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01966.4

文献号 : CN1034048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姣姣孙晓琳刘晓晨李永歌刘立新

申请人 : 保定味群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对原料酱分步酶解法,第一步加入纤维素酶,以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第二步加入蛋白酶,使酱中大分子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经酶解的酱体明显改善了喷雾干燥状况,减少挂壁,堵粉,焦粒的产生,且能连续大批量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下的原料酱为味噌酱、豆瓣酱、豆豉、腐乳酱或干黄酱;

(a)将原料酱加入反应釜, 搅拌下加热至45-60℃,调节pH值至4.5-6.0,加入原料酱重量0.5-5%的纤维素酶,酶解1-5小时;

(b)保持加热45-60℃, pH值4.5-6.0,加入原料酱重量0.2-1.5%的蛋白酶,酶解2-8小时;

(c)酶解完成后加热至75-95℃,保温10-45分钟灭酶;

(d)灭酶后将原料酱降温至50℃以下过胶体磨粉碎,然后过20目振动筛,弃去筛上物;

(e)过筛酱加入或不加入其它辅料进行喷雾干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a)将原料酱加入反应釜, 搅拌下加热至55℃,调节pH值至5.5,加入原料酱重量3%的纤维素酶,酶解4小时;

(b)保持加热55℃, pH值5.5,加入原料酱重量1%的蛋白酶,酶解6小时;

(c)酶解完成后加热至90℃,保温30分钟灭酶;

(d)灭酶后将原料酱降温至25℃过胶体磨粉碎,然后过20目振动筛,弃去筛上物;

(e)过筛酱加入或不加入其它辅料进行喷雾干燥。

说明书 :

