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装置及平衡重挂接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59636.8

文献号 : CN1034824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单增海董丽娜赵庆利张伟龙宋振

申请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移装置及平衡重挂接装置,滑移装置包括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端板,端板上设置滑轨结构、定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绳排组件、卷绳滚筒组件和平衡重油缸;绳排组件的一端连接平衡重支架,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组件和动滑轮组件,最后缠绕在卷绳滚筒组件上,卷绳滚筒组件用于收放绳排组件;定滑轮组件能够沿滑轨结构水平移动,并可与滑轨结构固定;平衡重油缸驱动动滑轮组件水平移动,进而带动绳排组件向上提升平衡重支架,与起重机转台尾部挂接。本发明不仅可用于改变平衡重的重心距回转中心的距离,且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滑移装置,包括定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绳排组件、平衡重油缸,所述绳排组件的一端连接平衡重支架,所述平衡重油缸驱动所述动滑轮组件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绳排组件向上提升所述平衡重支架,与起重机转台尾部挂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端板、滑轨结构和卷绳滚筒组件,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起重机转台尾部,所述滑轨结构、定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绳排组件、卷绳滚筒组件和平衡重油缸均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所述绳排组件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组件和所述动滑轮组件,最后缠绕在所述卷绳滚筒组件上,所述卷绳滚筒组件用于收放所述绳排组件;所述定滑轮组件能够沿所述滑轨结构水平移动,并可与所述滑轨结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第一定滑轮安装孔,所述第二滑轨内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第二定滑轮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可选择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一定滑轮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定滑轮可选择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二定滑轮安装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上、下排列设置在一动滑轮支架上,所述动滑轮支架与所述平衡重油缸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平衡重油缸水平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排组件包括第一绳排和第二绳排,所述卷绳滚筒组件包括第一卷绳滚筒和第二卷绳滚筒;所述第一绳排的一端垂向连接第一绳头,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水平方向绕过所述第一动滑轮,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绳滚筒上;所述第二绳排的一端垂向连接第二绳头,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水平方向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绳滚筒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端板上的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绳排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底部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绳滚筒上,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一卷绳滚筒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滑轮的上方;所述第二绳排通过所述第二导向辊的顶部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绳滚筒上,所述第二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卷绳滚筒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动滑轮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排和所述第二绳排均包括若干组钢丝绳,每组钢丝绳均包括若干根钢丝绳,所述每组钢丝绳均对应连接一绳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均包括若干绳槽,每个所述绳槽用于缠绕一组钢丝绳,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上均设置有滑移限位块。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滑轮和所述第二动滑轮均包括若干绳槽,每个所述绳槽用于缠绕一组钢丝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绳滚筒和所述第二卷绳滚筒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侧所述挡板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绳槽,每个所述绳槽用于缠绕一组钢丝绳。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绳滚筒和所述第二卷绳滚筒均采用电动机控制其转动。

