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浇注装置以及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浇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418957.9

文献号 : CN1034187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今村信人后藤久德千田大树藤井孝洋

申请人 : 东久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浇注装置。该自动浇注装置能够有利地防止由浇包内的熔液的晃动引发的向铸模浇注的浇注量的不均等化。将浇包12)以能利用倾动部件(60、66)自动倾动且能绕设置在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R)转动的方式,装设在沿输送许多个铸模(16)的输送线(18)移动的台车(10)上,上述铅垂线(Q)贯穿非倾动状态的浇包(12)的底部(36)而延伸,并且将转动部件(88、82、86、90、92)设置于台车(10),该转动部件(88、82、86、90、92)使浇包(12)与由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的输送速度同步地绕旋转轴线(R)转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动浇注装置,该自动浇注装置构成为,以能利用倾动部件使用于容纳能浇注到多个铸模中的量的熔液的浇包倾动的方式将该浇包装设于台车,该台车在输送许多个该铸模的输送线的侧方沿该输送线移动,该自动浇注装置能利用由该倾动部件进行的该浇包的自动倾动,将容纳在该浇包内的该熔液经由设置于该浇包的侧壁部的流出口而自动浇注到该输送线上的该铸模内,该自动浇注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浇包的旋转轴线设于在上述浇包的由上述倾动部件进行倾动之前的配置状态下贯穿该浇包的底部而延伸的铅垂线上,该浇包以能够绕该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装设在上述台车上,并且在该台车上设有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使该浇包与由上述输送线进行的该铸模的输送的速度同步地绕该旋转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浇注装置,其中,

上述浇包以能够朝向上述输送线进退的状态装设在上述台车上,并且使该浇包相对于该输送线前进或后退的移动部件设置在该台车上,此外,在该台车上设有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对由该移动部件引起的该浇包的前进量或后退量进行控制,以便不论利用上述转动部件使该浇包绕上述旋转轴线转动时上述流出口在该浇包的周向上处于任何位置,都能将该流出口在该输送线上的上述许多个铸模中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上的位置维持在恒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浇注装置,其中,

该自动浇注装置设有支承体,该支承体承受上述浇包、上述倾动部件、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移动部件的总重量而支承这些部件,并且该支承体借助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载的负荷传感器而支承于上述台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浇注装置,其中,

上述负荷传感器在上述支承体与上述台车之间配置三个,借助这三个负荷传感器将该支承体支承于该台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浇注装置,其中,

上述浇包能够绕上述旋转轴线转动至将上述流出口配置在上述输送线上的上述铸模的侧方的位置。

6.一种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

通过使装设于在间歇性地输送许多个铸模的输送线的侧方沿该输送线移动的台车上的浇包倾动,使容纳在该浇包内的熔液经由设在该浇包的侧壁部的流出口而浇注到该输送线上的该铸模内,该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利用上述输送线来输送上述许多个铸模时,以上述浇包的流出口的位置随着上述许多个铸模中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而动地沿该浇包的侧壁部的周向变化的方式,使该浇包绕位于铅垂线上的旋转轴线沿与该铸模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并且对该要进行浇注的铸模进行利用该浇包的倾动进行的浇注,上述铅垂线贯穿倾动前的该浇包的底部而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其中,

在停止由上述输送线进行的上述许多个铸模的输送时,使上述台车移动到由该输送线产生的铸模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使该台车移动的期间内,以不论该台车的移动位置如何均能够使上述流出口的位置维持在与上述许多个铸模中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相对应的位置的方式,使该浇包沿与该台车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绕上述旋转轴线转动,并且对该要进行浇注的铸模进行利用该浇包的倾动进行的浇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其中,

在以如下方式配置了该浇包的状态下,通过使该浇包倾动而对该铸模进行浇注,即,上述旋转轴线位于使要进行浇注的上述铸模、与相对于该铸模在由上述输送线产生的该铸模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相邻的另一铸模的分界线,朝向上述浇包侧延伸到输送线的侧方而成的延长线上。

说明书 :

自动浇注装置以及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浇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浇注装置和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浇注方法,特别是,涉及自容纳有能够浇注到多个铸模中的量的熔液的浇包向多个铸模自动地浇注该熔液的装置的改良后的构造、和能够自这种浇包向铸模有利地进行浇注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如公知的那样,在制造许多个铸造制品时,通常进行如下这样的一连串的作业:制作与铸造制品的所需个数相同数量、且具有与目标的铸造制品相对应的形状的空隙部的铸模,另一方面,利用输送线依次输送该造型的铸模,并且在其输送中途,向各铸模的空隙部内浇注熔液,之后在输送线的终点将在各铸模的空隙部内冷却、固化了的铸造制品自各铸模内取出。
[0003] 并且,一直以来希望上述那样的一连串的铸造工序能够省力化、效率化,特别是,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浇注工序迫使操作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伴有危险的作业,因此,越来越强烈地希望这种浇注工序能够自动化。因此,近年来通过使用自动将熔液浇注到铸模中的自动浇注装置,从而谋求浇注作业的自动化。
[0004] 自动浇注装置具有各种构造,作为其中的一种,例如像日本特开2006–326657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清楚地示有如下这种自动浇注装置:容纳有能够浇注到多个铸模中的量的熔液的浇包以可利用倾动装置进行倾动的方式装设在台车上,该台车在输送许多个铸模的输送线的侧方沿输送线移动。并且,在该自动浇注装置中,容纳在浇包内的熔液能够利用由倾动装置产生的浇包的自动倾动,经过设在浇包的侧壁部的流出口而分别自动地浇注到被输送线输送的一个个铸模中。
[0005] 另外,在使用这种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的情况下,通常一边使台车与利用输送线进行的铸模的输送同步地移动,一边进行自动浇注。即,采用如下方式,在使浇包倾动的状态下,使台车在由输送线输送的铸模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与铸模的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使浇包的流出口以随着所输送的铸模而动的方式进行位移。然后,由此,将熔液以所需的量可靠地浇注到被输送线输送的许多个铸模中的预定的铸模中。于是,当向被输送线输送的许多个铸模进行浇注时,能够不使输送线一次次停止而使输送线保持工作的状态下向输送线上的各铸模进行浇注,由此,能够更加高效且迅速地实施上述一连串的铸造工序。
