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25615.4

文献号 : CN1034543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蒋宇静吴学震王刚

申请人 : 山东科技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加载盒、煤样试件、柔性加载系统和瓦斯供应系统;深埋巷道围岩的受力、变形和破坏问题可以近似认为是轴对称问题,因此,取其一部分进行试验即可反映围岩整体的性质;本发明首先通过加载使试件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然后通过快速抽出密封加载盒的下挡板来模拟巷道的揭露;巷道揭露时试件在围岩压力和瓦斯压力影响下产生一定的破坏,并产生一定的位移,在这个过程中反力钢绞线对试件迅速进行补充加载,模拟了外部围岩对煤岩体的进一步挤压做功;在这个过程中,煤体中吸附的瓦斯也大量解吸,也会对煤岩体做功;最终,煤样试件在瓦斯压力、围岩应力、振动影响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权利要求 :

1.一种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加载盒、煤样试件、柔性加载系统和瓦斯供应系统;

所述的密封加载盒,包括梯形板、侧挡板、加载垫块、上盖板和下挡板;上述各装置接触部位设置垫橡胶垫以保证密封性能;梯形板包括第一梯形板和第二梯形板,其斜面的倾角与煤样试件斜面倾角相匹配;侧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分别固定在梯形板的前后两侧,其内表面分别与煤样试件的前后表面接触,第一侧挡板下侧预留弧形孔;加载垫块上半部分为圆柱体结构,下半部分为圆弧形钢板,钢板下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导气槽,下表面还设有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煤样试件上表面接触;加载垫块侧面和梯形板斜面间留有空隙,防止加载过程中两者发生挤压;上盖板中间留有圆形孔,加载垫块的圆柱体结构由圆形孔通过,圆形孔表面设有橡胶密封垫,与圆柱体结构紧密接触,既允许圆柱体结构和上盖板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又防止气体由此溢出,上盖板的一侧还预留瓦斯注入孔;下挡板安装在煤样试件的下侧,其左右两侧面与梯形板接触,后侧面与第二侧挡板接触,前侧穿过第一侧挡板预留的弧形孔;在密封加载盒内壁涂有润滑材料以减小其与煤样试件之间的摩擦力;

所述煤样试件,上下表面为同轴圆弧面,左右侧面的延伸线通过上述圆弧面的轴线,前后侧面垂直于水平面,四个侧面均涂有704硅橡胶并与密封加载盒紧密接触以保证其气密性;

所述的柔性加载系统,用于对试件加载,使煤岩体达到要求的应力状态,并发生一定程度的破碎,包括底座、加载油缸、油源、反力板、反力钢绞线和支撑导轨;加载油缸共有两个,用于施加静载荷;反力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反力钢绞线的通孔;反力钢绞线有多条,其中任意一条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反力板上,通过调整钢绞线的数目和/或直径来调整柔性加载系统的刚度,在试件破坏过程中反力钢绞线瞬间收缩,对试件迅速进行补充加载,即补充能量,模拟了外部围岩对煤岩体的进一步挤压做功;支撑导轨固定在底座上,其作用是在实验前托住密封加载盒,在实验过程中防止其发生偏斜;

所述的瓦斯供应系统,包括瓦斯供应罐、第一高压管、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第二高压管、第二阀门、压力表、流量计;瓦斯供应罐和气体压力泵通过第一高压管连接,并在第一高压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和密封加载盒上侧的瓦斯注入孔通过第二高压管相连,并在第二高压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压力表和流量计;真空泵用于在实验过程中对试件抽真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控箱、数据采集仪、CCD相机;计算机通过USB接口与主控箱相连,主控箱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仪、竖向加载装置、气体压力泵相连,数据采集仪通过导线压力表、流量计相连;CCD相机用于记录煤与瓦斯突出的过程。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制作煤样试件,将其装入密封加载盒中,将密封加载盒安装就位;通过柔性加载系统对试件加载,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然后再次加载,经过多个循环之后,加载使煤岩体达到要求的应力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煤岩体发生一定程度的破碎,目的在于模拟采掘活动对煤岩体的影响;

第二步:将瓦斯供应系统,连接到密封加载盒上侧的瓦斯注入孔,启动气体压力泵,调整瓦斯压力腔内的瓦斯压力至某一恒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使煤岩体充分吸附瓦斯,期间应加强室内通风,防止瓦斯积聚;

第三步:通过机械装置将密封加载盒的下挡板从第一侧挡板预留的弧形孔中迅速抽出,在围岩压力和瓦斯压力的综合作用下煤样试件破碎并从密封加载盒的下侧突出,通过CCD相机记录煤岩体突出过程;

第四步:停止瓦斯供应,卸去柔性加载系统的荷载,打开密封加载盒,取出试件,记录分析试件的破坏情况。

说明书 :