12.一种平衡重挂接装置,包括平衡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对称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两侧,所述滑移装置的端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平衡重挂接点,且所述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所述端板上的所述平衡重挂接点两两对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衡重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挂接装置还包括卷扬拉伸装置,所述卷扬拉伸装置包括一滚筒,所述滚筒两侧设置有挡板,其中一个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滚筒上缠绕卷扬拉伸钢丝绳,所述卷扬拉伸钢丝绳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滑轮组件上设置的挂接结构勾接的吊钩,通过旋转所述手柄将所述卷扬拉伸钢丝绳缠绕在所述滚筒上,将所述卷扬拉伸钢丝绳的回转运动变为所述定滑轮组件的直线滑移运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衡重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平衡重块,所述平衡重支架上还设置有平衡重挂接孔和绳头挂接孔,所述平衡重挂接孔用于与所述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所述端板上对称设置的所述平衡重挂接点连接,所述绳头挂接孔用于与所述绳排组件连接。

说明书 :

滑移装置及平衡重挂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移装置,以及采用该滑移装置的平衡重挂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千吨级起重机的需求增加,千吨级起重机广泛应用于风电场,大型集装箱以及大型桥梁等工程领域。在远距离进行施工情况下,千吨级起重机的整体重量很大,运输成本较高;平衡重是千吨级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千吨级起重机的吊重性能主要取决于平衡重的重心与起重机回转中心的距离,以及平衡重的重量(即平衡重提供的弯矩)。传统的平衡重挂接系统为组合式平衡重(在起重机的转台尾部挂有可变重量的铁块,以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平衡重的重心与起重机回转中心的距离不变。
[0003] 随着千吨级起重机的吊重性能的提升,平衡重的总重量也不断增加,已达到140多吨;在千吨级起重机性能提升的过程中,平衡重的总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平衡重重量的增大,平衡重的组合数量也随之增加,拆装平衡重消耗的时间变长,客户在转运过程中的费用也增加。为了满足千吨级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和运输性能,在各种工况可完成的情况下,降低平衡重的重量是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0004] 通过在千吨级起重机上采用平衡重滑移挂接装置,改变平衡重的重心与起重机回转中心的距离,不仅可以满足实际工况需求,而且也降低了平衡重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滑移式挂接平衡重的结构有两种:第一种采用连杆结构挂接垂直油缸,采用水平油缸驱动连杆结构下侧实现平衡重滑移;第二种设置平衡重放置支架,采用水平油缸驱动平衡重放置支架沿导轨水平移动,实现平衡重的水平滑移。这两种方法均通过水平油缸驱动,同时第一种采用连杆结构,第二种采用支架导轨结构,使得装置结构复杂且其移动范围有限,实用性差,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滑移装置及平衡重挂接装置,其不仅可用于改变平衡重的重心距回转中心的距离,且结构更为简单紧凑,可靠性较高,成本较低。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端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滑轨结构、定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绳排组件、卷绳滚筒组件和平衡重油缸;所述绳排组件的一端连接平衡重支架,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组件和所述动滑轮组件,最后缠绕在所述卷绳滚筒组件上,所述卷绳滚筒组件用于收放所述绳排组件;所述定滑轮组件能够沿所述滑轨结构水平移动,并可与所述滑轨结构固定;所述平衡重油缸驱动所述动滑轮组件水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绳排组件向上提升所述平衡重支架,与所述起重机转台尾部挂接。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缸水平推动滑移装置相比,不需要增加新的水平油缸,其滑移距离通过滑轨实现,不受平衡重油缸的行程限制,滑移距离较大,且滑轨结构也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结构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第一定滑轮安装孔,所述第二滑轨内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第二定滑轮安装孔。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定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可选择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一定滑轮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定滑轮可选择设置在任一所述第二定滑轮安装孔中。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动滑轮组件包括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上、下排列设置在一动滑轮支架上,所述动滑轮支架与所述平衡重油缸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平衡重油缸水平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绳排组件包括第一绳排和第二绳排,所述卷绳滚筒组件包括第一卷绳滚筒和第二卷绳滚筒;所述第一绳排的一端垂向连接第一绳头,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水平方向绕过所述第一动滑轮,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绳滚筒上;所述第二绳排的一端垂向连接第二绳头,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水平方向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绳滚筒上。