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81571.X

文献号 : CN1034176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国勇王维伟孙建军汤高枫谢占涛孟祥光

申请人 : 陈国勇王维伟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可有效解决临床上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不佳,乙肝肝硬化转肝癌率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7-10份、丹参4-7份、黄芩3-6份和川芎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8-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本发明组方小,费用低,疗效确切,纯中药制剂,安全便捷,是延缓乙肝肝硬化药物上的创新。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

7-10份、丹参4-7份、黄芩3-6份和川芎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

8-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7份、丹参4份、黄芩3份和川芎4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7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室温下,震摇8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9份、丹参6份、黄芩5份和川芎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9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9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室温下,震摇9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低温负压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10份、丹参7份、黄芩6份和川芎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7-8份、丹参4-5份、黄芩3-4份和川芎4-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70-8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8.5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85%的乙醇,室温下,震摇8-9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或低温负压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9-10份、丹参6-7份、黄芩5-6份和川芎4.6-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90-10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9-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86-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或低温负压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7.权利要求1或2-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为粉剂,或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汤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的一种。

说明书 :

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
[0003] 乙肝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乙肝病毒的持续高速复制,随时可能升级为肝硬化、肝癌。一旦患上慢乙肝,病人就会担心自己会"头也不回"地扎到肝硬化和肝癌的"怀抱"中。因为4个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就有1个最终因肝硬化或肝癌死亡;乙肝患者患上肝癌的机会比普通人高100倍。"慢乙肝-肝硬化-肝癌"肝炎三部曲的梦魇,时刻萦绕在乙肝病人的心头。十多年之前,乙肝病人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比例确实非常高。因为当时缺乏有效的药物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医生也常常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医学界最早认为肝硬化是慢乙肝发展的一个终末的阶段,不可逆转、不可恢复。
[0004] 现在已经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乙肝病毒高复制是导致肝硬化的"罪魁祸首"。肝硬化不再是一块踢不动的"铁板",只要能有效遏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就能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因此,研制出更多、更好有效的治疗乙肝肝硬化的药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可有效解决临床上治疗乙肝肝硬化效果不佳,乙肝肝硬化转肝癌率高的问题。
[0006]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7-10份、丹参4-7份、黄芩3-6份和川芎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8-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0007] 本发明中药为粉剂,或按常规方法制成片剂、汤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的一种。
[0008] 本发明组方小,费用低,疗效确切,纯中药制剂,安全便捷,是延缓乙肝肝硬化药物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正常组大鼠肝细胞观察结果。
[0010] 图2为本发明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观察结果。
[0011] 图3为本发明药物组大鼠肝细胞观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 实施例1
[0014] 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7份、丹参4份、黄芩3份和川芎4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7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的乙醇,室温下,震摇8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0015] 实施例2
[0016] 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9份、丹参6份、黄芩5份和川芎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9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9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0%的乙醇,室温下,震摇9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低温负压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0017] 实施例3
[0018] 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10份、丹参7份、黄芩6份和川芎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10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用旋转蒸发仪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0019] 实施例4