[0006] 但是,在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中,在一边利用输送线来输送铸模一边进行浇注时,浇包与台车一起沿输送线平行移动。另外,输送线按照由设置在铸模的输送方向的上游处的铸模造型装置产生的铸模的造型周期,间歇性地输送铸模。因此,在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中,与由输送线进行的铸模的输送的开始和停止相应地使浇包与台车的平行移动开始或停止,但在这样的浇包的平行移动的开始时及停止时,会导致熔液在浇包内晃动。这种浇包内的熔液的晃动可能会引起液面的波动现象,从而妨碍稳定的浇注,而且也可能引起浇包的振动而对由设置于自动浇注装置的计量机构计量的浇包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由输送线输送的铸模的输送速度越快,这种浇包内的熔液的晃动幅度越大。
[0007] 因而,在使用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来实施一连串的铸造工序的情况下,当想要增大由输送线输送的铸模的输送速度来谋求铸造周期的进一步缩短时,浇包内的液面会更大幅度地波动,由设置于自动浇注装置的计量机构计量的浇包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变得不稳定,由此,担心向一个个的铸模浇注的熔液的浇注量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升高。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26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这里,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做成的,其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自动浇注装置和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浇注方法,该自动浇注装置改良为在使设在浇包的侧壁部上的流出口以随着所输送的铸模而动的方式进行位移时,能够与铸模的输送速度无关地尽量抑制浇包内的熔液的晃动,由此,能够更加有利地防止由浇包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的偏差引发的向一个个铸模浇注的熔液的浇注量的不均等化。
[0010]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旨在于,自动浇注装置构成为,以能利用倾动部件使用于容纳能浇注到多个铸模中的量的熔液的浇包倾动的方式将该浇包装设于台车,该台车在输送许多个该铸模的输送线的侧方沿该输送线移动,该自动浇注装置能利用由该倾动部件进行的该浇包的自动倾动,将容纳在该浇包内的该熔液经由设置于该浇包的侧壁部的流出口而自动浇注到该输送线上的该铸模内,该自动浇注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浇包的旋转轴线设于在上述浇包的由上述倾动部件进行倾动之前的配置状态下贯穿该浇包的底部而延伸的铅垂线上,该浇包以能够绕该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装设在上述台车上,并且在该台车上设有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使该浇包与由上述输送线进行的该铸模的输送的速度同步地绕该旋转轴线转动。
[0011]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浇包以能够朝向上述输送线进退的状态装设在上述台车上,并且使该浇包相对于该输送线前进或后退的移动部件设置在该台车上,此外,在该台车上设有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对由该移动部件引起的该浇包的前进量或后退量进行控制,以便不论利用上述转动部件使该浇包绕上述旋转轴线转动时上述流出口在该浇包的周向上处于任何位置,都能将该流出口在该输送线上的上述许多个铸模中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上的位置维持在恒定的位置。
[0012]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有利的技术方案,该自动浇注装置设有支承体,该支承体承受上述浇包、上述倾动部件、上述转动部件和上述移动部件的总重量(所有这些构件的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载)而支承这些部件,并且该支承体借助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载的负荷传感器(load cell)而支承于上述台车。
[0013]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负荷传感器在上述支承体与上述台车之间配置三个,借助这三个负荷传感器将该支承体支承于该台车。
[0014]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技术方案,上述浇包能够绕上述旋转轴线转动至将上述流出口配置在上述输送线上的上述铸模的侧方的位置。
[0015]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主旨还在于,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在于,通过使装设于在间歇性地输送许多个铸模的输送线的侧方沿该输送线移动的台车上的浇包倾动,使容纳在该浇包内的熔液经由设在该浇包的侧壁部的流出口而浇注到该输送线上的该铸模内,该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当利用上述输送线来输送上述许多个铸模时,以上述浇包的流出口的位置随着上述许多个铸模中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而动地沿该浇包的侧壁部的周向变化的方式,使该浇包绕位于铅垂线上的旋转轴线沿与该铸模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并且对该要进行浇注的铸模进行利用该浇包的倾动进行的浇注,上述铅垂线贯穿倾动前的该浇包的底部而延伸。
[0016]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有利的技术方案,在停止由上述输送线进行的上述许多个铸模的输送时,使上述台车移动到由该输送线产生的铸模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使该台车移动的期间内,以不论该台车的移动位置如何都将上述流出口的位置维持在与上述许多个铸模中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相对应的位置的方式,使该浇包沿与该台车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绕上述旋转轴线转动,并且对该要进行浇注的铸模进行利用该浇包的倾动进行的浇注。
[0017]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以如下方式配置了该浇包的状态下,通过使该浇包倾动而对该铸模进行浇注,即,上述旋转轴线位于使要进行浇注的上述铸模、与相对于该铸模在由上述输送线产生的该铸模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相邻的另一铸模的分界线,朝向上述浇包侧延伸到输送线的侧方而成的延长线上。
[0018] 即,采用基于本发明的自动浇注装置,与以往装置不同,在使浇包停止在预定位置而无须使浇包和台车一起沿输送线平行移动的状态下,以流出口随着利用输送线输送的铸模而动的方式利用转动部件使浇包转动,从而能够一边利用输送线输送铸模,一边进行浇注。
[0019] 而且,在本发明装置中,浇包绕旋转轴线转动,该旋转轴线设置于在由倾动部件进行倾动之前的浇包的配置状态下贯穿浇包的底部而延伸的铅垂线上。因此,例如与如下情况相比,即在具有预定长度的臂部的一端安装浇包,使浇包绕设在该臂部的另一端部的旋转轴线转动,从而不使台车移动地在由输送线输送铸模的输送中途对铸模进行浇注的这样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地减小浇包绕旋转轴线转动时的浇包的沿输送线去的位移量或使该位移量变成零。
[0020]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当与由输送线进行的铸模的间歇性的输送相对应地进行向铸模的浇注时,在浇包的转动开始或停止时,也能有利地消除或抑制熔液在该浇包的转动开始及停止时在浇包内晃动,而且也能尽量避免随着由输送线输送的铸模的输送速度的增大,浇包内的熔液的晃动幅度增大。
[0021] 因而,采用基于上述那样的本发明的自动浇注装置,当使设在浇包的侧壁部的流出口随着所输送的铸模而动地进行位移时,能够与铸模的输送速度无关地尽量抑制浇包内的熔液的晃动,由此,能够更加有利地防止由浇包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的偏差引发的、向一个个的铸模浇注的熔液的浇注量的不均等化。其结果,能够极为有效地提高稳定品质的铸造制品的生产率。
