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124024.3

文献号 : CN1033786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中伸明

申请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将支承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保持为能够滑动的轴承保持架与固定于旋转轴的永久磁铁间的固接的马达。该马达包括在输出侧固定或者形成有进给丝杠的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外周面的永久磁铁、具有配置在永久磁铁的外周侧的驱动用线圈的定子、至少在旋转轴的轴向支承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固定在定子的反输出侧且将轴承保持为能够向轴向滑动的轴承保持架、以及对轴承向输出侧施力的施力部件。在轴承上形成有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配置在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之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旋转轴,在其输出侧固定或形成有进给丝杠;

永久磁铁,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外周面;

定子,其具有配置在所述永久磁铁的外周侧的驱动用线圈;

轴承,其至少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支承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部;

轴承保持架,其固定于所述定子的所述反输出侧并将所述轴承保持为能够向所述轴向滑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所述轴承向所述输出侧施力,在所述轴承上形成有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面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之间,所述施力部件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面,并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反输出侧朝向所述输出侧对所述轴承施力,在所述马达的通常工作状态下,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所述轴承与所述旋转轴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时,通过所述轴承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接触,能够阻止所述轴承向反输出侧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沿所述旋转轴的整个圆周方向形成为凸缘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形成在所述轴承的所述输出侧端,在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面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所述输出侧凹陷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形成有随着朝向所述径向的外侧而向所述反输出侧倾斜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面与所述轴承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保持架上形成有保持所述轴承的轴承保持孔,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反输出侧凹陷的保持架凹部,所述保持架凹部以包围所述轴承保持孔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上以从所述轴承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朝向所述反输出侧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供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部配置的轴承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且在所述轴承上形成有从所述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作为轴承凹部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内插入有所述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端,所述突出部以从所述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沿所述旋转轴的整个圆周方向形成为凸缘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永久磁铁的所述反输出侧的端面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所述输出侧凹陷的凹部,以防止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形成有随着朝向所述径向外侧而向所述反输出侧倾斜的倾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保持架上形成有保持所述轴承的轴承保持孔,在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反输出侧凹陷的保持架凹部,所述保持架凹部以包围所述轴承保持孔的方式而形成,所述轴承的所述突出部构成为与所述保持架凹部的底面能够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具有将所述旋转轴的输出侧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输出侧的轴承、固定该输出侧的轴承并固定于所述定子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底面部、从该底面部的输出侧端呈大致直角状立起的输出侧的侧面部、以及从所述底面部的反输出侧端呈大致直角状立起的反输出侧的侧面部构成,所述反输出侧的侧面部固定在所述定子的输出侧的端面,且所述输出侧的轴承固定在所述输出侧的侧面部。

说明书 :

马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输出侧固定或形成有进给丝杠的旋转轴的马达。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一种步进马达10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4所示,该步进马达100包括具有旋转轴101以及固定于旋转轴101的永久磁铁102的转子103、以及具有与永久磁铁102的外周面相向的极齿104以及配置在极齿104的外周侧的驱动用线圈105的定子106。在步进马达100中,旋转轴101的输出侧从定子106突出,在旋转轴101的输出侧形成有进给丝杠。在该进给丝杠上,卡合有省略了图示的被进给体。若旋转轴101旋转,则该被进给体沿进给丝杠直线移动。另外,被进给体为在内周侧形成有与进给丝杠卡合的内螺纹的螺母、在内周侧形成有与进给丝杠卡合的爪部的齿条等。
