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05761.0

文献号 : CN1034178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建怀白玉荣周展王新华袁建华葛运芬赵桂真孙立智

申请人 : 张建国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为:黄芩,山栀,桔梗,甘草,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杏仁,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鱼腥草,冬瓜子,苡仁,浙贝母,北沙参,天冬,花粉,鹭鸶兰,苍山黄堇,残槁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主治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消炎止咳,平喘,明显改善支气管呼吸功能;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质量份数为:黄芩10~30份,山栀10~25份,桔梗10~30份,甘草10~35份,知母10~

30份,麦冬10~35份,桑白皮10~30份,瓜蒌仁15~40份,橘红10~35份,茯苓10~

30份,杏仁10~30份,海蛤壳10~30份,竹沥10~35份,半夏10~30份,射干15~

35份,鱼腥草10~35份,冬瓜子10~30份,苡仁10~35份,浙贝母10~30份,北沙参

10~40份,天冬10~35份,花粉10~30份,鹭鸶兰10~35份,苍山黄堇15~35份和残槁蔃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质量份数为:黄芩15~30份,山栀15~25份,桔梗15~30份,甘草15~

35份,知母10~25份,麦冬15~35份,桑白皮15~30份,瓜蒌仁15~35份,橘红15~

35份,茯苓10~25份,杏仁15~30份,海蛤壳15~30份,竹沥10~30份,半夏15~30份,射干15~30份,鱼腥草10~30份,冬瓜子15~30份,苡仁10~30份,浙贝母15~

30份,北沙参10~35份,天冬10~30份,花粉15~30份,鹭鸶兰15~25份,苍山黄堇

16~30份和残槁蔃15~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质量份数为:黄芩15~25份,山栀15~20份,桔梗15~25份,甘草15~

30份,知母10~20份,麦冬15~30份,桑白皮15~25份,瓜蒌仁15~30份,橘红15~

30份,茯苓10~20份,杏仁15~25份,海蛤壳15~20份,竹沥10~25份,半夏15~25份,射干15~25份,鱼腥草15~30份,冬瓜子15~25份,苡仁15~30份,浙贝母15~

25份,北沙参10~30份,天冬15~30份,花粉15~25份,鹭鸶兰18~20份,苍山黄堇

18~25份和残槁蔃16~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原料药放入乙醇浸泡,热提取1次,成浸膏状,为浸膏1;

b、药渣加水提取2次,浓缩过滤为浸膏2;

c、将上述两种浸膏浸膏1和浸膏2均匀混合,并浓缩成糊状,加蜂蜜搓成丸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取原料药加入5-8倍量醇度为75%-90%乙醇,浸泡1.5-3小时,加热提取1-2小时,静置,取上清液,药渣备用,加热上清液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作为浸膏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药渣加水浸泡1.5-3.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90-11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2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 1.34的浸膏,得浸膏2。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鼻栓剂,所述鼻栓剂的制备步骤为:将所有原料药用水蒸气法蒸馏,得到结晶物;然后,再将蒸馏后的残渣放入8倍量醇度为70%-85%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过滤静置,取其上清液,将上清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成粉末,再将蒸馏提取的结晶物与得到的药粉掺匀得混合物,将脂溶性栓剂基质加热熔化后,加入混合物,混合均匀后倒入栓剂模具,冷却后取出即得鼻栓剂。

