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54632.0

文献号 : CN1034667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庆中郭晓辉管满王静梁燕萍孔政高利平

申请人 : 山西科元晟地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该设备的外壳(1)由上部八角柱体和下部八角椎体组成,八角柱体外侧八角有八根支撑柱(2)支撑,外壳(1)的上部八角柱体内侧沿圆周水平设置有天沟(9),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至少四根立柱(4),立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空心筒(5),其中立柱(4)与空心筒(5)围成的内部区域为絮凝室(6),围成的外部区域为澄清室(7),所述的澄清室(7)内部有超滤层(20),所述澄清室(7)顶部设置有单元堰槽网(8),所述絮凝室(6)内部设置有渐扩导流筒(10),渐扩导流筒(10)底部与进水管(11)连接,进水管(11)与管道泵(12)连接,澄清室(7)的斜面中下部有污泥斗(13),内部连有排泥管(14),排泥管(14)连接到储泥池,设备内底部设有回流管(15),回流管连接到生化池缺氧段。本发明结构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整体美观大方。

权利要求 :

1.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该设备的外壳(1)由上部八角柱体和下部八角椎体连接成一体,外壳(1)的上部八角柱体内侧沿圆周水平设置有天沟(9),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至少四根立柱(4),立柱(4)穿过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与地面固定,立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柱状或八角状的空心筒(5),其中立柱(4)与空心筒(5)围成的内部区域为絮凝室(6),围成的外部区域为澄清室(7),所述的澄清室(7)内部设置有超滤层(20),所述澄清室(7)顶部设置有八个规则排列的呈网格状的单元堰槽网(8),所述絮凝室(6)内部设置有渐扩导流筒(10),渐扩导流筒(10)底部与穿过絮凝室(6)底部的进水管(11)连接,进水管(11)与管道泵(12)连接,所述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污泥斗(13),排泥管(14)穿过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与污泥斗(13)连通,回流管(15)与絮凝室(6)连通,用于把絮凝室(6)底部的污泥回流至上一级反应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部八角柱体在八个棱角处分别设置有八根支撑立柱(2),八个支撑立柱(2)之间由横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单元堰槽网(8)由斜边堰槽(16)、横边堰槽(17)和竖边堰槽(18)组成,斜边堰槽(16)一端与天沟(9)连通,另一端与空心筒(5)固定连接,横边堰槽(17)与两侧的斜边堰槽(16)连通,竖边堰槽(18)一端与天沟(9)连通,另一端与横边堰槽(1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斜边堰槽(16)、横边堰槽(17)和竖边堰槽(18)将澄清室(7)顶部的平均分成24等分,使得澄清室(7)出水更加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渐扩导流筒(10)与进水管(11)的连接方式进行了简化,由直管联通,为一个整体;絮凝室(6)顶部省去了端盖和集油环罩;空心筒(5)底部由至少4跟立柱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管道泵(12)置于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侧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流管(15)与用于供给管道泵(12)进水的进水渠连接,用于使絮凝室(6)底部的污泥排空。

说明书 :