[0003] 并且,在步进马达100中,旋转轴101的反输出侧(与输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被由滚珠107和滚珠保持体108构成的轴承109支承为能够旋转。在定子106的反输出侧的端面固定有保持滚珠保持体108的导向部件110,滚珠保持体108相对于导向部件110能够向轴向滑动。并且,滚珠保持体108通过安装于导向部件110的板簧111被向输出侧施力。并且,旋转轴101的输出侧的端部被由省略了图示的滚珠和滚珠保持体构成的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配置在旋转轴101的输出侧的滚珠保持体固定于规定的框架。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4271号公报
[0005] 在步进马达100中,通常,在永久磁铁102的反输出侧的端面102a与导向部件110的输出侧的端面110a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转子103的旋转没有障碍(参照图4(A))。但是,当旋转轴101按照规定速度旋转以使与进给丝杠卡合的被进给体向旋转轴101的输出侧移动时,若发生步进马达100的控制错误等而导致被进给体与配置在旋转轴101输出侧的滚珠保持体碰撞,则如图4(B)所示,永久磁铁102的端面102a会与导向部件110的端面110a接触,从而使永久磁铁102与导向部件110固接。
[0006] 即,若当旋转轴101按照规定速度旋转时被进给体与配置在旋转轴101输出侧的滚珠保持体碰撞,则旋转轴101会在被进给体与滚珠保持体接触的状态下进一步旋转,因而在转子103产生朝向反输出侧的应力。因此,如图4(B)所示,滚珠保持体108与转子103一同向反输出侧移动,使永久磁铁102的端面102a与导向部件110的端面110a接触,从而在永久磁铁102的端面102a与导向部件110的端面110a之间产生接触摩擦,使转子3的旋转被束缚。因此,之后,若想要使旋转轴101以被进给体向反输出侧移动的方式旋转,则会发生旋转轴101不旋转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将支承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保持为能够滑动的轴承保持架与固定于旋转轴的永久磁铁间的固接的马达,该马达具有在输出侧固定或者形成有进给丝杠的旋转轴。
[000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马达包括在输出侧固定或者形成有进给丝杠的旋转轴、固定于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外周面的永久磁铁、具有配置在永久磁铁的外周侧的驱动用线圈的定子、至少在旋转轴的轴向支承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固定于定子的反输出侧且将轴承保持为能够向轴向滑动的轴承保持架、以及对轴承向输出侧施力的施力部件,在轴承上形成有向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配置在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之间。
[0009] 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在至少在轴向支承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配置在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之间。因此,例如,当与进给丝杠卡合且向旋转轴的输出侧移动的被进给体与支承旋转轴的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碰撞,因而旋转轴被拉向反输出侧,轴承与旋转轴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时,突出部会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接触,因而旋转轴以及永久磁铁不会进一步向反输出侧移动。具体地说,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马达的通常工作状态下,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所述轴承与所述旋转轴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时,通过所述轴承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轴承保持架的所述输出侧的端面接触,从而阻止所述轴承向反输出侧滑动。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轴承保持架与永久磁铁间的固接。
[0010] 在本发明中,优选突出部沿旋转轴的整个圆周方向形成为凸缘状。通过如此构成,则能够有效防止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接触。
[0011] 在本发明中,优选突出部形成在轴承的输出侧端,且在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所述输出侧凹陷的凹部,以防止所述永久磁铁与所述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间的接触。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在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形成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反输出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如此构成,则即使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间的距离减小,也能够防止永久磁铁与轴承间的接触。因此,能够在轴向使马达小型化。并且,通过如此构成,即使为了使与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接触时的突出部与轴承保持架间的接触状态稳定,而使突出部向径向外侧较大程度突出,也能够防止永久磁铁与突出部间的接触。
[0012] 在本发明中,例如,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与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0013]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轴承保持架上形成有保持轴承的轴承保持孔,在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形成有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保持架凹部,保持架凹部以包围轴承保持孔的方式形成。此时,所述轴承的所述突出部构成为与所述保持架凹部的底面能够接触。通过如此构成,即使在轴承上形成有突出部,也能够使轴承向反输出侧滑动相应于保持架凹部的凹陷的量。因此,即使在轴承上形成有突出部,也能够确保轴承相对于轴承保持架的滑动量。