[0022] 并且,采用基于本发明的向铸模进行浇注的方法,能够极为有效地享受与上述的基于本发明的自动浇注装置所能起到的优异的作用及效果实质相同的作用及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表示具有基于本发明的构造的自动浇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局部缺口图在内的主视说明图。
[0024]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浇注装置的右视说明图。
[0025] 图3是图1所示的自动浇注装置的俯视说明图。
[0026] 图4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浇注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0027] 图5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自动浇注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0028] 图6是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自动浇注装置的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的工序的框图。
[0029] 图7是表示使用了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的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的工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为了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1] 首先,图1至图3分别表示具有基于本发明的构造的自动浇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该自动浇注装置的主视形态、右侧视形态和俯视形态。根据这些图也明确得知,自动浇注装置具有能够自由运动的台车10和装设于该台车10的浇包12。
[0032] 更详细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台车10具有分别各自位于前后左右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四个(这里只表示三个)车轮14、14、14。并且,该台车10借助四个车轮14、14、14载置在两条行驶用导轨20、20(在图1至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上,这两条行驶用导轨20、20在用于依次输送由未图示的造型装置造型而成的铸模16(在图1和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输送线18(在图1和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侧方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并行地铺设。另外,输送线18与未图示的造型装置的造型周期相应地进行工作。即,每当利用造型装置来造型铸模16时,为了输送该铸模16,输送线18从图2及图3的左侧向右侧间歇性地工作。
[0033] 在台车10上固定有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并且,该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的驱动轴借助链条24与固定在四个车轮14、14、14中的二个(在图3中仅表示一个)后轮14的车轴上的链轮(未图示)相连结。这样一来,利用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的旋转驱动,使台车10在输送线18的侧方在两条行驶用导轨20、20上沿输送线18自动行驶。
[0034] 另外,在台车10上设置有进行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的驱动控制的控制箱26。通过对设于该控制箱26的操作盘28进行按键操作等,分别设定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的旋转驱动及停止、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旋转驱动时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能够任意控制台车10的行驶及停止、行驶时的方向和距离。另外,以下,将台车10的行驶方向、也就是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图2和图3的左右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与台车10的行驶方向、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也就是图3的上下方向)称作左右方向。
[0035] 另一方面,浇包12具有与以往制品同样的构造。即,浇包12根据图1至图3明确所示,整体呈茶壶形,具有容纳熔液的容纳部30。这里,该容纳部30呈现为在上方开口的单侧有底圆筒状,形成为能够容纳可浇注到数十个铸模16中的量的熔液的大小。另外,在容纳部30中设有自该容纳部30的侧壁部的周向上的一处位置向径向外侧以预定长度延伸出的流出流路32,该流出流路32的前端开口部形成为流出口34。这样一来,在浇包12中,以使流出口34朝向下侧开口的方式使浇包12倾斜,容纳在容纳部30内的熔液经由流出流路32而自流出口34向外部流出。
[003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中,浇包12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倾动的方式安装于被台车10支承的安装框体38上,从而装设在台车10上。
[0037] 更详细而言,安装框体38整体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的长条矩形,一体地具有:上侧板40a及下侧板40b,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前侧板及后侧板40c(这里只表示后侧板),其沿作为台车10的行驶方向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左侧板及右侧板40d(这里只表示右侧板),其沿与台车的行驶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相对设置。
[0038] 如图1所示,在安装框体38内以沿铅垂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长条的滚珠丝杠轴42。并且,该滚珠丝杠轴42以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且不能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安装框体38的上侧板40a及下侧板40b。另外,在该滚珠丝杠轴42的上端部固定有从动齿轮44。并且,该从动齿轮44与安装框体38的上部的设在滚珠丝杠轴42的侧方的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的驱动齿轮48啮合。由此,滚珠丝杠轴42能够随着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的驱动齿轮48的旋转驱动而绕中心轴线旋转。
[0039] 另外,内螺纹构件50与这种滚珠丝杠轴42螺纹配合。此外,在将内螺纹构件50夹在中间的两侧上彼此相对地配置有两个平板状的安装板52、52,这两个安装板52、52在彼此的相对面上固定于内螺纹构件50。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安装板52、52的右侧端部在安装框体38的右侧板40d上分别穿过两条引导狭缝54、54而突出到安装框体38的外部,这两条引导狭缝54、54以贯穿安装框体38的右侧板40d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这样一来,在滚珠丝杠轴42发生了旋转时,固定于内螺纹构件50的两个安装板52、52与各引导狭缝54、54的内表面相接触,阻止内螺纹构件50的旋转。并且,由此,在滚珠丝杠轴42向左右任意一方向发生了旋转时,内螺纹构件50和两个安装板52、52随着该旋转向上下任意一方向移动,另外,在滚珠丝杠轴42向左右任意另一方向发生了旋转时,内螺纹构件50和两个安装板52、
52随着该旋转向上下任意另一方向移动。
[0040]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3所示,浇包12以使流出流路32自容纳部30的侧壁部向右侧突出的状态配置在安装框体38的右侧。并且,该浇包12借助安装支架56、56分别安装在固定于内螺纹构件50的两个安装板52、52的自安装框体38突出到外部的右侧端部上。这样一来,浇包12以利用与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的旋转驱动相伴的滚珠丝杠轴42向右方向或者左方向的旋转,与安装框体38一体地向上方或下方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框体38。
