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挡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10470699.3

文献号 : CN1034902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孔祥冲卢连凤朱纪芹徐敬学王玉龙骆祥华

申请人 : 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挡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铜排的凸板相配合,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设有侧板,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定位铜鼻的中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侧立面与侧板内侧立面的距离等于铜排的宽度,中板的厚度小于铜鼻固定端的厚度,中板与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铜鼻固定端的宽度,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孔的大小与铜排上的孔的大小相一致。本发明的接地挡板能防止铜鼻子在运输或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转动而造成接地不牢,达到接触良好的目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接地挡板,其特征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铜排的凸板相配合,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设有侧板,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定位铜鼻的中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侧立面与侧板内侧立面的距离等于铜排的宽度,中板的厚度小于铜鼻固定端的厚度,中板与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铜鼻固定端的宽度,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孔的大小与铜排上的孔的大小相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地挡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与铜鼻接线端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凹槽。

说明书 :

一种接地挡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挡板。

背景技术

[0002] 开关柜中接地开关的搭接中,铜排上的铜鼻一般用一个螺栓固定在铜排上,这种固定结构使得运输或设备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固定在铜排上的铜鼻松动发生转动的情况,从而造成接地不良,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挡板,该接地挡板能够防止铜鼻子在运输或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而造成接地不牢,增强接地安全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接地挡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铜排的凸板相配合,所述底板的另一侧设有侧板,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定位铜鼻的中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侧立面与侧板内侧立面的距离等于铜排的宽度,中板的厚度小于铜鼻固定端的厚度,中板与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铜鼻固定端的宽度,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孔的大小与铜排上的孔的大小相一致。
[0006] 所述底板与铜鼻接线端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凹槽。设置凹槽可以使第两侧的侧板沿铜排长度方向上设置的更长,增加固定的牢固程度。
[0007]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挡板卡在铜排上,将铜鼻的固定端夹在挡板与铜排之间,通过固定孔用螺栓将铜排挡板和铜鼻紧固在一起,由于挡板的第一档板和第二档板以及侧板卡在铜牌两侧将挡板定位,中板将铜鼻定位,因此在用螺栓紧固后铜鼻能被牢牢的固定,防止铜鼻子在运输或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转动而造成接地不牢,达到接触良好的目的。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09] 本发明的接地挡板利用第一档板和第二档板以及侧板卡在铜牌两侧将挡板定位,中板与侧板将铜鼻定位,因此在用螺栓紧固后铜鼻能被牢牢的固定,防止铜鼻子在运输或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转动而造成接地不牢,达到接触良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0012] 图中所示: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中板,4、底板,5、固定孔,6、侧板,7、铜鼻,8、铜排,8.1、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4]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接地挡板,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所述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与铜排的凸板8.1相配合,所述底板4的另一侧设有侧板6,底板4上还设有用于定位铜鼻7的中板3,所述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内侧立面与侧板6内侧立面的距离等于铜排8的宽度,中板3的厚度小于铜鼻7固定端的厚度,中板3与侧板6之间的距离等于铜鼻7固定端的宽度,所述底板4的中部设有一个固定孔5,固定孔5的大小与铜排8上的孔的大小相一致,底板4与铜鼻7接线端对应位置处设有一凹槽。
[0015]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挡板卡在铜排8上,将铜鼻7的固定端夹在挡板与铜排8之间,通过固定孔5用螺栓将铜排8、挡板和铜鼻7紧固在一起,由于挡板的第一档板1和第二档板2以及侧板6卡在铜牌两侧将挡板定位,中板3将铜鼻7定位,因此在用螺栓紧固后铜鼻7能被牢牢的固定,防止铜鼻子在运输或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转动而造成接地不牢,达到接触良好的目的。
[0016]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