[0014] 在本发明中,例如,以从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方式在轴承上形成有供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配置的轴承凹部。具体地说,所述轴承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且在所述轴承上形成有从所述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作为轴承凹部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内插入有所述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端,且以从所述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出部。
[0015]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马达具有将所述旋转轴的输出侧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输出侧的轴承、以及固定该输出侧的轴承并固定于所述定子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底面部、从该底面部的输出侧端呈大致直角状立起的输出侧的侧面部、从该底面部的反输出侧端呈大致直角状立起的反输出侧的侧面部构成,所述反输出侧的侧面部固定于所述定子的输出侧的端面,且所述输出侧的轴承固定于所述输出侧的侧面部。
[0016] 以上,在本发明中,在具有在输出侧固定或者形成有进给丝杠的旋转轴的马达中,能够防止将支承旋转轴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轴承保持为能够滑动的轴承保持架、与固定于旋转轴的永久磁铁间的固接。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图1(A)是表示马达的通常工作时的状态的图,图1(B)是表示被进给体与轴承碰撞时的状态的图。
[0018] 图2是图1(A)的E部的放大图。
[0019] 图3是图1(B)的F部的放大图。
[0020] 图4是传统技术所涉及的马达的关键部分的剖视图。
[0021] (符号说明)
[0022] 1 马达
[0023] 2 旋转轴
[0024] 2a 进给丝杠
[0025] 3 永久磁铁
[0026] 3a 永久磁铁的反输出侧的端面
[0027] 3b 凹部
[0028] 6 定子
[0029] 9 轴承
[0030] 9a 凹部(轴承凹部)
[0031] 9d 突出部
[0032] 9e 轴承的输出侧的端面
[0033] 9f 倾斜面
[0034] 17 驱动用线圈
[0035] 21 轴承保持架
[0036] 21a 轴承保持架的输出侧的端面
[0037] 21c 轴承保持孔
[0038] 21d 凹部(保持架凹部)
[0039] 22 板簧(施力部件)
[0040] Z1 输出侧
[0041] Z2 反输出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3] (马达的整体结构)
[0044]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剖视图,图1(A)是表示马达1的通常工作时的状态的图,图1(B)表示被进给体11与轴承8碰撞时的状态的图。
[0045]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为所谓的PM型(永磁式)步进马达。该马达1包括具有旋转轴2和永久磁铁3的转子4、具有与永久磁铁3的径向外侧相向地配置的极齿5的定子6、以及固定于定子6的框架7。并且,马达1具有将旋转轴2的输出侧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输出侧的轴承8、以及将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与输出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反输出侧的轴承9。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成为旋转轴2的输出侧的图1等的Z1方向侧设为“输出侧”,将成为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的图1等的Z2方向侧设为“反输出侧”。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旋转轴2的轴方向设为“轴向”,将旋转轴2的径向设为“径向”,将旋转轴2的圆周方向设为“圆周方向”。
[0046] 旋转轴2的输出侧突出到比定子6靠输出侧的位置。在旋转轴2的比定子6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进给丝杠(导螺杠)2a。在内周面形成有与进给丝杠2a卡合的内螺纹的螺母或在内周侧形成有与进给丝杠2a卡合的爪部的齿条等被进给体11与进给丝杠2a卡合。在被进给体上例如能够安装相机的镜头架,若转子4旋转,则镜头架沿进给丝杠2a与被进给体11一同沿直线移动。
[0047] 永久磁铁3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该永久磁铁3固定在配置于定子6内部的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的外周面。在永久磁铁3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交替磁化出N极和S极。在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朝向输出侧凹陷的凹部3b以包围旋转轴2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关于该凹部3b的详细结构在后叙述。在永久磁铁3的输出侧的端面,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凹部3c以包围旋转轴2的方式形成为圆环状。凹部3c作为供将永久磁铁3固定于旋转轴2时的粘结剂储存用的粘结剂储存部发挥作用。
[0048] 定子6具有以沿轴向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定子部组14和第二定子部组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子部组14配置在反输出侧,第二定子部组15配置在输出侧。第一定子部组14具有外定子铁芯16、卷绕有驱动用线圈17的线圈骨架18、以及将线圈骨架18夹持在其与外定子铁芯16之间的内定子铁芯19。第二定子部组15与第一定子部组14同样具有外定子铁芯16、卷绕有驱动用线圈17的线圈骨架18、以及内定子铁芯19。
[0049] 线圈骨架18整体大致形成为带凸缘的圆筒状。在线圈骨架18的外周面卷绕有导线,通过在线圈骨架18的外周面呈大致圆筒状地卷绕导线而形成驱动用线圈17。并且,在线圈骨架18的反输出端侧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端子台18a。在端子台18a上固定有端子引脚20,在端子引脚20上卷绕并固定有构成驱动用线圈17的导线的端部。
[0050] 分别形成于外定子铁芯16以及内定子铁芯19的多个极齿5以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在线圈骨架18的内周侧。在极齿5的内周侧配置有永久磁铁3。即,驱动用线圈17配置在永久磁铁3的外周侧。并且,驱动用线圈17的外周侧被外定子铁芯16的一部分覆盖。即,本实施方式的外定子铁芯16的一部分发挥覆盖驱动用线圈17的外周侧的壳体的功能。
[0051] 框架7形成为大致方槽状,且由底面部7a、从底面部7a的输出侧端呈大致直角状立起的侧面部7b、以及从底面部7a的反输出侧端呈大致直角状立起的侧面部7c构成。该框架7固定在定子6的输出侧的端面。具体地说,侧面部7c固定在定子6的输出侧的端面。在侧面部7c形成有供旋转轴2的导螺杠2a的一部分配置的贯通孔7d。