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中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模拟巷道揭露时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灾害性极大,很难在现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时开展实时跟踪研究,因此通过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是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规律的有效方法。尽管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已开展了大量的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工作,但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0003] 一、巷道揭露时,开挖空间周围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并导致煤体加剧破碎,这些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但常规的煤与瓦斯突出实验装置只能模拟均匀应力场,不能考虑巷道开挖导致的应力集中以及围岩破碎程度的影响。
[0004] 二、目前实验中采用的煤与瓦斯突出实验装置刚度太大,不能很好的考虑煤岩体破坏过程中外侧围岩变形对煤岩体的进一步做功充能现象,而瓦斯解吸膨胀对煤岩体所做的功不足以将其充分破碎并抛出,因此目前实验采用的煤岩体试件都不是自然形成的煤块,而是由煤粉压制而成。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加载盒、煤样试件、柔性加载系统和瓦斯供应系统;
[0008] 所述的密封加载盒,包括梯形板、侧挡板、加载垫块、上盖板和下挡板;上述各装置接触部位设置垫橡胶垫以保证密封性能;梯形板包括第一梯形板和第二梯形板,其斜面的倾角与煤样试件斜面倾角相匹配;侧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分别固定在梯形板的前后两侧,其内表面分别与煤样试件的前后表面接触,第一侧挡板下侧预留弧形孔;加载垫块上半部分为圆柱体结构,下半部分为圆弧形钢板,钢板下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导气槽,下表面还设有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煤样试件上表面接触;加载垫块侧面和梯形板斜面间留有空隙,防止加载过程中两者发生挤压;上盖板中间留有圆形孔,加载垫块的圆柱体结构由圆形孔通过,圆形孔表面设有橡胶密封垫,与圆柱体结构紧密接触,既允许圆柱体结构和上盖板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又防止气体由此溢出,上盖板的一侧还预留瓦斯注入孔;下挡板安装在煤样试件的下侧,其左右两侧面与梯形板接触,后侧面与第二侧挡板接触,前侧穿过第一侧挡板预留的弧形孔;在密封加载盒内壁涂有润滑材料以减小其与煤样试件之间的摩擦力;
[0009] 所述煤样试件,上下表面为同轴圆弧面,左右侧面的延伸线通过上述圆弧面的轴线,前后侧面垂直于水平面,四个侧面均涂有704硅橡胶并与密封加载盒紧密接触以保证其气密性;
[0010] 所述的柔性加载系统,包括底座、加载油缸、油源、反力板、反力钢绞线和支撑导轨;加载油缸共有两个,用于施加静载荷;反力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反力钢绞线的通孔;反力钢绞线有多条,其中任意一条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反力板上,通过调整钢绞线的数目和/或直径来调整柔性加载系统的刚度;支撑导轨固定在底座上,其作用是在实验前托住密封加载盒,在实验过程中防止其发生偏斜;
[0011] 所述的瓦斯供应系统,包括瓦斯供应罐、第一高压管、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第二高压管、第二阀门、压力表、流量计;瓦斯供应罐和气体压力泵通过第一高压管连接,并在第一高压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和密封加载盒上侧的瓦斯注入孔通过第二高压管相连,并在第二高压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压力表和流量计;真空泵用于在实验过程中对试件抽真空;
[0012] 所述的测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控箱、数据采集仪、CCD相机;计算机通过USB接口与主控箱相连,主控箱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仪、竖向加载装置、气体压力泵相连,数据采集仪通过导线压力表、流量计相连;CCD相机用于记录煤与瓦斯突出的过程。
[0013] 本发明的试验方法是:
[0014] 1)制作煤样试件,将其装入密封加载盒中,将密封加载盒安装就位;通过柔性加载系统对试件加载,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然后再次加载,经过多个循环之后,加载使煤岩体达到要求的应力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煤岩体发生一定程度的破碎,目的在于模拟采掘活动对煤岩体的影响;
[0015] 2)将瓦斯供应系统,连接到密封加载盒上侧的瓦斯注入孔,启动气体压力泵,调整瓦斯压力腔内的瓦斯压力至某一恒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使煤岩体充分吸附瓦斯,期间应加强室内通风,防止瓦斯积聚;