[0041] 另外,根据图1至图3清楚所示,在浇包12的容纳部30的外周面的周向上的两处位置,以位于在作为台车10的移动方向的前后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水平线:P上的方式,分别一体地突出设有转动轴58、58。并且,上述两个转动轴58、58中的自浇包12的容纳部30的外周面向前方突出的旋转轴线5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两个安装支架56、56中的位于浇包12的前侧的安装支架56,另外,上述两个转动轴58、58中的自浇包12的容纳部30的外周面向后方突出的旋转轴线5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两个安装支架56、56中的位于浇包12的后侧的安装支架56。由此,浇包12以能够借助两个安装支架56、56绕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的两个旋转轴线58、58转动或倾动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框体38。
[0042] 另外,在安装框体38的后侧配置有电动缸60。该电动缸60具有由滚珠丝杠轴构成的活塞杆62,该活塞杆62配置为能够使顶端朝向右侧沿左右方向进行突出以及缩入动作。另一方面,朝向左侧延伸的两个平板状的固定板64、64以彼此隔开预定的间隔地相对设置的方式,固定在位于浇包12的后侧的安装支架56上。
[0043] 并且,电动缸60在其基端侧部位以被两个固定板64、64夹持的方式位于两个固定板64、64之间的状态下,以能够绕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被这两个固定板64、64支承。另外,电动缸60的活塞杆62的顶端侧部位以能够绕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连结板66,该连结板66能够与位于浇包12的后侧的安装支架56一体转动地固定于该安装支架56。
[0044] 这样一来,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电动缸60随着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的旋转驱动,沿上下方向与浇包12一体地移动。另外,利用与浇包12一体移动的电动缸60的活塞杆62的向右侧的突出动作,浇包12以绕转动轴58、58转动而使流出口34向下方开口的方式自动倾动。即,浇包12以能够绕转动轴58、58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框体38。
[0045]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中,通过使浇包12随着电动缸60的突出动作而自动倾动,使容纳在浇包12的容纳部30内的熔液自流出口34流出而向铸模16进行浇注。由此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电动缸60和连结板66构成倾动部件。
[0046] 并且,虽未图示,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和电动缸60与控制器26电连接,上述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和电动缸60的驱动由控制器26控制。由此,如图1中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当浇包12倾动时,随着浇包12的倾动角度的增大,浇包12一点点地上升,能够将向铸模16浇注时的流出口34相对于铸模16的高度位置调节成适当的位置。其结果,在利用浇包12的倾动而向铸模16浇注时,能够在使流出口34不与铸模16相接触的前提下顺利地实施浇注作业。
[0047] 另外,如上所述地能够上下移动且倾动地安装于安装框体38的浇包12,以能够沿左右方向进退且能够绕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回旋)的方式装设于台车10。
[0048] 更详细而言,根据图1和图2明确所示,安装有浇包12的安装框体38被保持体68保持。该保持体68整体呈大致横长矩形,左右方向长度形成为与台车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大小,而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台车10的前后方向长度短的大小。另外,在该保持体68的上表面上,以沿前后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且在左右方向上笔直地平行延伸的方式一体形成有两条导轨70、70。另一方面,在安装框体38的下侧板40b的下表面上,以沿前后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且在左右方向上笔直地平行延伸的方式,设有向下方开口的两条引导槽72、72。并且,在将保持体68的两条导轨70、70以能够在安装框体38的两条引导槽72、72内滑动的方式嵌入在两条引导槽72、72内的状态下,将安装框体38载置保持在保持体68的上表面上。
[0049] 另外,在保持体68的上表面的位于两条导轨70、70间的部分上,以与两条导轨70、70平行地延伸的方式设置有齿轨74。另一方面,在安装框体38的下侧板40b上固定有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该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的驱动轴贯穿下侧板40b而向下方延伸,小齿轮78安装在该驱动轴上。并且,该小齿轮78与设于保持体68的上表面的齿轨74啮合。
[0050] 这样一来,随着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的旋转驱动,安装框体38由保持体68的两条导轨70、70引导,并且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且,由此,如图1中双点划线和实线所示,浇包12能够与安装框体38一起分别移动到向利用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侧前进(靠近)的右方向或自铸模16后退(分开)的左方向。另外,虽为图示,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与控制器26电连接,利用控制器26进行驱动控制。
[0051] 另外,以使安装框体38和浇包12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保持安装框体38和浇包12的保持体68,借助位于保持体68的下方的、作为支承体的支承框体80而支承于台车10。如图1至图3所示,该支承框体80整体呈大致三角形的框状形态,三角形的一边设置为沿上述两条行驶用导轨20、2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配置在台车10的上方。并且,在该支承框体80的内侧,固定于保持体68的轴构件82位于浇包12的底部36的铅垂下方地被支承框体80支承。
[0052] 该轴构件82利用固定在支承框体80的内侧的固定支架84,以能够绕位于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R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框体80支承,该铅垂线:Q贯穿倾动前的浇包12(容纳部30)的底部36而延伸。另外,在轴构件82的上端部外插固定有链轮86。并且,保持体68固定于这种轴构件82的上端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线:R位于贯穿浇包12的底部36的比中心偏靠左侧的部分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
[0053] 另外,在支承框体80的内侧固定设有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此外,在该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驱动轴上外插固定有链轮90。并且,在固定于该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驱动轴的链轮90与外插固定于轴构件82的链轮86之间架设有链条92。
[0054] 这样一来,随着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旋转驱动,驱动链条92旋转,由此轴构件82沿与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绕旋转轴线:R转动(回转)。另外,利用这种轴构件82的转动,使保持体68、被该保持体68保持的安装框体38以及安装在安装框体38上的浇包12绕旋转轴线:R一体地转动。即,浇包12以能绕旋转轴线:R转动的方式装设在对支承框体80进行支承的台车10上。并且,虽未图示,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与控制器26电连接,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旋转驱动由控制器26控制。