[0052] 输出侧的轴承8由树脂形成。并且,轴承8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在轴承8上形成有从轴承8的反输出侧的端面朝向输出侧凹陷的轴承凹部8a。该轴承8以其凸缘部8b与侧面部7b的反输出侧的侧面抵接的方式固定于侧面部7b。轴承8在轴向以及径向支承旋转轴2的输出侧的端部。
[0053] 在定子6的反输出侧的端面固定有将反输出侧的轴承9支承为能够向轴向滑动的轴承保持架21。在轴承保持架21上固定有对轴承9向输出侧施力的作为施力部件的板簧22。以下,对轴承9、轴承保持架21以及永久磁铁3的凹部3b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0054] (轴承、轴承保持架以及永久磁铁的凹部的结构)
[0055] 图2是图1(A)的E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1(B)的F部的放大图。
[0056] 轴承保持架2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并且,轴承保持架21由金属形成。例如,轴承保持架21由不锈钢板形成。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侧面)21a固定于第一定子部组14的外定子铁芯16。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21的端面21a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定子部组14的外定子铁芯16。板簧22固定在轴承保持架21的反输出侧的端面(侧面)21b。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22通过焊接固定在轴承保持架21的端面21b。
[0057] 在轴承保持架21的大致中心,以沿轴向贯通轴承保持架21的方式形成有将轴承9保持为能够沿轴向滑动的轴承保持孔21c。在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形成有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作为保持架凹部的凹部21d。凹部21d形成为包围轴承保持孔21c的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金属的中心部分进行冲压的半冲裁加工,在端面21a形成有凹部21d,凹部21d的底面21e形成为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状。在凹部21d中,底面21e构成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
[0058] 反输出侧的轴承9由树脂形成。并且,轴承9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在轴承9上形成有从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朝向反输出侧凹陷的作为轴承凹部的凹部
9a,该凹部9a内插入有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并且,在轴承9上形成有从轴承9的反输出侧的端面朝向输出侧凹陷的凹部9b。在凹部9a与凹部9b之间形成有轴承9的底部9c。
插入有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的凹部9a的深度(轴向深度)比凹部9b的深度(轴向深度)深。另外,凹部9b的深度设定为成型轴承9时的浇口部的残留不从轴承9的反输出侧的端面突出。
[0059] 轴承9通过板簧22被向输出侧施力,从而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与底部9c的输出侧的面抵接。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通过底部9c的输出侧的面在轴向被支承。并且,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的端部的侧面被凹部9a的侧面在径向支承。即,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的端部配置在凹部9a中,且通过轴承9在径向以及轴向被支承。
[0060] 在轴承9的输出侧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9d。突出部9d形成为圆环状。即,突出部9d沿整个圆周方向形成为凸缘状,并作为用于防止轴承9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的,与作为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的凹部21d的底面21e相对的抵接部而形成。即,轴承9的突出部9d与轴承保持架21的凹部21d的底面21e构成了防止轴承9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的滑动防止机构。并且,在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的外周侧形成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反输出侧倾斜的倾斜面9f。倾斜面9f的内径D1(参照图2)比轴承9的除突出部9d以外的部分的外径小。并且,倾斜面9f形成到突出部9d的外周端,从而倾斜面9f的外径D2(参照图2)比轴承9的除突出部9d以外的部分的外径大。并且,倾斜面9f的外径D2比轴承保持架21的凹部21d的底面21e的外径D3(参照图2)小。
[0061] 永久磁铁3的凹部3b的底面3d形成为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状。凹部3b的侧面3e成为随着朝向反输出侧而内径逐渐变大的倾斜面。侧面3e的最小内径D4(参照图2)比倾斜面9f的内径D1大。侧面3e的最大内径D5(参照图2)比倾斜面9f的外径D2小。并且,永久磁铁3的外径比倾斜面9f的外径D2大,且比轴承保持架21的凹部21d的底面21e的外径D3小。
[006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当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与底部9c的输出侧的面抵接时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轴承9的凹部9a,且将永久磁铁3固定于旋转轴2。如上所述,由于凹部3b的侧面3e的最小内径D4比倾斜面9f的内径D1大,因此即使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永久磁铁3也不与轴承9接触。
[006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9d配置在比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靠输出侧的位置,且在马达的通常工作状态下,在突出部9d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凹部21d的底面21e)之间形成有间隙。即,突出部9d配置在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之间。具体地说,在图1(A)、图2所示的马达1的通常工作状态下,突出部9d配置在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的除凹部
21d以外的部分与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之间。因此,当如图1(B)所示,向旋转轴2的输出侧移动的被进给体11与轴承8碰撞,旋转轴2被拉向反输出侧,如图3所示,轴承9与旋转轴2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时,轴承9的突出部9d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接触(具体地说,突出部9d与凹部21d的底面21e接触),从而轴承9向反输出侧的滑动移动被阻止,转子4不会进一步向反输出侧移动。
