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357303.4

文献号 : CN1034613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保同张建中彭大勇石庆华潘晓华熊忠华

申请人 : 江西农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种衣剂,以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作为有效成分,加入其他辅料制成,该制剂具有悬浮率高、成膜性好、包衣均匀和高效低毒等特点,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利用率,能够减少药剂的用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与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单剂相比,对病虫的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且具兼治作用,同时对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的种子处理,处理种子时既可机械操作,也可人工拌种,可满足不同生产层次的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由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作为有效成分,辅料成分包含乳化剂、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稳定剂、着色剂、消泡剂、蒸馏水,各成分含量为呋虫胺5%~40%、苯醚甲环唑3%~10%、乳化剂2%~5%、分散剂3%~10%、成膜剂

0.1%~8%、增稠剂0.1%~3%、防冻剂1%~5%、稳定剂0.1%~10%、着色剂0.1%~

3%、消泡剂0~2%,余量为蒸馏水;

所述悬浮种衣剂通过下述方法制成:将呋虫胺、苯醚甲环唑与辅料成分混合均匀,于砂磨机中碾磨3~4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过滤即可制得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磷酸酯、芳基烷基聚氧乙烯醚、聚羧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碘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剂选自黄原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丙基甲基纤维素、羧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二乙醇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和/或硅酸铝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选自皂土、邻苯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环氧化大豆油、亚麻油、丁香酚、苯二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为碱性玫瑰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选自正辛醇、硅油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说明书 :