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污水成份日趋复杂是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的重要污染源,因此,城镇生活污水迫切需要治理。“十二五”期间,国家在对城镇污水的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排放标准由GB18918-2002一级B标上升至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而从目前的工艺标准方面来看,当前已应用成熟的工艺仅可以将污水处理到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0003] 目前国内外处理污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混凝法、生物法。以上这两种方法所采用的设备都不约而同地存在耗能高,结构不合理,费用投入大且不能一次性全部回收污染物,更谈不上污泥的再利用,很难使城镇污水处理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0004] 现有最接近的专利ZL03219471.4,纳米微孔硅藻精土水处理设备的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大,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的缺陷,导致池体建造工期长,泥水分离不充分,截留了污水中的污泥、重金属、大部分微生物等物质不充分,进而产生冒渣现象,导致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恶臭味,很难使城镇污水处理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0005]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公司先后带领山西省、市相关领导、污水处理方面的专家对山西的污水处理厂及目前污水处理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改进了水力循环澄清池,使其结构更简化,泥水分离更加高效,截污效果强,避免了冒渣现象,并有效利用污泥回流,大大缩短了生化内的水力停留时间,且出水直接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而且不需要加深度处理,因此该工艺具有投资费用少、占地面积小、运营成本低三大优势。尤其是对于现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则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可在不新征用地、不停止运营的前提下,增加部分配套构筑物即可完成技改,使出水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占地小、投资成本少、运行成本低、出水稳定、污泥产量低、出水水质好的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
[0007]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该设备的外壳1由上部八角柱体和下部八角椎体连接成一体,外壳1的上部八角柱体内侧沿圆周水平设置有天沟9,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至少四根立柱4,立柱4穿过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与地面固定,立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柱状或八角状的空心筒5,其中立柱4与空心筒5围成的内部区域为絮凝室6,围成的外部区域为澄清室7,所述的澄清室7内部设置有超滤层20,所述澄清室7顶部设置有八个规则排列的呈网格状的单元堰槽网8,所述絮凝室6内部设置有渐扩导流筒10,渐扩导流筒10底部与穿过絮凝室6底部的进水管11连接,进水管11与管道泵12连接,所述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至少四个污泥斗13,排泥管14穿过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与污泥斗13连通,所述的回流管15与絮凝室6连通,用于把絮凝室6底部的污泥回流至上一级反应池。
[0008] 所述的上部八角柱体在八个棱角处分别设置有八根支撑立柱2,八个支撑立柱2之间由横梁连接。
[0009] 所述的单元堰槽网8由斜边堰槽16、横边堰槽17和竖边堰槽18组成,斜边堰槽16一端与天沟9连通,另一端与空心筒5固定连接,横边堰槽17与两侧的斜边堰槽16连通,竖边堰槽18一端与天沟9连通,另一端与横边堰槽17连通。
[0010] 所述的斜边堰槽16、横边堰槽17和竖边堰槽18将澄清室7顶部的平均分成24等分,使得澄清室7出水更加均匀。
[0011] 所述的絮凝室6与澄清室7顶部设置有便于维护的走廊3,走廊3中间为圆形看台19,两侧延伸有走道21,看台19设置在空心筒5上,走道21两端与外壳1、空心筒5连接,看台19与走道21连通。
[0012] 所述的管道泵12置于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侧下方。
[0013] 所述的回流管15与用于供给管道泵12进水的进水渠连接,用于使絮凝室6底部的污泥排空。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①本发明的外壳为上部八角柱体、下部八角椎体的结构,立柱结构支撑絮凝室,澄清室下部平均分布有污泥斗,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上部圆形或下部圆椎形的池体以及絮凝室结构复杂的结构,本发明具有建造简单快捷,泥水分离更加高效,外观美观实用的优点;