[0064]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0065]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轴承9的突出部9d配置在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之间,从而当向旋转轴2的输出侧移动的被进给体11与轴承8碰撞,旋转轴2被引向反输出侧,轴承9因而与旋转轴2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时,轴承9的突出部9d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具体地说是凹部21d的底面21e)接触,从而转子4不会进一步向反输出侧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接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轴承保持架21与永久磁铁3间的固接。
[006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向旋转轴2的输出侧移动的被进给体11与轴承8碰撞,因而旋转轴2被拉向反输出侧,轴承9与旋转轴2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在转子4中,也只有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的端部与轴承9的底部9c的输出侧的面抵接,而其他部分不与轴承9和轴承保持架21抵接。即,即使轴承9与旋转轴2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轴承9和轴承保持架21等固定侧的部件与转子4间的摩擦阻力也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轴承9与旋转轴2一同向反输出侧过度滑动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使旋转轴2向被进给体11向反输出侧移动的方向旋转。
[0067] 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出部9d沿整个圆周方向形成为凸缘状,因此能够有效防止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接触。
[006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形成有凹部3b,在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形成有倾斜面9f。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使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间的距离减小,也能够防止永久磁铁3与轴承9间的接触,其结果是,能够在轴向使马达1小型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为了使与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接触时的突出部9d与轴承保持架21间的接触状态稳定,而使突出部9d向径向外侧较大程度突出,也能够防止永久磁铁3与突出部9d间的接触。
[006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形成有凹部21d。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轴承9上形成有突出部9d,也能够使轴承9向反输出侧滑动相应于凹部21d的凹陷的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轴承9上形成有突出部9d,也能够确保轴承9相对于轴承保持架21的滑动量。反之,只要能够确保轴承9相对于轴承保持架21的滑动量,也可不形成凹部21d而是使轴承9的突出部9d与作为平坦面形成的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接触。
[0070] (其他实施方式)
[0071]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即可进行各种变形。
[00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9的突出部9d形成为轴承9的输出侧端的整个圆周方向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圆环状。除此以外,例如突出部9d也可以轴承9的输出侧端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9d形成在轴承9的输出侧端,但突出部9d也可形成在轴承9的轴向上的中间位置。
[00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与底部9c的输出侧的面抵接时,永久磁铁3的反输出侧的端面3a与轴承9的输出侧的端面9e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除此以外,例如旋转轴2的反输出侧端与底部9c的输出侧的面抵接时,端面9e既可配置在比端面3a靠反输出侧的位置,也可配置在靠输出侧的位置。当端面9e配置在比端面3a靠反输出侧的位置时,在端面9e上也可不形成倾斜面9f。并且,当端面9e配置在比端面3a靠反输出侧的位置时,在永久磁铁3上也可不形成凹部3b。
[007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承保持架21的输出侧的端面21a形成有凹部21d,但也可不在端面21a形成凹部21d。即,端面21a也可形成为平面状。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21直接固定于第一定子部组14的外定子铁芯16,但轴承保持架21也可借助规定部件固定于第一定子部组14的外定子铁芯16。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保持架21由金属形成,但轴承保持架21也可由树脂形成。此时,板簧22通过粘接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1的反输出侧的端面21b。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簧22固定于轴承保持架21,但板簧
22也可固定于定子6。
[007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2的比定子6突出的部分形成有进给丝杠2a。除此以外,例如也可在旋转轴2的输出侧固定有与旋转轴2分体形成的进给丝杠。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子4具有一个永久磁铁3,但转子4所具有的永久磁铁3的个数也可为两个以上。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定子6由第一定子部组14和第二定子部组15构成,但定子6既可由一个定子部组构成,也可由三个以上定子部组构成。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1为步进马达,但能够使用本发明的结构的马达也可为步进马达以外的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