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端板上的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绳排通过所述第一导向辊的底部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绳滚筒上,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一卷绳滚筒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滑轮的上方;所述第二绳排通过所述第二导向辊的顶部导向后,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绳滚筒上,所述第二导向辊和所述第二卷绳滚筒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动滑轮的下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均衡动滑轮支架上下两侧的受力。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绳排和所述第二绳排均包括若干组钢丝绳,每组钢丝绳均包括若干根钢丝绳,所述每组钢丝绳均对应连接一绳头。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绳排挂接平衡重支架,能够提高平衡架支架提升的稳定性,且不易磨损单根钢丝绳。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均包括若干绳槽,每个所述绳槽用于缠绕一组钢丝绳,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上均设置有滑移限位块。通过设置滑移限位块用于防止定滑轮脱离滑轨。
[0014] 所述第一动滑轮和所述第二动滑轮均包括若干绳槽,每个所述绳槽用于缠绕一组钢丝绳。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绳滚筒和所述第二卷绳滚筒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侧所述挡板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绳槽,每个所述绳槽用于缠绕一组钢丝绳。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绳滚筒和所述第二卷绳滚筒均采用电动机控制其转动。
[001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重挂接装置,包括平衡重支架,还包括上述的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对称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两侧,所述滑移装置的端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平衡重挂接点,且所述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所述平衡重挂接点两两对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的平衡重挂接点,通过定滑轮组件沿着滑轨结构前后滑移,确定平衡重挂接点,并随着定滑轮组件位置的改变,采用卷绳滚筒组件收放绳排组件,因此,改变了平衡重的重心距回转中心的距离,实现在满足千吨级起重机的起重性能的情况下,完成平衡重减重及降低生产与运输成本。
[0018] 进一步的,平衡重挂接装置还包括卷扬拉伸装置,所述卷扬拉伸装置包括一个滚筒,所述滚筒两侧设置有挡板,其中一个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滚筒上缠绕卷扬拉伸钢丝绳,所述卷扬拉伸钢丝绳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定滑轮组件上设置的挂接结构勾接的吊钩,通过旋转所述手柄将所述卷扬拉伸钢丝绳缠绕在所述滚筒上,将所述卷扬拉伸钢丝绳的回转运动变为所述定滑轮组件的直线滑移运动。对于千吨级起重机,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及采用该滑移装置的平衡重挂接装置设置在起重机的转台尾部,若直接采用人工拉伸定滑轮组件,则操作不方便,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通过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卷扬拉伸装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操作安全方便。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重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平衡重块,所述平衡重支架上还设置有平衡重挂接孔和绳头挂接孔,所述平衡重挂接孔用于与所述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所述端板上对称设置的所述平衡重挂接点连接,所述绳头挂接孔用于与所述绳排组件连接。
[0020]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滑移距离通过滑轨结构实现,不受平衡重油缸的行程限制,滑移距离较大,且滑轨结构也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端板上,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通过调整平衡重的重心距回转中心的距离,在满足千吨级起重机的起重性能情况下,可减小平衡重的总重量并节约各种费用。

附图说明

[0021]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二导向托辊、第二卷绳滚筒和第二绳排连接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卷扬拉伸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平衡重支架和平衡重块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滑移原理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及采用该滑移装置的平衡重挂接装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A对称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两侧,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设置的滑移装置A结构基本相同,现以其中一侧设置的滑移装置A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滑移装置A包括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端板1,端板1上水平固定设置平衡重油缸2(如图5所示),平衡重油缸2的连接杆固定连接动滑轮支架3,平衡重油缸2驱动动滑轮支架3能够沿端板1上设置的导轨滑移,动滑轮支架3竖向设置在端板1上,其上部设置有第一动滑轮4,下部设置有第二动滑轮5。
