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80109.8

文献号 : CN1034181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阳华张亚雷陈翼孙夏小洪李丽娜龚本涛魏振郑阳波任熙烯李力李素慧

申请人 : 上海华励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布滤池系统,包括滤池装置、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滤池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区、滤后水区和出水区。过滤装置包括若干规则排列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滤框、滤布和滤布支架,滤框是中空的网格状框架,滤布支架是“W”形波纹状滤网,滤布紧密铺设在上述滤网上。反冲洗装置包括行车动力装置和反冲洗负压管系,行车动力装置包括行车台、行车导轨、行车电机。反冲洗负压管系包括吸泥泵、输泥管、清洗总管、清洗连接管和“W”形波纹状吸泥管。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过滤、气洗和反冲洗水洗等步骤。本发明采用波纹形过滤面及反冲洗部件提高了过滤装置的有效过滤面积,工作效率高,出水量大,出水质量更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滤池装置、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

所述滤池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区、滤后水区和出水区,所述污水处理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污水进水管(111),所述污水处理区内设有所述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所述滤后水区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区底部下的滤后水汇流区和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区侧壁外的滤后水积水区,所述出水区是设置在所述滤后水积水区内的半封闭结构,所述出水区上部与所述滤后水积水区连通,所述出水区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31);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若干规则排列的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滤框(210)是中空的网格状框架,所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内部纵横连通的支管壁上设有若干规则分布的排水通孔(211),所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底部设有滤后水排出口(212);滤布支架(230)是“W”形波纹状滤网,滤布(220)紧密铺设在所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组成封闭的滤后水空间,所述空间内的滤后水依次经排水通孔(211)、所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内部和滤后水排出口(212)进入所述滤后水汇流区;

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行车动力装置和反冲洗负压管系,所述行车动力装置包括行车台(311)、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区上部开口相对两侧边上的行车导轨(312)、设置在行车台(311)上的行车电机(313),行车台(311)底部设有若干传动轴(314),传动轴(314)两端分别设有滚轮(315),行车电机(313)与所述若干传动轴(314)中的一个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行车电机(313)带动行车台(311)通过滚轮(315)沿行车导轨(312)往复运动;所述反冲洗负压管系包括吸泥泵(321)、输泥管(322)、清洗总管(323)、清洗连接管(324)和“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设置在行车台(311)上的吸泥泵(321)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清洗连接管(324)一端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清洗连接管(324)另一端与吸泥管(325)中部密封连通,“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的反冲洗端开有吸泥缝口(326),吸泥缝口(326)与铺设在所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的滤布(220)贴近配合;行车台(311)带动所述反冲洗负压管系通过吸泥缝口(326)沿滤布(220)表面移动,吸泥缝口(326)将滤布(220)表面的杂质颗粒依次通过清洗连接管(324)、清洗总管(323)和输泥管(322)抽吸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滤框(210)两侧分别设有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三者组成封闭的滤后水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鼓风机(331),鼓风机(331)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压力气流依次经清洗总管(323)、清洗连接管(324)和吸泥管(325)的吸泥缝口(326)喷射到滤布(220)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2个“