说明书 :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0002] 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①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这些理化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同时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阻力增加。同时,香烟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胰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引发肺气肿的形成。②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感染因素同样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③其他因素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寒冷空气可以刺激腺体增加黏液分泌,纤毛运动减弱,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循环障碍,有利于继发感染。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溶菌酶活性降低,从而容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上述所有因素均可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粘连、倒伏、脱失。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和增生、分泌旺盛,大量黏液潴留。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增生。病情继续发展,炎症由支气管壁向其周围组织扩散,黏膜下层平滑肌束可断裂萎缩,黏膜下和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弹性纤维断裂,进一步发展成阻塞性肺疾病。
[0004] 慢性支气管炎 ,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系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哕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一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或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已破坏的杯状细胞。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且连续
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有时不易鉴别,后者临床症状与慢性支气管炎类似,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肺纹理增加,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临床上容易误诊。诱导痰检查嗜酸细胞比例增加(≥3%)可以诊断。
[0005]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外感病因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湿、燥、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庄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景岳全书·咳嗽》说:“外感之嗽,必因风寒。”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包括饮食、情志及肺脏自病。饮食不当,嗜烟好酒,内生火热,熏灼肺胃,灼津生痰;或生冷不节,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痰浊内生,上千于肺,阻塞气道,致肺气上逆而作咳。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致肺失肃降而作咳。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疾病日久,迁延不愈,耗气伤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而肺气上逆作咳;或肺气虚不能布津而成痰,肺阴虚而虚火灼津为痰,痰浊阻滞,肺气不降而上逆作咳。
[0006] 咳嗽的病位,主脏在肺,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侵及于肺而致咳嗽,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正如《医学三字经·咳嗽》所说:“肺为五脏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凡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皆可为咳嗽病证相关的病变脏腑。但是其他脏腑所致咳嗽皆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肺主气,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医学心悟·咳嗽》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外感咳嗽病变性质属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其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以风寒为多,病变过程中可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内伤咳嗽病变性质为邪实与正虚并见,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津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若久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久病咳嗽,甚者延及于肾,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表现为寒痰咳嗽。肺脏自病,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0007] 中医认为本病不单纯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与脾、肝、肾有密切关系,临床多见痰热郁肺证、痰湿蕴肺证等症型。缓解期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但是本病的急性加重期给予患者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治疗部分患者可控制,不影响工作、学习;西药治疗虽然能很快见效,但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患者不能承受,依从性差,一定程度上引起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徒劳无功;或已有改善,又见病情反复,以至前功尽弃,导致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心病,预后不良。且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试用中医中药部分患者效果明显较好,因此中药疗法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重视。慢性支气管炎类似中医 “咳嗽”、“喘症”等病症,但临床缺少一种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的中药制剂。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制剂,可达到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况,达到祛邪止咳、扶正补虚的效果;由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的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质量份数为:黄芩10~30份,山栀10~25份,桔梗10~30份,甘草10~35份,知母10~30份,麦冬10~35份,桑白皮10~30份,瓜蒌仁15~40份,橘红10~35份,茯苓10~30份,杏仁10~30份,海蛤壳10~30份,竹沥10~35份,半夏10~30份,射干15~35份,鱼腥草10~35份,冬瓜子10~30份,苡仁10~35份,浙贝母10~30份,北沙参10~40份,天冬10~35份,花粉10~30份,鹭鸶兰10~35份,苍山黄堇15~35份,残槁蔃10~30份。
