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冷机及其台车支承梁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44241.0

文献号 : CN1034713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德亮戴传德刘相佩叶恒棣郭清翟鑫

申请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台车支承梁,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前立板和后立板;其中,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且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沿固定连接,前侧板上设置有前侧通风篦板;前立板和后立板位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方,并分别与前侧板和后侧板固定连接为整体结构;前立板和后立板之间形成与冷却风通路非导通的密封空间;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沿分别伸出于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外侧,两者的上沿位于密封空间的竖向中位面前侧。通过结构优化改进,本发明提供的台车支承梁具有简化结构、自重较轻的特点,并可获得较佳的矿物料的堆积空间,确保环冷机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台车支承梁的环冷机。

权利要求 :

1.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支承梁包括:

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且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沿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前侧通风篦板,以便建立冷却风通路;

前立板和后立板,位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固定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前立板和所述后立板之间形成与冷却风通路非导通的密封空间;

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沿分别伸出于所述前立板和所述后立板的外侧,两者的上沿位于所述密封空间的竖向中位面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沿与水平运行状态下的台车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待冷却矿料的安息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板的上沿,与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立板的上沿,与未设置通风篦板的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梁内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形成的所述密封空间内;

前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立板的外表面之间;和后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后立板的外表面之间;且所述梁内支撑肋板、前支撑肋板和后支撑肋板均沿周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板的上沿,与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后侧通风篦板,以便建立冷却风通路;所述后立板的上沿,与倾斜设置的散料溜板下沿固定连接;所述散料溜板上沿与所述前立板的上沿或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或所述后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料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后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梁内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和所述散料溜板,或者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前侧板和所述散料溜板,或者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前侧板、后侧板和所述散料溜板,形成的所述密封空间内;

前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立板的外表面之间;

后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散料溜板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或者固定设置于所述散料溜板与所述后侧板之间;且所述梁内支撑肋板、前支撑肋板和后支撑肋板均沿周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对称设置。

10.环冷机,包括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台车支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支承梁具体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台车支承梁。

说明书 :