[0055] 另外,这里,将使浇包12的流出流路32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朝向前方侧的、图3中双点划线:A所示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浇包12的转动范围内的向前方侧的转动限度位置,而将使流出流路32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朝向后方侧的、图3中双点划线:B所示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浇包12的转动范围内的向后方侧的转动限度位置。也就是说,浇包12能够在图3中双点划线:A、B所示的前方侧及后方侧的两个转动限度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005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种浇包12的转动范围内,将使流出流路32朝向斜前方的、图3中双点划线:C所示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浇包12的转动范围内的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而将使流出流路32沿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图3中实线所示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浇包12的转动范围内的转动中间位置。此外,将使流出流路32朝向斜后方的、图3中双点划线:D所示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浇包12的转动范围内的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
[0057] 并且,根据图3明确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控制器26进行的驱动控制下的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的驱动,根据铸模16的位置和浇包12的转动位置,适当地调节浇包12的相对于铸模16的前进或后退的位置,使得无论浇包12的转动位置在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与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之间的转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都能使处于倾动状态的浇包12的流出口34位于输送线18上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的上部的固定位置、详细而言位于在铸模16的上方与直浇口17相对应的位置。
[0058] 即,在浇包12的转动位置位于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时,浇包12相对于输送线18上的铸模16前进。另外,在浇包12的转动位置处于从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到达中间转动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浇包12随着其转动量的增加而一点点地自输送线18上的铸模16后退。并且,在浇包12的转动位置处于从中间转动位置到达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浇包12随着其转动量的增加而一点点地再次向输送线18上的铸模16前进。由此可明确得知,这里利用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齿轨74和小齿轮78来构成移动部件,而且利用控制器26来构成控制部件。
[0059] 另外,如图1所示,利用由控制器26进行的驱动控制下的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的驱动,根据浇包12的倾动角度等适当地调节浇包12的相对于铸模16的前进或后退的位置,使得能够在浇包12一边向上方移动一边倾动时无论浇包12位于任何倾动位置,都能使浇包12的流出口34位于在输送线18上的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的上方与直浇口17相对应的位置。
[006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中,特别是在使浇包12从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经由转动中间位置而转动至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时,利用由控制器26进行的转动用伺服电动机76的旋转驱动控制,使浇包12以与由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的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同步地转动。即,使浇包12的转动速度和由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的输送速度彼此相同。
[0061] 这样一来,在利用输送线18输送铸模16时,能够使浇包12(容纳部30)的周向上的流出口34的位置随着所输送的铸模16而动地沿浇包12的周向变化。由此,能够使浇包12一边转动,一边向利用输送线18输送的中途的铸模16自动进行浇注。另外,在使浇包12从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向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转动时,浇包12以比向该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的速度大很多的速度转动。由此可清楚得知,这里利用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轴构件82、链条92、控制器26和安装在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及轴构件82上的链轮86、90,构成转动部件。
[006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呈三角形的支承框体80在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相对应的被支承部位(在图3中用附图标记S1、S2、S3表示)被台车10支承。在这三个被支承部位:S1、S2、S3与台车10的上表面之间,分别配置有三个计量支承部94、94、94。
[0063]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三个计量支承部94、94、94中内置有与控制器26电连接且将铅垂方向朝下的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进行测量的公知的负荷传感器,该负荷传感器夹装在支承框体80的三个被支承部位:S1、S2、S3与台车10的上表面之间。即,这里,以浇包12、安装框体38、保持体68为首的支承或固定设置在支承框体80上的所有构件和支承框体80,借助三个负荷传感器以三点支承的方式支承于台车10。这样一来,能够利用三个负荷传感器以公知的减法方式,测量在上述那样的浇包12的倾动的作用下自容纳部30内经过流出口34而流出的熔液的重量。
[0064] 另外,在使用形成为上述那样的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向利用输送线18输送的许多个铸模16中的一个个连续地自动浇注熔液时,使行驶用伺服电动机22、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和电动缸60,在由控制器26进行的驱动控制下进行驱动,并且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该作业。
[0065] 即,首先使浇包12以非倾动状态位于转动初始位置,例如将能浇注到数十个铸模16中的量的熔液容纳到浇包12的容纳部30内。另外,在此,浇包12的转动初始位置通常是使流出流路32朝向斜前方的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即,将图4的(a)中用实线表示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设为浇包12的转动初始位置。此时,以如下方式配置台车10和浇包12,即,使浇包
12的旋转轴线:R、即位于贯穿浇包12的底部36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R,位于自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与相对于该铸模16在铸模16的由输送线18输送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16相邻设置的铸模16的分界线,向浇包12侧延伸到输送线18的侧方的延长线:T上。换言之,以如下方式配置台车10和浇包12,即,使旋转轴线:R位于自要进行浇注的铸模