[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质量份数还可以为:黄芩15~30份,山栀15~25份,桔梗15~30份,甘草15~35份,知母10~25份,麦冬15~35份,桑白皮15~30份,瓜蒌仁15~35份,橘红15~35份,茯苓10~25份,杏仁15~30份,海蛤壳15~30份,竹沥10~30份,半夏15~30份,射干15~30份,鱼腥草10~30份,冬瓜子15~30份,苡仁10~30份,浙贝母15~30份,北沙参10~35份,天冬10~30份,花粉15~30份,鹭鸶兰15~25份,苍山黄堇16~30份,残槁蔃15~25份。
[001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质量份数又可以为:黄芩15~25份,山栀15~20份,桔梗15~25份,甘草15~30份,知母10~20份,麦冬15~30份,桑白皮15~25份,瓜蒌仁15~30份,橘红15~30份,茯苓10~20份,杏仁15~25份,海蛤壳15~20份,竹沥10~25份,半夏15~25份,射干15~25份,鱼腥草15~30份,冬瓜子15~25份,苡仁15~30份,浙贝母15~25份,北沙参10~30份,天冬15~30份,花粉15~25份,鹭鸶兰18~20份,苍山黄堇18~25份,残槁蔃16~20份。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所述蜜炼丸剂的制备步骤为:取原料药加入5-8倍量醇度为75%-90%乙醇浸泡1.5-3小时,加热提取1-2小时,静置,取上清液,药渣备用,加热上清液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作为浸膏1;
[0013] 将药渣加水浸泡1.5-3.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90-11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2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34的浸膏,得浸膏2;再将上述两种浸膏浸膏1和浸膏2均匀混合,并浓缩成糊状,加蜂蜜搓成丸剂。
[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鼻栓剂,所述鼻栓剂的制备步骤为:将所有原料药用水蒸气法蒸馏,得到结晶物;然后,再将蒸馏后的残渣放入8倍量醇度为70%-85%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0.5~2.5小时,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过滤静置,取其上清液,将上清液加热浓缩、并烘干粉碎成粉末,再将蒸馏提取的结晶物与得到的药粉掺匀得混合物,将脂溶性栓剂基质加热熔化后,加入混合物,混合均匀后倒入栓剂模具,冷却后取出即得鼻栓剂。
[00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滴剂,所述滴剂的制备步骤为:
[0016] a、先将黄芩、桔梗、麦冬蒸馏结晶成结晶粉末;
[0017] b、取除黄芩、桔梗、麦冬外剩余的原料药加入8-10倍量的水浸泡1-2.5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5-2小时,合并提取液,9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8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将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5℃时 1.32得浸膏;
[0018] c、将步骤b得到的浸膏烘干并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粉碎,混合步骤a得到的结晶粉末、细粉和粉碎的冰片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即得滴剂;冰片的添加量为结晶粉末和细粉总量的20%。
[001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可以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炼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塞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针粉剂或缓释胶囊剂,滴剂,喷雾剂,软膏,酊剂,冲洗剂,灌洗剂或药棉塞剂。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肃肺、豁痰止咳的功效,主治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还可达到消炎止咳,平喘,明显改善支气管呼吸功能的目的;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主治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消炎止咳,平喘,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22] 祖国医学认为,内伤咳嗽或由肺脏自病,肺气虚、肺阴虚致肺不能主气,肃降无权,或因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火犯肺。无论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共同病机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但外感咳嗽属实,内伤咳嗽则虚实兼见。《活法机要,咳嗽》:“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所以,外感咳嗽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即祛风寒、散风热、除风燥以宣降肺气。内伤咳嗽祛邪扶正为治疗原则,分清邪实与正虚的主次,酌用祛痰、清火、清肝、健脾、补肺、益肾等治法,以使肺能主气,宣降有权。《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要注意外感咳嗽慎用敛肺止咳之法,以免留邪为患;内伤咳嗽慎用宣散之法以防发散伤正。《医门法律·咳嗽》:“凡邪盛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势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医约·咳嗽》:“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宜调,或补中稍佐发散清火。”治疗上首选清热肃肺、豁痰止咳,选方清金化痰汤合桑白皮汤加减,方中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鹭鸶兰清泄肺热;杏仁、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苍山黄堇清肺化痰;鱼腥草、浙贝、冬瓜子、苡仁、残槁蔃等清热化痰;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同时对不同病型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加强,诸药同用,药效温和,药力持久,从而达到祛邪利肺、止咳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该方组方的合理性,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与西药作用相当,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0023] 方中黄芩,苦,寒。归肺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现代研究证明,黄芩主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它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然很敏感。