环冷机及其台车支承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冷机及其台车支承梁。

背景技术

[0002] 钢铁企业中,环冷机设置于烧结工序和矿料入炉工序之间,用于冷却烧结的矿料,整体为圆环形,其原理是环冷机台车围绕环冷机中心匀速转动,并通以压力风穿过台车及置于台车上的烧结矿物料,从而实现矿物料的冷却。每个台车1均铰接于前侧台车支承梁2上,并与内侧栏板3、外侧栏板4以及两个相邻的台车支承梁2的前(后)侧板构成一个环冷机冷却工作单元;具体请一并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环冷机的台车与内侧栏板、外侧栏板以及两个相邻的台车支承梁位置关系示意图,该图为局部俯视图。
[0003] 台车支承梁2的数量与环冷机台车1相同,并且也是按圆周等距(或等角)径向设置。如图1所示,台车支承梁2的两端与回转框架5连接,该回转框架5为两个多边形结构,其间距为台车支承梁2的设定长度;由此,通过匀速转动回转框架5,实现台车1和台车支承梁2围绕环冷机中心的匀速转动。
[0004] 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图示出了现有台车支承梁的横截面示意图(沿环冷机周向形成)。
[0005] 现有的环冷机台车支承梁主要由矩形梁21和位于矩形梁21上的三角梁22构成。其中,矩形梁21的上翼板211向两边延伸加宽作为三角梁22的底板,该上翼板211向两边延伸加宽的部分设置有通风孔212;与三角梁22的底板相邻接的两个侧板作为三角梁的前侧板221和后侧板222,前、后侧板均分别包括侧板框架,和安装在侧板框架上的篦条装置。
这种环冷机台车支承梁,在满足良好冷却矿料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实现完全卸料,保护台车静密封装置和台车下层平板。然而,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结构复杂,重量大,且前、后侧板及三角梁的双层结构,导致该台车支承梁矩形梁上部结构的高度方向尺寸偏大,直接减少了矿物料的堆积空间,从而降低了环冷机生产效率。
[0006]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环冷机的台车支承梁进行结构优化,在简化结构、减轻自重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较佳的矿物料的堆积空间,进而为有效提高环冷机的生产效率提供可靠保障。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优化改进的台车支承梁,以简化结构、减轻自重,并可获得较佳的矿物料的堆积空间,确保环冷机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台车支承梁的环冷机。
[0008] 本发明提供的台车支承梁,所述台车支承梁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前立板和后立板;其中,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且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沿固定连接,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前侧通风篦板,以便建立冷却风通路;所述前立板和后立板位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固定连接为整体结构;所述前立板和所述后立板之间形成与冷却风通路非导通的密封空间;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沿分别伸出于所述前立板和所述后立板的外侧,两者的上沿位于所述密封空间的竖向中位面前侧。
[0009] 优选地,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沿与水平运行状态下的台车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预定距离。
[0010] 优选地,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待冷却矿料的安息角。
[0011] 优选地,所述前立板的上沿,与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后立板的上沿,与未设置通风篦板的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
[0012] 优选地,还包括梁内支撑肋板、前支撑肋板和后支撑肋板;其中,所述梁内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形成的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前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立板的外表面之间;所述后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后立板的外表面之间;且所述梁内支撑肋板、前支撑肋板和后支撑肋板均沿周向设置。
[0013] 优选地,所述前立板的上沿,与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后侧板上设置有后侧通风篦板,以便建立冷却风通路;所述后立板的上沿,与倾斜设置的散料溜板下沿固定连接;所述散料溜板上沿与所述前立板的上沿或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或所述后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散料溜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后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015] 优选地,还包括梁内支撑肋板、前支撑肋板和后支撑肋板;其中,所述梁内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和所述散料溜板,或者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前侧板和所述散料溜板,或者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前侧板、后侧板和所述散料溜板,形成的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前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前立板的外表面之间;所述后支撑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散料溜板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或者固定设置于所述散料溜板与所述后侧板之间;且所述梁内支撑肋板、前支撑肋板和后支撑肋板均沿周向设置。
[0016] 优选地,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对称设置。
[0017] 本发明提供的环冷机,包括周向均布设置的多个如前所述的台车支承梁。
