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210184207.X

文献号 : CN1034740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连彦翔杨挺

申请人 : 连彦翔杨挺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哨,具有一音效IC、一音调设定电阻、一电源电路及一蜂鸣器,其中该音效IC具有一内建的振荡电路,且设有两与振荡电路连接的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间连接该音调设定电阻,藉以设定该音效IC输出声音的音调;主要是由使用者控制电源电路的电能输出,令音效IC控制该蜂鸣器发出哨子般的声音,如此一来,通过音调设定电阻与音效IC内建的振荡电路可控制其振荡频率,藉以减少使用电子元件使用量,从而可缩减电子哨的体积,以方便携带,并可提高产品良率及降低制造的成本。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哨包含:

一音效IC,其内建音效及音乐的数据库,且内建有一振荡电路,所述音效IC上设有一电源输入接脚、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和一音频输出接脚,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是分别与内建的振荡电路连接;

一音调设定电阻,连接在所述音效IC的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间;

一电源电路,设有一行动电源及一切换开关,所述行动电源经由切换开关与所述音效IC的电源输入接脚连接;

一蜂鸣器,通过一升压放大电路与音效IC的音频输出接脚连接,所述升压放大电路由一偏压电阻、一晶体管及一电感组成,所述偏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音效IC的音频输出接脚及所述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感具有一第一接脚、一第二接脚及一第三接脚,所述第二接脚位于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三接脚之间,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分别连接至所述蜂鸣器的两端,且所述第二接脚进一步连接至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接脚电连接至该电源电路的切换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是一NPN型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一常开开关,所述行动电源是一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效IC是一型号为PSG61的集成电路,且其接脚K4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动电源进一步在其正极与接地间设有一电容。

说明书 :