[0020] 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7-8份、丹参4-5份、黄芩3-4份和川芎4-4.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70-8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8-8.5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75-85%的乙醇,室温下,震摇8-9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或低温负压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0021] 实施例5
[0022] 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苦参9-10份、丹参6-7份、黄芩5-6份和川芎4.6-5份制成,其中,将苦参、丹参、黄芩、川芎粉碎成过90-100目筛的粗粉,加入苦参、丹参、黄芩、川芎9-10倍重量的体积浓度为86-98%的乙醇,室温下,震摇10天,过滤,得滤液,在45℃时,旋转去除乙醇,常规方法冷冻干燥或低温负压干燥成固态,粉碎成中药粉。
[0023] 本发明中药经反复多次科学试验或临床应用,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有关实验资料如下:
[0024] 一、动物实验资料
[0025] 1材料与方法
[0026] 1.1实验材料与仪器
[0027] 1.1.1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雄性,由桂林医学院SPF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2007-0001),并于实验中心内饲养,饲料由桂林医学院SPF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0028] 1.2主要实验试剂
[0029] 1.2.1二甲基亚硝胺(DMN,纯度99%)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产品,生理盐水配成1ml/200ml的浓度,冷藏备用。
[0030] 1.2.2 秋水仙碱粉剂,serva公司产品,生理盐水配成1mg%,冷藏备用。
[0031] 1.2.3 本发明中药粉,用时以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
[0032] 1.2.4 透明质酸(HA)试剂盒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0033] 1.2.5 层粘蛋白(LN)试剂盒 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0034] 1.2.6 谷草转氨酶(ALT) 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盒
[0035] 1.2.7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盒
[0036] 1.2.8 兔抗鼠TGF-β1多克隆抗体 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0037] 1.2.9 兔抗鼠MMP-1多克隆抗体 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0038] 1.2.10 兔抗鼠MMP-2多克隆抗体 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0039] 1.2.11 兔抗鼠TIMP-1多克隆抗体 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0040] 1.2.12 兔SPkit检测试剂盒 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0041] 1.2.13 DAB显色剂 武汉博士德有限公司
[0042] 1.2.14 苏木素 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0043] 1.2.15 伊红 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0044] 1.3 主要实验仪器
[0045] 1.3.1 BX41显微镜 奥林巴斯生产
[0046] 1.3.2 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奥林巴斯生产
[0047] 1.3.3 xh6080放免仪 西安核仪厂
[0048] 1.3.4 BS1105电子天平 德国sartorius公司
[0049] 1.3.5 徕卡2135石蜡切片机 德国徕卡公司
[0050] 1.4实验方法
[0051] 1.4.1造模
[0052] SPF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雄性,由桂林医学院SPF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2007-0001)。并于实验中心内饲养,饲料由桂林医学院SPF实验动物中心-1提供。其中24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余48只造模。模型复制:每只动物按2ml.kg 剂量,腹腔注射0.5%DMN,连续注射三天,停药四天,造模时间为四周,共注射12次。
[0053] 1.4.2分组与用药
[0054] 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2d,每组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即本-1 -1发明中药)。药物处理:模型组剂量为0.1mg.kg ,药物组分别为7.5g.kg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药物组给予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
[0055] 1.4.3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0056] 实验结束时,全部大鼠禁食禁水12小时后,先称体重,然后挖眼球取血4-5毫升,置于生化管中,然后按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20℃冻存,以供检测血清AST、ALT、HA、LN含量;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剖开腹腔,暴露肝脏和脾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色泽、表面有无结节等情况;之后游离肝脏和脾脏,将肝脏完整取出,滤纸拭干,至于普通天平上测量肝、脾湿重;取肝左叶相同部位组织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及切片,HE染色。
[0057] 1.4.4观察指标
[0058] 1.4.4.1观察大鼠体重,毛色,饮食,二便,神态和活动情况。
[0059] 1.4.4.2肝脏和脾脏大体观察,称重。
[0060] 1.4.4.3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ST、ALT含量。
[0061] 1.4.4.4xh6080放免仪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HA、LN含量。
[0062] 1.4.5肝脏标本制备及染色
[0063] 1.4.5.1肝脏石蜡切片制作
[0064] 1.4.5.1.1取材
[0065] 1.4.5.1.1.1肝组织充分固定后,在洁净的取材台上进行操作,以防污染。
[0066] 1.4.5.1.1.2取材刀应锋利,以保持组织原有状态,避免变形。
[0067] 1.4.5.1.1.3取材时,选择肝左叶相同部位组织进行切检,以保证可比性。
[0068] 1.4.5.1.1.4组织块大小为1.5cm×1.0cm×0.3cm。
[0069] 1.4.5.1.2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将组织块放入自动脱水机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处理,脱水流程为:10%中性甲醛-75%乙醇-8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Ⅰ-无水乙醇Ⅱ-无水乙醇和二甲苯1:1混合液-二甲苯Ⅰ-二甲苯Ⅱ-石蜡Ⅰ-石蜡Ⅱ-石蜡Ⅲ。