[0016] 3)通过机械装置将密封加载盒的下挡板从第一侧挡板预留的弧形孔中迅速抽出,在围岩压力和瓦斯压力的综合作用下煤样试件破碎并从密封加载盒的下侧突出,通过CCD相机记录煤岩体突出过程;
[0017] 4)停止瓦斯供应,卸去柔性加载系统的荷载,打开密封加载盒,取出试件,记录分析试件的破坏情况。
[0018] 本发明的原理是:
[0019] 深埋巷道围岩的受力、变形和破坏问题可以近似认为是轴对称问题,因此,取其一部分(即本发明所述煤样试件)进行试验即可反映围岩整体的性质,相对于全断面实验装置,可以开展大比例尺的实验研究;
[0020] 本发明通过加载油缸和反力钢绞线对试件施加压力,使其处于高应力状态下,在这个过程中反力钢绞线有一定弹性伸长;通过快速抽出密封加载盒的下挡板来模拟巷道的揭露;巷道揭露时,试件在围岩压力和瓦斯压力影响下产生一定的破坏,并产生一定的位移,在这个过程中反力钢绞线瞬间收缩,对试件迅速进行补充加载,即补充能量,模拟了外部围岩对煤岩体的进一步挤压做功;在这个过程中,煤体中吸附的瓦斯也大量解吸,也会对煤岩体做功;最终,煤样试件在瓦斯压力、围岩应力、振动影响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力学原理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结合附图1,本发明采用局部煤样试件的原理是:深埋巷道围岩的受力、变形和破坏问题可以近似认为是轴对称问题,取其一部分(即本发明所述渗透试件5)进行试验即可反映围岩整体的性质,相对于全断面实验装置,可以开展大比例尺的实验研究。
[0025] 结合附图2,一种巷道揭露时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密封加载盒、煤样试件、柔性加载系统和瓦斯供应系统。
[0026] 所述的密封加载盒,包括梯形板1、侧挡板、加载垫块2、上盖板3和下挡板4;上述各装置接触部位设置垫橡胶垫以保证密封性能;梯形板包括第一梯形板和第二梯形板,其斜面的倾角与煤样试件斜面倾角相匹配;侧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分别固定在梯形板的前后两侧,其内表面分别与煤样试件的前后表面接触,第一侧挡板下侧预留弧形孔;加载垫块上半部分为圆柱体结构,下半部分为圆弧形钢板,钢板下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导气槽,下表面还设有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煤样试件上表面接触;加载垫块侧面和梯形板斜面间留有空隙,防止加载过程中两者发生挤压;上盖板中间留有圆形孔,加载垫块的圆柱体结构由圆形孔通过,圆形孔表面设有橡胶密封垫,与圆柱体结构紧密接触,既允许圆柱体结构和上盖板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又防止气体由此溢出,上盖板的一侧还预留瓦斯注入孔;下挡板安装在煤样试件的下侧,其左右两侧面与梯形板接触,后侧面与第二侧挡板接触,前侧穿过第一侧挡板预留的弧形孔;在密封加载盒内壁涂有润滑材料以减小其与煤样试件之间的摩擦力。
[0027] 所述煤样试件5,上下表面为同轴圆弧面,左右侧面的延伸线通过上述圆弧面的轴线,前后侧面垂直于水平面,四个侧面均涂有704硅橡胶并与密封加载盒紧密接触以保证其气密性。
[0028] 所述的柔性加载系统,包括底座6、加载油缸7、油源、反力板8、反力钢绞线9和支撑导轨10;加载油缸共有两个,用于施加静载荷;反力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反力钢绞线的通孔;反力钢绞线有多条,其中任意一条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反力板上,通过调整钢绞线的数目和/或直径来调整柔性加载系统的刚度;支撑导轨固定在底座上,其作用是在实验前托住密封加载盒,在实验过程中防止其发生偏斜。
[0029] 所述的瓦斯供应系统,包括瓦斯供应罐、第一高压管、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第二高压管、第二阀门、压力表、流量计;瓦斯供应罐和气体压力泵通过第一高压管连接,并在第一高压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和密封加载盒上侧的瓦斯注入孔通过第二高压管相连,并在第二高压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压力表和流量计;真空泵用于在实验过程中对试件抽真空。
[0030] 所述的测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控箱、数据采集仪、CCD相机;计算机通过USB接口与主控箱相连,主控箱通过导线与数据采集仪、竖向加载装置、气体压力泵相连,数据采集仪通过导线压力表、流量计相连;CCD相机用于记录煤与瓦斯突出的过程。
[0031] 本发明的试验方法是:
[0032] 1)制作煤样试件,将其装入密封加载盒中,将密封加载盒安装就位;通过柔性加载系统对试件加载,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然后再次加载,经过多个循环之后,加载使煤岩体达到要求的应力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煤岩体发生一定程度的破碎,目的在于模拟采掘活动对煤岩体的影响;
[0033] 2)将瓦斯供应系统,连接到密封加载盒上侧的瓦斯注入孔,启动气体压力泵,调整瓦斯压力腔内的瓦斯压力至某一恒定值,并保持一定时间,使煤岩体充分吸附瓦斯,期间应加强室内通风,防止瓦斯积聚;
[0034] 3)通过机械装置将密封加载盒的下挡板从第一侧挡板预留的弧形孔中迅速抽出,在围岩压力和瓦斯压力的综合作用下煤样试件破碎并从密封加载盒的下侧突出,通过CCD相机记录煤岩体突出过程;
[0035] 4)停止瓦斯供应,卸去柔性加载系统的荷载,打开密封加载盒,取出试件,记录分析试件的破坏情况。
[0036]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