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所述2个“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平行错位排列,吸泥管(325)通过连接部件(327)与清洗总管(323)外壁向下延伸出的支撑板(32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部件(327)包括吸泥管连板和支撑板连板,所述吸泥管连板和支撑板连板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吸泥管连板与吸泥管(325)固定连接,所述吸泥管连板与支撑板连板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应力连接,所述支撑板连板与支撑板(32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装置还包括排放管系,所述排放管系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区上部边缘外侧的排泥槽(112)和排泥总管(113),反冲洗所得杂质颗粒依次通过输泥管(322)、排泥槽(112)和排泥总管(113)排出;

所述污水处理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泥管(114),排泥管(114)与排泥总管(113)密封连通,所述污水处理区内沉淀所得杂质颗粒依次通过排泥管(114)和排泥总管(113)排出;所述滤后水积水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放空管(121),放空管(121)与排泥总管(113)密封连通,所述滤后水积水区内积存的滤后水依次通过放空管(121)和排泥总管(113)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进水管(111)进水口前方设有进水缓冲挡板(115),所述出水区上部与所述滤后水积水区连通处设有可调出水堰板(116),滤后水通过可调出水堰板(116)进入所述出水区。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布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滤池系统还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所述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区水位监测模块、反冲洗装置监控模块和过滤单元浊度监测模块,所述污水 处理区水位监测模块将所述污水处理区内污水水位状态的信号传送给所述反冲洗装置监控模块,所述反冲洗装置监控模块根据得到的信号开启或关闭反冲洗装置,所述过滤单元浊度监测模块将监测得到的过滤单元滤后水浊度信号传送到终端设备上形成浊度信息,操作人员根据所述浊度信息判断所述过滤单元的工作状态。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滤布滤池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

(1)通过污水进水管向滤池装置污水处理区内注入污水,污水在重力和内部力的作用下通过“W”形波纹状过滤表面进入滤框内部管路后经滤后水排出口进入滤后水汇流区和滤后水积水区,滤后水积水区内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溢出进入出水区,出水区内的滤后水通过出水管排出;

(2)污水中杂质颗粒在滤布上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滤布处理污水的能力下降,污水水位升高,开启行车动力装置和鼓风机,行车带动鼓风机正压鼓风,使得吸泥缝口沿滤布表面移动扫吹一个来回,关闭鼓风机;

(3)开启反冲洗装置,行车动力装置带动反冲洗负压管系沿行车导轨来回往复运动,使得吸泥管的吸泥缝口贴近滤布平移运动,吸泥泵通过吸泥管系将滤布上的杂质颗粒抽吸脱离,滤布逐渐恢复处理能力,污水水位降至初始状态,关闭反冲洗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和(3)中,利用连接部件的弹性结构调整吸泥管吸泥缝口与滤布间的距离,使得 吸泥缝口与滤布间不存在接触摩擦。

说明书 :

一种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洗装置的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纤维滤布滤池主要应用在地表水净化、污水深度处理、工业水处理等领域,主要通过过滤介质除去污水中的悬浮物,再结合净化药剂等使用可同时除去污水中的部分磷,经过滤后的水源可满足景观用水、中水回用处理的要求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标一级A排放改造要求。板式滤布滤池的过滤方式分为由内向外过滤形式和由外向内的过滤形式,由内向外过滤的典型方案是FLUIDYNE公司的同类产品,这种过滤模块采用气冲的方式实现反冲洗,同时采用多个电磁阀实现频繁开关达到控制水流的目的,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多个电磁阀的控制系统不易操作,而且电磁阀容易损坏,增加了设备使用和维护成本。由外向内过滤方案在国内不乏应用,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案是反冲洗采用行车带动吸盘沿滤布表面往返抽吸的方式,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吸盘在工作时容易与滤布接触,从而导致滤布表面磨损,而且滤布固定在滤池结构上,不易更换。申请号是201220548528.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平板式滤布滤池”,包括各种管系、阀件、纤维滤布和反抽吸吸盘等,采用平板式过滤面,依靠待滤水内部的运动透过滤布过滤,出水量一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波纹形过滤面及与其相配合的反冲洗部件,增大了过滤装置的有效过滤面积,有利于污水透过滤布,解决了现有平板式滤布滤池出水量不高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包括滤池装置、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