临床上用黄芩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等,均可获良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0024] 山栀,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经,《本经》: "味苦,寒";《别录》:"大寒,无毒";"《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肺、大小肠、胃、膀胱六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主治治热病虚烦不眠,目赤,咽痛,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证。炮制方法: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者忌服。《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0025]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盛产于中国东北部地区,是朝鲜族的特色菜。具有的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本草衍义》记载其:“治肺痈”。可治疗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0026]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有清泄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增强清肺润燥之功,如《医方集解》二母散;既能清泄肺胃之火,又能滋养肺肾之阴。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作用,常配瓜蒌、贝母同用。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本经逢原》记载其:“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0027] 麦冬,性味甘、微苦、凉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咯血、肺痈。麦冬的主要成分是麦冬皂甙,另含高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还含植物甾醇、单糖类和寡糖类成分等。麦冬中含天冬素、甾体皂甙、β-谷甾醇、葡萄糖、果糖、黏液质等。麦冬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麦冬配沙参,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药性论》记载其:“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药品化义》亦有记载:
“麦冬,润肺,清肺,盖肺苦气上逆,润之清之,肺气得保,若咳嗽连声,若客热虚劳,若烦渴,若足痿,皆属肺热,无不悉愈”。用药禁忌: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麦冬。地黄、车前为之使。
[0028] 桑白皮,性味甘寒,入手太阴肺经。具有的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开宝本草》记载其:“味甘,寒,无毒,去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创”。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作用:桑皮根素AuwanonC、J、L和sanggenon A、B、C、D对金葡菌和枯草杆菌有抗菌活性, kuwanon J、L和sanggenon A、B、C对类链球菌及桑皮根素,kuwanon C、L、A对耻垢分支杆菌各有抗菌活性。桑皮根素、kuwanonC和sa"8 genonA、C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除稻梨孢外)无效或只有极弱的活性。《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0029] 瓜蒌仁,性味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本草纲目》卷十八记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肺痈。但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0030] 橘红,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用,可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药品化义》有记载:“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纲目》亦有记载:
“下气消痰”。 橘红治疗能化痰止咳且有抗炎作用,治疗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哮喘、喉痒痰多、胸中痰滞等有独特疗效。用药禁忌:阴虚燥咳、久嗽气虚者慎服。《本经逢原》记载:
“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0031]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可治疗痰饮咳逆等证。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所含的茯苓酸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0032] 杏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南杏仁偏于滋润,治肺虚肺燥的咳嗽。杏仁属于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北方产的杏仁则属于苦杏仁(又名北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中医中药理论认为,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本品主入肺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
[0033] 海蛤壳,性味咸,《本经》记录:"味苦,平"。《本草汇言》记载其:"入手足太阳、阳明经"。具有清热,利水,化痰,软坚的功用,可治疗热痰喘嗽。《本经》记载:"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平含碳酸钙、壳角质等。其配黄芩: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入肺经,为清利上焦湿热的要药;海蛤壳清肺热,化热痰,调气机。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化痰止咳喘,用于痰火气闭之咳嗽效佳。用药禁忌:《本草经集注》记载其:"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本草汇言》:"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0034]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集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化痰止咳平喘药。制法为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无杂持者为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之效。主要用于治肺热痰壅,壮热烦渴、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本草备要》记载其:"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纲目》记载其:"姜汁为之使"。
[0035] 半夏,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可消肿止痛。可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由于生半夏毒性强,炮制后毒性会减弱,适宜口服。
