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05699.8

文献号 : CN1033860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贵伟王加苹

申请人 : 高贵伟

摘要 :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冷蕨、李根皮、元胡、橙皮、凤尾草、刺竹茹、八角、厚朴、半夏、云母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冷蕨35-45份、李根皮25-35份、延胡索20-30份、橙皮20-30份、凤尾草15-25份、刺竹茹15-25份、八角10-20份、厚朴10-20份、半夏8-15份、云母8-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冷蕨40份、李根皮30份、延胡索25份、橙皮25份、凤尾草20份、刺竹茹18份、八角18份、厚朴15份、半夏9份、云母9份。

说明书 :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常归属于中医“吐酸”、“吞酸”、“反胃”、“嘈杂”、“噎膈”、“胃痞”、“胸痹”等范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食结构也逐渐丰富多样化,RE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RE多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症候群,甚至导致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等进行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药又有一定的副作用。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冷蕨、李根皮、元胡、橙皮、凤尾草、刺竹茹、八角、厚朴、半夏、云母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冷蕨35-45份、李根皮25-35份、元胡20-30份、橙皮20-30份、凤尾草15-25份、刺竹茹15-25份、八角10-20份、厚朴10-20份、半夏8-15份、云母8-15份。
[0006]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冷蕨40份、李根皮30份、元胡25份、橙皮25份、凤尾草20份、刺竹茹18份、八角18份、厚朴15份、半夏9份、云母9份。
[0007]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08] 冷蕨:和胃,解毒。用于胃病,食物中毒等症。
[0009] 李根皮:苦、咸、寒,归肝、脾、心经。降逆,燥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气逆奔豚,湿热痢疾,赤白带下,消渴,脚气,丹毒疮痈。
[0010] 元胡:辛、苦、温。归肝、胃、心、肺、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0011] 橙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行气健脾,降逆化痰。临床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隔满闷,梅核气等症。
[0012] 凤尾草:辛、平。发散外邪,理气和胃。用于感冒,咽喉红肿,目赤肿痛,口腔炎,牙痛,肝炎,消化不良等症。
[0013] 刺竹茹:微苦,凉。清热,和胃,降逆。胃热呕吐,呃逆。
[0014] 八角:辛、甘、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腰膝冷痛、畏寒呕吐、寒湿脚气等。
[0015]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大肠经。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等。
[0016]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胸脘痞满,头痛眩晕等。
[0017] 云母:甘、温。归心、肝、肺、脾、膀胱经。安神镇惊,止血敛疮。用于心悸,失眠,眩晕,癫痫,久泻,外伤出血,湿疹等症。
[0018] 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反酸、胸痹、嘈杂、胃痛、反胃、痞满、梅核气等病证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损伤脾胃所致。本发明中冷蕨和胃解毒、为君药,李根皮降逆、燥湿、清热解毒,元胡散瘀、理气,为臣药,橙皮行气、降逆、化痰,凤尾草、刺竹茹理气和胃,八角理气、止痛,厚朴行气消积,半夏降逆止呕,散结,云母安神镇惊。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达到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功效。
[0019] 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57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0020] 1、一般资料
[0021] 57例患者中,年龄26-69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4年,平均年龄33岁。
[0022] 2、诊断标准
[0023]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0024] (1)有反流症状;
[0025] (2)内镜下可能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0026] (3)患者有典型的胸骨后灼痛、烧心、反酸症状者。
[0027] 排除胃及食道手术史、食管狭窄、上消化道恶性病变、原发性动力障碍、严重伴随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0028] 中医临床症状:烧心、胸骨后或心窝疼痛,反酸、嗳气,两胁疼痛,胸脘痞满,当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舌苔薄,脉弦或细弦。
[0029] 3、治疗方法
[0030] 3.1处方:冷蕨40g、李根皮30g、元胡25g、橙皮25g、凤尾草20g、刺竹茹18g、八角18g、厚朴15g、半夏9g、云母9g。
[0031]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25天为1疗程。
[0032] 4、治疗结果:
[0033] 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0034]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
[0035] 有效: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消失1/2以上者;
[0036]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下食管黏膜糜烂消失1/2以下者。
[0037] 4.2结果:5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8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5%。
[0038] 5、典型病例
[0039] 5.1乔某,男,51岁。主诉胸胁胀痛,吞酸嗳气2个月余。医院做食管及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