[0030] 如图1所示,在端板1上与第一动滑轮4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安装第一定滑轮6的第一定滑轮安装孔7,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定滑轮安装孔7在同一高度,且均设置在端板1上的第一滑轨8内,第一定滑轮6可以沿第一滑轨8滑移,并可以与任一个第一定滑轮安装孔7固定。在端板1上,第一动滑轮4的上方,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间隔设置有第一导向辊9和第一卷绳滚筒10,第一卷绳滚筒10的高度高于第一导向辊9的高度,第一导向辊9用于对绕过第一动滑轮4缠绕在第一卷绳滚筒10上的第一绳排11进行导向。第一绳排11的一端垂向连接第一绳头12,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第一定滑轮6,水平方向从第一动滑轮4底部向上绕过第一动滑轮4,最后通过第一导向辊9的底部导向后,从第一卷绳滚筒10的顶部缠绕在第一卷绳滚筒10上。
[0031] 如图1、图2所示,在端板1上,与第二动滑轮5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间隔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安装第二定滑轮13的第二定滑轮安装孔14,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定滑轮安装孔14在同一高度,且均设置在端板1上的第二滑轨15内,第二定滑轮13可以沿第二滑轨15滑动,并可以与任一个第二定滑轮安装孔14固定。在端板1上,第二动滑轮5的下方,水平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间隔设置有第二导向辊16和第二卷绳滚筒17,第二卷绳滚筒17的高度低于第二导向辊16的高度,第二导向辊16用于对绕过第二动滑轮5缠绕在第二卷绳滚筒17上的第二绳排18进行导向。第二绳排18的一端垂向连接第二绳头19,另一端竖直向上绕过第二定滑轮13,水平方向从第二动滑轮5的顶部绕过第二动滑轮5,最后通过第二导向辊16的顶部导向后,从第二卷绳滚筒17的顶部缠绕在第二卷绳滚筒17上。
[0032]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辊9与第二导向辊16对称设置,第一卷绳滚筒10与第二卷绳滚筒17对称设置,且第一导向辊9和第一卷绳滚筒10位于第一绳排11的外侧,第二导向辊16和第二卷绳滚筒17位于第二绳排18的外侧,上述设置可均衡动滑轮支架3上下两侧的受力。
[0033] 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定滑轮6可以沿第一滑轨8滑移,并可以与任一个第一定滑轮安装孔7固定,第二定滑轮13可以沿第二滑轨15滑动,并可以与任一个第二定滑轮安装孔14固定,因此,可以通过滑动第一定滑轮6,使第一绳排11与第一绳头12连接的垂向段在前、后位置具有一定距离的跨度(如图5所示);同理,可以通过滑动第二定滑轮13,使第二绳排18与第二绳头19连接的垂向段在前、后位置具有一定距离的跨度。通过上述跨度,可以调节平衡重的重心与起重机回转中心的距离,改变平衡重提供的弯矩。
[0034]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滑轨8与第二滑轨15上下平行,第一滑轨8距离动滑轮支架3的距离比第二滑轨15距离动滑轮支架3的距离远。
[0035] 上述实例中,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的结构基本相同,均包括若干组钢丝绳,本发明提供的附图1中,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均包括两组钢丝绳,每组钢丝绳均包括若干根钢丝绳,每组钢丝绳对应连接一绳头。
[0036]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定滑轮6和第二定滑轮13的结构基本相同,均包括若干绳槽,每个绳槽对应绳排上的一组钢丝绳;,第一定滑轮6位于第二定滑轮13水平方向后侧一定距离,第一定滑轮6和第二定滑轮13上均设置有挂接结构,以及用于防止其自身脱离滑轨的滑移限位块。
[0037]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5的结构基本相同,均包括若干绳槽,每个绳槽对应绳排上的一组钢丝绳。
[0038]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两侧均设置有挡板,用于避免绳排外窜,两侧挡板之间均设置有若干绳槽,一个绳槽对应绳排上的一组钢丝绳。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对应用于收放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将驱动力传给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均可采用电动机控制其转动,对应实现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的释放与收回,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均可通过穿销轴将其固定在端板1上,使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在挂接平衡重时不转动,进而保证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在挂接平衡重时的总长度不变。
[0039] 本发明提供的平衡重挂接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A,还包括卷扬拉伸装置20(如图3所示)和平衡重支架21(如图4所示),且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端板1均间隔设置有若干平衡重挂接点22(如图1所示)。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端板1上设置的平衡重挂接点22两两对称,每对对称的平衡重挂接点22为平衡重的一个挂接位置,本发明提供的附图1中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端板1上均设置有两个平衡重挂接点22,分别为第一平衡重挂接点和第二平衡重挂接点,使平衡重对应有两个挂接位置,分别为第一挂接位置和第二挂接位置,因此,能够调节平衡重的重心距回转中心的距离。