[0018] 本发明首先从结构优化的角度进行了简化设计,该台车支承梁由前侧板、后侧板、前立板和后立板作为主要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可靠,完全摒弃了原有双层三角梁的设计,可进一步降低台车支承梁的自重。同时,本发明从结构优化的角度进行了原理性的改进,前立板和后立板位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方,并与前侧板和后侧板固定连接为整体结构;具体地,前立板和后立板之间形成与冷却风通路非导通的密封空间;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下沿分别伸出于前立板和后立板的外侧,两者的上沿位于所述密封空间的竖向中位面前侧。如此设置,在前侧板、后侧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和不变,且一侧板倾角不变的基础上,另一侧板的倾角将变小,由此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台车支承梁的高度尺寸大大减小,从而可提高基于此所形成的冷却工作单元的矿料容纳空间,为提高环冷机工作效率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0019]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其后侧板上同样设置有通风篦板,以分别建立冷却风通路;由于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对接上沿位于密封空间的竖向中位面的前侧,故后立板的上沿与倾斜设置的散料溜板下沿固定连接;所述散料溜板上沿与所述前立板的上沿,或所述前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前侧板或所述后侧通风篦板上方的所述后侧板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在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的基础上,散料溜板的设置可避免自后通风篦板落下的散料的累积,以确保环冷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现有环冷机的台车与内侧栏板、外侧栏板以及两个相邻台车支承梁位置关系的局部俯视图;
[0021] 图2为现有台车支承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2] 图3为第一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轴测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所示两相邻台车支承梁与台车以及及内侧栏板、外侧栏板位置关系的局部俯视图;
[0024]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0025] 图6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结构的台车支承梁与现有台车支承梁的高度尺寸关系示意图;
[0026] 图7为第二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轴测示意图;
[0027] 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
[0028] 图9为第三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9] 图10为第四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0] 图3-图10中:
[0031] 前侧板31、前侧通风篦板311、通孔312、后侧板32、后侧板32'、后侧通风篦板321、前立板33、后立板34、后立板34'、散料溜板341、密封空间35、密封空间35'、梁内支撑肋板36、梁内支撑肋板36'、前支撑肋板37、后支撑肋板38、后支撑肋板38'、台车39。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环冷机台车支承梁,以简化结构、减轻自重,并可获得较佳的矿物料的堆积空间,从而为确保环冷机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0033] 不失一般性,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
[0034] 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环冷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具体请参见图4。具体而言,每个台车铰接于其前侧台车支承梁,其台车篦板与其前、后台车支承梁与其两侧的台车内侧栏板和台车外侧栏板构成矿料容纳空间,分别沿环冷机的周向依次设置;工作过程中,沿着固设于支架上的导轨,台车与支承梁围绕环冷机的中心回转运动,完成布料、冷却及卸料等作业。其中,冷却矿料的作业通过送风系统具体实现;在送风系统的环形风道中,冷却区与非冷却区及其临界处所对应的门型密封装置内、外环板之间是整圈连通的。这里,所涉及的方位词内、外是以环冷机中心作为基准定义的,所涉及的方位词前、后是以环冷机的转动方向为基准定义的。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主要功能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为详细阐述本发明所述环冷机台车支承梁的优化设计,请参见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轴测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两相邻台车支承梁与台车以及及内侧栏板、外侧栏板位置关系的局部俯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该图中示出了待冷却矿物料,以直观表达其实际工作状态。
[0036] 该台车支承梁主要由前侧板31、后侧板32、前立板33和后立板34构成,如图所示,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位于上方,用于承载待冷却矿物料;前立板33和后立板34位于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的下方,并与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固定连接为整体结构,用于建立整体支撑。
[0037] 其中,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分别向两侧倾斜设置,且前侧板31、后侧板32的上沿固定连接,整体呈三角形状。本方案中,前侧板31上设置有前侧通风篦板311,以便建立冷却风通路。
[0038] 其中,前立板33和后立板34之间形成与冷却风通路非导通的密封空间35。前侧板31的下沿伸出于前立板33的外侧(前),后侧板32的下沿伸出于后立板34的外侧(后),以便满足台车39的装配要求;且两者的上沿位于该密封空间35的竖向中位面的前侧,该距离为图中所示的L。也就是说,该异型梁的两个立板向上延伸到前、后侧板位置,从而保证台车支承梁形成一个整体,显然,两者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会因为偏离距离L而不一致。