[0005] 滤池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区、滤后水区和出水区,所述污水处理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污水进水管111,污水处理区内设有上述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滤后水区包括设置在污水处理区底部下的滤后水汇流区和设置在污水处理区侧壁外的滤后水积水区,出水区是设置在滤后水积水区内的半封闭结构,出水区上部与滤后水积水区连通,出水区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31。
[0006] 过滤装置包括若干规则排列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滤框210是中空的网格状框架,上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内部纵横连通的支管壁上设有若干规则分布的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底部设有滤后水排出口212。滤布支架230是“W”形波纹状滤网,滤布220紧密铺设在上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组成封闭的滤后水空间,上述空间内的滤后水依次经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内部和滤后水排出口212进入滤后水汇流区。
[0007] 反冲洗装置包括行车动力装置和反冲洗负压管系,行车动力装置包括行车台311、设置在污水处理区上部开口相对两侧边上的行车导轨312、设置在行车台311上的行车电机313,行车台311底部设有若干传动轴314,传动轴314两端分别设有滚轮315,行车电机313与上述若干传动轴314中的一个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行车电机313带动行车台311通过滚轮315沿行车导轨312往复运动。反冲洗负压管系包括吸泥泵321、输泥管322、清洗总管323、清洗连接管324和“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设置在行车台311上的吸泥泵321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清洗连接管324一端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清洗连接管324另一端与吸泥管325中部密封连通,“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的反冲洗端开有吸泥缝口326,吸泥缝口326与铺设在上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的滤布220贴近配合。行车台311带动反冲洗负压管系通过吸泥缝口326沿滤布220表面移动,吸泥缝口326将滤布220表面的杂质颗粒依次通过清洗连接管324、清洗总管323和输泥管322抽吸排出。
[0008] 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污水进水管向滤池装置污水处理区内注入污水,污水在重力和内部力的作用下通过“W”形波纹状过滤表面进入滤框内部管路后经滤后水排出口进入滤后水汇流区和滤后水积水区,滤后水积水区内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溢出进入出水区,出水区内的滤后水通过出水管排出;(2)污水中杂质颗粒在滤布上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滤布处理污水的能力下降,污水水位升高,开启行车动力装置和鼓风机,行车带动鼓风机正压鼓风,使得吸泥缝口沿滤布表面移动扫吹一个来回,关闭鼓风机;(3)开启反冲洗装置,行车动力装置带动反冲洗负压管系沿行车导轨来回往复运动,使得吸泥管的吸泥缝口贴近滤布平移运动,吸泥泵通过吸泥管系将滤布上的杂质颗粒抽吸脱离,滤布逐渐恢复处理能力,污水水位降至初始状态,关闭反冲洗装置。
[0009] 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采用波纹形过滤面及反冲洗部件提高了过滤装置的有效过滤面积,工作效率高,出水量大,出水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1] 图1-1是图1滤布滤池系统俯视示意图。
[0012] 图1-2是图1滤布滤池系统左视剖视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的行车台上部装置俯视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配合局部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发明的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配合俯视剖视示意图。
[0016] 图5是本发明的反冲洗负压管系局部示意图。
[0017] 图5-1是图5反冲洗负压管系的吸泥管示意图。
[0018] 图6是本发明的过滤单元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9] 图6-1是图6过滤单元的滤框内部支管示意图。
[0020] 图1~6系列中,111是污水进水管,112是排泥槽,113是排泥总管,114是排泥管,115是进水缓冲挡板,116是可调出水堰板,121是放空管,131是出水管,210是滤框,211是排水通孔,212是滤后水排出口,220是滤布,230是滤布支架,311是行车台,312是行车导轨,313是行车电机,314是传动轴,315是滚轮,321是吸泥泵,322是输泥管,323是清洗总管,324是清洗连接管,325是吸泥管,326是吸泥缝口,327是连接部件,328是支撑板,331是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如图1~6系列所示,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示意图。滤布滤池系统包括滤池装置、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
