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10269.2

文献号 : CN1034661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史中伟姚辉

申请人 :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包括循环排列机构、变向输送机构、产品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排列机构位于产品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变向输送机构位于循环排列机构和产品输送机构上方,所述变向输送机构上设有输送位于产品输送机构上的产品进入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朝向循环排列机构和产品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排列机构的输送方向、变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都与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输送装置采用变向输送技术将产品以低速状态从原输送线上输送到排列工位,从而有效降低产品与输送部件之间的撞击力度,保护产品不易受损。

权利要求 :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装置包括循环排列机构、变向输送机构、产品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排列机构位于产品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变向输送机构位于循环排列机构和产品输送机构上方,所述变向输送机构上设有输送位于产品输送机构上的产品进入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朝向循环排列机构和产品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排列机构的输送方向、变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都与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该循环排列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同步带(2)、第一伺服电机(3)、第一挡板(1),所述第一同步带(2)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循环运转,所述第一挡板(1)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一同步带(2)上,所述第一同步带(2)设有笔直部分,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同步带(5)、第二伺服电机(6)、第二挡板(4),所述第二同步带(5)由第二伺服电机(6)驱动循环运转,所述第二挡板(4)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二同步带(5)上,所述第二同步带(5)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2)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5)的笔直部分平行,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在第一同步带(2)和第二同步带(5)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产品输送机构上方设有配合变向输送机构动作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0)、第二位置传感器(21),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20)、第二位置传感器(21)、变向输送机构(23)在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输送机构上还设有控制产品间距的分组部件,所述分组部件在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位于第一位置传感器(20)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输送机构设有沿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变向输送机构上,所述工作路径包括笔直工作路径部分,所述挡板在笔直工作路径处形成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底部为敞开结构,所述推送区域位于产品输送机构和循环排列机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输送机构包括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第三输送机构包括第三同步带(25)、第三伺服电机(26)、第三挡板(24),所述第三同步带(25)由第三伺服电机(26)驱动循环转动,所述第三挡板(24)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三同步带(25)上,所述第三同步带(25)设有笔直部分,第四输送机构包括第四同步带(28)、第四伺服电机(29)、第四挡板(27),所述第四同步带(28)由第四伺服电机(29)驱动循环转动,所述第四挡板(27)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四同步带(28)上,所述第四同步带(28)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三同步带(25)的笔直部分与第四同步带(28)的笔直部分平行,相邻的第三挡板(24)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四挡板(27)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7)在第三同步带(25)和第四同步带(28)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输送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说明书 :

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产品在输送带上一个接着一个排列,在特定工作位置产品会被输送到起排列作用的模盒内。在输送机构上模盒31成排分布,输送机构工作时模盒做循环运动。如图1所示,产品在输送带上被推入与输送带相对的模盒内,接着模盒所在输送机构转动,带动装有产品的模盒在输送方向上前进一段距离,由此使邻接的模盒与输送带对接。产品被输送带高速带动,它在沿输送方向进入模盒时受到自身惯性作用,产品的运动速度依然较快。为了在产品以较大速度进入模盒时防止其冲出模盒,在模盒的一端设置了挡板32,这样产品在挡板的阻挡下可以限位在模盒内。该输送过程易对产品造成损坏,原因是产品与挡板之间的撞击力度大,撞击易使产品局部变形,尤其是雪糕、玻璃制品、疏松的糕点等易碎的产品通过该输送机构输送时极易损坏。