[0039] 具体来说,前立板33的上沿,与前侧通风篦板311上方的前侧板31固定连接;后立板34的上沿,与未设置通风篦板的后侧板32固定连接。本方案中,前侧板31伸出前立板33的面积比后侧板32伸出后立板34的面积大,故优选在前侧板31上装备通风篦板,在保证环冷机冷却效果的情况下,后侧板32可简单设置为盲板,即,此处“盲板”是指未设置通风篦板。实际设计时,可以在前侧板31上开设通孔312,并在每个通孔312内安装篦板311,篦板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根篦条,篦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前侧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应当理解,篦条方向也可采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而不受图中所示的限制,当然,相邻篦条之间的间隙可根据环冷机台车上层篦板设定的尺寸进行确定,本文不再赘述。
[0040] 下面结合图6具体说明本方案所述台车支承梁高度尺寸与现有支承梁结构的优势,图中所示双点划线为现有支承梁的轮廓线条。
[0041] 如图6所示,在前侧板31、后侧板32的水平投影面积和不变,且前侧板31倾角不变的基础上,后侧板32的倾角将变小,由此使得本方案所述台车支承梁的高度尺寸大大减小,从而可提高基于此所形成的冷却工作单元的矿料容纳空间,理论上,图中剖面线所述区域S为每个支承梁所增加的矿料容纳空间。
[0042] 为了保证台车支承梁的整体结构强度,可在前立板33、后立板34、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形成的密封空间35内设置梁内支撑肋板36,如图3和图5所示,该梁内支撑肋板36沿周向设置(即垂直于梁的纵向中心面),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为多块,以获得较佳的承载强度。另外,在前、后侧板超出异型梁的宽度范围内也可设置多块支撑肋板,进一步保证台车支承梁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前支撑肋板37固定设置于前侧板31与前立板33的外表面之间,后支撑肋板38固定设置于后侧板32与后立板34的外表面之间;同样地,前支撑肋板37和后支撑肋板38均沿周向设置,并可沿支承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为多块。
[0043] 为了避免构件加工、装配误差的累积,影响台车的可靠复位,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的下沿与水平运行状态下的台车上表面之间均具有预定距离l,当然,前、后侧板应能与环冷机台车39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重叠范围,以防止形成洒落矿料的缝隙。
[0044] 优选地,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与水平面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待冷却矿料的安息角,从而确保完全卸料。为了更好地控制工艺成本,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对称设置,产品设计及工艺准备工作量相对较少。
[0045] 前述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仅在前侧板31一侧设置通风篦板,为了取得更好的冷却效果,后侧板上也可以依据前侧板结构装设通风篦板;也就是说,在后侧板上也开设通孔,并安装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根篦条的通风篦板。具体请参见图7和图8,其中,图7为第二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轴测示意图,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为清楚示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上的区别和联系,相同构件采用了同样的标记进行标示。
[0046]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所示台车支承梁的设计构思相同,均通过基本结构的变化有效控制了支承梁的高度尺寸。两者相比,前侧板31、后侧板32'及前立板33的相对位置关系及装配关系完全相同,区别在于,本方案所述台车支承梁的后侧板32'上设置有后侧通风篦板321,以进一步提升冷却效果,并基于前立板33与后立板34'所形成密封空间35',即不能有矿料落入及冷却风的分流的要求,需要在后侧板32'的下方预留一个与压力风相通且能持续向后侧通风篦板321上的物料输送冷却风的冷却风通路。
[0047] 具体地,后侧板32'上设置有后侧通风篦板321,以便建立后侧的冷却风通路;后立板34'的上沿与倾斜设置的散料溜板341下沿固定连接,散料溜板341上沿与前立板33的上沿固定连接,一方面形成相对封闭的密封空间35',同时,防止散料在后侧通风篦板
321下的密封空间累积,当然,该散料溜板341应当为盲板。其中,前立板33的上沿与前侧通风篦板311上方的前侧板31固定连接,以建立前侧的冷却风通路。
[0048] 显然,散料溜板34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大于或等于后侧板3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完全规避散料在后侧通风篦板321下的密封空间累积。
[0049] 同样地,本实施例所述台车支承梁的内部加强结构也可以作相应的调整。如图所示,前支撑肋板37固定设置于前侧板31与前立板33的外表面之间,这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梁内支撑肋板36'固定设置于前立板33、后立板34'和散料溜板341形成的密封空间35'内;后支撑肋板38'固定设置于散料溜板341与前侧板31和后侧板32'之间;其中,梁内支撑肋板36'、前支撑肋板37和后支撑肋板38'均沿周向设置,同样地,各肋板可沿支承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为多块,进一步保证台车支承梁的结构强度。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散料溜板341的设置,密封空间35'的形成不局限于图8中所示的相对连接关系。实际上,散料溜板341的上沿也可以与前侧通风篦板311上方的前侧板31固定连接,相应地,梁内支撑肋板36'则固定连接关系需要相应的调整,如图9所示,设置于前立板33、后立板34'、前侧板31和散料溜板341形成的密封空间35'内。
[0051] 此外,散料溜板341的上沿还可以与后侧通风篦板321上方的后侧板32'固定连接,如图10所示,梁内支撑肋板36'和后支撑肋板38'的固定连接关系则均需要调整,其中,梁内支撑肋板36'固定设置于前立板33、后立板34'、前侧板31、后侧板32'和散料溜板341形成的密封空间35'内,后支撑肋板38'固定设置于散料溜板341与后侧板32'之间。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