[0023] 滤池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区、滤后水区和出水区,所述污水处理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污水进水管111,污水处理区内设有上述过滤装置和反冲洗装置,滤后水区包括设置在污水处理区底部下的滤后水汇流区和设置在污水处理区侧壁外的滤后水积水区,出水区是设置在滤后水积水区内的半封闭结构,出水区上部与滤后水积水区连通,出水区下部侧壁上设有出水管131。
[0024] 过滤装置包括若干规则排列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滤框210是中空的网格状框架,上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内部纵横连通的支管壁上设有若干规则分布的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底部设有滤后水排出口212。滤布支架230是“W”形波纹状滤网,滤布220紧密铺设在上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滤框210、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组成封闭的滤后水空间,上述空间内的滤后水依次经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网格状框架内部和滤后水排出口212进入滤后水汇流区。
[0025] 反冲洗装置包括行车动力装置和反冲洗负压管系,行车动力装置包括行车台311、设置在污水处理区上部开口相对两侧边上的行车导轨312、设置在行车台311上的行车电机313,行车台311底部设有若干传动轴314,传动轴314两端分别设有滚轮315,行车电机313与上述若干传动轴314中的一个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行车电机313带动行车台311通过滚轮315沿行车导轨312往复运动。反冲洗负压管系包括吸泥泵321、输泥管322、清洗总管323、清洗连接管324和“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设置在行车台311上的吸泥泵321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清洗连接管324一端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清洗连接管324另一端与吸泥管325中部密封连通,“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的反冲洗端开有吸泥缝口326,吸泥缝口326与铺设在上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的滤布220贴近配合。行车台311带动反冲洗负压管系通过吸泥缝口326沿滤布220表面移动,吸泥缝口326将滤布220表面的杂质颗粒依次通过清洗连接管324、清洗总管323和输泥管322抽吸排出。
[0026] 上述方案中,滤布滤池系统的整体长、宽和高的尺寸优选是5m*2.1m*2.6m,过滤装置优选包括3行*6列,共18个规则排列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的过滤截面尺寸优选是1m*1m。滤布220的材质优选是纤维编织毛绒滤布,滤布的过滤精度小于等于10微米,滤布的有效过滤深度大于3毫米。滤框210的长和高优选是1米~1.5米和1米~1.5米,排水通孔211的孔径优选是3毫米~5毫米,上述若干规则分布的排水通孔211中心间距优选是1.5厘米~2.5厘米,吸泥缝口326的缝宽和缝长优选是0.8毫米~1.2毫米和0.5米~0.8米。以上尺寸均是优选的方案,并不限于这些特定的数值,应当根据实际的应用场合选择适合的数值。
[0027] 为了提高过滤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出水量,本方案的过滤单元还可以设计成双面过滤方式,双面过滤方式在单面过滤方式基础上提高了过滤效率和出水量,具体是滤框210两侧分别设有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设在滤框210两侧的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与滤布支架230组成封闭的滤后水空间。为了实现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与滤框210的密闭组合,本方案在滤框210侧面上设置带有密封圈的插槽,将设定尺寸的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例如长和宽是1米和1米的滤布220和滤布支架230插入上述滤框210侧面上的插槽中,保证过滤装置边缘处不漏水,过滤装置整体呈密闭状态。这种插拔式结构使得过滤装置更换、维修滤布和滤布支架更加方便。为了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更换,降低管系的拆装难度,本方案还可以在清洗连接管324与清洗总管323间增设连接软管,如图5所示,这样就方便了管系的更换、维护和拆装,也使得清洗连接管324与清洗总管323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灵活。
[0028] 过滤装置在处理一定量污水后,在滤布表面和深层会聚集大量污水中的杂质颗粒,随着这些杂质颗粒的不断增多,滤布的过滤能力逐渐下降,滤池中污水水位不断升高,此时应当开启反冲洗装置,利用抽吸水流将滤布上粘附的杂质颗粒吸除,但是,基于污水通过滤布的具体方式,杂质颗粒在滤布上多是呈层状分布,一部分杂质颗粒分布在滤布深层里内,如果直接采用抽吸的方式清除,通常不能有效清除滤布表层杂质颗粒以下的杂质以及深层里内的杂质。为了改善反冲洗装置的清洁效果,本方案引入了正压喷射气流松动滤布表层杂质颗粒的方案,具体是反冲洗装置还包括鼓风机331,鼓风机331与清洗总管323密封连通,压力气流依次经清洗总管323、清洗连接管324和吸泥管325的吸泥缝口326喷射到滤布220表面上。正压喷射气流的冲击强度不宜过高,以能够松动滤布表层杂质颗粒为最佳方式。