[0036] 射干,性味苦,寒。入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疗咽闭,消痈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的作用。射干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时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
[0037]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纲目》记载其:“辛,微温,有小毒”。 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用,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可治疗治肺炎,肺脓疡。《滇南本草》记载其:“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 鱼腥草中提得的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鱼腥草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肺热咳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该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0038] 冬瓜子,性味甘,微寒。入脾,小肠经。可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治疗痰热咳嗽,肺痈,肠痈。
[0039] 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湿,清热功当量排脓的功能。温中散寒、补益气血。治胃寒疼痛、气血虚。入脾、胃经。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0040]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本经逢原》:“甘淡,性寒,无毒”。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本草从新》记载其:“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东北药植志》亦有记录其可:“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中药志》记载其:“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注意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
[0041] 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天门冬始载于《本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属于补益药、清肺药。可用于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还有镇咳去痰作用。
[0042] 花粉,以营养全面著称,被称为“全天然营养食品”、“浓缩营养库”。其主要食疗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活性酶、黄酮类化合物、脂类、核酸、芸苔素、植酸等。其中氨基酸含量及比例是最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氨基酸模式,这在天然食品中极其少见。蜂花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其含量超过鸡蛋、牛奶的5-7倍,在营养学上被称为“浓缩营养库”。花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几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同时也是一种天然维生素的浓缩物,含量很高,B族维生素丰富,而且对人体养颜有明显作用的元素也较为丰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药学家叶桔泉教授认为“花粉是一种营养最全面的食疗佳品,具有强体力、增精神、迅速消除疲劳、美容和抗衰老等作用”。
[0043] 鹭鸶兰,性味 甘,平, 根含鹭鸶兰甙(diuranthoside)A、B、C即新替告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 散瘀止痛;止血生肌。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①治跌打损伤:山韭菜连根捣汁,敷患处。(《滇南本草》)②治刀伤:
山韭菜根同赤石脂捣烂,晒干为末,捻刀斧伤。《滇南本草》:作菜食,能养血健脾,强筋骨,增气力。消炎,止血。治外伤出血。
[0044] 苍山黄堇,性味苦;苦;甘;性凉寒,清热解毒。主肝炎,肺炎;痈肿疮疖;毒蛇咬伤,全草含原阿片碱(protopine),紫堇文碱(corycavine),紫堇醇灵碱(corynoline),右旋乙酰紫堇醇灵碱(d-aceiylcorynoline)和6-丙酮基紫堇醇灵碱(6-acetonylcory-noline)。
[0045] 残槁蔃,性味"苦,寒,甘苦涩,凉"。主治, 治痢疾,肠炎,风湿骨痛,腮腺炎,乳腺炎,疮疖。"治恶毒大疮,剥取其根皮,捣烂敷之。"皮、叶":拔毒生肌,捣溶敷疮疡;根: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根皮:驳骨,消肿,止痛。种子:治疟疾。"清湿热,消肿毒。拔毒生肌止血;消肿止痛。主疮疖痈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治恶毒大疮,剥取其根皮,捣烂敷之。《南宁市药物志》:皮、叶:拔毒生肌,捣溶敷疮疡;根:内服治久痢。《广西药植名录》:根:治风湿骨痛,小儿疳积。根皮:驳骨,消肿,止痛。种子:治疟疾。
[0046] 实施例1蜜炼丸剂
[0047] 本发明蜜炼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取黄芩1000g,山栀1000g,桔梗1000g,甘草1000g,知母1000g,麦冬1000g,桑白皮1000g,瓜蒌仁1500g,橘红1000g,茯苓1000g,杏仁1000g,海蛤壳1000g,竹沥1000g,半夏1000g,射干1500g,鱼腥草1000g,冬瓜子1000g,苡仁1000g,浙贝母1000g,北沙参1000g,天冬1000g,花粉1000g,鹭鸶兰1000g,苍山黄堇
1500g,残槁蔃1000g;取原料药加入7倍量醇度为85%乙醇浸泡2小时,加热提取1.5小时,静置,取上清液,药渣备用,加热上清液浓缩至浸膏状,静置备用,作为浸膏1;将药渣加水浸泡2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 10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 1.34的浸膏,得浸膏2;再将上述两种浸膏浸膏1和浸膏2均匀混合,并浓缩成糊状,加蜂蜜搓成每粒为0.5克丸剂。
[0048] 实施例2鼻栓剂
[0049] 本发明的鼻栓剂的制备步骤:取黄芩2000g,山栀1800g,桔梗2000g,甘草2100g,知母2000g,麦冬2200g,桑白皮2000g,瓜蒌仁2600g,橘红2200g,茯苓2000g,杏仁2000g,海蛤壳2000g,竹沥2300g,半夏1900g,射干2100g,鱼腥草2400g,冬瓜子1900g,苡仁2300g,浙贝母2000g,北沙参2800g,天冬2400g,花粉1800g,鹭鸶兰1800g,苍山黄堇
1900g,残槁蔃1800g;将所有原料药用水蒸气法蒸馏,得到结晶物;然后,再将蒸馏后的残渣放入8倍量醇度为80%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过滤静置,取其上清液,并浓缩成粉末,再将蒸馏提取的结晶物与得到的药粉掺匀得混合物,将脂溶性栓剂基质加热熔化后,加入混合物,混合均匀后倒入栓剂模具,冷却后取出即得鼻栓剂,制成每粒0.7克。
[0050] 实施例3滴剂
[0051] 本发明外用滴剂的制备方法:取黄芩3000g,山栀2500g,桔梗3000g,甘草3500g,知母3000g,麦冬3500g,桑白皮3000g,瓜蒌仁4000g,橘红3500g,茯苓3000g,杏仁3000g,海蛤壳3000g,竹沥3500g,半夏3000g,射干3500g,鱼腥草3500g,冬瓜子3000g,苡仁3500g,浙贝母3000g,北沙参4000g,天冬3500g,花粉3000g ,鹭鸶兰3500g,苍山黄堇