[0003] 上述的输送技术除了易损坏产品的缺点外还存在无法应对产品排列异常情况。产品排列异常是指在输送带上等间距排列的产品出现相邻产品的间距小于设定值的情况。由于模盒的长度大于产品的长度,一旦出现排列异常情况,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模盒内存在两个或者更多个产品。模盒内出现多余的产品会对下道工序有负面影响,严重时产生机械事故。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产品高速输送工况下进行排列分布的输送装置。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输送装置包括循环排列机构、变向输送机构、产品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排列机构位于产品输送机构的一侧,所述变向输送机构位于循环排列机构和产品输送机构上方,所述变向输送机构上设有输送位于产品输送机构上的产品进入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朝向循环排列机构和产品输送机构,所述循环排列机构的输送方向、变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都与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产品输送机构用于输送产品,产品在该机构上等间距排列。产品被输送至变向输送机构所在位置时变向输送机构推动产品进入循环排列机构上。产品从产品输送机构到循环排列机构的过程中运动方向改变,产品的速度在运动方向改变过程中消减,最终降速并以垂直原有输送方向的方向进入循环排列机构。产品低速进入循环排列机构内可以有效减小撞击力度。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该循环排列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挡板,所述第一同步带由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循环运转,所述第一挡板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一同步带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同步带、第二伺服电机、第二挡板,所述第二同步带由第二伺服电机驱动循环运转,所述第二挡板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二同步带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一同步带的笔直部分与第二同步带的笔直部分平行,相邻的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0007] 该方案中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为独立工作即自身具有驱动装置的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在第一工作路径上工作,第二输送机构在第二工作路径上工作。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同步运动状态下即可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即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形成储物空间宽度固定的工作区域,起到容纳产品并规整排列间距的作用;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异步运动状态下即可调整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异步状态下,第一输送机构静止,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二输送机构静止,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一输送机构沿着第一工作路径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着第二工作路径运动,第一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大于第二输送机构运动速度,或者,第一输送机构沿着第一工作路径运动,第二输送机构沿着第二工作路径运动,第一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小于第二输送机构运动速度。那么,在第一工作路径、第二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第一挡板相对第二挡板运动,由此改变了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储物空间的宽度。储物空间调整后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进行同步运动即可适应另一种宽度规格的产品输送需要。
[0008] 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都可独立工作,所以同步运动与异步运动之间的变化可以在连续运转过程中进行,如此,该输送装置可以在产品生产线上进行储物空间宽度调节,即实现在线调节的目的。这样可以避免拆装设备、人工调节、装配调试等工作,可大大缩减调节工作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所述产品输送机构上方设有配合变向输送机构动作的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变向输送机构在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依次排列。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定位产品和检测相邻产品的间距,变向输送机构根据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工作,进而在产品排列异常时发现间距不够的产品,基于该方案即可处理异常排列的产品。
[0010] 产品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排列异常的产品会被输送带输出,而为了提高该变向输送机构处理产品异常排列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预先处理异常排列情况的能力,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产品输送机构上还设有控制产品间距的分组部件,所述分组部件在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位于第一位置传感器后方。处理排列异常的产品会占用工作时间,要提高该变向输送机构的工作效率,应当避免降低异常排列的情况,该技术方案中分组部件可在变向输送产品前预先对产品进行排列,使产品排列间距在规定范围内。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变向输送机构设有沿工作路径循环运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等间距排列在变向输送机构上,所述工作路径包括笔直工作路径部分,所述挡板在笔直工作路径处形成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所述推送区域底部为敞开结构,所述推送区域位于产品输送机构和循环排列机构上方。挡板形成的推送区域在挡板循环运动过程也做循环运动,推送区域能够在前一推送区域离开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上方后顺利进入循环排列机构上方,因而该循环工作方式的变向输送机构能够匹配高速输送线而高速工作。
[0012] 为了满足推送不同宽度的产品的需要,推送区域宽度需可调,这就使得挡板之间的距离可调,为达到挡板之间距离可调的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变向输送机构包括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第三输送机构包括第三同步带、第三伺服电机、第三挡板,所述第三同步带由第三伺服电机驱动循环转动,所述第三挡板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三同步带上,所述第三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第四输送机构包括第四同步带、第四伺服电机、第四挡板,所述第四同步带由第四伺服电机驱动循环转动,所述第四挡板等间距固定排列连接在第四同步带上,所述第四同步带设有笔直部分,所述第三同步带的笔直部分与第四同步带的笔直部分平行,相邻的第三挡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第四挡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在第三同步带和第四同步带平行的笔直部分处间隔排列。
