板的端部彼此,使钢管成形,接着,在约800℃的温度条件下,将仅具有与凹陷部对应形状的突起物的辊按压在钢管的外表面,由此,在轴向均等地仅赋予凹陷部。
[0155] 钢管4~12是变更钢管1的制造条件而制造的本发明例。
[0156] 钢管1~12的具体制造条件如表1、表2所示。
[0157] [表1]
[0158]
[0159]
[0160] [表2]
[0161]
[0162] 对于钢管1~12,测定了“凹陷部的平均硬度HA”、“在钢管轴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中间位置的硬度HB”、“HA/HB”、“热氧化皮表面的有无”、“压缩强度”以及“附着力”。其结果表示在表3。
[0163] [表3]
[0164]
[0165]
[0166] “凹陷部的平均硬度HA”以及“在钢管轴向上邻接的凹陷部的中间位置的硬度HB”是将包含对象钢管的凹陷的范围切出,作成样品之后,在板厚中心使用硬度计进行测定的。测定数据取5点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数据。判定数据选取10点以上,使用该数据判定了平均硬度以及其离散度。
[0167] “热氧化皮表面的有无”是通过目视的观测结果。
[0168] 在“压缩强度”的测定中,切取了两倍于对象钢管的外径的长度,准备加工了端面的试样。试验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通过压缩试验机,在注意使相等的负荷作用在钢管剖面的同时,作用静负荷。对各对象钢管实施三次的试验,从测定的负荷记录之中最大值的平均值判定了压缩强度。
[0169] 在“附着力”的测定中,在以对象钢管作为中心配置的周围,准备了具有钢管的钢管直径的大约3倍直径且具有3.5倍长度的掺土水泥柱。钢管上部比掺土水泥柱突出50mm左右,能够只在钢管作用按压负荷。掺土水泥柱的下部支承在台座,而不支承钢管下部,在铅直向下的负荷作用的情况下,处于仅钢管能够进行位移的状态。将钢管、掺土水泥准备到上述状态之后,在作为掺土水泥固化所需的天数确保了28天的保养期间的基础上,实施在钢管上部作用向下的静按压负荷的载荷试验。通过将测定的压缩负荷除以钢管与掺土水泥接触的外周面积,算出了附着力。试验相对于掺土水泥强度2水准,各实施了三次,进行了附着力的判定。
[0170] 在钢管1,通过全部满足本发明的必要条件,能够发挥优异的压缩强度和附着力。
[0171] 在钢管2,由于凹陷部是通过冷加工形成,产生了凹陷部的平均硬度HA过大的位置,由此,与钢管1相比压缩强度大幅降低。
[0172] 在钢管3,由于没有形成凹陷部以及柱状凹部,与钢管1相比附着力大幅降低。
[0173] 在钢管4,由于仅形成了凹陷部而没有形成柱状凹部,与钢管1相比附着力降低。
[0174] 此外,在变更了钢管1的各种条件而制造的钢管5~12,能够发挥优异的压缩强度和附着力。
[0175] (实施例2)
[0176]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对于带凹陷钢管,在改变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的情况下,测定了带凹陷钢管的压缩屈服强度发生何种程度的变化。
[0177] 图7是表示在改变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的情况下的带凹陷钢管的压缩强度的图表。纵轴表示将钢管的压缩屈服强度通过直钢管(直管)的保证屈服点负荷无量纲化的值,横轴表示凹陷凹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
[0178] 从图7能够清楚地知道,随着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增加,钢管的压缩屈服强度降低。
[0179] 特别是,当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比0.5大,即,比钢管的全周长的50%更长的部分成为了凹陷部的情况下,可知钢管的压缩屈服强度的降低变得显著。
[0180] 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于一般的钢管,允许的钢管强度(特别是压缩强度)的降低率在5%以下。
[0181] 从图7所示的图表能够清楚地知道,如果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比例比50%长,则因为钢管的压缩屈服强度不足0.95,所以,优选地,在钢管的全周长所占的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在50%以下。
[0182] (实施例3)
[0183] 此外,作为实施例3,为了确认在使用带凹陷钢管构成复合桩的情况下的附着强度的优异性,使用以下三种钢管,分别制作了与掺土水泥的复合桩。
[0184] (1)直钢管,
[0185] (2)将直钢管的表面通过冷加工削去而设置凹陷部,由此作为如图2A、图2B所示的带凹陷钢管的形状的表面切削钢管,以及
[0186] (3)本发明涉及的如图2A、图2B所示的带凹陷钢管。
[0187] 此外,被制作的复合桩的结构是如图6A、图6B所示的结构。
[0188] 图8是表示将上述三种钢管(直钢管、表面切削钢管以及带凹陷钢管)分别埋入掺土水泥中而制作复合桩,测定这些复合桩的附着强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0189] 此外,图8的纵轴表示钢管和掺土水泥的附着力fs(kN/m),横轴表示掺土水泥的1轴压缩强度qu(MPa)。
[0190] 如图8所示,在使用上述三种钢管(直钢管、表面切削钢管以及带凹陷钢管)制作复合桩,测定附着强度的情况下,确认了使用带凹陷钢管(在图8中以辊凹陷钢管标记)构成的复合桩的附着强度最大。
[0191]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92] 本发明适用于在构筑土木建筑结构物的情况下使用的带凹陷钢管以及复合桩。
[0193] 符号说明
[0194] 1、2、3、4、5带凹陷钢管10、20、30、40、50钢管本体11、21、31、41、51凹陷部12、22、32、42、52柱状凹部100复合桩110外框R钢管的全周长H柱状凹部的最深部深度D钢管的外径S掺土水泥(固化部件)L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LTotal凹陷部的钢管周向长度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