16、与相对于该铸模16在铸模16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与该铸模16相邻的另一铸模16的边界位置,向输送线18的侧方与铸模16的输送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垂线:T上。另外,如上所述,浇包
12位于向铸模16前进了的位置,以使浇包12的流出口34与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
[0066] 并且,在输送线18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在使台车10停止在图4的(a)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浇包12保持位于图4的(a)所示那样的转动初始位置不变地,使电动缸60进行突出动作而使浇包12例如倾动至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由此,将浇包12的容纳部30的熔液自流出口34经过直浇口17而浇注到铸模16内。此时,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流出口34与铸模16相接触,使浇包12上升。另外,浇包12的流出口34以始终位于与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的位置的方式,根据浇包12的倾动角度前进或后退。并且,在由内置在三个计量支承部94、
94、94中的负荷传感器得到的重量测量值减小了要浇注到一个铸模16内的熔液的重量份的时刻,使浇包12的倾动返回至预定角度。由此,停止自浇包12向铸模16内浇注熔液。
[0067] 这里,如上所述,输送线18根据由设置在铸模16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的铸模造型机(未图示)决定的铸模16的造型周期而进行运转。即,每当利用铸模造型机来造型出新的铸模16时,输送线18以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运转,对输送线18上的铸模16进行输送,在从经过了上述预先设定时间的时刻到造型出下一个新的铸模16为止的预定时间的期间内,停止由输送线18进行的铸模16的输送。这样,输送线18反复进行铸模16的输送及该铸模16的输送停止,并且间歇性地进行运转。
[0068] 因而,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对间歇性地进行运转的输送线18上的许多个铸模16的各铸模16进行浇注时,以如下方式进行该作业。
[0069] 例如,如上所述,当正在对处于运转停止状态的输送线18上的一个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时,输送线18的运转开始而使浇注中途的铸模16的向图4的空心箭头方向的输送开始时,如图4的(a)所示,以如下方式配置台车10和浇包12:使浇包12的旋转轴线:R位于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与相对于该铸模16在铸模16的由输送线18输送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16相邻的另一铸模16的分界线的延长线:T上。并且,使台车10无须自这种配置位置做任何移动地,使倾动的浇包12以与由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的输送速度相同的转动速度转动,从位于图4的(a)所示那样的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的状态,经过图4的(b)所示那样的转动中间位置而到达图4的(c)所示那样的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
[0070] 即,为了使在浇包12(容纳部30)的周向上的流出口34的位置随着输送中途的铸模16而动地沿浇包12的周向变化,使处于倾动状态的浇包12绕位于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
R,沿与铸模16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这里是逆时针方向)以与铸模16的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转动,上述铅垂线:Q贯穿浇包12的底部36而延伸。这样,能够继续对利用输送线18进行输送的输送中途的铸模16实施自动浇注。
[0071] 这样,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向由输送线18进行输送的输送中途的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时,仅仅在使台车10停止在使浇包12的旋转轴线:R位于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与相对于该铸模16在铸模16的由输送线18输送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16相邻的另一铸模16的分界线的延长线:T上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浇包12绕位于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R转动即可,上述铅垂线:Q贯穿浇包12的底部36而延伸。因此,与一边使浇包12与铸模16一起沿输送线18平行移动,一边向输送中途的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的情况、或使浇包12绕在浇包12的容纳部3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的情况不同,浇包12不会在沿输送线18的前后方向上有任何移动。因而,能够极为有利地消除或充分地抑制容纳部30内的熔液因浇包12的沿前后方向的移动而进行晃动,进而产生波动这样的情况。而且,虽然浇包12的转动速度与铸模16的输送速度相同,但由于浇包12绕位于贯穿底部36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R转动,因此,即使浇包12的转动速度随着铸模16的输送速度的增大而上升,也能够有利地避免容纳部30内的熔液的晃动量由此立即增大。
[0072] 另外,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的自动浇注操作中,为了不论浇包12的转动位置、倾动位置以及正在进行浇注的铸模16的输送位置如何,均能使浇包12的流出口34始终与正在浇注的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进行浇包12相对于铸模16的前进或后退移动,但是与向利用输送线18输送的中途的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时,使浇包12与铸模16一起沿输送线18平行移动的移动量相比,上述浇包12的进退移动量要小很多。因此,也能有效地抑制由浇包12的进退移动引发的容纳部30内的熔液的晃动。
[0073] 并且,在完成了由上述操作进行的向铸模16的浇注后,使浇包12向前方侧转动至使流出口34与另一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的转动位置,该另一铸模16位于在输送线18上比完成了浇注的铸模16靠铸模16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随后,实施针对上述另一铸模16的浇注。
[0074] 另外,例如将与由铸模造型机决定的铸模16的造型周期相应的、输送线18的运转开始时间预先存储在控制器26中,根据由内置在控制器26中的计时器得到的测量时间,利用控制器26来控制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驱动,从而能够与输送线18的运转开始相对应地使浇包12开始转动。另外,在输送线18的周边设置用于检测输送线18的运转及停止的、例如传感器式照相机等检测装置,根据自该检测装置输出到控制器26的检测信号等,利用控制器26来控制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的驱动,从而也能使输送线18的运转开始时机与浇包12的转动开始时机一致。此外,在以下所述的对铸模16进行的自动浇注操作中,作为使输送线18的运转开始时机与浇包12的转动开始时机一致的方式、使输送线18的运转停止时机与浇包12的转动停止时机一致的方式,也适当地采用了利用内置在上述控制器26中的计时器的方式、使用了用于检测输送线18的运转及停止的检测装置的方式等。
[0075]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一边使浇包12转动,一边向利用输送线18输送的中途的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时,在输送线18停止的情况下,在该时刻使浇包12停止转动。之后,保持浇包12的转动停止状态不变地继续向铸模16实施自动浇注。