[0016] ②本发明的导流筒仅由一个倒漏斗状的桶组成,进水管直接连接在导流筒上,简化现有技术中的锥形喷嘴、圆柱形喉管和底部进气管,使其结构得到简化;
[0017] ③絮凝室的底部由立柱支撑,立柱的数目由地基承载力和池体大小决定,当地基承载力偏低时,适当增加立柱数目和立柱断面大小,改进了现有技术中澄清室连成一体的结构,本发明为独立机构,降低了建造难度;
[0018] ④澄清室的中下部设有污泥斗,里面安装排泥管,污泥斗可根据日处理污泥的方数,具体调整,澄清室通过调整空心筒的高度来调整停留时间,具体的进水水质指标决定其停留时间,该部分改进了现有技术中池体圆形结构,使得制模变得容易;
[0019] ⑤絮凝室底部设有回流管,靠压力使泥水回流到缺氧段,同时连接到进水渠,用作放空管;
[0020] ⑥澄清室通过堰槽结构把将澄清室顶部平均分成24等分,彻底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水器、中间圆环的设置,新的堰槽结构使得整个澄清室顶部在均匀出水,避免了表面出水不均匀造成的表面负荷不同,进而产生冒渣现象,影响出水水质;
[0021] ⑦澄清室顶部外围设置的天沟,改变了现有技术使用的管道与中间圆环相连的出水情况,使池体顶部变得美观、简洁;
[0022] ⑧澄清室中间形成硅藻精土超滤层,该超滤层有效截留了污水中的污泥、重金属、大部分微生物等物质,使得出水清澈,效果更好;
[0023] ⑨本发明澄清室与絮凝室顶部设置的走廊,不仅可以便于日常操作与维修,还可以用作景观台;
[0024] ⑩管道泵设置在外壳侧下方,使得本发明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相比传统设备节约30%-40%的建设投资费用,同时节约40%-50%的占地面积,而且节约运营成本20%-40%。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目前已经在山西晋煤集团机关污水处理厂成功应用,该项目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日处理能力为12000立方米,现以此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8] 一种硅藻精土反应器设备,该设备的外壳1由上部八角柱体和下部八角椎体连接成一体,此部分仅需要在原有污水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不需要重新占地。上部八角柱体在八个棱角处分别设置有八根支撑立柱2,八个支撑立柱2之间由横梁连接。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八根立柱4,立柱4穿过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与地面固定,用以支撑絮凝室6及整个外壳。外壳1的上部八角柱体内侧沿圆周水平设置有天沟9,天沟9与外壳1的上部八角柱体连通,可向外进行定向排水。立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八角状的空心筒5,其中立柱4与空心筒5围成的内部区域为絮凝室6,围成的外部区域为澄清室7,其中澄清室7与絮凝室6通过八根立柱间的缝隙连通,上部被空心筒5封住。所述的澄清室7内部设置有超滤层20,可以使从絮凝室6底部流过来的水进行过滤,去除重金属、大部分微生物等物质。所述澄清室7顶部设置有八个规则排列的呈网格状的单元堰槽网8,所述的单元堰槽网8由斜边堰槽16、横边堰槽17和竖边堰槽18组成,将澄清室7顶部的平均分成24等分。斜边堰槽16一端与天沟9连通,另一端与空心筒5固定连接,横边堰槽17与两侧的斜边堰槽16连通,竖边堰槽18一端与天沟9连通,另一端与横边堰槽17连通。所述絮凝室6内部设置有渐扩导流筒10,渐扩导流筒10底部与穿过絮凝室6底部的进水管11连接,进水管11与管道泵12连接,管道泵12置于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侧下方,这样不仅节约占地面积,又节约空间。所述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上设置有四个污泥斗
13,排泥管14穿过外壳1的下部八角椎体的斜面与污泥斗13连通,所述的回流管15与絮凝室6连通,用于把絮凝室6底部的污泥回流至上一级反应池,回流管15同时与用于供给管道泵12进水的进水渠连接,用于使絮凝室6底部的污泥排空。絮凝室6与澄清室7顶部设置有便于维护的走廊3,走廊3中间为圆形看台19,两侧延伸有走道21,看台19设置在空心筒5上,走道21两端与外壳1、空心筒5连接,看台19与走道21连通。
[0029] 具体工作过程:由上一级生化反应池的出来的污水经处理后,经管道泵12抽吸作用把潜水经V形进水管11输送到渐扩导流筒10内,在渐扩导流筒10内污水停留时间为15min,其停留时间由澄清室7通过调整空心筒5高度来调整停留时间,具体的进水水质指标决定其空心筒5高度的调整高度,污水从渐扩导流筒10内排到絮凝室6内,经过一定时间絮凝沉降后,穿过絮凝室6底部进入到澄清室7内,此时,随着污水的上升,其上升水流流速逐渐减小,当上升水流流速等于硅藻精土絮体下沉速度时,在这个平面上形成独特的超滤层20,被过滤的清水透过超滤层20向上经过单元堰槽网8流出,汇集到天沟9中流出,水中的杂质和硅藻精土絮体则进入污泥斗13中,经排泥管14排出,未进入污泥斗13的污泥汇集到絮凝室底部,经回流管15依靠重力自流,回流至生物反应池的缺氧段,该回流管15同时又可用作排空作用连接到进水渠,起到放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