[0029] 过滤装置在反冲洗过程中,滤布220始终承受因负压抽吸而引起的水流冲击作用,这种内部作用容易使得滤布脱离滤布支架或在两者之间产生局部脱离,影响过滤装置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采用压紧部件将滤布压牢在滤布支架上,防止两者产生不能接受的脱离现象,具体是过滤装置还包括若干条状“V”形压板,压板压设在所述“W”形波纹状滤网上滤布220波谷处。上述条状“V”形压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均布设置在指定位置,其个数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定。
[0030] 反冲洗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利用吸泥管325贴近滤布220表面抽吸粘附在滤布上的杂质颗粒,这个过程是通过吸泥管吸泥缝口326沿滤布表面来回扫吸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一个轴向尺寸较大的吸泥管以满足覆盖整个滤布表面的要求,吸泥管吸泥缝口处的抽吸压力不均匀,导致滤布不同区域反冲洗效果的差异,影响滤布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可以采用多个轴向尺寸较小的吸泥管代替仅采用一个轴向尺寸较大的吸泥管的方案,这样便于控制各吸泥管的抽吸压力均匀,具体是反冲洗装置优选包括2个“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上述2个“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平行错位排列,吸泥管325通过连接部件327与清洗总管323外壁向下延伸出的支撑板328固定连接。以上方案中,并不限于2个“W”形波纹状吸泥管325,还可以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的其他个数的方案,为了保证各吸泥管的稳定性,上述方案还采用了连接部件327将各吸泥管固定在支撑板上,这样保证了各吸泥管在移动过程中不致于扭动错位。
[0031] 在吸泥管325沿滤布220表面来回扫吸的过程中,应当将两者的间距控制在恰当的范围内,如果两者相距太远,抽吸清理效果就会下降,如果两者相距太近,又容易发生吸泥管325摩擦滤布220表面,造成损坏滤布220的事故。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方案采用了可以调节吸泥管吸泥缝口326与滤布220间隔距离的弹性连接部件,如图4所示,连接部件327包括吸泥管连板和支撑板连板,吸泥管连板和支撑板连板间设有弹性部件,吸泥管连板与吸泥管325固定连接,吸泥管连板与支撑板连板通过弹性部件应力连接,支撑板连板与支撑板328固定连接。吸泥管连板与支撑板连板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两对长螺栓和螺母的内外螺纹配合关系连接,在吸泥管连板与支撑板连板间螺栓上套设弹簧部件,通过旋紧或旋松螺母调整吸泥管连板与支撑板连板间距离,从而达到调整吸泥管325与滤布
220间距离的技术目的。
[0032] 为了便于排放反冲洗抽吸所得泥水,使其不致于堵塞管道,本方案设计了排泥槽和排泥管组合使用的方案,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水水体处于层流状态,其中较大的固体杂质颗粒会自然沉降沉淀到区域底部,是否能够及时排除沉降的污泥颗粒对于保证污水的处理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滤池闲置维护的状态下应当放空滤后水区内的积水,避免造成人为的污染。为了配合解决以上问题,本方案的滤池装置还包括排放管系,排放管系包括设置在污水处理区上部边缘外侧的排泥槽112和排泥总管113,反冲洗所得杂质颗粒依次通过输泥管322、排泥槽112和排泥总管113排出,排泥槽112的长、宽和高优选是5m*0.3m*0.4m,但并不限于该尺寸,而应当根据滤池的具体尺寸和设计要求适当选择。污水处理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排泥管114,排泥管114与排泥总管113密封连通,污水处理区内沉淀所得杂质颗粒依次通过排泥管114和排泥总管113排出。滤后水积水区下部侧壁上设有放空管121,放空管121与排泥总管113密封连通,滤后水积水区内积存的滤后水依次通过放空管121和排泥总管113排出。以上配套管路使得滤池处理污水的效率提高,更加便于维护。
[0033] 滤池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对污水的进水流量也有要求,流量太大会导致污水处理区内布水不均匀,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污水处理区内污水剧烈运动,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方案在污水进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装置。为了调节滤后水积水区内水位的高度,保证滤后水区内水量指标以及出水区的出水流量,本方案在滤后水积水区与出水区接界处设置了水位高度控制装置。以上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污水进水管111进水口前方设有进水缓冲挡板115,出水区上部与滤后水积水区连通处设有可调出水堰板116,滤后水通过可调出水堰板116进入出水区。进水缓冲挡板使得进水在其喷射方向上受到阻挡,从而降低了进水的喷射流速,进水缓冲挡板的具体结构可以是通过支架固定在进水口前方的挡板,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进水口处污水处理区内壁上,挡板的材质优选是304不锈钢。可调出水堰板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可伸缩叠置的若干挡板,若干挡板的边缘通过卡槽部件固定,使用时抽拉部分挡板使其与其它挡板的位置错开,从而增加堰板整体的尺寸,挡板的材质优选是304不锈钢。