[0040] 如图3所示,卷扬拉伸装置20包括一个滚筒,滚筒两侧设置有挡板23,滚筒上缠绕卷扬拉伸钢丝绳24,卷扬拉伸钢丝绳24的端部设置有吊钩25,其中一个挡板23上设置有手柄26。卷扬拉伸装置20的操作方法为将吊钩25勾住第一定滑轮6或第二定滑轮13上设置的挂接结构27,通过手柄26驱动将卷扬拉伸钢丝绳24的回转运动变为第一定滑轮6或第二定滑轮13的直线运动,进而实现第一定滑轮6或第二定滑轮13对应沿第一滑轨8或第二滑轨15的滑移,第一定滑轮6或第二定滑轮13到达预定位置后,取下吊钩25。对于千吨级起重机,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A及采用该滑移装置A的平衡重挂接装置设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若直接采用人工拉伸第一定滑轮6或第二定滑轮13,则操作不方便,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通过设置本发明提供的卷扬拉伸装置20,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操作安全方便。
[0041] 如图4所示,平衡重支架21的两侧对称设置平衡重块28,两侧的平衡重块28之间设置有两个平衡重挂接孔29,以及沿平衡重支架21长度方向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一绳排11的第一绳头12连接的第一绳头挂接孔30,以及沿平衡重支架2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用于与第二绳排18的第二绳头19连接的第二绳头挂接孔31,两平衡重挂接孔29用于与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端板1上对称设置的平衡重挂接点22连接,完成平衡重的挂接。
[0042] 如图6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A及采用该滑移装置A的平衡重挂接装置在起重机转台尾部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图6所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A和平衡重挂接装置对平衡重进行滑移挂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3] 在滑移过程中,将卷扬拉伸装置20固定在需要滑移的第一定滑轮6的后方或前方,将卷扬拉伸装置20上的吊钩25勾住第一定滑轮6上设置的挂接结构27,通过手柄26将卷扬拉伸钢丝绳24缠绕在卷扬拉伸装置20上,将卷扬拉伸钢丝绳24的回转运动变为第一定滑轮6的直线运动,实现第一定滑轮6沿第一滑轨8的滑移;同时第一卷绳滚筒10释放或回收第一绳排11,通过改变第一定滑轮6的位置,以及第一绳排11的长度,改变平衡重挂接点的位置,达到改变平衡重重心与回转中心的距离。
[0044] 选定一个合适的第一定滑轮安装孔7,当第一定滑轮6滑移到达后,将第一定滑轮6与第一定滑轮安装孔7固定,同时固定第一卷绳滚筒10,第一卷绳滚筒10固定后,不会转动,第一绳排11的总长度不变,为平衡重滑移后的挂接工作做准备。
[0045] 第二定滑轮13的固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定滑轮6的固定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6] 第一定滑轮6和第二定滑轮13均采用上述方法固定后,其固定安装位置确定了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端板1上对称设置的平衡重挂接点22的位置,进而确定了平衡重的挂接位置。在平衡重的挂接过程中,由于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被固定,不转动,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的总长度不变。平衡重支架21的两侧对称设置平衡重块28,将平衡重支架21上的第一绳头挂接孔30与第一绳排11的第一绳头12连接,将第二绳头挂接孔31与第二绳排18的第二绳头19连接。
[0047] 启动平衡重油缸2,平衡重油缸2的连接杆伸出,驱动动滑轮支架3水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5水平移动,绕过第一动滑轮4的第一绳排11的第一绳头12和绕过第二动滑轮5的第二绳排18的第二绳头19同时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平衡重支架
21上移,当平衡重支架21上的平衡重挂接孔29与起重机转台尾部两侧的端板1对称设置的平衡重挂接点22同一高度时,将平衡重支架21通过平衡重挂接孔29与平衡重挂接点22固定连接,完成平衡重的挂接操作。
[0048] 上述实施例中,平衡重在挂接过程中的驱动装置为平衡重油缸2,受力装置为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的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在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上,且在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上缠绕存储一段,另一端对应绕过第一定滑轮6和第二定滑轮13由于重力的作用垂直向下,分别对应与第一绳头
12和第二绳头19连接,通过第一绳头12和第二绳头19与平衡重支架21连接,且通过第一绳头12和第二绳头19提升平衡重支架21,随着平衡重油缸2的伸缩控制平衡重的提升过程。安装第一导向辊9用于定位第一绳排11与第一动滑轮4的角度,安装第二导向辊16用于定位第二绳排18与第二动滑轮5的角度,防止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的磨损脱落。
[0049] 本发明提供的滑移装置A及采用该滑移装置A的平衡重挂接装置,通过第一定滑轮6和第二定滑轮13的滑移固定位置确定平衡重挂接点22的位置,从而确定平衡重的挂接位置,达到调节平衡重的重心距回转中心的距离的目的。通过平衡重油缸2提供动力,起升平衡重支架21及平衡重块28,用于后续平衡重的挂接。通过设置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15对应约束第一定滑轮6和第二定滑轮13的滑移轨迹。通过采用第一卷绳滚筒10和第二卷绳滚筒17调节不同平衡重挂接点22处对应的第一绳排11和第二绳排18的长度。通过采用卷扬拉伸装置20控制第一定滑轮6或第二定滑轮13非工作状态下的滑移。
[005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