一种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为有效成分的悬浮种衣剂,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呋虫胺(dinotefuran)是一种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对害虫以触杀、胃毒为主并兼具內吸活性,施用后植物吸收向顶部分配,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速效、高效和持效的特点,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多种作物上的蓟马、飞虱、叶蝉、蚜虫、粉虱及其抗性品系,同时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双翅目、甲虫目和同翅目等害虫有高效杀灭作用,目前已有的此类制剂为粉剂。
[0003] 苯醚甲环唑(hifenoconazole)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施药后能被植物迅速吸收,且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其持效期比同类杀菌剂长4~5天。苯醚甲环唑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主要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可有效阻止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真菌的生长,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0004] 稻蓟马和水稻恶苗病是水稻苗期的两种常见的病虫害,其中稻蓟马(Chloethrips Oryzae(Wil.))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蓟马的严重为害期,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水稻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播种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0005] 针对上述两种病虫害,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通常只能达到杀虫或防病的目的,无法综合防治,对农药的用量大,应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需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浮种衣剂,以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为有效成分,同时适用于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的苗期和地下病虫害防治,具有综合防治的效果。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悬浮种衣剂,由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作为有效成分,辅料成分包含乳化剂、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稳定剂、着色剂、消泡剂、蒸馏水。
[0009] 通过上述组成,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充分发挥了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的药效,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防治靶标优势互补,具有持效期长、安全低毒、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多种作物的苗期和地下病害虫防治;同时采用辅料将其制成悬浮种衣剂,克服了传统农药种子处理后容易脱落,药剂持效性差,难与未处理种子区分开来而易引发不安全事故等缺陷。
[0010] 在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中,各成分的含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优选的,各成分含量为:
[0011]
[0012] 其中,所用的乳化剂用于使有效成分在水中均匀分散,农药领域常见的乳化剂均可用于本发明,优选的是农乳602,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乳化性能优良。
[0013] 其中,所用的分散剂用来促进活性组分粒子间润湿分散,防止粒子相互凝聚,本发明的分散剂优选选自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P-SC3280、SP-SC3060、SP-SC397等)、磷酸酯(YUS-FS3000)、芳基烷基聚氧乙烯醚(YUS-FS1)、聚羧酸盐(YUS-WG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和木质素碘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4] 其中,所用的成膜剂用来使农药成分集中于种子表面,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及对非靶标的接触。本发明的成膜剂选自黄原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丙基甲基纤维素、羧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上述成膜剂既能保证所成衣膜透气、透水性好,种子能正常萌发生长,又能保证所成衣膜难溶于水,衣膜内活性成分能缓慢释放,持效时间长。
[0015] 其中,所用的增稠剂用来提高分散介质的粘度,降低粒子的沉降速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本发明所用增稠剂为黄原胶和/或硅酸铝镁(PTIN-Z08,PTIN-Z18,PTIN-L58,PTIN-L68等)。
[0016] 其中,所用的防冻剂用来提高制剂在低温储存期间的稳定性,防止制剂中的粒子因低温水分结冰而析出,本发明所用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7] 其中,所用的稳定剂用来提高活性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和制剂的物理稳定性,本发明所用的稳定剂选自皂土、邻苯基缩水甘油醚、丁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环氧化大豆油、亚麻油、丁香酚和苯二酚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8] 其中,所用的着色剂用来提高悬浮种衣剂使用的安全性,优选采用碱性玫瑰精。
[0019] 其中,所用的消泡剂用来防止使用时产生大量的泡沫,本发明所用的消泡剂选自正辛醇、硅油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20] 申请人对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的性能进行了试验检测,室内毒力测定,参照孙云沛法(Sun Y-P)计算呋虫胺与苯醚甲环唑混用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00,说明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使用不仅无拮抗作用,而且配方合理可行,药效显著改善。
[0021]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将呋虫胺、苯醚甲环唑与辅料成分混合均匀,于砂磨机中碾磨3~4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过滤即可制得产品。
[0022]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悬浮种衣剂为浅黄色可流动的悬浮液,低温、热贮稳定性合格,热贮分解率小于5%,悬浮率大于90%,湿筛试验大于98%通过45μm标准筛,颗粒细度D50为2~3μm。
[0023] 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以呋虫胺和苯醚甲环唑复配作为有效成分,具有悬浮率高、成膜性好、包衣均匀和高效低毒等特点,且具有用量少、利用率高、低污染等优点,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的种子处理,防治上述作物上的稻蓟马、飞虱等害虫以及稻恶苗病、立枯病、绵腐病等病害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且具兼治作用,同时可提高种子发芽率5%~10%。本发明所述悬浮种衣剂使用方便,处理种子时既可机械操作,也可人工拌种,可满足不同生产层次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参数,改变具体的辅料类型等替换和改动,依旧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5] 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并不限定具体的使用方法,通常施药量是悬浮种衣剂与种子的重量比是1∶50左右。
[0026] 实施例1:8%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0027] 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呋虫胺原药5%、苯醚甲环唑原药3%,农乳6022%、SP-SC32804%、苯二酚2%、黄原胶0.2%、正辛醇1%、尿素2%、碱性玫瑰精0.5%,加水补足至100%。混匀后于砂磨机中研磨3~4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
[0028] 实施例2:15%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0029] 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呋虫胺原药10%、苯醚甲环唑原药5%,农乳6022%、磷酸酯类(YUS-FS3000)4%和聚羧酸盐(YUS-WG5)2%、苯二酚2%、黄原胶0.5%、硅油1%、尿素2%、碱性玫瑰精0.5%,加水补足至100%。混匀后于砂磨机中碾磨3~4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
[0030] 实施例3:25%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0031] 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呋虫胺原药15%、苯醚甲环唑原药10%,农乳6022%、十二烷基磺酸钠10%、苯二酚2%、羧甲基纤维素3%、正辛醇1%、乙二醇2%、碱性玫瑰精0.5%,加水补足至100%。混匀后于砂磨机中碾磨3~4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
[0032] 实施例4:35%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0033] 各组分含量(按重量计)为:呋虫胺原药20%、苯醚甲环唑原药15%,农乳6022%、SP-SC32808%、苯二酚2%、黄原胶0.2%、正辛醇1%、尿素2%、碱性玫瑰精0.5%,加水补足至100%。混匀后于砂磨机中碾磨3~4小时,使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
[0034] 在上述基础上,申请人对所制备的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0035] 实验材料:8%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自配);供试水稻品种为“中嘉早17”(由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提供)。
[0036] 防治对照:稻蓟马和水稻恶苗病。
[0037] 试验条件:室内发芽试验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药学毒理实验室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完稻田基地进行,土壤肥力中等。
[0038] 试验处理:试验设8%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与种子用量比)24、36、48、72、96g/100kg种子等5个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
[0039] 试验设计:田间出苗和药效试验均设3次重复,田间药效试验小区面积为1平方米。
[0040] 试验方法:精选饱满的种子,催芽后(芽长至谷粒1/3长为宜)置于塑料盆内,将配好的包衣液(按种量8%加水将药剂调成药液)均匀地倒在种子上,用套着塑料袋的双手在盆中轻轻搅拌,使种子均匀着药后,在通风处摊开,稍晾干后播种。
[0041] 调查方法:每处理单独选取100粒种子在大田集中播种,播种后7天和15天分别调查1次种子出苗情况,检测出苗率。
[0042] 病虫害防效调查:在水稻秧田3叶期,结合田间苗情和稻蓟马、恶苗病发生情况,采用5点法,每点调查0.1平方米,计录稻蓟马卷尖数和水稻恶苗病发生数量。
[0043] 试验结果计算方法:出苗率(%)=(出苗数/播种总谷粒数)×100;卷叶率(%)=(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虫效果(%)=[(对照区卷尖率-处理区卷尖率)/对照区卷尖率]×100;防病效果(%)=[(对照区发病率-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
[0044] 试验结果:8%呋虫胺·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水稻出苗均在95%以上,按药剂(有效成分)48~96g/100kg种子拌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均在84.81%以上,对稻蓟马的防效均在85.18%以上(见表1)。
[0045] 表1田间出苗和药效试验结果
[0046]
[0047] (注:表中结果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