[0070] 1.4.5.1.3包埋用石蜡包埋机进行组织包埋,注意蜡块无空泡、组织在同一平面上。
[0071] 1.4.5.1.4切片用徕卡2135石蜡切片机进行操作,将石蜡块切成厚3微米的薄切片,注意组织的完整性、无皱褶。
[0072] 1.4.5.1.5肝组织石蜡切片常规染色-HE染色
[0073] 1.4.5.1.5.1脱蜡至水:将烤好的石蜡切片,迅速放入二甲苯Ⅰ中,放置20分钟,然后放入二甲苯Ⅱ中,放置20分钟,过无水乙醇-95%乙醇-75%乙醇,每次半分钟,充分水洗。
[0074] 1.4.5.1.5.2染色:切片放入Harris苏木素液5分钟,自来水充分冲洗,然后0.5%盐酸乙醇分化20秒,流水冲洗10分钟,伊红液中染半分钟,自来水冲洗。
[0075] 1.4.5.1.5.3脱水:7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各半分钟。
[0076] 1.4.5.1.5.4透明:切片放入二甲苯Ⅰ中,放置2分钟,然后放入二甲苯Ⅱ中,放置2分钟。1.4.5.1.5.5封片:中性树胶封片。
[0077] 1.4.5.1.5.6病理组织学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学改变
[0078] 肝组织切片染色后,请高年资病理医师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5]方案 (2000年9月,西安),将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标准如下:
[0079] 肝组织炎症坏死病变按程度分级(G0-G4)
[0080]
[0081] 肝组织纤维化病变按严重程度分级(S0-S4)
[0082]
[0083]
[0084] 1.4.5.2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
[0085] 1.4.5.2.1切片脱蜡至水。
[0086] 1.4.5.2.2PBS洗2-3次,每次5分钟。
[0087] 1.4.5.2.3滴加3%双氧水,室温10分钟,以消除组织内过氧化物酶。
[0088] 1.4.5.2.4蒸馏水洗2-3次,每次2分钟。
[0089] 1.4.5.2.5枸橼酸盐缓冲液(PH6.0)用微波法进行抗原热修复,修复十五分钟。
[0090] 1.4.5.2.6待修复液自然冷却后,取出切片,PBS洗2-3次,每次5分钟。
[0091] 1.4.5.2.7滴加血清封闭液10分钟,甩去多余液体。
[0092] 1.4.5.2.8滴加一抗(按比例用PBS稀释),4℃冰箱过夜。
[0093] 1.4.5.2.9PBS洗2-3次,每次5分钟。
[0094] 1.4.5.2.10滴加二抗,37℃温箱内放置30分钟。
[0095] 1.4.5.2.11PBS洗2-3次,每次5分钟。
[0096] 1.4.5.2.12DAB显色。
[0097] 1.4.5.2.13苏木素复染,盐酸酒精分化。
[0098] 1.4.5.2.14自来水充分冲洗。
[0099] 1.4.5.2.15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0100] 1.4.5.2.16免疫组化结果判定TGF-β1、MMP-1、MMP-2及TIMP-1均以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先按染色强度打分:0分为无色,1分为浅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按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打分:0分为阴性,1分为<10%,2分为11%-50%,3分为51%-75%,4分为>75%。总分0-1分(-),2-3分(+),4-5分(++),6-7分(+++)。1.4.6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描述用 表示,组间指标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最小显著差(LSD)[6]
法作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参照刘军祥,苏红卫的方法 ,用SPSS对等级资料进行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01] 2结果
[0102] 2.1大鼠一般情况
[0103] 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大鼠毛色、食量均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未见异常,至实验结束时无死亡;实验第二周,模型组大鼠毛色黯淡,易脱落,进食明显减少,尿液混浊,精神萎靡。至第四周,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消瘦,部分有腹水形成,死亡3只;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毛色变化不明显,进食稍受影响,精神较好,体重和腹水变化不明显,死亡1只。
[0104] 2.2大鼠体重变化
[0105] 实验前采用随机分组,各组大鼠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药物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大鼠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0106] 表1 药物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体重的影响
[0107]a
[0108] 注:实验结束时,与正常组比较,p<0.05;实验结束时,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bp<0.05。
[0109] 2.3大鼠肝脏和脾脏外观及重量变化
[0110] 正常组大鼠肝脏颜色红润,有光泽,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模型组与之相比,肝脏表面光亮度下降,颜色灰白、边缘不规则,质地变硬,体积明显缩小;药物组大鼠肝脏色泽、质地、大小及表面光滑度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药物组大鼠肝脏重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模型组大鼠脾脏脾脏暗红,充血肿大明显,重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大鼠脾脏重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表2及图1-3。
[0111] 表2 药物组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脾重量的影响
[0112]a
[0113] 注:实验结束时,与正常组比较,p<0.05;实验结束时,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bp<0.05。
[0114] 2.4大鼠血清肝功及肝纤指标观察
[0115] 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ALT、HA、L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说明造模成功;药物组大鼠血清中AST、ALT、HA、LN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见表3及表4。
[0116] 表3 药物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酶的影响
[0117]
[0118]a b
[0119]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
[0120] 表4 药物组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和LN的影响
[0121]
[0122] 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bp<0.05。
[0123] 2.5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0124] 肝组织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变性和坏死,间质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空泡变性,见大片肝细胞出血及坏死,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在门脉区有结缔组织的大量增生,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见宽大的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形成假小叶。与正常组比较,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药物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组织内结缔组织增生程度明显减轻,胶原分布显著减少,纤维间隔变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极少有假小叶形成,胶原沉积明显减少。见表5,6及图1-3。