[0013] 该方案中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都为独立工作即自身具有驱动装置的机构,第三输送机构在第三工作路径上工作,第四输送机构在第四工作路径上工作。因此,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在同步运动状态下即可在第三工作路径、第四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形成空间宽度固定的推送区域;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在异步运动状态下即可调整在第三工作路径、第四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的第三挡板与第四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异步状态下,第三输送机构静止,第四输送机构沿第四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四输送机构静止,第三输送机构沿第三工作路径运动,或者,第三输送机构沿着第三工作路径运动,第四输送机构沿着第四工作路径运动,第三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大于第四输送机构运动速度,或者,第三输送机构沿着第三工作路径运动,第四输送机构沿着第四工作路径运动,第三输送机构运动速度小于第四输送机构运动速度。那么,在第三工作路径、第四工作路径的重合位置处第三挡板相对第四挡板运动,由此改变了第三挡板与第四挡板之间的空间的宽度。
推送区域调整后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进行同步运动即可适应另一种宽度规格的产品变向输送需要。
[0014] 变向输送机构使用时位于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带上方,为便于调节推送区域与输送带之间的位置关系,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变向输送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的调节作用体现在控制推送区域与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在输送厚度较薄的产品时,该距离较小,在输送厚度较厚的产品时,该距离较大。如此提高该变向输送机构的适用范围。升降装置可以是丝杠机构、也可以是气缸机构、油缸机构。
[0015]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装置采用变向输送技术将产品以低速状态从原输送线上输送到排列工位,从而有效降低产品与输送部件之间的撞击力度,保护产品不易受损。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0017] 图1为现有技术中产品输送排列的工艺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循环排列机构的主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循环排列机构的立体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循环排列机构的第一挡板的立体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循环排列机构的第二挡板的立体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变向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变向输送机构的主体的主视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变向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变向输送机构的第三挡板的立体图;
[0026] 图10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变向输送机构的第四挡板的立体图;
[0027] 图11为本发明一种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2、3所示,循环排列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机架。
[0029] 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1、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两条第一同步带2和一个第一伺服电机3;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挡板4、一个第二主动带轮、一个第二从动带轮、一条第二同步带5和一个第二伺服电机6。机架上安装有两根平行的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轴都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机架上。
[0030] 第一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一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一主动带轮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二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主动带轮之间。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3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二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二主动带轮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一从动带轮之间。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6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两条第一同步带2分别安装在相对第一主动带轮和第一从动带轮上,第二同步带5安装在第二主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上;安装后三条同步带之间呈平行的位置关系,并且每条同步带都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拉伸展开,由此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形成笔直部分。