3500g,残槁蔃3000g;先将黄芩、桔梗、麦冬蒸馏结晶成结晶粉末;取除黄芩、桔梗、麦冬外剩余的原料药加入9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 10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9000的超滤柱超滤,将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5℃时 1.32得浸膏;再将上述得到的浸膏烘干并粉碎成细粉,混合上述得到的结晶粉末、细粉和粉碎的冰片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即得滴剂,每瓶滴剂10ml;其中,冰片的添加量为结晶粉末和细粉总量的20%。
[0052] 药理药效学实验:
[0053] 1、蓄积毒性试验报告
[0054] 试验方法:选用20只健康小白鼠,雌、雄各10只,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蜜炼丸剂为对象,剂量设计每5天为一期,每期剂量分别为0.20LD50 、0.22LD50 、0.25LD50 、0.30LD50 、0.50LD50 ,此样品的雌性、雄性小鼠的LD 50均为5000m份/k份BW(五个剂量为500、750、1500、1900、2500m份/k份BW)。每5天称体重一次,调整给药量,按0.1ml/10份BW经口灌胃。20天后,动物无死亡情况发生,试验结束,按递增剂量给受试物20天后,雌性、雄性动物均无死亡情况发生。
[0055] 2、急性毒性试验:以本发明实施例2的鼻栓剂为对象,临床日用量的150倍给白鼠投药,观察7日。结果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阴道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毒性试验证明,该药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0056] 3、对常见菌株的抑菌作用
[0057] 固体法抗菌作用:以各种试验菌密集划线于血皿或普通营养琼脂平皿上,用8mm打孔器打孔,每孔加入无菌试药约0.1ml,36.5℃下培养12~24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以本发明实施例3的滴剂为例,判断其敏感结果如下表。
[0058]菌株 株号 100%滴剂 200%滴剂 300%滴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M122 -- ++ +++
白色葡萄球菌 M121 - ++++ ++++
绿脓杆菌 Ps207 - ++ +++
变形杆菌 E402 + ++ +++
大肠杆菌 E100 - ++ +++
枯草杆菌 63051 + +++ ++++
白喉杆菌 C102 + +++ ++++
肺炎双球菌 M311 - +++ +++
伤寒杆菌 E686 ++ ++ ++++
甲型副伤寒杆菌 50073 ++ +++ +
乙型副伤寒杆菌 50094 + +++ ++++
乙型溶血链球菌 M220 ++ ++++ ++++
[0059] 抑菌圈直径<8mm.,抗药--;抑菌圈直径≥10~15mm,轻度敏感+;抑菌圈直径≥15~20mm,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20~26mm,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30mm,特高度敏感+++。
[0060] 以上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滴剂对常见的细菌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61] 4.过敏试验:
[0062] 取健康白色豚鼠20只,体重230-300g,雌雄兼有,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每侧2×2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2%浓度。取本发明实施例3的滴剂0.1g涂于背部去毛区,隔日1次,共3次。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0.1g,12h后去除药品后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
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
[0063] 临床资料
[0064] 1、资料与方法
[0065]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504中,男246例,女258例,年龄3~24岁140例,25~35岁者146例,35岁以上218例。将上述5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8例,对照组2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门诊治疗。
[0066]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以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其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0067] 1.2诊断标准
[0068] (1)咳嗽、咳逆有声、咳痒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0069]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症状,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咳嗽而伴喘。
[0070] (3)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高。
[0071] (4)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0072] (5)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0073] (6)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0074] (7)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者。
[0075] 1.3疗效标准
[0076] 临床控制:咳、痰、喘、炎等主要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无复发者。
[0077] 显效:病情相对稳定,发作次数及程度明显减轻,一般情况(包括饮食、睡眠、体力等)有明显改善者。
[0078] 有效:病情欠稳定,但发作次数及程度减轻,一般情况好转者。
[0079] 无效:发作次数、程度及一般情况无改善或加重者。
[0080] 1.4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0081] 1.4.1治疗组随机为三个治疗组1-3,分别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不同制剂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
[0082] (1)治疗组1:96例患者使用实施例1的蜜炼丸剂,一日2次,1次服用1颗,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3个疗程后,停药2周再复诊,统计发现62例患者全部痊愈,32例患者明显改善,2例患者无效,治疗期间没有发现药物带来的其他副作用,随访半年,均没有任何复发的症状。
[0083] (2)治疗组2:96例患者使用实施例2的鼻栓剂,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3个疗程后,停药1周再复诊,统计发现57例患者全部痊愈,36例患者明显改善,3例患者无效,治疗期间没有发现药物带来的其他副作用,随访半年,均没有任何复发的症状。
[0084] (3)治疗组3:96患者使用实施例3的滴剂,一日3次,一次一瓶,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3个疗程后,停药1周再复诊,统计发现65例患者全部痊愈,29例患者明显改善,2例患者无效,治疗期间没有发现药物带来的其他副作用,随访半年,均没有任何复发的症状。
[0085] 1.4.2对照组随机分成三个对照组1-3,分别使用不同的西药进行治疗:
[0086] (1)对照组1:72例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分散片,一次150g,一日3次,连续使用3个月后,停药1周再复诊,统计发现40例患者痊愈,22例患者明显改善,10例患者无效,随访半年,统计发现其中有9例停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