[0076] 并且,在向运转停止状态的输送线18上的铸模的浇注结束后,在输送线18的运转仍停止时,按照以下的方法且如图5所示,使台车10沿输送线18向输送线18的上游侧(图5的左侧)移动,并且在比完成了自动浇注的铸模16靠上游侧的位置,对与该铸模16相邻的另一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
[0077] 即,在向位于运转停止状态的输送线18上的铸模16的自动浇注结束后,如图5的(a)所示,使浇包12向前方侧(这里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流出口34位于在比完成了浇注的铸模16靠上游侧与同该铸模16相邻的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的位置(这里是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此时的浇包12的向前方侧的转动以比向后方侧的转动快很多的速度进行。此时,如图5的(a)所示,将台车10和浇包12配置在如下位置,即,使浇包12的旋转轴线:R位于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与相对于该铸模16在铸模16的由输送线18输送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16相邻的另一铸模16的分界线的延长线:T上的位置。
[0078] 接着,如图5的(b)所示,使台车10沿输送线18向黑色箭头所示的前方侧(输送线18的上游侧方向)慢慢移动。另外,一边如上所述地使台车10移动,一边使浇包12倾动,从而使容纳部30内的熔液自流出口34流出,并且使浇包12绕旋转轴线:R自前方侧转动基准位置侧向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侧转动。此时,使浇包12的转动速度与台车10的移动速度为同一速度,以便不论台车10的移动位置如何均能使流出口34始终与正在浇注的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
[0079] 随后,如图5的(c)所示,在浇包12的转动位置到达了后方侧转动基准位置后,使浇包12停止转动。另外,与此同时或提前地使台车10停止向前方侧移动。此外,优选与浇包12的转动停止时刻同时或提前于该时刻地,完成向铸模16进行的预定量熔液的浇注。
[0080] 并且,在上述那样的向铸模16进行的自动浇注结束后,使浇包12再次向前方侧转动,直至使流出口34位于与在输送线18上比浇注结束了的铸模16靠铸模16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另一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的转动位置。随后,实施对该另一铸模16进行的浇注。
[0081] 这样,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在输送线18的运转停止状态下一边使台车10向前方侧移动,一边对铸模16实施自动浇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台车10沿输送线18移动(浇包移动)至前方侧的预定位置的期间内,为了不使浇包12的流出口34自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的直浇口17上发生位移,进行使浇包12绕旋转轴线:R转动的转动操作(浇包转动)。另外,与此同时,一边进行浇包12的这种转动操作,一边在台车10的移动结束前的期间内实施由浇包12的自动倾动进行的对铸模16的浇注操作(浇注)。并且,在对铸模16进行的这种浇注操作结束后,利用三个负荷传感器和控制器26以减法方式对容纳在容纳部30内的熔液重量进行测量,在进行了被控制器26存储的操作(重量存储)后,为了使流出口34与接着要浇注的另一铸模16的直浇口17相对应,实施浇包12的转动操作(浇包返回)。随后,进行使浇包12倾动至能够对该另一铸模16进行浇注的倾动角度的操作(空倾动)。于是,完成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
[0082] 相对于此,在使用浇包12不能转动的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而在输送线18的工作停止状态下,使台车10向前方移动而对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首先实施浇包12的空倾动操作,随后进行浇注操作。接着在实施了重量存储操作后,进行使台车10沿输送线18移动至前方侧的预定位置的台车移动操作。于是,完成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
[0083]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与使用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的情况不同,能够同时进行台车10的移动操作和对铸模16的浇注操作。于是,相应地能够有利地缩短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所需的时间。
[0084]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明确得知,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通过使浇包12在沿输送线18去的前后方向上基本不移动的前提下,绕位于贯穿浇包12的底部36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的旋转轴线:R转动,能够稳定地向由输送线18进行的输送中途的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因此,在向输送中途的铸模16进行自动浇注时,能够尽量消除浇包12的容纳部30内的熔液的晃动。另外,也能尽量避免随着由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的输送速度的增大,容纳部30内的熔液的晃动量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这种浇包12的容纳部30内的熔液的晃动、由此发生的波动现象等使浇包12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不稳定。
[0085] 因而,采用上述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在不用使输送线18一次次停止的前提下,能够将预先设定的量的熔液以充分高的精度均等地自动浇注到输送线18上的许多个铸模16的每一个。而且,即使由输送线18输送的铸模16的输送速度上升,也能更加有利地防止由浇包12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的偏差引发的、向铸模16浇注的熔液的浇注量的不均等化。其结果,能够极为有效地提高稳定品质的铸造制品的生产率。
[0086] 另外,在该自动浇注装置中,在由输送线18进行的铸模16的输送停止时,能够同时进行台车10的移动操作和对铸模16进行的浇注操作,由此,能够有利地缩短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所需的时间。由此,也能更加有利地提高目标的铸造制品的生产率。
[0087] 此外,在该自动浇注装置中,由于能够同时实施台车10的移动操作和对铸模16进行的浇注操作,因此与以往装置相比,能够在不拉长浇注操作的1个周期所需的时间的前提下,有利地减慢台车10的移动速度。由此,在一边使台车10移动一边对铸模16进行浇注时,也能有效地抑制浇包12内的熔液的晃动,其结果,能够有利地实现向铸模16浇注的浇注量的均等化。
[008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中,浇包12、安装框体38、用于将浇包12安装在安装框体38上的安装支架56等构件、为了使浇包12相对于铸模16前进或后退而设置的包括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76、小齿轮78和齿轨74的进退移动机构、为了使浇包12倾动而设置的包括电动缸60和连结板66的倾动机构、为了使浇包12上下移动而设置的包括上下移动用伺服电动机46、滚珠丝杠轴42和内螺纹构件50的升降机构、为了使浇包12绕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R转动而设置的包括转动用伺服电动机88、轴构件82、链条92和两个链轮86、90的转动机构的所有负载由支承框体80支承。另外,这种支承框体80在保持体68的下侧借助分别内置在多个计量支承部94中的负荷传感器而支承于台车10。
[0089] 即,在本实施方式装置中,构成为即使浇包12进行进退移动或上下移动或倾动或转动也不与浇包12一体移动的支承框体80,借助分别内置在多个计量支承部94中的负荷传感器,而支承于位于支承框体80的下侧的台车10,利用这种负荷传感器来测量支承框体80和被该支承框体80支承的所有构件的重量。