[0031] 第一挡板1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4所示,第一挡板1的两端处位于本体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同一方向九十度弯折的部位,使得第一挡板1在该处具有呈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呈L形;第一挡板1在弯折部位处都通过螺钉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条第一同步带2上,第一挡板1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一挡板1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一挡板1横跨在第二同步带5上。由于第一挡板1的弯折部位与之间设有较长的弧形过渡段,故在第一挡板1的一侧形成凹口结构,该凹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同步带5,凹口位于第二同步带5上方。第二挡板4也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5所示,第二挡板4的一侧且位于中间位置处设有九十度弯折的部位,由此第二挡板4在该处具有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上也呈L形;第二挡板4在弯折部位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第二同步带5上,第二挡板4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二挡板4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二挡板4的长度较长,其两端都位于第二同步带5两侧的第一同步带2的上方。
[0032] 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同步带2与第二同步带5的周长相同,由此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的数量相同。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间隔排列,即任意一个第二挡板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挡板1之间或者任意一个第一挡板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板4之间。第一挡板1的安装方式与第二挡板4的安装方式相反,任意一个第一挡板1的弯折部位与位于该第一挡板1一侧的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呈错位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与位于该第一挡板1另一侧的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的位置关系。在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之间形成产品储物空间,需要搬运的产品放置在该储物空间内。
[0033] 第一同步带2、第二同步带5在各自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作用下都能够做循环的运动,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4跟随同步带运动,进而形成各自的运动轨迹,即第一工作路径和第二工作路径。第一同步带2的周长与第二同步带5周长相同,所以第一工作路径与第二工作路径整个重合。产品储物空间对产品起到分隔、搬运的作用,故需要同步带的支撑作用,所以整个循环排列机构只在同步带朝上部位可以用于输送产品,即在循环排列机构的上部为工作区域。
[0034] 工作时,第一输送机构由第一伺服电机3驱动、第二输送机构由第二伺服电机6驱动。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的动力都为独立动力。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同步同向运动,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相对静止,这样储物空间的宽度尺寸不变。若要输送另一尺寸的产品则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调整储物空间宽度,具体的,第一伺服电机3停止运动、第二伺服电机6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二挡板4跟随第二同步带5运动,第二同步带5在第一伺服电机3的驱动下可以做正反方向的转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该变化可以是距离增加、也可以是距离缩减。储物空间的宽度调节方式基于改变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所以,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二伺服电机6停止运动、第一伺服电机3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一挡板1跟随第一同步带2运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一伺服电机3转动速度小于或者大于第二伺服电机6转动速度,第一挡板1在第一工作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与第二挡板4在第二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不一致,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相对运动,当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设定值时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从异步运动变化到同步运动。储物空间的宽度最大是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减去第二挡板4的厚度,此时第一挡板1与第二挡板4相接触在一起,由于第一挡板1处设有凹口,所以两者接触在一起后第二挡板4的弯折部位伸入在第一挡板1的弯折部位之间。储物空间的宽度最小是相邻的第一挡板1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减去第二挡板4的厚度,此时第二挡板4位于第一挡板1的中间,第二档板到相邻的第一挡板1的距离都相等。
[0035] 如图6、7、8所示,变向输送机构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体部分、另一个升降机构,主体部分安装在升降机构上。
[0036] 升降机构为丝杠机构,它包括顶板7、底板8、载物板9、导杆10、螺杆11、螺母。顶板7与底板8之间通过四根导杆10固定连接,四根导杆10呈矩阵分布;底板8安装在机架上。载物板9上设有四个呈矩阵分布的通孔,载物板9通过导杆10安装在通孔内与导杆10活动连接,载物板9可沿着导杆10往复运动。螺杆1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顶板
7和底板8上,顶板7和底板8之间共安装有两根螺杆11,两根螺杆11的一端都凸出在底板8上并安装有链轮,一根链条安装在链轮上,使得两根螺杆11可以同步运动。其中一根螺杆11的另一端凸出在顶板7上,该端安装有手柄12。载物板9上安装有两个螺母,载物板9通过螺母与螺杆11连接,螺母与螺杆11之间啮合,故摇动手柄12时两根螺杆11同步运动,载物板9被带动,做沿着导杆10的升降运动。
[0037] 如图7所示,主体部分包括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和侧板13。在载物板9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块呈平行的位置关系的侧板13,第三输送机构包括第三挡板24、两个第三主动带轮、两个第三从动带轮、两条第三同步带25和一个第三伺服电机26;第四输送机构包括第四挡板27、一个第四主动带轮、一个第四从动带轮、一条第四同步带28和一个第四伺服电机29。侧板13间安装有两根平行的转轴,包括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转轴都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侧板13上。