电子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电子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减体积以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电子哨。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哨子具备许多功能,例如:
[0003] 1.交通警察通过鸣哨可提醒所有用路人注意,以供用路人注意其手势,藉以指挥交通。
[0004] 2.球类比赛中,裁判可通过鸣哨提醒双方球员及场边的工作人员注意,以作出各种裁决,例如暂停比赛,配合手势说明犯规球员、暂停或其他等状况。
[0005] 3.当遭遇到抢劫时(尤指妇女),通过随身携带的哨子鸣哨,以吓退歹徒并引起旁人注意以求援。
[0006] 传统哨子是由使用者吹气呜哨,台湾新型专利权第M245574号公开了一种电子哨,该电子哨是不经由口吹即可长时间发出宏亮的声音,故使用上较为卫生,如图3所示,前述电子哨包含有一本体及一按键开关所构成,又本体内设有一IC 90、多数个电阻R1~R3、一电容C1、一电感L1、一晶体管Q1及一蜂鸣器91,其中电阻R2、R3是为振荡电阻,且与电容C1组合以产生阶振振荡功能,以进一步产生驱动信号驱动IC 90运作,因此通过该按键开关以驱使该振荡电阻R2、R3及电容C1振荡,藉以驱动IC90运行,此IC 90随即发出信号经由IC 90另端的电阻R1、晶体管Q1及电感L1进行升压放大,以驱动蜂鸣器91产生哨子声响。
[0007] 上述振荡电阻R2、R3和电容C1组合可产生阶振振荡功能,惟其使用元件数量过多,易造成电子哨的体积庞大而不易携带,且此一缺点同时造成较高的制造成本,鉴于上述问题,实有必要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8]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哨,主要是藉由缩减体积以达到方便使用者携带的目的。
[0009] 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令所述电子哨包含:
[0010] 一音效IC,其内建音效及音乐的数据库,且内建有一振荡电路,该音效IC另设有一电源输入接脚、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及一音频输出接脚,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是分别与内建的振荡电路连接;
[0011] 一音调设定电阻,是连接在前述音效IC的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间;
[0012] 一电源电路,设有一行动电源及一切换开关,该行动电源是经由切换开关与前述音效IC的电源输入接脚连接;
[0013] 一蜂鸣器,主要是通过一升压放大电路与音效IC的音频输出接脚连接,该升压放大电路主要是由一偏压电阻、一晶体管及一电感组成,该蜂鸣器一端是通过电感与电源电路连接,另端与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该晶体管的基极及偏压电阻与音效IC的音频输出接脚电连接;
[0014] 依上述构造所构成的电子哨,主要是由单一的音调设定电阻设定音效IC内建振荡电路的频率,进而使音效IC输出设定频率的驱动信号以驱动蜂鸣器产生电子哨音。由于采用内建振荡电路的音效IC,因此只需要单一的音调设定电阻即可完成电子哨音的音调设定,故可有效减少电子元件的使用量,进而可缩小电子哨的体积,因电子元件的使用量减少,可提高产品的良率,并进一步地降低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电路结构框图;
[0017]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详细电路图;
[0018] 图3为现有技术的电路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20] 关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请参考图1,该电子哨包含有一音效IC10、一音调设定电阻R1、一电源电路20及一蜂鸣器30,其中:
[0021] 请配合参考图2所示,该音效IC 10内具有音效及音乐的数据库,且内建有一振荡电路,另设有一电源输入接脚VDD、二振荡频率设定接脚X、Y及一音频输出接脚BZ,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X、Y是分别与内建的振荡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音效IC 10型号为PSG61,且令音效IC 10接脚K4接地。
[0022] 该音调设定电阻R1是连接在前述音效IC 10的两振荡频率设定接脚X、Y间,主要是用以设定音效IC 10内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进而控制音效IC输出声音信号的音调,在本实施例中,该音调设定电阻R1的阻值是为100K欧姆,且搭配该振荡电路使可产生供音效IC 10正常运作的振荡频率。
[0023] 该电源电路20设有一行动电源21及一切换开关22,在本实施例中,该行动电源21是一电池,该切换开关22是一常开开关,当按压切换开关22后,该行动电源21的电能则输出至该音效IC 10的电源输入接脚VDD。
[0024] 在本实施例中,该蜂鸣器30是通过一升压放大电路与音效IC 10的音频输出接脚BZ连接,该升压放大电路主要是由一偏压电阻R2、一晶体管Q1、一电感L1构成;其中,该蜂鸣器30一端是通过电感L1与电源电路20连接,另端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另该晶体管Q1的基极是串联该偏压电阻R2后与音效IC 10的音频输出接脚BZ电连接,且晶体管Q1是一NPN型晶体管,进一步而言,该电感L1具有一第一接脚L11、一第二接脚L22及一第三接脚L33,该第三接脚L33与电源电路20的切换开关22连接,又第一接脚L11及第二接脚L22是分别与蜂鸣器30两端连接,又蜂鸣器30内部是一压电元件,因此蜂鸣器30所发出的声音大小是受控于两端电压差,电压差值愈大,声音愈大,反之,电压差值愈小,则声音愈小1。
[0025] 上述音效IC 10接脚K4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先使音频输出接脚BZ输出一哨音声响的驱动信号,再搭配该音调设定电阻R1设定其音效IC 10输出音调,即可达到令蜂鸣器30产生哨子声响的目的。
[0026] 上述行动电源21进一步在正极和接地间设有一电容C1,藉以滤除行动电源21不稳定的干扰,以增加电子哨的稳定性。
[0027] 依上述构造所构成的电子哨,其主要是通过使用者控制该切换开关22的通断,以决定该电子哨是否发出声音,因此当不导通时,则不会发出声响,反之,当切换开关22导通时,该行动电源21的电能则分别输出至音效IC 10的电源输入接脚VDD及蜂鸣器30,其中,该音效IC 10则通过该内建的振荡电路与该音调设定电阻R1共同振荡产生一参考信号,以供音效IC 10运行正常,且藉由音频设定电阻R1及该接脚K4,即可自音频输出接脚BZ输出一如哨子般音调的驱动信号至该晶体管Q1的基极,藉此驱动信号以控制其晶体管Q1通断,因此在晶体管Q1、蜂鸣器30及电源电路20所构成的回路上,藉由控制晶体管Q1的通断可令该回路对应地通断,当驱动信号加至晶体管Q1的基极使其导通时,该蜂鸣器30两端因电感L1而具有电压差,因此可使蜂鸣器30发出响亮的哨子声声响,反之,当晶体管Q1截止时,则不会发出声响,其中,该音效IC 10是通过该音频设定电阻R1设定该振荡频率,藉以控制输出的音调,如此一来即无须使用体积较大的电容,且可减少被动元件的使用量,故可有效地缩减电子哨的体积,又因可藉此减少被动元件的使用量,故可降低制造成本。
[002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