[0090]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中,与例如利用负荷传感器直接对容纳有熔液的浇包12的重量进行测量的情况不同,在浇包12进行了进退移动或倾动或转动时,特别是在浇包12的这种动作开始、停止时,能够有利地避免沿左右前后的水平方向、扭转方向等施加于浇包12的负载对由负荷传感器进行的负载测量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在向多个铸模16中的一个个进行浇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或抑制向各铸模16浇注的熔液的浇注量变得不均等。
[0091] 另外,在该自动浇注装置中,支承框体80借助三个负荷传感器以三点支承的方式被台车10支承。因此,与借助一个或两个或四个负荷传感器将支承框体80支承于台车10的情况不同,在完全不使用为了例如防止支承框体80翻倒而用于对支承框体80进行支承的多余的支承构件等的前提下,必然能够使支承框体80和被该支承构件80支承的构件及装置的负载施加于所有的负荷传感器。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由负荷传感器进行的负载测量的精度以及浇包12内的熔液重量的计量精度。
[009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中,浇包12的前方侧转动限度位置、后方侧转动限度位置是使流出流路32向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前后方向延伸而成的位置。因此,例如在浇注操作结束后将残留在浇包12的容纳部30内的熔液取出时、为了在浇注操作的中途在容纳部30内更换熔液的种类而取出容纳部30内的熔液时,无须使台车10移动到特别的位置,能够在输送线18的侧方的任意位置使浇包12的转动位置变为前方侧转动限度位置或后方侧转动限度位置,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取出容纳部30内的熔液。由此,能够有利地实现浇注操作的效率化和迅速化。
[0093] 而且,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浇注装置的情况下,在以如下方式配置了浇包12和台车10的状态下通过使浇包12倾动而对铸模16进行浇注,即,使浇包12的旋转轴线:R位于要进行浇注的铸模16、与在铸模16的由输送线18输送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与该铸模16相邻的另一铸模16的分界线的延长线:T上。由此,即使在使浇包12随着铸模16的由输送线18进行的输送而动地绕旋转轴线:R转动的情况下、以及在一边使台车10移动一边使浇包12绕旋转轴线:R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减小浇包12的转动量,并且也能极为有效地减小铸模16的沿输送方向去的浇包12的移动量或使该移动量为零。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更加有效地抑制浇包12内的熔液的晃动,由此能够更加有利地实现向铸模16浇注的浇注量的均等化。
[0094]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但以上说明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并不因上述描述而受到任何制约。
[0095]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浇包12的旋转轴线:R位于贯穿非倾动状态的浇包12的底部36的比中心偏靠左侧的部分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但是,只要将浇包12的旋转轴线:R设置在贯穿非倾动状态的浇包12的底部36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即可,不具体地限定该位置。因而,浇包12的旋转轴线:R也可以设置在贯穿非倾动状态的浇包12的底部36的中心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贯穿比该中心偏靠右侧、前侧或后侧的底部36部分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并且,其中,优选将浇包12的旋转轴线:R设置在贯穿非倾动状态的浇包12的底部36的中心而延伸的铅垂线:Q上。由此,能够更加进一步有效地消除或抑制由浇包12的转动引发的熔液的晃动。
[0096] 另外,使浇包12绕旋转轴线:R转动的转动部件的构造也丝毫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造。即,也可以利用液压缸、气压缸和电动缸等驱动器、或组合电动机和齿轮机构(例如小齿轮和齿轨等)、连杆机构等而构成转动部件。
[0097] 此外,对于倾动部件、移动部件,也可以利用液压缸、气压缸和电动缸等驱动器、或组合电动机和螺纹进给机构,或组合电动机和齿轮机构(例如小齿轮和齿轨等)、连杆机构等而构成倾动部件、移动部件。
[0098] 此外,对于使浇包12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也可以利用液压缸、气压缸和电动缸等驱动器、或组合电动机和齿轮机构(例如小齿轮和齿轨等)、连杆机构等而构成升降机构。
[0099] 另外,夹装在支承框体80与台车10之间的计量支承部94和内置在该计量支承部94中的负荷传感器的个数可以任意变更。
[0100] 此外,夹设在支承框体80与台车10之间而对支承框体80和被该支承框体80支承的所有构件、装置的重量进行检测的负荷传感器,也可以是用于检测拉拽负载的构造。在该情况下,支承框体80以借助负荷传感器悬吊于固定在台车10上的预定的支架的状态被支承。
[010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使流出流路32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朝向前方侧配置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即使流出口34朝向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朝向前方开口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前方侧转动限度位置,而将使流出流路32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朝向后方侧配置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即使流出口34朝向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朝向后方开口的浇包12的转动位置,视作后方侧转动限度位置,浇包12能够在上述前方侧转动限度位置与后方侧转动限度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绕旋转轴线:R转动,浇包12的绕旋转轴线:R的转动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浇包12能够绕旋转轴线:R至少转动至如下位置,即,将流出口34配置在输送线18上的铸模10的侧方的位置,详细而言是配置在比与同铸模10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的侧面(特别是配置台车10的一侧的侧面)靠侧方的位置。
[0102] 于是,与浇包12不能转动的以往的自动浇注装置不同,在进行将容纳部30内的熔液取出的作业时,例如即使不使台车10自输送线18的后端进一步向后方侧移动至不存在铸模16的位置,也能通过在输送线18的侧方的任意位置仅使浇包12转动至将流出口34配置在铸模16的侧方的位置,从而不被输送线18、铸模16妨碍地,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容纳部30内的熔液的取出作业。另外,在使浇包12转动至将流出口34配置在输送线18上的铸模10的侧方的位置,而实施将浇包12内的熔液取出的作业时,通常浇包12的转动位置位于与输送线18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朝向前方侧、后方侧来配置流出流路32的位置(例如图4的(a)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0103] 其他内容不做一一举例,能够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的基础上添加各种变更、修改、改良等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实施本发明,而且,这样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当然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04] 附图标记说明
[0105] 10、台车;16、铸模;22、行驶用伺服电动机;30、容纳部;36、底部;66、连结板;72、引导槽;76、进退移动用伺服电动机;80、支承框体;88、转动用伺服电动机;12、浇包;18、输送线;26、控制器;34、流出口;60、电动缸;70、导轨;74、齿轨;78、小齿轮;82、轴构件;94、计量支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