[0038] 第三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三转轴上设有键槽,第三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三主动带轮与第三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四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三转轴上;第四从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三主动带轮之间。侧板13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三伺服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第三伺服电机26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侧板13上。第四主动带轮固定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四转轴上设有键槽,第四主动带轮也设有键槽,第四主动带轮与第四转轴之间通过在键槽内插入键而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三从动带轮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四转轴上;第四主动带轮位于两个第三从动带轮之间。侧板13上固定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四伺服电机2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四转轴固定连接,第四伺服电机29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侧板13上。两条第三同步带25分别安装在相对第三主动带轮和第三从动带轮上,第四同步带28安装在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上;安装后三条同步带之间呈平行的位置关系,并且每条同步带都被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拉伸展开,由此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形成笔直部分。
[0039] 第三挡板24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9所示,第三挡板24的两端处位于本体的一侧分别设有向同一方向九十度弯折的部位,使得第三挡板24在该处具有呈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呈L形;第三挡板24在弯折部位处都通过螺钉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条第三同步带25上,第三挡板24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三挡板24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三挡板24横跨在第四同步带28上。由于第三挡板24的弯折部位与之间设有较长的弧形过渡段,故在第三挡板24的一侧形成凹口结构,该凹口的宽度大于第四同步带28,凹口位于第四同步带28上方。第四挡板27也为金属材质的板材,如图10所示,第四挡板27的一侧且位于中间位置处设有九十度弯折的部位,由此第四挡板27在该处具有九十度的折角结构,因而整体上也呈L形;第四挡板27在弯折部位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第四同步带28上,第四挡板27在同步带上等间距排列分布且每个第四挡板27的安装方式都相同。第四挡板27的长度较长,其两端都位于第四同步带28两侧的第三同步带25的上方。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7安装后都凸出在侧板13的一边。
[0040] 相邻的第三挡板24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四挡板27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三同步带25与第四同步带28的周长相同,由此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的数量相同。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间隔排列,即任意一个第四挡板27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三挡板24之间或者任意一个第三挡板24位于相邻的两个第四挡板27之间。第三挡板24的安装方式与第四挡板27的安装方式相反,任意一个第三挡板24的弯折部位与位于该第三挡板24一侧的第四挡板27的弯折部位呈错位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与位于该第三挡板24另一侧的第四挡板27的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的位置关系。在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7之间形成推送区域,需要搬运的产品位于该推送区域内。
[0041] 第三同步带25、第四同步带28在各自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作用下都能够做循环的运动,第三挡板24、第四挡板27跟随同步带运动,进而形成各自的运动轨迹,即第三工作路径和第四工作路径。第三同步带25的周长与第四同步带28周长相同,所以第三工作路径与第四工作路径整个重合。推送区域对产品起到推动作用,产品放置在输送带上进入推送区域,所以整个变向输送机构的主体部分只在同步带朝下部位可以用于推动产品,即在变向输送机构的主体部分的下部为工作区域,所以该推送区域的底部为敞开结构。
[0042] 如图11所示,产品输送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带20、第二输送带21、第一位置传感器19、第二位置传感器18、挡板22。第一位置传感器19、第二位置传感器18都为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检测距离变化来感知物体位置。第一输送带20通过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输送带20在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上展开;机架上安装有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带轮固定连接,由此,第一输送带20由该伺服电机驱动。第二输送带21通过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安装在机架上,第二输送带在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上展开;机架上安装有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通过减速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主动带轮固定连接,由此,第二输送带21由该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输送带20、第二输送带21位于同一输送方向上,两者的输送方向重合,即第一输送带20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21的输入端相邻,且两者呈直线排布。第二输送带21位于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的下方。挡板22位于在第二输送带21的输出端,它通过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挡板22安装在活塞杆上,初始状态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挡板22被置于凸出第二输送带上的位置,防止产品从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输出。第一位置传感器19、第二位置传感器18都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机架上,并且他们都位于第二输送带21的上方,它们的检测区域都朝向第二输送带21,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要输送的产品的长度与设定的相邻产品的间距之和,如果要提高工作效率,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所要输送的产品的长度与设定的相邻产品的间距之和;本实施例优选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要输送的产品的长度与设定的相邻产品的间距之和。第一位置传感器19、第二位置传感器18、变向输送机构23、挡板22在输送方向上依次排列。