[0034] 滤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滤布的处理能力会持续下降,而且每个独立的过滤单元都存在正常的使用磨损,当这种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后,过滤单元将丧失处理污水的能力。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对滤池处理污水的质量带来影响,为了减轻或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采取定时反冲洗抽吸的方式对滤布表面进行清理,以恢复滤布的处理能力,同时定期人工检查每个过滤单元的完好程度,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过滤单元。这种人为主观的定时清理和人工检查的方式存在诸多缺点,例如清洗不及时,人为的疏忽和漏检等。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本方案引入了滤池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对滤池的工作过程适时监控,具体是滤布滤池系统还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区水位监测模块、反冲洗装置监控模块和过滤单元浊度监测模块,污水处理区水位监测模块将污水处理区内污水水位状态的信号传送给反冲洗装置监控模块,反冲洗装置监控模块根据得到的信号开启或关闭反冲洗装置,过滤单元浊度监测模块将监测得到的过滤单元滤后水浊度信号传送到终端设备上形成浊度信息,操作人员根据上述浊度信息判断过滤单元的工作状态。当滤布的处理能力逐渐下降时,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水渗入滤布的流量下降,污水水位上升,此时开启反冲洗装置是恰当和适时的。所引入的浊度监测模块适时对每个过滤单元内滤后水的浊度进行检测,以判断过滤单元是否损坏。上述模块、电路及其包含的电子元件均可以选择本领域公知的方案,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案。
[0035] 本发明滤布滤池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包括步骤:
[0036] (1)通过污水进水管向滤池装置污水处理区内注入污水,污水在重力和内部力的作用下通过“W”形波纹状过滤表面进入滤框内部管路后经滤后水排出口进入滤后水汇流区和滤后水积水区,滤后水积水区内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溢出进入出水区,出水区内的滤后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在过滤的过程中,过滤装置保持静止,过滤过程理论上可以全天不停顿运转。
[0037] (2)污水中杂质颗粒在滤布上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滤布处理污水的能力下降,污水水位升高,开启行车动力装置和鼓风机,行车带动鼓风机正压鼓风,使得吸泥缝口沿滤布表面移动扫吹一个来回,关闭鼓风机。鼓风机的功率不宜过大,以满足正压喷射气流能够松动滤布表面积沉的杂质颗粒为宜。
[0038] (3)开启反冲洗装置,行车动力装置带动反冲洗负压管系沿行车导轨来回往复运动,使得吸泥管的吸泥缝口贴近滤布平移运动,吸泥泵通过吸泥管系将滤布上的杂质颗粒抽吸脱离,滤布逐渐恢复处理能力,污水水位降至初始状态,关闭反冲洗装置。吸泥管在吸泥泵的作用下在吸泥缝口处形成负压,并以5cm~8cm/s的速率沿滤布表面匀速扫吸,滤布上受压倒伏的毛绒在负压抽吸负压作用下竖起张开,水流在负压作用下将滤布上的杂质颗粒带出脱离滤布排出滤池。
[0039] 在步骤(2)和(3)中,利用连接部件的弹性结构调整吸泥管吸泥缝口与滤布间的距离,使得吸泥缝口与滤布间不存在接触摩擦。
[0040] 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污水处理区底部沉积了大量沉淀物,应当定期打开排泥管,放空上述沉淀物,保证污水处理质量。当滤池处于闲置时应当将滤后水区内积存的滤后水通过放空管排出,避免污染。本方法还可以通过调节设置在滤后水积水区与出水区连通处的可调出水堰板的高度来控制出水区出水流量和滤后水积水区的水位高度。
[0041] 重复上述步骤(2)和(3),保证符合标准的滤后水按照既定的流量和质量产出。
[0042] 本方案的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采用“W”形波纹状过滤表面的设计使得污水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所有运动都能够形成通过滤布的动力,而且弯折的曲面设计使得过滤面积有效增大,波纹形过滤部件和与其配合的波纹形反冲洗部件实现了有效增强过滤3
装置处理污水能力的目的,在进水SS<30mg/L,污水的处理规模达到了4000m/天,出水SS<10mg/L,在占用同样空间的前提下,其处理污水的能力是传统砂滤池的10倍左右,运行维护方便,模块化设计,建设周期短。采用正压喷射气流在反冲洗开始前对滤布表面杂质颗粒进行松动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反冲洗的清洁质量,采用吸泥管连接部件的弹性调距设计方案,克服了吸泥管与滤布间容易产生摩擦的问题,提高滤布的使用寿命,使用滤池内原有的水源在过滤污水的同时进行反冲洗,装置结构简单高效,节水节能。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单个过滤单元的实时监测,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予以处理,保证出水质量,而且自动化的控制模式在基本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使得滤池高效运作,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基于以上特点,本方案的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0043] 本方案的滤布滤池系统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并不限于实施例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相互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