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尤其涉及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的酱味风味粉,如味噌粉、郫县豆瓣酱粉、干黄酱粉、豆豉粉、腐乳粉等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传统的酱类产品种类繁多,如豆豉、豆瓣酱、味噌粉、腐乳酱、干黄酱等,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提供美味的享受。这些传统酱类的生产原料主要有大豆、大米、蚕豆、辣椒等,生产过程为不完全发酵。这些酱类富含纤维素、蛋白质成分,一般在原料中都存有未分解的大块原料,如味噌中有米粒或大豆瓣,郫县豆瓣酱中有蚕豆瓣和块状辣椒、干黄酱中有大豆瓣、豆豉中有整粒豆子、腐乳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腐乳皮等,这些大块的留存原料严重阻碍了将传统酱类做成粉体使用,而现代广受青睐的休闲食品、方便食品所使用的调味成分多为粉体,因此将传统美味酱类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遭到了挑战。
[0003] 为了将传统酱类做成粉体,以前采用真空干燥再粉碎的办法,但成本和生产能力限制了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比如采用喷雾干燥时,大颗粒和块状物必须滤去,否则无法进行喷雾,这造成了原料浪费、酱味损失,达不到调味粉所需的风味强度。现在广泛采用的是物理粉碎法,如直接加水搅拌溶解或用斩拌机斩碎、胶体磨研碎并进一步细化等。但是水溶处理法溶解速度缓慢,仍有大量20目以上物质,斩碎或磨碎法较水溶处理法有所进步,但仍有较多20目以上物质,如郫县豆瓣酱中的辣椒,豆豉、干黄酱、味噌中的豆瓣。同时,由于酱类物质中含有大量大分子蛋白质成分,上述处理方法后,后期喷雾干燥过程中粉体不易出粉,粉体挂壁、堵粉严重,不能连续大量生产,生产成本提高。另外,由于原料中有较多20目以上物质被过滤丢弃,造成产品粉风味较原酱粉风味损耗大,喷粉不畅、粉体挂壁和堵粉严重还会造成粉体糊味重,产生大量焦糊不溶于水的焦粒。这些弊端均限制了酱味风味粉的后期推广使用。
[0004]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既要减少酱体中大颗粒和块状物的含量,同时又能够将酱体中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大分子进行降解。发明专利申请201210025479.5公开了一种酱味风味粉,先由乳糖等原料制作出香基液,再将香基液与酸水解植物蛋白粉、酵母提取物等进行美拉德反应得到一组料液,再将料液与干黄酱、甜面酱等混合,最后干燥粉碎。该种酱味粉既保留了传统酱体的美味,又增强了风味的浓厚感和鲜香感,无需防腐剂,而且以粉体的形式更适于使用,但是该发明并没有解决粉碎和干燥时存在的上述问题;发明专利申请201010613290.9公开了通过风味酶和谷氨酰胺酶水解谷朊粉制备谷朊氨基酸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201010613303.2公开了通过中性蛋白酶、风味酶和木瓜酶水解植物蛋白原料制作低盐植物水解蛋白的方法,可见,不同的酶被应用于水解纤维素、蛋白质等大分子来制作食品已经为人们所了解,但是将生物酶应用于传统酱类,不仅用于改善传统酱体的风味,更为了分解酱体的大颗粒、块状物以及分解纤维素、蛋白质等大分子,为后期喷雾干燥创造良好基础,克服将传统酱体制成粉末时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还没有被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应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减少酱体中喷雾干燥前粒度在20目以上的过滤废弃物和酱体中大分子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从而保证喷粉顺畅,产品中无焦糊颗粒,同时还能明显提高产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酱味风味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8] (a)将原料酱加入反应釜, 搅拌下加热至45-60℃,调节pH值至4.5-6.0,加入原料酱重量0.5-5%的纤维素酶,酶解1-5小时;
[0009] (b)保持加热45-60℃, pH值4.5-6.0,加入原料酱重量0.2-1.5%的蛋白酶,酶解2-8小时;
[0010] (c)酶解完成后加热至75-95℃,保温10-45分钟灭酶;
[0011] (d)灭酶后将原料酱降温至50℃以下过胶体磨粉碎,然后过20目振动筛,弃去筛上物;
[0012] (e)过筛酱加入或不加入其它辅料进行喷雾干燥。
[0013]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行如下优化:
[0014] (a)将原料酱加入反应釜, 搅拌下加热至55℃,调节pH值至5.5,加入原料酱重量3%的纤维素酶,酶解4小时;
[0015] (b)保持加热55℃, pH值5.5,加入原料酱重量1%的蛋白酶,酶解6小时;
[0016] (c)酶解完成后加热至90℃,保温30分钟灭酶;
[0017] (d)灭酶后将原料酱降温至25℃过胶体磨粉碎,然后过20目振动筛,弃去筛上物;
[0018] (e)过筛酱加入或不加入其它辅料进行喷雾干燥。
[0019] 本技术方案对原料酱采取分步酶解法,第一步加入纤维素酶,以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同时促进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第二步加入蛋白酶,使酱中大分子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经酶解的酱体明显改善了喷雾干燥状况,减少挂壁,堵粉,焦粒的产生,且能连续大批量生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将以上处理酱过胶体磨进行物理粉碎,以进一步降低酱的粒度,20目通过率由原来75%左右达到95%以上,明显降低了过滤废弃物量,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实施例一: 味噌粉
[0021] 将味噌酱500公斤与500公斤软水投入双层加热反应釜中,同时开启搅拌,搅拌均匀后蒸汽加热至55℃,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5.5,加入15公斤纤维酶,进行酶解4小时。然后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5.5,保温55℃,加入蛋白酶5公斤,进行酶解6小时。酶解完成后升温至90℃,保温30分钟灭酶。灭酶后酱液降温至25℃过胶体磨,过20目振动筛,过筛酱液直接喷雾干燥得纯味噌粉。
[0022] 实施例二:郫县豆瓣酱粉
[0023] 将郫县豆瓣酱500公斤与500公斤软水投入双层加热反应釜中,同时开启搅拌,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