[0043] 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位于第二输送带21上方。工作时,向第一输送带20上放置产品;第一输送带20转动、第二输送带21同时转动,但是第二输送带21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输送带20的转动速度;当产品从第一输送带20的输出端被输出时刚好被第二输送带21的输入端接入,两者的速度差使得刚进入到第二输送带21的产品与处于第一输送带20的输出端的产品之间距离突然增加,如此相邻的产品之间的间距被拉大,正常情况下应达到设定的产品间距,差速运动的第一输送带20、第二输送带21形成产品输送机构上的分组部件。
[0044] 相邻产品之间的排列间距调整后,产品在第二输送带21上被向变向输送机构所在位置输送。产品运动到第二位置传感器18所在位置时第二位置传感器18检测到产品,同时第一位置传感器19开始检测其下方的情况,若第一位置传感器19检测到产品位于其下方,则表示这两个相邻产品之间的间距异常,排列间距小于设定值,此时在前的产品经过推送区域但不会被变向推动。紧接着,原位于第一位置传感器19下方的产品运动到第二位置传感器18的下方,第一位置传感器19开始检测其下方的情况,若第一位置传感器19检测到又有产品位于其下方,则表示这两个相邻产品之间的间距也异常,排列间距小于设定值,此时在前的产品经过推送区域但不会被变向推动;若第一位置传感器19检测未到产品位于其下方,则表示这两个相邻产品的间距正常,排列间距大于等于设定值,此时位于第二位置传感器18下方的产品被送入推送区域。
[0045] 第三输送机构由第三伺服电机26驱动、第四输送机构由第四伺服电机29驱动。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的动力都为独立动力。第三输送机构、第四输送机构同步同向运动,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之间相对静止,这样推送区域的宽度尺寸不变。间距正常的产品被输送至推送区域时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同步同向运动,产品被第四挡板推动相对输送带横向移出,由此产品进入循环排列机构上的储物空间里。
[0046] 循环排列机构30也位于变向输送机23构的下方,循环排列机构上的储物空间与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相对。储物空间运动方向与推送区域运动方向相同,但两者的运动方向都与产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
[0047] 第三挡板、第四挡板在同步带的直线部分做直线位移,故推送区域在笔直的工作路径上移动;与此同时,下一个推送区域同步跟进,进入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后暂停运动,等第二输送带将间距合格的产品输入推送区域里时伺服电机再次启动,接着产品被第四挡板推动相对输送带横向移出。每个推送区域每次只推动一个产品。循环排列机构上的储物空间每接收一个产品就运动一定距离,以便下一个储物空间对准变向输送机构的推送区域。
[0048] 每个位于第二位置传感器下方的产品与在输送方向上位于其后面相邻的产品之间的间距正常的,该产品都会在推动区域内被变向推送,间距异常的产品会被从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输出,此时气缸收缩,挡板22从第二输送带21上方移出,产品顺利被排出;气缸伸缩式使得挡板22做升降运动,所以挡板22才能凸出在第二输送带上,也可原理第二输送带。根据实际的工况,挡板22还可以是水平往复运动,或者摆动运动,只要保证挡板22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对产品输送起到阻挡作用和保证产品顺利通过的作用。
[0049] 推送区域连续进入输送带上方,产品输入过程与推送区域进入过程协调配合,使得产品可在高速输送过程中被快速被横向移出输送带。推送区域与输送带的距离由产品厚度决定,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由升降机构调解,产品厚度薄时需要推送区域与输送带离得较近,即第三挡板、第四档板离输送带的垂直距离小;产品厚度厚时需要推送区域与输送带离得较远,即第三挡板、第四档板离输送带的垂直距离大,保证侧板不会阻挡产品。
[0050] 若要推送另一尺寸的产品则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调整推送区域宽度,具体的,第三伺服电机26停止运动、第四伺服电机29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四挡板27跟随第四同步带28运动,第四同步带28在第三伺服电机26的驱动下可以做正反方向的转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7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该变化可以是距离增加、也可以是距离缩减。推送区域的宽度调节方式基于改变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之间的距离来实现,所以,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四伺服电机29停止运动、第三伺服电机
26按照新的宽度值输出动力,第三挡板24跟随第三同步带25运动,使弯折部位呈错位背对关系的第三挡板24和第四挡板27之间的距离得到改变;调整方式还可以是第三伺服电机
26转动速度小于或者大于第四伺服电机29转动速度,第三挡板24在第三工作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与第四挡板27在第四路径上的运动速度不一致,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之间相对运动,当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之间的距离调整到设定值时第三输送机构和第四输送机构从异步运动变化到同步运动。推送区域的宽度最大是相邻的第三挡板24之间的距离减去第四挡板27的厚度,此时第三挡板24与第四挡板27相接触在一起,由于第三挡板
24处设有凹口,所以两者接触在一起后第四挡板27的弯折部位伸入在第三挡板24的弯折部位之间。推送区域的宽度最小是相邻的第三挡板24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减去第四挡板27的厚度,此时第四挡板27位于第三挡板24的中间,第四档板到相邻的第三挡板24的距离都相等。
[0051] 产品在第二输送带21被变向输送机构的挡板在垂直第二输送带21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推向循环排列机构,在变向过程中产品在第二输送带21的输送方向的运动速度降低,同时在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获得较小的运动速度,产品以低速状态进入循环排列机构的储物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