[0125] 表5 药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
[0126]a b
[0127]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
[0128] 表6 药物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0129]
[0130] 注:与正常组比较,a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bP<0.05。
[0131]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有良好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并经临床得以证明。
[0132] 二、临床试验资料
[0133] 1、选择病例的标准
[0134] 1.1一般资料
[0135] 2010年1月-2013年1月运用本发明药治疗乙肝肝硬化90例病人,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5岁,平均年龄38.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6年。
[0136] 1.2诊断标准
[0137]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外科学》(第6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制定》。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0138] 1.3诊断分度标准
[0139] 1.3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0140]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0141]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0142]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0143]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0144]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
[0145]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
[0146]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
[0147] 1.32急性黄疸型肝炎
[0148]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0149]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0150]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0151]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0152]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0153] 1.33慢性活动型肝炎
[0154] a)有明显的肝炎症状。
[0155] b)体征: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肿大或黄疸等(排除其他原因)。
[0156] c)肝功能检查:ALT反复和/或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A/G蛋白比例失常,γ-球蛋白升高和/或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异常。
[0157] d)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学指标,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3。
[0158] e)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详见附录B。临床上慢活肝轻型与慢迁肝很难区别,确诊须藉助于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加以鉴别。
[0159] 1.34重型肝炎
[0160] 1)既往无乙肝病史。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并在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Ⅱ°以上的肝性脑病),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此外并有黄疸迅速加深,严重的消化道症状。2)体征:肝浊音界迅速缩小等。3)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4)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0161] 1.4纳入和排除标准
[0162] 纳入标准: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年龄在19-55岁之间,患者同意自愿参加本实验者。
[0163] 排除标准:合并有肝脏肿瘤及其他基础疾病的。过敏性体质或已知对该类药物或组成成分过敏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药物试验者。
[0164] 2、治疗方案
[0165] 患者每日早饭、晚饭后半小时口服本药品即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10g,15天为1个疗程。每2周复查1次,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者停药,未愈者继续用药治疗,最多用药3-6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
[0166] 3、疗效标准及结果
[0167] 3.1疗效标准
[0168]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治指南解读》制订。
[0169] 治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恢复正常者,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
[0170] 有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下降达100μ/L,总胆红素下降达到50umol/L
[0171] 无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0172] 3.2治疗结果
[0173] 90例病人经治疗后,其中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检验指标均正常,随访3月内未复发55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各项检验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30例;临床症状改善,疗效不稳定
5例。治愈率为61.1%,好转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4.4%。
[0174] 6结论
[0175] 综上所述,本发明选择口服用药的途径,用药方便、便于普及。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及传统方剂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思路,效果显著。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使用安全,疗效好,药量衡定,给药缓释均匀,使用药膜治疗,操作简便,无毒副反应,患者无痛苦,易于接受,并且治愈率高,是治疗乙肝肝硬化药物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